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与国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安娜与国王》是一部由安迪·坦纳特执导,朱迪·福斯特 / 周润发 / 白灵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一):你知道,我爱你,我也知道,你爱我
《安娜与国王》
按照故事里讲述的事件推断,这是发生在泰国四世王和安娜之间的故事。因为影片最后提到下一任国王废除了奴隶制度,而我在泰国的时候被科普过,奴隶制度是五世王废除的,所以我这么推断了一下。不知对错。五世王在泰国是备受崇敬的,因为他搞了改革开放,引进了很多西方的东西进泰国。而五世王能取得百姓的爱戴,还敢于做了那么多的改革开放,跟他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最重要的,其实应该就是他的父亲一直在为他铺路,所有的基础打好,就等他登基以后宣布,这样他就可以尽快树立威望,给老百姓一个明君的形象,然后再去做什么支持人就多了,行事方便,改革开放才好推行下去。五世王有个好父亲。
看了影片才知道,原来泰国“窄阴阴”的特点不是近代汽车太多老是堵车才形成的,而是泰国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无论什么事情,“窄阴阴”(慢慢来)啦。
在影片讲述的那个年代,大象兵还是很牛很拽的装备,骑大象的也都是高级人物。这个传统让我们在泰国的博物馆里看见好几种放在大象身上的椅子,泰国人崇尚金碧辉煌这个词儿,喜欢把他们的东西都用黄金包裹,有鎏金的,有镶金的,有用一种虫子皮还是虫子翅膀镶嵌的,颜色在深蓝色到深绿色之间,有点缀一些钻石的,总之是各种耀眼各种夺目就是了。直接给你的印象就是泰国真富有啊!
以前的中国牛掰的一塌糊涂,各国都以能像中国为荣,当时的泰国国王说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没有中国的国王(其实应该是皇帝啦)多,因为他前半辈子在出家,所以他会努力赶上的。这里有种很微妙的情绪,当时是国王和安娜第一次见面,安娜本来提出质疑是因为她认为国王不应该娶这么多的老婆,可是国王误会了,国王意图解释给安娜听,这种没必要的解释很有意思,因为它透露出一个讯息——国王很在意安娜的想法,不然他为什么要解释?他是国王,他爱娶多少个老婆爱生多少个孩子谁也管不着,他干嘛要跟一个初次见面的家庭女教师解释这个?难道有人敢怀疑国王的能力吗?再说了,就算怀疑又怎么样?国王为什么不希望安娜怀疑自己呢?这种一见钟情是令人心动的,可又是深藏不露的。
安娜被国王送的第一份礼物感动了,那是一幢浅玫瑰红色的泰式小别墅,“我相信你会找到充足的空间来承袭英国传统的,”蒙库特国王说,“甚至有地方来种植玫瑰。”在这里我非常喜欢安娜的固执,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英国传统,在泰国那种最低气温几乎都在30°C以上的环境里每天穿着英式的大蓬蓬裙,而且上面还是保守派的,不露胸不露臂,她没被热晕到真是了不起。安娜的异族装束绝对为她的个人魅力值加分。我想我要是待在一个地方很久的话,我估计肯定会穿当地服装,没法子,我这人就是习惯性地隐藏自己在众人堆了,泯然众人矣似乎是我最安全的感觉。额(⊙o⊙)…又跑题了,回来啦。安娜一直要求能住在皇宫外,希望能过她英国式的生活,她坚持了很久,最后国王同意了。这段也是很让我想偷笑的片段,国王说要送安娜出皇宫居住了,因为什么呢?是不是国王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个女人影响了?而作为一个国王,他不可以被任何人影响,尤其不能让别人知道有谁说的话是能打动国王的,这样的话国王就很容易会被外人控制住,这样的话国王就会变成傀儡,国家会很危险,所以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安娜不可以讲出自己要去报告国王这件事,在那件事情的处理上,安娜的确有些鲁莽。
安娜拒绝了国王送给她的戒指,理由是太贵重了,虽然国王一直试图解释这不是礼物是赏赐,希望能掩饰掉自己的内心,假装这不是男人送给女人的东西,可是安娜还是逃掉了。如果我是国王我也会生气吧?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啊?我给她送礼她还不要!看这里的时候感觉国王好可怜,碰见这样的女人还真是一件让人发愁的事情啊!
安娜在宴会上回击那个说话不知分寸的商人真是非常的恰当!因为国王真不好一直反击,显得好像有点小肚鸡肠似的,可是不反击又有点没面子,好像没能力反击似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旁边人站出来说话,又要维护住国王的尊严,又要提醒到对方不要再继续,这样的结尾才比较妥当,安娜在这时表现的实在是太好了!如果说之前国王对她是爱慕的话,在这之后,国王对她的感情就升华为敬爱了,相信在国王的心里,安娜就是他最想要的妻子。
国王面对叛军的时候真是有诸葛亮的味道啊!大唱空城计!最后说让那个家伙自己憋屈死自己,然后就高傲地调转马头走了,然后那个家伙就从地下捡起火枪意图弑君,幸好旁边的人及时拉动了炸药,真是千钧一发啊!这里真是,必须要批判一下国王的傲慢,叛军就跟杀人犯一样,绝对不可以低估他们的疯狂,他们随时抱着拉别人一起死的念头,所以,应该先干掉他才对嘛!每次看电影电视里好人被坏人从背后偷袭总是很生气,你放过他他不放过你呀!真是的!
最后的安娜好可怜,她问:“既然科学能够揭示像音乐这么美妙的东西的奥秘……为什么就不能为家庭老师和国王算一算呢?”国王微笑着告诉她,“在暹罗,每件事情都要慢慢来,即使着急的是国王也不行。”那份微笑的力量无比强大,安抚了安娜焦躁不安的心情,是的,安娜知道他们没有结果,是的,安娜不甘心,是的,除了回忆她什么都不可以拥有,可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爱情告诉我们,安娜很享受这个过程。在我还不知道我爱你的时候,我可以留在你身边,像朋友像亲人一样相处,可当我知道我爱你的时候,尤其我还清楚地知道我们不可以有结果的时候,我就只有离开你,远远地离开,也许今生都不再相见。庆幸地是,你知道,我爱你,我也知道,你爱我。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二):发乎情止乎礼是最大的悲哀
过安逸平静的生活已经很久,很少会去想以前自由流浪的日子。那些去过的地方,就如人生中的一个个驿站,又似流落在苍茫的大海中一个个珍珠般的岛屿,遥遥相对便足矣。
最近赋闲在北京家里,看了很多电影,很少写影评。今天看了一部,不错。再拾笔。
新一期的《女友》上介绍槟城,里面提到一些电影是在槟城拍摄,于是找来看。很爱这部《安娜与国王》。
槟城是马来西亚靠近泰国的狭长地带上一个古老的南洋岛城,曾被英国殖民,有很多旧时迁来的华人,街道上中式房屋、骑楼和繁体字的店铺比比皆是,人们却讲流利的英文。有人说它像海口,我认为并不像。虽然建筑相似,味道却不同。
《安娜与国王》虽然是讲述暹罗(泰国旧称)的故事,却是在槟城拍摄。《色·戒》也是如此。
《安娜与国王》是个浅浅的悲剧。英国新寡妇携独子来到暹罗,担任王子的老师,在与国王的激烈争论和朝夕相处中产生了爱情,国王以国家为重不能娶她,她也不能以英国子民身份下嫁国王,最终舞毕散场。
“他都爱他的妻子吗?像你爱爸爸那样吗?”
“算爱吧。”
......
“这里的生活很不同,连爱也不一样。”
19世纪60年代的泰国,与当时的英国,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连爱也不一样。
我倒是觉得,安娜如果真的成了暹罗王妃,倒真的是个悲剧了。国王和王妃之间,即使有真正的爱,大概也是不长久的。国王有太多的妻子,太多的国事。每个国王都是悲哀的,他们要什么女人有什么女人,从来没有过“追求”的体验,也就不那么懂得珍惜。安娜于国王产生吸引力,是因为她坚强、有主见有才识、聪慧、并且有着许多新鲜的看法和见解。
如果她真的成了王妃,假以时日,她的这些看法于国王便没那么新鲜了,原有的“坚强”也因有了依靠而荡然无存,她为他和他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本分”而不需感激,肉体之后他拥有了她,便不再是饶有兴趣的欣赏了。种种,她在他眼里都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哦不,还有些不同——她还是个会跳华尔兹的英国女人。
也许我的想法过于悲观,但事实大抵没什么区别。相传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西施被沉于江,而若不是皇后难产早逝,世界上也不会有泰姬陵了。
《安娜与国王》里真正的受益者,是两个男孩子。
王子说,
“她是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位英国女人。我觉得她对世事的了解超过任何人。但是暹罗却害怕世界文明的入侵。
“几周来,雨季的风犹如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一直在低诉着她的来临。有人欢迎即将来临的雨水,而另一些人则害怕洪水肆虐。
“但她还是来了。我不知道她怀着怎样猜疑的心情。
“过了许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她那时是那么勇敢,却也那么孤单。
“一位英国女人……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位……”
王子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国王。
唯有主人公本人,成为了牺牲品。
临行前的晚上,安娜拿着送孩子们的音乐盒,与国王静静道别。
“……既然科学能够揭示像音乐这么美妙的东西的奥秘……为什么就不能为家庭老师和国王算一算呢?”安娜不甘又不舍地说,似讲给自己,又似在问国王。
“你知道……在暹罗,每件事都得慢慢来……”国王无奈地回答,“即使着急的是国王,都没有办法……”
发乎情止乎礼,大概是最大的悲哀了吧。
还不如似塔恬和她的爱人,一同赴死,宿愿得偿,已登极乐。或者如小公主或安娜的丈夫,在爱的人怀里死去。他们都可从轮回中再生,也许下辈子会做夫妻和家人。
人生不如愿事十有八九。其中缺憾,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点回忆罢了。
片子还是很好看的,片长近三个小时却一点儿也不腻烦。有着浓郁的泰国风味。即将去泰国或已去过泰国的人可以看看。另外还有一部泰国片,《小情人》,里面的小孩子都很可爱,推荐~
“总是让人吃惊的是,有意义的时光总是只占生命的一小部分。经常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过去了。
“安娜,就是这样照亮了暹罗。”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三):见过的最牛的见解: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寡妇安娜来到了中国担任主席的英语教师,这期间她和主席由冲突到和解,到彼此发生好感。通过安娜,国主席了解到了西方现代文明精华和内涵。同时,安娜也认识了对于东方一个领导者来说,维持自己的尊严以及维护他的子民的内俗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在成功的举办了一次招待外国贵宾的晚会之后,安娜和主席为了庆祝,跳起了热情的舞蹈,但最终却被两个人之间的争吵打断了,原因是主席的接班人叛逃了。主席震怒于下属的背叛,将相关人等抓捕后处以死刑,安娜认为主席太过专制残暴而伤心离去。主席郁郁寡欢,最后因病早逝,安娜怅然若失,后来又回到中国继续英文的普及教育,并提出了英语等级考试的概念,让英文成为中国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四):我看到,他的眼中那一抹不能掩飾的悲痛..
時隔多年我還是固執地認爲,如果兩個人的分開,不是因爲第三個人的介入,那無論如何,都是遺憾.
當然,除了大義以外.
我會爲了所謂的民族大義而放棄兒女情長,我喜歡金庸遠勝於瓊瑤,看到靖哥哥和蓉兒差一點陰陽永隔的時候我也會心酸地泣泣,但是看到郭靖與托雷安答是為民族大義而不再是安答的那一刻我卻號啕大哭.我喜歡軒轅劍勝於仙劍,是為看多了軒轅那些恢宏大氣的的民族之情,國家大義,轉過頭來看仙劍,那些小兒女的情長讓我嗤之以鼻.
我已經有很多年遠離看那些兒女情長的愛情故事了.
一九九九年世紀末的那個夏天,看了周潤發的長短腳之戀,覺得蠻欣賞他,所以儅這一天清晨突然有了想看安娜與國王這部片子的欲望,我立刻去找來.雖然是一部九年前的片子,雖然我已不看愛情故事很久了.我還是爲了他王者的霸氣與柔情而振鑠.
也或許在心底我是悲情的.
皆大歡喜的故事結局我固然喜歡,但卻更忘懷不了那些不能相守卻相望于天涯的愛情.所以儅文秀孤身離開她生長的大漠,念著江南那些草都綠了花都紅了,男子也很多,可我偏偏不喜歡.我的心,也隨著她碎成一塊塊灑落一地.所以儅襄兒坐著小青驢一步一步走向峨嵋,我看到她背影好大一片落寞,我的眼淚也隨著撲嗒撲嗒往下落淚溼了枕頭.
所以儅國王對安娜的決定說是的,爲了魯伊和你的好,你們應該回到英國,我看到,他的眼中那一抹不能掩飾的悲痛.
所以看到他們翩翩起舞的背影的大王子多年后也不能忘卻,而我又怎麽可能?
如果,一個國王和一個外國教師在一起,要過好多年,縱使着急的國王也沒有辦法,他們,不可能等到...茱迪決然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卻在她眼中看到的絕望,我似曾相識.
結尾曲的那段時間我一直在抽泣,是的,爲了永遠不可能的一段感情而抽泣.
我已經很久不看愛情劇了.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五):Love beyond cultural barrier
Things in siam are different. Even the love.
How brave Anna is !But how lonely she must have felt.
An English woman, a widow with a son, comes to Siam to teach the king's children.During the years, she opened the heart door to the gentel king. Both two felt the spiritual love that beyond the physical desire.
ince I have already seen the old black-white version of this movie, this new version surprised me by Chou's acting. "Brother Fat" is really charming.O(∩_∩)O~
Love can conquer all the differences. So it is.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六):有关《安娜与国王》的不得不说的四段话
没看过老版的《安娜与国王》,所以没有办法对比,但这部,明显让人欢乐了许多。
1、周润发,是从这次搭上了朱迪福斯特,才开始称自己为国际巨星,虽然他的黄种人身份至关重要,但至少是被好莱坞片商重用,至少搭配的是好莱坞一线大牌,这种待遇,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但据传之后发哥拍片,经纪人已然是拿着好莱坞版本的超厚的一沓合同签约,俨然好莱坞一线巨星像。
2、发哥整的泰语、英语,一看就下了很大的功夫,最起码,在口音上,已经向泰国人看齐。但发哥叼雪茄的时候,你很难不恍惚,这是《上海滩》,还是《英雄本色》?这标识性的动作,直接打破了之前一直营造的角色整体感。
3、扮演朱迪福斯特儿子的小演员汤姆,又一个天才小童星,但是你看出来了没, 这个棕色头发的小朋友,将头发染金黄之后,就成了《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强丹尼尔风采的马尔福(马粪),相信如果换他来演哈利波特,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毕竟演技响当当的胜过了丹尼尔。
4、多半天没看出来是白灵,只因她在此种的形象,实在和后来风骚大胆的作风大相径庭。参演《安娜与国王》对白灵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但人物演的没什么可值得说的,只是对一些狭义爱国者来讲,一个好莱坞大片,一个讲述泰国故事的大片,放进了我国的公民做主要演员,会觉得有些自H罢了。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七):再使一把劲儿就是好电影了
海报不仔细看我当是卧虎藏龙呢……|||||
因为刚从泰国旅游回来,被满大街的泰王照片洗了脑,一时间对泰国历史兴趣超级浓厚,忽然想起来若干年前有部红片《安娜与国王》,还有更古早有部音乐片《国王与我》,是以泰国近代某国王为主角的,并且由于被认为与事实不符被泰国政府和谐了,于是连忙找来看。
忙活了一下午没下载成功,终于还是在pps上看了,画质一般,但还是被发哥电得七荤八素。总的来说,电影是很一般的,情节也就三星,但男女主角太棒了,而且对近代泰国的风土人情的描画也非常吸引人(尽管也许不是那么符合事实),所以掂量一下多给了一星。
首先我说说情节神马的,虽然是个美国电影,但是竟然有了那么点英国电影的感觉,节奏很舒缓,很适合这种文艺爱情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还是有点散漫,没有完全收起来。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片子太玛丽苏了,充满了西方的优越感,用尽一切情节来表现“安娜来了,人民就开化了,安娜来了,国家就进步了,安娜来了,国王就有爱了”,还好几个亚洲演员的表现非常给力,特别是那个对英国人讲郑信王故事的将军,我觉得很有气质的,已经是有思想有文化有见解的近代泰国人了。而且对泰国宫廷的刻画,别说泰国人,我一中国人都看着特别假,太想当然太西方化,国王不管有多爱自己的小女儿也不会人前人后抱着她亲吻的吧!我们亚洲人是很含蓄得好不好!!!还有把自己的嫔妃们都包装起来跟英国男人散坐一起,我觉得……不可能吧?!!!!我代表我自己觉得关于宫廷的一些列描写是有点不成体统,可人西方人就觉得挺浪漫挺异国风情的。被禁活该。
接下来我说说演员的表现,我个人觉得个个都有闪光点,发哥和朱迪福斯特尤其像太阳和月亮一般相映生辉,发哥一举一动都很有皇家风范,儒雅、威严、感性又不失性感,把拉玛四世这个承上启下,身处时代变革前沿的泰国国君塑造的非常立体,像电影里说的,他有时候是神,有时候是个男人,但他一直是泰国国王,人民的父亲。可惜我觉得展现国王才华的情节非常不给力,可发哥往那儿一站就让你觉得,还用塑造吗,这人格魅力都现成的!特别是当他凝视安娜的时候,那表情拿捏得太……我没办法形容,总之表现太好了,像我之前说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让人过目不忘。朱迪福斯特就是宁静的月光,虽然情节玛丽苏,人物玛丽苏,但她演出来让你一点都不觉得讨厌,她非常细致的展现了安娜的坚强和脆弱,愤怒和痛苦,特别是对爱情的表现,发乎情止乎理,把那矜持的感情饱满的绷在弦上,却又不发,让人也深刻的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却又灼人的爱恋。非常好,两个演员全部满分!剩下的主要演员,小时候的拉玛五世已经很有气质了,霸气又有教养。小马尔福很可爱~百灵……长得依然那么诡异,不过演的还蛮好……
最后感想,这电影再使把劲儿估计就可以跻身经典好电影的行列了,可惜。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八):安娜与国王的爱
How Can I Not Love You
Cannot touch, Cannot hold, Cannot be together
Cannot love, Cannot kiss, Cannot love each other
Must be strong and we must let go
Cannot say what our hearts must know
就像是片尾曲的歌词里写的那样,安娜与国王的爱是节制而含蓄的。
她永远都有话直说,虽然辩论也可能只是种掩饰脆弱的逞强。
当公主在国王的怀中死去,就像安娜的丈夫在她怀里死去一样,我想那个时候他们的心一定是感应的。佛说众生皆受难,她却在苦难中站立起来,虽然这一切并非她所愿。勇敢做一个母亲,一个老师,却不敢做回女人,面对悄悄然中滋养着的对国王的爱,她选择了掩藏和自欺。然而危机和责任最终让他们变得勇敢,而有勇气进入到彼此因受伤或地位而紧锁着的内心。
给我最大的感触恰是,当一名老师需要一颗明朗而坚韧的心。
反问,英国模式相对于泰国是否真的代表进步的文明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九):张弛有度 点到为止
到了这个年头,还会去翻安娜与国王看的,想必都是为了屏幕上打出的Tom Felton了吧。
嗯……没错,片头一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是激动了……又傲娇又可爱,那尾音上扬的腔调……那是少爷特色啊~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回忆什么的时候是用十几年前这个字眼,可是确实,1999年,确实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也从来没有想过听到人家说起安娜与国王的时候用的形容词是“老片子了”,就如同形容pippo的词从“小将”到“老将”一样在不适的同时让我惆怅起来。老片子了……?可是在我印象里,只有1998泰坦尼克号之前的电影才叫老片……
初中好友当时跟我说她家有安娜与国王的VCD,问我看不看,我说不了,好像不是很好看……于是我到今天才算看了这片。
那是怎么样一个电影繁华的时代,而现在又是怎么样一个原创电影和原创剧本萧条的时代。这电影如果放在当年,我顶多把它放在一线之下,算个中等水平吧,可如今我被俗烂电影狂轰滥炸了几年后,再去看安娜与国王,完完全全的惊艳到了。本来只是想看一下少爷就好,没想到发哥如此霸气。就连主题曲,当年混在一堆影视金曲的CD里处于被我播放跳跃地位的How can I not love you在片尾处响起,差点惊艳得我想哭了。
没有对比,你就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电影能烂到多没有下限的地步。
我记得某个节目里曾为一部94年的电影鸣不平,因为那年是一个电影繁华至极的时期,不幸出品于1994年的电影被太多好作品夺走了奖项,如果放到今天,你难以想象它会是横空出世的感觉。可怜当时年少,放着一堆今天看来都是经典的电影以为是粗制滥造。
不管是剧本,演员,除了特技赶不上今天以外,哪一项不胜过如今十倍?
原本我以为是一个浑身穿金戴银光着脚丫骑大象的土著大王,但是发哥演绎得霸气难当,有原则,会变通,固守传统,兼具开明,不但是哥哥,是父亲,还是国王,他主角的气场在朱迪福斯特面前丝毫不让,这就是影帝的魅力啊。(这点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感叹个毛啊果然近几年烂片看太多了!)知道有一句话说“主角是用来成长的,配角是用来欣赏的,反派是用来推动剧情发展”的吗?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按低俗小说的模式把配角变成主角以后,把卖点放大了甚至变成唯一的闪光点,它就毫无魅力可言了。现如今剧本的最大毛病就是喧宾夺主,不知点到为止,不留一点回味的余地。狗血剧情可以有,但那不能成为电影的全部。为什么我推荐BBC的HOLMOS?因为腐和萌不是它唯一的卖点。
国王和安娜在皇宫里起舞,片尾响起How can I not love you,那是极美的画面。
《安娜与国王》,绝对值得珍藏,绝对是经典电影。
How Can I Not Love You
《安娜与国王》观后感(十):anna and the king
这部片子非常美,节奏和剧情也安排的很合理。张弛有度。
国王与安娜之间的火花是那么强烈,两个演员把握的都很到位。
有一点体会是服装上,看着非常的舒服,符合现代的审美又带有那个时代的风情,对人物刻画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国王的王者之风,处于劣势时的泰然自若,对国家的捍卫,对民族的挚爱,对家人的保护。不得不说,导演在选角上的独到,周润发扮演的泰王非常的到位!太有魅力了!他笑起来既充满孩子的稚气又带有性感的男人魅力。
安娜的内敛,陷入爱情时的甜蜜,又时刻保持独立自尊的那一份敏感。
两个人看似一个霸气,一个柔韧。但是内心深处却有很多相似的共通。他们都是可以放下自己来考虑周围世界的人,他们都努力在自己所面对的环境中无畏的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们接受彼此的批判,互相敞开内心那最柔软的一处。
这种交流是如此的打动人心。
天台上最后相拥共舞,这一刻胜似千言万语,此生无憾。
由于过于挚爱这部片子也去八卦了一番背景,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我想过于美丽和不切实际的童话没人能抵御。我对真实不敢兴趣,我只爱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