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年,雨不停国》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10篇

2018-02-09 20: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10篇

  《那年,雨不停国》是一部由陈慧翎执导,张书豪 / 张捷 / 简嫚书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一):雨过之后

  不断晃动的镜头,诡异的音乐女孩出现了。

  悠扬的萨克斯风,爸妈的碎碎念…男孩出现了。

  然后,下雨了,她用力的翻着书包,我以为她在找雨伞,可是,她慌乱的拿出耳机带上,让自己听不见雨声。我喜欢这样的女生,长着一张很青春、让人看了愉悦的脸,我喜欢看她在阴雨的天气里戴耳机的样子与世隔绝是陷入自我世界的最好表达;我喜欢她讲话的声音——语速很快,又不模糊;很台,又不嗲。还有值得一提的片头曲,蛋堡的JAZZ说唱看似和这么一部清新的片子有点冲突,而夹杂刚好和剧情契合的丝丝点点萨克斯风的编曲,听下来让突兀感荡然无存

  喜欢下雨天带耳机的人是什么心情?讨厌听到雨声?太喜欢音乐?还是只是习惯沉溺在另一个世界?林雨菁,同一时间失去了爸爸和阿嬷,单单留下了她自己,讨厌下雨天,却来到了这个一年365天有360天在下雨的东北角,只能依靠时间改变慢慢的褪去跌落谷底的心情。失去最爱的亲人真的是件很可怕事情,所以,如果要让我失去,千万不要让我一个人在这个世界苟活,记得要带我一起走,我不要每天都满腹悲痛还硬要依赖时间当信仰来自我安慰、自我期盼、自我救赎。

  这是一个很慢很慢的故事,慢到我感觉自己随时都在放空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错过(貌似我最近都在看这样的剧诶~),跟着节奏随时蹦出各种的迷惑,时刻都保持阴沉的调调可能因为片中常常都在下雨的关系吧,画面就好像80年代的黑白底片,看不到彩色,和菁菁的心境一样暗淡无光的灰白色。虽然它只是个迷你剧,但也就是讲述了个女生从亲人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重新面对生活过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可期间不显得冗长无聊,所以它只能产自海对岸,台湾的小清新是我们永远都学不来的。

  那年,雨不停国。

  走出雨国,拥抱晴天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二):说说而已

  简嫚书,说真的,这个名字很难记。在《十加十》的演职员名单里得知她的名字,再搜到这部剧。是个很转折的过程。气质特别,说话声音像杨丞琳,笑起来或是哭起来像颗娇娇欲滴的苦瓜。

  张书豪,在《转山》和《女朋友男朋友》里有出色演出,校园气质浓厚,但在片中好像没什么性格诶!

  张捷,《九降风》里的汤启进,《爸...你好吗》里的小捷,未来必有大发展。他的角色比张福海更有故事,更立体。

  吴朋奉,《父后七日》里的师公,长相就给人很踏实,很保靠的感觉。

  张沛婕,饰演海姊,虽是小角色,给人印象却很深,喜欢看漫画,偶尔欺负弟弟,一脸大姐气,充满安全感

  生死离别,说来说去都是说给别人听,落到自己头上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关于林雨菁的所思所想,我不懂。

  所以,关于PTSD,我更不懂。

  我只是来看明星的。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三):温暖的萨克斯风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不是孤单的,家人朋友,甚至是一个陌生人,他们都会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的伸出援手,拉我们一把。他们总是在关心着我们,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不愿去接受。

  受害者,通常受害者总是排斥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把别人的关心当作是对自己的同情,于是他们不屑、逃避,他们便逃不出过去所受伤害遗留下来的阴影,终日郁郁寡欢,与生活、与朋友格格不入,自闭、忧郁也成为了他们的衣服,穿在身上,隔离外在的一切事物

  身为受害者的家人或是朋友,应该要体谅他们,耐心的对待他们,加倍的关心他们,与他们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来打开他们的心扉。不是同情、不是可怜,而是发自内心的去爱、去关心他们。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的亲身儿女,把他们当作是最要好的知己。总有一天,他们的脸上会暂放出最美丽笑容,那从心底萌发的温暖绽放在他们美丽的脸上。

  萨克斯风的曲调或许悲伤,但是只要吹的人心里面想的是开心的幸福的事,吹出来的歌曲也会是幸福的,也可以让人置身于幸福的海洋中。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四):不停國的雨,遙遠的風

  近幾天,又一次通過臺灣電視劇《那年 雨不停國》,體味到了臺灣之脈脈的溫情,以及人與人之間那種富於信任感的際遇。睽違已久的感受,又一次襲上心頭……

  風災中失去親人的林雨菁,轉學到多雨的東海岸之小城。17歲的張福海,認識了這位下雨天都不撐傘的女孩……在一次社團招新的活動上,他瞭解到她轉學到他們的學校。在社長的鼓動下,他和另一個男生阿晃去勸林雨菁加入管樂團。在這個過程中,張福海慢慢從側面瞭解到,她的父母在風災引發的泥石流中雙雙罹難……在相互慰籍、勸導之中,兩個年輕人的心,漸漸靠近了……

  然而,這部電視劇又不僅僅是青春偶像片,很多感觸,令人不禁潸然淚下……動聽悅耳的薩克斯風,和清新撲面的海風,交織在天人合一之境。也許,觀看這部緩慢而又充滿溫情的文藝片時,有的人會覺得矯情,可我偏認定這種情愫是人類最本真、率直的情感。返璞歸真的感覺,正是在這種平淡如水的日子中,體味那種人與人之間深厚而真摯的情誼。可能無關風月,有的,只是對生命的摯愛和對自然的禮贊,也有對造物主的敬畏,更多的,則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酸楚和淒涼。人生本來就是無常的,特別是親人遠逝的時候,人的情感就會變得更加脆弱不堪,需要有人勸慰、疏解。而本片中的張福海、阿晃及阿晃的表哥(靈媒師)的善意相助,還有管樂團員得知真相後的真情,都是讓林雨菁逐步走出喪親之痛陰影的那些善意。

  彼岸的風,流動的音符,飛沫浪花,沙鷗起舞……絕美的畫面,還有溫情的相互致意,即使是不是對海峽對岸心懷向往,也會感動於這個電視劇主題的溫情脈脈罷。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更應是懂得親近自然的生物之群。而生在大陸的環境,對於這些,有些人比較有興致,可是,也有很多人,並不以為然。這樣的一部電視劇,在反映勸導、慰籍災民的同時,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臺灣社會的親情、友情之濃郁、醇厚。人與人之間,的確需要相互慰籍和理解,然而,我們太久“就祇會歌頌,不會歌唱了。心中的靈源枯竭,又怎會有歌聲的流泉奔湧?”大陸的情懷,註定比不上和風沐雨的臺灣島,更是在欲壑縱橫的職場、人生場域中,翻湧著醜惡的狂濤……

  看到阿晃和林雨菁一起回憶至親,痛悔當初未能聽話懂事,造成終生遺憾的那個場景,心有戚戚然焉。是的,我也曾有過那麼一段,父親的遠逝,讓我黯然神傷了近一年時間。然而,正如阿晃所說,天國裏的至親,都希望尚在人間的子女活得快樂。這是父母至真至純的情感,對於這份情感,我們祇有感恩、回報,不應用現實場域的虛飾偽作來對應到父母至親身上。

  人的一生,又何止三個願望?而我們所擁有的夢想,都是我們心中最可寶貴的財富。生命的可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也不在於財富的多寡,更不在於權勢的攫取。生命的意義,在於等待……等待,那遙遠之風,吹拂著發際、臉龐,喚起生命本真的純善與溫暖。劇中所營造的氛圍,真的很令人陶醉……

  這部電視劇,雖然看完了,但那種流動的溫暖情懷,還久久揮之不去,令人難以入眠!這也許就是,兩岸影視業界之差距所在罷。我真心期待,將來大陸也會拍出這樣的好作品。當然,劇中的那種情愫,也將永遠縈繞在我的魂夢之際,伴隨我的靈魂,升華、沉澱、蕩滌,直至彼岸之風,吹入我的夢境……嚮往自由的天際,那一抹動人的微雲……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五):平静&感动~

  故事很简单,因为泥石流和水灾失去亲人的女生林雨菁搬到了台湾最多雨水地方与叔父同住,起初的她面临家人的离去,想要追随却没有足够的胆量,再加上对新环境不适应,另她变得自闭而敏感。但当菁菁遇到了形形色色新人并和他们的生命产生或多或少交集的时候,不一样的人生阅历让她快速的成长,她才得以重新拾回曾经开朗的自己,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因为故事发生在365天有300天都在下雨的台南,所以所有的画面都蒙着一层淡淡的灰色调,就连男主角张福海家的苹果都是浓郁的绛红色,唯有菁菁在书桌上刻下的文字呈现出另类的鲜红,好像是她因为失去挚亲而滴下的血液,凄戾的控诉着这场无情的天灾带给这个单纯少女的莫大伤害。虽然剧集的画面都笼罩着淡淡的灰色,但因为阿海,这样的灰调也满满的都是温暖。

  很喜欢故事男女主角的两位演员,菁菁笑起来有着淡淡的甜美,而阿海的笑容则带着一种治愈系的阳光,尤其是在那场阿海去教室找菁菁,还被同学嘻谑为男女朋友的戏份里,阿海转身离去时,回头给了菁菁一个傻傻的微笑,灰蒙蒙的画面就立刻变得和煦起来,连冰冷的菁菁也不由自主的抿嘴一笑。

  阿海对菁菁算是一见钟情吗?像是,又不像!每每阿海看到菁菁,总有点胆怯和欣喜,那种预言又止的表情分明是喜欢对方的写照。但又觉得生活幸福平静的阿海是被菁菁下雨不撑伞只是听歌的奇怪举动所吸引,当他渐渐走近她,了解到她的伤痛无助时,便想要努力帮助她,这个帮助的过程让阿海慢慢的喜欢上了菁菁,他开始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快乐。甚至当阿海知道菁菁要搬到台北和她妈妈同住时,也没有自私的想要把她留在自己身边,因为他知道她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定会更加的快乐而他最想看到的不正是如此嘛!

  故事总是要有些迭宕起伏才会好看!菁菁没有等到妈妈,本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一段幸福生活的她面对这样的打击,变得愈发不可理喻,菁菁又恢复了刚刚失去爸爸和阿嫲时的冷酷,又将阿海拒于千里之外。当阿海为了捡回被菁菁扔下大海的被带而昏迷不醒时,菁菁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失去全世界,恰恰相反,她还拥有了一个全世界最值得她珍惜的人。故事的结局很应景的出现了妈妈的来信,菁菁从上面读出了深深忏悔美好的愿景,菁菁的伤痛马上就无医自愈了!这时,阿海那句“现在你把这东西扔了,有一天你一定会后悔!”应该有在菁菁耳边反复响起,她也会因此更加信赖和珍惜阿海吧!

  菁菁说阿海让他学会相信,可她却还是没有选择相信两次将她抛弃的妈妈,这时的她应该还没有真正理解究竟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吧!阿海义无反顾的跳入海中找寻她丢掉的背带,和社团的朋友一起用音乐将阿海唤醒,瓢泼大雨中看到爸爸和阿嫲的身影……这个时候的菁菁才真正的释怀了,她不再沉溺在失去爸爸和阿嫲的伤痛中,原谅了妈妈的不辞而别,也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另外,萨克斯的选择也特别适合这部迷你剧,优美旋律总是会适时的响起,或寄托了菁菁对亲人的思念,或暗含着阿海对菁菁的爱慕,又或是充满了大家想要阿海复苏的强大念力。萨克斯风的音色深沉而平静,轻柔忧伤,刚好吻合了剧集淡淡的灰调和舒缓的节奏,不禁想起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的那句歌词——“夜阑人静处,响起了一厥幽幽的saxophone, 牵起了愁怀于深心处”,剧集所带来的平静与感动就像婉转的萨克斯风一样萦绕心间,经久未散。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六):一个人,不会永远一个人

  刚刚写下题目,却在心里想,一个人,或许永远只能一个人。

  不过至少,菁菁终究是幸运的。她以为,失去了父母,就只剩她一个在这世界受苦了。她难过的想死,可是她怕疼。割腕或跳楼,她会害怕。她于是想着,闭着眼睛自行车吧。不过没有出车祸,相反遇到了一个闯进她生命的人,阿海。阿海由最初的好奇,到怜惜再到爱,一步一步,陪着菁菁。让她重新相信,相信生命的美好。

  她是幸运的。她的亲生母亲并没有死,并且愿意为了她尝试改变。婶婶和叔叔还有弟弟,都把她当做真正的家人。所以,即使她不够勇敢,还是找到勇气面对以后的生活。过去当然还是会同在,但至少,身边是有人相伴的。至少,她找到了她的心有灵犀。

  我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的。对简嫚书,是第一眼就喜欢上的。她让我相信菁菁的存在。自然到,比真实还要真实。

  菁菁下雨天从来不打伞,于是,阿海有了替她挡风遮雨机会。菁菁,又何尝不是在每个下雨天期待着阿海为她撑起一片晴天。雨不停,但菁菁的心慢慢放晴了。却让我的世界,一片潮湿

  我也不爱打伞。所以几乎每次都会淋雨。习惯了,也不会害怕。淋雨,也在一直走着。只是,会低落。因为下雨,会让我意识到,我真的一直只有一个人。我记得,并感恩每一个曾经借过我雨伞的人。

  现在的窗外,又开始下雨了。刚看完这部剧,眼泪还一直在流。不只为菁菁,也为这冰冷的秋,还有世情的凉薄。

  剧中,菁菁笑了。她看到了,她的幸福。她不再是一直带着耳机一个人走路。

  而我,一个人究竟可以走多久,走多远。要到哪一天,才会放弃。

  《那年,雨不停国》影评(七):不是遺忘,而是放下

  儘管九二一地震的時候,我是親身經歷過那陣天搖地晃,可是也許是年紀還小,都忘記了吧,當初並沒有像這次八八水災這樣,只是透過螢光幕的不斷放送,看著那些被水給沖垮的村落,看著那些大難不死的人們口述驚心動魄的逃難過程,我的淚水不斷滑落,我能去想像那種痛,但我知道那痛必定比我想像的還要痛上好幾倍。這是一個巨大的傷痛回憶,卻也是個必須記錄和反省的事件,在重建家鄉以外,傷痕累累的心靈該怎麼撫平,噩夢般的經歷該怎麼忘卻呢?

  *****

  台灣的電視、電影很少處理所謂的「傷痛文學」,因為這樣的題材有時不免會走入太過煽情的危險,尤其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故事更容易被人放大檢視。幸好,陳慧翎導演的「那年,雨不停國」成功的突破了這樣的困境,她屏除線上大家熟悉的演員,選擇了簡嫚書這個新人作為女主角,就是為了給觀眾真實的感受;她在段落的安排上,用管樂社的青春熱血,還有初戀曖昧的甜蜜酸澀來調和灰色基調的主軸情節;當然,更不能忽略眾多演技精湛的中年演員們,將許多可能落入狗血或做作的橋段,演繹出溫暖和感動的氛圍。

  *****

  「最討厭下雨的我,卻搬到全台灣最會下雨的地方。」──林雨菁

  每個人面對傷痛的方式不同,有人選擇穿戴著「我沒事」的樂觀面具、把眼淚和憂傷全都藏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有的人築起厚重的心防、總是帶著一副別惹我的表情獨來獨往著,也有人把脆弱和悲痛就這樣赤裸裸的顯露出來、不躲藏也不遮掩。菁菁的封閉與防備,是種對旁人隨意關心語句的反感,如果一定要遺忘過去才能擁有未來,那她情願放棄繼續往前走,也不要把和親愛家人的共度的一段段美好回憶給遺棄。所以她在桌面上寫著自殺的方法,只是希望能跟爸爸和阿嬤相聚;所以她知道叔叔一家人的好意,卻始終無法打入他們的生活圈,把他們當作真正的家人;所以她捨不得把父親的手機停話,只為了偶爾能夠聽聽老帥哥的聲音,好像就能跟他傾訴所有心事。

  簡嫚書演出的林雨菁,有一種會吸引人目光的靈動氣質,她的眼裡彷彿藏著一個深沉的故事,會讓人想要去挖掘探索,她的憂鬱和笑容都能牽動人心,讓人不由自主的跟著她流淚、跟著她微笑。而隨著劇情的推演,她的態度和心情也漸漸有所轉換,慢慢脫下尖銳的防衛,試著去接受別人的好意,也找到了音樂這個抒發痛苦的管道,嫚書自然且富有層次的演技讓人相當驚喜。

  *****

  「原來喜歡一個人,不容易,要拯救一個人,更不容易。對不起.....對不起以前的我,自以為是的想要拯救你,我以為很容易,我以為我一定可以幫你。可是剛剛,我看到你們家,我才知道你經歷過的事有多麼可怕,如果是我,如果是我的爸爸媽媽,我一定不能接受。但是,未來的路上,不管你在哪裡,我會很勇敢,一直陪伴著你,為你擋風遮雨。」──張福海

  在同學裡面,第一個注意到菁菁的是阿海,他好奇這個新來的女孩為什麼每次出門都不帶傘,為什麼一下雨就要拿出耳機戴上,為什麼總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直到他撿起了她寫給父親的紙條,他才知道她眼神中那抹哀傷從何而來,他的目光變得更常停留在她的身上,他給了她三個願望,只因為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拉她離開沉重過去的人。陽光活潑的男主角,要拯救陰鬱孤獨的女主角,如此像是偶像劇翻轉的戀愛公式,可喜的是編導並沒有讓阿海和菁菁的互動落入這樣芭樂的走向。我特別喜歡菁菁帶著阿海到了如今已成一片河谷的村落、這一整段的情緒以及阿海的告白。唯有到過現場,體會菁菁經歷過的事有多麼慘烈,才能明白喜歡一個人,進而想要了解、影響、拯救她,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他不免站在「同情」的角度去看菁菁,現在,站在這片已經看不出家鄉輪廓的土堆上,他才終於能夠「同理」菁菁的遭遇。兩次「為你擋風遮雨」的告白,也從拯救的高度,降低為陪伴的姿態,讓這份感情變得格外真摯誠懇。

  非常喜歡張書豪賦予張福海這個男主角的溫度和形象,墜入愛河時那停不下來的傻笑和好心情,與姊姊和家人鬥嘴時那欠揍的孩子氣,吹奏薩克斯風時又認真的帥氣。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是有種能讓人信賴的特質,也許是他的熱誠吧,溫暖卻不會過分灼熱,關心但不會過於勉強,像是冬日裡的溫暖太陽,一點一滴的融化菁菁冰冷的心牆。

  *****

  「你不要忘了,你的爸爸也是我的哥哥。我們是一家人。」──叔叔

  因為菁菁的悲傷太直接了,我總是忽略,其實叔叔也是在一瞬間失去了兩個親人。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在台灣(也許大部份的國家都一樣?)的社會文化下,男生,尤其是成年男子是不被允許表達出悲傷情緒的,他們總是被有意無意的暗示,要壓抑那些脆弱的情感。也因此,我特別印象深刻,叔叔聽見哥哥的電話錄音時,已經離開塵世的家人的聲音突然出現的剎那,悲痛的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或許比接到噩耗的當下還要更讓人清楚意識到,他已經走了,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吳朋奉的演出太震撼了,短短不到一分鐘的表情轉換,幾乎是同時,我的淚水跟著他一起不斷湧出,因為壓抑的太深,所以爆發的力道也特別強大,情緒的渲染力也特別濃烈。

  就像編劇之一李懿芳說的,「中年男人發自內心突如其來壓抑不住的深沉哀傷…如果不是有吳朋奉這樣的演出詮釋,劇情可能變的很芭樂,更不用說打到觀眾內心。 」(from 從災難片到療傷劇--編劇小芳的心路片語)

  *****

  「人很奇怪呢,有些事情明明就知道,可是就是給他做不到。還是希望有一天,能把你接過來一起生活,你能等媽媽嗎?」──菁菁媽媽

  曾經在「愛就宅一起」裡領教過柯淑勤的精湛演技,這次知道她將出演菁菁那拋夫棄女的母親,就格外期待這段母女重逢的戲。看著她一次次接近菁菁,總忍不住心中的疑問,她究竟是真的為了錢、或者心中那尚未完全泯滅的母性?一開始,或許真的是為了爭奪撫卹金,可是在重新與女兒生活過以後,她慢慢有了母親的自覺,也更加明白自己的生活有多麼不堪。火車上的那場戲,沒有對話或任何獨白,只有一幕幕回憶場景,搭配柯淑勤眼神與動作的轉換,就讓人能體會她內心澎湃的天人交戰。看見在月台上笑得燦爛的菁菁,回頭望見身旁那對幸福的母女,她的雙腳忽然沉重無比,怎麼也無法踏出車廂,在與菁菁視線交集前猛然的蹲下、藏起自己的身影,而後,就這樣坐在地板上痛哭失聲,手機響起也不能接、只能用手摀住耳朵、把那聲聲呼喚阻擋在外。第一次拋棄菁菁,是因為年少時的不懂事和無法吃苦,第二次的離開,卻是為了愛,為了不讓菁菁的新生活染上現實醜惡的愛。

  *****

  「為了要讓他們放心,我要好好活著,為他們活著,活出三倍的快樂。」──周明晃

  阿晃這個角色是個驚喜,如果不是張捷演出的話,我應該不會特別注意,而我很開心看到頂樓那場與菁菁的對談戲,讓這個角色頓時多出了厚度,不只是男主角的好朋友或管樂社的一員而已。從阿海對他的過去一無所知,就知道他也是個把心事藏得很深的人,而他的開朗也讓人從不會去猜想他有過什麼傷痛。十歲,在比菁菁還要小的年紀,他就失去了父母,他是怎麼在這段時間裡慢慢的去面對並接受這樣的事實呢?可惜限於篇幅的緣故,沒有演出收養阿晃的親戚是怎麼扶持或幫助他,但從吳建豪出演的表哥這個角色,不難猜出他也是在痛苦中一路跌跌撞撞,才終能稍微擺脫這段過去的陰影吧。而這樣把心事隱藏多年的他,選擇和與他同病相憐的菁菁聊起那段過去,那個從來沒有和任何人分享過的秘密──父母其實是為了救他而死,即使隔了這麼久,回想起來仍然是椎心刺骨般的疼痛,眼淚仍然只能毫無防備的不斷奪眶而出。要把那份獨自活下來的罪惡感,轉化成要連父母的份一起努力活下去的動力,這要多少的時間開導、要多麼堅定的信念和愛來支撐呢?這一段充分表現出幕後花絮裡陳慧翎導演所說的,「當一個人遭受重大打擊的時候,那個悲傷是不可能會忘記的,可是你真的就只能把那個東西放好,繼續的往前走。」

  *****

  當初看到蛋堡的歌要被用在「那年,雨不停國」時就很期待,第一集裡,和「下一站,幸福」的手法類似,是先展開故事,然後主題曲是從菁菁戴上耳機後,才開始慢慢流洩出來。蛋堡的饒舌,搭配著冷調的一幕幕畫面,有著傷痛過後那種還未能與現實接軌的疏離感,細聽歌詞更是與劇情契合的恰到好處,特別喜歡「強迫讓自己麻痺 是自己放棄 有天平靜地想起 才是已忘記」這兩句,強迫性的不去想起、只能是短暫的麻痺,等到有天回想起那傷痛可以不再那麼劇烈時,才是真正的痊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