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管理十诫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管理十诫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1 09:32: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管理十诫经典读后感10篇

  《管理十诫》是一本由[美] 唐纳德·基奥 (Donald R. Keough))著作,中信出版的170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理十诫》读后感(一):管理是一门艺术

  首先是吐槽:动不动就是圣经,倾尽一生打造你妹啊= =谁信谁傻叉,虽然我知道唐纳德基奥不一定是为了写这本书赚那点稿费,但宣传成这样,不是表明了说我看这本书我是傻帽么?不然就你是傻帽吧,脑残!!!还影响你一生- -,我对这种恶心浮夸的宣传方式真绝望……当然,想来都是这些傻逼出版商整的啦。。

  在我看来,整本书都在描述一个事实,便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只是少数人的价值观而已。基本上,有什么样的领导人,便有什么样的公司。有时候领导人挺垃圾的,公司也可以活下去,这没什么问题,有些大脑秀逗了,但是他的生理功能还是正常的,能吃能睡,死不了的。

  我们需要担心的,其实是大脑有可能出现的严重故障,比如自残。

  从第一到第四诫,还有第六第七,其实都是一个大同小异的问题,不同的角度,问题也不同。你的思维僵化了,才不愿意冒任何风险,把自己孤立起来,自然就拒绝承认错误,当然也无法用心思考,只能信赖专家了。

  领导人当有开拓的精神,开放的气质。

  从这本书,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案例,比如可口可乐推出新产品时美国民众的抵触和抗议。即便实际上是新的可乐比较好喝,但是人们都愿意去保护自己即将失去的注有感情的东西,那就是旧可乐。人们觉得新可乐好喝,但是他们对旧可乐有感情。这个是品牌的力量吧,也可以说是人心的力量。

  所以说,人是不能以理性判断的,这个案例很有趣,也可以作为营销手段利用,不过不能玩多。

  书到后面的章节会精彩些,比如行政臃肿和信息模糊等,可惜没有具体讲到如何解决这些危机,只是阐述了危害,关键地方却一笔跳过了……

  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好书,从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几点:

  1、作为成立一百多年的可口可乐公司,可以了解到它的历史和经验。看到它遇到的困难和危机,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2、公司是人的公司,管理永远是人的问题。

  3、第十一诫是反反复复给大师们说到烂的观点,但也是最有价值的观点,无论你是否渴望成功。有激情才能收获快乐。

  《管理十诫》读后感(二):永不丧失的是希望,永不放弃的是坚持

  不喜欢成功学,它常常以一种骟情般的虚妄让人迷失在膨胀而扭曲的童话中,醒来后又被无边的沮丧所包围而无法自拔。初初拿到这本小书的时候,一直没提起兴趣去看,正因为误认为是一本喧嚣与浮躁堆砌的成功学读物,表面艳俗的红色配上骟情的“影响你一生的管理哲学”,“可口可乐教父倾其一生打造的管理圣经”等等口号,就让人很没有好感,动辄就要影响别人的一生,动辄就成了圣经,这种好为人师乐为教主的伎俩是书商们惯用的,不由好笑。

  这几日阳光灿烂,正值项目档期中的中途小休,闲来无事随手拿来翻了两下却发现,“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遥远”这句话适合于许多场合,包括对这本书,呵呵!小书的风格及行文确实让我不太喜欢,为了达到通俗表现得很励志,而本人一向害怕励志般的斩钉截铁,但书中却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对企业经营得失的研究角度深得我心,正如我在咨询中时常强调的,企业的文化大部分来源于老板的文化,充其量是企业核心层少部分人的文化,“公司只不过是在人的基础之上的组织而已,公司并不会做错什么,真正没能把事做好的只不过是人罢了”,所以我们常常把经营得差的企业归咎于战略的失误,不如说是领导者的失败,从这个角度去看,事情仿佛就变得简单多了,管理十诫正是从这个角度剖析企业经营者个人的人格特质在公司的投射,这对于我们咨询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好的现实案例,所以这两日安下心来,细细读了一遍,赞赏之余还是不得不再批评两句,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对数字如此衷爱,十诫之间即看不出逻辑联系,也不存在推演的轨迹,硬生生非要凑出个十诫来,仿如十全大补丸一般,比如“不愿冒任何风险”的内在原因是不是“思维僵化,我行我素”?“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与“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标题何其相似?仅仅十个标准,随便拿两个就可以举证,这种生拉活扯,确有标题党之嫌,呵呵!

  批评完了,此书还是有看点的,而且是越往后越精彩,尤其是对大企业病,行政作派滋生的官僚作风那一节的描述,出神入化,之前本人曾为企业总结过大企业病,现在看来这种病非中国特有,也是国际化的,书里特别点出“官僚主义”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经济学作品,其中“官僚”指的是官员的办公室,而“主义”指的是规矩。苏格兰作家、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就把官僚主义贬斥为“欧洲大陆的通病”,现在看来范围是小了些,我们诸多的国企里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20世纪之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指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大型社会组织会形成等级制的权威体系;书面形式的法规、专业化的训练,以及最重要的带有官衔和特定职能的行政部门出现了”,企业渡过初创期,步入正轨,其官僚衍生是必经之路,马克思•韦伯更看重官僚主义的工具性,而忽视其有效性,来看看作者描述的结果吧,“如果你安排了一个经理的话,那么过了一年半他就需要一个助理了,再过一阵助理就变成助理经理了。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也需要一个助理。这种衍生法则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当客户打电话时,却找不到一个真正能管事的,因为这些经理都在开会。这些会议进而带来了更多的文件、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大家经常还会召开预备会议来为会议做筹备。会议正是庞大官僚机构的宗教仪式,而官僚们则对这种宗教仪式乐此不疲”是不是很搞笑?不知道韦伯的IQ延伸到后续这种场景时,会作何感想?

  这种情况在我咨询过的诸多“大”企业中司空见惯,下面的人员常常抱怨“最怕官员们有所作为”,一作为下面人就不知道如何做事,所以“所谓的委员会就是一群散了会每个人什么也干不了,开会时却要决定什么都别干的家伙”。

  这种大企业病,官僚作风并不是不能治,咨询师有从组织结构入手,有从流程入手,也有从绩效与薪酬入手加以纠偏改善的,最终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呵呵,很明显就是那位坐在最高处的人,他的行为作派决定了这种病是否能得以根治。

  作者作为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正是那位坐在最高处,决定企业走向的人,他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具备锐意进取,对错误乐于改正的美国创业者精神,这即有来自于父辈的遗传,也有自身的性格特质,书中一再强调悲观主义者对企业的危害,尤其当你是决定着企业的命脉时,悲观,除了把企业引入毁灭,不会有第二条路,本人也不喜欢悲观主义者,他们时常用想象中的恐惧吓唬自己,包括他们认识的所有的人。

  “他们不仅仅是害怕冒险,没有什么是他们不害怕的,他们甚至害怕随时会丢了性命。”保罗•埃利希在1968年预测,20世纪70年代将会有数亿人死于饥荒,到了80年代人类的寿命也将大幅下降。这种悲观的预言并没有变成现实。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指出,到了90年代,我们在各种原材料方面都将面临短缺,而这种局面也没有出现。

  作者轻松的写道:“我安然无恙的走过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陷入冰封期的‘末日’,走过了80年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之后的世界‘末日’,走过了21世纪之初千年虫问题引发的世界‘末日’,走过了人员对苹果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导致死亡的恐惧,走过了对电器、手机、食品色素、健怡可乐中甜蜜素等原因导致癌症的恐慌”,是啊,一切都未发生,可我们在担心什么呢?罗斯福告诉美国人:“唯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在这一文化的熏陶下,唐纳德•基奥所扮演的(如果我们把每个人对职业的尊从定位为角色扮演的话)职业经理人具备了带领企业突破一切困难的优秀品质,包括大企业病。

  该书不是治症某项企业病症的方法论,所以不专注于大企业病如何治理,它更接近成功基因的分析说(写到这,俺蹙了蹙眉头),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貌似基奥对专家们抱有很深的反感,也难怪,我的同行们让他投资红酒,甚至改变可口可乐的口味,除了增加了闹剧的喜剧效果,就是证明了专家无用论,但他似乎没留意到他措辞中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作为一个外来者,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一下房间里家具的布局。我把沙发搬走了,但是房子并没有像大家害怕的那样倒下来。”他通过准确的判断,用提价解决了公司利润率下降的问题,其实咨询专家的作用何尝不是如此,从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改善的空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业是一个极俱创新精神的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和按图索骥,书中的那篇小故事倒是我及同行们应引以为诫的:

  “10月到了,一个印弟安部落的酋长认为当年冬天会很冷。因此,他就让部落里的人去捡柴火。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酋长特意给国家气象台打电话,向一位气象学专家询问当年的冬天会不会很冷。气象专家说:“根据我们的预测指标,我们觉得今年冬天会冷。”因此,酋长就让部落成员去捡更多的柴火来避寒。一周后,酋长又给国家气象台打电话,气象专家确认说严冬就要到来。酋长让部落成员不要放过能找到的每一根柴火。半个月过后,酋长又给国家气象台打电话,问那位气象专家:“你确信今年冬天会很冷,是吗?”专家答道:“当然确信啰,因为现在印第安人正发疯似的在捡柴火呢。”

  呵呵,是不是很雷人!

  《管理十诫》读后感(三):管理十诫-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人生征途中的警钟

  作者唐纳德.基奥,曾是可口可乐总裁。有一次演讲,主办方让他讲讲如何才能成功。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和大家谈谈失败的经历,就发表了题为《基奥商界失败十诫》的一个演讲,后来又往这个演讲中扩充内容,最终成了《管理十诫》这本书。这段叙述让我想到了吴晓波创作《大败局》的初衷,一个企业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但是识别造成失败的原因,是能让企业绕开死亡的陷阱。

  我又不是CEO,又不是高管,管理十诫对我有意思,有用处吗?

  一般失败的描述:“公司没有能够创新,公司忽视了创立者的传统,公司做错了这点,公司没有做到那点。” 但是,公司只不过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之上的组织而已。公司并不会做错什么,真正没能把事做好的只不过是人罢了。看来,十诫都是人容易犯的错误。虽然不是公司的领导者,对于普通个体也是有一定警示作用,我们不妨把这本书当做人生征途中的警钟吧。

  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

  这是一种典型的成功病。随着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富足和舒适,放弃冒险的诱惑也变大了。往往处于市场领军地位的公司觉得处境太过舒服,就会放弃冒险。

  第二诫,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当你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但你依旧我行我素,没有想过因时而动,那么你肯定会栽跟头的。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不认死理。“从来不知变通的人就像静止不动的河水,会让头脑生锈的。”

  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在任何组织里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好消息“,如果汇报好消息就能进入高管专用餐厅吃午餐,那么肯定会有人兴冲冲地跑来向你汇报。人向来喜欢好消息,把自己封闭起来。

  第四诫,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败概率的话,那么你可以否认自己判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的这一事实,尽可以狂傲的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

  第五诫,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归根结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线都是信任问题:顾客要相信企业生产的产品正如它所许诺的那样好,投资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层是有能力的,员工要相信公司的管理者能够兑现承诺。经管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商业道德,有的只是道德而已,你的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并无断层。如果你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标准的道德观,那么你就不算一个商人。

  第六诫,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如果你想失败的话,那就不要花时间去思考;如果你想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你就好好花点功夫去思考。思考是你对自己的公司、职业生涯和人生的最好投资。

  第七诫,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对于那经常会听到各种动人的管理咨询演讲的人来说,“关键是要看牛,而不是看人”这项建议是很受用的。

  第八诫,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官僚们都竭尽全力地保护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因此他们会阻止信息的有效沟通,也会把本来能成的事给你使坏搞砸,这样就能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了。

  第九诫,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对员工或者客户发出含混不清的信息有损于你的竞争优势,最终还会导致你的失败。

  第十诫,对未来心理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悲观主义,将注意力放在失败上。悲观主义者总是向我们宣称世界从来都处于混乱之中,而且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我们要活下去,心中就要有希望的火种,我们必须对周围的人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自己还有明天,有成家立业、欣赏夕照和一路向前的希望。

  《管理十诫》读后感(四):领导者做什么?——读《管理十诫》

  这是一本褒贬不一的书。有赞誉是在浩如烟海的管理学书籍中难得一见的又有实战又真诚精炼的作品,有不满说是七拼八凑的成功学鸡汤。

  在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的时候,心里深深的充满了不以为然。

  “第一诫 不愿冒任何风险

  第二诫 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封闭起来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第五诫 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第六诫 不用思考,对该做的事情—知半解

  第七诫 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

  第八诫 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

  第九诫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

  第十诫 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

  第十一诫 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看起来多么老生常谈?但凡在企业稍有经验,都知道在以上提到的领域里有任何错误都会引发严重后果。

  更何况,书名写十诫,书中却列了十一诫,首先就有“内容不实”的不适感了。

  但是,作者身为可口可乐的CEO,在那么长那么丰富的职业经历里,单单挑选了这几条来写,抛开是不是随便写本书赚钱的想法,先读了再说吧,反正薄薄一本。

  一个多小时读下来,颇有一些共鸣之处。

  在某一章开始之前有一句引用:领导者关注做正确的事情,管理者关注做事情的方法正确。

  这句话看起来很绕,初一看又仿佛玩文字游戏,两者好像也没差多少,细细想来,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是常常看到活生生的例子。

  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我们经常会无法判断自己做的事情长远看来到底正不正确,甚至我在这家大型企业里四年多学到的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之一就是:这个决定是现下在我们拥有这样的资源和面临这样困难的基础之上最好的决定;这个决定在未来再回头看,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做到在当下最优。听起来非常的有道理,也非常的好执行,把面临的局面,手中的选择排一排,大家讨论一下优先级和利益相关,决定就可以做出来了。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做这样的事情流程是不是正确,或者说,有没有按照正确的流程来推进事情和做决定,例如,是不是和合适的相关人进行讨论,有没有得到一定层级的认可,是不是符合推行的策略等等。这非常符合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因为我们只是企业流程中的一环,一颗或大或小的螺丝钉,我们做不到一个人的英明决策或者力挽狂澜,我们能做到的只是在自己的小小范围内完成职责。这也大概是另一个理论的基础了:大型组织的决定有效性常常不是最高,但是却能保证尽可能不犯错。

  这一点和“官僚主义”几乎想合并起来一起看:“在一个巨大的官僚机构里,人们永远也不会对你说不,但你想要什么,却不一定能拿的到。”

  老板有的时候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说,总是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则;有本事就自己创造规则让别人遵守云云。也会经常听到“信心百倍”或者“无可奈何”的言论:我们今年的确没有资源做这件事情,但是这是我们的关注点,我们会把它放进三年计划的;或者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今年先做这些事情,你提到的这些,我们之后会再做。

  在我的理解就,这对于老板来说,可能是低优先级的事情吧,不然怎么解释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地方,每个人的兴趣点、利益点都不一样,老板的眼界比我的宽广,我只能假设从老板的出发点做出的行动计划和未来的预测等,会对整体生意带来更多利益。

  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有时候实在是留出了一些空子给人钻,让人生气。常常可以看到,你有一个想法,可以为公司某个环节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可是当你去和相关人谈,尤其是需要一些相关人批准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很支持你的想法,但是……

  比如但是是不是和更多别的部门商谈过,是不是符合某些老板的想法,会不会有不完善的地方等等等等,在这个“但是”后面会有很多很多,如果你想完成你的想法,需要做成倍的工作,甚至是不必要的一些工作。当然,好的一方面是,听到更多人的想法和建议可以让自己的行动更完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是否需要事事都完美无暇考虑到公司的方方面面?这样无休无止的讨论和“下一步行动”的进行到底更多是为了提高公司效率还是为了规避风险?

  相信作为管理者的你,这样的经历应该并不陌生。

  在官僚主义中,本书还谈到:“当年,大多数公司都在致力于提高后勤部门的效率,而德鲁克则建议这些部门应该被砍掉,这些业务应该外包给独立运营商。德鲁克写到:…如果公司内部的后勤部门被批评工作不得力的话,那么这些部门的经理人往往想到的对策是雇佣更多的员工。与之相反,公司外部的运营商则知道,如果工作逊色的话,他们马上就会被更出色的竞争对手取代…

  在一个结构复杂的官僚体系中,有各种制约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因此部门之争就会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最重,整个官僚体系要发挥功能就会出现障碍,没人会出头来扫别人的兴,整个团队也很难做出客观公正的决策。”

  这里涉及到的领域远非我以区区几年经验可以驾驭,留给自己一些话题,希望以后有更成熟的思考:精细化管理,外包还是Inhouse。

  书中,提到很多管理者的做法,还有管理的误区。管理是可以学习的,放眼可见古往今来诸多管理大师,有关管理的书籍已是汗牛充栋。管理方法有章可循,有理论,有实例,可教,可学,似乎是纯然理性,可是这是否是足够?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作者用第一人称和自己的经历历数了他经验范围之内的管理禁区,美中不足的是,并没有提及如何破局。对于这十诫,哦不,十一诫,如何在现实中运用起来,则是见仁见智。不妨作为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办公桌前,时时提醒对照不要犯错。我更好奇的是,领导者做什么,如何做;在领导和管理之间,那些微妙的乐章又是如何。

  《管理十诫》读后感(五):书评?自娱自乐而已啦~2011.11.06《管理十诫》

  作者 唐纳德·基奥 在可口可乐公司效力31年 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

  第一: 不愿冒任何风险

  当你获得一些成就之后 即便是很小的成就 你都不愿意冒险打破现状 这种心态也是人之常情 随着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 富足和舒适 放弃冒险的诱惑也变大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成功病 人是很容易自满的 尤其是上了岁数(不定数)之后 “如果一切都太顺利的话 可不是什么好事”“世界属于那些不知满足的人”

  “管理层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公司的现有资源进行谨慎的冒险 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

  第二:思维僵化 我行我素

  真正固执的人不是在规避风险 他们不仅不愿意做出改变或创新 还对自己的方法坚持己见 坚信自己掌握了成功的钥匙 觉得再也不用去探索其他的成功之道了

  第三: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专横傲慢的态度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公司的领导人怎样和员工打交道是很重要的 “不要去感念那些表扬你言行的人 而要去怀念那些批评你错误的挚友”一个组织的进步来自于通过努力解决问题 因此你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 才能真正洞悉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了坏消息之外 什么也别告诉我 好消息会削弱我的斗志”“从办公桌上看世界的角度是非常危险的”能够催人奋进和让人感到恐惧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爱出风头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摔跟头 但它会让你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它会阻碍你成就一番大事业 “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 在你身边一定要有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聪明人”“在公司里我或许是首席执行官 但是在家里 我也得倒垃圾”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一样的不完整 这一次我就感觉很遗憾 因为虽然书名是《管理十诫》 但是其实就像是一个老人在教我怎么做人一样 看起来很有意思 很有收获 在上网找找 看看有没有完整版的 期待后面的部分

  《管理十诫》读后感(六):还是要关注核心竞争力

  这本可口可乐公司领导者唐纳德著作《管理十诫》并没有如同传统的成功学书记,总结成功之道,反而结合自身经验反省出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最容易出现的十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个人品行,三是信息获取四是处事态度,涵盖方面非常全,但是我认为点睛之笔在于第十一诫,保持“乐观”和“激情”是企业前进的很大动力。

  之前曾经阅读过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基本上谈到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流下,如何摒弃传统思维,在身负巨量利益和企业体量的情况下坚决转身,最后取得成功。成功的案例就是英特尔坚决从半导体内存转型做电脑芯片,阿里巴巴一口气关掉海外办事处专注电商事业等,当然还包括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信等问题。反面案例也非常多,施乐、柯达、诺基亚的轰然倒地,就是如此结果。

  不过我认为,如果创业者完全按照这本书的点拨来创业的话,是不具有意义的。因为,首先脱离了实际情况谈决策就是没有意义的。例如,文章说的第六条,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也要将这种情况置身于有限的时间精力之下。例如说不要完全相信专家,前提是已经对该方面领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辨识能力,否则单独为了而避免失败采取的措施,就容易落入机械化陷阱当中。

  当然,我最赞同的是最后一条,就是保持乐观和激情,就是有一颗想做事情,为社会做贡献的勇气。也能够愿意在不同的环境下紧盯目标修正自身行为,这样也许经历几次失败后就会取得成功,这样反过来对比这本书,应该会形成更加体系化的认识,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鉴于我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只能给三颗星,或许未来会加星。

  毕

  《管理十诫》读后感(七):一本高高在上的教大公司里的领导进行决策的书

  很久都不去书店了,以前在书店选书的经历总是不那么愉快。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以读书为主题的互联网节目(说自媒体更时髦)的兴盛,成为了我选书的主要阵地。这本书是罗永浩推荐的。

  首先这个书名很吸引我,因为很有宗教意味,仿佛是摩西十诫的翻版,开卷后才发现里面其实写的是十一戒。有意思,因为我又想到了少年时喜欢的武侠人物萧十一郎。

  这次读之后的笔记已经是隔了很多年之后的第三次翻阅。在这次,我终于有勇气说出了心里话。

  一本很小的册子,阅读速度快的朋友,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篇幅吧。里面的种种举例与内容,其实是一个在可口可乐中期的高管的经历为主吧,并写了很多自己的感慨。怎么讲呢,他的思维方式我并不认可,例如里面提到了IT技术的问题。他没用好,就说新东西其实就是个玩具,逗引大家玩的。你不会用,就说人家东西不好,这说得过去吗?

  还有大家都熟悉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改配方的事儿,他直接给出了一个答案,把人的行为进行量化的科学家都不靠谱。有点我们现在说的流行词语大数据相关。摆脱还是强盗逻辑,这事儿你玩砸了,又赖在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头上。要怪你也得怪你找的那几个当事人科学家不靠谱好吗?这里面我也得说一句,数据统计分析这事儿,不是算命,用来预测未来根本还达不到的,别被忽悠,数据用来对你之前的行为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对大概率情况的分析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总之我觉得这书,等我成为千人公司的总裁的时候再看也许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么,歇息吧。

  《管理十诫》读后感(八):看山还是山

  首先,笔者对权威或是精英都抱有崇敬的态度。

  读完此书自我感觉并没有什么收获,所有内容都太平淡了。但作者的身份和名头又都摆在那里,所以也只有一种解释:笔者只是看山是山的凡夫俗子,还没达到看山不是山的水平,就更无法体会看山还是山的境界了。也行有一天能站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可能会觉得醍醐灌顶。但就目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本书没有什么理论体系,甚至整个十一戒之间都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在我看来只是泛泛而谈而已,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东西。这十一戒也没谈到具体的管理问题。

  还好字数比较少。我算是读书较慢的那种,整本书读下来也就不到三个小时,感兴趣可以看看,也浪费不了多少时间。

  希望这段评论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管理十诫》读后感(九):要点整理(其实就是目录拷贝)

  第一诫 不愿冒任何风险-----------适当地冒险是维持生活的必须成本

  第二诫 思维僵化,我行我素-------灵活适应环境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封闭起来--------接地气了解情况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诚实

  第五诫 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正直

  第六诫 不用思考,对该做的事情—知半解--------深入了解

  第七诫 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赖专家---------自主意识

  第八诫 行政作风盛行,团队臃肿-------提升效率避免机制带来的反作用

  第九诫 信息错位,沟通不畅---------明晰观点

  第十诫 对未来心里恐惧,悲观主义色彩浓厚--------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

  第十一诫 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要有灵魂

  所以管理的要点就是正直诚实乐观的品格,加上自主有激情爱冒险的性格,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及改进方式。

  有这样的特点,不说管理了,已经是圣人了:)

  对我来说印象较深的是第一诫和第十诫,因为过于谨慎的性格,在冒险意识上需要提升。在外部环境不是非常悲观的情况下,需要作出一些更激进并能承受成本的决定,失败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