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孽子》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孽子》观后感10篇

2018-01-11 20: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孽子》观后感10篇

  《孽子》是一部由曹瑞原执导,范植伟 / 张孝全 / 杨祐宁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孽子》观后感(一):少数派

  不想写影评的,可是短评限制字数,也太讨厌了……

  觉得同性恋真的是选了一条最窄最难走的路,看着会心疼,不是说多数派就是对的就是真理,少数派就是错的,而是选择了做少数就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承担压力和舆论……某天,和某关系近的同事聊天,说起追某女神的戏,喜欢上里面的男主,又连追了那个男主几部电影,结果……同事说,那说明你性取向正常啊……我……我TM怎么性取向不正常了啊?!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同性恋的,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个让你全心爱的人,你完全不会理会是同性还是异性这件事吧……也许,我是个很疯的人,一切随心,会爱上看似不可能的人,会随心做些看似不应该的事(心情差起来,会想抽烟,自斟自酌之类……)

  配乐很有代入感~顺便,2003年的剧怎么还没高清版本啊,强迫症患者简直抓狂,模糊背景有杂音,把配乐都掩盖了……

  张孝全可不可以不要一直演同性恋,对个人角色都要定位了,不利于个人发展,要接多样的角色啊……我是因为你多看了多少同性题材的电影啊,这部剧就是因为张孝全才看的啊……结尾也太心碎了,小敏这个角色太让人心疼……

  范植伟这部剧演的真的很好,和人品无关。不过是看戏,八卦人家的私生活干嘛,毫无关联,好演技就会看就会喜欢,因为人家个人的私生活唾弃一部剧也是醉了,与你何干?剧里颜也美,眼神也好纯净~

  庹宗华,因为第八号当铺认识这个演员……觉得这部剧演的有点太用力?在一群新生代演员里,有点抽离感,看他的那段最开始容易出戏……其实,我大概也是个在爱情中占有欲和控制欲极强的人,大概看见我这一面的人都会逃开吧,只有作为一个旁观者时才能知道这是种多可怕力量……可是真爱一个人,就真的会付出全部力量想紧紧相拥,也许下一次再遇见真心爱的人还是会用尽全力爱……

  OK,个人看完不吐不快的小感想~

  《孽子》观后感(二):青春鸟集。

  青春鸟集。by 周天財

  【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严禁转载】

  这部电视剧的片头很奇怪,每一集的开头,范植伟饰演的阿青都是被他父亲拳打脚踢地赶出家门,这是电视剧里的一个片段,我觉得,用来做片头,再好不过了。

  读白先勇先生的原著,他在孽子的故事里讲了一个非常严肃的命题,关于七十年代社会关系,关于一种存在感和认同感,关于那些不被世俗接受的鸟儿们,关于生存,关于爱。我自然是很难理解,读起来又太吃力。

  曹瑞原导演的故事,增添了很多我觉得非常精彩的剧情,他把阿青这个角色,从心里给写活了,加上那时候年轻的范植伟恰到好处表演,让这部剧充满了感染力。我常常羡慕台湾人民有公视这样的电视台,总是在保证节目戏剧性的同时又能把艺术性和思想性提到一个别台都不能企及的高度。那时候的《孽子》,后来的《侦探物语》,再到几年前的《危险心灵》,都是这样的剧集。当然这是白先勇先生和侯文咏先生小说美妙之处,也是曹瑞原导演和易智言导演的精明之处。

  说回《孽子》的电视剧,后面有一大段是李青离家后发生事情,在莲花池畔,在新公园,与他的那些迷途的鸟儿们发生的事情,我看不懂,也不能理解,所以我能说的也仅仅是前面很短的一部分内容,它讲了李青一个家庭悲剧,从年幼时候的阿青讲起,在赵英与李青又碰面的牯岭街小书店结束。至少在我看来,故事如果在这里收尾,已经非常的优秀了。

  我喜欢台湾片里的独白,那种带着台湾腔的国语总是好听,没有普通话那么字正腔圆,但是又带着沉默感情。一个单纯沉默的小孩,一个退役军官的父亲,一个默默忍受的母亲,还有一个被阿母视作宝贝弟弟,这还不够,还有一间在深院里破烂的旧房子

  好像都是那些年代才有的东西,阿青的出场是他放学回家,背着军绿色的包包,带着黄色的小帽。父亲在隔壁叔叔家喝小酒,母亲在洗衣服,又在照看年幼的弟弟,可能在那时候的阿青眼里,即便这些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但至少这是生活,没有人能够责备生活。

  小镇来了一支舞蹈团,母亲接揽了替舞蹈团洗服装的活,她常常去歌舞团,渐渐和那些年轻的女子打成一片,和喇叭手产生了情愫。那一个高潮是在阿青去找妈妈回家时候,看见母亲和一个陌生男人亲热,便跑开了,不敢回家,蹲在路边,一脸看不出的伤感

  然后父亲把母亲打了一顿,弟弟一直哭,他抱着弟弟躲进了里屋。

  这一段其实很简单的就被带过了,但是看到这里难免会多想那么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母亲的出走大概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阿青的父亲比她大二十多岁,她还年轻,在这样只有命令与服从的家里,她早就无法生活下去了,我觉得她很勇敢,但是她没有带走她的孩子,我又觉得她很懦弱

  年幼时候的阿青对什么都表现出那副淡然的表情让人很生怜爱,因为,这样的人,在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吧,所有的情绪都很难得表露在脸上,你看不见他是伤悲还是快乐。所以当深夜母亲走到他床边叫他是荔枝,给他交待很多事情,其实他应该是知道的吧,那时候他看着母亲抬起头望着昏暗的屋顶,已经知道母亲打算飞走了。

  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啊,就像是,不关自己的事一样,但是仔细想想,要多痛才能承受下来。

  老将军父亲对母亲的背叛很愤恨,但是除了愤恨他也什么也做不了。

  再后来好像大家都适应了没有母亲的日子,阿青上了高中,弟娃也长大了,父亲照样上班下班,只是家里少了那么一个人,大家都不愿提起的那个人。

  后来母亲加入了舞蹈团,再见到母亲已经是好几年后了,阿青默不作声地吃着水饺,母亲一直说对不起,她应该也是很想回去的吧,毕竟当自己飞出那个笼子之后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并不精彩,只是在这两个孩子面前,她除了更坚强的不要脸的走下去,没有再回头的路了。

  这时候阿青的生命出现了一个人,他叫赵英。有钱人家的孩子,成绩不好,爱打篮球。阿青和他都是学校球队的主力,再后来两人自然成了好朋友

  这一段甚至是他们俩的故事都讲得太少太少了,但是那些细节又很深刻的烙印了下来,比如打完球赛拥抱在一起分享喜悦,比如两人比赛骑车上学,比如在角楼下吃冰,赵英老是看女校的女生,其实我们都能看到李青对赵英不仅仅是只是朋友的感情,在李青的眉宇里,流露出了爱。

  是在赵英家里的时候,赵英的生日,李青给他送了一件红色的格子衬衣,两人争着篮球不小心推到在床上,李青的眼角突然变得含蓄而有温柔,连赵英的眉宇都为他动容了吧。我很喜欢这一段,就是很喜欢。

  台风过境。破旧的房子更加狼狈不堪。弟娃发烧一病不起,第二天便断了气。

  我很不理解这些故事为什么总是轻而易举的把一个人夺走,连前兆都没有,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李青抱着弟娃的尸体哭得泣不成声,范植伟在表演这一段的时候并不是在哭,他就是把头埋在弟娃身上一直支支吾吾的呜咽着。如果说范植伟在这一段嚎啕大哭能够让观众落泪,那我更喜欢他这样的吱吱呜呜呜咽着的表演,他让观众的眼泪落不下来,憋在心里,难受得要命。

  在这里我能够很清晰感受到那种痛,就是李青这种,从来不把悲喜表现出来需要承受的痛,他和赵英在化学实验室里,埋着头哭泣,赵英把他揽在怀里。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那些事情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要不是没有这么一段可能李青和赵英的生活将完全不一样。我不知道他们接吻是因为什么,依赖还是孤单。但是如果那样的温暖能够在失落难过的时候变成太阳,好像也不会太差。

  也正因为如此,被警卫发现的两人仓皇的穿好衣服。被大训了一顿还要求家长来学校之后,两人推着车走出学校。要知道,这样的事情,在七十年代,根本就不会有人去接受。

  李青说:“对不起。”赵英说:“我再也不要跟你说话了。”李青想说什么,可能他是想要问,如果没有喜欢,你为什么要接受。但是赵英大声说:“我再也不想和你说话了!”然后李青扔下自行车把赵英撂倒在地上,两人打了一架,赵英坐在地上哭了起来。那一瞬间李青觉得自己是做错了什么。爱也好喜欢也好,这样不应该的感情就是不应该,赵英接受了又怎么,没有人能接受,他大概是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做错了什么吧。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喜欢,为什么要接受,我也想了很久。

  也就这次过后,李青被父亲拳打脚踢地赶出了家。那时候李青想要说什么,他一直叫:“爸,不要打了。”但是父亲没有停手,大声嚷道:“你这个兔崽子,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你给我滚。”对于老将军来说,这样的事情,太肮脏了,自己会有这么一个孽子。

  李青那时候愣了一下,他站起来转身跑开了,他打着赤脚跑了很久,离开了家。在他脸上还是看不出任何的情绪,他就是,跑开了,离开了家。

  那些都是后来的事情,在新公园,遇到小玉老鼠小敏,遇到那些和他一样的迷途鸟儿们,遇到那些和他一样的孤独孽子们,他在那里变得自由,他们才是一类人,但是被社会排挤的边缘的他们,怎么坦然地活下去。

  阿青再去见到母亲的时候母亲已经身染重疾,在一间昏暗的小房子里,脚站不住了,只能躺在床上,阿青去的时候看见这样的母亲,也没有多少难过,只是说:“阿母,我阿青。”然后那个病态的女人喘着粗气和她久未见面的儿子聊起了往事,母亲问:“弟娃呢?”阿青想了想说:“阿母,弟娃死了。”母亲抓起身边的东西就向他砸去,吼道:“你这个孽障,你把我的弟娃害死了,你还来看我现在的鬼样子。”

  那时候我听到这段的时候我在想这个女人是如何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说出这样的话的,阿青说:“阿母,弟娃是得肺炎死的,我没有害弟娃。”李青就是这样的人,对什么都要解释得清清楚楚。我听李青叫“阿母”的时候,声音有些颤抖,好像要落下泪来。

  他请人给父亲捎了一封信,说说母亲的病情,希望父亲去看看她。

  那场戏是我觉得最精彩也是最动容的一场,父亲循着地址找来,他站在门口叫母亲的名字,母亲和阿青站在屋里,他们只隔着一层门帘,父亲看不见里面。母亲一直叫着:“你不要进来,你快走,我没有脸见你。”父亲抹了抹眼泪说:“你让我看看你吧。”母亲说:“这辈子我对不起你,下辈子我再还你,你快走,我不想见你。”父亲哭了,他一直在抹眼泪。可能在现在母亲的背叛都算不上什么了,他只是觉得,自己生命中曾经亲密的那个人,要离开了,他想要再见见她。

  但是那天父亲没有进来,他转身离开了,一跛一拐地走得艰难。

  阿青看着倒在地上哭泣的母亲,心想:那一层布,隔着我们三个人,父亲最终没有勇气走进来,这也是我们三人最后一次相处,竟会是这样的方式

  不久母亲便去世了。阿青和母亲躺在那件小床上,他抱着母亲,低声叫着:“阿母,阿母。”

  再见到赵英的时候又是很久之后了,赵英剪了短发,皮肤变得黝黑了。他们在牯岭街的小书店里相遇,李青还是那样看着赵英,赵英的眼睛总是不敢正眼看着李青。《孽子》有一个海报是李青和赵英的合照,李青直视着镜头,而赵英却看着旁边,在这样的世界里,总是有人很难接受这样一个身份,有些人很勇敢,有些人很懦弱。

  两人寒暄了一阵,赵英说他要出国了,爸爸托的关系,李青说:“哦。”然后赵英转身离开了,李青在身后挥手,小声的说再见。赵英停下来,说:“阿青,对不起。”然后他转身走去抱住李青,一直说:“阿青对不起。”

  其实好像都没有错吧,李青没有错,赵英也没有错,只是赵英太害怕,很多人都害怕,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很难过,李青靠在赵英的肩上,眼角突然变得温柔和坦然起来。

  再之后,我想要说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赵英也好,李青也好,都是那时候又勇敢又怯弱的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想想年轻时候的自己,都像是想要飞出笼子的青春鸟。

  《孽子》观后感(三):一点感受

  根据目前为止豆瓣提供的数据,这部电视剧有638人在看、5628人看过,另外还有6623人想看。应该说还算是比较热的一部电视剧了。也许每个人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不一样,有的想猎奇,有的想追自己喜爱的演员。就我而言,我只是想看看把一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是一个什么样子。

  其实这部电视剧“创造”了挺多原著没有的人物或情节的。

  原著中,和李青发生“淫亵行为”并导致其被开除的的是“实验室管理员赵武胜”。但是在电视剧当中却创造出了一个“李青的同学赵英“。不过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赵英这个角色的出现却也挺合情合理的。这样可以让观众觉得,藏在李青血液里的某种东西是在和同学打打闹闹中渐渐被激发出来,而不是毫无预兆地突然出现。毕竟电视剧不像小说,它需要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把一些人物的特性(如李青)勾勒出来。而且赵英这个角色有一个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在里面,现实生活中应当会有不少这样的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关于情节的展开,一些和原著顺序上的区别是肯定有的,毕竟电视剧要有他的一个铺陈顺序。其中有几个情节的增加我印象比较深刻。试列举如下:

  ①李青母亲黄丽霞的去世。原著中黄丽霞死在知道弟娃死讯的第二天。而电视剧中,当她知道弟娃死后虽然很崩溃,但没有立刻死掉,而是由李青继续照顾了挺长一段时间,最终是死在李青的怀里。个人认为这个改编改得不错,挺让人震动的。另外,电视剧还安排了李青父亲去寻找黄丽霞的情节,这也不错,使李父的形象又丰满了一些。

  ②傅崇山拜访李青的父亲。这个情节也是原著中没有的。不过我想这个情节的安排可能更能表现出导演本身的一种意愿。因为在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我又接着看了一个关于本剧的访谈。其中导演曹瑞原提到他其实并不特别想铺陈太多敏感的话题并以此为噱头,他更多的是想要表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是现在社会中越来越缺乏的。那么傅崇山拜访李青的父亲这一段,可以看作是“一位父亲的独白”,亦可看做是人们对一个特殊群体的关怀和理解。我想这个不仅是电视剧所想要表达的,也十分符合原著的一个立意,更是这个群体的人所乐见的。

  以上是关于电视剧中的一点点“创造”,接下来想简单说说其他的。

  演员方面,范植伟(李青)长的是不错,而且演得也挺好的。我觉得他能够表现出李青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内敛特质。可是就我本人而言,却并不太喜欢范植伟这个人……

  金勤(王小玉)演得挺出彩的。本身在原著中小玉就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而金勤也把握的很好,确实挺像“七彩孔雀”的。

  张孝全(吴敏)应该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张孝全本人长的高大壮实(曾经有人说他像水管工,汗),但眼神却很温和。吴敏这个人物在小说当中是比较细腻、隐忍、坚毅的。虽然和张孝全的外形身材有那么一点反差,可给人一种能“收得回来”的感觉。

  庹宗华(王夔龙)比较符合我心里勾画出来的那个形象。看到有其他友邻说庹宗华演戏太“用力”,蛮琼瑶的感觉。不过我感觉还好,王夔龙这个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占有欲比较强的人,虽然平日里看上去比较儒雅,然而情到深处也就顾不得那么些的。或许庹宗华这样“用力”地演,可能更能让观众理解,李青的最终离开一来是他明白他终究不是阿凤,二来是他明显地感知到了王夔龙的那种控制欲。

  其实各个演员都演得不错,整个氛围和色调都营造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地方拖沓的一点,但并不妨碍这部电视剧的成功。

  又及: 书评在此→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19725/

  《孽子》观后感(四):孽子的温情

  题记:这是三年多前写的东西了.现在来写,应该更加清楚,比如定义,什么是温情.也更冷静.但不想改了,这就是当初的那个状态.

  在很多年中,大陆的影片、电视剧缺少让我感动的温情。不是他们的故事没有温情,而是他们的表现方式很难让我感受温情。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呢?是被大叙事挤压的感情。政治是大叙事,苦难是大叙事,道德是大叙事。这三个东西似乎是大陆的片子中永恒的统治主题。如果是讲政治的,温情简直就被挤得不见了,所有人都打着政治腔,让人神经紧张,连开个玩笑,幽点默,谈个恋爱,都让人无法放松。从小到大那么多的战争片,都是这样的例子。他们不讲温情,只有政治。其实政治也没有讲好,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而如果是讲苦难,他们会表现哀痛、悲怆、绝望,可是温情是配角。疗救所有哀痛、悲怆、绝望的,不会是温情,而是事件的结束,历史的过度,或人的成长。比如:《霸王别姬》,它讲了爱情,爱情的绝望和破碎,但这些爱情并没有成为力量;并且,对苦难的表现远远超过了爱情。再比如:《芙蓉镇》,里面有激烈的爱情,但爱情并没有成为影片的主角,是人的韧性、生的意志,和对政治的控诉成为更主要的东西。再如:《牧马人》,辽阔草原、渺渺炊烟、温馨小屋,男主人公的去而复返,这里有温情,但温情仍然不是主角。谢晋的片子是我比较认同的为数不多的再现中国人特有温情的片子,可他仍然把温情和政治绑得太紧,温情的分量不够,似乎永远担当着政治/苦难主题的配角。

  然后是讲道德的片子。中国人爱讲道德,讲到看不清人的地步,就连带把温情也看得模糊。比如:《渴望》,它讲的是温情,还是道德?有温情,没看赚了老百姓那么多泪珠儿?但这种温情建构的是伦常,它所要极力引起的是人们的道德判断,所以,道德还是最主要的东西。似乎…道德在国人的审美概念中占的比重远超温情。(有时候,讲道德就是要照顾温情;但道德和温情当然是两个概念。温情可以超越道德秩序,或者说解构。)

  在所有这些片子中,温情从来都不能成为主角。现在想来,真是有些讶异,这帮家伙到底在干什么呀?这么多年过去了…… 这个问题其实应该问“我们”自己。难道不觉得吗?岁月在慢慢消逝…可温情从来没有真正占据“我们”的内心。“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吗?难怪中国人有那么多的捩气。或者,正因为中国人有那么多的捩气,所以温情好久都没有真正占据“我们”的内心。这似乎是我发现的第二个事实。

  大陆并不是没有片子把温情作为主题。比如:开往春天的地铁,那山那水那狗,… 其实还有一些。可是,我所看过的,没有一部片子能在表现温情的力度上,能超过电视剧《孽子》。这是部来自台湾的乡土剧,我并没有看完,只看了其中的4分之一,但我觉得足够了,就象看书,你用不着都看完。而我被这部剧触动的最重要理由是,它的温情。我觉得…大陆拍不出这种东西,拍不出这种感觉。片子所展现的是大陆所不敢展现的一个人群,但在片中,温情表现得非常自然、充沛、成熟(我以为是大陆片子很少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它被放置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成为救赎的力量--救赎这个人群的力量。我感觉这非常契合社会学提供的理据:社会结构对这个人群形成了压制,而温情(个人对社会关系的主动重释)对社会形成解构。这是一种深刻的温情,而不仅仅是让人双眼模糊的温情;这种温情是力量,而不仅仅是温柔。

  《孽子》观后感(五):上帝的宠儿

  读小说,差不多是三年前的事了。长途大巴上,满车的臭味,男人的裸体,人挤人的过道,却应了这书的调调。其实,已经忘了剧情,只依稀记得书写的很淡,娓娓道来,像是老者再跟你说些家长里短,没有哀怨,没有大哭大闹,一切都那么从容镇定,只是书里的世界灰灰的,即使那些快乐也盖不过骨子里透出的忧怅。

  电视剧拍得很有诚意,很有人情味。所有的都压缩在一个情字里,什么情都好,爱情,亲情,友情,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真情。在读完小说的三年之后捡起电视剧那时候的感情重新涌上心头,更加强烈。人物塑造得应该是叫饱满吧,至少我觉得很真诚。

  小玉这个骚到骨子里的人,让我不禁想起某乐团的主唱了。怎么可以比女人还骚。生活总是会教会人一些东西,小玉的骚,杂糅着与生俱来的天性,还有心里的那个信念以及一出生的环境。母亲的工作和每天相处的人,让他早早就变成了人精,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尴尬的气氛能让他变得活络,不高兴的情绪也能在一瞬间收拾好,换成笑脸。父亲,这个如泡沫一般的东西一直包围着他,不真实,一触就能破似的,他一直紧紧地保护着它,对它是恨也罢,是爱也罢,是一种念想,大概也是他活下去的理由吧。龙子的演员是演得太好吗还是太过戏剧化,看的我每次都毛骨悚然,爱的太过于狂热,压的人喘不过气。说实话,真不喜欢龙凤恋,或许我是外貌协会的吧,对于龙子的长相不感冒,太过于畸形的爱,太过于束缚的爱,歇斯底里,接近崩溃,丧失理智,世界只剩下你和我,抛下所有的爱情在我看来终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我喜欢前半段的内容,关于阿青的一家人,母亲,弟娃,父亲。尤其是母亲最后在世的那一部分,也不知道为什么。那破帘子像是被施了魔法,竟就这样隔开了两边的人,两头的人都在哭泣,歉意,愧疚,悔恨,想念。一家人的相见方式有很多种,而他们在同一个时空,却仍然看不到摸不着,只有将镜头拉到头顶时才可以知道原来他们贴的如此近,呼吸也可以听得到吧。若母亲安分守己,一辈子跟着父亲,她的人生会不会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阿青对于母亲的感情虽说不浓烈,但我觉得能够一直陪着母亲,到最后她死在他的怀里,让他感受到一丝丝的母爱,或许他也会觉得幸福吧。有时候看着阿青照顾别人,包括母亲,弟娃,老爷子,心里都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

  他们其实都是上帝蒙着眼挑错了的宠儿,而不是什么妖孽,失去什么同样也会得到什么,你可以说得到的那些也是一些残忍的坏东西,但心,感情,幸福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更加真切更加接近它们的本质,而一般人的或许未曾那么靠近本质,或者真正理解那些东西。互相帮助,扶持,付出真心,在这样的时代是多么需要。

  电视剧拍得很像一部加长了的电影。配乐真心很棒,前面的缓缓表达,到当中急速的加重,像是感情的迸发,恰到好处。口琴的声音我最爱啊,很多电影都会有口琴的声音,却没有一部像现在这样打动我,太符合情景,太符合基调,老旧电影一般,哀伤,青春带点小清新,是怀念是诉说是哭泣。原来口琴那么适合那个年代,适合那样不够流畅的吹奏。至于那些有阳光的镜头,光线在我看来都那么柔和,一点都不剧烈,也是灰蒙蒙的一片,不清澈,看不清,让人明媚不起来。

  各种后话:

  1.范植伟你是不是可以争气一点,还是你已经打算放弃演艺圈了。你好歹挑点台湾小清新的电影拍拍啊,至少让人知道你是混文艺界的,而不是靠那些无聊的绯闻炒作啊。不敢再看什么访谈了,戏外的样子与戏里的气质完全不同,坐不住,不停地动,还有奇怪地回应。那双在戏里如利剑般的眼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在现实里也只是一双不停放电的眼睛了。真心诚意希望上帝能够眷顾你,让你能够再有一部好作品。大红之后的低落,最是让人难捱。

  2.说实话,后面的剧情看得我无比烦躁,反复了又反复,硬撑起了20集,拖沓。

  《孽子》观后感(六):这是一本书

  1.母亲像孩子,抱在怀里要哄要保护去温暖她。最后的日子要陪陪伴着,人都会死去,学会对身边人好也要独立。别去依赖人也别让人依赖自己。

  有些人一生都在漂泊,到死后,只能烧间纸屋,希望可以安稳死去的灵魂,还要在佛祖面前救赎罪孽一生,在地府里安稳过日子。

  她说,死我不怕,怕的是在地狱受罪。

  因为生前没人陪着说心里话,也没人懂内心真实的感受,没人疼爱没被需要,所以一些幸福的泡沫,让大辈子毁灭。

  记起父亲建议我找份安稳的工作。我任性说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安稳。是我不懂最重要是什么吗。

  知道这么多干什么。只需要做好目前的事,那有什么事属于自己的。有责任,需要照顾的人。

  (心情影响的,胃口不好,没钱的日子想吃外卖都难,拿什么来去承担责任,去照顾人。

  什么时候回家,吃完整箱面和面包就回吗,回去干什么,吃吃睡睡。

  一颗羞愧的心,在看这部人生大剧时,看到那些人凄惨的生活时,呼吸压得重重的。不是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人,纯粹,不复杂。)

  2.不要让我为你担心,让我为你出主意,不管怎么样,我总会想出办法给你解决的。

  不是在厉害人面前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面对爱的人,感觉无助时,才觉得自己最渺小。坚强果断可以给亲人坚实的保护肩膀。

  3.我没那么伟大,没抱负,只想安稳混口饭吃。这不是一口气的事,不是忍不忍的问题,是尊严。

  后来,我就和自己说,长大了绝对不要想父亲那样。不开心就喝酒打拳。

  有些人很聪明,但人生太奔波漂泊了。

  悲惨的命运,14岁刚满被卖当妓女的,中年妻离子散的,老年孤独无依靠,家破人亡,因爱成恨,背负人命,被骗被卖,不能光明正大的活着,感受要隐藏。漂泊的一生,被抛弃的人,临死都没人来照顾,

  原谅我无法理解你们的想法。

  难道我是从小被惯坏的?性格才这么倔吗

  见不得光,被别人说,邻居怎么看。

  但我们现在很快乐啊。我管你们怎么看。

  也许是我从来没有了解过你们,但我求求你,为了你们的将来,离开吧

  伤自己的身子,伤的是妈妈的心,你熬过这阵子,到了新环境,一切都会忘掉的

  我忘不了,也不想忘。我顾不了这么多,我快活不成了,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我爱他,这是命中注定的,根本就没什么道理

  我养了你20多年,现在你逼着我接受这个事实,然后还告诉我没道理。

  妈妈对不起

  可是我们两个在一起,不是很快乐吗

  那有怎样

  这辈子不行啦,我下辈子投胎好人家报答你好不好

  (我怎么在这里看到的感情都那么刻骨铭心似的;你看得起自己,就没人看不起你)

  男人比较专情,第一次喜欢的人,深深的忘不掉,然后找的每个人都类似。

  你喜欢的人也不想你不开心消极的活着。

  如果你把一个人当做生命来爱,那么被拆开就相当于把世界毁灭了一遍。

  一句我了解您。太感动了

  就像那时我心情很低落,然后和朋友说我没心情,心跳得很快,像是很怕,但也不知道怕什么,没胃口吃东西。

  朋友说:懂这种感觉,你伤心不止一个月了。

  被看到被知道,我突然有种释放的感觉,原来有人懂我的这种心跳加速的难受。其实,我根本不想多说什么。就像那个老父亲,一直不说话一样看着远方。

  被抛弃的女人,哭着说,我要坚强。

  新茅厕三天香

  还没看完.....2013年8月10日0:25:21

  《孽子》观后感(七):远山中孽子们如彩虹般的美丽心跳

  同母亲出柜那年,我第一次知道有孽子这部片子,总没想五年后,演员柯俊雄去世的这个月,决定离家去远方过2016春节的这个月,有幸看完这部正能量的好片子。

  不得不说,好片子就是,即使渣观影体验也无法抹掉有一种浓浓情绪。片中小提琴的华美深沉,钢琴的清新流畅,手风琴的怀旧质朴,即使十多年后今天听,这种组合也不落伍,还不会让人觉得生分。我总觉得,在音乐情绪表达上,台片比大陆片更为机智,同时更为感性。

  孽子的台词很棒,加上演员的优秀表演,剧中每个人物角色都很鲜明,在人物塑造上,更是留下了让人想象的合理空间。

  空闲时,我甚至会想象,

  给所有人取鸟名的郭老在鸟儿都飞走时心中会有怎样的牵挂?

  还有,平时看似大大咧咧,但当阿青离开时语重心长说有空回来看看时的小玉表姐,有着怎样的温情?

  还有,把最好的都留给小玉并希望已故妻子保佑小玉的干爹心中对小玉有着怎样的怜悯与爱惜?

  还有,在还未抛下小敏选择他人又被抛弃前,有次袒露自己害怕再次被骗的心声,张哥的内心该是有多么渴望爱又怕被伤害?

  这种爱的积累很难在内地的片子中这么唯美细腻的感受到,然而,孽子这个片子你认真看,一定能感受到。

  阿青的成长最令我深刻的是在18集,阿青与龙子在欢乐乡相遇,阿青拒绝龙子的示好,他知道龙子最爱的依然是阿凤,自己最难以忘怀的依然是学生时代那个他,尽管两人彼此有好感,这种感情那一刻我看来真的很美好。其他的不多说,必须要提一下小敏与日本老华侨的忘年交也相当棒,ps才想起张哥妹妹演员是演危险心灵主角的妈妈。

  到这个年纪,有过一些经历以后,我已经不会去对人物角色进行没有建设性意义的吐槽了。孽子里,每个角色并不真实,但又胜过真实。有时,仅仅只需要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表情,你就能知道,这些角色正在塑造一个个梦,一种种可能,你要做的,是沉住气,别多说话,细细聆听并慢慢消化这些孽子们从远山传来的心跳。

  《孽子》观后感(八):他的潦倒以及放不下的人生

  13.11.23 04:30 EP01

  这东西不是影评。

  我应该要早一年来看这个片子的。现在书里的情节明显记得不清晰了,要靠追着看剧的过程一点一点摸索回来。

  第一集琐碎又冗长,着墨很多在家庭生活上。记得看书的时候有默默地嫌弃这段铺陈太长。后来整本看完明白了白先勇的着笔重心更多在父子关系上,再回头看这段,才赫然发觉字里行间暗潮汹涌的少年心情。

  说回连续剧,在我第一眼看清楚李青爸的形象的时候就暗叫不好,果然整集看得远比预期要五味杂陈。李爸爸是那种很典型的后半生一落千丈于是只能在酒桌上耍耍威风忆当年峥嵘岁月的大男人形象。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对这种人只有单纯的对于卢瑟的不屑。后来渐渐长大,这种长者的形象反倒变成了我的命门。大概都是因为,我渐渐地在我爸身上找到了一些影子,我渐渐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纯粹地把他当成是令我骄傲的救死扶伤的老大夫。那些他的人生的起落轨迹开始在我脑海里清晰。我从次数渐减的酒桌上越来越多地窥到了他的荣光、失意、怯懦、悔恨、不甘。我爸是很传统的人,他身上有一切保守的普通老党员的特质,遇事不争不抢,对人谦和退让。现在他觉得这些特质是使得他的人生远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很多很多次,小醉或是大醉,在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的时候,他掏心掏肺地和我忏悔说抱歉没能给我足够好的家庭条件,有时说着说着还会哽咽。我猜我那时的反应就和阿青一样,心里恁是如何如何,面上只是一径的安静无言。

  镜头里灰灰的台北眷村的平房街舍,和我小时候最有感情的厂庙街巷,在观感上并没多大不同。李爸爸白背心下面鼓鼓的啤酒肚,跟我爸也完全没什么区别。

  现在我坐在这里,仅仅因为第一集就哭得乱七八糟停不下来。也许我不知不觉投射了太多对我爸的感情进去。

  每次和李爸爸一起出门,阿青永远默默地跟在后面,保持一段距离,但是也不会落下更多。单只看着弟娃他们三个走去面馆那一小段,我就不知道怎么抑制不住地涕泗横流。四口的最后一顿饭以及在面馆吃红油抄手的时候,李爸爸无奈地笑着数落弟娃能吃、给阿青夹菜。无数情景同时轰隆隆地砸进我脑子里,让我跟个傻逼一样对着毫无剧情的画面溃不成军。

  我想到跟着他去他大学同学聚会的路上一起坐公交时心里的某些想法,一些负面的不能说与人听的东西。不过倒不包括当时以为可以不分彼此的李鬼。我想我的心态总是畸形。我从他身上遗传到太多,很多轨迹很多想法很多处事上的相同,但又长期地潜意识地在否定某一部分相同。作为晚辈,我很难捋清楚应该要以什么心态看待父辈这样的失意。心下百感,大抵最后就是阿青那样对着一言不发。

  不过还好,我知道我可以守着他,不用面对他可能像李青爸那样一个人躺在床上压抑不住呜呜哭出声的窘境。

  幸好我们永远会是一家,幸好即使有那么多的不顺遂,我们也可以在一起,而不用分隔开去逃亡、流浪、追寻。幸好我知道我爸爱我,我也爱他。尽管现在我在冷飕飕的黎明前的寝室里偷偷地擤鼻子,既不能立刻打电话给他,也不能一个冲动就买车票回家。

  .范宗沛+林海这种组合注定是来刷目屎的,认命吧。

  李青哄弟娃唱的那首小调真好听。

  卧槽我特么傻逼似的哭了一个小时现在终于累了可以睡了。

  =======================

  13.11.24 00:30 EP02-03

  今天看到第二集开头的时候才开始有点明白每集片头都放上阿青被李爸爸逐出家门那一段的原因。看到评论说李爸爸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今生如此凄惨,我想了想也是,仕途失意也就算了,妻子离心离德、小儿子因病身故、寄托最多期望的长子用他最没办法接受的方式断送了自己的期待。阿母离家的时候,他挥着自卫枪在雨里赶了长长的一程,直到狼狈地脱力目送歌舞团的车开远;阿青逃走,他又是愤而挥枪,但是仅仅追到巷口就再赶不下去了,只是怒吼着“我没你这个儿子”,然后开始用手背抹眼泪。他好像总是在愤怒地奔跑,却分辨不清究竟是意欲赶走还是追回。我也是直到第二遍看,才听清楚他哭着嘟囔出的“你给我回来”。

  怪只怪军人的荣耀绑缚了他一生。

  以下想说的就跟李爸爸没什么关系了,我在想如果继续这样每次看完吐槽一下那这篇的标题是不是要改。╮( ̄▽ ̄")╭

  关于剧本对赵英的改动。

  我的天编剧出于什么心理把赵英从一个跟弟娃差不多大的走过场小屁孩改成了阿青敏感孤独少年人生中唯一的竹马死党啊。这是偶像剧标配吧亲。看剧看到赵英的戏份我还在想哦我果然把书里的情节忘得差不多了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个人,结果等我反应过来是书里那个被阿青抱了一下就逃开的小孩的时候简直想怒吼你坑爹啊。

  说真的,书里那个阿青遇到赵英的段落是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阿青对弟娃难以消减的悔恨依赖思念,都在那段意识流的描写里展露无遗。看着那段现实过往不停混乱交错的文字,戛然止于赵英惊慌的挣脱之中,阿青无法避及的逃亡流浪追寻的命运似乎要永远那样行进下去。并没有弟娃或是相似的弟娃可以拯救他。那种放大的郁结因为眼前可以预见的人生而造成了被扼住咽喉似的痛感。

  但是...

  变成了电视剧里的设定以后...

  在我早已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的今天...

  亲密默契的死党,互生情愫的暧昧,大灾过后的陪伴安慰,一时冲动的互相索取,还有最后似乎只能感慨谁一辈子还没碰上过几个人渣的翻脸结局...

  盛夏光年吗亲?!莫里斯吗亲?!GG/AD吗亲?!

  死党纠缠不清这是我大萌点啊喂!

  妈蛋我要怎么才能不把重心放歪啊亲...

  然后估计杨佑宁的戏份就这么断了吧,简直是浪费这么青葱美好的CP设定...

  综上,截至目前我还参不透这么改编的用意。书里阿青断断续续提到的实验室管理员造成的那次混沌,从心理上来讲更能让我理解家庭所带给他的影响。而剧里的改编,除了加上了一环“为了给死党过生日而疏忽了弟弟的病情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又因为弟弟的病故向死党寻求安慰却直接导致了改变命运的转折”的愧疚纠结之外,还有什么辅助剧情的作用,反正我暂时还没看出来。现在看起来就像编剧在洒湾湾小清新最惯常使用的同性因素做的狗血。

  不过可能往后看还会有别的发现也不一定。╮( ̄▽ ̄")╭

  .在第三集就早早地把作为全书线索存在的龙凤恋交待清楚这样真的好吗?

  郭老演得太用力了吧,那夸张的语气直接把当初震得我一周缓不过来的阿凤被刺的桥段给念成狗血八点档了是怎么?

  还有让庹宗华来演青年龙子有点太老了吧都没我原来想象得美好了。

  这里是对龙凤恋被拍得完全不凄美了的憋不住的碎碎念。

  =======================

  13.11.26 00:30 EP04

  我其实没有很喜欢小玉这种性格的角色,虽然很不幸这短短的一辈子就认识好几个同类型人渣...不过这集里被小玉面对阿青关于如果父亲离世了的做法的提问时,僵硬很久,然后逞强说“那骨头总还在吧,我把他骨头都收集起来,立个墓碑,这样以后清明我就可以去扫墓。”的回答戳到。所以我到底是来看同志故事的还是来看父子人伦狗血连续剧的啊...

  啊终于看到考全男神了TAT

  男神声音还是那么男神TAT

  演吴敏的话以后会被虐很惨的吧TAT

  演职员表过去的时候猛地发现乌鸦是夏靖庭演的。真的完全没看出来。

  =======================

  13.12.21 01:10 EP05-07

  到第7集后半段编剧下了大杀招。

  阿母问门外是谁的时候,镜头一转,看到急匆匆走向远方的李爸爸,我还以为是我花眼,啊不过突然间变得泪濛濛的也确实会花眼啊QAQ

  我得承认我对“公司”里的戏份确实兴趣不大,总觉得那一票演员有点用力过猛。所以隔了这么久终于又拣起来看的时候,开始还真的觉得不适应。

  剧情慢慢地进行着,阿青一点一点波波折折地进入社会,我却一直在期待他回溯过往,即使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一样只能继续逃亡、流浪、追寻,也许最后终将瘫在肮脏破败暗无天日的白帐下,我还是隐隐在期待他能重新摸索回一点家庭的温暖。他跟吴敏说着自己的家会漏水,说上次台风过境被掀掉屋顶,说自己想阿母,说自己要帮阿母缴房租,然后拜托吴敏送信回去给父亲,然后在母亲居住的破楼外面胆怯地幻想三口重见。

  结果,最后,他在掀起帘子的刹那立刻放下手缩回来头靠在门边手攥着布帘痛苦地抵着门框闭眼装死。

  阿母激动地倒在地上向门外声嘶力竭地哭喊“你不要进来”“你走”。

  阿爸好言好语地克制着声线的颤抖说“让我看看你”,弓着背原地不动,除了终究忍不住抬起胳膊擦掉眼泪以外什么都没做。

  我似乎是今天才记起李爸爸叫李云腾。对啊就是因为户口普查那场戏。他不改旧日的作风,自尊好强,意气用事地跟普查员吼说大儿子死了。后来接到了儿子的信,独自坐在饭桌前吃饭,蹙了一脸愁容,桌上是馒头和咸菜。我没有多少空间可以猜出父亲花了多大的努力才决定去看背弃自己的妻子,不知道他怎样走过台北的街道、踏进灰败的巷弄、路过苛刻的房东、在散着病菌尿骚气味的房门前驻足徘徊、发现门内人注意到自己时下意识局促地掉头就走、然后又不知道下了什么决心终于回转过来用和十几年前一样短促利索的语调喊“黄丽霞”。

  可惜门里的人从来没有勇气。母亲和儿子一样,认为事情已经一团糟,不可能再有补救的机会,坏掉的腿与其锯掉不如等全部坏死,背离的家人与其回头尴尬不如就干脆推拒。

  生活是彻头彻尾的一团糟。生活是彻头彻尾的一团糟。生活既然已经是彻头彻尾的一团糟,不如就让它是彻头彻尾的一团糟。

  然后编剧写了这么一出狗血戏。他让一家人被一块破的红碎花帘子隔开,有只手攥紧它,有只手不敢触碰它,有只手捏着唯一有可能用以补救的白信封,在它面前无助地左右为难,最后塞进角落里,就是没有勇气掀起它。

  信封里,装着那个有弟娃有丽霞有阿青有阿爸的家。

  可惜打开信封的时候,阿爸已经走了。

  编剧真特么屌。

  怪不得编剧不让黄丽霞在知道弟娃死讯的第二天就咽气。

  编剧真特么屌。

  我被编剧打败了。我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明明看过原著,明明知道结局,却还是潜意识地期待家的美好和温暖。直到我被编剧狠狠地踹了膝盖一下。

  编剧真特么屌。

  . 我考全男神那么萌,李青你不要欺负他!

  =======================

  13.12.22 02:40 EP08-09

  倾盆大雨。

  百毒缠身的阿母终于死了。不啻为一种惶恐的解脱。

  阿青把骨灰和遗像送回家的那段,书里的描写我好像还蛮记忆深刻。他应该就是从翻墙进了家门的那一刻,开始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是完全地无家可归了。那个眷村的房舍里,墙上父母的结婚照重新挂上,床上他的衣裤折叠整齐,可他看着这一切,愈发意识到自己丧失了所有回家的机会。阿母死了以后才敢踏足这片不敢面对的屋舍,他也许是觉得自己最终也会是一样。他不停在强调他和他阿母一样。所以他留了娟秀的启父亲大人书,然后头也不回地重新奔跑远离曾经的家,尽管身后并没人在挥着自卫枪追赶。

  然后李爸爸回来,看到骨灰盒、照片和信,攥着信纸抱着照片,抑制不住的呜呜哀恸。

  没办法言说的戳中感。真是难解的父亲。

  后来老鼠请阿青喝酒的时候,阿青想起爸爸以前借酒解忧愁结果越喝越愁,想起自己信誓旦旦告诉弟娃长大绝对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哈,简直像在说我爸。

  看着阿青嘴边勾起来的笑,哈,简直像在照镜子。

  故事里的爸爸都真是难为。

  李爸爸赶阿青出门,王将军把王夔龙放逐出国至死不谅解,还没出场的那位将军因为吞枪自杀的儿子而一生悔恨难当,再加上赵英爸爸上下疏通终于也把赵英送出国去。

  说到赵英,杨佑宁居然还有戏份,好吧前面话说太早了。很喜欢阿青在书店认出赵英时犹疑惊诧怨恨敌意又带点不自觉的揶揄和欣悦的目光,衬得一径回避的赵英愈发渣男,还好丫最后用“加分”的拥抱和道歉挽回了一点。

  渣男再见。

  再见流沙一样的青春。再见流沙一样的迷恋。

  再见渣男。

  . 庹宗华那么有肉感怎么演瘦到枯槁的王夔龙啊看得简直跳戏。

  看片尾字幕那家书店应该是牯岭街仁文书舍。如果有机会的话找找看,不过估计早就不开了吧。

  《孽子》观后感(九):看完了孽子,非常喜欢这部剧和范植伟。

  第一次写影评~!

  孽子这部剧不得不说是一部佳作啊,把家庭的爱,同志的苦楚呈现得淋漓精致,可惜大陆不能播出 唉~ 印象最深的就是阿青和赵英懵懂的感情,还有老爷子的父爱之情,为了弥补对自己孩子的愧疚亏欠,把自己剩下的爱心全部给了孤儿院的孩子们和一群青春鸟儿们,最后老爷子死的时候,真的是哭死我了~!

  看完剧,喜欢上了小伟的气质,眼神,电力十足啊,演技也很一流,不得不说是个好演员。

  虽然查了关于小伟的资料,有点负面新闻,有点小小失望。不过那个明星没有负面新闻啊 哈哈 !但是我相信并不是小伟一个人的错,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网友说得好:如今31岁的范植伟早已没有李青的纯净、动人的眼神和英气。很多人可惜,现实中的范植伟没有阿青的正义、朴素、单纯。口口声声爱的是阿青不是范植伟。而讽刺的是,真正现实中的范植伟,却是个为了梦想坚持努力的人,没有他的梦想,那传神的李青也不会从天而降令人们锥心刺骨。

  对啊!如果现实中的小伟没有阿青的正义、朴素、单纯,是不会表演出令人们锥心刺骨的阿青的。

  这里希望小伟越过越好,不要气馁,我们永远支持你!

  也希望大陆有一天能播出本剧啊 太经典了~!

  I love you

  《孽子》观后感(十):文学大师加持的同志剧实力打脸腐白甜

  今年初热播的同志题材网剧《上瘾》遭遇下架,紧接着出台禁令不让电视剧涉及同性恋婚外情早恋转世。对此,我只想说:艹死我吧,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儿子!

  其实,对于很多同志剧和耽美小说,我也有自己保留的看法,比如说腐女作者们yy得too simple too naïve,不过是披着bl外套的言情而已,不够真实。但不管怎么说,受众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粗暴的干涉只能适得其反。另外,把同性恋当作“有伤风化”这种思想,也真的让人深婊失望。

  所以,觉得自己有义务安利另外一部同志题材剧和原著小说,它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不仅是反映同志之间的爱欲,更是反正整个同志群体的生存状态。这部华语电视剧颜值爆表,而且有很多对cp,而且演技感人,而且创作团队强大,最重要的是——没!有!被!禁!拍这部剧甚至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拍完之后导演负债300万但他仍骄傲自豪。

  故事的主角是一群被家庭抛弃,被社会不容,生活社会边缘美少年。剧一共20集,集集都是虐点和泪点。它叫《孽子》,原著作者白先勇。白先勇有很多重身份:抗日名将白崇禧之子、昆曲艺术推广者,但最重要的是,他是台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早在六十年代,白先勇的作品中就涉及到同性恋,而当时同性恋在东西方都是禁忌,甚至被医学界认为是精神疾病。1983年问世的《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内容既有纯爱也有性交易,讲的是疯狂、寂寞、抑郁、漂泊的一个边缘群体。该小说是华文同性恋书写的开山之作。(而大陆对同性恋的研究始于90年代王小波和李银河的调查报告。)

  《孽子》的改编版本有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其中电视剧版的评分比电影还要高!并获得了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连续剧、女主角奖、导演、音效、灯光、美术指导等奖项,以及亚洲电视奖最佳剧情片男主角奖,原声碟《范宗沛与孽子》还获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白先勇爱惜自己的羽毛,每一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他都要请自把关。不但要求改编保持原著的水准,而且人物也要追求神还原。

  第一男主角李青,由范植伟扮演。没错,他就是爆王心凌私密照的那个渣前任,但他帅到被王家卫选为做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的男一号也是不争的事实。

  王家卫短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XXlBYeSFQA

  《孽子》的故事背景是七十年代。李青的父亲是退守台湾的老兵,来台后娶了本省女子黄丽霞为妻,生下阿青和弟娃。父母因为年龄和文化差异而缺乏交流,最终母亲与人私奔,父亲(柯俊雄 扮演,本人还是台湾地区“立法委员”)把一生的抱负寄托在李青身上,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军人衣钵。

  然而阿青却和男同学赵英(杨佑宁演的哦)相恋,两人因在学校实验室里干柴烈火被发现,李青遭到开除。青涩的初恋,就像黄伟文在《劳斯莱斯》歌词中所说的:“旁人哪个接受这种爱,明明绝配,犯众憎便放开。”

  http://v.qq.com/boke/page/6/4/S/6VOL4TSiC4S.html 周华健《伤心的歌》mv

  李青被父亲逐出家门,流浪到台北新公园(即今台北市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此处有政治隐喻),这里是“同道中人”的秘密国度,是欲望的原始森林。在这里还发生过许多故事:

  “老司机”王夔龙和阿凤是新公园里的传奇人物。王夔龙是妥妥的“蓝二代”,虽然占有欲强,却比所有的霸道总裁有教养、有学识,还纯真温暖。阿凤是流浪在新公园的mb,母亲智障,父亲不详,育幼院中长大,一身不羁放纵爱自由。两人狭路相逢,无可避免地天雷勾地火,龙子因不能承受离合的煎熬,杀死阿凤。之后笼子被父亲放逐到美国,龙子得不到父亲的原谅,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在父亲过世后,才回到台湾。他在李青身上看到阿凤的影子,并且他们背负着同样的罪——都是被军人父亲赶出家门的孽子。他们同居、相互扶持,但李青知道这并不是爱情,又逃跑回到新公园。

  (王夔龙的父亲叫王尚德,名字和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正好对仗。并且白先勇也有留学美国的经历,也是在父亲去世之后才回到台湾。这不禁让人联想王夔龙身上是否有白先勇的影子呢?白先勇曾说,他相信父亲知道他的同性恋倾向,但并没有真正和他谈论过此事。其实白先勇离开台湾去美国读书是因为当时岛内政治环境的恶劣,白崇禧受到蒋中正的猜忌,被特务跟踪,还意外发生车祸,可能是处于对家人的保护,才将白先勇送到美国读书,父子分别之时有一张合照,关系很不错。可见《孽子》是艺术创作,散文《树犹如此》才是他本人的真实经历。

  除了李青和龙凤恋,《孽子》中的每一只青春鸟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被家庭和社会所唾弃,他们小小年纪就深谙社会上的阴暗法则,但也会为一点点的爱就献上生命。

  张孝全扮演的吴敏,是一身肌肉、内心少女的金刚芭比,父亲赌博入狱,他常年漂泊,被张先生收留。虽然张先生只当他是个能陪睡的小保姆,但是他却甘愿做张先生的人妻,即使被抛弃也不离不弃。

  美貌而八面玲珑的小玉由金勤扮演,活一只诱受。他凭着母亲留下的一丝丝线索,努力寻找着从未谋面的父亲,尽管被所有人嘲笑,仍坚持做“樱花梦”。他拜了无数个干爹,都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亲爹,这份执着,让人痛心。

  从小父母双亡,被哥哥养大的老鼠,乍一看是个有偷窃癖的猥琐小男生,但渐渐地你会发现,他其实还是个孩子啊,把哥哥当父亲一样依赖,看到被囚禁的小妓女会想法救她逃跑。他身上光辉的一刻,远胜过许多人平庸的一生。

  白先勇在《树犹如此》中谈到,读高中时为了考大学复习方便,曾在眷村租房住。《孽子》的男主角李青就是生长在眷村的孩子,他的故事可能来自于白先勇在眷村的见闻。

  故事里所有无处落脚的青春鸟都是要么被父亲遗弃,要么被父亲放逐,他们终身都在渴求父爱。然而东方人遵照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生活,父子之间天然的亲爱被压抑束缚在伦理之中;然而传统伦理道德讲无后为大,所以他们被绑在父权的十字架上,而他们的父亲,即使有为他们痛心,也会因为羞愧而不接受他们。

  好在在孽子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好心人扮演着父亲的角色:老园丁郭公公同情他们,用照片记录下他们的青春岁月;杨师傅虽然是“老鸨”,但是他一直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庇护所;剧中最理想的父亲形象是傅老爷子,是退休的抗日名将,他的儿子因为当兵时被发现是同性恋而被判军法,他不能原谅儿子,导致儿子自尽。此后,他在悔恨中反省,把对儿子的愧疚和爱寄托在青春鸟们的身上,时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其实,傅老爷子这个角色更像是白崇禧:抗日名将、没有实权的国民党高官、热衷公益,聪明而和善。

  同情他们的园丁郭公公(金士杰 扮演)说:“你们这群在这个岛上生长的野娃娃,你们的血里头就带着这股野劲儿,就好像这个岛上的台风地震一般。你们是一群失去了窝巢的青春鸟。如果一群越洋过海的海燕,只有拼命往前飞,最后飞到哪里,你们自己也不知道”。这句话像不像王家卫《阿飞正传》中的台词:“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 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不同之处是,青春鸟是寻父,阿飞是寻母,共同点是都有政治、社会环境的隐喻。

  台湾和香港都是被清政府割地赔款出去的领土,割地之时,清大大问过儿子们乐意不?等到被殖民半个世纪了,江山几易其主,思潮几多变迁,然后开始责怪儿子有奶便是娘,怪谁呢?你儿在外面流浪几十年,你尽过父母的责任吗?其实,每一个孽子背后,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熊家长。

  被割让的领土,又被殖民多年,俨然已经成为大中华圈中的异类,正如同性恋被当作人群中的异类一样。既然不能相互理解,那也只好自我放逐。当他们青春的躯体浪荡在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中,载着父亲赐予的历史伤痛无家可归,这是孤独,也是自由。

  除了这些孽子,所有的女性角色也活在父权、男权的压迫之下。李青的妈妈与人私奔,男人始乱终弃,让她沦为妓女,染上一身毒,痛苦而死;阿凤的妈妈是弱智,被男人欺负后怀上阿凤;小玉的妈妈做着樱花梦,和日本男子生下下玉,之后被抛弃;丽月姐做着美国梦,生下混血儿后被抛弃。她们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寄托在男人身上,最后都没有好结果。这些男性中,不仅有象征传统中国男权的中国人,还有殖民过台湾的日本人,和冷战中台湾的“保护者”美国人。台湾就像是这些女性,对不同的男人抱有希望,又被他们纷纷抛弃,沦为亚细亚的孤儿。

  故事的结尾没有大团圆,留下开放式结局让人思考:孽子们仍然是社会上的边缘人,仍然被侮辱与被损害,他们才二十来岁,却看不到未来。我不由得想起蔡康永的心酸述说:“我们并不是妖怪。”这部沉重的同志题材故事,可以让一些人放下对这个群体的偏见,可以让一些人停止对这个群体腐白甜的幻想。真相往往残酷,而且残酷之后,并不一定见得到彩虹。

  孽子的命运如此,台湾的命运又怎样呢?笔者不敢妄议。但从《孽子》一书中,已可以窥见台湾社会对国民党这位父亲的失望,kmt所拥有的,就只剩孤臣和孽子了。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还剩几个连,且珍重吧。我唯愿世界和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孽子》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