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龙特攻队》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4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精选10篇

  《天龙特攻队》是一部由乔·卡纳汉执导,连姆·尼森 / 布莱德利·库珀 / 沙尔托·科普雷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一):这部真人版变形金刚可谓动作片的佼佼者

  提到连姆尼森,你会想到的是《辛德勒名单》中的精明机敏却又本着人道主义庇护数千犹太人的“小拉贝”还是《飓风营救》和《空中营救》中训练有素的警探特工,亦或是克诺兰《蝙蝠侠》三部曲中与蝙蝠侠亦师亦敌的影子大师,暂且不论角色形象的正反,单打独斗拯救世界总是这个铁血汉子独自承受的孤独无奈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二):硬汉电影

  我喜欢硬汉电影。

  人就是要活得硬朗一些,因为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有很多无爱有恨、有恶意、有小人当道、有愚蠢、有扭曲、有黑暗、有变态的世界。

  Liam Neeson老了老了突然干起硬汉动作英雄来了,演得真给劲儿。在本片中,他的角色和疯子飞行员的角色设计的都很好,很好看。帅哥和大块头差强人意

  艺高人胆大,不怕输不怕死,不惊慌不尖叫,不颤抖不歇斯底里,不愚蠢不愚昧,炸了飞机藏坦克,没了降落伞对着地面放炮弹——总之就是要先拼到底,再哭泣也不迟。

  不过,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太纯粹,容易让那些不坚定的人动摇和蜕变。哪可能事事总能化险为夷,每一次遇险都有最后一秒种营救,每颗子弹都打歪了,相信了这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人遇到挫折失败有可能会转变成背叛和反对者。

  所以即使只拥有此种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是一个真正的硬汉。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三):酷男,火药,闹翻天

  2010年动作片市场百家争鸣,但缺少的是百家齐放的效果实际上连一家怒放的鲜有。仅有的两部还算卖座的动作电影,《敢死队》借了一票老牌动作明星的怀旧之风,《特工绍特》则是借助朱莉姐的个人魅力打造女版《谍影重重》。其余动作片可就没那么好运了,从《失败者》到《危情谍战》,动作电影的集体下水让人不禁为这个昔日辉煌的片种狂捏一把冷汗。而其中《天龙特攻队》可以说是凭借着老牌剧集的魅力和火爆的动作场面,是最具卖相的动作片,结果也就落得个全美7千7百万,海外1亿美元的尴尬境地,对比其1亿1千万美元的制作费用,这个数字无法令人满意。不过平心而论,即便在动作片集体落入创作瓶颈的时期,《天龙特攻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起码从动作场面和人物塑造上,我个人还是比较青睐。

  提起这部电影,就不得不说那套同名的剧集。作为美国电视史上最经典电视剧集之一,《天龙特攻队》於1983年1月23日在美国NBC首播,1986年12月30日全系列播放完毕。《天龙特攻队》也开创了美国电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一部采用单元形式播放的电视剧、第一部采用高成本制作的电视剧。国内观众可能对此剧不太熟悉,因为当时在《生死海岸》、《霹雳游侠》、《特种部队》等美国热播剧的夹缝中,《天龙特攻队》并未正式引进大陆。不过在当时的有线电视中,这套台译版剧集还是比较风靡。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作为核心人物,四位天龙特工队成员泥巴、怪头、小白、哮狼张扬的个性无疑深入人心,而火爆的场面又异常壮观,大量的枪战、飞车追逐、直升机追逐,令人大呼过瘾。电影实际上相当于剧集的前传作品,鲜活的角色搭配紧凑豪华的动作片规格,虽因地制宜改了背景,但精采娱乐不减当年。

  乔·卡纳汉是典型的快节奏导演,如果想了解风格,那部框架类似《低俗小说》的《五路追杀令》可供参考。不过个人观点最能反映卡纳汉风格的电影还是宝马汽车那部短片广告《Ticker》短短几分钟内,其风格完全一览无遗。所以在这部《天龙特攻队》中,《Ticker》的昏黄的画面效果、高速定位的摄影枪林弹雨的场面被完全复刻到本片中。因此在乔·卡纳汉的掌控下,本片持续着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就像一个发动机被上足了发条而快节奏的转动。无论是动作场面还是文戏对决,不同人物犹如神经质一般充满了活力,也使得本片显得动感十足。

  这是一部雄性气息很重的电影,说白了就是几个大老爷们独挑大梁。四位特攻队成员无疑居功至伟。爱抽雪茄、足智多谋的泥巴,精准的射击手兼花心男小白,疯癲天才飞行员哮狼和一搭飞机就判若两人的怪头无不个性张扬,尽显英雄本色。四个体制外的臭皮匠往这一站,诸葛亮算什么人?直至把电影搞得轰轰烈烈,将世界搅个天翻地覆,鲜活性格也烙印在观众心中。这四位成员基本彼此不分,难说谁是主角与配角,就像法国电影《第八天》中乔治和哈里的搭档一般,互为影响缺一不可。泥巴的深邃目光睿智的神态,小白张扬的个性和灵活的头脑,整天神经兮兮玩遍搞笑的哮狼,以及与哮狼不停斗嘴却陷入杀人思想斗争的恐飞症野人怪头,四位达人只有凑在一起才有戏。虽说本片对其他人的塑造犹如过眼云烟,但只此四名便能带动整部电影。

  片中的动作场面同样精彩。从开场几人戏剧性的邂逅开始,快节奏和阳刚息气便主导全片,哮狼特技式地驾驶直升机、小白空中坦克作战等视效...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其实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那段他们劫持货车的情节,制定计划中穿插着行动开始,一气呵成,充满了剧情张力。相反结尾货船大战虽说火爆依旧,但比起这段干净利落的戏份,还是逊色不少。

  本片的动作部分可以说精彩异常,比起老式的动作片,片中的场面依靠大量的电脑特技和MV式的快速剪辑使得这些老生常谈的动作部分看上去很新潮。这些爆炸、打斗、追车、阴谋、视觉奇观等等动作片应有的所有元素,对于只想获得简单娱乐的动作片迷来说,的确会让人感到心满意足。电影的场面很大,不过大量的电脑特效生成的场面比起真枪实干的动作片来说还是少了一丝真实质感。

  要说道本片的剧情,可就没那么给面子了。电影故事不算差,但终究流于平庸。片中除了天龙特工队成员外加那个女探员外全是坏人,而且是极为脸谱化的人物。而感的洁西卡贝尔饰演的角色,毫无用武之地,充其量也就属于一个花瓶,而且是个会走路的花瓶,可谓“花瓶会走路,谁也挡不住”

  《天龙特攻队》作为今年传统动作片的中流砥柱,算是没有令大家失望,起码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还要多亏老牌剧集的面子和四位主演的功劳。作曲家阿兰·西尔维斯特里为本片谱写了非常大气的配乐,跟随电影的节奏一般,动感十足。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四):动作片

  看动作片的好处是节奏快,情节发展拖泥带水,可以让你在两个钟头的时间里头完全集中精神只做一件事情

  片子复古味很重,头30分钟我一直觉得在看90年代末的典型美国动作片,whatever,特效、音乐和追击场面都很有新鲜感,但就觉得是老片子。后来翻了介绍,才知道原来是80年代动作剧集的电影版,整个框架是我们熟悉的美国动作片。

  Liam老了,开始有了harrison Ford的神韵。Bradley Cooper很惊艳,没想到他也可以炼成一身肌肉,不管穿军装还是西装都帅的一塌糊涂,看完整部片子我就对BC和坦克在空中打无人战斗机一幕有印象,其它的过目即忘。

  最后,感谢diva universal。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五):简评特工队vs敢死队

  不评论敢死队,只做简单的比较,这两部片我更喜欢天龙特工队。

  很偶然的从朋友本本里看了这片,没怎么留意过本片的宣传,但是看的时候无聊,只是以为是小成本枪战片,凑合看了。刚看就觉得这片不一般,越看越畅快,整个电影节奏畅快紧凑,看的时候突然想到之前去电影院看的敢死队,感觉两个同类型片,这部更值得观赏。且不说细细品味什么,粗劣感官上这个片子个人就觉得更胜一筹,剧情和时空连接更合理,敢死队给人感觉像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兰博和战友们在现代作战,天龙特工队的成员们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工的特点,更具智慧,有人格缺陷的天才,虽然有些战术和作战也比较夸张,但是在智谋和作战能力的运用上较敢死队更合理,也更畅快。

  搞笑幽默,火爆场面,队长的超强自信和智慧,队员间的磨合和矛盾,一群特工奇才也会被算计,没有敢死队那种硬碰硬,硬生生的以寡敌弱。而是智武兼备作战。

  细节不说了,这种片看的就是场面的畅快和精彩,行云流水的博弈,总体来说很不错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六):一部注定要拍续集的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整体感觉非常不错,虽然情节有些老套,但是还是能吸引人看下去,而且内力不乏一些扣人心弦的小场面和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加上bc的帅气和liam的硬朗大叔形象,应该还是能花痴到不少人的。

  最后的结局简直不能称之为暗示,那就是在红果果的告诉大家要拍续集,哎........要赚钱的心也太那啥了,不过如果编剧能在剧情刻画上再下一点功夫,我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将会成为又一个经典。

  个人给8分。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七):可以看到战车飞上天的动作片

  鲜明的角色设定、疯狂的计划、夸张的各式载具逐一上场,电影版的卖点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影集阶段便拥有的这些元素之上。明快的节奏、幽默的对白,加上声光俱足的动作场面,以过瘾程度来说,的确很是饱满。

  作为娱乐电影,这部天龙特攻队着实非常娱乐。角色的命都很大条、脑袋也都很聪明,天龙特攻队不打苦情牌、也不打心理战。看这部电影,不要去在乎片中的“可能”究竟有多少“可能”,反正这支超级队伍就是能够实现这些高难度的任务

  爽快之余,不免还是有些部分想要诟病一番。若将整部片摒除影集改编这一卖点来看,可以说除了鲜艳的角色性格及穿插其中的笑点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多做文章地方

  坦克车、战斗机一类大台载具、翻飞的巨型货柜等等,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只不过在剪接上大概是为了讲求速度感,画面过于快速的闪现及省略反而显得乏味,声光相映让人眼睛耳朵都感到非常疲乏,造成反效果。

  话虽如此,基本上观赏时还是颇为轻松的。因为不需要多想些什么,主要还是大笑及惊呼这两者交杂。这样就结束的话,大概会被说对这部片的评价八成是“普普通通”。…嘛,是这样没错呢。(笑)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八):迷你版《敢死队》

  自史泰龙老先生,召集了一票昔日的动作巨星们打造了一部阵容豪华至极的动作电影——《敢死队》并且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让观众重温了那些个当年叱咤荧幕的超级硬汉的风采。这种影星开会的模式也启发了别的制片人,我感觉本片的制片人就是其中之一,虽说召集那么多的老牌明星有点夸张,但召集几个2线的出来耍耍还是绰绰有余的,本片根据上世纪热播的同名电视剧改编,讲述了一帮越战老兵,为自己平反并声张正义的故事。

  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火爆的特效镜头,令一出出战斗场面逼真、疯狂、精彩。尤其是那一出飞坦克的好戏绝对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几个老面孔的精诚合作之下,为观众带来了这一部不错特工类电影。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九):很轻松很娱乐很可爱

  累了一天,糊里糊涂吃了晚饭,冬天晚上来的快,极其郁闷中,这片子愣是把我逗乐了。

  这片子就是凭着那打不死剁不烂乐观向上阳光灿烂的Tom猫精神,能把你感染了。更何况还有Bradley Cooper和Patrick Wilson两个eye candy捏。

  看到Murdock把脸涂成蓝色假扮华莱士;

  看到Smith如何劫军用运输机;

  看到Murdock模仿空姐的声音亲爱的乘客,如果你们向右边看,偶们的引擎着火了..;

  看到他们在“飞”一辆坦克;

  看到Murdock神奇活现的在炮塔上问德国老太太:柏林怎么走;

  看到Pike和Lynch在车里絮絮叨叨玩枪;

  反正偶被逗乐了。而且似乎Murdock最搞笑...

  《天龙特攻队》观后感(十):行活大片,军品秀的过瘾~~~~

  ——在音像店里不止一次看到这个片,可能是类型片看多了的缘故吧,居然没买。在深圳的一个公寓里,主人有N多碟片,其中就有这一张,被我翻出,看看权当消遣了。内容果然类型的可以,荷里活的编剧简直就是流水线作业,内容及其山寨,只有在细枝末节上才有创意的噱头出来,一切都那么完美,简直不给观众遗憾机会。尼姆连森愈老愈有味道,此厮过了60岁肯定又是一个肖恩康纳利。看着看着,我不禁联想起另一部主旋律大片,护送钱斯。虽说一个悲催一个喜感,但是以美军装备为原型的服装道具们,在电影里的表现真是不含糊。511、黑鹰、奥克利、MOLLE、软壳、阿拉伯方巾、龙卷风枪套、兰道夫的墨镜等等等等,配合演员们大打出手,造型英明神武亮骚。不得不承认,国内此类类型片一直以来在道具上因陋就简,乏善可陈,编剧导演的局限性一目了然。毕竟文化输出离不开具体技术,美国集发达产业之大成,工业气质无与伦比,欧洲虽说在产业技术上堪与比肩,但毕竟国小式微,难于发挥。中国则更泥足于技术落后文化停滞的尴尬状态,英雄人物的形象缺乏这样给力的包装,演员肢体语言或许还算到位,但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古训却被别人充分实施,自己只有羡慕的份,甚至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总之,军品爱好者确能在这部片子里找到兴奋的地方。若能借鉴一二,足矣超越当前所谓都市潮流,不被伪文艺气场湮没,成为与真风范同步的达人……不敢剧透,评论起来颇多掣肘,愿与同好交流,见识不达者勿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