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弗兰克》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弗兰克》经典影评集

2018-01-19 20:4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弗兰克》经典影评集

  《弗兰克》是一部由伦尼·阿伯拉罕森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 / 玛吉·吉伦哈尔 / 多姆纳尔·格里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弗兰克》影评(一):过完周末,我们终究还是要滚回去上班

  从大学实习算起,这几年我刚刚接触社会接触职场,很不适应,几乎每年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脑子想的都是辞职,早上一睁开眼就感到郁闷,总要耐心开导自己很久、鼓足十分勇气才能迈出家门一路上如行尸走肉般前行,来到单位大楼时双腿已如注了水泥般沉重。 有人说: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过,想做什么事就去做。 但是,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办?最怕是,对现状的厌恶源于自己内心的虚弱,而梦想则成了一个偶尔出格却终究逃不出条框的借口。 追梦的电影有很多,但是“好莱坞”式的结局我却越来越受不了。《弗兰克》这部影片有着追梦电影的氛围,但我却觉得从一开始影片就不会给我们一个典型结局。 Jon,一个小镇青年,每日坐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中的表格和数据,内心却对音乐充满热爱。多么典型的追梦电影开篇。可是Jon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写歌时,却发现他确实才华有限。 当然,这类影片通常需要一个契机,让主角摆脱束缚,释放自身的能量和才华。影片也在朝这个套路发展。 在海边,Jon遇到了乐队成员梦幻地加入他们。于是,一群追梦人坐上一辆面包车启程了。 我以为尽管弗兰克行为怪异,但他将是一个导师一样人物成功激发出Jon身上的创作潜能。 几个人与世隔绝的小屋内尝试着新音乐创作,互相磨合与适应,互相激发彼此的潜力,直到他们获得音乐节的演出机会。这大概是一支独立乐队获得大众认可的快捷途径之一,而写一些人们爱听的歌曲则是流行于世的硬通货。 但是,他们终于碰上了我们也都遇到过的现实问题——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喜欢什么呢?他们把你的严肃当滑稽,把你的真诚当反讽,把你的愤怒笑话,把你的痛苦当行为艺术。那个你赖以生存的“头套”,他们喜欢它,是因为他们在考虑未来能不能在消费市场中进行推广。 于是我看到,年轻的人们手臂高高举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挥舞;貌美的姑娘们目送秋波,却不知道在为什么发情;唱歌的人们在舞台中央一跃而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嘶吼。 直到Jon站到舞台上唱起他写的烂歌,他作为追梦人也就到此为止了,就像刚刚加入乐队时,他带着简单行李问Don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因为周一还要上班。 如果说Jon的才华有限,那么作为乐队灵魂的弗兰克应该有着追梦成功的希望。但是弗兰克被自己困住了,他向我们展露的才华连Don嘴上说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包装出来的可以被消费的病态,而不是你那天生的无可奈何的病态。 弗兰克最终还是倒在了舞台上。 我以为事情还会有转机。Jon不死心,这回是他帮助弗兰克。 在你为梦想坚持不懈的时候,世界只是冷眼旁观。你看他们发起了“随手拍寻找弗兰克”的Twitter话题,掀起一轮社交媒体的猎奇围观潮,就像追踪外星人一样兴高采烈呼朋唤友。 然而就算找到了弗兰克又怎样?你发现他根本没有像历史上那些传奇人物一样的过去,他就是被自己困住了,甚至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像Don口中说的那样才华横溢。 这就是此类追梦电影我可以看下去的原因,我们总要折腾一番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儿。谁还没有个梦想,可现实是,它们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每个人对待梦想的态度都不一样。我看不下去那些“说走就走”的言语,也许是因为内心软弱,也许是因为过完周末,我们终究还是要滚回去上班。

  《弗兰克》影评(二):请滚回去过自己的日子

  最近脑子里一直出现声音是:请尊重任何一个人的生活,请不要妄加评论揣测。

  本片亦如此。

  并不觉得这是一部描述怪胎的电影,也不觉得是在嘲讽普通人想法在天生怪才面前从头到尾都是一坨屎。只是不同的人,他从出生到此刻,基因、时间刻画在他的身上的每一刀塑成了现在的样子,frank的真实面孔到底是什么样又有什么重要,从他身上看到的喜怒哀乐一样不少。

  生命状态相似的人会自然而然走到一起,而无需过分的相互妥协。反之则只剩无穷的痛苦和不断搞砸的事件,要么强迫别人,要么委屈自己。

  但若两个差异极大的人被迫存在在同一空间时怎么办?我们的家庭学校、单位、社会无不如此,大概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尊重留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只要在不损害别人的情况下,请允许别人的“不同”,并坦然去面对。这里包括与鄙视链下端的不同,也包括与鄙视链上端的不同。

  所以Jon不该强迫其他人去适应普通的观众,同样Clara因为Jon是普通人而瞧不起他也没意义,起码人家还帮你们交房租呢。

  很不幸的是,他们当中似乎除了Frank,所有人都喜欢用自己的人生标准卡别人的生活,这样的发展,结尾不撕逼,老天都看不下去。因此不要觉得那刀桶的突兀,简直太在情理之中了。

  看到后面,Jon找回了Frank,Frank对着怪胎朋友们而不是Jon唱“i love you all”的时候,觉得冷酷温馨

  是啊,我们又做回了陌生人,不再扭曲自己去适应你的轨道,多么好。

  《弗兰克》影评(三):弗兰克们

  弗兰克,

  一个音乐怪才,

  洗澡,进食都不脱下头套,

  与同样性情乖戾的人组建乐队,

  远离城市人群

  在那个世界里,他们自由自在

  常规意义上的,有着音乐梦想的正常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并试图带领他们进入正常的世界,结果失败了。在正常的世界里,他们也曾努力融入,却依旧无法呼吸。如此,他们退回到自己原先的地方

  有人会好奇:“他们为什么如此?”悲惨的童年?或是意外的打击

  答案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他们仅仅是怪,天性如此,仅此而已。

  对着这样的群体,爱护他,就是不去打扰他。像易碎的玻璃,让它安静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靠近它,就有摧毁它的可能

  《弗兰克》影评(四):头盔下的Frank

  Frank取之不尽的灵感来自对于大众听觉审美的无所畏惧,整只乐队也基本不涉足社交网络。Jon说Clara是疯子,在我看来,她只是竭尽全力保护Frank的音乐灵感不被所谓的“大众”所侵蚀。在30斤重的头盔下,有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世界,伴着各种各样奇妙的灵感,音符,有趣的歌词和旋律。但是即便如此,对Frank来说,获再多人的拥护和追捧,离开了乐队,他只是个无头苍蝇,无所适从,有才亦无能

  而Jon,从未掌握 the core song-writing theme,因为一心只迎合大众口味;想让乐队为人所知,却毁掉了他们最核心的灵魂……然而他毁掉的东西,也正是他应得到的,最有益收获

  《弗兰克》影评(五):不能理解的世界

  如果单纯从花痴演员角度看这部片子,一定不会尽兴的,法鲨从头到尾只有几个手的特写,最后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样子也绝对不能称得上是帅。如果单纯把弗兰克看作一部喜剧片,也未必会尽兴,哪怕到最后谜底就快要揭开的时候,情节还抖了个略俗套的小包袱

  整部电影被时间空间分成了两段,轻松愉快的气氛到出现了死亡flag戛然而止

  一个有天赋的人,从出世躲在小屋子里到最终没法再面对自己,到躲在头套里还要用语言描述此刻的表情以为这样会有利于面对面的交流,到被抓进精神病院给自己弄了张不能摘下头套的证明,还是最后入世失败众叛亲离逼不得已丢掉了头套整日无法抬起头目光闪避。而他们身边看似正常的人类,有的放任他们,有的想帮他们解脱这种他们看起来不正常的生活。也许他们都是好心,但是方法都不太对。于是最后一个丢掉了大红大紫的机会,一个丢掉了自己当听众(伙伴?)的权利。至于弗兰克,最后会怎么样呢?如果可以,我希望哪个发明家给他发明一个更高级的头套,一样的诡异可爱,但是更方便他的生活,里面的弗兰克看得到大家,大家看不见他。如果这样他才能感到自由,为什么要剥夺他自由的权利呢?

  看完片子关于观后感要不要写,怎么写思考了一路。对于这种主创们看似讲了个故事实际上就是讲了个故事,但是你看完又觉得他们想传达一点什么东西的小清新风的片子一向写观后感苦手,尤其是只能主观感觉好听不好听的俗人,面对这种乐队的题材。就有点像是读书时候老师安排回去读一篇文章要求写读后感剖析作者想表达什么一样。好在这个观后感不是被逼着写出来的~想到哪写到哪~

  然后来花痴【喂

  法鲨好几个手部的特写,弹吉他啦~拉拉扯扯啦~还有好几个穿着跨栏背心的镜头身材真好,所以弗兰克带着头套还能健身么?流体食物可以保持身材真是太棒【谁告诉你的。所以感觉法鲨如果稍微再瘦那么一点点更好…

  真面目阶段好几次眼睛的特写。泪汪汪…心疼弗兰克…好想再把头套给他套回去。

  ---------------以下剧透,不吐不快------------------

  乐队从最开始到最后只剩两个人,Frank甚至牺牲了自己画了俗不可耐的妆穿上了裙子,上台准备接受世界的时候,Jon居然开始自己唱起了自己的歌。Frank跌倒时候撞破了大头,也撞碎了他好不容易鼓起的要出世的那一点点勇气。

  《弗兰克》影评(六):人人都是Frank

  交代一下背景,考完概率论的时候看的,嗯,已经经历了很久的电影荒,随手翻开了豆瓣电影的<我想看>

  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会特别关注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如果说电影致敬20世纪的<象人>和<德州巴黎>的话,为什么人们从那时就开始特别注意不同的人类——他们对柴米油盐关心,对钱和物质不关心,对社会生活杂七杂八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爱好,或许对爱好的关注甚至有一点偏激——太过于衷于爱好,这很奇怪,就简单分析一下什么的吧

  每个人生来都是独立的个体,至于有什么样的爱好(是否和别人一样不讨论)以什么样的姿态活在世上 从本质上来说大家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人不一样,可能在那个年代精神世界的极度缺乏,物质世界的极度发展(比如工业革命?)

  要睡觉了不想打字了就这样,

  待续明天写

  《弗兰克》影评(七):魔性头套与灵魂深处的自由

  电影杂志上看到《弗兰克》的定型是“实验性音乐传记片”,而我却觉得它更像一部荒诞的悲喜剧

  它不像《寻找小糖人》或者《泽西男孩》那样纯粹地描写音乐和音乐人,尽管《弗兰克》也有他的原型,但是影片更多关注的是人物追求自由的勇气和意义。弗兰克在音乐上的才华和造诣是无用言说的,他还拥有令人能够无怨无悔地追随的人格魅力。但是他的用药史暗示了他精神方面的问题,并且越来越严重。戴上头套,他就是一个放肆地挥洒音乐才能的天才,摘下头套,他便变成了羞涩于表达自己情感的自闭症患者

  影片本来可以就这样积极地进行下去,乐队在音乐节上一战成名,完美地诠释了“怪咖也能成功”的老梗,又一次将“美国梦”宣扬地淋漓尽致。但是它没有,这也正是它成为一部优秀影片之所在。乐队在Don死后逐渐走向分崩离析,换来了弗兰克逃跑,音乐节惨败这一苦涩的结局。也许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姐姐Clara早就知道这支乐队是不会被世俗所接受的。弗兰克的音乐就像是黑夜中的星星,在众人高声歌唱生活的白昼中便显得格格不入

  影片的最后,弗兰克终于摘下了他的头套,无助的他来到了姐姐驻唱的酒馆,说不上悲伤,也没有想象中的嘶喊,法鲨用他磁性的嗓音道出了一切

  You don*t care it,

  ut I love you all

  是啊,花开如火,也如寂寞

  《弗兰克》影评(八):辨识你的美丽而非面具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Frank甫一出场 我的视角便锁定在他那大大的 荒诞可笑的假脑袋上 杏核形状浅绿色的眼睛 嘴唇半张 似乎永远在诉说 或是在倾听 他就带着这样的表情坐车 洗澡 创作 面对着黑暗的空壳子露出各种各样的笑容 Frank在英语中本意是 坦白 直率 这大概也是个隐喻 他的神经质具象成一个头套 他与世界隔着一道面具 但他却比谁都活得随性自在 观众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把一个人逼进如此角落 但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因为Frank有个再好不过的家庭 有个事无巨细操心管教的父母 就像所有人的父母 他们劝说你引导你走上所谓正途 然后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盖棺 殊不知Frank的臆想就是他的才华 他的国度里有醒来的线头 发痒的裤子 还有嘈杂的高歌 而那些笨拙与滑稽仅仅是悲哀的注脚

  影片临近结尾 Frank的面具碎裂了 露出一张被伪装和逃避弄伤的脸 但他还在唱歌 唱那些仿佛胡话一般动情的歌 眼睛里的光并非只是因为泪水 此时身为旁观者的Jon抽身离去 他无法融入这些人 无法融入这个叫不出名字的乐队 因为他心中没有如此之深的创伤 因为他还没有被这个残暴的世界碾碎

  歌里唱:“破裂的 碎成一片一片的 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合在一起”

  于是Jon走了 与这一场闹剧作别

  《弗兰克》影评(九):獻給cult的小情歌

  喧鬧、怪誕、可愛、歡樂。光看Frank的預告絕對會誤以為這是一部描寫叛逆創作者的歡鬧喜劇,但面具、頭套、奇裝異服卻是一首唱給自己聽的孤獨情歌。

  拙作插圖: http://ww4.sinaimg.cn/mw1024/725f21d5gw1eh4t176gacj20rs0l7jyv.jpg

  Frank借用與Bob Dylan傳記電影"I'm Not There"類似的致敬手法,描述一個與Frank Sidebottom這個虛構喜劇人物類似的歌手與他的怪咖樂團,包括不露真面目的主唱、暴力的鍵盤手、心事重重的混音師。透過一個渴望成名卻沒什麼音樂天份的普通年輕人,將這個怪異小樂團拉到社會大眾面前。

  前半段電影保持著歡樂驚奇的趣味,多虧於Michael Fassbender的表演,讓這個單看有點creepy的大頭人充滿不可思議的可愛魅力。看他們與世隔絕、如同修行般自在的探索創作音樂的樂趣,看身為普通人的主角努力的想要融入這個團隊,觀眾會忍不住想為他的笨拙加油。但當隱藏在大頭面具中的真相暴露後,觀眾又會為主角的一意孤行感到焦躁。作為一個功能型的主角,Domhnall Gleeson的角色後半段的轉折被寫得略缺乏層次,除了惹人厭以外沒能給這部片帶來什麼作為,算是本片主要的一個缺點。好在電影的整體感是流暢的。中段混音師對Frank的才華羨慕忌妒憾恨的情緒,與後半段主角與社會大眾對Frank的誤解達到了很好的連結,讓喜劇轉悲劇的過程不至於突兀。

  描寫cult角色不容於社會的故事,Frank並非第一部,手法算不上特別。但尾聲處呈現出的浪漫憂傷卻讓人印象深刻。我想這很大部份必須歸功於演員。Michael Fassbender很精準的掌握了演員在呈現喜劇與悲劇間相異的表演元素。前半段他把握到喜劇人物常具有的笨拙單純,同時也表現出演員本身俱備的領導魅力。後半段則切換到更為寫實的悲劇肢體語言,光是茫然無措的站著就能讓人鼻酸。

  以小眾獨立片的完成度而言Frank可說是超越期待的交出亮眼的成績。它有趣、幽默、反英雄,很好的提供觀眾一次從喜悅、興奮到感傷、反思的旅程,但又不至於過度沉重。如同劇中他們表演的那些歌曲一般悅耳輕巧。

  《弗兰克》影评(十):可是Frank也利用了Jon ~

  Frank的私心也太过明显,想出名,想让全世界看到他的才华,他利用Jon,毫不手软的花光了Jon的积蓄,甚至以无比可信的态度伪心夸赞Jon的才华。

  Jon的才能其实在与乐队生活的这段时间其实已经被引导出来,只是他的作品和乐队的走向南辕北辙,如果自己的歌在被Frank和Clara完全改掉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一点并选择离开,开辟自己的道路,会不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所谓的致郁,其实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在依附并寄望于他人,Frank依附在Jon宣传乐队的能力,Jon把野心依附在乐队上,Clara将自己的音乐乌托邦寄望在Frank身上,Don太清楚自己才华有限又无所寄望,选择了最彻底的离开。

  惟愿随势、顺势完成自我,不依附、不寄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