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只在那里发光》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只在那里发光》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1-12 21:1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只在那里发光》经典观后感10篇

  《只在那里发光》是一部由吴美保执导,绫野刚 / 池胁千鹤 / 菅田将晖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一):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井底之光

  片子是一个月前看的,当时只随手留了个短评。现在翻出来写评,是因为刚好看到《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在【日曜邦画劇場】播映时一同播出的绫野刚访谈,有些感触

  绫野君我是最近才后知后觉注意到的。平时日剧和日影都看得不多,今年十月去日本游玩前应景地小补了一批,对《横道世之介》里加藤雄介的篇章印象不错,在日本又碰巧瞄到刚君在《浪客剑心》里令人瞩目的扮相,后来出于好奇挖出了《最高离婚》补番(神作啊~),就被那位很飘忽的上原谅先生给套牢入坑了。这部绫野君主演的《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虽是函馆小制作,本土评价却很高,也曾代表日本出战奥斯卡,可以算是他的银幕代表作。

  《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这个片名,或有不同理解,可以是只在“那里”发光,也可以是只在“底部”发光,这是最初吸引绫野君读剧本的原因。而他才读了三行就已经决定出演,只因有所共鸣,很单纯地想要作为达夫这个人活活看。刚君在访谈里提到了一些拍摄花絮。比如他为了塑造角色,决定每天都宿醉着去片场,以求更接近达夫的状态。有一幕和拓儿的对手戏,看起来情绪很饱满互动很自然,没想到居然是他即兴加戏,突然就出手揍了上去,非但揍了,还是真揍⋯⋯所以菅田将晖当时是真的被打懵了。之后的那一段处理得也很细腻。两人坐在昏黄的灯光下背靠栏杆谈了几句,拓儿哭了起来,达夫就伸过手去搭住他肩膀,一把揽过来抱住,拓儿倒头恸哭。达夫本来嘴里叼着烟,于是一手夹起烟飞快地丢掉,然后紧紧环抱住拓儿任他在怀里哭。甩烟这个很小的细节 ,显得特别温柔,是家人感觉,联想到拓儿的将来,让人又痛心又感动

  像这样基调平缓压抑的影片,讲的又是蝼蚁般偷生的底层人,是很考验演员演技和观众耐心的。好在画面和配乐都做得很不错,三位主要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有认真看下去和他们一起努力找寻那一点点“光辉”的动力。菅田将晖是93年的,演技已经很厉害,而池胁千鹤更是让两位共演者都赞不绝口。达夫和千夏游泳那段据说拍得非常辛苦——因为北海道六月的海水仍然很冷,另外激情戏尺度还蛮大的,在此感叹一下演员们的敬业。

  最后说说自己,跟彷徨了大半部影片的达夫有些不相上下。他是借酒浇愁日日宿醉,我是整年都好像梦游一样,紧接着鸡血的上半年,便是垮掉的下半年,状态好比飘忽的谅桑所说的俄罗斯方块——对不起串戏了——接二连三地掉下方块来和别的方块进行组合,合上了就消失,和现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没有目的也没有终点的感觉很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呢。

  そこのみにて光輝く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今年日本诞生了许多优秀电影,但是也许未有一部像《只在那里发光》如此安静迷人,一如它的片名闪耀着濯濯的清辉。影片以悲天悯人的手法描摹出了底层社会众生相,清冽的镜头,混合出压抑的情绪基调。它将平凡略带残酷生活本质剥落开来,探究了关乎性、爱、死亡、失败、暴力之间微妙的人性关系苦难后的微光,让人唏嘘又充满希望。

  电影改编自佐藤泰志的同名小说。佐藤泰志是谁?这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作家,出生于寒冷的北海道函馆,五度获得过芥川龙之介奖提名,却从未斩获大奖。41岁时自杀身亡在家中住宅,终生郁郁不得志。生前未完成遗作《海炭市叙景》经导演熊切和嘉之手搬上银幕,荣获2010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九名,这亦是逝世沉寂二十年后的荣誉,佐藤泰志的名字自此被大众熟识。佐藤泰志生前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在四年后也赢得走入银幕的机会,这便是《只在那里发光》,本片在日本国内31块银幕上同时公映,首周初登场观众满意度排名第四位。

  北海道函馆异国风情街道优美的小城风光人群漫步在每条街道。镜头没有细致精炼的修饰,仅有贴近实际的自然平淡。绫野刚饰演的失意青年佐藤达夫,每天沮丧地游走在城市各个角落,某日在小钢珠店结识了假释出狱的小青年大城拓儿。拓儿的家庭复杂贫困,父亲卧病在床,母亲终日照顾丈夫的起居,拓儿还有一个美丽姐姐千夏。莲花气质女人,却被迫在当地酒吧出卖肉体,还不得不委身于拓儿的老板充当情妇,饱受屈辱。几次相遇交谈让佐藤发现,她的身上拥有一种和他相似人格,同样的沮丧压抑,同样的被生活打垮,同样的被剥夺作为正常人的权利。怜惜之余佐藤心中那份关爱之情愈加醇厚,生活的共鸣让两人找到了心灵的契合。

  美妙的邂逅郁结于丑陋的生活之流。影片是失意作家心血之作邂逅人文关怀导演的联合产物,焕发出别样的失落光辉。日籍韩裔女性导演吴美保浓郁的文艺气息,又充满温暖的人性关怀,在片中展露无遗,从不回避坚硬的外壳并存柔弱的内心。绫野刚精湛内敛的演技将佐藤的情感爆裂出妖冶之花,女主角池胁千鹤的表现也是卓尔不凡,对人物的情感处理可谓细致妥帖入木三分。

  导演借由片中人物所处的胶着状态反射出现实社会的残酷。三个青春男女的彷徨、惊慌、压抑,引发了诸多道德寓意的人性问题,女人应该如何为家庭和爱作出牺牲?千夏自始至终在为身陷囹圄疾病缠身的父母作出挣扎付出。但是试问,何以牺牲?为何牺牲?发人深思的生活本质,夹杂澎湃的心绪,最终只得呈现出不同的答案。整场情感的漩涡为下层阶级的小人物进行了残酷的审判和拷问,却始终保留一丝的希望曙光。

  影片就像是一场贯穿底层社会压抑形态通向黑暗深渊的旅行,火山喷发前笼罩在谎言之下的情感爆发,达到极限强度后戛然而止,最后只在断裂边缘徘徊游走,唯剩一束耀眼阳光。其实这就是生活的定义,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却还没好。稍纵即逝笑容和缓缓褪落的微光,在所有人心中点燃一簇灼烧的焰火。全片故事简单情绪平和节奏缓慢,也许它不是适合每个观众的电影,但是可以掀起观众内心孤独抑郁部分的涟漪微澜。好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尽管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发表于《电影世界》,禁止转载。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三):致信千夏

  我以为只是像往常那样叙述故事,或者是一个被加工得感人泪下的淡味故事,起码我是这么一个印象的。可我脑海里情不自禁的响起一些莫名其妙对话,毕竟,千夏,你就这般活生生的站在面前,也不动容。

  父亲的呼唤,那一声一声“和子呀,和子呀”,已经要把几近溃败的家推往淹过头顶的海里,你的家近着海,而海,你于挣扎的千夏而言却久久静止,那些被你剩下的气味只能让千夏新鲜的淤肿股涨,甚至让其刺痛。只是,达夫出现了,像那朵紫阳花,当他和千夏在你怀里亲吻时,也估计是那时候,盐的味道才从千夏晦暗的碗角里逐步蔓延,我想,那刻起千夏眼中的一片海,也不会只是一汪自言自语的液体,这样的想法或许会在沙响的夜晚里生起一丝两丝微妙的起伏,伴着拓儿的呼噜,挣扎着存在她的心里,唔,都是或许的吧。

  现在回忆起你们,只能想抽支烟了,而这种感觉,落进生活里,和有烟没火也区别不大呢,逼近五点的夜晚开始发冷,我口袋的烟,是不会有达夫的打火机给点着的,其他熟睡的生命,也仅仅是为了避开寒意的生物而已,也仅此而已。

  最后呢,那些不能满足无法克制的男人,也要避而远之哦千夏!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四):发光

  最后几乎是揪着心看完的,每次读日本作家的作品或是看日本电影都有种揪心的感觉,想到之前看的《异恋》,甚至是村上的《挪威的森林》,让我不得不去想日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回想这些作品,主人公和这达夫总有些许相似,沉默,隐忍,甚至有些颓废,但是却充满力量,具有丰富的情感,对待感情甚至显得很单纯,有种一根筋走下去的感觉,即使是深渊。整部电影气氛压抑,难得的几个温馨的画面也是在黑暗里,达夫和千夏哼着小曲的场景是唯一觉得轻松的画面,但是随即又转入压抑,千夏的生活充满了忍耐无奈,甚至是扭曲,机械地活着,没有自己的意志自由,但她仍然拥有温暖的笑容,她用全部的力量支撑起整个家庭,难以想象要有怎样的勇气与担当才能选择不去逃避,而是选择直面命运,接纳命运,勇敢地活着,活着,才有改变可能。活着,因为被需要,千夏的家庭需要她,达夫被千夏需要,他慢慢抬起了头,或许被需要是一个人活着的最强烈的感觉,只在被需要的那里发光,只在被需要的那个人,那件事面前发光,只在你承担起某些事时发光。小拓也发光了,在 他过马路自首的那个时候。人想要变的有光,就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做一些温暖的事,做一些大义凛然的事,这和金钱无关,和你的勇气和担当有关。愿自己也能发光。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五):开山工会风尘女,一着不慎成夫君

  对于那些迷迷糊糊的人,有一种特别的迷恋啊,在三十岁以前。怎么说,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影片甫一开场,主人公趴在公寓的草席上,旁边是满缸的烟蒂,从噩梦中惊醒,平复,然后耷拉着地脑袋出门去。终其全片,他都是这样的一副游魂相。他的噩梦,他的肢体语言,都证明他必然负累于往事枷锁。主梗在这里埋下了。黑暗中的人寻摸到些许微光,向着那光亮走去。

  野草爱野花,相互扶一把。在看片之前,初看剧本我特别不仔细。只是瞥见对话中反复提及的工作,比如要不要回到山上工作,要不要介绍这人去山上工作,这份酒吧的工作请不要做了。在常人看来视若平常的工作,基本是底层人民的首要课题。收入低微,不稳定,可能还伴有危险性工作。为什么不聊这个,当然要啊。犹记得,《李米的猜想》中,爱人之所以消失不过是源于那个听似不经意的诺言,挣到八万块,给女孩开一家超市有钱人稍微漏一点指缝的响头,穷人如果不是得非正路,那必定是要拿掬血捧泪甚至拿小命去换的。这是两个底层主人公特别有魅力之处。他们都是单纯良善。这话是有点老套。男的非主流,因为某种原因做了不朝九晚五,但是要生存,就去做那种很危险的工作。至少他没有游手好闲,更没有投机致富。女的因为弟弟保释需要证明人的关系,被地头老大不断占便宜。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要依附这个人,没有摇身一变成吸金小三。她只是默默忍受着,可能只是等待某一天与之决然分手。他们是卑微尘埃中的自带发光体。偏是这样,两人都无视自身的光亮,当他们投入水波走向彼此拥抱才发现周身的闪耀。

  我特别喜爱弟弟这个人物。因为年纪小,更让人心疼。他话唠,大嗓门,总是笑嘻嘻的。明知姐姐为他牺牲,也只得默认这种事情。他也想长大,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所以才不断恳求男主把他带到山里去工作。他被姐姐和男主的真情打动,无奈那地头蛇不是省油灯,对姐姐不断纠缠,甚至动了手。出于激愤,弟弟把这个地头老大给捅了。那场节庆的欢乐祥和中拿起串烧铁签慢慢靠近酒杯满斟围坐中的老大的戏特别好。那张笑脸终于变得肃穆和悲壮。肇事逃逸后他第一反应是去找男主,俨然当男主是自己家人(成为你的家人是男主向女主的表白),面对他又是笑嘻嘻的一张脸。谁说的,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差。难道你没看见,他笑的全是眼泪

  即便情节为人诟病狗血,我也想说,来吧,尽管淋我一头。我不记得是在哪里,是在男的要女的别做那个事了,还是男的知道女的给地头老大做情人,直接去找老大摊牌被揍,然后他们再在一起,到底是哪一处情节,反正我真是掬了一把老泪。真的暖到我了。这辈子就像一条死狗一样算了,可是有一个人好像比我还倒霉,可是她一点都不怕。怎么办就当我是帮她啦,其实是帮我自己。

  苟活求存本已悲凉,最怕同类相轻,誰见识到女主那样一个残败的家庭都会躲避。但是男主没有。价值取向是有审美的。有大善就有大美。这里面可能有一些男人的责任,或者说拯救女性的原始欲望,最终还是女主朴实的本真将他吸引。是题为,开山工会风尘女,一着不慎成夫君。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六):生与活

  我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推荐给愿意静下来感受每个人物的你,阴差阳错的连续看了两部电影,《韩公主》、《只在那里发光》而这两部都血淋淋的将生活展现出来。

  不知是因为过于夸张还是因为我生活得太美好,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有种欲哭无泪的压抑,试着体会了解着他们的无奈和无助,无论是施压者还是被压者都能够用一些言语或者画面理解他们的所做所说。终究是人,人的本性本就方方面面,不同的人不同的展现,而构成故事片段也有着它背后的画面,反思大过于批判。

  两部电影都将人性的展现得淋漓尽致,千夏躺在车座上时的那种狰狞和宫菊爬在地上的痛哭,都是做爱的画面,也都是心底的呐喊,更加突出人物内心,并且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或者说任何一个国家,她们都显得无助和无奈的,哪怕在别人眼里不堪,也想努力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可是都显得那么难。死容易,生却难,是人的促成还是命的使然?

  《只在那里发光》可以说是一部相对比较平坦的故事,仿佛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当他走进她家时,千夏的表情和问题、拓人的笑、达夫的沉默寡言就已经能够让人猜想个一二,所以对结局并没有太大期待,通过一处处细节,构成电影的发光点。

  就如拓人把自己老姐说得那么不堪,也依旧会在看到她满脸是伤时为她出头,这就是亲人。生活中当面临破烂不堪的家时,有人选择了弃人而去,有人选择了患难与共,其实无论怎样选择都有千万种说辞和看法,而我们习惯带着嘴去谈天论地,只是我们是否能够真实的感受和体会经历者的内心?如果没有,那就学会闭嘴。

  千夏和达夫没有什么太多的跌宕起伏,两个都带着各自的故事,慢慢走近、慢慢触碰、慢慢看到对方身上的光,或许那束光就是他们所需要的温暖。而我们是否看到了该有的光亮?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七):不幸才是日常

  擦过陌生人的肩,你不会无聊的去想象他背后的故事,若你真去想了,千百种可能一闪而过。与你无关的是否就没有意义?是否那么肯定他的未来也与你无关呢?我想,总会有那样一种能力,遇见了那个人,才会知道。

  昨晚看了《只在那里发光》,尽管被人说闷、慢、平淡,但却是我近来少有不按暂停、一口气看完的片子。不知道被什么吸引,就像我们很多时候都说“不知道”,简单易懂,不求甚解。黑色系的电影,现实、残酷,又渺小。片子拍得很真实,长镜头,沉默,并不多的BMG,就连那种不值一提的感觉也拍了出来,生活就是这样。为了寻找那一点点光芒。

  这片子的演员却是选得好,姐姐一出场就很惊喜了。(也因为我不看电影介绍连演员导演都不看)池胁千鹤,印象中是文静、清新的定位,娃娃脸、身材娇小,很讨喜。这次出演千夏一角,突破蛮大的,却也透出了贫民家庭长女的隐忍和坚强。我们也只看到千夏遇见达夫之后的事情。绫野刚是非常适合这种颓败的角色,再想不出第二个人来。也许就是这样的思维定势,总感觉这次达夫一角差点火候,也是背负着自身痛苦的隐士。两人相遇的那场戏觉得特别好,自然,只是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所以,我还是相信,无论与多少人擦肩,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看一眼就知道是同类。菅田也非常出彩,角色饱满。也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黑暗”。典型的不良少年,却说不想像父亲那样,但沉重的背负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抛开或逃避。

  所有的以为接下来会改变了,会幸福了,都是错觉。幸福只是一瞬,不幸才是日常。摆脱不了的家庭、割不断的孽缘,眼看着有一个人走进她的黑暗,见到那么多残酷与不堪,仍然在。以为终于可以朝着光而去,却依旧痛苦挣扎。

  影片的最后拍得好美。一直压抑无奈中,看见了在那里发出的光。也让全片的情绪有个出口,虽然狭窄,但人类总会往好的方面想不是吗?

  仿佛不是说着我们的事,但又似曾相识。在黑暗中沉睡麻木,一点微光都那么刺眼,无所适从,惴惴不安。观影中,总觉得刚哥和池胁的CP感超强,想必这也是演技派的证明吧。看完后得知这是冲奥片,差强人意,肯定不太适合那些人的口味啊,倒是旬报十佳无悬念,前三甲应该榜上有名。

  太久没有遇到好电影,也与心境有关。看到别人也同样身处阴暗,至少,也算有同类了吧。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八):我牺牲了活生生的她

  丘妙津曾在《鳄鱼手记》 里写道:“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忍受生命对他们的狠暴、残酷的。我也无法比较被谋杀、强暴或者关进集中营命运光顾的人是不是更受优待。我只知道,我被逼近墙角,然后自己猥亵自己,为了对抗猥亵的恐惧,我牺牲了活生生的她,对我代表最美好的东西,不惜糟蹋她,换得剩下卑贱的赤条条的身躯。这一切只是我自己,狠暴、残酷也是我干下的。我该如何忍受?”

  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满的溢出来的少女,于1995年在她租住的法国公寓里,用水果刀刺穿了自己被过多的才思侵泡而催熟至早已溃烂的心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于剜肉补疮,每天在生本能与死本能之间挣扎,以毁灭自己生命里发光事物为养料苟延残喘下去,而这种延续生命的方式,比吸毒更令人绝望。

  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空气似乎变成了粘稠的液体,你的肺泡与它交换着氧气却没有交流;气氛压抑、沉重、不由分说,甚至连着力点也没有。你只是一味的失重下坠。身体麻木,看见了身上的血被蹭的到处都是却怎么也找不到伤口的位置;精神麻木,意志磨损到想跪地求饶,却发现自己连膝盖也无法自如的弯曲了,好沉重,久违的想哭……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连哭的能力都丧失了……于是,只剩下思考,只有思考能成为身体形而上的慰藉,于是,你将关注的点放在周围。可是他们都好快,好快好快,连思绪都跟不上他们的脚步。最后,你放下无聊的自尊开始求救,可是结果往往是在你还没来得及将手臂伸直时,就已经静止了,望着前方人们的背影与光,静止了…………一切都灰飞烟灭,是不是就皆大欢喜了?

  于是在这份扭曲的时空感中,你像一只变异的怪兽一样,慢慢长出触角,开始了毁灭的进程。只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种毁灭的本质其实是自我毁灭。懦弱而自私的我们,下意识的通过瓦解生存的环境来进行着对自身的摧残。而最初的牺牲品则是挚爱。

  正如邱妙津所言,我们或许没有遭遇被谋杀、强暴或者关进集中营的命运。也没有如同电影中悲情的千夏一样摆脱不掉卖淫、乱伦、暴力的沉重生活,但是我们总是会将自己逼进墙角,猥亵自己不够,还会牺牲掉活生生的美好。所以,即使遭遇不同,但是人生中的黑暗就像食欲一样也是共同的。于是电影的情节点出现了,当中岛在床上狠狠地对千夏发泄性欲,长年累月身心疲惫的千夏停止了配合单方面提出了分手后,一如既往,他表现得极度的狂躁、不安,像得不到满足的大孩子一样,砸东西,动粗,撒泼。野蛮强势却也幼稚得可悲。即使是代表着社会强权的男人却也只敢在情人面前暴露兽性……当他意识到她是他生命中仅剩的可以取暖的存在时,他突然开始祈求——“男いてもいいがら”——你有了其他男人也没关系,耀武扬威的外表下原来藏着一颗这么卑微的心。此时光着身子的他,就是卸下所有伪装的他,如同一眼可以把他看光光一样,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个男人早已开始自我毁灭了。最后他恼羞成怒,威逼千夏就范,紧接着在众人面前羞辱千夏时说了这样一句话,“どうせすく戻てくんだべ,血だよ,血。”原来在日语中,“本性”是用“血”来表示的,多么深刻的字眼。许多人像拓儿一样,听到这句话之后恨不得用刀捅死中岛,拓儿这个率直的孩子的确也这么做了,他的“血”是放浪形骸,什么少管所、社会都无法完全驯服他。而中岛的“血”恐怕就只剩下腐烂了,即使他现在还有求生欲,狼狈地求拓儿不要杀他,求路人帮他叫救护车……这只会加快腐烂的速度罢了,越是挣扎就下坠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我认为留他一条命让他接着自我毁灭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或许佐藤泰志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小说里,留了他一条残命。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九):遇见

  为何让我遇见你,每次都在我最肮脏的时候。你照见我所有的肮脏、不堪,哪里还有什么光

  第一面互生好感的一对男女再相见会是怎样?

  第一次,三流小酒馆,达夫醉醺醺闯进来的,看到在那里卖身的千夏。那一刻,她震惊,尴尬,难堪,努力装作平静地找着话题,却在他问价和貌似嘲讽的讥笑声中爆发。

  第二次,是在破败的家中。达夫送喝醉的拓儿回家,却听到她父亲房间传来的奇怪声音。他看到了更不堪的千夏,因为她不得不担起母亲逃避扔下的烂摊子。追出来的千夏笑着说达夫老大不小了还和人打架,表情却难过地哭了出来。不知道这一刻千夏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一幕却是我最难过心疼的地方。谁不想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呈现最美好的一面,千夏却一次又一次,被喜欢的人看到自己如此肮脏不堪的样子,什么骄傲自尊全都被粉碎。或许在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骄傲和自尊就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次,他遇见的时候,她正在掐死自己的父亲。没有最不堪,只有更不堪,生活早已压断了她所有的希望。达也冲进去打断了她,这一次,她已经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如果没有父亲的突然清醒并叫出她的名字的话。

  这片对我来说真算不上喜欢,尤其是年纪越大越受不了这种从头压抑到尾的剧情。小年轻的时候还挺喜欢蔡明亮的,估计现在也喜欢不起来了。再加上花了好长时间刚看完《全职高手》,脑子里还全是”此生无悔入荣耀,但求一睡君莫笑“,跟这片画风差太多了。能码出这么多字来,只能说除了确实有几个点get到了,还是因为我对池胁是真爱吧。嗯!o( ̄︶ ̄)n

  《只在那里发光》观后感(十):分明的季节,偾张的肉体,独立的灵魂,

  在日本的电影里,我总是能感觉到分明的季节轨迹。

  在有些电影里,女主角无助哭泣时候,

  男主角是要上前一把搂住的。

  当女主角被欺凌时候。

  男主角是要上前铁拳的。

  以上桥段大多出现于青春偶像片中。

  见着对方哭泣时候的拥抱不是不给,只是我也形销骨立,我的怀抱里只有咯人的手骨,实在不好敞开。

  在别的电影中,一个拳头的力量是可以抵得过一个星球的,从而掀起全剧高潮,便收场。

  在这里拳头只是拳头,

  是并不粗壮的手臂末端的一个身体部分

  并不是挥不出去

  而是于事无补

  这部电影里的他们 都是有着独立灵魂的生命个体

  这样的灵魂是饱满的 是丰硕的

  纵然与外部世界上 所站立的地方看起来是很渺小跟不堪的

  但是于肉体内在,无论面对怎么样的际遇,或低沉或困苦

  他们都是饱满丰硕的一个人物

  所以我喜欢这电影所塑造的人物

  立体的人物

  日本的电影里

  节奏都是偏慢的 就我个人看来

  当电影在二分之一前就达到了一个较为和谐的局面时候

  我一看进度条 心里是揪着的

  剩下的一半进度条 要怎样发展

  烟花是衬托你我寂寞的最好作料

  要称赞的是一个小时二十五分处的那一场亲热戏,窗外的灯光映射在屋内缠绵的肉体上,灯光颜色慢慢的流转,从紫色到橙色间暧昧的流动在屋内流动的人体上,之所营造的气氛是成功且不能多说的。

  几次橙黄令我错觉是屋外天亮了

  缠绵是一宿的事

  于当事人的精神来说 却是称的上快乐一个世纪的快感 。这样一个世纪的心里应该怎么通过镜头去表现,当然不能爱爱一个世纪下去,就通过这样的灯光流转。

  灯光很好的衬托了气氛跟心境。

  这电影给了我挺好的印象和深刻的感触 所以我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