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堂:爱》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堂:爱》影评10篇

2018-01-23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堂:爱》影评10篇

  《天堂:爱》是一部由尤里西·塞德尔执导,玛利亚·霍夫斯塔尔 / 玛格丽特·提塞尔 / Inge Maux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爱》影评(一):为了那坚挺的臀

  影片一开头的场景便有种铺天盖地压抑感。一群残障人士坐在游乐场的碰碰车上。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极少有的一次机会,可以去尝试这种低廉而普通的娱乐设备,可他们的眼里仍然是呆滞和死气沉沉。碰碰车发动,他们的表情由呆滞变惊恐,再变回呆滞。不是刺激和享受,更像是伤害与噩梦。

  女主角Teresa的工作就是照顾这群残障人士,以及在工作之外照顾好吃懒做,跟自己同样肥胖,同样满身欲求得不到释放的女儿。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不能给予Teresa任何情感上的慰藉。送走了女儿,她搭上了飞往肯尼亚的飞机开始一段寻爱之旅。

  ugar mama,指来自欧洲,又肥又丑的中年女人,来非洲企求能用不多的钱买来年轻男妓的“爱情”。在奥地利,Teresa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而在肯尼亚,她却凭借中产阶级身份为自己找到一份无因的优越感。她与朋友们操着一口德语尽情地嘲弄肯尼亚酒保,放肆地大笑……而更让她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是在她那一群喜欢谈论雄壮的非洲男人,满嘴色情的朋友中间,她宣称自己更喜欢与一双真诚眼睛对视,她渴望通过眼睛注视一个人的灵魂,她相信爱情。像一只骄傲的火烈鸟,只觉超脱和纯洁

  与肯尼亚男妓的第一次经历,脱光衣服的Teresa却边念叨着“你不爱我”边推开男妓。第二次遇到体贴的munga,Teresa不厌其烦地教他如何充满感情地爱抚自己下垂的乳房。面对只有通过性交易才能“被爱”的残酷现实,Teresa选择不妥协。当munga一次次地要求她给当地人捐钱,一次次编造俗套的事故意外,向她伸手要钱,Teresa脆弱的,一捅就破的感性被彻底击垮、踩碎。当肯尼亚女人心安理得地接过钱,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只给这么少的时候,这群千里迢迢来用钱买爱的Sugar mama们,显得落魄又可怜。从寻爱之旅一开始对爱情的执着,到最后的生日聚会上,与朋友们狂欢般地轮番把玩脱衣舞男,Teresa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自我放逐的终极转变。这时,性交易与真爱、现实与天堂之间的界限,已经完全无处可寻了。

  无论是电影开头的游乐场,还是肯尼亚水清沙白的海滩,电影中处处可以发现人物、景物相对静止镜头。当你欣喜地发现隐约可见的超现实主义时,随后而来的故事情节与长镜头将恶狠狠地告诉你:这不是童话,这里不是天堂,这里没有爱情

  极为讽刺的是,在朋友们为Teresa庆祝生日的一幕,几个中年丑女人轮番调戏年轻男妓,可任凭她们施尽浑身解数,男妓始终不举;Teresa把酒保领回房间温柔地强迫他一吻裙下“芳泽”,面对床上这一坨欲求不满的肥肉,酒保始终有所顾忌。电影还是以微小的细节,无力地述说着千百年来被大部分人无视的一个真相:性在物质面前,无法彻底妥协。

  一个假如,你是年老色衰,满身横肉,无依无靠的中年女人,暂时逃离无聊枯燥,令人绝望的低薪工作;逃离不断索求、毫不贴心的青春期女儿;逃离那个因年龄身体的禁锢而长期与爱情、性绝缘的自己;逃离压抑了你大半辈子的现实生活。被一个精壮的非洲小伙子牵着手穿行在深夜肯尼亚人来人往街道。你问眼前的小伙子:“你只是想要我的钱吗?”他睁大眼睛注视你:“不,我不要你的钱。”并真诚地告诉你:“我对你只有爱。”然后,你筋疲力尽地笑了,自欺地窃喜,恍惚中忘记了这是用钱买来的瞬间的速成爱情……这次,狡黠的现实用迷人的海滩、热情阳光、体贴多情的肯尼亚年轻男妓,将自己包装成“爱的天堂”,掏空你的腰包,掏空你的心。

  但你依然会情不自禁地相信那些虚情假意的情话,为了内心深处那个勉强歌颂着爱情的诗人,当然,也为了那坚挺的臀,粗壮的男根。

  《天堂:爱》影评(二):老年女性

  《天堂》用两个故事讲述了老牛吃嫩草和嫩牛啃树根这两种并不算主流的爱情状态,表达了一种人人需要爱情的社会人生常态。这是尤里西•塞德尔的一个三部曲的第一部,这个三部曲将记录3个女人,3个假期和3段渴望幸福的故事。

  开始的时候特蕾莎还试图用真心寻找真爱,在几次被骗之后,特蕾莎也成了老手,懂得如何发号施令,从一个被剥削者变身成剥削者。

  如果说影片前半部分特蕾莎毫无所惧的坦露身体算是勇敢的话,那么影片后半部分众多演员的裸露戏份,则在银幕上上演了令人吃不消的“酒池肉林”轰炸。偶尔能坚持下来的观众,在面对最后长达数分钟的“裸体和器官戏”,也会陷入绝望之中。不过奇怪的是,导演尤里西将影片的尺度精准的控制在“勉强坚持”和“呕吐离场”之间,所以并没有出现大批媒体离场的“惨剧”。

  而如果查看导演尤里西.塞德尔的履历,不难发现其之前的作品《狗日子》、《进出口》(入围2007年戛纳影展)早就有“肉色无边”的“前科”。这位毕业于著名的维也纳电影学院的导演,完美的继承了欧洲导演偏好重口味的传统。几部作品全部剑走偏锋,并将焦点锁定在人类欲望和堕落之上。《天堂》是其三部曲的第一篇,很难保证观众们不会再几年后的戛纳,再次遭遇尤里西导演的“肉欲大阵”。

  《天堂:爱》影评(三):《天堂:爱》

  星级:★★★★

  如今六十岁的奥地利导演尤里西•赛德尔总给人淡定严肃感觉,他的电影总是一不小心就让人看到地狱和人的兽性,他就像《钢琴别恋》那会儿的老乡迈克尔•哈内克,那股子个性和尖锐总让他的电影古怪但吸引力十足。“天堂”系列据说本来是想拍一部电影,因为赛德尔那个出了名的拍片习惯,如今成了三部曲,讲叙一个家族的三个女人各自在假期的经历,《天堂:爱》中是姐姐特蕾莎在肯尼亚,之后的《天堂:信仰》会是她的妹妹安娜踏上传教之路,已入围明年柏林电影节的最后一部《天堂:迷失》是安娜过于肥胖的侄女在夏令营爱上一位训练师。

  《天堂:爱》中一个肥胖的中年白人妇女来到肯尼亚度假,在那里优越感十足的到处找艳遇,一步步看清楚自己的价值。片中的露骨镜头曾在戛纳电影节一片争议,长达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几个人肥胖的欧洲妇女在酒店房间和一个黑人男妓玩性派对,她们对着男青年各种性挑逗看谁让他勃起,而镜头真的毫无顾忌的拍摄了这一切。赛德尔把人当成了猴子来拍,故事里的人物就好比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他把小白鼠放进了一个迷宫,等到可怜的老鼠终于走出去了,它又被抓回了笼子里。

  这就必须说说前文提到的那个赛德尔导演出了名的拍片习惯,可能是拍过大量纪录片的缘故,他总是喜欢在纪录片的设置里拍剧情片,剧本只有详细的场景描述,没有任何台词,演员也是职业和非职业混合着来,在片场职业演员没有剧本。他们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的顺序拍,在场景和配乐方面有点像拉斯•冯•提尔发起的“道格玛95”宣言,当他们拍好的素材进了剪辑室会被重新评估,该不该用,这又决定了接下来的故事该怎么演。赛德尔拍片就像走迷宫,让片中的角色和观众觉得像迷宫也很正常

  他的镜头演员虽然常常长的不够美,而且常常表现充满了兽欲的肉体和性场面,但他的画面摄影却是美的像风景一样。摄影师爱德华•拉奇曼和沃尔夫冈•泰勒算是御用搭档了,片中几乎都是固定机位和长镜头,几乎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做到了极致,片中肯尼亚的环境宛如天堂,而现实却堪比地狱。最后期望尤里西•赛德尔早日步入大师级导演的殿堂。

  《天堂:爱》影评(四):一个白人欧巴桑的性爱之旅

  年过五旬的肥胖女人特瑞沙和她的朋友一起来到肯尼亚度假,据说这里是“欧洲女人的天堂”。这儿不仅有阳光、海滩,还有散发着巧克力味道的年轻黑人男孩们——他们平日靠着向外国游客出卖色相为生。特瑞沙试图找到一份真爱,哪怕仅仅是“被爱的感觉”。然而,每一次邂逅给她带来的都只是苦闷失望。这些站在酒店门口海滩上的“beach boy”和来寻求慰藉的“suger mama”之间,有的不是爱情,是情欲与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性与爱,黑白配,男人与女人。这是在《天堂:爱》中你能看到的最显而易见信息。影片讲述了一段年老女人与壮年男子、欧洲与非洲、利用与被利用的故事。作为天堂三部曲的开端,导演尤里西·塞德尔毫不吝啬他的镜头,一如既往地用出位的题材和大胆的画面冲击着观众的视觉与神经。对于尤里西·塞德尔来说,旅行电影是一种非常重要风格,大量的旅行经历也成为他的创作源泉。“旅行是任何人都想做的一件事,但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个充满了禁忌的主题,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消极意味:现代人的旅行更多是因为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这部影片在2012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堪称当届口味最重,主创团队老太太们和非洲小伙走红毯时大跳色情舞也非常雷人。

  露骨的性

  尤里西·赛德尔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导演,对他的评价很少存在中间立场。赞扬者们把他奉为大师,批评者们认为他总是表现痛苦,并难以接受他那过分的尺度。《天堂:爱》所引起的争议尤为明显,即便是在包容性极强的戛纳,影片的色情尺度也显得太大了。

  影片的裸露戏份上演了一场令人吃不消的肉林轰炸,大尺度的性爱和裸体镜头一度导致大量媒体记者退场,成为影展上一大争议丑闻。《好莱坞报道》评价影片“通过一个家庭中三个女人的故事表现女性的性旅行,极富煽动性”,《综艺》则称“通篇充斥着露骨的性爱,这样的电影恐怕只能在极具包容性的国家才能发行上映”。

  这位在早期作品《狗日子》、《进出口》中就表现出“肉色”倾向的导演,本想在电影节上把三部曲全部播完,但被拒绝了。这一部已经让戛纳震动不已,看来观众和媒体“勉强坚持”的承受能力还是有限。在长达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几个肥胖的欧洲妇女在酒店房间和一个黑人玩脱衣舞派对,镜头毫无顾忌地拍摄了这一切。有记者这样描述观影感受:“大部分时间充斥整个银幕的是生殖器,男的、女的、黑的、白的、老的、嫩的。或许是这些年甚至有可能是整个戛纳影史上色情尺度最大的作品。”

  幽默时刻

  尤里西·赛德尔称,他在《天堂:爱》中加入了一些幽默元素,而后面两部《天堂:信仰》很严肃,《天堂:希望》则比较温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放映过程中有观众会笑”。尤里西·赛德尔从《狗日子》起就建立起了特别的影像风格,在一种平面化的镜头投射下,人物像没有立体感的纸片一样慢慢移动,像货架一样等着被“糖妈妈”选购的黑人男孩们让人忍俊不禁。影片的前四分之一还看不出重口味的端倪,特瑞沙和朋友对话中透露着对性与爱的见解,对黑人小伙的调戏也让人一边发笑一边惊呼:“天啊,我要是到了这个年纪会变成这样么”。

  影片在表现情色上同样设置了幽默的桥段。黑人男孩蒙戈迫不及待想要征服特瑞沙,也征服她的钱包,却受到了特瑞沙的教育:“不要把我当成动物。你要懂得抚摸,把手放在我的胸上。不,不要一起放,一个一个来。”这些场景让观众在尴尬发笑的同时,也留下一丝心酸。糖妈妈们渴望的是爱和爱抚,男孩们想要的却只是金钱,她们还是逃脱不了被当做动物一样的看待。

  纪录式拍摄

  《天堂:爱》最初的构思只有一页,拍片时也没有剧本,故事情节是赛德尔在肯尼亚实地拍摄了两年后剪辑出来的。事实上,赛德尔一共拍了超过80个小时的素材,于是干脆决定把这些素材剪成三部片子,并在拍摄过程中一边看素材一边评估下一步的剧情设置。

  纪录片出身的赛德尔喜欢用纪实性手法来拍摄影片,《天堂:爱》里几乎全是固定机位和长镜头,并在表演上启用了非职业演员。影片主角玛格丽特·提塞尔是第一次担任电影主角,饰演蒙戈的演员从没有表演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真正的beach boy。演出这么大尺度的角色对他们来说无疑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我希望在这个环境里真实生活过的人来表演,”赛德尔说,“唯一的难点在于找到一个在摄影机前真实可信,表现得从容的人,他必须有勇气在镜头前一丝不挂。”

  这种拍摄方式也给影片带来了争议,一种说法认为“影片真实地再现了生活本身”,尤里西·塞德尔的纪录式手法,就像一只贴在生活墙壁上的苍蝇的眼,冷静地纪录下场景中发生的一切。影片的人物可能极端或是有恶的一面,但他们都十分真实。这种真实性也是尤里西·塞德尔电影的制胜法宝。另一种说法认为这种技法正是由于毫不掩饰,反而太过直接和外露了。想想那些在你面前的生殖器吧,“它们是如此令人难以忍受。”

  落脚点在性?还是人性?

  乍看《天堂:爱》会觉得这是一部情色电影,好像讲了一个老欲女想方设法满足欲望的故事。然而,这并不是影片的关键。情色背后的人性,那些触动人心的颓废、孤独和疏离,才是赛德尔想要表达的。这部影片传达的不是乐观或悲观的情绪,而是孤独感。赛德尔说,“生活中,爱情总是个难题。人们得到爱、失去爱、又去寻找爱,这个循环在整个生命中不断重复。”

  从第一部影片《狗日子》开始,赛德尔便在片中揭露出毫无修饰的丑陋人性,很多影评人认为他是当代欧洲最有潜力的导演之一。《天堂:爱》依然直面于对人性堕落的深邃观察,特瑞沙是西方经济萧条中的中产阶级的一个代表,她与非洲男孩们之间的性爱交易不能用对错来评价,但你可以从中看出人性的荒凉、丑陋和孤独。正如赛德尔自己所说的那样,“《天堂:爱》将会是三部曲的出发点和基点,你会发现,如果片中的那个女人不去寻找爱,各种罪恶便根本不会发生。”

  《天堂:爱》影评(五):欧洲妈妈的非洲男孩们

  大部分时间充斥满整个银幕的生殖器,男的、女的、黑的、白的、老的、嫩的……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Ulrich Seidl)的新片《天堂:爱》,或许是这些年甚至有可能是整个戛纳影史上色情尺度最大的作品之一。但是,影片所反应的社会现象,确实就这么真切,它裹挟着我们常规视野之外的性别政治、种族议题、南北差距,实打实的存在于某种特别的“旅游文化”中。

  这是一种我早已听说的“旅游文化”,如同有钱有闲的白种老男人热衷于在泰国和菲律宾“投资海鸥”(像是候鸟般的,与贫穷的当地年轻女性生活几个假期)。寂寞的退休欧洲女人,也在找寻她们的天堂,首选投资目的地是肯尼亚的海滩,那里有着精壮健康的、巧克力味道的黑人小伙。肯尼亚,这个与南非一样重要的非洲旅游目的地,有着太多并不指望多大回报的投资项目:懂得理财后的索马里海盗过来投资的房产、白种老女人买给小黑情人的摩托、出租车和公寓。

  这些肥硕的老女人,被肯尼亚当地人亲切的唤作Sugar Mama,像是一块块硕大的丢到热巧克力里的白糖,她们也像候鸟一样,时不时来一段异域非洲之旅,并说服自己相信对男孩们的金钱投资会换来暂时性的真爱,一种缺失已久的、需要黑白肉体相溶来澎湃的性爱。而她们的投资对象,则被称为Beach Boys,黝黑的他们,精神抖擞的站在五星级度假酒店的私人海滩上,被警戒线和来回巡逻的安保隔开——阶层分明的黑白世界,他们手捧假象牙、廉价珍珠和珊瑚礁,以熟练的“商务英语”外加些许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兜售着仅供温饱的生意,而要让生活奔小康,则得努力让Sugar Mama注意珊瑚礁背后的性感自己。别担心,Sugar Mama们,可不只是来给猴子喂香蕉、给狮子按快门的,她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块投入热巧克力中的蜜糖。

  就像资深平面摄影师热衷的那样,尤里西将欧洲(奥地利)和非洲(肯尼亚)两个南北世界,以精心摆拍的人物群像呈于每个地理片段的开头,这是导演从2001年荣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的《狗日子》起就建立起的特别影像风格,一个个精致的平面化的镜头下,群像们开始缓慢移动,打扫酒店游泳池的工人、像货架一样等着Sugar Mama们选购的Beach Boys。让观众发出忍俊不禁的笑声。

  同样让人不禁要笑的,是导演处理色情场面的手法。勇敢迈出性历险第一步的Sugar Mama,被口口声声自称“不为金钱,只为真爱”的Beach Boys带到廉价小旅馆,男孩们迫不及待的想以自己强大的战斗力,征服妈妈们殷实的钱包,可等待呵护的白糖希望热巧克力不要那么快膨胀,“你要懂得抚摸,爱更需要爱抚,手放在我的胸上,不要一起放,一只一只,温柔的慢慢来。”欧洲老女人们彻底成了黑男孩们的体育课教练,让旁观他们尴尬的观众没心没肺狂笑。

  《天堂:爱》这趟包养之旅的女主人,是来自奥地利的Margarethe,这是这位53岁的戏剧女演员第一次担纲电影主角,电影里,离异的她留下同样肥胖的女儿参加“求爱”旅行团。在她看来裸体和性爱场面虽然很有挑战,但对黑人演员更加如此,“他们是如此的害羞,经常要穿两三条内裤。”而片中与她保持最长关系的Munga,则是肯尼亚首都蒙巴萨附近一名真正的beach boy,真名叫做Peter Kuzungu,对于第一次电影表演,对他来说就是把真实生活重新折腾一遍。Peter曾同时有着一个德国老婆一个肯尼亚原配,在蒙巴萨与他的Sugar Mama成婚,用德国大妈的钱买下了房子、汽车并成为出租车司机,两年后他们分手,Sugar Mama收回了一切投资。

  让专业演员与群众演员戏份相当的搭配,是尤里西电影的标记之一,加上从无对白只待现场临时加上的剧本、实景实地拍摄、配乐只能是在片中实时发生……这些特质,让奥地利导演更像是昙花一现的Dogma 95电影精神在21世纪的实践者。天堂不仅有关于白糖加黑巧克力的“爱”,还有夏令营姑娘减肥的“希望”以及坚定基督徒的“信仰”。同一个家庭三个不同女人的追寻天堂旅程,共同组成了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

  《天堂:爱》影评(六):天堂:爱。这是作为ta的生活。

  每看一部值得圈点的影视作品,我都在想她的圈点之处在哪里。我在想如果我向别人介绍这部作品,我要说些什么,我要如何让对方感兴趣来看完她。这又是一部我不敢于有胆量向别人直白的介绍的作品,我不觉得别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坚持看下去,看完她。

  这部作品是为了讲什么,讲人、讲性、讲生活、讲欲望、讲现实?她什么都有。起初我只是觉得既然是爱与寻找爱,就会像自己脑中第一反应那样,有人为爱付出,有人接受另一个人付出的爱。可以是悲剧,可以是完美剧。于是乎,电影里的确如此了,但是却与自己想的不用,这就是大师级的水平。

  从第一个接近Margarethe的黑人开始,我以为这是爱与交易,的确是交易。然后是第二个黑人,我知道了这是爱与交易,也的确是交易,但是Margarethe宁愿这样交易。她难道就笃信这种交易是公平吗?但是她依然重蹈覆辙,即便看起来那么显而易见的欺骗,一次、两次、一直到最后她还主动去给钱。其实Margarethe也知道了,钱是最主要的,于是没有人问,她都会嘲讽地提起钱。要钱吗?要多少钱?当然,Margarethe此行就是为了这种让人绝望的没有回报不公平的交易。Margarethe只代表一部分人,这就是她们的生活。看她们失意,为自己忧愁,点上一根烟,愁容片刻,你看着会难受,心里会酸,但是这就是她们的生活,你只是旁观代表队。其外还有黑人,例如第二个接近Margarethe的黑人,初次接触他用怎么的方法和Margarethe搭讪。法子确实不怎么高超,我自嘲地说我真渣极了即便这么简单的搭讪都学不会,但是作为Margarethe,一次一次的直奔金钱,即便是看客的我黑人不说话我都知道他什么意思了,但这是Margarethe的生活。

  黑人有黑人的生活,黑人可以坚持每天站在警戒线意外,像鳄鱼一般等着自己的猎物,等着主动送上门的猎物,这就是他的生活。也许我这样说给另一个人,说有这样一种生活存在,一定会有人不信,但是作为看过一些非洲以及异国风情、生活风格与中国习俗极度格格不入的片子之后的我,勉勉强强接受的了这种生活的存在。于是我向别人介绍的是,一种有别于你所认知的常理,有别于你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你有你的生活,Margarethe有Margarethe的生活,黑人有黑人的生活。就像第二个黑人boy所说,黑人也是要花钱的,这里黑人的钱的来源、生活的方式,就是一种你可能理解不透、看过才明白的原来如此。你可以不理解,可以觉得惊讶,但这就是与你不同的生活。

  当然,名导这部作品并不是仅仅想说人与人的生活、习性、步调、风格等等什么的不同,名导是为了给你展现一场活生生的故事,让你懂得什么是现实,懂得一些你原来如此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对于电影的拍摄风格什么的,作为看客我还算勉强接受,没办法黄种人是在某一区域内是一种相对保守的人种。当然这种相对来讲的大尺度,既然对于现实的表达以及拍摄的完美上至关重要,还是要拿来称赞的。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尺度,你看到的还是生活人性的复杂赤裸裸和个人对认知的渴求。

  总而言之,天堂:爱。不错的一部片子。有了之前看过《无主之城》的经验之后,即便是再想不到的生活方式,看到之后我也可以接受,同时还是对自己的一种科普。

  《天堂:爱》影评(七):渴求愛的漏斗...無止盡的飢「渴」

  人的一生旅程,是一趟真愛的旅程,

  都有意和無意地為自己進行一趟「尋愛的旅程」。

  大多數的人不斷地渴望愛、需求愛、仰慕愛...

  但一路走來往往跌跌撞撞'、傷痕累累!

  人們往往沈睡於「非愛」而以為是「愛」,

  用「渴愛」方式去「追尋愛」,

  用「非愛」方式來「表達愛」,

  這些「渴愛」如同有破洞的水壺,永遠都是填不滿的。

  這些「內心的渴求」都是從小受到父母、原生家庭、學校教育、社會文化、周圍環境、甚至是前世創傷所共同累積,形成潛意識的「制約」所導致的!

  潛意識及是人們無法察覺的一種存在狀態,

  讓人的生命的一部分處在「未進化的小孩」,

  這個敏感的內在小孩長期處在「停滯」的狀態,

  幼稚、無明、自私、任性……

  ,一而再地渴望愛的滋養。

  「不是愛」的基調即是內心根本的「恐懼」,

  而「恐懼」即是在「呼求愛」。

  《天堂:爱》影评(八):据说在肯尼亚,可以找到爱情

  前言: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女主角”。如果你习惯拼音打字,并且普通话说的不够好,你可能会把“女主角”打成“女猪脚”,面对这么一部电影,用这三个字来说主人公,却是很恰当的。肥胖,而且年迈。所以,在下文中,我们会一直用这三个字来表述。

  据说,在肯尼亚可以找到爱情。

  这是我自己杜撰的一句话,我不准备引述出来什么重大爱情哲学。之所以这么来一句,完全是想表明女猪脚疯癫几日的目的。

  女猪脚是一个看护智障的妇女,在影片中我没看到她的丈夫,她有一个20余岁的女儿。对她的家庭,本片着笔不多,我也不清楚她为何要去肯尼亚。度假?可能。据说,在肯尼亚可以找到爱情。

  这部电影史导演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三部曲我只看了第一部,所以对整个“天堂”三部曲的主题把我不够深刻。就这一部来说,副标题“爱”一定是导演所力图要表现出来的东西。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这部电影比较反常规,并不很直接地涉及这三个方面。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老年妇女寻找爱(甭管什么爱)的电影,到不如说,这是一部年迈老人约炮的故事。女猪脚拎着行李来到肯尼亚观光,却没有去领略大自然风光(这一般是旅游的重点,特别是非洲),却抱着体验人文特色的心态,马不停蹄地赶着约炮。

  在日韩,有一本描写老年人情色的电影,据说是禁片,尺度略大。我不晓得它为什么被禁,知道有一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道,一大把年纪了还拍大尺度,美女横陈不就一坨肉嘛。我突然意识到,人一上年纪,皮肤松弛,乳房下垂,木耳变黑,所有当时爽过的东西都成了噩梦。

  跟女猪脚类同的人在中国大陆无处不在,这样的人通常是,富婆。人老珠黄,却打扮的花枝招展。有时候,因为气质一类的东西,你就想着上她,想清楚她那名贵皮囊下面的躯体是什么样的,但是当你上了她的时候,面对一堆肥肉,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穿了衣服要比没穿衣服要好。

  起初我没有抓住电影的主题,在电影片名出现前的一段画面里,那些情节基本跟主题是无关的,直到女猪脚到了肯尼亚,故事才真正开始。我相信,爱情这东西,细节很关键。喜欢一个人可能就是因为他黝黑的皮肤,或者回眸的一个微笑,同样,憎恶一个人也可能同样的因为一些细节,就为他一个不合时宜的喷嚏,或者抬腿迈步的一个姿态。第一个炮友是女友介绍的,据说上面下面都很大,女猪脚心动了。在开放的时候,因为炮友小气没套套,还不忘找店家找零,惹来女猪脚的反感。第二个倒是喜欢的紧,因为对方懂得“与人保持距离”。我想爱情就是这样。喜欢一个人,或者憎恶一个人,都源自一个可有可无的细节。我以为电影就是这样发展,女猪脚这就算是找到真爱了,欢乐一家亲,电影结束了。我滑动鼠标,却发现还有一半时间。

  结果是猪脚被坑了,二号炮友是骗钱的。他干完事之后,不忘要求女猪脚给他妹妹(其实是老婆)捐钱,接着又给一个学校捐钱。等到女猪脚没了钱,那哥们躺床上一动不动。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女猪脚,你最好思考一下,有人主动上你的几种可能、

  可以肯定,有人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你这个问题,你找对象,对方的外貌你在意么?传统观念不建议你做一个叛逆的回答,我们的答案是现成的,符合礼仪教化的,是正统思想,积极向上的。你可以想象当你说出,我很在意对方相貌的时候,对方那种失望,或者差异的眼神。

  但,我想你可能在意它。你喜欢一个人,很多情况先是从外貌开始的(不,我不注重对方外貌,起码不是择偶最主要的一点。别装了,这有科学实验证明)。

  试着想《大话西游》中紫霞和猪八戒对换身体那段戏。在那段戏中,至尊宝面对互换身体的猪八戒和紫霞的时候,他差点没吐。你可有勇气面对自己喜欢的人突然有天成了一头母猪,我说的是母猪,你们家可能不养猪,但请不要把所有的猪跟新闻联播里的猪对比,农村自家养的猪要脏的可怕。你再仔细想想。

  爱情,是有多么伟大?你相信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爱情,你可想过一对巨丑男女之间的爱情。你可能大方地接受了这两巨丑男女的爱情观,门当户对,长相般配,却也说的过去。那么,你想过一个美女跟一个恶心到家的男人之间的爱情么?当你的朋友圈中出现“美女和野兽”的时候,亲,你有没有去暗想,我草你妈,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能我说的还不够直白,还没涉及到你,因为你现在的另一半是你中意的,或者你没得到爱情,而且对其还抱有美好的愿望(这点跟我很像),所以你觉得我完全是在胡扯。那么现在,请把你的对象想的恶心些(我知道这很困难,而且极不人道),你还对他有想法么?

  暂停一下。

  我知道很多人还是在反驳着我的观点,这没什么,我不试图改变什么,我只是在讲述自己的一些念头。你之所以没有同意我的看法,一方面是你的爱情观足够强大,另一方面是我刚才的一切说法与你无关,假设也不可能成为事实。因此,你继续保守着主流思想,而不愿破坏它。

  这一点,无疑,是很好的品质。相信爱情,终究是没有错的。我也相信我的姑娘在路上。我不准备给大家一个量化的现成的对待爱情的观点,你幸福就好,一切爱情经历了才算靠谱。

  当你老去,乳房不挺。女猪脚,请细想那些炮友上你的初衷。性欲不在,有那么一刻,你想到了亲情,可最终到一群诸友过来给你祝寿,你又想到了寻找炮友。

  一个性欲极强的女人,最大的苦恼是没人上她。

  我想警告这些女猪脚,请掂量一下自己的身材。解开胸罩,它有没有下来?

  去肯尼亚,在你被骗之前,你可以找到爱情。

  ————————————————————————

  整部电影视角静态拍摄,摄像机比较固定,所以看起来很安逸,也预示了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主题推进前面稍微有些累赘,但总体还可以。光线白光强烈,色彩饱和度较大。视角广阔,色彩对比明显(开始第一幕色彩搭配不好)。多用强光突出猪脚“无忧无虑”的心态,用暗淡光表现猪脚心情低沉。

  又及:上面文章中我对女主角不是带有偏见,专门去抨击她,特别是人老珠黄这里。我这么写,我觉得电影要传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天堂:爱》影评(九):笑中有淚之天堂三部曲之愛

  你以為你是他們的神,其實你於他們(非洲男人)猶如等著餵食鱷魚的死雞,花錢買愛,享受白人到了黑人世界的優越,舒放你的快樂,卻是更讓人看清「窮得只剩下錢」的悲哀。

  導演用了最誇張的形式描述一堆放大了的情緒,愛、失望、寂寞、欲望、孤獨、失落,在這無愛紀裡,女人變得又老又醜又肥,將女人所需要的愛通過購買非洲年輕男子而得,誰知愛買不到,得到的是更清晰又嘲笑的現實。

  男人消費年輕美麗女子變作了老女人因為情感與欲望而消費年輕男子,並在強烈的種族優勢之下,對男人而言,情感是抵不上欲望的,而換過來,女人的情感佔先,以為可以在儘是優勢之下得到愛,以為可以更自如得展現真正的自己並且同時得到愛,以為這將是一個愛的天堂。而現實卻是一切早已化作了消費與欺騙。悉知女人心思的得儘優勢,這群老了醜了肥了的白人女人,面對同樣膚色的白人男人自然是與愛無關了,她們做不了自己,展現(展露)不了自己已久,加上中年婦女的生理欲望,更孤寂的情感需求,在一切壓抑已久的情況之下,在這個天堂的號召之下,由著看好戲,戲噱,變作黑人們的囊中之物。原來是其獵狩已久的,尋愛,被愛,需要愛,早被黑人們看得清清楚楚,出賣身體的遊戲,對於黑人男人,一定容易得多,真如遊戲一般,連親密的動作與手勢都由女人所需要一一指導,再用「 唯一 」、「愛不分年齡」等騙術套路令老女人們中招。當然,大家的把戲都不難被看穿,最後騙人繼續,只是對象由這一批變作了那一批。這樣的女人永遠不缺,缺錢擁有身體的年輕黑人亦同樣不缺。其實導演是誇張了,變回現實,同膚色的老女幼男比例亦一直放大。

  而最後,那個年輕的、稚嫩的、無經驗的黑人男孩,始終無法出賣自己從而無法完成主角的性要求,這是他的第一次,而之後呢,我們難道不可猜測得到嗎?而女主角與女兒的關係,其實是叫人唏噓的,永遠亦只有單方面的聲音,這所帶來的孤獨,卻在看清尋愛本質之後變得愈發刺眼。

  說回這些女人,反過來一想,又是值得可憐的嗎?她們的出發便是根植於種族優勢,有錢優勢之下,而由著「嘲笑」 變作「被嘲笑」,事實是她們根本知道於自己的悲哀所在,可現實又哪有這麼如童話故事/勵志故事般容易改變?這才是真真實實的。

  愛,別說這無窮誇張放大了的表現形式,我們身邊,又仍有多少愛呢,無欺騙的呢,誰人仍在執著?而醜人、肥人、老人的愛呢,垂下了的胸部,是否就沒了擁有愛與對視愛的權利了呢?我們都知道,無這種被剝削的權利,可是我們又知道,這是避無可避的現實,赤裸裸的,直擊。

  《天堂:爱》影评(十):欲望的天堂

  文学是个好东西,可以让观者体验到不同的人生。在文学里,你的有限人生体验可以得到无限倍数的扩展。电影是个好东西,可以使这些人生扩展变得更为具象和真实。观影多年,在体会了诸多人生的的光怪陆离之后,我似乎可以对一些电影产生某种直觉和预感。所以当看到德国电影《天堂:爱》(Paradies: Liebe)的标题的时候,自己对故事的预期就绝对是偏离“天堂”和“爱”这两个词汇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预期。如果你喜欢20世纪著名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后期的画风,那么你会对于电影《天堂:爱》的构图和各个角色感到似曾相识。但是不是谁都能够接受卢西恩·弗洛伊德笔下那种扭结迂阔肌理所表达的冷酷,所以如果你在片中没有看到期望中的美好,请对你的不适感采取妥协的态度。

  《天堂:爱》是“天堂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的题材并不新鲜,但是在表达上堪称同类题材里最为写实的。片中充斥着大量直白的裸露,恐怕只有在观念最自由开放的国度里,才可以允许这种电影的存在。话说故事的主角是胖胖的特丽莎(Margarete Tiesel),足有五十多岁了,她来到肯尼亚度假,在这个过程里她自己发动了一次关于爱情的复兴。本片的导演是因为电影《狗日子》(dog days)而名声大噪的尤里西·塞德尔(Ulrich Seidl)。塞德尔一贯喜欢用职业演员和业余演员混搭的形式来进行拍摄,在本片中也不例外,所有的肯尼亚角色都是由业余演员扮演的。因此这部电影笼罩着一种纪录片的调调。《天堂:爱》里演员们职业与非职业的碰撞,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令人信服的效果,尤其是特丽莎对于一个黑人哥们的循循善诱,表现出女人的真切又易碎的欲望,还原出这个貌似天堂的国度里那些披着爱情薄纱的真相。

  你会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发出预知的叹息。这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妇人在安顿好女儿之后,离开奥地利来到肯尼亚。在偶然结识朋友的诱导下,加入到sugar mama的行列里。在这个梦幻如天堂的沙滩边上,她感受到了她理所应当得到的那份爱情和欲望。这是一个她从来不敢奢望的天堂,在这里她可以随心所欲颐指气使,而当地的年轻男子会竭尽所能讨这些年纪不小的女人们的欢心,前提是--双方达成一个公道的价钱。特丽莎一开始还不太适应,还会扭捏不安,当她遇到芒嘎的时候,所有自己的情绪和身体都已经做好了铺垫,于是一切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芒嘎的体贴让她觉得逝去的青春打了一个回旋,那种感觉让她深深沉迷,并且越陷越深。爱情的幻象很快就破碎了,芒嘎开始了贪婪无度的索取,借口繁多不一而足。幻灭的特丽莎似乎并不灰心,她开始愈加无所顾忌地在其他男人身上榨取欢乐,但是她却更加难以排遣孤独,她的灵魂游移不定,在向着苦难内核延伸。

  影片的叙事分为两个维度,从生而为人的维度来说,特丽莎作为剥削者的代表似乎并不值得可怜,但她是可怜的;黑人青年们作为被剥削者,似乎值得可怜,但是他们的游手好闲又彰显着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从社会环境的维度来说,电影语言毫不掩饰新殖民主义的构图,沙滩上白人与黑人之间永远隔着绳索和保安。就像现实中国际关系的缩影,代表着经济操控下的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如此的难以交融。衰老的白人妇女来到肯尼亚寻欢作乐后扬长而去,但是年轻的黑人们依然对她们趋之若鹜。就仿佛非西方的文化成了西方生活的点缀,而西方的形态与时尚,却往往还是非西方模仿、追逐抑或欲罢不能的焦点。回到电影片名《天堂:爱》,爱在这里绝对不是爱,那么哪里是天堂?对于非西方来说,西方是天堂一样的存在;对于西方来说,非西方成了西方猎奇的乌托邦。

  公众号:丁神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