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偷袭》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偷袭》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1-06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偷袭》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大偷袭》是一部由John Dahl执导,本杰明·布拉特 / 约瑟夫·费因斯 / 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偷袭》影评(一):短片又写不下了(- -)。。。。

  这部电影的用心程度真是让我特别欣慰,真的特别特别用心!一些细节之处掌控的非常到位!色调,光线,演员,着装,布景,全部都到了极高的高度!这个导演的素质非常高,是个好导演!整个画面的呈现可以表达为艺术形态的史诗,镜头内的每个细节全部构成了整个画面,平常的场面又带着冲击力,给人以震撼之感。布景简直牛逼!简直是部绝佳的历史再现题材电影。看到这影评的人期望不要太高。我只是记录自己感受

  导演对景致的掌控很有见地,掌控的十分到位!我想是剪辑和摄影的关系,神剪辑,神摄影,膜拜膜拜~~~真是享受着每一个画面,真好~整部电影透着艺术感!灯光打的极好!如果这部电影灯光是全素白的,整个人背景都凸显出来,呈现一种大白天的感觉,那我绝对就不看了。所以导演在镜头呈现上是个有追求的人~

  “所以我在这不交朋友,这样就不会让朋友失望”这句话和以前我想的一样~~~

  好看好看好看!!!!!!!!!!能做截图的实在是太多了!!!!!!超级喜欢这部电影!!!!!!!!!!!!!!!!!!!!!

  《大偷袭》影评(二):电影慢谈之[0300] The Great Raid 大偷袭

  [0300] The Great Raid 大偷袭

  2014-08-14

  以史实为根据的战争片一直是我的最爱。看看导演约翰•戴尔John Dahl的年表,他在这部电影以后,绝大多数时间都去拍电视剧,难道是在这部电影中透支了才华。综合来看,[The Great Raid 大偷袭]不会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的[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或者[战马War Horse]差多少。

  在一群战俘中,随机挑出10个人来毙掉。这个场景中,所有人的心情如何?我没有办法回答。只是有些奇怪,怎么所有人都是跪地不起,平静等待枪声想起的一刻?天朝的电影里面,少不了要在临死的那刻,要奋起反抗一把,说不定宇宙爆发能够干掉一两个。

  05年的电影,10年前的本杰明•布拉特Benjamin Bratt在这部电影里,怎么说也是男主角一枚。而现在,只能在[24]的最后一季里,出演一个不痛不痒角色;而当年的詹姆斯•弗兰科James Franco如今站在了一线,有[127 hours]这样的小成本佳作, 甚至有了自己的导演作品;最菜鸟最青涩最打酱油的萨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现在已经是炙手可热的票房高手了。演员也就是普通的一份工作,谁的职业生涯都难免沉浮。年纪差不多年轻人在一部电影中出演同生共死的同袍,而10年以后在职场上分出胜负,这就好像进入同一间大学同学,10年以后有人去纽交所敲钟,有人在街对面卖报纸命运就是如此。

  《大偷袭》影评(三):与南京大屠杀并列的盟军惨剧

  一般都在电影台看几个片子,这次乱翻台的时候,到了摄影频道,居然也在放电影,而且是自己感兴趣的类型,于是就看完了,虽然看到了凌晨1:30.

  《大偷袭》这个碟早被我买来,却一直在睡大觉,没想到在电视台上看了。这是一部聚焦于1945年1月28日发生在菲律宾国土之上的卡巴纳图战俘营大营救的故事,这是一次以极小的伤亡代价胜利完成了美国军事史上最为成功的营救行动。以仅牺牲一名士兵和一名军医的代价,将战俘营中513美军士兵全部救出。而战况的发生,还在是计划尚未周全、地形尚未不熟悉、且战俘营内驻扎了数百日军守备,而且距离战俘营不足两英里处还盘踞着数千日军部队的情况下搭救的,这次搭救行动,完全可以被写出战史。片子由刚出演了《蜘蛛侠》里扮演小绿魔的詹姆斯·弗兰克(上尉罗伯特·普林斯)主演,担任男二号,男一号由型男本杰明·布拉特(陆军中校亨利·穆西)饰演,另外还有大明星拉尔夫·费因斯的弟弟约瑟夫·费因出演战俘营中的美军指挥官少校吉布森。

  时间到了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获胜,取得海上主动权,自此以后,日军在整个太平洋战场就呈节节败退的局面,只有在中国大陆,日军还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在继续扩大着战果。而在太平洋上美军则步步紧逼,一个岛一个岛地进行解放。尤其到了1944年,美军决定实施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共投入包括航母15艘、护航航母1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25艘、驱逐舰180艘、潜艇35艘在内的600余舰艇,飞机2000架,地面部队四个师又一个旅,15万人。经过“菲律宾海海战”,日军可以说其海军的核心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随之彻底落入美军之手,经过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几次争夺战,日军海陆军都得到重大伤亡,基本上再也难以发起有效反抗了。到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率军在菲律宾巴罗登陆,履行了当初撤离时“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开始了美军在菲律宾本土的反击行动。而此时处于日军魔爪下的美军战俘们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1944年底,巴拉望岛上的美军战俘遭到了血腥屠杀。而且根据情报,卡巴纳图战俘将成为下一个被日军实施“人道毁灭”的基地,513名战俘危在旦夕,在战俘营内,被俘少校吉布森(约瑟夫·范恩斯 饰)虽然身患疟疾,但仍竭力鼓舞着手下士兵的士气。战俘营外,年轻的陆军上校亨利则受麦克阿瑟上将指派带领美军第六突击队,率领普斯林上尉在菲律宾游击队的策应下,大胆深入敌后,以突袭的形式完成了一次军事盛举。

  这一次的胜果,跟前阵子美军从阿富汗出发,突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举歼灭恐怖大亨本·拉登一役可以媲美。在鼓舞本国将士及国内情绪同时在打击敌军气焰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电影采取了两条主线并行的叙事结构:第一条,是集中营中美军少校吉布森虽然疟疾缠身,却依然鼓舞其他人不要放弃希望,一起企盼自由那一天的来临;而战俘营外苦苦等待他音讯的妻子玛格丽特,则以自己护士的身份做掩护,和菲律宾地下组织一起将药品秘密送入集中营,为缺医少药的战俘们雪中送炭。第二条,当然就是美军第六突击营如何制定突袭计划,如何潜伏进入敌后,如何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解决各种突发情况,并最终成功完成解救行动。两条线索三方人物在解救行动顺利完成之后才最终相互融合到了一起,给影片完成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收宫之笔。

  而要对于卡巴纳图战俘营的背景,及麦克阿瑟在巴罗登陆履行当初撤离时“我一定会回来”的承诺,对于“当初撤离”又是怎么一回事,也有必要进行一下史实的梳理。我就整合一下查到的资料,进行一下这个工作好了。

  说到卡巴纳图战俘营,必须提到“巴丹(也翻译为巴坦)死亡行军”,它与南京大屠杀、新加坡大屠杀并列在一起,是日军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三大暴行。在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起点,而且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突袭珍珠港只是日军发起战争的一个切口,因为其影响巨大,所以吸引了举世的目光,而在珍珠港之外,日军同时由寺内寿一大将指挥的日本南方军40余万人,分兵数路进攻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缅甸。12月7日,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哥打巴鲁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登陆。同时,日本还出动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第一机动部队向印度洋进军,相继击沉了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等一批英国舰艇,并空袭斯里兰卡,重创了英国远东舰队,使其势力范围缩小至印度洋西部地区。 如同纳粹突袭波兰一样,日军在战争的初期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军司令帕西瓦尔签订投降书,新加坡弃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岛荷军投降。1942年5月6日,美菲联军7万余人在巴丹投降,菲律宾沦陷。1942年5月8日,缅北重镇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英印军全面撤退,缅甸落入日军之手。

  在菲律宾,在盟军全面投降之前,日军发动了菲律宾战役,时间为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日军战争目的是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 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12 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 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8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

  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大偷袭》中盟军要解救的卡巴纳图战俘营便是“巴丹死亡行军”之后设立的战俘营之一。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日军最高指挥官本间雅晴正忙着调集兵力,准备攻陷美军在菲律宾最后的堡垒——克雷吉多要塞,于是要求让被俘的7.8万守军尽快离开战场,以影响战事的推进。这78,000人成为日军的战俘后,遭日军强索财物,并押解到62英哩(约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路程以徒步行军为主,但整个行军过程除了初期给予少许的食物外(根据幸存者表示,仅给一次高尔夫球大小的米饭),一路上不许战俘再有任何饮食,凡是企图找寻饮水与食物者,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同时也驱赶、阻止当地的菲律宾人给予战俘食物与水,即便有若干侥幸者躲过日军眼线而偷喝到几口河水,也因河水已严重遭受污染(河中漂浮着尸体以及绿色泡沫、且气温达华氏100度),最后引发严重的腹泻、呕吐而死。如此,经过强行不吃不喝的赶路行军,最后虽抵达目标营地,但沿路上因饥渴而死(最初即是因饥饿无济才选择投降)及遭日军刺死、枪杀者达15,000人之多。就是历史有名的“巴丹死亡行军”。附带一提的是,并非抵达战俘营后就摆脱了死亡,由于日军也在营地内虐待战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劳务、刻意让其挨饿等,如此在抵达营地的两个月内又死去了约26,000人。

  而在将巴丹半岛投降的盟军将士强行驱离战场之初,日本人认为巴丹半岛只有2.5-3.5万名战斗人员。日军想当然地认为美菲联军官兵身体健康,能够在没有食物和饮水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强行军。事实恰恰相反,这些坚守巴丹的人,在过去的45天里,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足800卡路里。除了米饭之外, 守军每天只有一调羹C口粮(野战口粮,特制的袋装肉食)。有时,士兵们不得不用蛇、猴子,甚至用鬣蜥加强营养。前线的所有官兵,一天只能吃两顿。饥饿导致坏血病、糙皮病、脚气病,疟疾等传染病也趁虚而入,让士兵们原本孱弱的身体更加孱弱。此外,被俘官兵对于长途行军毫无准备,没有水也没有食物。而且,日军认为他们的撤退计划完美无缺,所有的细节问题都考虑周全,他们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但日军不停换岗,使得指挥很不统一,而且日军与美军之间的语言也全不相通。加上,之前日军在战场上的小挫败,还有日军传统的武士道的精神的影响。日本人认为在战场上投降是可耻的,战败者想当然地应该自杀。于是他们非常瞧不起眼下被俘的将士,处处拿他们不当人看待,随时虐待,甚至随意地处死。《菲律宾的黎明》的作者神保信彦,是参与菲律宾战役的一名日军士兵。他在书中写到日军高层在马尼拉发布了如下命令:和我军在巴丹半岛对抗的任何部队,不管是否投降,都应该被彻底消灭,任何不能走到集中营的美军战俘,在行军途中都必须在离高速公路两百米以外的地方处死。各种因素集合在一起,促成了这次军史上悲催的“死亡行军”。

  在4月9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在将战俘驱离战场的同时,日军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而时间经过近乎三年,菲律宾一地盟军与日军的力量发生了对比。在1944年7月,麦克阿瑟提出,先攻取菲律宾,再进攻日本冲绳的战争计划,再次发动菲律宾战役。美军先后投入的地面部队有美军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海军有美军第3舰队和第7舰队,共有包括大型航母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和护卫舰25艘在内的800余艘作战舰只,舰载机约1700架;航空兵参战兵力有美军第5、第13航空队和澳大利亚航空队,飞机1000余架。登陆作战指挥由麦克阿瑟负责,海上支援则由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负责。

  1944年9月,战役打响。美军首先攻取佩勒琉岛和摩罗泰岛,消除了侧翼威胁。9月—10月间,美军出动大量岸基飞机和海军舰载机,对日本在琉球群岛、吕宋岛、台湾等地机场进行大规模空袭。特别是10月6日至10月14日的连续空袭,使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 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而美军仅有102架飞机被击毁或击落。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同日下午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麦克阿瑟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我回来了”的演讲。

  这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麦克阿瑟的那个承诺,显示了美军没有放弃菲律宾,没有放弃留在那里的战俘们。在麦克阿瑟指挥的莱特岛登陆之后,日本守军已经感到了末日无多。于是开始对战俘营进行屠杀,1944年底,巴拉望岛上的美军战俘即遭到了血腥屠杀。为了防止日军暴行的再次发生,于是麦克阿瑟亲自下令去解救其他战俘,于是亨利中校就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之下,发动了《大偷袭》一片所展现的一幕。

  《大偷袭》影评(四):幕后花絮<摘自百科和电影网>我就说这部电影怎么感觉形神兼备,很用心的一部作品!

  ·约瑟夫·费因斯为出演该片减掉了20磅体重。

  ·影片筹拍时,片中普林斯上尉的角色原型仍旧健在,为此,詹姆斯·弗兰科与住在西雅图的普林斯老人会面,并一起观看了4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和访谈录像。

  ·影片的拍摄工作总共耗时四个月,其中营救的战斗场景就拍摄了一个半月之久,为了达到二战军官的形神兼备,剧组为本杰明·布拉特、詹姆斯·弗兰克请了一名越战老兵负责专门调教,学习如何制定作战计划、如何发号施令。

  ·詹姆斯·弗兰克在拍摄前夕特意观摩了导演为普林斯上尉拍摄的6小时真人访谈录像,用以揣摩角色原型的言语、神态以及执行营救使命时的心态,以便如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

  创作背景

  该片剧本改编自以下两部历史小说:军事历史学家威廉·布鲁厄所著的《卡巴图安大营救》和汉普顿·塞兹所著的《影子士兵》。选择拍摄《大偷袭》也就意味着约翰·达尔必须抛弃他所惯用的一波三折的情节、粗犷的西部背景、蛇蝎美人角色等等元素,而且7000万美元的投入成为了达尔从影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预算,达尔选择二战题材有着家族的私人原因,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太平洋战场的二战老兵,父亲的一位战友就曾经历过巴丹死亡行军,因此该片的拍摄也被达尔视作一次了解父亲及其苦难经历的学习过程。

  以下电影网

  影片幕后

  【卡巴图安回眸】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不久前,美军设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也遭日军袭击,作为美国殖民地,菲律宾是日本控制太平洋西南部的战略重地。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全线入侵菲律宾,美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奋勇还击。

  1941年12月27日:麦克阿瑟从马尼拉后撤至巴丹。

  1942年1月2日:在猛烈的空袭攻势下,日军占领马尼拉。

  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转道澳大利亚。

  1942年4月9日:美军驻吕宋岛总司令爱德华·金率7万美军及民众向日军投降。

  1942年4月10日:日军强令战俘开始巴丹死亡行军,行军队列长达65英里,一周后,数百名美军和数千名菲律宾人丧生。

  1942年4月:战俘到达Camp O'Donnell集中营,1500名美军和15000名菲律宾人在最初的两个月中死去。

  1942年6月:美军战俘被迁至卡巴图安。

  1944年8月:日军开始大批处决战俘。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返回菲律宾。

  1944年12月14日:巴拉望战俘营处决了150名美军战俘,一时间留言四起,据说卡巴图安将是下一个。

  1945年1月27日:亨利·穆西上校奉命执行营救行动。

  1945年1月27日:侦察兵开始在敌后展开侦察。

  1945年1月30日:突袭行动开始。

  1945年1月31日:全部战俘终于重见天日。

  【重现历史】

  在《大偷袭》中,导演约翰·达尔和制片人马蒂·卡兹希望重现出铭刻在美国历史中的一段英勇无私的伟大故事,除了充满凶险的战场经历,美军在卡巴图安的营救行动还成为展现人类如何面对极端的危险、压力和恐惧的不朽写照。

  在准备创作之前,主创人员都拜读了威廉 B·布鲁尔所著的《卡巴图安大营救》,该书详细讲述了当年美军赴菲律宾日军战俘营解救511名战友的经过。导演约翰·达尔的影片以黑色风格和心理惊悚见长,《再杀我一次》、《西部红石镇》、《最后的诱惑》等作品无不渗透着一种陌生难解的孤寂游离感。选择拍摄《大偷袭》也就意味着约翰·达尔必须一改他所惯用的一波三折的情节、粗犷的西部背景、蛇蝎美人角色等等元素,而且7000万美元的投入成为了达尔从影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预算。达尔选择二战题材同自己的家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父亲曾是解放菲律宾的老兵,母亲的表兄就死在菲律宾战场,达尔一直希望了解父亲的战争经历,因此拍摄本片也被达尔视作一次对父辈苦难经历的追溯过程。

  剧本的初稿出于戏剧性的需要有所篡改,于是达尔和卡兹着手进行修改,以让故事更忠于史实。随着对布鲁尔的《卡巴图安大营救》和汉普顿·塞兹的《幽灵士兵》的深入研究,他们开始意识到在卡巴图安发生的一切要比想象的恐怖得多。为了挖掘出更多的内幕真相,达尔和卡兹与当年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会面,其中包括真正的罗伯特·普林斯上尉,以及一些当年协助美军行动的菲律宾游击队成员。最终完成的剧本赢得了威廉 B·布鲁尔的肯定:“他们以极精确的手法来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影片花絮

  在影片拍摄前,120名演员被送往澳大利亚的昆士兰接受为期10天的严格军训,而指导军训的是被卡兹誉为“世界上最棒的军事顾问”的戴尔上尉,扮演突击队员、侦察兵、游击队员、美军战俘和日军士兵的演员都要在一起摸爬滚打。其中扮演突击队员和侦察兵的演员不但被配发二战时的军装、帐篷及口粮,还要执行夜间“任务”。即使扮演不必参战的被俘士兵的演员也要赤脚行进3英里,以体验巴丹死亡行军,在条件恶劣的热带地区,他们还要一边忍饥挨饿一边挖设壕沟。后来本杰明·布拉特回忆道:“那是段特别的经历,你可以想象一下,120名演员在丛林中驻扎,不能淋浴,不能睡觉,经受着艰苦的体能训练,而吃的都是罐头,那不是一幅优美的画面。”

  ·在影片小范围试映时,一位幸存的二战战俘对达尔如实刻画出日军的残暴表示了深深谢意。达尔甚至认为像《桂河大桥》这样的经典战俘影片将日军刻画得过于仁慈,因为片中亚力克·吉尼斯能站着24小时以示抗议是决不可能的,达尔认为只需5分钟,日军管教就会不耐烦的用机枪开火,“凡逃跑一人,就会处决十人”是日军管教奉行的管理准则,达尔觉得无论如何妖魔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形象都是不过分的。

  ·在拍摄的过程中,约翰·达尔与米拉麦克斯制片方之间还发生了争执,后者坚持加大约瑟夫·费因斯与康妮·尼尔森之间的浪漫戏份,但达尔却认为二战题材重在史实细节的准确与严肃,两小时的有限时间内无需再增加过多的儿女情长来吸引眼球。面对着达尔的建议,制片方倒是深刻领悟,于是便教条的将每一场景出现的突击队员都精确到了史实化的100名,弄得达尔为此哭笑不得。

  ·影片筹拍时,片中普林斯上尉的角色原型仍旧健在,为此,好莱坞新秀詹姆斯·弗兰科与住在西雅图的普林斯老人会面,并一起观看了4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和访谈录像。

  ·影片的拍摄工作总共耗时四个月,其中营救的战斗场景就拍摄了一个半月之久,为了达到二战军官的形神兼备,剧组为本杰明·布拉特、詹姆斯·弗兰克请了一名越战老兵负责专门调教,学习如何制定作战计划、如何发号施令。

  ·影片选择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和中国上海作为外景地来来替代二战中菲律宾的马尼拉。其中的战俘营用了4个月才建成,原料都是从菲律宾进口,甚至当年幸存的二战老兵都曾“故地重游”。

  ·片中的一些临时演员是在黄金海岸的街头招募的。

  ·影片的上映日期从2003年被推迟到2004年,后来又被米拉麦克斯无限期后延,因为当时迪斯尼和米拉麦克斯正在史无前例的动荡之中。

  ·约瑟夫·费因斯为出演本片减掉了20磅体重。

  ·据当年的突击队员称,战俘营内没有任何照明,当年突袭开始时,恰好云层遮蔽了月光,同日军开火之后,月光才冲破云层。

  《大偷袭》影评(五):小心计划,大胆出击

  拯救片风潮中的一份子。

  美国最近出的战争片大多属于拯救类,大概是拯救世界的观念毒害太深,字里行间不小心就带出来了,不过全世界观众不买帐,每见必骂:美国人又在手淫!!于是就想了个辙,拯救世界的任务让科幻片去完成,科幻片反正是幻想嘛,想想不行吗?意淫罪总比手淫轻吧?至于战争片呢,还是拯救,不过转为拯救自己,这样你们就不叫唤了吧?拯救自己不妨碍你们吧?

  《大兵雷恩》是拯救个战友,《风语者》是拯救个战友,《大偷袭》是要拯救500多个战友,看,人家总得拯救个什么东西。不过《大偷袭》是真实事件,号称美军历史上最完美的拯救,120人的一个连,杀进10000多日军环伺的地带,从250多日本兵看守的战俘营里救出了511名美军战俘,只付出了一死一伤的轻微代价,故事的根基还是不错的。

  片中主角全是确有其人,连长是小帅James Franco扮演的,就是《蜘蛛侠》里那个少爷,团长是Benjamin Bratt,还有Connie Nielsen,《角斗士》里有她。

  看这片子学会一个词:死亡步操。很残忍,学到一个经验:以后打仗绝对不能向两个国家投降,一是德国,一是日本,怎么死都比给他们当战俘强。想想《桂河大桥》,那是著名的新加坡降军,他们肯定后悔没战死算了。

  片子的前面一直压抑着,所以当拯救行动开始的时候连我都觉得过瘾,杀杀杀!杀他们丫日本小鬼子!重温了小时候看《渡江侦察记》的小激动~~

  尘埃落定:关于奥斯卡的新闻插播

  咱们也别瞎猜了,啥啥都定了~~

  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剧本是《断背山》,请参看我下面的评论,最佳电影终究是没拿到吧?呵呵。不过《Crash》也没那么好看,李安输了不冤,输给它就比较冤。

  另外《金刚》的赢面其实也不小了,技术奖拿了个遍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