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影评10篇

2018-01-20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的影评10篇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是一部由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伊莎贝尔·阿佳妮 / 布鲁斯·罗宾逊 / Sylvia Marriott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一):“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样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

  quot;千山万水,千山万水,去和你相会,这样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很喜欢阿佳妮,这电影看得我心纠一起去了,可能平凡的我无法不被震撼强烈共鸣吧。

  有的时候,高举的桂冠比不了平凡的淡然,有时,虽讨厌无奈的平凡,又不得不借助它来帮自己平稳……

  我就是这样的强烈的爱了,强烈的疯狂的深深的爱了,我只是想和爱的人在一起,就算是一只飞翔的鸟,也甘愿停留与树共老…为什么伤害无奈还有无法摆脱如此之多?

  为什么?

  最近一直反复的看法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因为没办法去北京看现场,只能在遥远地方安慰自己。

  生来便拥有一份无法比拟的壮阔,只能等待迫害的伤害……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二):雨果小姐

  阿黛尔·雨果是她至死也无法摆脱的名号。虽然她一直致力于摆脱。

  像我这样疏于了解法国文学的人,也从很小时候就知道维克多·雨果的名字,因为政治,或者其他的原因。在心智蒙昧的时期,这名字是与19世纪以前很多不知道内容但记得书名的国外作家归类到一起的,那是乏味的陈旧的代名词,虽然如此知名

  当然,这样的忽视与不了解不会减损维克多·雨果的伟大。他是人类灵魂明亮的那部分

  很久之后,辗转得知他的女儿阿黛尔·雨果的故事,雨果小姐,为了一个她认为爱到无以复加男人远走他乡,心中无所牵系,只为追随那个男人。从哈利法斯到巴巴德,几乎绕了半个地球。那个下层军官始终没有回应过这样狂热的爱。

  她的出走最后无疾而终,也独身一人,直至死去。

  又过了很久,找出那部演绎她生平的同名电影,女演员真的很美,法兰西深目忧郁女孩

  看起来似乎是个痴情女和负心男的故事。

  如果放在时下,应该是天涯豆瓣八卦的热点。她有美貌,有如此盛名的家世,又有被神的光环笼罩的父亲

  有怀带完美爱情死去的姐姐(曾在19岁时溺水身亡,而她的未婚夫也因此殉情。)

  太多的似乎可以无限“吐槽”的东西了。

  而她的偏执、自我、边缘化更会使人觉得是个“极品”吧。

  答应那个男人婚后可以继续他的风流,答应给他钱去还赌债,答应他一切。

  在母亲去世的讣告和那个男人的军队转移的通知面前,继续追随他而去。

  让我想起了电影《浮云》(虽然是为了卖弄而看,也虽然并没有被触动),女主角也为了一个普世价值都认为不值得的男人抛弃一切,一直追随,直到死去......

  世界会因为很多“保险”而“正常”的观念得以维系下去

  阿黛尔的人生无论如何要算是悲剧,但是她如此执拗地坚持了自己。

  从年轻稚嫩年纪中走远,不会再手执利刃却没有战服地去勇敢作战了,再为世界所普遍认为绝望的爱情而勇往直前,再去悲痛到绝望。。。。。。

  阿黛尔是因为她父亲的缘故,才让她的日记她的故事为人所知,才让那极力想赋予很多内涵的电影上映,而那些低微尘埃中的人们,他们的那些狰狞的坚持和悲惨的人生,则不会被人熟知,广为解读,用各种渲染华美色彩语言来解读。

  那些人们,我该称为“勇敢”的人们吗,他们的血和泪,会成为部分人闲谈的笑柄吧。

  在解构中大部分的人获得暂时的快感

  如果我们的血不能流得更快些,不能变得更热一些,

  如果我们的人生不能被用来破坏,

  如果不能接受风霜刀剑的戕残,

  如果不预备用匕首划开胸膛,

  如果不能去义无反顾

  这世界会怎样呢?

  也并不会怎样吧,

  无尽的人生的牵扯,永无退路。

  在岁月最后的弥留之际,在纸上再写下我所爱的,再为我的白发苍老而庄严华丽一次,永不妥协地死去,

  会吗?

  这世界不缺少疼痛,而没有疼痛,人的世界还会存在吗?

  生命来到世上,各自的目的不同安稳地死去和痛苦挣扎着生,静静地旁观和热烈地参与,

  是不同的,即使那不同只对于那脆弱的人的身躯而言。

  我爱过“不值得”的事物,爱过又华美又不堪一击的诗篇,爱过我满是苍痍的生命。

  最后,并不能一语不发,纵身入海。

  而焚烧自己生命的人们,也并未停止过。

  维克多·雨果曾经遇到过一个让他痴迷的女人,在他妻子之外,他保持每天为她写一封情书

  被世界原谅的纸上的爱情

  他并没有追随他的良人,到世界各地。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三):无缘对面不相逢

  最后的最后,她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发,鼻梁上架着眼镜,原本美丽眼睛尽失昔日的神采。

  她拖着一袭破旧的衣裙,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

  那是北非的巴巴多斯。离家千里万里。

  他听闻她在此地,前去找她,只为彻底摆脱纠缠。

  他跟着她走了几条街。她无知无觉。

  他喊她的名字:阿黛尔!她充耳不闻

  他难以置信,再次上前。她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像是打量一个毫不相干陌生人

  无缘。无缘对面不相逢。

  她只是定定地向前走,裙裾曳地,尘土飞扬。所有的一切都被抛却身后:她爱人的英俊面容和她自己的身份姓名。

  可她摆脱不了那个纠缠多年的梦境。只能夜夜在水里绝望挣扎。溺水而亡的姐姐,因此殉情的姐夫,这对年轻夫妇是她一生的梦噩。

  与其说她追寻的是那个英俊风流的军官,那个爱过她又抛弃她的男人,不如说她追寻的是一份纯粹热烈的真爱,就像姐姐所拥有的至死不渝

  即便那是一把火,烧尽她的美貌才情和健康心智。

  最后的最后,他们在北非的穷乡僻壤面面相觑。她的眼神茫然而空洞,再不似从前满眼都是他的影子

  无缘对面不相逢。

  说到底,不过“无缘”二字。

  无缘于他。无缘于平静幸福

  “你觉得人们可以一成不变控制他们的感情吗?有时候一个人就是会这样爱一个人,就算她鄙视他的一切”。

  这又是何苦呢?

  但若是不这么做,她就不是阿黛尔雨果。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四):真正的爱,不存在这个世间的爱

  这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虽然阿黛尔为了一个男人离开父母漂洋过海生活拮据,到最后神志不清。

  那个男人曾对她说,阿黛尔,如果你爱我,就会给我自由的。如果是真爱,就应该给我自由。

  这句话说的很对呀,如果是真爱,就应该给我自由,并且给自己自由。

  在这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看到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只身去找自己爱人的阿佳妮,我还是很担心的,担心她落入圈套,担心她被男人敷衍。如果那个男人总是对她说好听的话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爱她,这不是更可怕吗?可是没有。宾利先生非常明确的挑明了他不爱阿黛儿了。

  这些,阿黛尔是知道的吧。

  她知道宾利先生不爱她,她知道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她也知道之前宾利先生只是用一贯的手段追求她,而现在,这些东西都不复存在了。

  那么,她到底是怎么了?

  她想要什么?

  她到底想要追求什么呢?

  她是一个热烈而又极端的人,

  她不会将就,不会在意外界的看法,她纯粹透明并且不容许自己的生命有一丝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如果有了,她便会痛苦。

  她想要的,和所有人都一样,当然是爱。

  她追求的,是热烈的,绝对的,永恒的爱。

  她想要一份信仰,为了这份信仰,她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灵魂,付出自己的一切。

  还有一个,是和其他人不同的,她想有独立人格,那就是,不被自己的父亲——维克多雨果所覆盖的人格。这也是她化名的原因,但并不是她离开家和不回家的原因,看了一些影评太过夸大这个影响了。

  在对爱与信仰的追求中。她很明白家庭,无法满足她的这个内心愿望。她有几个兄弟姐妹,无法得到父母太多的爱,更何况,她还有个美丽的并且逝世的姐姐,姐姐得到了亲情伟大的爱情,这就像是无法到达的让她嫉妒的高峰,让她痛苦万分。

  在她年幼不谙世事的时候,宾利先生进入了她的世界,用很简单行为就打动了她,并且让她心甘情愿的为自己付出。

  那个时候的阿黛我,非常的快乐,并且疯狂。她一定觉得很幸福吧,她找到了爱人,并且这个人也爱自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他们可以结婚,有个家。他会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他会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而阿黛尔,自然也愿意如此。

  可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种爱的,有一种说法是,爱只存在神的心中。凡人之间是没有爱的,因为凡人会变化,凡人无常

  漂洋过海过海追随宾利先生,但当得知宾利先生已经不爱她时,她非常痛苦,那是内心的一堵墙坍塌的重量,那是信仰崩塌的毁灭性。

  可是,那个时候德尔阿黛我还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想着宾利先生会回心转意,她还是在跟随着他。

  她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自尊的事情,给宾利先生钱,看着宾利先生和其他女人亲热,给宾利先生召唤妓女,假装结婚,假装怀孕,破坏宾利先生的订婚。

  她在消耗自己,她在和自己较劲呢,她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想让自己在可见的世界中更加糟糕,以抵过内心世界的绝望与痛苦。

  因为她太过纯粹,并且执念很深。

  我不知道阿黛尔后来怎么样了,或许会清醒过来,明白这世界上没有自己追寻的那种爱,然后作为一个常人活着。

  虽然我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想要的爱,但是我仍然期待着。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五):《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心襟漫化成天海的澎湃

  叙事的张力来源于自尊心和爱情之间的拉锯战,而当热情突然遇冷,又怎能不惊悔伤心?作为一代文豪雨果的女儿,尊贵的身份和性灵之间的交加毁誉成为她的议题。

  恋上一个缠绵于赌博和寻花问柳之际的男人,是阿黛尔一生的峥嵘般的遗憾与耻辱。炽热的情感燃烧彻底否定了理智感的存在,以磅礴欲出的激情上演了一出绵密悲痴的情感戏码,将一生的烈火和欲望的筹码押在一个不值得托付终生的宾生上尉身上,也是阿黛尔的宿命悲哀与可泣可笑。芙蓉玉碎,香兰啼露,漫天的悲剧式的长鸣蝉联其间,弥漫了她的芳华灵感和本质的魂魄。

  阿黛尔的命途毁损于自身的清狂和坚持。在母亲病危的情况下她依然只身一人远赴重洋来到异国他乡的美国,寻觅从军的宾生上尉。在她的纠缠和他不留情面的冷酷与拒绝之间,可以勘透那一分悲剧式的薄凉。心襟漫化成天海的澎湃,也丝毫无法触动他心底的微妙。他是花心的,带有出生低微者的自卑,他也是有着自尊和理由的,一个男子能够不为女方家族利益所触动而坚持追觅自我的自由,也是他灵魂的本然。虽然他为生计和赌瘾所迫不得不选择了从军,然而爱的薄凉意识贯彻了他的宿命的骸骨,使得阿黛尔的凄寂成为一种纠结的必然。

  阿黛尔曾经数次于梦境中身陷水域无法自救,蔓延开的是一种灵域的落落寡欢和作茧自缚。她在看到催眠的节目上演,并目睹了一个正常人被催眠并“划船”——之后又在主持者停止催眠的状况下恢复清醒时,也想到了自己在囹圄困境中无法自救的诱因。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还是如同飞蛾投火般灼灼刺目,身而要求催眠人迫使宾生迎娶自己。她不惜撒下漫天的谎言大网,以怀孕为由要求宾生未婚妻的父亲取消宾生的婚约。她永远有一份令人悲切的不知自重,伴随着怒气和悲鸣燃烧那已经不再斑斓的花火。即便传来母亲逝世的消息也无从他顾。

  踽踽独行。她被狗撕咬了衣服,来到黑人区,面无表情的怅惘踱步,当宾生走到她的面前的时候,她已无法认出这个人,毫无反应地走过宾生,走过那些花火和废墟。她的内心被一种彻头彻尾的悖乱式阴郁所笼罩,宿命的翻覆将之捆缚于百无聊赖的牢笼。宾生只是情感上的普通人,而她却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凄郁愤懑,使得她的内心一切都变得那样扑朔迷离

  最终,阿黛尔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在疗养院度过了漫长的四十年后去世。她的青春年华清澈见底的绝俗面孔都映射着她的高屋建瓴般的泣血和骄傲,这一分骄傲纵便毁损了也是百战不殆。他的绝情和她的至情,随着历史的尘封而变得飘摇,她的一生如同飘絮,不知晚年会否回想起当初绝世的浪漫芳华和心有戚戚焉的相通感应呢。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六):自己的命运

  发现这部电影是因为看一个pptv上的电影盘点视频,无意中看到了片中阿佳妮身穿蓝色连衣裙,手抚胸口表白的画面,那种狂热的,感人肺腑的情感展现在阿佳妮靛蓝的眼睛中,灯光场景如古典油画般。我瞬间被场景给打动了,也记住了电影的名字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

  坦白来说我没有把它和法国作家雨果联系起来,雨果这个姓也不算罕见,我以为是一个简奥斯丁风格的古典爱情片,后来百度了之后才知道电影与那位法国文豪的关系。所以我对电影更感兴趣了,有关于雨果女儿的故事,这又是一出精彩的文坛八卦。之后我上土豆看了这部电影,坦白来讲气氛比较沉闷,画面也不算唯美(当时不知道这是新浪潮电影),我认认真真把它看下来了。之后又看了一次又一次,我被阿佳妮,还有阿黛尔雨果深深的吸引了。

  阿黛尔雨果,维克多雨果的二女儿,聪明漂亮,有文采。她拥有任何女子求之不得的身世,雨果小姐,然而这个身份像一身重重的枷锁拴在了她身上,她一出生就活在巨人的阴影下。她的姐姐丽奥,美丽漂亮,在十九岁的年纪就死在了湖里,他的丈夫为其殉情,这对年轻的情侣成就了一段爱情传奇,雨果把她女儿的衣服挂在客厅里,给每一个拜访者看,告诉人们自己早逝的女儿的爱情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丽奥的故事,那位给阿黛尔看病的医生听说阿黛尔有个早逝的姐姐时立刻说出了丽奥的名字,所有喜爱雨果的读者都知道了丽奥的名字。他们都忽略了角落里的阿黛尔,她的才华与爱情永远在父亲与姐姐的阴影下。

  我像阿黛尔是崇拜自己的父亲和姐姐的,她在梦里一次次变成在水里挣扎的丽奥,在见到律师是直接说出了我是雨果的女儿。她崇拜他们,把他们当成人生的追求。她有一种少女般的浪漫情怀,所以她才会爱上滨生上尉,宾生是个英俊的花花公子,代表了神秘,新奇与冒险。宾生身上有她向往的一切,她希望拥有自己的爱情故事,她不断强调自己“宾生夫人”的身份,是为了逃离家的阴影。

  父亲反对女儿和宾生在一起,正因为如此阿黛尔才要疯狂的追求他,因为她要反叛她的家庭。她如同一个青春叛逆的小女孩,不断反抗这长辈,不断给家里写信,指责父亲破坏了她与宾生的姻缘,指责家人没有给她寄唱片,她向父亲要钱,把钱送给宾生还债。可以看出宾生不爱阿黛尔,他曾经的感情不过玩玩而已,然而阿黛尔却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做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举动。她对宾生的追求并不聪明,甚至十分生硬与笨拙,给他还钱,写情书,为他找妓女,甚至用催眠术逼他娶自己。阿黛尔内心不在乎宾生爱不爱她,她来到哈利法克斯,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寻找自己,只有在追求爱情是她才成为了她自己(在邮局她告诉了小男孩自己姐姐的名字,而她收到了同意结婚的信时才又告诉了男孩自己的真名。)她在哈利法克斯不肯走,其实是在跟家人怄气,她不肯承认自己追求爱情的失败。

  阿黛尔在影片中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写作,即使在疯了之后也在写日记。书店老板说在哈利法克斯向她那样爱写的人很少,她事实继承了父亲的天赋,她要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小说,让自己的故事独立流传下去。她想摆脱自己的家庭,然而她用了父亲的方式逃离父亲(写作),用姐姐的方式逃离姐姐(爱情)。这样注定是个死循环。

  她要亲手制造一段超越阻力的爱情。她并非爱上了宾生,而是爱上了一段伟大的爱情壮举,她也并非爱的不顾一切,而是爱上了自己不顾一切的爱情。阿黛尔亲手塑造了一段悲剧,因为她要以此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影片中所有陌生人都对阿黛尔表示了关系与同情,向书店老板,房东太太,马车夫,银行经理,还有最后送她回家的黑人。他们都对她很好,他们希望帮助她,希望阿黛尔好起来。然而陌生人的同情救不了阿黛尔,这注定是无关别人的自己的悲剧。她迷失在了人生的路途中所以阿黛尔亲手创造了自己的命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阿黛尔雨果,不是文豪雨果的女儿,不是美人丽奥的妹妹。

  故事的最后,疯了的阿黛尔被送回国来,我想她从未后悔过这次旅途,因为在她出发前她以写下了自己的命运:“真不可思议,一个年轻女子漂洋过海,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是为了寻找她的爱人,这只有我能做的到。”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七):为任性苦因好胜痛的阿黛尔

  阿黛尔·雨果(Adele Hugo,1830——1915)是法国作家雨果的女儿。为任性苦因好胜痛的阿黛尔。

  这是真人真事。看完了电影,我只有唏嘘。1975年上映的电影,三十多年前的不知道人们在看这部电影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为阿黛尔感动吗?故事的梗概如下:

  为追求年轻的英国军官平松,阿黛尔从法国跑到美洲,然而平松却表现得十分冷漠。阿黛尔却近乎“丧心病狂”地继续爱着这个不再爱她的男人,最终在法国孤独终老。

  我觉得她真的是偏执狂,因为爱的太深了,异乎寻常的深,完全没有理智了,所以彻底地绝望之后,只有流落街头,只好被好心人送回法国,只好在孤老了。阿黛尔。真像他的父亲在《一个法国人的情书》中写的——把宇宙缩减到唯一的一个人,把唯一的一个人扩张到上帝,这才是爱。

  但是阿黛尔的爱人劣迹斑斑,丝毫不值不配她的爱。她想摆脱姓氏,摆脱父亲和姐姐巨大的光环带给自己的压力,但是她的贵族出身和气质,她的才情,她只为爱情而存在的狭隘(绝对是一代情种),让她的一生充满挣扎和矛盾。

  “一个年轻的姑娘,独自漂洋过海,从旧世界到新大陆,去和她的爱人结合。这件难以做到的事我将要完成了。” 放弃父母、家族的宠爱,无数仰慕者的追求,阿黛尔身着白衣,站在河边,眼神恍惚但坚定地说出这段话,不得不感叹她的勇敢,但是她始终没有实现,始终狼狈。

  “你错了,桑德斯太太。我才是拒绝结婚的人。我认为结婚对女人是一种堕落,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女人。我的工作需要独身,这是我父亲的思想。我永远不会放弃雨果小姐这个称呼。”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矛盾之一。她宁愿把错当做是自己的,始终不怪罪自己爱的平松上尉。而且,在平松明确向雨果先生表示“我永远不会娶阿黛尔”之后,甚至在她疯掉之后,她依然固执地称自己是“平松夫人”,而当别人告诉她,平松根本根本不值得她爱时,她却以上面的话作辩解,雨果小姐的称呼是个性的、骄傲的、荣誉的。

  我真的觉得她很傻,为什么这么任性呢?跟自己过不去呢?爱错人,拍错拖,连尊严也不要。最后消失在人海中,带着孤独和心碎一直到老了,病逝于一战中,无人知晓。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阿黛尔不断地做恶梦,梦到自己的姐姐溺死的过程。真是可怕,吓到我了,一点点恐怖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可怕,影响我睡觉。

  阿黛尔有一个著名的姐姐莱波尔黛,她因成就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而为世界所知晓。莱波尔黛以19岁的韶华之年,在新婚之旅的路上溺水而亡,当她的丈夫确知她已不能复生之时,便投水与她同去。于是,全世界为这段悲剧而欷、而赞叹,她的故事成了雨果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时代的一个至为美丽而凄婉的故事,成了雨果的艺术世界之外的一次活的爱情证明。但是这却是阿黛尔必须逃脱的,她想成就自己的爱情传奇,她想自己的爱情也像姐姐的那样不朽,那样让人感叹“爱情战胜死亡”。她太渴望了,但是她的追求像是陷入沼泽中,只能越陷越深,无可救药。

  阿黛尔,我也为你的执着感动,但是也为你的任性感到遗憾。在被送回法国渡过的40年中,你爱上了园艺和钢琴,而且是家族中最年长的人,所以,我也相信你在这几十年期间也许已经走出年少的疯狂了,很好地整合了自己的内心。愿你安息。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八):三星电影,两颗星给阿佳妮。

  其他就不论了,单拿阿佳妮的这部片子VS次年波兰斯基与她合作的《怪房客》,立判高下。

  波兰斯基对新浪潮的一段评论:

  此时此刻,法国的“新浪潮”正处于鼎盛时期。人们徒劳无益地大量拍片。更为不幸的是,一些影片竟由毫无经验的青年电影爱好者来主持拍摄。许多“新浪潮”影片惨遭失败,但一些成功的“新浪潮”影片票房收入纷纷打破历史记录。当时的法国电影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确保成功的制片模式。法国制片人承担着巨大风险,他们担心如果拒绝一位无名小辈或拒绝一篇只有三页长的难以理解的剧本梗要,他们也许会痛失成功的良机。假冒高雅的剧本和影片泛滥成灾。影评家担心自己被人说成愚蠢无知,鉴赏力低,纷纷撰文阿谀奉承那些粗制滥造、节奏缓慢、自命不凡和催人欲眠的“思维”影片。

  ……如果我认为特吕弗的《四百下》魅力无穷,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引人入胜,那么其他的“新浪潮”影片,除了克洛德·夏布罗尔的早期作品以外,部部都以它们的业余性和不认真的态度以及技术手段的贫乏令我惊愕不已。观看这样的影片对我来说犹如经历一场无法忍受的严刑拷打。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九):你是特斯拉塔 千山萬水相隔我也要爆炸

  这部电影有个不同的译名,叫情泪种情花,可我觉得应该是清泪也未必能种出情花。

  两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阿佳妮,于是在一个闷热又无聊的下午我看了这部电影。忘了那天我为什么焦躁,导致看的时候很多细节都没有注意到,所以看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阿佳妮的颜值真的惊为天人,而她演的阿黛尔则是一个悲剧的存在,一生都毁于宾生上尉。

  由于专业要求我看过不少震撼人心的佳片,所以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部电影有多好,至少在我心里排不到佳片的行列中,满分是十分的话我会给6.5。

  在后来的两年当中,由于我的一时冲动,导致感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跟一个本不应该在一起的人在一起了,并且压上了我的全部,就像赌博一样,最初我是很爱她,可是到后来就变成了置气般的离不开,付出和投入的越多,越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然而这样只会让她逃的更远。我们互相折磨,她无数次的想要分手,我无数次的降低底线去挽留,甚至想要结束生命,到最后,终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那段时间我一度陷入抑郁中,把自己折磨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地步。

  我又看了一遍阿黛尔雨果的生活,仿佛在阿黛尔的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毫无疑问,阿黛尔是偏激的,究其原因,与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幸早逝的姐姐逃不开关系。而我从小在暴怒的父亲打骂中长大,加上遗传基因,使我也变得特别偏激。我很清楚,我继续痴缠下去的结局就是电影里阿黛尔的结局,甚至比她还惨烈,我害怕了,我不想让父母日日以泪洗面,不想落得一身话柄即使疯了或者死了还被人指指点点。我放手了。

  后来我才知道,对方却在我痛苦不堪的时候已经和前女友复合了。

  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很感谢阿黛尔雨果,感谢这部电影,感谢特吕弗导演,感谢阿佳妮,感谢在我深陷泥潭的时候拉我出深渊,让我提前看到结局然后知难而退。

  “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 去和你相会 这样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 而我现在 终于已经不想与你相见了。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影评(十):毕其一生于一役

  阿黛尔26岁的时候得了忧郁症,31岁认识军官平松而坠入爱河,33岁她独自一人去一个加拿大的小岛去寻找爱人,经历几年仍不被理睬,而终至疯狂。

  电影里的阿佳妮要年轻美貌得多,20岁的花样年华,令人不懂为何千方百计,死乞白赖也依然得不到那军官的心。最后终至疯狂,于医院中终老一生。

  但是看看平松,就知道大概,因为平松乃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对于这般强烈的爱,他是无能力接受的。他从心底是畏惧的,更不要说和她厮守终生。

  阿黛尔据说也很美。她的悲剧离不开她的性格。缘故,逃不开她终生摆脱不掉的标签,大文豪雨果的女儿。

  毕竟,在遇见军官前,阿黛尔已经逐渐得上了抑郁症。那个军官,不过是她以为的一根救命稻草,但却看走了眼,而彻底的战败。

  我们看到特吕弗也在剧中讲她对童年耿耿于怀,姐姐的优秀,令她被忽视,她觉得父母不够爱她,而后在小岛上,父亲发来一封封哀求的信,即使说母亲病重,也依然无法说服她。

  阿黛尔无疑是个偏执的人。

  艺术家与魔鬼只有一步之遥。罹患精神病的阿黛尔在床上写下了大量的文字,也许那也是像乃父一样才华横溢,激情喷涌的。

  而雨果是大文豪,她却永远只是雨果的女儿。外人看来,这是一道耀眼的光环,但对个性强烈,同样有天赋的阿黛尔来说,那也许只是她想跨过的一道山峰。

  她不理会父母,其实何尝不是与自己为敌。而即使平松同意与她结婚,她是否又可以变成一个健康人呢,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雨果的女儿,用她的行动证明了她的不凡。在那个年代,哪个女人有那样的勇气,又是哪个父亲肯这样纵容她,而不停的寄钱给她,支撑着她的荒唐举止。

  两个不凡的人,共同去做一件小事,叫做爱情的小事。是父母和女儿的爱情。两地的书信,是家信,也是情书。是女儿向父母所寻求的一种沟通。我们能感到的是,他们向来缺乏好的沟通,使这孩子自小就没有安全感,而只想证明自己,给他们看。

  父母早看出这军官不靠谱,但是女儿却是不碰南墙不回头。如果认输,承认父母对,那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打击。优秀的姐姐,是她一直想逃避想超越的,姐姐有姐夫为她殉情,而作为妹妹的她呢,事实却是,她千里迢迢的寻爱,却只是一场一厢情愿的闹剧,她这样强烈的性格,又岂肯认输。

  我们看到,她如何的肆意说谎,据说这样的人往往苛求完美,或是父母期望过高,为了自我满足而说谎成性。可恨更可怜。

  阿黛尔年幼无知么。她也许曾经迷失,但以她的聪明,早已明白吧。她是借这军官,与父母宣战,与自己宣战,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于是拿出了全身的解数和气力,进行着一场战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她赢,则从此焕然一新,她输,则一生一蹶不振。可惜的是,她输了。

  她终其一生在雨果的桂冠下,直到把它刻在墓碑上。可是对于一个强烈的,有才华的灵魂来说,不得释放而籍籍无闻,又何尝不是一种最痛的事。

  成也雨果,败也雨果。如果不是雨果的女儿,她会不会轻松些。如果她很平凡,她的一生也会很幸福吧。虽然平庸,但也会儿孙绕膝,共享天伦,而不是在医院里寂寞的死去。即使她活了85岁,可是输了那一役后,她的人生就被自己判了死刑。生命只有长度而没有了内容。

  今天来为阿黛尔这样的女子唏嘘。那样一个极度自尊,高傲的灵魂,不能容忍失败,不肯接受不完美,而只有玉碎。她的悲剧似乎诠释了浪漫的法兰西精神,一个女人,而为爱疯狂,她的行为,所引起后人的慨叹,也是深刻的,就如乃父以文字震撼心灵,她的行为同样是那么惊世憾俗,而终被人们记忆。

  如此说,阿黛尔是爱过,活过,写过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