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二滴血》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第二滴血》的影评10篇

2018-01-07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二滴血》的影评10篇

  《第二滴血》是一部由加斯·詹宁斯执导,比尔·米尔纳 / 威尔·保尔特 / 杰西卡·海因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滴血》影评(一):thank you for my family and all the friends you give to me

  每个人看完电影的感受不同的,虽然豆瓣的评分不是很高,但是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让我流泪的片子。第一次看到这部片子是在逛贴吧的时候,无意间逛到,无意间点了播放键,也在无意间被深深的感动。我记得那时大一,在阳光明媚,悠闲的下午,撞见了这部片子。一般我看电影都看影片评分,看看预告片,再决定看哪部电影,所以这部完全是一个惊喜。当然,看到Ed Westwick时也惊讶了一下,没想到在GG了那么。。。也有这种小清新,虽说还是纨绔子弟的风格。

  电影非常简单,两个小男孩之间的友谊故事。一个是被束缚在教会的乖小孩,一个是让人头疼的坏小孩,两人奇妙的相遇,拍电影,滴血之盟,背叛,和好。不算很出奇的剧情,充满童趣。孩子们的倾情演绎,让人忍俊不禁。也许正是应为这样,在看到最后那部小短片,兄长对弟弟的道歉,以及那童音演绎的祷告文,才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现在再看一次,眼眶还是止不住湿。(当然也有可能我对这种友情篇最没抵抗力的原因)总之,个人而言,一部不错的电影。

  《第二滴血》影评(二):还以为又是一部不靠谱得片

  看了海报,还以为又是一部恶搞的影片。我也不是反感恶搞类的,但是总觉得这类的影片没有什么营养。。但是百无聊赖的那天,正好想看一部什么都不用想能让我哈哈大笑的片子,于是贱贱地看了。没想到,这正是我所喜欢的那种影片。

  它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那时候天还是蓝的,路还是稀稀疏疏的小草和小树覆盖的,马路上也还没有这么多的汽车。每天除了上学,就是玩。废弃的拖拉机,雪后的白菜堆,盛夏的葡萄架,雨后涨了水的街道,正在施工的楼群...跟着一群没心没肺的不知道什么是生病受伤和死掉的小伙伴们一起,每天东跑西跑的,玩累了就回家吃饭,因为被弄脏的衣服和玩丢的小物件被妈妈骂一顿,然后睡觉。。。

  它也让我想起另一部根据史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伴我同行》,是四个小伙伴一起去找失踪的小孩子尸体的冒险故事,影片最后一句话大概是说,“后来,我再也没能交到像我十二岁那年交到的那些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我们都不得不长大,我们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可是我们都再也体会不到小时候的那些快乐了。

  《第二滴血》影评(三):成长记忆、友谊与背叛

  主人公维尔是一个略带忧伤寂寞的小男孩,他的父亲在用割草机除草的时候,意外脑出血倒在地上,仍在运行的割草机无情地碾过他的身体,这血腥的一幕成为维尔无法释怀的心理创伤,他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他幻想自己的父亲像兰波一样凶猛威武,而不是被割草机打败的懦夫。但是,在维尔笔记本的右下角,他用画笔画出了父亲被割草机碾过的每一个细节,当他扑簌着快速翻过每一个页面时,就如同电影放映机一样放映那个不堪的画面,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尽管难以承认,却也无法割舍。在维尔的世界里,父亲的缺席像一个梦魇,不停地纠缠于他的生活。每次看完《第一滴血》,维尔都会狂奔不止,他把自己想象成万能的兰波之子,正在拯救被围困的父亲,可风驰电掣之后,他还是要回到沉闷的家庭和不堪的现实生活。他们全家加入一个严格的宗教团体,他不能看电影,也不能看电视,所以课堂上每次放电视时,他都要被请出教室,他坐在教室里的角落里,典型的无可救药的赖孩子形象,可是,在幻想的世界里,他是兰波之子,勇猛、果断,需要取拯救被围困的父亲兰波,这种幻想与现实的分裂使他无法融入正常孩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卡特。

  卡特跟哥哥寄宿在老年之家里,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改嫁,这个老家之家就是继父创办的。卡特有多动症,在这个世界上,他最崇拜的是他相依为命的哥哥,父母双亲角色的缺席,让他无法体会到被关心的感觉,所以他总是用破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唯有哥哥,偶尔的关心让他体会到人间温情,所以当维尔攻击他哥哥的时候,卡特毫不犹豫地跟他战斗,最后却被群起而攻之。卡特拍电影的动机是要参加电视台组织比赛,在80年代的英国,电视台的确组织过这样的比赛,就像90年代末在中国电视上出现的DV大赛。

  维尔和卡特拍摄电影的场景是一个巨大的工厂废墟,高耸的烟筒是工业化时代的典型象征,如今已经是人去楼空,典型的后工业化时代的场景。故事发生在80年代,全球化的大幕刚刚开启,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慢慢转向发展中国家,于是我们看到了英国小镇的工厂废墟,有点茫然而又不知所措的劳工阶层,社会问题被导演一带而过,却无法回避。

  影片所着力表现的,是孩子之间的友谊、情感信任和背叛,当孱弱的维尔因为拍摄《兰波之子》而被其他同学奉为英雄的时候,他疏远了卡特,背叛了曾许下的诺言,当然,在森林里卡特和他割破手心立誓的时候,并非维尔自己所愿。但是,维尔不小心落进水池时,他那些所谓的朋友四处奔逃,只有卡特不顾危险将他救出。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孩子身上,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一面,尤其是影片的后半段,导演的处理方式是成人式的,这也是影片备受批评的地方

  这部影片某种程度上是导演的自传式影片,影片中的两个主人公,在导演的童年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了剧本,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导演的“私人记录”——关于童年、记忆、友谊与创伤,拍摄这部影片也是一种疗伤,将自己从童年的心理创伤中拯救出来。导演詹宁斯在完成《银河系漫游指南》之前,这部影片就已经构思出来,詹宁斯拍电影之前是MTV导演,当他打算将自己的童年经历搬上萤幕时,有人却拿了三千万英镑找他拍摄《银河系漫游指南》。2007年,詹宁斯才有空将这部影片搬上萤幕,耗资400完英镑,低成本制作,受到评论界的一致赞扬,也成为 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上的热门影片,有报导说该片的发行权卖出了750万美元左右的高价 ──这也是当年圣丹斯电影节上最大的一笔购买交易之一。但影片在2008年登录美国之后,却未能取得预想中的票房,在《夺宝奇兵4》和《欲望都市》的挤压下,仅取得了178万美元的票房,不过对于这样一部低成本制作的电影,从全球范围内的发行来看,已经算是不错了。尤其是最近两年,好莱坞电影扎堆,很多影片甚至无法进入院线,只能直接发行DVD。

  《第二滴血》影评(四):Son of Rambow

  天黑的时候,在楼顶做了一个选择,在《想飞的钢琴少年》和《Son of Rambow》中选择了后者。

  画面一开始便惊呼,这不是比尔·米尔纳吗?小朋友前后可是和DEPP合作过两次耶!

  于是开始,便是为了看里面的WILL,看他在本子里画出来的奇思幻想。

  可是后来渐渐地就改变了主意。我的注意力全都在放在了这个叫LEE CARTER的小男孩身上。

  甚至到后来WILL拿棍子打LEE时,扔石块朝LEE喊:“You and your brother are scabs!

  我真是恨死这个臭小孩了!

  可是当他有危险时,救他的人是与他有过结血为盟的LEE。伤疤不痛了,但疤留着,你或许就记得

  当时痛的感觉。

  直到我看到LEE哭着对WILL说:“I don't care what you and your so-called mates say

  about me,but don"t you ever,ever call my brother a scab!you know,at least he's

  there for me!at least he cares about me,which is more than i can say for you,

  you are a two-faced fake!like the rest of them.i"m gutted it took me this long

  to work it out.i"m gutted i fell for it.lawrence is better than all you lot put

  together,and he's all i've got!

  到这里,我想我已明白我喜欢LEE的原因。所有喜欢LEE的人,你也一定都想到了《STAND BY ME》,

  想到了RIVER,或者你想起来某个外表顽劣,但其实真诚善良,在心里藏着一个非常尊敬,不允许他

  受到伤害的人。他们外表看起来很坚强无所谓,但其实他们真的很在乎,他们最怕的是,放在心里的

  那人,拿出来看就变了样。

  《第二滴血》影评(五):去他妈的奥斯卡

  从影片末尾小孩子的短片放完之后大人观众们集体漠然的表现可以看出导演想表达的其中一个主题是大人忽视儿童的世界。这个主题在前面也可以看到两处线索,Will严格的妈妈;lee苛刻的长兄;不过在用来描述Will和lee从认识到相知到出现分歧决裂再到相拥而泣良多的笔墨的冲淡下,多少薄弱了一些。

  Will和lee的友情当然深入人心相信许多朋友都很遗憾自己小时候没有一个把领带绑在头上的哥们一起看葫芦娃。导演把这友情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刻画的非常细致,毫无漏洞,让我们这帮就要步入而立之年的只能在饱满醇香中自惭形秽。但这也许只能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友情故事。我想如果给些篇幅在大人与小孩的问题深刻探究一些,可能影片会更引人思考。比如lee与在外乡只顾风花雪月的妈妈极其乖巧地通电话;传道士撕碎了will的画卷;劳尔斯依旧不改对lee的呼来喝去;如此之后可能大家将感受到比《小鞋子》所带来的更多的沉痛。有孩子的回去把垃圾箱里撕碎的孩子的画纸一片一片地捡出来粘在一起;没孩子的为自己逝去的悲惨童年慕哀三十分钟。

  导演在凄凉事实面前犹豫了,他这个本子引以为豪的悲天悯人情怀突然把他推入了冰窟里。他觉得自己捧着奥斯卡杯在领奖台上老泪纵横根本不如lee听完哥哥说我很在乎你弟弟热泪盈眶的每一秒钟美好

  他决定把这个故事念给儿子听。

  导演撕碎了后面的剧本,和will听完妈妈温柔的劝告毅然跳出窗子变成兰博之子一样。

  “去他妈的奥斯卡”

  《第二滴血》影评(六):李卡特长官,让我们去救出人质!

  这部电影是要献给所有那些"光荣来自无畏"的梦想者们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断地想起学生时代和我一起拍片儿的那几个朋友。在电影落幕时,我再次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正经的傻事儿鼓掌喝彩。为所有曾经战斗过的兄弟们致敬。

  我们当年可能都是维尔和李卡特。在寻常世界里可能是不折不扣帮人数钱的傻蛋,可能是满肚子坏水儿,恨不得连敬老院的老人都不放过的小野孩子。只有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我们才能摆脱别人的看法,做世界上最善良的梦想家。说那些比天方夜谭还唠唠叨叨的胡话,做那些像切格瓦拉起义一样震撼自己的事。

  当上帝安排让维尔和李卡特相遇,就为童年"困惑浪漫"安排了挥霍的出口。傻呆呆的维尔在李卡特的蒙骗中走进了他的自制电影之旅。本来是被动的沙袋角色,却为天生想象力丰富的维尔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梦想成真机会。这个摄像机马上变成了一个连通真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通道,他们穿梭在其中,体验着成长带来的新奇和伤痛。维尔崇拜的英雄变成了他自己,那个勇敢战斗要救出父亲的孩子正是现实中很无助很渴望强大的维尔内心写照。李卡特封自己为长官,这个在平常社会中受同学歧视招老师讨厌的脏小孩,需要堂堂正正的英雄的礼遇和认可

  于是这部能喷发梦想的小电影让他们倾注了全部的热情精力,也让电影中的战友情感蔓延到了他们生活中。从湖中救了维尔的李卡特和这个总冒傻气的维尔歃血为盟。当他们从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欺骗和被欺骗的关系,到真诚的平等互助,生活的真相才逐渐为彼此揭开,成长的真相也逐步明亮起来。

  所有的梦想都会受到一定的阻挠,就像所有的童话故事一定要有恶魔一样,他们的困扰来自于他们无奈的家庭环境。维尔的单亲家庭非常虔诚的信仰教会,并告诫维尔不要作出教会“兄弟”不容忍的事情。李卡特和哥哥在一起生活,父母都不知去向,没人关心和照顾的他,每天还要为哥哥做饭并忍受责骂。在所有不令人愉快的生活里,拍电影就如同异次元空间,能够短暂收容这两个孩子,创造他们本该有的繁华童年。

  就在这时,那个法国高年级小孩出现了。他就像这个世界上的那一类人,满脸自以为是的不懈表情,一身欠抽的潮流行头,希望在任何人的世界里都得到皇族待遇。他为这场原本只有两个人的臆想增加了现实的成分。也推动整个故事进入了高潮。那些随之而来的所谓正常的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冲击着两个单纯小孩的世界。天真的维尔就像我们想象的一样不假思索的进入这个圈子,而固执自我的李卡特坚持着自己的生活状态,并拒绝他们的参与和加入。于是矛盾在最后一个合拍的废气工厂前爆发上演。李卡特收起了自己的摄影机,准备离开。起哄的学生们开始向李卡特这个一贯不受人待见的小孩丢东西。维尔在高年级学生的怂恿下打了李卡特,并骂了他那个不负责任的哥哥。

  李卡特的跑掉赢得了所有人的欢呼,这个大傻帽维尔像原来又回到现实世界一样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当法国男孩开着破车载着维尔经过泥坑时,一个意外,人仰马翻,维尔掉进了泥坑,废弃工厂坍塌的板子掉落在地上给泥坑扣了个盖子。所有的学生都在维尔高声呼喊中逃离了现场。我们期待的李卡特长官再次出现了。这个痛恨两面派作风,痛恨别人辱骂他哥哥的男孩,奋力从泥坑中拔出了维尔。他告诉维尔,回来不是为了救他,是因为他要告诉他不要骂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其实呢,你我都知道。李卡特总是会回来的。

  再次掉落的板子砸中了李卡特,也敲开了梦想世界与现实世界间脆弱的屏障。真相扑面而来。是哭泣和放弃还是用勇敢续写篇章,电影为我们做了最完满的诠释。

  当我和李卡特一起哭着看完他们的小电影兰博之子后,我开始怀念所有曾经认真完成的有关梦想的傻事。不管那些梦想最后找到了出口,或者在途中搁浅,我都为曾经拥有他们而感到一丝快慰。

  《第二滴血》影评(七):第二人生

  有个流传许久的段子:老婆最近才看完“第一滴血”, 我告诉她还有第二部,叫她自己网上搜搜, 半小时后发飙说搜不到,我过去一看,丫在搜“第二滴血”……

  也不知是哪一年的段子,怎么可以搜不到嘛,明明有部片子叫《第二滴血》的。所以现在以这个思路去找片子的大约会找到惊喜,真的是惊喜。

  从小我们就有太多正经事情要去做,爱好与梦想都是第二位的,自己的人生也是第二位的。

  在这部片子里,看似疯狂可笑的童年,却满满都是梦想的味道。听话的乖小孩,调皮捣蛋的坏小孩,走在时尚前沿的小法留,跟风的广大路人同学……他们组成一个绚烂的在他们口中称之为“霸道”的电影梦。

  其实整部片子讲述很平,没有特别大的起伏,可是却又似乎有一个又一个的宝藏等待被发现。

  我一直在期待,他们有电影最终有拍成么?带着这样的期待看着他们用自己小小的手,小小的肩膀支撑着,一点点的前进。他们的世界如此简单,他们相信兰博,他们相信他们会拍出如《第一滴血》一般伟大的电影,他们会是勇士,他们可以拯救。

  一个喜欢画漫画的小男孩,遇到一个喜欢当导演的小男孩,他们在一起碰撞出火花,打造自己的勇士梦,电影梦。

  他们遇到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小法留,他们发现了更多的惊奇,他们也有了矛盾。可是梦想没有变,梦想不会变。

  当我发现稻草人是最终大BOSS的时候,那感觉 萌死了好么!

  他们最看似最稚嫩的演技,演出了最棒的电影。

  然而,原来自童年开始,我们都在渴望被认可,也许是不同形式,不同方面,可是都在等待着被认可。

  小导演卡特在期待着他哥哥的认可,其实他更自我,或者他选择了先去拒绝那些他感觉与他并不相同的孩子。

  我们的兰博之子在等待着成为英雄,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他不并甘于默默的只是遵守教条的生活,他是羡慕别人的。

  小法留,他一直是被关注者,他一直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等待着被取悦。路人同学们又何尝不是,童年的困惑与迷茫,他们也渴望着与众不同,只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期待被命运之神击中而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或者说等待一个被他们膜拜的人的认可。

  童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童年也并没有那么糟。

  我又想起了那一句:我们一路奋斗,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要被这个世界改变。

  《第二滴血》影评(八):嗨,李-卡特

  我感觉着是很童真的一部英国片。

  其实小的时候每个孩子心中都会有一个英雄,很幸运,Ranbow是他们的,李连杰是我的,成龙是他的等等,这种尘封已久的记忆在看完这样的片子后,情绪很受波动。

  我原以为Will poulter在剧中始终是坏孩子,结果不是,和最近的《纳尼亚传奇3》是一样的,这个在脸上显示稚嫩的小麻子,出场总是嬉皮一样,捣蛋,无赖,是不是像我们一样。故事结束就让我特别感受到人的性格这样才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坏蛋或是好人,是不是起伏跌宕的人生才会更有趣,这里是有趣,有意义。

  我想是的。

  最近NBA快船球星格里芬很红,也是一脸麻子,当然了不是所有麻子都是很有名的,张麻子除外。格里芬的爆红是时下NBA缺失很久的力量型球员的代表,当然美国性格如是。will poulter仔细看英伦味很重,貌似和威廉王子有相似额。片中carter走路的样子是不是很痞,william是不是很天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打动我们了。

  让我更懂得与朋友关系,我不是两面到得小草,永远也不要。

  如果我们是朋友,不会不痛不痒,会在心中。

  《第二滴血》影评(九):你的童年在不在这部电影里?

  法国人真浪漫,回忆小时候都那么浪漫的告诉我。《第二滴血》是好电影。

  主人公是每天拿着大大的涂鸦本上课下课的孩子威尔,又或者是追求电影梦的调皮捣蛋的卡特呢。一个是好孩子,不谙世事,家教严格,威尔看到的世界,想说的话都在他的手里,手里那个大大本子的涂鸦内容是他的整颗心。我想他一样,整颗心都被自己描绘,握在手里。一个是坏孩子,机灵警觉,别人看来,李·卡特这是个坏事做尽的调皮蛋,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揣着梦想逆境中奋斗的小大人。没有父母教导,只有哥哥的命令呵斥,这样的生活让他早早成长,他的梦想愈来愈坚定。我又像他一样,紧握着最初的梦想。

  如果不是卡特的梦想,威尔不知道握在手里的整颗心要安放何处。如果不是威尔的真心,卡特不知道和人相处有多温暖,真心的朋友是多么难得。谁都不得不向臭屁的孩子投降,这两个臭屁才是真正的朋友啊。好孩子威尔沉迷在非主流式的炫酷少年,出卖卡特的梦想,坏孩子卡特傻傻的维护梦想而险些送出生命。经历过生命的闹剧最容易让人成长,最容易让沉迷的心看清现实。我…我没死过,只知道我是追求自由的,只知道我做错过好多事情,少了死一次的经历让我知道以后该则么做。

  影片的线索在我左眼里是卡特的梦想。他的梦想是拍一部电影。电影镜头其实乱七八糟,看得人云里雾里,但最后一刻,观看者才能屡清楚这个故事,才清楚了卡特成功了,卡特是个好孩子,卡特融入了家人朋友。在我右眼里,是威尔的涂鸦。他的涂鸦是他的内心。像电影镜头一样乱七八糟的内心,我们看到威尔自己认清了内心。威尔和卡特深深的拥抱,清脆的笑声告诉我,威尔是个好孩子,威尔摆脱了家人的束缚,留下和睦相处。

  而我,我的左右眼视力都是5.2,我的路还长。

  《第二滴血》影评(十):血浓于水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Son of Rambow”(注意别读错了,不是骂人),因为片中小男孩的偶像是史泰龙在《第一滴血》中扮演的“兰博”。中文译名还有一个叫“第二滴血”。这血不晓得会不会点点滴滴流下去。

  小男主名叫威尔。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独自一人照顾着年迈的外婆和一子一女。这一家人都是“普利茅斯弟兄会”的信徒,严格按照教规生活。威尔每天要进行睡前祷告,每周要参加聚会读经。他不能看电视,上课时老师如果有电视教学,他就得在走廊上坐着直到电视播完。

  乖巧听话,生活一成不变的威尔,遇到了学校里出名的捣蛋鬼卡特。威尔跟着卡特学会了说谎、偷窃,简直是“近墨者黑”。

  威尔在卡特家第一次看电视,看到“第一滴血”中兰博在丛林里激烈打斗的场面,被深深震撼到了。受到强烈刺激的威尔,每天幻想着自己是“兰博之子”。他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画了下来,卡特决定根据这个拍摄一部短片送去电视台参赛。

  两个孩子每天投入地拍摄着。做出一些荒唐愚蠢好笑的动作。(我甚至觉得可以直接送去“家庭滑稽录像”节目了。)在不知不觉间,成了最好的朋友。

  这部影片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友情。更令人难忘的是,原本恪守教义的母亲,因为儿子屡屡闯祸不参加每周聚会,被“兄弟会”警告了。她望着不停指责儿子的“兄弟们”,毅然退出了教会。而卡特的哥哥也意识到弟弟对亲情的渴望,最终帮助弟弟完成了短片。

  拥有崇高的信仰是伟大的。但是作为普通人,爱家人爱朋友,忠于自己的内心,也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