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的影评10篇
《婚姻生活》是一部由Ira Sachs执导,克里斯·库珀 / Annabel Kershaw / 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姻生活》影评(一):Funny is all for we do for love...
Funny is all for we do for love...
在兩個人的故事裏,永遠都不會按照一方的劇本去演繹……
當他以爲自己抓住愛情的時候,其實,那所謂的愛情也只是曇花一現。無法去肯定那個人是否也會與你有著相同的念頭。同床異夢之後,所思所想已不再是同一個終點。可怕的愛情,可怕的婚姻,可偏偏又有那麽多人甘願冒人生最大的險(50%)去相信另一個人,願意與Ta走到最後的最後。
除了這50%,沒有其他可以作爲參照的東西。
而愛情,究竟又是什麽?我們為愛情作的所有事,都是如此荒唐?我不知道答案,因爲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資格去愛她……但我卻又不甘心,為她而做的事,又有什麽值得後悔說荒唐?與愛沾邊的事,便大於一切,便是最偉大聖潔的。或許,我是錯的,但我卻依然固執。
他自認是愛她的,甚至願意爲了她而去殺人,這瘋狂得代價讓人啼笑皆非。當他發現自己苦苦追求的真愛其實只是空氣中的氧氣,稀薄而無力時,故事的結局開始變得滑稽。而那看似無趣的婚姻生活,才是他最需要的。因爲需要,所以才想要去珍惜……
我們無法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因爲我們不是那種人,因爲我們會良心不安……
這是真的嗎?在你對著戀人之外的人說Aloha的時候,你是認真的嗎?你想要的,真的是對方的心嗎?抑或者是自己的欲望呢?
愛,究竟代表什麽呢?
一時的衝動?天長地久的廝守?還是後悔荒唐的行爲?誰又知道呢!
儘管我不知道答案,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不敢去愛的人,永遠也得不到Happy。。。
《婚姻生活》影评(二):你看,婚姻本是爱情的灰烬。
多年前,我曾经看过一个对郑梦准先生的采访,当记者问到他和妻子的关系时,他用了一个中国人可以理解的比喻方式来描述,他说夫妻同心,之后他又解释到我难受时我妻子也会难受。当时,我以为这是儒教基础国家所特有的。直到我看了这部《婚姻生活》才恍然悟到人性这玩意儿真的是共通的。
当哈瑞厌倦了和妻子的婚姻生活后,他没想到,妻子和他同样厌倦。但双方都没有选择离婚,因为,离婚成本太高了,他认为他妻子不会选择离婚,至少,他认为他妻子在婚姻中无过错,一切都是源于他对于爱情的又一次执迷不悟。所以他想才会想出那个谋杀的馊主意,本来要向悬疑谋杀转的,但阴错阳差,又转回了伦理剧。
直到情人背叛哈瑞,哈瑞才意识到,他和妻子已经是同一个人了,虽然厌弃自己本身是人类本能之一,但杀死自己去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去做的。他赶回家,发现妻子没有死,在巨大惊吓后,在窗外望到那个正穿上衣的背影,他也明白了妻子对于他们婚姻的真正态度。于是,他内心平静了。原先的不平衡与纠结就这样消失了,同时也就失去谋杀他妻子的理由。
《婚姻生活》影评(三):关于爱情
最近经历了些事情,想想应该对爱情这东西有必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了,刚看到布鲁斯南的广告,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这部电影,就借个地方,发挥一下。
爱情的条件
对爱情讲条件,这乍看上去简直就是对爱情的侮辱,但不可否认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会给爱情加上这样那样的条件,最常听说的是:我要找的男人必须有房有车有百万存款有精子但不能有孩子,或者也有的就是:我要找的女人必须是入厨象煮妇,出门象贵妇,上床象淫妇,对着我就是个愚妇。这些所谓的必须条件,使原本单纯的事情复杂化,使原来美好的感觉丑陋化,或许有人会耻笑:难道真能有情饮水饱吗?不能的,实话说,我知道不管有情还是无情,都不可能饮水饱的,更直接说饱与否与有情与否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如果真要有联系,那是饱情,不是爱情。
爱情的时机
很多人喜欢把一些遗憾归结为: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之类的,那是否说除了这些遗憾者,其余你遇到的人都是对的时间对的人呢?有这么多对的结果出来吗?布鲁斯南遇到KAY的时机应是很不凑巧的,喜欢上自己好友的外遇情人,应该非常符合大多数人的遗憾情况了,不管布鲁斯南的手段如何,但最终还是和自己所爱在一起了,就可以看到,怨人怨己怨张床都可以,千万不要埋怨时机了,它是无辜的。
爱情的对象
郎才女貌或许就是古代流传下来对爱情对象匹配性的绝佳描述了,你喜欢怎么样的女人呢?不时都会有人问我,我都很难回答,因为自己心里确实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轮廓,坦白说,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只要还OK的女人,我都可能去喜欢的。但能成为爱情的对象则完全不一样了,她身上必定会有一些特质是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并能产生共鸣的,这样两人在一起才会顺眼,舒服,每个人伴随成长以及生活的各项经历,都会相成自己的世界观,在世界观里有那么一小块地方,是放着你对对象的需求的,也即是所能和自己长久相处的对象的轮廓,会越来越清晰的。对着爱情的对象,你必然会有捍卫爱情的冲动,也即使通常所说的抛开一切,与之永存,那才是你在爱情中的对象。
爱情的感觉
曾在网上看一北方的哥们说:我以前以为爱情就是射精前的感觉,后来才发觉,原来射完之后的拥抱,会有更多爱的体会。我很认同的是,对于所爱的人,在射完之后你会很有拥抱、亲吻、凝视、抚摸的冲动,但爱情和射精,我一直认为是可以截然分开的。作为男人,我从布鲁斯南和库帕的表情都可以看到爱情的出现,不管是那惊艳般霎那冲击心房的尖刀还是平淡中拥抱全身的温床,爱情的感觉都是奇妙的,奇妙在你无法控制地去想念,奇妙在你觉得时间突然变少了,奇妙在你可以改变自己以为不能改变的东西,奇妙在你真的以为自己找到完美了,爱情的感觉,就是奇妙。
爱情的永恒
永恒的生命已经肯定暂时无法拥有了,我们能拥有永恒的爱情吗?在周慧敏、伊能静等事情的发生后,可能性好象又再次如CPI般下降了。有句话是永恒正确的: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真有永恒,那应该是事物变化的速度在三维空间里同步,造成位置没有变化的“假象”,那就是永恒的假象吧。如果爱情可以永恒,那么我们就要跟上爱情变化的速度,跟上爱情对象变化的速度,跟上爱情感觉变化的速度,而且要同步,不能产生距离的变化,那就拥有永恒的爱情了。
最后还是礼貌上回归这部电影,其实是讲婚姻生活的,爱情只是婚姻的一部份,生活的一小部分,我最近老做些牵强的事情,婚姻和生活我也有所想法的,不过要等下次看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再进行分享了,阿弥陀佛。
《婚姻生活》影评(四):Life is a lie
这其实是一部节奏缓慢,故事线索较单一的电影,却看得我心潮澎湃。
很神奇,以我的审美视野和判断,这片子几乎是从头到尾在讨我叫好——从年代感十足的片头曲到颇有深意的结束,以及片尾有些哑然的花束装饰,都那么平滑统一,无法抗拒。我爱它的理性,旁观与节制。
我对欧美演员的脸孔辨识储备只能说一般平庸,这部片子一打眼之下是冲着两位女性来的,派翠西亚早就爱上,瑞秋是近两年的新欢。观影当中一直对那位饰演Harry的男主克里斯库伯有些无感,不过他贴合角色无疑,一幅愁云惨淡的中产阶级脸孔,缺爱,乏力,内分泌失调。可是另一位男主,查对名字---他居然是---皮尔斯布鲁斯南。
以上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观影中对一个主要人物只有四人的电影简直看得欲罢不能。这种注意细节,结构考究的电影一向深得我心,而且这是一个如此意味深长的故事,它让你有足够的代入感,同时又与之保持合度的距离。
这样一个故事框架其实是完整的,即使他的开头过于梦幻,中间有些繁冗,高潮充满悬疑,结尾又有一些枯竭的温情。关于谋杀的一个部分,我认为是精彩之处,因为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库伯的角色仅仅纠结于如何将外遇告知妻子并与之结束婚姻关系,一定无趣而乏善可陈,而如何给这个谋杀收尾,则很大程度不但关乎剧情走向,而且决定整个电影的品质。我想到看这部电影之前余光瞄到豆瓣上的一个短评:“神一样的开头shi一样的结尾”。这样直接的评价很难让人不受其影响,于是整个观影过程我一直在揣摩这个故事会被怎样结果。其实故事走到最后二十分钟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猜测关于它的各种可能的结局,但是编剧一直留着妻子的性命——以各种合理的原因——我觉得简直妙极。
这是可能所谓最好的故事结尾。难道不是吗?倘若Harry最终不但被夺爱,而且失去妻子,一定流于狗血烂俗,好像付出终将报偿一样的因果循环,其实于此处最为苍白无力——因为它脆弱到无法完成编者想要进行的讽刺——妻子死于亲夫之手,俨然是一个道德判决,而阴差阳错的活下去,则堕入另一个无穷的生活深渊。
当Harry悲情地得知好友与情妇的关系,世界天旋地转,一片黑暗——他遭到了抛弃。当其时,他想到还有一个人可以使自己不孤独——却是在自己的计划下“suppose to be dead"的发妻。是他突然萌生爱意吗?是他良心发现吗?都不是,而是他感到孤独了。
非常大的情节的波折与推动,其实都是小的细节的催使。
况且在得知妻子未死的同时,他又发现了楼下仓皇逃窜的另名男子——真是五味杂陈。
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枕边人此刻在想什么。
从来,我们都可以探讨婚姻的合法性,那是在当我们假定,婚姻必须是一个人从精神到肉体对另一个人的完全忠诚的时候——这是一个巨大的谎言,里面罩着人生——你永远不用指望——只要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对夫妻在生活。它盘结,复杂,隔色,充满灰色地带。
好像婚姻负了所有人,又成全了所有人。
于是,辗转一圈,生活复位,只是我们都与出发时不太一样——所谓的婚姻生活是,找不到更好的人,我们就一起偕老。
《婚姻生活》影评(五):短评字数超了
看完前大半部分的时候,觉得影片如此纠结,婚姻生活不过如此。
剧中有一句话,大意是你又怎么知道睡在你身边的那个人的真实想法呢。
有时候可能爱已经是亲情的爱,自己却不自知,以为不爱了。
所以我们连自己的心都不明白,怎么还能说明白他人呢?
Harry在最后关头才发现离开不了Pat
所以还是爱着的吧
那段对话 话不多 不煽情
演员却很到位
都流泪了
谁说那就不是爱呢
那是比爱情更牢固的感情
TW演Kay的貌似在哪见过
《婚姻生活》影评(六):不可测的枕边人
不是新电影,也不是新时代的电影,几年前拍的几十年前的婚姻,看起来却如此郁闷,比革命之路还压抑。革命之路起码彼此还只是在爱和自我之间挣扎,有激烈的争执和碰撞,而这部电影干脆就是爱被消磨殆尽,只剩下不咸不淡一点滋味都没有的生活了。
枕边人天天睡在臂弯里,居然无从知道他或她在想什么,甚至有谋杀的想法!哪怕这是打着为避免对方痛苦的初衷来的,也实在太可怕了些,你怎么知道让我死是比接受你有外遇更好的安排?同床共枕几十年的伴侣竟然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密谋夺走自己的生命,简直不可思议。当然,被认为不能接受遭抛弃死心塌地爱着的妻子,其实正和别人缠绵缱绻热火朝天就是更大的讽刺了。
仔细想想,哈利是最可怜的一个人:以为自己是妻子的一切寄托,却发现其实人家早就有了相好的;以为终于遇到生命中有共鸣的那个人,情愿为她牺牲家庭,却发现她要和自己分手,并且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好上了;以为自己有一个彼此了解的发小,却发现这个花花公子花花到自己女人身上了。正如他自己说的,一夜之间他什么都没有了。不过他却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谁让他先背叛发妻,又企图谋杀呢,而且在最绝望的时候他还不忘销毁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佩蒂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虽然她红杏出墙,但也是为不伤害丈夫而选择维护婚姻,尽管她也没有因此而杜绝婚外的欢情,可毕竟她是爱上了那个男人。
布鲁斯南这个婚姻的第五者,不太地道,虽然哈利是个已婚身份,他这个王老五更有资本去追求凯伊,但是毕竟明知道人家俩人的感情还差一杠子,人品有点问题。
凯伊嘛,貌似遭遇挺不幸的,虽然中间有过劈腿行为,不过最终也算是有个好结局——不过既然谁都不知道枕边人真正在想什么,究竟是不是好结局也就不好说了。不过Rachel这个演员在这里扮相还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白色的亮发,白得夸张的脸,鲜艳浓郁的口红,还有服装,流露出浓重的梦露时期的流行风潮。凯伊的造型是最有影片描述的时代特征的人物,完全不同于在贱女孩和恋恋笔记本里的青春样子。
《婚姻生活》影评(七):我们还相信爱情吗?
扯到婚姻,不免会谈到爱情。或者提起爱情,难免会论及婚姻。
所以,我看了这部影片,于是我想提出一个命题:我们还相信爱情吗?
爱情的结局是婚姻,还是婚姻结束了爱情。那这部影片的主旨就是告诉我们,婚姻并非爱情的坟墓,只是在婚姻中,再次渴望爱情的人,是可耻的,也是可悲的。
爱情,我肤浅的认为是能够牵动你任何情绪的人,是你唯一温存的港湾。于是,我们渴望久尝爱情甜蜜而不自知。
婚姻,我认为是相伴到老的絮絮叨叨数日子。
爱情与婚姻,绝不相提并论。
在这部影片里,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是妻子派蒂,我始终认为她清楚丈夫意欲杀之心,但是,由始至终不拆穿。虽然她肉体上出现背叛,但是心灵上仍然忠贞不一。唯有等待。等待婚姻的回归。但是她清楚那并非是爱情回来了。
这便是我要说的,婚姻是承诺,爱情仅是婚姻的一部分。所以,已婚哈利的爱情是短暂的,可悲的。
于是,有了婚姻。而婚姻是一堵隐形的墙壁,隔着两个人的距离,忽远忽近,走进与离开,就是爱与被爱的。
于是,走到最后,我们还相信爱情吗?是的,我不相信,但是,我相信爱,至少婚姻生活传递出一个讯息,爱情不足以支持婚姻,但是爱可以,当走进了迷雾是,就回头想下,这部影片吧!
《婚姻生活》影评(八):我们要做的,仅是尊重生活本身。
如果身处婚姻的人来看这部电影,无论男女老少,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看了会心虚。另一类不会。
这里的人物都颇具代表性。
Harry 一个带着绿帽子的大笨蛋。
整部电影就看这老笨蛋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在折腾,长久的婚姻生活让这位老先生心里长草了。
先是爱上了美艳的金发娇娘,然后欲与结发妻决裂。
他身后一定是站着一大批像他那样的男人。 自私,懦弱,内心挣扎,没有责任感。
Harry出于不忍见到妻伤心,决定让她永远的睡过去。(我想这只是导演放大了男人对婚姻想要逃离的迫切。)
但事不如意,小娇娘和自己风流倜傥的朋友搞在一起。而对于妻子给他戴的绿帽子也浑然不觉。
自以为机关算尽,却竹篮子打水,除了毒死一只狗,啥都没得着。
用现在话讲:玩现了。
导演像上帝一样在做弄着这个懦弱的中年男人,让一个不忍心看到妻子伤心欲绝的他来杀害自己的妻子,
自然地从计划开始就坐立不安了。
他来到娇娘的金屋,发现了心爱的娇娘与朋友的奸情。
最讽刺的是,当他匆匆赶回家中想要挽回自己造下的恶果。结果又发现了一个半裸的男子从窗口逃离了妻子的房间。
他与妻子对视,心中必定无比复杂。那一刻因为愧疚而原谅。又或者说从那一刻,他的心里得到了平衡。
上帝对待他还是心慈手软的。没有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他的妻子没有死,而是与他携手重拾旧爱。
回到婚姻生活。
at 一个等待着被爱的女人
剥去同情,客观的讲,此女也非等闲之辈。
在没有爱的同时,她并没有像一个传统妇女那样作茧自缚。而是找到另一个男人替代他的丈夫来爱她。
她的奸情与她丈夫的相比,是相对被动式的。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丈夫对自己的爱慢慢降温,最后变成了冷漠的同床异梦。
她其实一直对丈夫和婚姻是难以舍弃的,即使又遇到了另外一个男人。有这样一个细节。Richard问她:为什么不和这个男人在一起?
她很愧疚的看了他身边的那个男人一眼。这一眼足够说明问题了。她放不下丈夫。她对Richard说:她不能违背结婚时许下的誓言。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她又是幸福的。她从来不知道在他们的婚姻之外,还有那么一个金发娇娘。
她只是等待,等待着丈夫回来。
不出所料,当丈夫的爱回到她这,她决然的放下那个替代品与丈夫站到了一起。
回到婚姻生活。
Kay and Richard
一个美丽佳人和一个风流才子。如一把干柴,一束烈火。要么别让他们相遇。相遇了就必定将生活点亮。
渔翁得利的Richard最终携着美娇娘放弃了放浪不羁的过去。
也前仆后继步入了婚姻生活。
Harry和Pat之间,还是有爱的。起码都怕伤到彼此。
也正是这苟延残喘的爱将两个人最终在爱情的轮回中兜兜转转,转回到了彼此的身边。
重回婚姻的正轨。
Harry和Pat的区别在于,婚姻对于Harry来说是种束缚,而对于Pat来说,是种信念。
婚姻的范畴远远广博于爱情。那不仅仅是天真的海誓山盟,浪漫的风花雪月。
而更多的是琐碎的柴米油盐。
我想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的。婚姻只是让另外一个人陪伴你度过这样细微的时光。
激情必然会像退潮的海水一样慢慢远离生活的岸头。换来的是一片宁静祥和。
CECE说,缘分不仅是让两个人牵手,而是让两个人在更多选择和诱惑的十字路口,依然紧握着彼此的手。继续走下去。
我说, 相爱-是种缘分。婚姻-是种信仰。我们要做的,仅是尊重生活本身。
片尾有两处桥段,颇为喜欢。
1:一群朋友,坐在一起PARTY。每个人之间可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曾经相遇的人,其实并没有被遗忘。
只是岁月教给我们如何去生活,如何将那些曾经深埋心底。如何用真诚的微笑来面对陪伴我们的那个人。
2:Harry和Pat走进房子。镜头温婉的从窗外望去,两个人默契的整理房间,Pat收拾桌子,Harry将椅子搬回原处。
两人默默的平实的走回到生活的原处。。。。。
:片头的动画制作,和从头到尾承接起伏的旁白很有点剽窃DesperateHousewives的意思。
《婚姻生活》影评(九):婚姻生活
我问他们婚姻是什么?
妈妈说,婚姻玩的是感情。我的母亲19岁跟着我父亲,为了一个情字,不顾我爷爷的极力反对。十一年后,也是失败收场。但是现在却也十分的幸福,得宠。
他对我说,婚姻玩的是时间,他是我的同行,一个靠自己打拼的青年才俊,风流,风流,风流。和妻子在一起却是尽心尽力的。我看得出。
我现在的男朋友对我说,婚姻玩的是责任。
我不知道,我只能说我生在的这个年代是一个好年代,女人可以活得更像一个女人,聪明的永远聪明。幸福的永远幸福。不幸的都是分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
婚姻对于我而言,是这样的,时间可以培养感情,有责任才能持续。所以我想要的就非常明确了。所以我也就格外的珍惜自己。不会轻易把自己交付给谁,不会轻易和人上床,也不会轻易的交付自己的心。格外珍惜自己,对自己负责任吧。毕竟,婚姻,是那么的神圣。我的生命和人生也是那么的神圣
《婚姻生活》影评(十):不可测的枕边人
不是新电影,也不是新时代的电影,几年前拍的几十年前的婚姻,看起来却如此郁闷,比革命之路还压抑。革命之路起码彼此还只是在爱和自我之间挣扎,有激烈的争执和碰撞,而这部电影干脆就是爱被消磨殆尽,只剩下不咸不淡一点滋味都没有的生活了。
枕边人天天睡在臂弯里,居然无从知道他或她在想什么,甚至有谋杀的想法!哪怕这是打着为避免对方痛苦的初衷来的,也实在太可怕了些,你怎么知道让我死是比接受你有外遇更好的安排?同床共枕几十年的伴侣竟然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密谋夺走自己的生命,简直不可思议。当然,被认为不能接受遭抛弃死心塌地爱着的妻子,其实正和别人缠绵缱绻热火朝天就是更大的讽刺了。
仔细想想,哈利是最可怜的一个人:以为自己是妻子的一切寄托,却发现其实人家早就有了相好的;以为终于遇到生命中有共鸣的那个人,情愿为她牺牲家庭,却发现她要和自己分手,并且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好上了;以为自己有一个彼此了解的发小,却发现这个花花公子花花到自己女人身上了。正如他自己说的,一夜之间他什么都没有了。不过他却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谁让他先背叛发妻,又企图谋杀呢,而且在最绝望的时候他还不忘销毁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佩蒂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虽然她红杏出墙,但也是为不伤害丈夫而选择维护婚姻,尽管她也没有因此而杜绝婚外的欢情,可毕竟她是爱上了那个男人。
布鲁斯南这个婚姻的第五者,不太地道,虽然哈利是个已婚身份,他这个王老五更有资本去追求凯伊,但是毕竟明知道人家俩人的感情还差一杠子,人品有点问题。
凯伊嘛,貌似遭遇挺不幸的,虽然中间有过劈腿行为,不过最终也算是有个好结局——不过既然谁都不知道枕边人真正在想什么,究竟是不是好结局也就不好说了。不过Rachel这个演员在这里扮相还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白色的亮发,白得夸张的脸,鲜艳浓郁的口红,还有服装,流露出浓重的梦露时期的流行风潮。凯伊的造型是最有影片描述的时代特征的人物,完全不同于在贱女孩和恋恋笔记本里的青春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