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血战长空》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血战长空》影评10篇

2018-02-07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血战长空》影评10篇

  《血战长空》是一部由高希希执导,邵兵 / 沙溢 / 李依晓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战长空》影评(一):血战长空这钱浪费了,还是该由台湾来拍更合适

  跳着看了几集,实在无法坚持看完。

  演员们功力都没太大问题

  周至柔的扮演者,也算是个老戏骨;问题是,看多了他演的我党高级指挥员,高级干部太多,总感觉没有国军的味道

  至于女演员,个人感觉,在这种战争戏中,可有可无

  不晓得非要凑进来干嘛?

  国内的导演,能看的,也就姜文了;姜文要是不拍片,那就看冯导的,冯导除了非诚勿扰2,夜宴之类的,其他还行,尤其集结号,也是赚了许多人一把热泪,包括我。

  前段时间看了韩国拍的电影- 高地战,感觉不错建议高导也去看看。

  咦,好像拍的优秀的战争片,女性角色都不多哦。高导以后再拍片子,可一定要注意了。

  片子中有关历史细节技术细节之类的,就没必要去考究了,自然会有其他网友去查证,当然,要是连查证的网友都没有,这说明该片确实让大家没什么兴趣

  类似题材的小说 -- 中国大空战,在20年前就看过了,高志航,刘碎刚,沈崇海,阎海文,乐以琴这些英雄,早就牺牲了。可导演硬是让高大队活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直到剧集结束,还在活着........

  要让观众觉得有诚意,导演,演员首先就需要诚意。那个年代的人,个个都像电视屏幕上那样白白胖胖?红光满面

  让演员健健身,减点肉,晒黑点,应该不是需要大制作,大资金吧?

  我看兄弟连,血战太平洋上的演员,怎么就那么贴近当时的战场呢?

  这样的片子,其实根本不适合由我们大陆来拍,因为你拍不出当年国军的真实状况精神面貌,即便你想表达国军的正面形象,但总让人觉得不像国军,像共军。

  或者,干脆,以后有类似题材的作品,由两岸共同拍摄,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否则,真是浪费钱了。

  还一拍40集,真的太费钱了。

  我们看美剧,英剧啊,都是望眼欲穿的等啊,看了第一季,想着第二季,去年夏天看了HBO的大剧,冰与火之歌-权力游戏,就一直盼着第2季,这不,今年有了第2季,看完后,又期盼第3季........

  我们的导演,何时也能拍点这样的片子给我们看看?

  别再拍那些让我们快进着看完的片子了!

  《血战长空》影评(二):为高云天来花痴的,被誉为天神的空军上校

  高云天太太太帅!为高云天给5星~被誉为天神的空军上校。

  搜了下,高云天的原型是高志航,正是在接收苏联援华飞机回来时路过周口机场被炸生亡,剧里是重伤被截肢了(原型在多年前就瘸腿了)。还好电视剧艺术化了,最后一幕让人看到希望和欣慰

  1924年,高志航十七岁,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研习炮科。不久,东北为发展航空事业,甄选两批学生赴法国,获考选合格。十八岁负笈法国研习航空。牟特拉民航学校肄业。再转入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毕业後在法国空军见习。

  1927年1月,19岁的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学成回国,随后被张学良将军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陆军衔)驾驶员,1929年调任东北航校飞行教官。由于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每次演习均获得奖励。然而在一次演习中,由于机械故障,不幸于降落时右腿折断。后经南满医院治疗,腿虽复位但稍有弯曲,因对驾机存在障碍,不得不在哈尔滨医院打断另接。愈后,腿比原来短一分,要靠穿后跟鞋调剂。通过自身努力,很快就恢复了驾驶,而且技术上比以前更有进步,因此得“高瘸子飞行员”绰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受南京政府命令撤入关内,以待国联裁决,实行不抵抗主义。此时,高志航目睹日寇横行,惨杀同胞,觉得耻于留在敌占区,便将家属遣返原籍,只身一人化装入山海关,准备投靠山东韩复榘军队。后经时任国民党军政部南京航委会航空大队长的留法同学邢铲非介绍,到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高级班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因其东北军身份受到排挤,只能作为一名无单独飞行资格的空军少尉见习。

  1932年,中央航校成立于杭州笕桥。除聘请美国顾问外,亦成立高级班,飞行制度采用美式。高志航第一期研习,结业旋任笕桥飞行教官。

  1934年春,高志航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辖21、22、23中队。

  1935年,高志航被派至意大利考察航空1年。后在飞行表演表现出众。归国后,高志航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在南昌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优秀飞行员。

  193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50华诞大庆。这天,航委会特别在南京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正留守杭州的高志航闻讯后,主动驾机前往参加。其间,他以自己拿手好戏在空中尽情展示,博得场上各路嘉宾的阵阵喝彩,亦使几支欲争高下的外军特技队相形见绌。表演结束后,蒋对他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很快,消息就通过国内外的各种媒体传了出去。从此,高志航的名字在军中几乎人人皆知

  1937年,抗战军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次日,四大队奉命由周家口调防杭州笕桥。8月14日,四大队人员甫抵笕桥,即闻警报。日军鹿屋航空队九六式重轰炸机来袭。高志航率机起飞迎击,击落一架敌机。其它队员亦在空中英勇奋战。此役为中国空军八年抗战打开胜利之门。

  10月,敌机入侵南京,高志航率机迎击,勇挫敌机一架。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将日军战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创出了17比2的战绩。高志航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兼第四大队大队长。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战机。根据命令他率援助的战机飞到周家口。因天气恶劣,留原地待命。11月21日,周家口机场接到报告,有11架飞机向该机场飞来。他立即命令战机起飞迎敌,然而此时日军战机已飞到周家口机场上空,高志航冒着敌机疯狂的俯冲轰炸奋不顾身地登上座机,刚进入机仓,日军战机就投下了罪恶的炮弹,高志航壮烈殉国,时年30岁。

  刘长岭,原型刘粹刚。先后击落日军飞机十一架,创中国空军个人击落敌机最高纪录。七七事变爆发,刘粹刚英勇杀敌,短短两个月期间,他就击落敌机十一架。被誉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之一。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奉命率两架霍克飞机支援忻口战役。但却在途中不幸撞击魁星楼,机毁人亡,时年24岁。

  徐士业,原型阎海文,其外公时任立法院院长。剧中,战友们都戏谑地叫他“徐公子”。阎海文牺牲时年仅21岁,壮烈到连日本人都为之敬佩。他在飞机被击落跳伞后被敌包围,拔出手枪击毙五个敌人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中国无被俘空军”,这是他死前傲世的遗言。

  崇海,原型沈崇海。飞机故障时,他没有跳伞,驾机向敌舰“出云号”撞去,与敌舰上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同归于尽

  杨明达,原型应该是佟彦博,中央航校第三期.曾任空军第二大队大队长,1938年5月9日与徐焕升等八人,分架两架飞机,前往日本长崎,福冈,佐贺及九州各大城市散发传单,成为当时惊世之壮举,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震惊。1943年1月4日佟彦博在练习飞行时飞机失事牺牲,时年32岁。

  乐以琴,本剧以真名出现,但无角色。曾一战击落敌机四架。保卫南京时,中国空军仅剩乐以琴、董明德二人升空作战,迎战数十架日机。他终于牺牲于此役。这群飞行员,从航校毕业到牺牲,平均寿命”是六个月。

  刘毅夫,原型陈怀民,(1916~1938),江苏镇江人。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的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没有跳伞,而是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是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他曾经说过:“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血战长空》向日军飞行员妻子写信的,不是剧中的空军遗孀,其实是陈怀民的妹妹陈天乐,后改名陈难。

  等等,都令人敬佩。

  看了看这群空军祖籍都是东北人,难怪剧里有一幕:”九一八“6周年,本是绝食一日为铭记,但因要战斗,所以只吃了高粱米,并唱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高大座说的,我将再起。

  《血战长空》影评(三):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1、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我今驾机迎敌,

  保卫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

  名正言顺,鬼服神泣!

  决心至坚,誓死不渝!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

  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

  2、在我们的祖训中,从没有“投降”二字!

  3、心一热,天就蓝了,这才知道梅花从不为任何人怒放。

  ……

  这些都是《血战长空》当中让我热血沸腾或者催发我泪点的一些台词。其实,不光是这些台词,在剧中,可以说基本上每一两集都有类似这些引人热血沸腾或是催人泪下情节可能,这部剧有着这些或那些的不足之处(情节略显拖沓,人物刻画不够深刻),但在如今,充斥着穿越戏、后宫戏的情况下,能有这一部电视剧,实在是太难得,太难得了。

  我欣赏剧中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就算飞机打光了,就算南京、重庆每天都承受着日寇的狂轰滥炸。但,那又怎样?!再怎么狂轰滥炸,依然催不夸我中华民族的精神!

  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可以说是多灾多难,但也可以用光荣、不屈来形容。是的,我们的民族在上下五千年中承受了太多的灾难,甚至是亡国。曾经有N多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外族入侵(五胡乱华、蒙古灭国直到近代的小日本入侵),但我们中华民族终究是挺了过来,历经那么多灾难,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就好比最后最后几集,飞机打光了,高云天依旧无畏的拿着步枪对着天空的零式战机射击。其实高云天的原型历史上在周口一战中已然牺牲。但个人觉得这部电视剧改编得比较合适的。是的,敌人可以消灭我们个人的肉体,但中华民族的精神就像高云天那时的身躯一样永远都不会摧垮。

  这部电视剧能表达出这些,我认为已经足够,足够了。

  最后,向那些在抵御外族入侵的历史中英勇就义的英烈们表达我的敬意!历史终究是历史,你们的功绩终究会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印记中。

  抗日英烈们,永垂不朽!

  《血战长空》影评(四):高希希导烧钱戏“血战长空”很认真了吗?

  血战长空看了第一天两集。报上唯一标题是高希希执导烧钱戏。可是感觉导演的场面调度也太不顾常识了。

  其一:笔直的跑道上飞机正在降落,女主角李依晓却在跑道上走,这是和正在降落的飞机同一跑道,太不合常理了,无非是造就第一个好莱坞式的场景,男飞行员的飞机要与李依晓并行,以便向她扔纸条。乖乖,那飞机的翼展有多大!下边走的人得离他有多远。再者这能跟马路汽车开到身边并肩而行那么容易相提并论吗!?

  其二:外屋大帮飞行员在酗酒吵闹,里屋司令在静静的谈话。国军是这样官兵一致,无等级观念的吗?遗憾国军是最讲等级尊卑的。这无非又是造一个好莱坞场景,让李依晓穿过人群去里屋见司令。不穿过人群何以造出男人调戏她的情景场面?问题是没走几步就进了里屋,司令还在谈事情,外边大声喧闹,里边说话还听得清吗?

  其三:李依晓进联络点,什么话还没说就眼泪汪汪,这连点交待都没有,为谁而哭?领导为此要讲一番“干我们这行”不能有感情的话。应该说革命地下工作者不是“这一行职业特工,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潜入敌营的特殊斗争战士,至少有革命的感情。交待情节被剪掉了?那这剪辑也太随意了。后来牛莉见李依晓第一面又特地讲她与遇难飞行员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这更离谱了:什么关系!李依晓是为他掉眼泪吗?更离谱的推断,死者又不是为国捐躯!酗酒喧闹,调戏李依晓都是为了庆祝轰炸赤匪胜利!为这而掉眼泪?更没道理了!

  其四:飞机很老了,空中作停发动机“响尾蛇”式悬停,是编剧太过现代的雷人编造。问题是停引擎当时螺旋桨就停摆?怎么可能!

  题外话:由于挑选各省台的播出时间,发现福建台居然每集都减少了将近半集的内容!这也太过分了,不知制片方怎么想!?

  《血战长空》影评(五):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题材中少见的诚意之作

  每年的8月14日,我都尽量前往紫金山麓看望他们。

  那里很安静,几乎无人探望,无人打扰。还记得抗战胜利60周年的8月14日,阳光灼热地打在那些斑驳参差、湮没在青草中的墓碑上。它们孤寂地列队排行,向远方延伸。

  从航校毕业到牺牲,他们的平均寿命,是6个月。

  我见过他们的相片,非常英俊。1937年,他们是中大女生梦寐以求的情人。

  “史沫特莱的《中国战歌》里写道,她刚到重庆的时候,‘有多达二十四架的中国战斗机升空拦截那些轰炸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战斗机的数目越来越少。有一次,我看见单独一架中国战斗机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轰炸机。在那样一种时刻,我曾希望有能力为那一架小小的飞机写一首不朽的诗。’

  这个一架飞机战斗的故事,发生在1940年的重庆。

  虽然史沫特莱不朽的诗没有留下,但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却可以为那一架飞机的战斗,留下万代千秋的敬意。”

  ——黄钟

  终于有拍他们的电视剧了。《远去的飞鹰》、《血战长空》。

  这里只说《血战长空》。这部电视剧我看得格外珍惜。一天两集,忽忽就过去了。

  它让我看到两个字:诚意。在同类题材中,少有的诚意。

  对于抗战正面战场,类似的书籍已有很多。但是影视作品,真正有诚意的,太少。或者说由于客观所限,真正能达到这种诚意,太难。

  但我能感到此剧的创作者,已经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一、关于格局。

  此剧格局很大,并不只就空军说空军,而是试图从空军入手,折射当时抗战正面战场的大背景、大环境。比如陆军的浴血奋战,比如全体国民的齐心一致,比如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及转变。这其中的情节,有的用拍摄表现,有的用对话表达。令格局不自觉地就开阔起来。相比之下,主要讲高志航谈恋爱,一共30集最后5集才驾机上阵去杀敌的《远去的飞鹰》实在是太小家子气和不知所云了。

  军事力量对比悬殊,以卵击石却义无反顾、人海战术、白刃格斗、血肉长城。。。惨烈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在淞沪会战时张治中和周至柔的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各路军阀争相赴沪参加战斗,全国军民聚沙成塔。。。在两位西方顾问的争论中,为了反驳空军顾问的唯技术论,政治顾问认为,在外敌面前中国重新完整的精神,是比物质国力更有价值的东西。

  凡此种种。能感觉到创作者在努力地述说。述说那段被很多东西尘封甚至扭曲的历史,让大家能看清楚一些,再看清楚一些。

  从这个角度我想说,不论这部电视剧是否优秀,它起码是一部以最大诚意表现自身所述题材的电视剧。这种诚意,不论是出于创作者对那段历史发自内心的敬重,还是源自敬业的精神态度,都难能可贵。

  二、关于国军高层的形象。

  对于这一题材的诚意,也许还体现在对抗战时期国军领袖和将领的定位和表现上。只要涉及抗战,这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这里面的国军一派,其形象可以说基本上是正面的。宋美龄对于抗战沉着坚定,蒋虽未以角色露面,但通过他人对话,传达出他顶着巨大压力仍坚持到底的决心。周和毛两位将军,甚至不乏慷慨悲歌的意气用事。

  呃说实话这也太正面了。让人有些适应不过来。好吧也许矫枉必须过正?——但不管怎样,如果从具体史实出发,相比其他影视作品,这种表达还是乐于见到的。

  三、关于史实。

  台儿庄大捷,花园口掘堤,万家岭大捷,重庆大轰炸。。。这些以往着墨甚少的正面战场事件都得了详尽的描述。甚至连花园口掘堤炸了几次才完成,万家岭日军空投军官投入战斗,重庆轰炸的线路,投放的燃烧汽油弹的性能都尽量地作了表现——创作者不但讲述大多数人不了解的历史,而且细心地把当时的一些细节嵌入情节。看得出是做了极细的功课。比如空军由于训练太少,战机受损后降落时接二连三地坠毁;比如日舰出云号被炸成重伤后,日方偷偷摸摸把它拖走,换了艘姐妹舰摆在原处;比如蒋在浴室里大声呼喊父母的名字,以抒解巨大的压力(这段史实是蒋纬国叙述的,似乎应该是在重庆的时候,编剧给接到这里了)。

  还有这段:

  “九一八事变六周年的这天晚上,中国空军对上海日军发动竟夜空袭,敌损失惨重。据依然在世的参战者回忆,当天晚上,除了日本租界外,都是灯火通明。当我机到达时,每一位上海同胞,都唯恐我机看不到上海市,故意把所有灯光开亮,有些人家,索性把室内电灯拉到室外,并换了大灯泡,把整个上海市,照得毫发可见,这是中国抗战史上奇妙的一夜,也是胜利的一夜。”

  让人热血澎湃。

  四、关于敌人。

  此片并未丑化日军。他们残忍、骄狂,却也自信、善于学习。

  “近百年来,我们日本之所以有长足的进展,全是因为我们拥抱世界。”

  “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却留下我们自己的传统。”

  “时时冥想着被撕碎。这就是忧患意识。”

  ——痛恨这个民族对我们的残忍杀戮,但不得不敬佩他们近百年来在自身发展方面的果敢与高瞻远瞩。要学习才能进步,哪怕是向敌人学习。谢谢编剧的总结。

  五、关于剧情。

  可以说,抗战时的中国空军是个好题材。初战告捷、伤痕累累、损失殆尽、重振旗鼓。以弱小抗衡强大的中国空军、几乎无一人被俘投降的中国空军,本身就是英雄和传奇。在这方面,创作者只要按照时序叙事,八年的成长,足以支撑一个精彩的故事。个人感觉此剧的高潮不断,观剧的兴奋点没有断层。其核心就是“以弱对强——不停地较量——始终不屈的战斗——最终的胜利”,这种英雄式的设定极易唤醒和维持人的关注。情节较紧凑,安排较合理,能够让普通观众看得下去、沉得进去。即使是当一个故事看,也能潜移默化地记住我们曾经有过的精神和历史。

  六、关于角色。

  主角都没有用真名。这我可以理解。像高志航一样,原型中的很多人都牺牲得太早。如果不把人物稍作修改,将他们的生命适当延长,主角一死,抗战后期的戏分就很难展开。

  但是,这个飞行员群体,表现得很真实。

  饭桌上人越来越少。每天都有很多人一去不回。

  但是他们每天照常吃饭、睡觉、互开玩笑,然后驾起飞机,踏上一条真正的不归路。

  和敌人生死相搏的飞行,对他们来说,就和我们每天的上班一样稀松平常。

  他们中很多出身富足,是天之骄子。

  我无法理解他们的勇敢和平静,无法感受他们的恐惧和犹疑。

  我们只看到,在天上,他们无数次地自杀式袭机、袭舰。

  我们只能献上最肤浅的,旁观者的敬意。

  想再次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个悲壮的群体。从航校毕业到牺牲,他们的平均寿命,是6个月。

  这部电视剧中的飞行员,也在随剧情的展开而逐渐减少。

  崇海。原型沈崇海。飞机故障时,他没有跳伞,驾机向敌舰撞去,与敌舰上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同归于尽。

  徐士业。原型阎海文,这个年仅21岁就牺牲的孩子,壮烈到连日本人都为之敬佩。他在飞机被击落跳伞后被敌包围,拔出手枪击毙五个敌人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中国无被俘空军”,这是他死前傲世的遗言。

  乐以琴。本剧以真名出现,但无角色。曾一战击落敌机四架。保卫南京时,中国空军仅剩乐以琴、董明德二人升空作战,迎战数十架日机。他终于牺牲于此役。

  牙膏。原型陈怀民。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他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没有跳伞,而是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与日本吹嘘的所谓“红武士”高桥宪一同归于尽。是世界空战史上,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

  刘长岭。原型刘粹刚。先后击落日军飞机十一架,创中国空军个人击落敌机最高纪录。1937年10月16日,为驾机支援山西,不幸误撞山西高平魁星楼牺牲。

  高云天。原型高志航,时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首开中国空军击落日机之先例,后击落敌机多架。1937年12月日机空袭机场,被炸牺牲。

  。。。。。。

  ——饭桌上,菜肴丰盛,满满当当,碗都空架着。边上饭桌的飞行员,难过地看着。

  ——“想放哪儿就放哪儿吧。他们,都回不来了。”老杜仔细地掸着每张空床,对着休假回来的飞行员轻轻地说。

  每过几集,类似的场景就会出现一次。

  创作者在努力让那段场景还原。让那些感情归位。

  至少,我被感动了。

  除了飞行员,配角也花了不少笔墨。为救飞行员牺牲的女护理兵、为炸机场牺牲的全营战士、跟随陈纳德的书生少校,等等,都会以相当的戏分着力描绘。全景像式的表现。

  七、关于缺憾。

  1、日方都说中式汉语,相当不习惯。

  2、爱情戏有点简单粗暴,刘长岭为何会爱上女一?没看出来原委,就是因为人家漂亮?

  3、台词不错,但有些地方过于冗长。

  等等,其他的看完接下来的集数再说。

  最后,谢谢此剧创作者的诚意。

  八年抗战,中国空军共牺牲官兵四千三百二十一位。

  让我们为那些飞机的战斗,留下万代千秋的敬意。

  《血战长空》影评(六):对开始的质疑

  这是个吐槽贴,我看能不能浏览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慢慢跟进。

  首先这部剧部分是在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采景的,当然这个不重要。吐个小槽,当画面里出现日本海军军令部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就崩溃了。那是东南大学的楼,杨廷宝先生的作品。如果杨廷宝先生知道他的作品被影视作品当作日本的建筑,呵呵呵呵。我是觉得日本的建筑很难这么大气。

  其次,来说说第一个关于菲亚特战机的故事。我知道的国民党空军和意大利战机有关系的故事就两个,我不清楚这两个是不是同一个故事,因为版本不一样。

  第一个是关于高志航的(估计就是高云天的原型)。from wiki:

  1934年春,高志航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中校大队长,辖21、22、23中队,在杭州笕桥开始训练新的飞行员。1935年,高志航被派至意大利考察航空1年。后在飞行表演中表现出众,墨索里尼看过后说过,“这样技术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也是数一数二的。”意大利飞机商为了推销已经落后了的飞机,便试图向高志航行贿,被高拒绝。高在向墨索里尼辞行说:“贵国飞机已经太落后了,贵国想用行贿的方式要我们购买,我们中国人决不接受,请原谅。我们将去美国,再见!”墨索里尼非常钦佩他的行为,并将随身所带的钢笔手枪送给他作为纪念。

  第二个,我是为了确认国民党空军是否真的有菲亚特战机服役,就查了下。事实上是有的,具体架数版本也不一样。参考资料来自一个军事论坛,但是行文非常像报刊文章,现在不在校园网,没法细查。先贴出来:

  尽管历经战乱兵靡,1920年代起,中国中央政府和一些地方政府都致力于建立有效的空中力量。30年代初倭患日重,迫使国民政府四处寻找获得现代飞机及技术的途径,而此时正值意大利大力对外推销军机之际,虽然中国航空代表团没有采用意方推荐的CR.30,却订购了一批CR.32战斗机。意大利人还在南昌帮助兴建了第二航空制造厂,并商洽由中国引进CR.32的生产线生产,有资料表明生产数量将可能达150架!然而,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美国霍克等公司动用美国政府的力量对中国进行“劝阻”,再加上技术方面不适应国情,中国遂转而大量购买性能平平的霍克战斗机(但从长远看,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意大利不可能提供象美国那样的援助)。订购的24架CR.32属于最初的生产批次,类似于原型机,机头的滑油箱外没有鳍状散热片,同时还增设了无线电设备和着陆灯,并将武器换成了两挺7.7毫米的维克斯机枪。只有9架交付中国,由菲亚特公司人员在南昌组装完成。这些飞机分驻南京和句容(ChuJung)的机场。

  事实上,采购的失败可能和质量无关,而是有其他方面的考虑。这样看,我就觉得编剧很猥琐了,这个故事构陷的很下作。呵呵呵呵。当然,如果有其他资料可以佐证片中的故事,欢迎提供。

  其他的小细节,就不说了,什么地下党必有、四大家族也是要骂的,这种小伎俩。我说句不好听的话,还不如《远去的飞鹰》

  另:这几天花时间把这电视剧过了一遍,其实编剧写的还可以。有几个点还是比较赞的,比如把高云天(高志航)作为一个灵魂处理,没有让他死,而是半残,这其实是有寓意的。

  还有一些情节比如崇海我也比较喜欢。

  Anyway,这不表示我对开始的处理不发表异议,其实可以处理的更好一点。这个吐槽的出发点也可以参照下面我对那个笨蛋的吐槽。

  《血战长空》影评(七):由血战长空想到的

  我不是一个军事迷,看这部电视剧纯粹是因为男友在看,继而一直追着看完了。

  对于南京、武汉、重庆突生兴趣,记得之前去武汉大学图书馆只是单纯的看樱花,而没有和樱花背后的历史联系起来,后来听朋友说武大图书馆当年是日本人在武汉的空军指挥部,我才自己串起来那段历史。南京、重庆,经历了日本人最疯狂的轰炸,这两个城市和他们人民的坚强是值得敬仰的。

  我一直排斥商业片,好莱坞大片的各种宣传。我看一部电视或者电影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于是出于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兴趣,我去看了当年很热门的《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进而知道还有个叫做张纯如的华侨为了这段历史正名。那段历史的面目也才渐渐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而不再是小时候课本里30万的数字,更多的是去反思,去追问。

  现在我们关注房价关注娱乐,却少有人去关注历史,但是我们内心不该去淡忘那段历史,遗忘就是第二次屠杀。

  《血战长空》影评(八):总是觉得很空洞

  题材很有意思,很少见的空军题材,还一反对飞虎队的压倒性溢美之辞。

  邵兵很威武,李依晓很漂亮。

  画面很漂亮,情节也可以。

  当时总是觉得很空洞,跟斯皮伯格的太平洋战争之类差距太远了,想表现人性,想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当时还是脸谱化了。其中的人物总是单纯的要命。如果你不用脑子思考,觉得没有问题,如果一思考就觉得导演还是sb,或者将观众当Sb。就举山下攻击成都机场的例子来说吧:

  什么机型的差距能够导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是飞行员的能力问题。

  山下居然降落到机场来夺军旗,不是找死;日军的其他飞机正在摧毁机场呢,就算一切,到时候你怎么起飞?确实不是找死,因为邵兵 弹全虚发, 并且就在枪林弹雨中漫步。

  《血战长空》影评(九):梅花从不为任何人怒放

  我是个不懂历史的人,也切实不愿把本就定位在普罗大众,老少皆宜的剧集硬扣上历史正剧、爱国教育的帽子,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剧所带给我的感动与发自内心的震撼是我起初不曾想到的

  那本就是一个阴霾的时代,在一切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背后,悲剧似是早已注定的结局,记得曾有人说,战争,从来就没有赢家,从剖腹的山下七郎到最后飞蛾扑火英勇牺牲的刘毅夫,你又能说谁不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同的是,我们最后胜利了。历史学家们总结了无数条抗战胜利的原因,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似是也倒没那么复杂,侵略者为了贪婪的人欲而来,进可攻,退可守,但我们不同,我们的战士没有退路,因为他们知道躲在自己身后的人是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年迈慈爱的父母、恐惧无助的妻子,既而本就没了退路,前进便是唯一的选择,勇者无惧。

  在我看来,人类最伟大的品质无外乎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崇海低吟着校训撞向敌舰的画面最近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看起了是那么的冷静,淡然却又是那般的坚定、决绝,我一直在想,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可以强大到冲破人性的本能与恐惧,以飞蛾扑火的姿态慷慨赴死而处之泰然,是汉贼不两立的信念,是谓春秋大义然也

  还记得几年前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彼时的自己怎么也不解为何深深相爱的瞿霞和立青终不能相伴厮守,而如今,看到昕蓝与长岭的结局时我竟释然了,或许他们是对的,我爱你,而我也知道你同样深爱着我,这已足矣。爱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本就是个太奢侈的东西,如果注定故事的结局不能圆满,那就守缺吧,毕竟最美好的一切已经在我们的心中,不论春秋嬗变,或是生死相隔

  没头没脑的说了那么多,因为这部剧带给我的感动真的不止一点点。介国家危难之际,不论政见信仰之分,贫富贵贱之别,每一个人都是舍生取义的无畏战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