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皱纹》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皱纹》的观后感10篇

2018-01-01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皱纹》的观后感10篇

  《皱纹》是一部由伊格纳希奥·法雷拉斯执导,Tacho González / Álvaro Guevara / 玛贝尔·里维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皱纹》观后感(一):注定

  这是大家都明白,一直在发生,永远循环下去的故事没什么新奇,但是相信会刺到绝大多数人的心。他们年轻时候各种经历奋斗,老了集中到了一个需要被照顾,被当成绝对弱者地方,埃米里欧说:我们这算什么,米格尔说:这就是操蛋的人生。是啊,我们注定会老去,注定会衰弱,那人在年富力强时发光发热除了为社会进步尽到了一点点螺丝钉的力气外,自己得到啥了呢,无论之前如何,老了衰弱了以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一个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体在社会发展外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实现并体会到个体存在意义呢。

  换一个角度,这些老人总是想方设法找伴,无论以什么方式,这又反应出了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作为个人又难忍受寂寞,所以我们注定是为了这个族群生的吧。

  《皱纹》观后感(二):阿尔茨海默

  渐渐外婆唯一认得的人只剩外公,几个儿女有时记得却搞不清彼此的名字,有时甚至都认不得。而作为第三代的我,只会笑着跟我握手:你来了。大有《归来》里冯婉俞的做派。

  在我的童年,能镇得住我的只有我妈和外婆。小时候是弄堂里有名的混世魔王,但凡邻居家遭受了什么恶作剧和厨房小物件丢失,基本都和我脱不了关系。我妈提倡武教,主张动手不动口,所以顺手操起的工具都不幸变成对付我的武器。其中包括:竖笛(后来从中间裂开,几度曾怀疑至今没有掌握这门乐器的原因就是那时收到的阴影)、拖鞋(这个遭遇跟周立波大叔大致相同,只不过我妈比较要面子,知道私刑痕迹不可外露。非常坚信我的腹黑正是得她遗传)、兵乓板(这玩意就比较残暴了,损坏律低可反复使用,还带印记)。而我外婆则是文教,用现代一点的表述方式就是--从内心震慑了我。我把原因归结为:第一,和她相处时间远不及和我奶奶的多,小孩子会有一种陌生感。第二,她当过老师,我从小就不是太让人民教师省心的学生,然后从心底就有种抵触情绪在。

  她绝不跟我妈似的大喊大叫大展十八般武艺,充其量也就是让我面壁禁足。儿时在外婆家做过最为频繁的惩戒就是--罚坐。并不是要求姿势有多标准,唯一的要求只是安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曾患有“小儿多动症”,但在一张小板凳上不发生任何动作的静静坐5分钟也是一件十分困难事情。她老人家没有放弃教育,而我也并为此放弃抵抗。后来,我发现发呆这个行为可以把罚坐的时间变相缩短,也让外婆认为终于根治了我的顽疾。

  和所有得此疾病的人症状相同,外婆开始变得丢三落四、絮絮叨叨。我们起初误以为不过是她这个年纪普遍的老糊涂,直到最终确诊。去世前几个月,她每天吃了吃饭、睡觉,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静坐。无论晴天、下雨,顶多就是加件衣服,什么都不说,动作也几乎没有,甚至让人觉得她已经睡着。人老了果然就跟孩子一样,她那时的样子像极了罚坐的我。如果我是因为顽劣,那上帝又是为何要惩罚这位老人。太阳好的时候,她似乎心情也会好一点,脸上时候挂着笑容阳光照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我不知道她的笑容是否有意识,外界早已与她无关,我妈说可能她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快乐着

  但愿吧。现在、我终于可以安静地跟她面对面坐着,每年4月和11月。

  《皱纹》观后感(三):观后感 | 短评

  【1】一声叹息…… 惨烈如时间,一鞭一鞭抽打出不可挽救的衰老和苍凉。“不要做衰老的奴隶”,是倔强的Miguel被关进养老院后的信仰。看到倔老头Miguel竟然选择了到可怕的“楼上”去陪护他曾经的室友,患了阿尔茨海默症的Emilio时,有感动,更有无奈无助和感伤。原来,衰老,竟是如此凄怆悲凉。

  【2】 “送我一朵云”,是年少天真烂漫,让人疼惜。即便身体已经苍老不堪,即便一生记忆都在被无情的侵略、销毁。可是,生命,她毕竟真实美丽过,她走过的所有时间空间都已成历史,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这种无法改变的,生过,活过,爱过,又何尝不是一种永恒美好

  《皱纹》观后感(四):无法回避的皱纹

  我妈偶尔会问我:将来你变老了,你会怎么办?

  当时我并不知道她问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或许是希望让我对人生暮年心存敬畏;或许是想知道我对自己步入年老时的看法;或许是想知道她自己老后,她的儿子会怎么对她。

  但我当时只是硬硬的回了句:老了也会和现在这样啊,会自强自立,不给别人造成负担,而且也要活得很精彩

  我妈当时只是笑笑,也没继续追问。

  现在想起这些事情,真是觉得自己挺不负责的,有时候聪明的认为中国人就是喜欢被孝道啊亲情啊绑架的死死的,明明可以各自活得精彩,却非要嫁接在别人身上,自己活得不自由别人也跟着憋屈。后来自己意识到,其实对于大部分像我父母一样的长辈来说,他们的子女虽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却的的确确是他们唯一的牵挂,也占据着他们生活的大部分。在我们年少时,所有的一切都有他们操办,可生活的天枰是公平的,所以当父母或者长辈迈入暮年时,这时便需要我们去回馈,去报恩。

  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艰难,不管是“我”还是长辈,还是前人,即使身处不同时代,但遭遇可能都不尽相同:年少时轻狂无知,壮年时被动挫折,年老时落魄孤独,悲叹命运现实又无奈。一生明明经历如此多的奋斗与磨难,搞不好还会像《皱纹》里的爷爷奶奶一样,成为绝对弱者,像他们自己所说成为“垃圾”般的存在,就算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过,可那又怎样?你始终无法拥有抵抗时间的力量啊?

  幸运的是,人终究还是有温暖的一面。

  可以像米格尔和埃米利奥一样共同愤怒,相伴相依;也可以像德洛丽丝对莫迪丝托那样的坚持;或者是像安东尼娅和罗萨里奥一起结伴走完生命旅程的坦然。人是社会动物,需要情感支撑,渴望理解关爱。年轻时如此,年老时对这份情感的期盼更加浓烈。经常听长辈说,年纪大了的人心里会变得和小孩子一样。所以和老人交流,就应该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待老人,因为人老了,身体和内心都相应的老去了,对晚辈的依赖便越来越大。现在的我觉得只有身边有老人,关爱老人便是你不容推脱的责任,要像小时候他们对你一样对待他,让老去的亲人不要因为时间和我们越走越远,不要让他们的世界不断缩小啊!

  电影中有一处剧情,很难忘记:安东尼娅将养老院收集的糖果悄悄递给孙子,但她孙子并没有接受。换做是我,以前也不会接受,但是现在不会了,我不会主动断去老人的念想,断去他们的期待,因为老人也需要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总之,对暮年心存敬畏了,从今天开始关爱身边的老人和亲人吧。

  《皱纹》观后感(五):我们终有皱纹

  无理取闹似的愤怒、莫名的悲伤、偶尔沉浸于风华正茂岁月,藏各种东西、忘记位置以至于在一个难以察觉的角落里越积越多……任何一个画面都能轻易让人的记忆重新落到自己的某一位祖辈身上。

  西班牙动画片《皱纹》的故事就发生在养老院,它通过两位老人的友情,沿着细致入微细节走进垂暮年华内心深处,讲述人究竟是如何面对老去的。它温情感人,又五味杂陈且不乏思考,它所展现的失落恐惧、孤独与渴望、抗争、坚持超越年龄,直指每个人。

  养老院大厅里,是一片昏昏欲睡老人和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他们中有运动员、播音员、银行家,身份地位职业,在这里都消弭了,这是一群老人来共同走一段旅程。

  迈进养老院的那一刻,埃米利奥再次面对陌生与未知,他脑海里浮现出小学时转学的场景,那时的他只想跟着妈妈回去,现在他却感到无处可躲。

  埃米利奥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但家人医生都对他保密。失去记忆,我们就失去了自己,未知,是恐惧的根源。夜晚,埃米利奥望着床头柜上妻子和儿子的照片入睡,仿佛又回到拍照的那一天,蓝天、阳光、海滩,突然,一阵浓雾袭来,满脸笑靥的妻儿消失了,他一个人便长久迷失在雾气中……这种被放逐的感觉竟然来自于不可抗拒的衰老,埃米利奥逐渐耷拉的眼皮和悲伤的眼神让人痛心。

  埃米利奥的室友则是在养老院“叱咤风云”的米格尔,他也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但程度很轻,风趣幽默。得知埃米利奥曾是银行行长,便给他一个外号“洛克菲勒”。整天想打电话给儿女来接自己回家却找不到电话的索尔夫人;每天望着窗外,以为自己坐在去往伊斯坦布尔的东方快车上的罗萨里奥太太;总是担心被外星人绑架去火星的卡尔米娜夫人……都是米格尔逗弄的对象,他还会量身定制为他们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说是为了攒养老金。

  影片的讽刺意味多来自于米格尔。他把住进养老院比作判刑入狱。带埃米利奥来到室内恒温游泳池说:“这只是给顾客看的,那些付钱的人,你的孩子和政府,他们才是养老院的顾客,不是我们。”他常常取笑别人,被埃米利奥批评时严肃地说:“在这里什么都无所谓的,最重要的是别没了心气。”他觉得自己一生无悔,无妻无子,逍遥快活。

  米格尔调侃埃米利奥:“你们这些感性的人。”其实米格尔又岂是无情之人,他看到许多老人没有用武之地,就被家人“关”进了敬老院,因而怀疑起家庭、儿女这些束缚的意义。

  但正是这份对“心气”的执念让两个不同的人走到一起,产生相依相伴的扶持和友情。共同触动米格尔和埃米利奥的,是一对从小亲梅竹马的夫妻。莫德斯托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基本无法自理,妻子多洛莱斯为了照顾他,搬来了敬老院。多洛莱斯在莫德斯托耳边说一句话总会逗得莫德斯托微微一笑。这源于两人儿时的一件趣事。十二三岁时,莫德斯托向多洛莱斯表白,多洛莱斯逗他说:“你给我摘一片云朵,我就做你的女朋友。”莫德斯托就带着多洛莱斯上了钟楼顶层,云层飘过时两人便如同身在云中。如今多洛莱斯在他耳边说的正是当时感动之余的那句:“你骗人。”

  其实,阿尔茨海默症作为影片的一条暗线,是挥之不去的阴霾。“楼上”是一个绝望之地,只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才会去那里。随着埃米利奥病情的恶化,他似乎离“楼上”越来越近了。米格尔想尽办法留住他:帮他整理好着装,因为着装反映精神状态;在他的手腕上写小抄让他回答医生的问题,甚至在关键时刻拉响火警中断问话……

  甚至,米格尔还搞到一辆车与埃米利奥成功“越狱”,但出了车祸,埃米利奥被送到了楼上。最后,米格尔为了照顾埃米利奥也搬去了楼上。此时的埃米利奥已经跟莫德斯托差不多,但当米格尔对他喊“洛克菲勒”时,他也总是脸上绽开笑容。

  对于下一代和养老问题的批判,《皱纹》固然有所涉及,然而,在温暖的色调和舒缓凄美的钢琴伴奏下,《皱纹》给予我们一扇平等的窗户,去参与年迈者的人生,重建被割裂的联系

  《皱纹》采用的是老年人的视角,没有同情弱者的俯视,也没有点燃愧疚的刻意催泪,它展现老人们真实的生活。人的终极问题在老人面前显得更加尖锐:当人面对生理机能的衰退,记忆的抽离,如何还能保存自我,如何对抗孤独?

  我们终将有皱纹,片尾字幕中写道“献给所有今日的老人,和明日的我们”,《皱纹》正是希望在人与人的角度,而不是下一代与老人的对立中去讨论养老问题。从“越狱”,从埃米利奥终于跳进游泳池,我们看到他们的“不服老”。我们常常带着批评的口吻说“你就是不服老”,其实他们,不过是希望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把控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希望按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我们常常说“多些陪伴”,而心与心的陪伴基于真正的理解。

  《皱纹》观后感(六):爱与陪伴才是治愈的良方。

  影片开头主人公埃米利奥(Emilio)因身患阿兹海默综合症误以为自己还是银行经理而不肯吃饭,被耽搁、来不及赴约的儿子当即决定送老人去了养老院。这样的开头很容易让观众以为这又是一部对年轻一代不能使父母老有所养进行批判的说教式电影,其实这个故事更多的是对这些生活在养老院的老人们心中的爱的一种宣扬。

  一:我们不再做年龄的奴隶

  被扔进养老院的老人们,每天过着“吃、喝、拉、撒、睡”的日子,养老院里处处是处于昏睡中的老人,电视里是已经播放了两年的动物纪录片,游泳池仅仅是吸引顾客的摆设,所谓的运动时间不过是坐着的老人相互传球,老人们的生活被剥夺,所剩的日子不过是一天天的机械重复。面对这样的生存状态,为避免被送往二楼的无法自理区,仍保持一定清醒的埃米利奥、米格尔用各种各样方法来抵抗阿兹海默的侵袭,米格尔偷偷服用治疗胶囊,帮埃米利奥作弊、隐瞒病情,用从神志不清的老人们那里骗来的钱买了车,带上病情恶化的埃米利奥出逃。

  三位从养老院中逃出来的老人,扔掉行走器,高呼着“我们自由了”,“我们不再做年龄的奴隶”。这一刻使我深受触动,在我们十七、八岁首次被叫阿姨、叔叔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心里“万马奔腾”的给对方一个白眼,可能就是在这一刻我们意识到——我们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并开始了和年龄的抗争。后来我们再听见这样的称谓时,往往渐趋平静,如若哪个嘴甜的小孩再叫上一声哥哥、姐姐,那还得高兴好一会儿。我们开始清晨、黄昏时观察脸上弥漫开来的皱纹,疯狂堆砌抗氧、防老的护肤品,后来还是触不及防的迎来了中年、老年。小时候的事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可现实是自己早已儿孙环绕,于是,激荡的内心和日趋不如意的身体开始了拉锯战,想要开车驶向自由,却只能处于养老院这个“囹圄”之中,即使是抗争着成功逃出,也还是会由于身体状况的限制,而在通往自由的路上发生事故,被重新送回养老院,甚至是更糟糕的二楼无法自理区。

  二:爱是救赎

  面对岁月的侵噬,我们的抗争是无力的,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却是一个共同的希望。养老院里的老人们纵使子孙满堂,还是被丢弃在了养老院,所以孑然一身的米格尔反倒觉得没有希冀的自己活得更好。故事结尾的一句“请照顾好现在、未来的老人”固然有对年轻一代的呼吁,但整个故事最深情的部分却是对老人们之间爱的讴歌。

  人老之后,身体的局限使得精神上的照顾更为重要。身患阿兹海默的老人们记忆衰退,忘不掉的却始终是他们最深爱的人,永远找不到电话的索尔太太总在楼道里念叨要给孩子们打电话接她回家;罗莎里奥太太将老人院的小屋想象成东方快车的车厢、坚信自己正在前往爱人所在的伊斯坦布尔;安东尼娅总会把视若珍宝的黄油、橘子酱、茶包之类的东西收起来,攒给自己的孙子.....

  故事最动人也是使得米格尔“弃暗投明”的一部分便是多洛丝和穆德斯托这对老夫妻的相濡以沫。穆德斯托的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本该送往二楼的无法自理区,但身体健康的多洛丝陪他住进了养老院,每日悉心照料,甚至在他病情极度恶化的时候陪同去了二楼。众人皆认为穆德斯托根本认不出照顾自己的人,这样的付出根本不值,但埃米利奥并不这样认为,因为每当多洛丝在穆德斯托耳边轻语时他便会露出笑容。埃米利奥的追问引出了老夫妻在十二三岁时的往事:多洛丝告诉穆德斯托,如果你能把天上的云摘下来给我,我就作你的女朋友。穆德斯托带着多洛丝来到钟楼顶层,感受云从身边飘过,感动的多洛丝说了一句“你作弊”,而这三个字也成了失忆的穆德斯托与老伴之间感情沟通的暗语。

  埃米利奥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老伴,记忆力也渐渐衰退,难以负担的儿子将其送往了养老院,自己如同当年刚被送到学校的儿子一般忐忑。所幸,在此遇到了自己晚年的挚友,一直畏惧二楼、一心想要逃脱的米格尔在埃米利奥被送往楼上之后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陪伴老友,在帮助楼下的老人们完成心愿后,毅然抛下了自己往日“绝不到楼上”的誓言,对埃米利奥耳语“洛克菲勒”。

  故事最后,失去饭友的安东尼娅上了罗莎里奥的东方列车;有了狗狗陪伴,不再发呆的老人渐渐恢复、回到了家中;听到“洛克菲勒”的埃米利奥露出了微笑。

  也许,爱与陪伴才是治愈老年病的良方。

  《皱纹》观后感(七):當我老了:《歡樂皺紋》

  生死疲勞、生老病死。我們都無法倖免,一切的事情都是宿命,寫好了。我們無法預計到,《歡樂皺紋》(Arrugas)一點也不歡樂,動畫片裡的老人家有些都有家庭,但老了就成為了家人的負累。無論是什麼年紀的人,活著是需要目標,需要有存在的意義,在老人院裡老人對生活沒有寄託,生活就只有吃喝拉睡。苟且地活著,老人院就像是個流放地,是個監獄。電影裡沒有斥責後代們,有些事情不是三言兩語說清的,子女對父母如是,不能夠用一句不孝判斷子女的想法是錯的。家家都有難言的故事,要照顧一個老人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老來身體多病痛,行動不便也不能自理。

  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他們的故事,曾經他們在外頭風光,如今瑟縮在小房間裡孤身看著窗外的風景。電影用一個新來的老人Emilo為視覺,帶我們窺視這間老人院,故事從這裡開始。老人都老得牙都掉了,有些身體殘障、有些依然健步如飛,在這裡他們只有團結,只有從日常的活動中花掉時間。對他們來說,只有虛度的光陰,然而家人呢?心裡或許很思念,但只有有限的探訪時間,只有寒暄、甚至是不領情。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事實上老人們都明白的,生活逼人,進老人院也是一種妥協。子女以為那是對老人最好的選擇,而老人身處在那個地方才發現內心的不安,重新接受那裡的一切。

  電影獻給過去、現在、將來的老人,是的,有一日我們都會變老。或許有一天我們有子女,被子女送進老人院去。有一天,我們忘記了事情。有一天,我們病了。自尊很重要,關心也很重要。至少這部電影是提醒了我們要抱緊眼前人,有一天我們的父母都變老了。我們都是為人子女的,絕對會有共鳴。戲裡善於描寫老人的心理,他們的孤獨、想像、還有他們之間的相處。同喜同悲,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故事,在那裡他們都有過去。老來也得要有自信、自尊與自我照顧的能力,在那裡生活就要學會團結與互助。只有這樣才有一絲的人情味,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不至於整天悶悶不樂。

  雖說老人院有固定的活動,但老人的心裡也有著鬱結與寂寞。人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刻對老人的意義是找到自我,對自我有肯定。在老人院裡有很多故事,曾經愛得淒美的故事、浪漫的旅程,如今對他們來說往事只能回味。既然現實是殘酷,偶爾回到過去放輕一下也倒是不錯。疾病無法避免,就只有見步行步,尚且努力活過今天,不用去想明天。

  主角Emilo漸漸發現到自己善忘,患上了腦退化症。本來他的室友是個院舍中的壞份子,偷呃拐騙,但背後他的善意的謊言是有達到令人開心的效用。但在一些事情上他也發現了此人有善意的一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憂慮,因為自身的環境而失去了存在感。而這部電影裡頭,我們看到什麼叫做責任,子女的責任、溝通的責任、還有對人處事的責任。有些事情是人之常情,不外乎情理。為人子女的,理應不珍惜父母尚在的日子,多與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

  片中的老人如阿Q一樣,保護著對方、照顧著對方,形成了一個群體。彼此的取笑、彼此的愛護。動畫片中展示著一個溫暖、悅目的一面,讓觀眾感受到愛的存在。這些老人既是同窗,同時也漸漸成為家人。這個沉重的題材以動畫片展示也有一些好處,就是在觀感上少了一份真實的殘酷,動畫片可以有更多的想像與延伸,在表達方式上也可以更彈性與有趣。

  這部電影的意義簡明,使人反思親情。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覺是痛心的,父母總有一天要離開,珍惜之外也要共同面對生命的苦難。多一份同理心、忍耐是很重要的,老人是需要關心與支持,支持他們活出自己的生命。《歡樂皺紋》是一部成年人的動畫,既是宿命、同樣是傷悲的、唏噓的,而這部西班牙的動畫片也相當的耐看與發人深省,人生也不過如此。

  《皱纹》观后感(八):《皱纹》:老有所依

  《皱纹》:老有所依

  文/姜小瑁

  《皱纹》当是一部很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电影,它将笔墨付诸到一群被送进养老院的老人身上,逐步揭示这些老人们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并通过几处非常细腻的情感描写塑造了一段相护、相依的友谊。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很俗套的剧情,但由于影片很成功地在观众和男主人公埃米利奥(Emilio)之间建立了某种情感认同,因而观众不再仅仅是这个故事的旁观者。观众与埃米利奥共同经历着迷茫、愤怒,一同被老人院中一对青梅竹马的老夫妻的恩爱感动,也分享着真相渐渐明晰时老人心中的那份震惊和绝望。《皱纹》不是那种廉价的催泪说教片,让人通过几滴眼泪去补偿自己的愧疚;它不断将观众引入一种对“爱”的期盼和赞美中——不论这个“爱”体现在爱人之间、病友之间,还是人与他的狗狗之间。

  由于《皱纹》的篇幅比较短小,但同时又搭载着十分厚重的情感,因而影片中许多场景的呈现都是极其精致。开场时,影片仅仅用了一分多钟就充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信息——老人曾是银行经理,现与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他偶尔会误以为自己仍然年轻,自己的存在也给年轻的一代带去了不少负担;而儿子也丝毫不考虑老人的感受,在他面前大声抱怨没法准时去剧场。这些信息使人物和戏剧冲突在最开始就很强烈,但同时又为影片的进一步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换句话说,影片在很小心地保护着一个秘密,正好像它在很小心地保护埃米利奥的人生。

  这个秘密就是埃米利奥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是在影片过半时,因为工作人员偶然将药物分配错才得知这件事——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是这样。影片前半段的主要矛盾似乎集中在老年人与他们的子女之间——子女将老人扔在养老院一走了之,只有圣诞节才会来打个照面。甚至在埃米利奥住进养老院不久,儿子就在父亲的房子外面挂起了“待售”的牌子,表明了是没想让父亲回来。用埃米利奥的室友米格尔(Miguel)的说法,这里的老人都像被判了刑的罪人。养老院里形形色色的设施都只是面子工程,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镜头所及之处,总是一排排昏昏欲睡的老人。养老院中也有很活跃的老人,但他们都因为疾病变成了奇特且悲哀的人物,比如曾是电台播音员但现在只会学舌的拉蒙,总在楼道里念叨要给孩子们打电话接她回家却永远找不到电话的索尔太太,将老人院的小屋想象成东方快车的车厢、坚信自己正在前往伊斯坦布尔的罗莎里奥太太等等,而这些人也成了米格尔调戏和逗乐的对象。每天与埃米利奥一行人一起吃饭的安东尼娅总会把没开封的黄油、橘子酱、茶包之类的东西收起来,后来我们才发现这是她攒给自己孙子的“珍宝”,但孙子却并不领情。老人们像是被子女抛弃了一样,在养老院中或孤独、或结伴地生与灭。这似乎是影片前半段的锋芒,它将矛头直指向那些终将会步入暮年的下一代。

  但随着埃米利奥病情的明晰,影片不再将精力扑在“批评”上,而是转而刻画友谊和爱的力量。埃米利奥的“饭友”、老夫妻多洛丝和穆德斯托在这个转变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穆德斯托的阿尔茨海默症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他完全无法生活自理,所以身体健康的老伴多洛丝就陪他住进了养老院,每日悉心照料。其他人都觉得多洛丝的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因为穆德斯托根本认不出这个照顾自己的人,但埃米利奥坚信并不是这样,因为每当多洛丝在穆德斯托耳边轻语,穆德斯托就会露出笑容。好奇的埃米利奥追问多洛丝到底说了什么,这便引出了老夫妻在十二三岁时的往事。那时多洛丝告诉穆德斯托,如果你能把天上的云摘下来给我,我就作你的女朋友。穆德斯托最后将多洛丝带上钟楼顶层,感受云从身边飘过,感动的多洛丝说了一句“你作弊”,而这三个字也成了失忆的穆德斯托与老伴之间感情沟通的暗语。

  虽然埃米利奥已经失去了那个可以跟他耳语“你作弊”的人,但他还有一个“弃暗投明”的好室友米格尔。米格尔本身也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但他的病情没有急剧恶化,因此颇像个“开心果”般的角色。他和埃米利奥发誓绝对不会让自己沦落到住进养老院的顶楼,那个满是无法自理的疯子的地方。米格尔曾想尽各种方法帮助埃米利奥,比如在埃米利奥的胳膊上写小抄以帮助他蒙骗医生、帮埃米利奥系好衬衫的扣子以不让人看出他病情恶化、报假火警阻止医生对埃米利奥的病情评估等等。但米格尔的草率还是直接将埃米利奥送进了顶楼,间接宣判了好友的死刑。此时,他忘掉了自己“不进顶楼”的誓言,搬到那个疯人院般的地方去照顾埃米利奥,顺便还帮助了楼下的几位老人完成了他们的心愿、或充盈了他们的人生。米格尔总管埃米利奥叫“洛克菲勒”,因为埃米利奥曾经是银行经理。而现在,这四个字成了他们之间情感沟通的暗语;当听到米格尔这么称呼自己时,被阿尔茨海默症折磨的埃米利奥也会露出微笑。孤独的安东尼娅也敲开了罗莎里奥太太的“车厢门”,陪着她踏上了前往伊斯坦布尔的东方之旅。此时的我们或许不再会想起那些将父母抛弃至此的子女,因为爱的光芒暂时驱散了所有盘绕在生活上空的乌云——这是一群老年人、一群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自己与生活抗争的温暖故事。

  但影片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继续追踪了一位总在养老院中养狗的老人。这位老人应该是病情转轻、可以回家生活,而每天陪他上街的是一条朝夕相伴的狗狗。老人从买东西的店内出来时,狗狗的吠叫是让他集中精神于现在的保障;上电梯时,由于老人的精神暂时滑坡,狗狗的牵引绳被夹在电梯门内,幸好老人及时发现,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而这次差点酿成的悲剧再次将老人的精神拉回现实,正如他自己说的,以后再也不发呆了。不论是爱人、朋友还是狗狗,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爱和陪伴才是终极的良方。药物的力量远不如精神的支撑这般强大。老有所依,并不是衣食住行样样顶配,而是在精神上的相依。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每个人都势必会受到病痛的折磨,希望那时,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依靠;也希望那时,我们仍然可以强大到可以被依靠。

  《皱纹》观后感(九):在被忽视的角落里也有生活

  要不是碍于不好意思一早就离场,我大概永远也不会看这么一部电影。

  曾经威严气派的银行主任埃米利奥已经退休很久,须眉全白,在跟儿子吃晚餐的时候,陷入了自己还是一个银行主任在拒绝给别人房贷的场景幻想中。陷入幻想的他没能按时吃饭吃药,耽误了儿子要去看演出,于是两个人的冲突一触即发,儿子厌烦了症状越来越严重的父亲、一边埋怨父亲一边跟妻子抱怨;父亲从幻想中醒过来、受不了儿子的态度把饭菜和药一挥扫在地上。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在近半的时候才揭开埃米利奥患阿尔兹海默症(AD)的事情,其实这一开头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做什么,错以为自己还在以前的场景里,吃喝需要人监督照顾,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得了病,这已经是很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这个故事也是典型的患者故事,但是大多数的人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太少,对老年生活认识得太少。

  这个养老院里住着形形色色的被社会被家庭抛弃的老年人。他们在这里苟延残喘每天就等着吃喝拉撒睡,电视只看动物纪录片,每天路过永远关着门的游泳池,陷入自己的幻想当中。这是一个社会中得不到足够重视的角落的缩影。

  不得不说我们这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太少了.

  knowyourself推过一篇“我想和你一直做爱到老|一个社会不愿谈论的问题:老年性生活”,里面有一句:“我们对待一个事物最苛刻的方式,并不是在话语上反对它,而是完全不把他纳入到话语的范围中”。我们何止是对老年人的性生活苛刻呢。

  最后,我想,如果我真的到了什么都忘掉、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我希望我能够顺利地离开。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没有办法做决定了,给家人朋友什么的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又没有解决办法,可真是个痛苦的事情。转念想,像莫迪斯托和德洛丽丝,又不能说这是多么不幸的一件事。在这个社会全体不够重视老年人的大环境之下,其实我们也很难改变什么。我们不一定足够幸运能够像莫迪斯托和德洛丽丝一样,却也还可以选择像最后的埃米利奥和米格尔一样,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只要热情和希望不熄,米格尔在顶层也能活得比以前在一楼开心。

  生老病死,都是必经的进程,我们被生活的洪流夹裹,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珍惜当下所有,心怀热情和希望,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了。

  《皱纹》观后感(十):后感

  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画风及其不同的电影,但是就是无意的停留看到了末尾。说话铿锵有力的米格尔正在像埃米利奥介绍老人院的基础设施和一些老人的基本情况。这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老人无意中成为了室友,米吉尔好像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养老的地方,时常和医护人员拌嘴,充满朝气的问候,每周三的体育课是看戏的好时段,说话也总是充满调侃的意味,吃饭时也会说一些段子来欢愉气氛,他有一个藏在衣柜中的小铁盒里面藏了一包药丸和三叠不同面额的钞票,是他义正言辞的从别的头脑糊涂的老人手里拿来,但就是在这个无聊的环境下他总是有事做才让他免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而埃米利奥是一位 退休的银行经理人,即使在养老院还是衣着讲究,在漫长的时光中,他们共同经历了期满医生,逃离老人院等事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末尾米吉尔无微不至的照顾随埃米利奥,随之改变的是米吉尔对各个老人的态度,这部电影的名字是《皱纹》。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现如今的老龄化的社会让老人的数量不断地上升,也由于子女工作的繁忙没有时间照料,老人院成了这些老人的好去处。在影片中借米吉尔之口说出:在外人看来设施健全的老人院多半是摆设品,针对对象也不是老人而是老人的子女。硕大一个老人院护理人员的缺乏也是关键问题所在,而在时下常常会有社会组织送温暖活动,但往往是配合报道需要。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养老院是老人也是很多子女的最佳选择,但是往往老人是最需要陪伴与关怀的,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就像一只青苹果变成红苹果,时间长点可能就会经历风干和出现一个个小霉斑,“饱满”的苹果也因此会被遗弃,时间就是一把双刃剑,让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再一点点变老,但是到了老了那天,可能你又变成了一个老小孩,糊里糊涂。而“健康”又成了最最宝贵的财富,家人的陪伴才最珍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