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乡关何处》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乡关何处》的影评10篇

2018-01-18 20: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乡关何处》的影评10篇

  《乡关何处》是一部由胡艺川执导,陈天星 / 江若琳 / 罗蓝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关何处》影评(一):非典型文艺格局心灵震撼

  之前就有留意,无论是《乡关何处》的出品方还是一些钟意和关注此题材的影迷观众,对于其文艺的特质和特征直言不讳。要知道“文艺”二字对于当下“市场强烈商业味儿浓郁”的华语电影市场,越来越变得忌讳甚至有些危险。但看过影片的人,相信绝不会只拿文艺来形容它,其并非典型性的文艺片手法和格局,特别是处处弥漫的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让影片的思乡,归乡以及迷失在他乡甚至故乡氛围情愫,越来越浓,越来越强烈!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乡愁是一段难了的情缘,乡愁是围城般的不知所归,乡愁是寻根守源的代代相传!影片平淡中幕幕揪心,日常琐碎中动容连连……

  导演的手法足够朴实,编剧的水准也很高,个中角色给人的感觉根本都不是在表演,仿佛就是在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故事。漂泊在外为梦想打拼的哥哥,在梦乡实现无望的时候回乡,虽荣誉加身,但在昔日同窗旧友甚至家人的眼里,还不如人民币来得实际。仿佛只有在当年的女友如今已嫁为人妻的她那里,自己还是一如既往优秀,优秀。

  说《乡关何处》这么多的好,除了情节演员之外,还有故事的主线并非简单一线到底。前面提到的北漂归来的哥哥之外,还有一直在本土本乡长大的弟弟。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血气方刚意气用事,结拜、交女友,打架斗殴,飙车扰民……洗剪吹般的艳丽发型,在常人眼里就是不学无术的小混混儿。然而,透过其混蛋的外表和惹人厌的行径,却看到的是当下多少年轻一代,尤其是这种小镇青年渴望改变,渴望走出去,又迷失在大时代和大环境的潮流中的尴尬,以及困惑

  哥哥和弟弟,谁对谁错?谁该走?谁该留?而且在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眼里,谁的选择,谁的方向都有失偏颇,都不尽人意。

  事实上,影片看似在简单地描写一个普通小镇人家悲欢离合,却从家里的几乎每个人物的描写中,映照出更多中国普通人当下的现实。影片的英文片名Home lost,直译“家丢了”!对于以家为本,崇尚家庭的中国人是多么可怕事情。北漂在外的哥哥四处碰壁想凭一身本事回乡创业,却同样碰壁,无奈再次踏上漂泊的路。

  全片节奏舒缓,却冲突不断,柔中带刚。而家中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一个病榻中,一个哀伤后……虽台词寥寥,却力道十足。对于世世代代的勤苦农民,卒于自己的土地上,是莫大的幸福!对于兢兢业业老百姓,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是莫大的安心

  片尾,三峡移民工程的时代感,让故事进一步接地气,加底气。父子三人,送别化做灰尘的老人,回家!乡关何处?乡愁何足?

  《乡关何处》影评(二):逃离北上广,还是逃离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炊烟袅袅惹人愁。

  我们总说回不去的是故乡,其实,故乡却也似乎是唯一可以归去的地方,只是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归去来兮,还能否找回曾经童年乐园、少年天堂,以至于青年的志向?却也难。电影《乡关何处》满溢着乡愁,让人沉思于时代的变迁中,属于每个人的彷徨,何止北上广漂一代,似乎每一代都回不去了那些记忆中的曾经。

  《乡关何处》影评(三):现实一种

  电影中每个人都是一张愁苦的脸,尤其是男主李朝阳的那张脸,和《万箭穿心》中男主 的脸很像,都是一脸的愁苦,整部片子都是一种压抑的调调,有点像《活着》的悲苦, 但和活着不同的是,所有人的困顿似乎永远都没有出路,陷入一个死循环。影片的最后 ,新娘的怀孕让李曼放弃了外出看世界机会,虽然成家却未立业,还是处在一团混沌中。

  故乡还在,却早已变了味,回来也是无所适从很拧巴。儿女有儿女的苦,父母有父母的苦。每个人似乎都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羞愧。每个人都在寻找出口。

  最后李朝阳还是回到了大城市,继续他或许虚无缥缈的梦想。至少在城市里没有人认识他,不用那么尴尬。

  电影揭示了现实,但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并没有多少值得借鉴和启发的意义

  《乡关何处》影评(四):每一个北漂青年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年轻的我们永远希望能往前冲,却很少有人能回头看一眼。”

  作为一个二次北漂的不再年轻的少女,在看了电影《乡关何处》的时候,没有太注意电影中乡情的部分,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北漂七八年的青年在北京奋斗失败后回到故乡重新创业这件事上。这是一件太过于悲伤的事情,也太现实。

  相信无数北漂人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被触动到,大龄北漂单身的青年如果在奋斗七八年后仍然无法立足于北京,那么他最后的人生归途是不是只剩下“返乡”这一项?电影中的李朝阳跟大多数北漂青年一样是怀揣着梦想拥入了首都北京的,他用七八年的时间打拼拍电影,结果项目失败了,并且负债累累,无奈之下,举步维艰的李朝阳毅然决定回到乡下老家准备开一家婚庆公司。他以为大城市难容他的大梦想,那么小家乡还会给他一个容身之所吧?结果当他聚集了他周身所有的兄弟好友告诉大家这个想法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自以为的兄弟们并不支持他,有人分析家乡的现状,说青年人太少,哪有那么多人结婚呢?有人表示自己并无存款,物质上无法支持他,甚至于精神上也并没有站在他这边。这一顿饭下来,也仅仅是李朝阳梦想崩塌的开始

  李朝阳以为自己带着一箱子的荣耀奖杯回到家乡的时候,起码作为一个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应该是比大多数人要强得多的,不曾料到,小家乡更是让他难以容身。的确,北漂人混迹北京多年无奈回到老家这件事首先就要看当事人本身是不是能够弯下腰,李朝阳弯下了腰,可即便弯下了腰,他依然找不到能够养活自己的方式,他无法保证自己的收入。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这于李朝阳而言是一个更为致命的打击

  回到家乡后还会发现有一波又一波的事件向他涌来,家中的老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所有的亲戚,他们的生活困境全部都展现在李朝阳的眼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境,这让李朝阳更是喘息不得。然后是爱情,李朝阳开起了婚庆公司,只有他的初恋情人陈静走过来支持他,这对年轻时产生过情愫的暧昧情侣,一个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一个处于婚姻的低谷期,两个对生活失望透顶的人重遇对方的一刻激情迸发,重燃了年轻时爱情的烈火。

  然而这个北漂青年的结局,是充满了悲伤的气息的。这个绕了中国一大圈的李朝阳,最后不过是与家乡的朋友们殊途同归罢了。片中有一处细节的对比,是李朝阳关闭了婚庆公司的店铺之后走出来,颓废的站在路边,结果看到了自己家乡的朋友开车大卡车,二人车上车下,寒暄几句,最后朋友说我先走了要去赚钱啦!这个细节的对比冲突令人印象深刻。留在家乡的朋友都拥有赚钱的手段,然而自己这个漂泊北京七八年的人、得了无数奖杯的人、去过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此刻却彻底的输了。

  影片中李朝阳的弟弟,一个想去看看山那边有什么的男青年,终于也没能摆脱现实的牵绊,最后他握着女朋友的手时,女朋友问他:“你还想去山那边看看吗?”弟弟说“不去了,山这边的风景也挺美的。”

  影片的最终,所有人殊途同归。

  现实中的北漂青年们,却依然不得不坚强的往前走,毕竟他们都不想回头,也不能回头了。

  《乡关何处》影评(五):日暮乡关何处是,苦碧一脸使人愁

  这个片子跳档跳了N次,但烂片就是烂片,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市场依然会用无情的铁拳来教训你,小样!

  最不能忍受的是配音,电影不用原音是很让人出戏的,你故事烂,演技差,我都能忍,连声音都是假的就不能忍!

  江若琳的扮相显得好老,自毁形象呢,不过她已经不需要形象了,只要有片拍,这位前TVB的小花,如今已经彻底沦为票房毒药、烂片之后(说是后抬举她了,她的级数还不到)。

  陈天星是个奇葩的存在,国产片能烂了那么多年,很大程度上与陈天星等混子的泛滥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才华没演技,但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有人脉优势,从而抢了资源),因此大把的拍片机会,但这些人第一是赚钱,第二是出名,却并不想付出努力,只希望能不劳而获或者投机取巧。陈大湿全程苦逼脸演绎乡村苦情大戏,即使笑也像哭一样,如此演技,不服不行

  最后,为导演那一点点的故土情怀给个星吧,虽然他拍的“故乡”与我所认识的乡村差很远,相比而言,电影中的农村还像几年前的,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农村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即使是最封闭贫困的地方。

  对了,看到一张泛舟双峰之间的海报挺有味道的,虽然可能是受到《杨贵妃》启发。

  《乡关何处》影评(六):回不去的家乡,走不尽的漂泊

  这部《乡关何处》,让人想起了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同样是关注三峡大坝迁徙的那部分人,都是以“外来者”的视角去审视喧嚣不止的家园,甚至演员里还有后者的主演韩三明。但二者的主题却不尽相同,《乡关何处》的“外来者”,却是一名离乡之后归来的北漂。

  《乡关何处》影评(七):家乡,确实已经不在了!

  网络、高速发展的路网建设,使得当下中国,乃至世界都变得越来越小,曾经觉得遥不可及距离,现在已经成为转瞬即至的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已。于是,古人曾经执着、在意的家乡和家族观念,正在蜕变成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词汇。甚至,如今的人已经越来越相信“日久他乡是故乡”的观念,即便怀念家乡,也不过是以“舌尖”为由头,找寻一点具体而切实的滋味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与乡,于不曾远离的人们来说,却像是一片桎梏,正如《乡关何处》里的二弟李曼,一身杀马特的装束,在小镇横冲直撞,非常落伍地仍旧模仿着古惑仔的义气言行,眺望连绵不尽的山丘,内心渴望着冲出小镇,去亲眼见一见外面的世界。恰恰与一身萧索,孑然返回小镇的哥哥李朝阳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是一种轮回。从故事里可以看到,朝阳当年的兄弟,如今已经各散东西,喝着言不由衷的酒,各自有了生活的烦恼,而这,大概就是成长的终极烦恼!

  《乡关何处》的剧情虽然看似波澜不惊,但其实导演在写实化的故事中,揉进了许多当下中国社会的荒谬感和仪式感,一场葬礼和一场婚礼接踵而至,四川山地少数民族独有的风情,加深了电影本身的厚重质感。全程方言的演绎,既凸显出这个故事的地域特征,同时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适性。

  电影的画面非常讲究,空镜美轮美奂静谧之中又透着几分僵化,暗示着当下中国农村居所的变迁,使得传统村庄为聚居方式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失去耕地的农民,却又无法迅速适应出卖劳力为生的打工生活,变得彷徨而迷乱。只有当沉默寡言,自始至终只会在饭桌上和稀泥打圆场的父亲,带着两兄弟来到水库之中,指着静谧幽蓝的湖水下,说道,“这是我们的老家”时,犹如神来之笔的一段水底特效镜头,在曾经繁华的村落中穿行,曾经鸡犬相闻的农家生活气息,铺面而来,再与湖面上对坐无言的父子三人尴尬的状况对比之下,现实本身的魔幻感,扑面而来,令人难忍心中悲怆。

  电影最后,如死水一潭的移民小镇,终于还是继续回复了它不变的生活。弟弟李曼和陪着他飙车、打架的姑娘奉子成婚,一头杀马特装扮也洗净,变成了正常可爱年轻人。虽然还是打算出去闯荡,但是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小镇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似乎又还是在向陈腐的好方向转变着。只有孑然返乡的朝阳,终于剪去艺术家的长发绝对重新返回北京漂着。电影英文片名“HOMELOST”的最表层含义,终究落实在他的身上。不想,也无法再融入家乡的环境,却又无法做到“日久他乡是故乡”的从容

  而更深层次,即便对于还留在小镇上的人们,除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之外,真正的家乡,或者说至少是曾经淳朴,安逸的那个家乡!又在哪里呢?新盖的楼房和毫无生气的小镇,又还真的是那个曾经魂牵梦萦的家乡吗?这,或许有悖潮流的发展,但是,家乡,确实已经不再了!

  《乡关何处》影评(八):李小龙追随者和贾樟柯追随者竟在这片子里相遇了

  文/满囤儿

  在中国的电影历史中,曾经有两个人在各自很窄的领域里做到了征服世界。一个是实战派功夫片领域里的李小龙,一个是乡村派文艺片里的贾樟柯。虽然跳脱出这两个领域后,两人并不一定还能有神级光环,但至少在这两个领域内,他们都是全世界瞻仰的大神。作为内地的新生代电影人,沿着这两位大神的足迹追逐梦想,显然是特别常见的。6月30日上映的新片《乡关何处》就有很浓重的仿贾樟柯痕迹,虽然功力有所不及但已颇具形似,也同样能够勾起很多人对故乡的愁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令人意外地看到了内地非常著名的李小龙狂热追随者。这就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了。

  《乡关何处》影评(九):回不去的故乡

  故乡是用来回忆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无论是那个心目中的故乡、还是现实的故乡。理想与现实总会产生冲突,也依然那么俗套,那么理所应当让你不得不去接受。

  无意之中看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小镇青年现实中的写照,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一切又那么理所当然。杀马特、文艺青年、包工头、洗发妹等关键词的人物构成了整个电影的元素。电影以一个追求艺术在城市创业失败而混不下去的摄影师为视角,他要回去发展。可是你在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回去也发现依然没有他的地方,一切都不是他的所想。一系列折腾之后,最后又踏上去城市的汽车。

  回不去的故乡,那个故乡还是留在自己的心中来怀念吧......

  《乡关何处》影评(十):大山深处的乡镇浮世绘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要来了,届时不知有多少人会昂首挺胸的走上北漂之路,又有多少人会垂头丧气的踏上返乡之程。如果将刚去北漂的孩子们比作供城市运转的干柴,那回乡后的他们便是被城市榨干燃尽的槁木死灰。如今,即将于6月30日上映的一部电影《乡关何处》便讲述了一个男人北漂失败,返乡创业的现实故事。这个人物就像中国画的卷轴一样,将一个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在西南大山深处的乡镇百态,芸芸众生之状铺展开来。有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对于中年人的观察;对于青年人的思考,这些人构成了一幅这个时代特有的浮世绘。

  同样作为北漂的一员,个人对男主李朝阳的境遇感同身受,我常用“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来形容北漂城市与故土家乡。曾经的我们来大城市时,家乡就像丢掉的剑一样掉入岁月长河,我们想找回被丢掉的家乡,于是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但当我们北漂到心身俱疲,想通过这个刻痕找回家乡时,才发现刻痕底下已不是曾经的家乡……这正像影片中李朝阳的父亲带两个儿子找家寻根时,告诉他们家乡就在脚下,就在水底,虽然它已然全无面貌,但根永远在这里,祖先永远在这里。所以,乡关真正的意义是扎根于内心,而非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回到故事本身来说,影片以北漂男主李朝阳的回归故土开始。在北京创业失败的他打算回家开婚庆公司,于是他找到了曾经对他痴情不已的同学陈静,如今已为人妇的陈静对于生活并不满意,丈夫贪酒嗜赌,更是常常家暴自己。这样一对落魄男与失意女很快旧情复燃,但在这个深山中的乡镇,民风、民情与人性并不允许他们这样,于是他们的感情随着陈静的身孕就此结束。这样的情节设计很写实,像极《杀生》中牛结实和马寡妇被扼杀的爱情。也预示着,这个环境从根本上毁灭了爱情所具备的浪漫元素,让人看到的只有冰冷的人性与残酷的现实。

  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令其疯狂。如果说,爱情上的失败让李朝阳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那接下来兄弟的分裂则让他对现实失去幻想。影片中,他有几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他们在关公面前义结金兰,约定同患难共甘苦,但每个人迫于生计内心又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最终不过是一盘散沙,只落得李朝阳自己苦撑婚庆店。特别是当一位有钱同学办满月酒时,所有兄弟的微妙关系在这个场景下被无形放大,再次证明了在实力面前一切友谊都是纸老虎。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够义气,只是敌不过现实,逃不过宿命,这是李朝阳精神世界被摧毁的第二步。

  没有了爱情,失去了友情,人的本能反应是回归亲情,然而就是这种人类社会最靠得住的情感关系,在李朝阳家中却搞的鸡飞蛋打。他的父母是本分老实的农民,却有一个混迹于社会的儿子小强,表面上看小强是个混混,但他又何尝不是李朝阳的反面?李朝阳回来了,但弟弟小强却一直想走出去,去看看大山另一头的世界。最终,弟弟向命运妥协,他迎娶了已怀孕的女友,再也没有了走出去的念头。这时的他们都从小男孩变成了老男孩,就像《老男孩》那首歌中唱的: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

  爱情、友情、亲情都变味了,家乡又哪里还是家乡?又如何还是心灵的港湾?于是,李朝阳踏上了回京的路程,这时的他才明白,自从他踏上北京的征程开始他便早已没有了回头路。他的整个人生境遇,很像余光中的那首《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