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2-11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经典观后感10篇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一部由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 / 布鲁斯·罗宾逊 / Sylvia Marriott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一):只当是沉寂——l'Histoire d'Aèle H.

  还是抵不住Isabelle Adjani的名字,当然,这个“H”也是吸引我去看的原因。当初记得不知看到谁说,看La Reine Margot只有一个原因,就是Isabelle Adjani,那部片子我很不喜欢,它甚至抹杀了我对Dumas老爹的好感,但是Isabelle的眼睛那么美丽,又有谁能否认她给全剧带来的光环呢。《阿黛尔·H的故事》,怎么说呢,这部片子我并不那么喜欢,故事本身便不是我喜欢的,拍摄手法和语言处理问题又是另外让我不满的;其次是在什么字幕都没有的情况下我听着一串一串的法语很郁闷,零星听懂几句已经是要谢天谢地了,也有英语的,但这些一会英语一会法语地出现让我很不舒服。基本上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是很遗憾的,但本来就是去看Isabelle,去看她的眼睛,看她怎样又一次化作悲剧,残缺破碎决绝。

  姐姐活着时,Adèle没有足够的爱。姐姐溺水而亡,Adèle心中总有那么一块,空落落,仍然没有爱。姐夫以爱作为支撑随着姐姐而去,这殉情在Adèle心中无疑激起了很大的波澜。Adèle是独立勇敢的,可以这么说,并且有那样一种近乎癫狂的力量驱使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得到姐姐曾经得到过的爱。她为了追随爱人,只身离开家飘洋过海去了美国,而他只不过是一个薄情冷漠的小白脸罢了。你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的爱还能如此根深蒂固甚至变本加厉地挟持着她的灵魂,但她就是这样爱他。她把大把的钞票塞给他,她把女人送到他那儿去,疯狂的爱的方式,已经不顾一切了。这一切让Isabelle来演绎,毫不令人惊奇。她就是能演出这种骨子里的理所当然,哪怕再痛苦、再疯狂。她把自己的心写在纸上,一张又一张,散落着,口中吐出的字句仿佛是因唇瓣的颤抖,而不小心落出来的。她爱到了最落魄虚弱地步影片中贯穿着Adèle在睡梦中的绝望苍白无助女子在水中苦苦挣扎,床上的她则狂乱地用手扼着自己不停地呻吟。姐姐死于溺水,而她自己也在汹涌又无助的爱中无法呼吸,沉入最黑暗的境地。

  最终忘记了一切。她只持着那样的目光在路上木然地走,漫无目的,却似又毅然决然。她爱得失去了自己,失去过往的整个世界,却因此也保留了自己,她不必再为那个男人付出什么,不必再生生地忍受心灵的痛苦。忘了把她往日的优雅美丽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爱,忘了把她健全的身心摧残得不堪一击的爱。在遗忘前,我记得那次最彻底的流泪。她提着箱子离开温暖小屋,在马车里,无处可去,茫然与绝望一同袭来,她捧着脸狠狠地哭着。她后悔吗?当她滑下床,神经质地散着乱发抱着灰尘仆仆的黑箱子而睡,她是要护住那些写在纸上的曾经,还是要护住由心复印到纸上的爱?

  我很喜欢那个书店主人。他对Adèle总持有一种特别温存。然而他们之间似乎没有存在真正的互相理解的。他给了她那些书。她拆开。Les Misérables(要知道我看到这个很是激动了起来……),继而看到上面印着Victor Hugo的名字。她生气了。父亲的名字太过显赫,对于她来说只能是一种障碍,一种束缚。Hugo的名字,仿佛给她一锤定音,说她除了是那位伟大的人的女儿以外,别无其他,就好像某只娃娃,某件器物。

  然而终究还是比不上Camille Claudel,可说是差得远了。同为癫狂的女人,作为雕塑家的Camille显然更加富于力度,更加富有挑战的意味。而Adèle太温弱了,这是角色本身使然。然而她们强烈地宣告着一种自我的独立性。Camille不是附着于Rodin而存在的;而Adèle,尽管她那样爱着小白脸,但她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体去爱他,而没有把自己完全献给他。

  什么声音都无需它的细节了,请允许我这样忽略声音所传达的内容意义。但我想,只要她就够了,她的一举一动,她的眼睛的每一声低诉。只留着她令人心碎的美。只当是撕扯。只当是燃烧。只当是沉寂。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二):为爱痴狂

  My entreaty to your end,

  only beg you to no longer love me,

  I know you will promise,

  ecause you still love me...

  我对你最后的肯求,

  只求你不再爱我,

  我知道你会允诺,

  因为你还爱着我。。。

  ------------- 拜伦

  很长时间,无法从Adele炽热刚毅的眼神抽离。想起了7月的夏天,在安达曼海的潮湿中疯狂着拜伦的浪漫。只是,在Adele的爱情哲学里,没有拜伦的退让成全,她清楚自己想要的,她要做的便是追寻到她所要的。飞蛾扑火。

  这真是不可思议

  一个女孩漂洋过海

  从旧世界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只为了和她的爱人在一起

  这是我想要的

  像Adele一样为爱痴狂,你敢吗?

  这个女子活了80个念头,从陷入爱里,到追逐爱情,到心碎疯癫,她清楚的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可以。

  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关于纠缠的故事,尽管更多人感受不到对等的爱情,也许,真爱并不存在,也许Adele爱的不过是自己对勇敢形象想象,也许她爱的是远离姐姐的阴影,摆脱父亲的光环,也许她爱的是姐夫为姐姐殉情的浪漫,也许她爱的只是一个肯定

  她在爱情里,耍心机,伤父母,作贱自己,让大名鼎鼎的父亲维克多.雨果伤心失望,更几乎到了让人憎恨的地步,但我却欣赏她痴狂的勇气。我只知道我害怕有潜在伤害力的关系。所以崇尚距离。而冲在浪尖上的Adele,不怕。

  总有些爱情很甜蜜,也有些爱情很苦涩,有些爱情稍纵即逝,有些爱情日渐滋长。Adele的爱情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她一个年轻的女子,从格恩西到哈利法克斯,从哈利法克斯到巴巴多斯,她坚持了她的浪漫自我,只是纠缠过于疯狂,让人望而生却。因为太过年轻,因为缺乏安全感,她驾驭不了她的疯狂。

  在爱情的海洋里,她一个人艰难的挥舞着翅膀黑色潮水中奋力飞翔。在爱情的战役里,她一个人用千疮百孔的爱执着她的信念

  她用生命追随,用尊严等待的那个男人,Binson上尉,她知道他的坏,她更知道,你以为一个人可以驾驭自己的感情吗?有时我们明明知道只要退一步,便可以云开雾散,但仍然身不由己地沉浸于无尽的挣扎和纠缠。都说,飞蛾扑火。甚至,飞蛾都比Adele幸福,因为它不知道眼前是致命火焰

  Adele不需要被怜悯,在她的战役中,她是一个可敬的斗士。避开父亲的光环,她走出了自己的路,即使心碎孤老,却泯记于心,传奇于世。

  享受着阿佳妮濒临疯狂的潮水暗涌的眼眸,你敢吗?

  伊莎贝尔.阿佳妮扮演Adele即意味着人物线条的轮廓浮现,阿佳妮有着得天独厚条件。她的贵族气质、她潜藏的疯狂、她神经质的眼神,连雌性都难逃她的法网,后来《罗丹的情人》她更是将这些特质发挥到极致,获得了法国凯撒奖和学院奖的肯定。然后,后来就出现了许多阿佳妮式的迷惘慌乱、痴狂、愤怒式肢体。

  为爱痴狂的浪漫,好浪漫。

  特吕弗的浪漫哲学,仍旧很尖锐。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三):特吕佛是在纪念雨果,阿佳妮是在创造爱情,阿黛尔是在期盼宠爱

  不得不说特吕佛是在纪念伟大的雨果,以另一种形式,并不因为阿黛尔的爱情。以这种较为难拍的传记片,来回馈这位文豪。并不是要他的难堪。

  也许是雨果的文字,雨果的念想,才充分培育出了这个小女儿如此浓厚对爱情的渴望。伟大的雨果在小说里写出了对正义人民深沉的爱,写出了对高尚的爱情的渴求,也许是这样他才在创造的生活中忽略了对小女孩儿的培养但这无损于文豪的名声,毕竟是作为一个挣扎在生活事业中的人,总有顾此失彼时候。但是雨果内心中竟有那么强烈对爱的渴求,以致深深影响到小阿黛尔雨果的人生追求很感动。我认为特吕佛在拍摄的时候,是发现了这一点,对如此伟大的文豪有如此深沉和浓烈的爱的追求而感动,阿黛尔不过是受了他无形的指示和指向。特吕佛以这种别出心思的形式精彩的纪念了雨果,这位不俗犹如仙人一般的大作家。只是太悲伤了,太汹涌了。

  阿佳妮,是在创造她心目中和法国人民心目中的伟大爱情,一位温柔佳人竟有如此豪迈的力量来创造生活,叩问爱情,她的爱的表示可以让潮水激荡,让雪山碎裂让骄阳无力,她的力量喷薄银幕。不管她的爱情是否实际合理,犹如海的女儿一样,她一次又一次向现代观众给出了爱的神话,尽管是单人舞蹈,仍然壮美。

  而阿黛尔,我佩服她的勇气和奋斗,虽然仅于年岁,限于人生经验,她的种种努力最后归结于失败。可是谁在年轻的时候没犯过错误呢。稍微老成一点的人都可以看出选择那位书店老板比平松好多少个档次。可是那样的话,就失去了作为鲜嫩小女人特点,失去了作为浪漫雨果女儿的特征。阿黛尔内心也是充满怨霾的,不仅对于平松,也是对她的父母失望吧,我可以理解她,以她父母的声望,想找个追随者把她好好劝回家也是可以的,而不仅是写那么几封信。阿黛尔的长期滞留,也许是对她父母长期渴望爱不得而失望吧!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四):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两个女人的故事。

  阿黛尔•雨果是著名的维克多•雨果的女儿。但是,这位法国文豪却以自己曾经心爱的女儿为耻。为此,在她的姓氏中,仅仅保留了H,而不是雨果的全名Hugo。

  少女阿黛尔•雨果爱上了第16轻骑兵团的中尉阿尔伯特•皮尚,为了追随皮尚,她瞒着父亲孤身乘坐轮船,从古老的欧洲来到战火四伏的美洲。但这绝不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开端,因为皮尚从未把阿黛尔?雨果放在心上,他仅仅是一个身世可疑、嗜赌成性、惯于玩弄女人的冒险家,显然无法和高贵的雨果家族所匹配。

  不幸的是,阿黛尔•雨果开始了她疯狂追逐的一生。她在纷乱的战火中,举目无亲,四处打听皮尚的下落。为了获得当地人的接纳,她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历经千辛万苦,她终于找到了皮尚,最后他接受了阿黛尔的金钱,却无视她奉献终身诺言

  善良的阿黛尔认定父亲的态度是她与皮尚婚事的唯一障碍,于是,她写信给父亲,强迫他同意这桩婚姻。痛苦的雨果被迫认可了阿黛尔荒唐愿望。阿黛尔女扮男装,在舞会上找到了皮尚,出示了父亲的来信,但皮尚对此只是表示了嘲弄与无视。

  皮尚最终仍然离她远去。一辆马车载着阿黛尔把她送入了一间济贫院。

  阿黛尔沦落了。她穿着日渐褴褛的衣衫,幽灵般地在街头寻找皮尚的踪影,并追随着他的消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她成了街头孩子们追打的“疯”女人,成了已经成婚的皮尚的梦魇。

  在巴巴里岛上,得知她再度到来的皮尚前往街头去拦住阿黛尔,但阿黛尔却神情漠然地拖着破烂的衣裙从皮尚身边走过,如同陌生路人。她已经不再认得皮尚了。

  阿黛尔终于贫病交加地在孩子们的笑骂声中倒在街头,一个善良的黑女人救下了她。这个曾挣扎于奴隶枷锁的女人仰慕雨果为民主而斗争的声名,请人代笔写信给他,并自愿送回了阿黛尔。阿黛尔回到了父亲身边,孤独经历了父亲的去世,最终以80高龄孤独地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混乱之中。

  这就是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个为爱疯狂追逐一生的女人。

  在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中扮演阿黛尔的是阿佳妮。阿佳妮有着迷人脸庞和绝望的眼神。导演特吕弗说,世上没有哪个男子能够逃离阿佳妮的眼睛。

  在影片的最后一刻,伊莎贝尔•阿佳妮对着大海喃喃自语:“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

  毛尖说,特吕弗的摄像机承受了阿佳妮这样的注视,“即使不疯狂,可能也碎裂了”,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狂热的一次注视”。

  如果一个性演员一生只能演一个角色,那阿佳妮肯定就是阿黛尔。阿佳妮的故事,是另外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另外一个阿黛尔的故事。

  阿佳妮深爱着丹尼尔•戴•刘易斯。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出名的花心大少,他是女人的劫数,没有哪个女人遇到他可以全身而退。伊莎贝尔•阿佳妮,薇诺娜•赖德,朱丽娅•罗伯茨,最终都领教了他的不辞而别。这些美艳惊人的女人最后都痛心疾首地看着他娶了美国戏剧界首屈一指的剧作家阿瑟?米勒的女儿吕蓓卡。

  阿佳妮与刘易斯的感情从浓到薄都未曾公之于众,她承受着巨大的悲痛,承受着刘易斯的不辞而别,独自生下刘易斯的儿子加布里埃尔。同样的爱和狂热,同样的义无返顾,同样的毫无尊严。虽然在世人眼里她是绝美高贵的女神,但是,在刘易斯这里,她卑微得如同乞丐。在此后的几十年,阿佳妮保持缄默,独自抚养儿子, 从未提及与刘易斯的只字片言。由此,世人再不能得知,女神心中的爱和恨。

  不管你是什么人,我都要爱你。不管你到哪里去,我都要跟着你。

  这样的爱,不知道是爱着爱的那个人,还是爱着爱情本身。

  不会有旁人能理解这样的爱。但是,一定会有这样的女子。

  如同影片最后,在滔滔逝水的画面上,阿佳妮绝美凄艳的脸叠映在宽大的银幕上,她正面看着摄影机,狂热地,痴迷地说:“ 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种事,只有我能做到!”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五):浮生若梦

  我不会说故事,只能叙述它,阿黛尔.雨果,因爱的幻想永远陷入癫狂的女子。淡定和洒脱,不是说说就可以轻易获得,生死相许的东西不是解脱的了的。

  一个女孩站在河边

  从旧世界来到新世界

  与爱人重逢

  这就是我的愿望

  这位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女儿阿黛尔.雨果不幸爱上了一个叫阿尔伯特的英国军官,可是阿尔伯特移情别恋,而这位痴情女子还是一往情深,瞒过正流放在格尼斯岛的父亲,踏上了漫漫异国寻访的旅程,从加拿大的哈里法克斯辗转到非洲的巴巴多斯,用爱的艰难征程来形容肯定是不为过的。而她的方式也是陷入的一种痛苦与绝望中,跟踪收买爱人的卫兵,在他的大衣口袋里不断塞上写满情话的纸条。可是生性风流的军官新欢不断,阿黛尔的那点小手段只能被嘲笑,怎能唤回他的心呢,可怜的阿黛尔! 几近疯狂,花了5000法郎去求助通灵术;找到情敌的父亲,述说男人的种种不是。

  “既然如此,你又何苦要嫁给他呢?”慈祥的老者问道,

  “但是,你以为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是她自己可以把握的吗?”这是阿黛尔的回答。

  每一个痴怨女子都做此想。

  阿黛尔追随阿尔伯特到巴巴多斯的时,已是穷愁潦倒,连街头的野狗都开始欺负她了。但那份绝望的爱,还是没有泯灭。她就那样终日徘徊在街头,漫无目的,仿佛游荡就是她的初衷。终于,她和她魂牵梦绕的心上人在那个陋巷里相遇了,但是,没有任何忘情的情景出现,她只是默然地走过,相见不相识,军官惊诧了。

  故事这样结束,没有冲突,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阿黛尔又回到了她的法国故乡,活到了八十多岁,只是在精神病院度过一辈子,死后,葬在她著名的父亲的身边。

  特鲁弗的电影总是带有柔弱却充满力量的感情,然而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操控。爱与恨,生与死,都只是一瞬间。痛苦只留给那些颓败的女人 ,导演极度的克制,冷眼旁观。

  阿黛尔的爱,没有来由。我相信,爱就是这样没有来由的。

  曾经的爱人问过我:“你喜欢我哪一点?”

  “不知道,但就是爱,说得出的就不是爱了。”我的回答。

  爱不是喜欢一只眉眼,不是喜欢他的胸膛,不是喜欢更多的什么具像的东西,那是一种感觉,那是抽象的不可言语的东西,宛如清晨洒满露珠的森林里弥漫的说不出的清新;好似晚霞下即将泯没的太阳在绽放最后的光芒时莫可名状的绚烂;就是冲击到心灵的瞬间震撼。所以,不是爱你哪一点,而是一个立体的感觉。

  “爱到最后只不过爱的自己的想象。”

  阿黛尔说:“整个世界在我的眼里浓缩成一个目标:夺回阿尔伯特”

  “一个女孩会飘洋过海,从旧大陆到新大陆寻找爱人.但我一定会做到”

  发出这些宣言的时候,她可是一个心怀理想、才华出众的女人,她的执拗仿佛就是想逃避或证明一些什么。

  执着就是这个样子的。

  即使一辈子就这样沉沦,流落到街头,生活在精神病院,她还是继续执着,直到死亡。

  伊莎贝拉.阿加尼,特鲁弗的缪斯女神,“带着危险的美”我喜欢看她,眼神中都是压抑的火焰,带有充满神经质的脆弱。

  “我再也没有什么嫉妒和自傲了

  我已经远远地超离了骄傲

  既然我不能拥有爱的微笑

  那我就去接受痛苦的煎熬”

  浮生若梦,爱一场,梦一辈子,然后死。阿黛尔……

  the end……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六):关键时刻掉链子

  是我对特吕佛的个人意见,这一部跟祖与占完全不能比。

  特吕佛为女人着迷并不等于他懂女人,他把女人当艺术品一样供着、玩味着,实在不人道。所以一到关键时刻他就开始糊弄,比如向希区柯克致敬的偷窥戏,还有梦中溺水的镜头,都和祖与占中凯瑟林举起枪一样以游戏方式轻轻溜过去!

  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他很多时不如希胖,希胖人有点变态,电影却近乎完美,也很讲究平衡感。特吕佛优缺点都明显。象他这样敏感的男人很少,可以说是极品了,可是...天赋如此高,感觉如此敏锐,却爱搞选择性记忆(虽然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毛病),满足于打造一个安全的小天地,甜蜜的窝在其中。这跟莫扎特式的自娱自乐还不同,这就是逃避。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七):用沦陷于此的痴狂,交换无所寄托的空虚

  那一年,阿佳妮19岁。

  世界的宽广她短暂的年华还不曾真正走过,但天赋的灵魂足以延伸至凡人一生不曾踏足的远方。

  既然不能靠阅过的世事人心寻找归宿,乡愁便只能托付给天才的灵魂。

  汪洋碧落之上她刻下偏执的誓言,少女之心中震动的激情也仿佛有狂潮连天的浩荡恢弘。

  她孤身一人跨越千山万水,其实只是跋涉过她心灵世界的茫茫天地。因为现实世界在她看来是何其狭隘,根本无从实现她瑰丽的梦想,唯有心灵能感应她的执念,能够撑破现世的牢笼让她看到她幻象的史诗,不再让她忍受梦境无所寄托的空虚。

  那个女孩太年轻,对她来说扎扎实实的痛苦折磨远比无限遗憾的空虚美妙得多,她抓着那一寸危险的执念孤身冲向她亲手布置的灵魂炼狱,执念上刻着她对世界的所有不甘。

  谁说阿黛尔是溺于爱情,她只是溺于一个溺于爱情的自己。天才的灵魂向往着悲剧的诱惑,仿佛唯有悲剧才能让这一生渡上轰轰烈烈的辉煌。她认定上天赋予她生命就是要她成就一番与众不同的伟大,就更无法忍受在所处环境下外界对她的忽视,天真的女孩尚不知世界上有多少种可以成就悲剧的苦难,爱情便成了她成就痴狂的媒介。对方究竟是人渣是败类又有什么关系,那个男人越冷血,她的搏斗便越伟大。那个才华横溢的灵魂不甘心埋没于冰冷禁锢的世界,而心甘情愿溺死在自己心灵的汹涌汪洋,她献祭了全部的青春来穿越千万里山海苍天,以此来把她的一生书写成一段罗曼蒂克的流金史诗。

  阿黛尔的世界非常小,从生到死都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心。

  既然生来就不该属于这个世界,既然无法在这个世界寻觅到一个天才的归属,那不妨就用沦陷于斯的痴狂,来交换天地无处寄托的空虚寻觅。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八):阿黛尔·雨果——一个茫然无依的灵魂

  其实本来是慕名想要看《罗丹的情人》这部电影的,却阴差阳错地点开了这部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我多么倾慕她优雅的身姿,多么喜欢她灵动的眼神。

  只是在爱情的潮水将她淹没的时候,灵动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执拗与疯狂,优雅的身姿变成了孱弱的步伐,我依旧爱她,这样一个顽强的、倔强的、甚至是神经质的女性灵魂。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细腻精准地刻画了深陷爱情中的女子神态及心理。无论是她初来时渴盼的美丽蓝眼睛,带着一丝天真与不安的神情,还是后来覆灭时的茫然无依、悲痛无法自持,都在执著地为自己的爱情战斗。

  然而,她并没有得到任何她值得得到的善待、安慰以及甜美的爱情。回应她的永远是宾生那冷漠的神情、无情的对待。

  “你要是真爱我,不那么自私,你就不会要我娶你,给我自由......”我想,这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的自以为是。一个爱你的人,如果不是现实生活中有什么难以支持这份感情的阻碍,谁会不希望在一起呢?真爱一个人,是会想和他在一起长长久久的。

  “我再也没有什么嫉妒和自傲了,我已经远远地超离了骄傲。既然我不能拥有爱的微笑,那我就去接受痛苦的煎熬。我有爱的信仰,我不会只献出我肉体,也不会只献出我的灵魂。……我还年轻,但有时却已感到了生命的秋天。”

  她的爱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男女之爱,成为桎梏,圈禁她的思想与理智,这是她灵魂中的结,与少年的经历纠缠在一起,成为一个解不开的结。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接近癫狂。我怜爱她,喜欢她,为她叹息扼腕。

  无数次出现的梦魇,那水塘,既是姐姐姐夫爱情殉情带来的思想渴盼,她希望有这么一个人,如此坚贞地来爱她。她又是缺爱的,厌弃自己的姓氏而又仰赖于它。少年时缺失的爱都化作了对爱情的渴求,她追求爱情,将其作为毕生的信仰。

  神经质的她,如果心灵的伤痛未得到治愈,即使后来长寿,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

  影片的最后,坚毅的美丽面孔重新出现,多么勇敢的女人,只能说,是家庭的不幸与所遇非良人共同酿造的苦酒吧,她自己的敏感艺术家气质又为此蒙上一层灰色的不可化解的黯淡与失意。

  我想,影片要表达的,也不仅仅是警示意味吧,一份悲悯,一份怜爱,一份爱情。

  爱情呵,愿世上好女子拿得起放得下,不是为了追求爱情而追求恋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追求爱情,像舒婷的木棉一般,相伴相立。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九):绝不仅仅是“痴心女子负心汉”

  这部影片拍摄于1975年,是根据雨果的二女儿阿黛尔·雨果的经历与日记改编的。Adele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Binson,随他从欧洲到加拿大,到挪瓦斯高梯,最后到巴巴多斯。小白脸表现得十分冷漠,然而Adele却仍旧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向父亲赊讨生活费来为Binson还债;不断给他写去充满爱意的小纸条;出钱为他找女人;不断编谎言让他父亲相信Binson还是爱着她的并且希望得到她父亲的同意;想找江湖术士搞催眠,让她变爱为恨;不顾母亲的病重继续留在Binson身边;散播结婚谣言;在得知Binson要订婚后,去找了女方的父亲——好像是个大法官之类的贵族,结果么。。。Binson自然是订不成婚啦, 那句我觉得超经典的“你觉得人们可以一成不变的控制他们的感情吗?有时候一个人就是会这样爱一个人,就算她鄙视他的一切”就是在大法官问Adele"他如果真像你说得那么坏的话,那你为什么还这样爱着他呢?"这时说的),最终Adele在法国孤独终老,她好像也是雨果家族活得最长的人。

  绝不仅仅是“痴心女子负心汉”,我以为,推动这种疯狂与执著的还有另外一样很重要、甚至超过“爱”的东西。

  Adele也是雨果深爱的妻子的名字。Adele H得到了父亲的文采和母亲的名字,却没有得到父亲所拥有的成功和母亲所拥有的爱。

  她不愿以雨果小姐的身份示人,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人们会看得的只能是“雨果的女儿”,而绝非“阿黛尔小姐”;她每天像魔鬼俯身似的写着,写着家书,写着日记,留下了挣扎,也焕发着激情与灵感——是得不到爱的痛苦灼刺着她,也是父亲的伟大压迫着她。爱慕她的书店老板曾经送过她一份礼物,但当她打开看了之后,却突然十分生气的走了——是《悲惨世界》,是雨果的《悲惨世界》,是她父亲写的《悲惨世界》!!“为什么到处都是维克多雨果?为什么永远都是维克多雨果?” 她虽然疯狂的爱着Binson,但她从来没有过私奔的念头,她不断又不断的祈求着父亲的同意与祝福,因为Binson以没有雨果的首肯为借口而离开了她,更因为那是她作为一个女儿,一个获得了真爱的女儿拥有父母尊重与认同的最好凭证——无关乎雨果,只是维克多对小阿黛尔成长的首肯。记得片中有过这样一个细节——Adele去取信时,碰到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问她叫什么名字时,她瞎说了一个,但当她打开来信看到了雨果同意她结婚的字条时,她幸福的来到小男孩面前,对他说:“刚才我骗了你,其实我叫阿黛尔雨果。” 

  Adele有一个姐姐,可惜年纪轻轻就溺水身亡了,姐夫好像也跟着殉情,这对Adele的影响不是用一个“大”字就能形容的。姐姐是幸福的,因为她带着绝对的、纯粹的爱离开了,带走了父母的宠爱与永久的怀念,却留下了一个几乎永远不可能超越的美丽童话。当房东太太为听到Adele的姐姐已去世的消息而表示抱歉与遗憾时,Adele是什么表情??——是表面的庆幸与得意,内心的痛苦与绝望。似乎从此所有人的爱只属于她一人了,可她却永远失去了她的爱;她努力的追求着那份爱,她希望自己能像姐姐、妈妈一样的幸福,但是不可能,那样的爱无从超越。 可她又能做什么呢???

  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惨烈程度的轻重之分而已。

  inson没什么好说的,我叫他小白脸,而不是负心汉,正所谓“旁观者骂死,当事人爱死”。爱情无关道德,不是吗??

  (can)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观后感(十):C'etait l'histoire d'Adèle H.

  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很多女人的故事。

  她爱他。这三个字已足够写出一部泣血的悲剧。

  女人一旦爱起来,ridiculous,是Pinsen对Adèle 用的词。

  她是爱他的美貌。你那么美。她反反复复的对他说。

  他却如一个冷艳骄傲的美人,撇开她的炽热。直至她将自己燃烧成灰烬。

  她每晚的窒息感,在水中沉溺,无所依傍。没有一双手将她拖出深渊。没有一双手能够如此有力。因为这些苦难,就像她的父亲书写的那样,是人生的悲戚,那么磅礴、无可阻挡,没有人能够与你分担。在这些时刻你只能是负担一人。

  离开旧世界,那里有太多的沉积。信心满满的漂洋过海,走去新世界,在那里,不为人知,毫无累赘,用一种自己也无法理解的狂热去对待新的生活,追求期待中的自己。可是这条路走的是正确的吗?没有人没够知晓。赌一把,向前走,在这摇摇摆摆的独木桥上,孤注一掷。可是那些旧事就好像留恋的阴魂,终于将隐藏的身份暴露给他人。正是这个身份被发现的过程,也是逼迫她不断走向决绝的路。

  当她想要对自己反悔,回到那个旧世界。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话。不要被自己的记忆所欺骗。自己的誓言、信心、决断,都只是当时的情境和心境的衍生物。没有必要由未来的自己负这个责。可是她以为这是诺言,坚持了下去。幸亏了温柔的人,妥善待她。是因果报应,父亲的善传递到了世界的这一段,佑护这一不孝儿。

  不过她给了我勇气,追逐的力量。

  有这样的想法,当自己有结束生命的念头时:再睁开眼,这是一个新的生命,勇敢的去活。旧的生命已经死去。不要再那么缩手缩脚,张开臂膀,这是一个新的世界。Bienvenue。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