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的人,一生只做好了这两件事!
01
她很精明。她坐在家里,就知道自己的书,盗版有多少,正版有多少,价钱和印刷如何。她自己就是一个人的公司。
她很看得开。不买房子,一辈子就住酒店式公寓。她觉得买房子没用,死了也带不走,人家还得处理你的遗物。所以她就住得很清爽,说活到一百岁,就交房租交到一百岁。
她很通透自在。《霸王别姬》获奖,她去了戛纳。别人问她,怎么看不到你,你怎么做到不让人家照相?她说,很简单呀,我不让人家照,人家就不照了嘛。
又问,其实你长得挺好,为什么不让照相?
李碧华说,我图省事嘛,我可以任意在大街上走,可以去小杨生煎吃生煎包,可以去记录去看,这样舒服嘛。
再问,你也不穿名牌的?
李碧华回答很霸气,“我就是名牌。”
我很少羡慕别人。
唯一让我羡慕的那群人,就是像李碧华这样,活得简单通透,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体系的人。
02
想起多年前,博客时代的一位友人。
那时,信息还未如此发达,旅游业也没有如此火爆,雾霾尚不曾疯狂肆虐。人们还沉浸在上班时好好搬砖,下班后约三五好友小聚,高晓松还没推出爆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他辞掉公职,跑到偏远的西北小镇开了一间客栈。
他的读者们千里迢迢赶去领略诗和远方,他们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不曾料想多年之后,这样的一间客栈,会做成高端连锁酒店。
即便成了CEO,他仍然一本书,一杯茶,一盏灯,一袭布衣,不改初衷。
有人问他,怎样炼就的市场洞察力?
他说,我没有什么洞察力,只是喜欢,就去做了。
你看,你以为“务虚”的人,最后却活出最坚实的自我。
不管是否得到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他们不迎合,不攀附,自成体系,自有逻辑。
自己定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他们明白人生短促,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只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和事物,只把力气花在自己真正追求的事业。
越成功,越自由,活得越好的人,他们做的事反而很少,生活和情绪都很纯简。
03
以前我不懂得,想要把所有事都做好,把所有关系都维护得周全体面,让所有人都对我满意。结果很用力,很别扭,很拧巴,很不快乐,而且把很多事搞砸了。
我是个理工科白痴,却偏偏要证明自己的智商,高中三年都在跟自己较劲,没日没夜地死磕数学习题,结果高考数学还是没及格。
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理工科,毕业之后从助理工程师,做到工程师,每天清晨上班之前都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为了把工作做得出色,偷偷加班,很少休一个完整的周末。结果我还是辞职了。
很不喜欢一个亲戚,她自然也不喜欢我。可是我啊,不甘心,很拧巴,偏偏要去讨她欢心。十多年来对她毕恭毕敬,唯命是从。金钱和时间献出无数,她越挑剔指责,我越讨好迎合。最后还是闹掰了。
很讨厌某个相亲对象,可是碍于介绍人的面子,不好意思直接拒绝。然而一次次别扭的沟通,毫无意义的见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最后还是撕破了。
你只看到我现在活得自由快乐,可不知我在生活的泥泞与沼泽里,怎样深深浅浅地淌过——那么勤奋,那么用力,那么纠结,那么痛苦。
有一次和吕同学聊天,聊起我的作者朋友们,我感叹,很多人在全职写作之前,做的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工作。
吕同学说,他也发现,很多人都在三十岁左右,忽然就换了个职业方向,甚至换个城市,换个生活方式。
把过去的一切积累全部推翻,然后在废墟上建立新的王国。
是任性吗?
不是,是终于觉察,终于行动。不破不立。
很多人都是在三十岁之后 ,才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04
常常把自己逼到进退维谷的境地,怎么也不开心,永远无法轻盈。是世界太复杂吗?是旁人都和你作对吗?
其实,活明白的人,一生只做好了两件事:
一是觉察。
二是行动。
你需要冷静地,客观地,有勇气地直面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思维和行为模式。看看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快乐的源泉是什么,痛苦的根源又是什么。
然后,挖掘你的长板,避开你的短板。
觉察之后,你对自己有了真正的认识,才能有勇气、能力和智慧做出行动。
前几天有个读者和我聊天,历数起她婚后在婆家,经历怎样暗无天日的痛苦,生小孩和坐月子期间,被婆婆怎样虐待和欺辱。
她不该委屈吗?不该痛苦吗?不该悲愤吗?
但是,当你沉浸到这样的情绪,有没有更深入地思考过:它把你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你该如何应对?你想要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所以我建议她:
1,觉察到你的人生已经陷入怨妇模式。
2,思考如何行动起来去改变。
要么就别走心,不管婆婆如何对你,你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她对你的态度,你心里一丝一毫都别在乎。
然后把你的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能量,用来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在事业上更加精进,赚更多的钱,让自己变得更美,和你喜欢的人一起,去看这个美好的世界。
不要在泥泞里打滚,不要和讨厌的人纠缠,因为他们不值得你浪费生命。
你的人生,必须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你要活出你的意义和价值,而这意义和价值,也由你自己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