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事偷着乐》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没事偷着乐》的影评10篇

2018-02-25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事偷着乐》的影评10篇

  《没事偷着乐》是一部由杨亚洲执导,冯巩 / 丁嘉丽 / 郑卫莉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事偷着乐》影评(一):《生活

  冯巩的演技在这部片子表现淋漓尽致,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冯巩在相声外的才能。这是杨亚洲导演的片子,虽然日后出现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但它并不如这部电影来的更让我感慨。杨亚洲的电视剧一直都是很好看的,电影也不例外。张大民是一个市井小民,没钱没房没能耐,但这不就是生活嘛。谁能在生活里做强者?强者如果到处是,那么我们平民老百姓也就不会是老百姓了。房子没有,可以推倒墙重新编排房间,再不济还能垒出个墙来做一个横挡。张大民在追求妻子时候,那段辛酸又有些窝囊但好心善良故事让我动容。最后大民带着儿子铁轨上走,那句“儿子啊,你啊,就没事偷着乐吧”,说出了中国老百姓苦中作乐得乐观精神,也颇带有一些自嘲的讽刺味道

  end

  《没事偷着乐》影评(二):房里有棵树,没事儿偷着乐

  房里有棵树

  没事儿偷着乐,电影最后的点睛之笔。

  “儿子,只要你好好的活着,就能碰到很多很多的幸福。没事儿偷着乐吧。”

  整部影片,没有跌宕起伏情节,就是很朴实的叙述。没有像别的一些影片中穿插着或喜或伤的跌宕。丧心病狂般的运气中了彩票,或是家财万贯的突然一贫如洗。有些事情亲切的仿佛发生在邻里之间的小事。如果不细心的去发现,不明白那些没事中会有怎样的乐。

  大民喜欢云芳,早上有的没有的跟云芳贫厂里两三毛的事情。云芳有的没的听着。大民就像个邻家大哥一样,跟云芳的老爸调侃着裹在腰间的毛巾,云芳的一家对大民也是很信任。当大民知道云芳有男朋友的时候,略微有点失望“有男朋友了,也不告诉哥一声。”云芳被甩,云芳的全家人都让大民去劝。大民打着岔,他似乎也不知到怎么劝,叫来了一碗面,自己在一旁吧唧起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饿了,云芳拉开了捂在头上的被单。“大民,你娶了我吧。”大民应该也没有想到,云芳会在瞬间明白。“一碗面”,对她的意义。一碗面,就是在饿了的时候,端过来。知道她最需要的,在那平凡生活中简单温暖。即使是气你而吧唧的嘴。大民的乐是娶到了不嫌弃他,愿意给他生孩子和他同甘共苦女人。云芳的乐,是能够摆脱“眼镜”虚无的光环,找一个实实在在对她好的人,即使苦了自己也不苦了她的好男人,而这一点眼镜是做不到的。

  活着,痛苦的看着,和云芳登对的男友出现在面前。活着,偷着乐,云芳主动要求让大民娶了自己。

  几姊妹酸溜溜的看见大哥要结婚了,大哥要占里面的内屋了。自己的“领土”要被侵占了。嘴上不直接反对,但是心里不舒服。最后,五民一语道破,你让我们哥几个住哪里。年幼,心无城府对大哥无畏惧,道出了四个兄弟姐妹心里话。这似乎和数年过后,五民求学外地回来对着亲娘喊老人家,形成鲜明对比。从外面走了一圈对什么都怯生生的,那种虚假的客套官腔和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哥把一切都想好了,这似乎做了充分铺垫,天津男人特有的品质精打细算连两个厂子的加班费,伙食费,伙食量的多少都给你算得清清楚楚。看似小气抠门的大民也许在云芳的眼里更多的是可靠,他能把一切看似杂乱的事物调理的很清,让人觉得心安。他小气吗?但他确实没钱,小气说的那些有钱人的吝啬

  活着,痛苦的看着,自己拮据的生活娶不起媳妇。活着,偷着乐,云芳不嫌弃自己,而自己凭借灵光的脑子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好景不长,老三又带回来一个,告诉大民要结婚了。大民差点没晕过去。但是经过些挫折大民还是解决了,大民在旁边建了一间小房,房里有棵树。

  活着,痛苦的看着,自己的弟弟要结婚腾不出房来。活着,偷着乐,五民出去上学了而自己在旁边建了一个小房,房里有棵树。

  困。困难的困。也许也是另一个寓意。

  有了孩子,二民远嫁到山西,老三也因为媳妇弄了套两居室离开了老房子。当初,兄弟姐妹都在的时候,觉得屋子好挤。而这回人都走了,心为什么却突然空了。印象特别深的是,当老三跟娘讲起自己要出去住的时候,给了大民一个背影,挂在门上的门帘遮住了背影,若隐若现。不知道大民此刻是怎样的心情解脱?还是更加沉重?因为解脱而变得沉重,解脱的是自己的姐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而作为老大自己的担子一样一样的被拆卸下来。而自己却要在这个老房子里扎下去,这里有亲娘,有老婆,有孩子,有四妹,他走不了。他是这个大家庭的树,兄弟姐妹可以依靠大树,而树的根深扎在这片土壤中。

  他也不是没有弱点,但看云芳跟着“眼睛”去高级饭店吃饭的时候,而自己却只能拎着暖瓶去卖,为了云芳能吃到鸡腿。当云芳回来时,看到桌上的美金。他自卑的心觉得云芳似乎和“眼镜”发生了些什么。他误解她。但了解情况开始自责。其实,云芳和他一样,无贪婪之心,这也许也是他们能走到一起的原因吧。云芳把美金还给“眼镜”,他和眼镜一路寒暄,叫他别忘了这片故土,赚了钱应该记得些什么。眼镜很不耐烦。最后一句“想家了就回来看看”说道了眼镜的心坎里去。他拉着云芳的手,像一个胜利者,抬头挺胸离开机场。他有理由为自己所做而骄傲,他娶了云芳,娶了一个不贪图富贵的女人一心一意跟着他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曾经为眼镜不吃不喝。眼镜,你是不是错过了些什么?去了美国你又得到了什么呢?这个女人是看重钱吗?她把钱还给你了。

  笑着离开。他偷着乐,他不帅,他很贫,他很穷,他赢了。

  他有弱点,当知道自己的妹妹被打了,他替妹妹抱打不平。妹夫找到他时,他扬言要抽他,教育他要疼老婆爱老婆。但当他知道妹夫也被打得很惨时,他俨然胳膊肘往里弯“那,我就不好说什么了,那也要疼老婆”他带着妹夫看病,像当年一样把一个个棘手的问题都解决了。妹妹怀上孩子了,妹夫登门拜谢,要给他们一人一枚金戒指。他只选了一个最小的。“不贪财,你说到我的本质了。”他把戒指给了老婆云芳,云芳说这合适吗?云芳和他是一类人,不贪财。

  四妹重病去世了,赶着房子要拆了。房地产商在这个节骨眼上说,房子由于缺了一口人只能两室。他很生气,属于他的东西为什么会拿走。他不服,他拒绝了那些不属于的东西。为什么他留不住自己需要的人,需要的物。

  活着,痛苦的看着自己的妹妹离去,痛苦的看着房产欺人太甚,痛苦,自己打人被关。

  活着,偷着乐他最终保住了他的三居室。

  他要省钱,让孩子和老婆做缆车。自己背着老母亲登山。最终还是登上了山顶一路上劳累,小人物无奈小人物的困难。而当一切都因为活着的意义而瞬间化解的时候,就像大民的娘在开头所说的。“这冰刚吃到嘴里,硌得慌,堵得慌,慢慢就化了,就好了。”一切觉得是那么的幸福,这是有了苦难,才有了幸福的难得可贵。可是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抱怨苦难,生活的不易。殊不知当经历过了苦难,才能知道幸福。或许克服苦难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本质。

  就让,活着偷着乐吧。

  困难会像冰一样的融化,你知道的。也许回味困还是一种幸福,那时候,老二还在身边,虽然没事儿会看不惯跟他犟嘴,老三天天都在把妹,而现在他知道了背叛的痛苦,那时老四还活着,小树跟她说他会长的很高很高,不爱说话,可不可以做她的男朋友。老五还没有那么世故,会对着哥说“哥,咱家缺钱,别给我寄钱了。”而不是一回家就说“哥,家里要装电话。”那时候他们住在那个有树的房子里。有苦有乐。

  而现在,“可是,树没了。”

  但是,只要你活着,你就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幸福,没事儿偷着乐。

  送给你,也许会抱怨生活的平淡,生活的铅华,生活的无奈。但记住,只要活着,没事就应该偷着乐。

  《没事偷着乐》影评(三):《没事偷着乐》-我之卑贱的幸福观

  最近偶尔看到一则旧闻,冯巩因主演《没事偷着乐》获得金鸡奖,记者问他本人幸福不幸福,没想到冯巩的回答是:"我妈说过,床上没病人,狱里没亲人,这就是幸福!"

  这又让我联想到相声大师候宝林临死前对记者说的话:“真的,我一辈子是个顺民,对社会没有什么要求,我只希望一不要打仗,二不要运动安居乐业..."

  不知道什么原因,听了两位相声大师对于幸福的定义,我心里辛酸、悲凉了好一阵子。这似乎又一次验证了那些喜剧大师们其实都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

  两位大师对幸福的要求也太卑微了吧!床上没病人,关乎天意,狱里没亲人,关乎官府;要不要打仗,老百姓说了不算,运不运动,老百姓没有发言权。似乎中国的老百姓只有作奴隶的份,任人摆布。两千年前老子就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声,常使民无智无欲。总之,对统治者来讲,老百姓越傻越好,不傻也要装疯卖傻,难得糊涂

  年少轻狂的我,也曾经怀有很多梦想,随着年龄增长,我也逃不出这个轮回。今年春天出差到甘肃,顺便游览了一下道教圣地崆峒山,从不信神的我见庙就进、逢神必拜,尤其非常虔诚地拜倒在药王孙思邈的尊位前,祈求药王保佑家人百病不侵、身体健康

  转眼又到岁尾,我真诚地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并非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怀有强烈责任感,而是希望世道太平,我们都能活得安稳

  生命的意义需要寻找....

  幸福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没事偷着乐吧。

  《没事偷着乐》影评(四):生活的好电影,难得

  这样的电影我喜欢,看尽了人生 没有特别强烈的戏剧冲突,却把生活表现的一点都不平凡,耐看 学习点: 1、影片有些类似人眼一样的渐黑,渐起,并不是用来转场,而是在同一场景使用,使得节凑变慢,让人思考同时,也为剧中人紧张 2、影片最后,一民带着老婆,妈,儿子,沿着铁轨走向城市,走向新的生活,可是感觉,他们还会回来,那条长满野草的铁轨,我感觉象征着生活,心酸 3、在房子里有棵树,不仅画面好看还接地气,实在说不出为什么这么喜欢,他们不会锯掉这棵树,因为他们的根也在这里

  4、为了省个缆车钱,大民背着妈走,真是感触良多,一家人难得出来,不应该太抠,可是日子还的过,玩过日子,就离不开钱,看着大民背着妈,真是感觉,这个世界有卑微的爱,有伟大的爱,但更多的是没完没了的酸……

  好导演啊 真喜欢这么有生活的电影

  《没事偷着乐》影评(五):没事偷着乐是说给孩子听的

  下雨天,和妈妈弟弟一起坐在床上看过的老电影,那时电视是黑白的,爸爸厨房忙着做红糖芝麻,印象最深的是三民一句“哥,我的春天也来了”,正在改下水道湿了半身的冯巩一个趔趄瘫坐在地上,雨浸湿了全身夏天的雷轰隆隆响,那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脑海中,让我觉得好笑,以至于后面的情节我都不记得了。所有难以承担和消化的事情在张大民那里都幽默化了,程度从8分减到了3分,那时看冯巩,是小孩看爸爸,不仅不觉得辛酸,还觉得好笑,所以,冯巩在结尾跟小树说,你就没事偷着乐吧!多年后再看,我已成人,看到了幽默背后复杂难捱的情绪

  联想到我以前总是用理智处理事情,而那些因为理智遗留下来的情绪总是让我无处安放,不断和它们对抗,就像老太太说的那块冰,刚开始哽咽在喉,慢慢冰融化就不难受了。这种姿态实在是不优美。现在不同的是,我更理解和怜悯自己了,这些情绪一一被我看到,确认,感受,也许还是难捱,但有自己温柔陪伴,那些难捱也会温柔些。

  这时,幽默也许才能生发,幽默是理解,怜悯,尊重,是不较真儿,是顺势而为。它是一种生活智慧

  依然觉得幸福是很简单的事,是一种心境,而悲伤更高级一些,它是依附于人骨子里的一种情绪,时不时就会跑出来,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人是不会悲伤的,但不见得好事,会悲伤的人体会到的幸福更为深刻浓厚

  《没事偷着乐》影评(六):没事偷着乐

  常见一篇文章,说起八零后多么辛苦多么累,房子买不起食品都是添加剂。这样八零后应该看看这部相声演员里演技最好的冯巩老师主演的没事偷着乐,

  电影里几代人窝在一个老房子,老妈只能睡在箱子上,小弟说这个家太压抑了,我都要疯了。再说食品,大民老婆不下奶,大民三天两头买鲫鱼催奶,妹妹不乐意了,说了一句话:光顾着媳妇,你啥时候给妈买过鱼。大民说:上个月不是还买过一次带鱼吗。

  瞧瞧当年的中国人民是怎么过来的,八零后真是太幸福了

  《没事偷着乐》影评(七):什么是幸福

  先提个建议,电影叫《没事儿偷着乐》,第一次搜索的时候加了"儿"话音,居然被告知没有;

  1- 演员里除了冯,都不是天津人,说出来的话漏洞百出,很是别扭,据说他们还都拿着自己的稿子去到当地居民家里一句一句地请教,哎,学成那样也够难为他们的;

  2- 5民从西北回家,见了妈妈说了句"老人家",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很合理。和家人分开太久了,生疏了,我有一点理解了,但始终无法赞同;

  3- 小厨房外的相声。(云芳让眼镜甩了)大民正在厨房忙活呢,背景是天津文艺台5:30的每日相声节目,这个安排的很好;

  4- 大民盖房推砖,包子拦着不让因为他母亲胖,大民就说他母亲腰围4尺8,故意激怒包子,难道他想让包子拿赚拍他?很是不理解,嘴贫,但也不至于好赖分不清吧?

  等等吧...

  《没事偷着乐》影评(八):喜剧下小人物的悲哀

  《没事儿偷着乐》这部电影,拍摄于一九九九年。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到上个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尤其是城市底层普通职工的生活场景。

  从题目上看,这部电影主题是喜剧,但看完影片,却发现其中处处透露着小人物的悲哀。整个影片是围绕着大民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展开的,他们一家人对于房子的渴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因为一家六口人挤在只有一间半的的小房子里。而且这一家人里面,兄妹5个都面临着成家的问题。因为房子太小,引发了很多的家庭矛盾:

  1房子除了小,还很破旧。到了下雨天,房屋就漏雨,院子里也积水。

  2房间太小,6个人挤着,都没地方,更何况还要娶媳妇。当大民娶了媳妇之后,兄妹4个,还有老娘,只好全部挤在了外面的一间大房里,再多摆一件家具的地方都没了。

  3三民因为没有房子,已经吹了两个女朋友,直到第三个女朋友出现,他再也忍受不了了,这个婚必须要结。最终的办法是他们和大民挤在只有窗帘分隔开的里屋里。

  4贫穷一直笼罩着这一家人。二民因为家里穷,年纪已经很大了,却始终都嫁不出去,最终她只能选择远嫁山西,嫁给一个农村的打工汉子。

  5四民通过读书考大学,离开了家乡,他宁肯到新疆西藏,去种苜蓿去放牛,也不愿意回来,只因为“住在这个家里,太憋屈了”。

  6五民得了白血症,不治而亡。本是花季的年龄,连恋爱都没有谈过。一朵盛开的鲜花,就这样凋谢了。

  7老房子要拆迁的时候,拆迁队想要少给一套房,理由是五民已经死了,家里少了一个人。所以少补一套房。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是完美的,大民家终于因为拆迁而彻底解决了房子的问题,他们搬进了宽敞明亮干净的新楼房。

  他的儿子小树再也不用为房子的问题而发愁。他将过上比父辈都要好很多的新生活。未来对于他,只能是“没事儿偷着乐吧”。不值小树是否明白他的这个乐,其实是建立在父辈苦的基础上才换来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小树将来面对的肯定是一种新的生活。

  《没事偷着乐》影评(九):看了两次

  冯巩是个天才

  我看过两次

  第一次我还是孩子

  我在天津长大

  听着冯巩带着一群人說天津話

  除了他以外别人都像鸭子学鸡走

  瞬间有了滑稽的感觉

  多年后 我在异乡听见乡音

  冯巩的角色面临的种种像透了我的爸爸

  不一样的地方是爸爸是知识分子

  一样的地方是家里的长子

  面对社会和家庭的不幸只有解决一条路

  这是的我已经独立生活

  在遥远的地方

  忽然面对着爸爸的坚信

  天津的小市民形象那么真实。。。。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面对过的时代背景

  80后同样经历着自己成长的步子

  我们也有感情

  不要說我们是小公主虽然我们很多时候任性

  电视剧版本的我就沒那么多感触

  可能是因为电视剧设定在北京了吧

  书我也看过了

  有人說看过书再看影视作品会失望

  但是无论是电视或者是电影我都没有失望

  最后再重复一遍

  冯巩是个天才

  《没事偷着乐》影评(十):小人物幸福观之《没事偷着乐》

  “只要你好好活着,就能碰到好多好多好多的幸福,你就没事偷着乐去吧。”影片结尾,张大民对儿子小树如是说。

  在我开始观看这部《没事偷着乐》时,我以为这是一部充满着天津方言味道的喜剧。可是一直到结尾,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真心开心的地方,反而,就连津味儿对话的调侃,也有着满满的辛酸感。辛酸感像瓢泼大雨,一盆一盆的泼下来,从脑瓜顶湿到脚后跟。

  影片背景定格在90年代的天津,暖壶场工人张大民与四个弟妹以及老母亲挤在一间半小平房里。逼仄狭窄的小胡同,男女共用的简陋厕所,一屋子满满当当的摆饰,让屏幕外的观众都憋得透不过气儿来。由李明启扮演的老母亲一出场端着一碗冰,咯嘣咯蹦地吃着,让人不禁感叹,老太太牙口好啊。老太太因常年压抑搞出病来,一犯病就吃冰块,吃冰也吃出了人生哲学,当大民想要与云芳结婚时迫于没地方住而与弟弟妹妹商量时,老太太发话:“就像这吃冰,你刚搁嘴里你觉着堵得慌,慢慢就化了。”一句话道出居所狭小的无奈也显示出老太太性格中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特质——隐忍、随和和善解人意,但也不乏懦弱小心翼翼,面对生活居所的困难及矛盾无可奈何只会妥协。老太太不善言辞,有她的镜头大多数是在吃冰,把生活的艰辛化开了往肚里咽。

  二民是个性格泼辣耿直的妹子,爱唠叨像个怨妇,在家中一直和张大民赌气作对,埋怨这个做大哥的心疼老婆胜过母亲家人。长期狭窄的环境把言语都磨得尖酸刻薄。后来受不了过于拥挤的生活环境一声不吭嫁去了西北农村,与一个李琦扮演的老男人结了婚。后来因为婚姻矛盾回家倾诉大吐苦水,在大哥的调解下与丈夫和好,同时也与大哥冰释前嫌。

  三民可以说是个花花公子,天天吊儿郎当无所事事,孩子脾气容易冲动。影片中他第一次把他浓妆艳抹喜欢大喊大叫女朋友带回家时天正在下着大雨,大民正穿着毛巾做的裤子在院子里通下水道。三民提出要与女朋友结婚,由于担心住处问题,大民一惊跌坐在雨水里,更是愁得晚上睡不好觉。由于大民反对三民负气出走。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总有解决的办法。最终用木板隔开大民与云芳居住的里屋,一分为二。可是三民妻子喜欢大喊大叫的性格过于吵闹,大民最终决定在院子里盖一所小房子,把院子里的树一并盖在房子里。这里也呼应了电影的英文名字“A Tree In The House”。一开始看的时候还好奇,房子里怎么会有棵树。后来才明白,房子里的这棵树,看似好笑,实际上包含了那个时代的小人物多少的无奈与心酸。但他们在努力活着,就像大民说的:“咱家那下水道堵了,我一钻他不就通了。”看到这不禁感慨,是啊,房子小,地界挤,但是咱们可以把心态放宽松。

  四民相对来说性格就温顺的多,心里有事喜欢自己憋着,是个爱穿白衬衫有洁癖的女孩子。她的性格与其他兄弟姐妹产生强烈对比,没有二姐的尖酸刻薄,三哥的花里胡哨。但是她的洁癖在所处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试想,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半房子里生活,最基本的个人空间都没有,东西混用很正常,这种状态下她的洁癖更与这个家庭,甚至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当得知四妹有洁癖时大民小小的吃了一惊:“你说嘛?就咱们这样的还有洁癖,这不等于下水道里蹦出个卫生球嘛!”她像是一张被涂黑的纸上唯一的白点,难得可贵。她有着花季女孩子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可是造化弄人,四民在美好的年纪得了白血病,还没来得及为新房间挂上喜欢的白窗帘,就与这个逼仄的世界告别了。

  五民更是厌倦了长期挤迫的生活环境,放弃本地的大学去了西北大学,在三民婚礼上喝醉酒后大发牢骚:“我不想在这待了,我受够了,我再也不回来了,毕了业我到内蒙去上新疆去,我种苜蓿种向日葵去,我到西藏喂牦牛种青稞去,我找个宽敞的地界住一辈子!”面对大民更是把这些年来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哥,咱家太憋屈了!太挤了!我都憋得喘不上气来了!哥,我都快憋屈死了!”面对弟弟的近乎崩溃,大民也只能心疼的抱住了这个兄弟,其他的,什么也做不了。可见在那个背景下每个人都不满意当下的生活状态,恨不得以各种方式逃离这个环境,逃得越远越好,永远不回来最好

  终于说到影片中最核心的人物,张大民,这个爱好贫嘴的男人,默默承受着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住房问题,家庭矛盾,工作关系……他是这个大家庭的顶梁柱,他不得不面对。生活困难时以自我调侃及调侃他人调剂生活。从来不讲大道理,对母亲孝顺,对妻子疼爱,对弟妹关心备至,积极地面对生活,善于苦中作乐。可能在他看来,尽管生活有万般艰难,可是生活的本质还是甜的。冯巩把这个典型的城市小人物塑造的惟妙惟肖,没有浮夸或是生硬的演技,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自然,活生生地就是现实生活中隔壁的张大爷。这个角色好像有许多要说但又实在没什么可说,代表了我们父辈一代人,在世纪末的风雨中有迷茫,但更多的还是希望。

  影片有许多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儿时的回忆,像天津的黄大发,妈妈们的白西服、宽发卡,绣花背面,白底蓝花棉背心,婚宴时好几大桌人围在一起时头上的红花,大民儿子小树一口软软糯糯的天津话,这些带给我很深的亲切感,基本上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天津。

  影片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有许多熟悉面孔客串的人物,郭达饰演的云芳爹穿着条毛巾改做的裤子乐呵呵地练剑,巩汉林饰演的警察恪尽职守晚上值班也尽心尽力,侯耀华饰演的拆迁男狡猾一脸的领导脸……他们也都是这个城市中的小人物,各自辛苦也各自幸福。

  后来大民一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可是大民却空落落地望着天花板说“树没了”,大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棵大树一样辛辛苦苦的负担起一个家,却茫然了。也许对于大民来说,可以支撑起整个家,享受其中的酸甜苦辣,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了吧。结尾处一个俯拍镜头,大民背着儿子,妻子云芳搀扶着老母亲,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远处是一片新的楼房。这是个大团圆结局了,历经了那段最难的日子,之后就都是幸福了吧。其实生活中只要你活着就一定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烦心事,但是也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幸福,只有风雨之后的彩虹才显得尤其可贵。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幸福的方式,人生这么短,生活这么难,怎么舒坦怎么来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