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创意生活》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创意生活》经典影评集

2018-02-26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创意生活》经典影评集

  《创意生活》是一部由Phillipe Starck / Helen Bickford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意生活》影评(一):创意是生活

  这是BBC制作的一部为寻找英国设计新秀的节目老大赫赫有名但有着蹩脚英语的设计大家菲利普•斯塔克,他的设计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为生活而创意,为生活而设计。这里面的创新点很多,但我最有感触的以下几点:

  一是生活是不简单,如果你想轻松地完成任务,这是懒惰表现,而不是任务煎蛋,这其实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思想一样的,只有你将自己完全投掷在工作中,你才有可能触碰那一点点微薄的灵光一现;

  二是生活就是创意的集合体,你可以在任何一处发现惊喜带来的喜悦,如被共5000种合计15000株植物包围的城堡之强、再利用的卫生巾。

  三是灵感创意出来的产品是要有灵魂的,它要被放入情感,才有可能与大众产生联系,产生共鸣。那么你才有被认可的可能。

  四是你要拥有几项技能,1向别人清楚表达你自己2清晰的产品展示3创意是会被模仿,所以要独立思考4学会深入

  五是时刻记住这几点加以强化训练并一点点补充自己。神人是无止尽的。

  《创意生活》影评(二):思考、感觉体验

  首先,看这部纪录片或有人说真人秀(我称为纪录片)有两个前提

  1:菲利普 斯塔克从英国选人,而不是从其他更富有创造力的国家

  2:筛选的方式是根据图纸设计单一的评判

  这两个前提虽有些偏颇,但如果仅仅揪住这些不放,把自己逼进一个死胡同里,那就是自己的损失,毕竟这个纪录片还是有些内容的。

  从上面两个前提再次验证,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喜欢,就应该下功夫积累、应用、创造。这次幸运地是英国,说不定下一次幸运地就在自己所在国家、城市

  选出的12个人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但他们一开始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拿到斯塔克所提供的在他设计院里工作6个月的机会,他们期待兴奋、充满干劲。

  第一个任务是从“功能”“生态”“性别”任选一主题,挑选两件分别证明主题的两个方面。结果有好有坏,但从结果可以看出斯塔克想要的不是具体东西,那太没有创造性,他要的是经过思考有代表意义的、好玩的,所以一般这种给出好玩主题情况的结果并不是简单浅显、众所周知的,而是要思考,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东西,也要赋予一个有想法新奇的意义。

  第二个、第三个任务分别是“人类进化”“环保生命”,可以说虽然主题名字不同,但范围宽泛的好像可以设计任何东西,从最终设计结果来看斯塔克想要具体的、新奇的、有意义的设计,而不是很大的、大众的、幼稚作品

  斯塔克在前几次考察任务很失望,他跟学员们说不要懒。“懒”一开始很让人疑惑,学员们很勤奋,后来我才想明白,这个“懒”不是说行为上的懒,而是说思想上的懒。斯塔克是大师就有是大师的资本,你要去思考他的话,理解他的话,试着从他的想法往前走,这时候就说啦,那就不能有个人的想法吗?这并不冲突好吗,个人的想法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如果仅仅是去理解大师的想法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说明自己不够坚定,如果有坚定的想法,那么这样做还能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所以有这种情况,要试着理解前辈的想法,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产生结果,所以行动不要懒,思维上更不能懒。

  最后伊尔莎获得这个绝好的机会,有人对这个结果不满意,觉得她不是实至名归,但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她赢还是有原因

  1:她始终坚定目标,在中间的时候,因为学员没有理解斯塔克的想法,导致得到一些差评,学员想不通为什么自己觉得不错的设计在斯塔克那里一文不值,所以有不想和斯塔克共事的想法,目标动摇,而伊尔莎始终坚持,坚定。

  2:她会在坚持自己想法的情况下尽她最大的努力理解斯塔克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虽然麦克后来也做到这一点,但无奈设计作品的构想上,伊尔莎略胜一筹。而其他学员要么固执己见,要么根本不去深度思考斯塔克的话。

  再来说说斯塔克,他是个老顽童,很有童心,他在最后说道他要的设计作品要符合“实用性、合理性、不是追求时髦肤浅的东西、有开阔视野善意的心”,这一理念或许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Desing for life”不仅仅是设计作品,还有我们个人,我们的生活。

  《创意生活》影评(三):那是一种成长

  人人上一个网友分享的一个链接,打开了这个我以前从未踏足的领域——设计,竟然可以那么美丽,而且来自于平民。

  菲利普斯塔克挑选的十二名学员完全来自世界各地不分贫贱地位,挑选的理由只有一个,各自提交的设计图纸。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蕴含着某种未知力量,就像最后胜出的伊尔莎,她直到最后胜出才意识到,哦,我竟然胜出了,我也可以在世界最顶级的设计师一起工作。曾经的她,如果没有那么一次机会,就无法看到自己潜在的可怕力量。68天的工作,只有短短的那么2个月,一个暑假的时间,她竟然能做出那么具有美感兼实用的产品,或者说是艺术作品,流水线般畅滑的线条,具有金属质感却轻巧细腻的材质,螺旋凹凸有致的造型,更重要的是,这件典雅的艺术品不只是作为观赏,而是作为帮助老年人或者行走不方便的人站立和行走的工具,哦!不能称为工具,的确是件艺术品,精湛的艺术品!看完后的我还在久久感叹,脑海深深浮现那件艺术品,竟然只诞生了68天,竟然来自于平民之手。

  其实在目的前几轮,菲利普斯坦克对选手很失望,要不是觉得这些选手很懒,要不是认为他们根本不懂他所表达的意思,只有内比尔在第一轮完全得到了他的认可,其他人都只是勉强接受或者直接反对。因而我也理所当然以为内比尔会留到最后,至少不会很早就出局。但很出乎意料,就像斯塔克所说的,我针对的不是你所提的创意,而是你这个人,内比尔的确很聪明,也很有天赋,他可以很敏锐的抓到斯塔克所要传递的深层次意思,所以可以在别人辛苦工作的时候呼呼睡大觉,也可以带有讽刺嘲笑说在这里我看不到对手,但是内比尔的确很聪明,这个是无可厚非的,虽然遭人嫉妒羡慕。我同意斯塔克的观点,内比尔将来能成为这个圈子里最有钱的人,即使伊尔莎战胜了所有人,但论金钱,可能还是内比尔占上风,这是一种能力和天赋。

  其实对于斯塔克所说的,即使我看完了整个纪录片,我对于他提的要求,还不是能清晰的把握,11个学员无一例外都觉得对于他提的要求一头雾水,也许这就是大师与常人不同的地方,而伊尔莎也是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开始做起,虽然我不懂她到最后知不知道斯塔克艺术设计的精髓,但是在强大压力和努力下,她也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实用性、艺术性、创新性兼具,实在不可思议

  其实,一部纪录片,收获的不仅是对艺术的美感和欣赏,更重要的改变了看待艺术的角度和眼光,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有存在和不存在的理由,都有实用性背后的美感和艺术,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用心感受,闭上眼去触摸。

  《创意生活》影评(四):We hate lazy people!

  You don’t make good design if you think about the design; you make good design if you speak about life, sex, flesh, sweat…

  现今市场上充斥着太多根本不必存在的产品,设计师在开始设计之前必须负责任地想清楚自己的产品在当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传达信息不能太过流于表面,懒汉设计师不讨喜,思维需要有个拐弯!理解之后的会心一笑更宝贵

  产品所传达和倡导的生活方式比产品本身更为重要。

  要把视角从产品本身转移到它的背后和它周围的一切。

  不要忘记感性

  为孩子/女性/特殊人群设计,总是容易讨喜。

  设计的首要目的是帮助人类发挥其潜能

  当主题太宽泛时,想想身边的人,熟悉的人,由特例来推广至更广泛的群体

  设计必须找准切入点(特定人群、特定行为…),要简便实用,让人觉得不妨一试。

  不要重复已有的设计,不要肤浅,要思考更深入的可能性

  即使是简单的产品,也要考虑其方方面面实现的可能性,材料科技工艺……要滴水不漏。

  抓住人的细微内心需求平衡/怕黑/安全感……)。

  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材料的使用技术的注入。

  We hate lazy people!

  《创意生活》影评(五):创意人生

  刚看完英国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Design for Life, 中文翻成《创意生活》,但我觉得也许是《创造人生》更为贴切。

  它讲述的是:国际知名设计师菲利普·史塔克正在寻找英国最有前途新人设计师。通过全国选拔,12名怀抱热情梦想的设计师来到到巴黎史塔克设计学院学习。他们的目标是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变成真实的产品,但最后的赢家只有一个。优秀的人将获得和世界顶尖设计师一起工作的机会。史塔克设计了一系列任务,挑战他们的创意、才华和抱负,并激励他们创造出下一种未来社会的必需品。

  可以说这个节目震撼到了我,改变了我对设计的原有看法。本以为设计就是坐在电脑画画图纸,把自己想到的天马行空变成现实。听上去好美,感觉好轻松。尤其是,要是被人问到职业时,你回答一句“我是设计师”,觉得别人马上会高看你一等。好吧,这就是我以前对于“设计师”这个词的理解。但是,看了这个show之后,这种幼稚的想法完全别颠覆了。

  创意是什么?----好的创意设计不是凭空想象,不可能闭门造车。坐在电脑前画画自己的天马行空,等着你的命运就是首轮淘汰!“好的创意来自life, sex, flesh, and sweat... ”,它来自于你对生活热爱细致观察,来自于周围的一切,但绝不是你的胡思乱想。

  好的设计是什么样的? ---- 实用,但兼具惊人的美感,两者缺一不可

  设计师的职责是什么?---- 好的设计师要用自己的创意来改变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热爱它,为人们带去便利以及生活乐趣

  设计师该是什么样的?----好的设计师要 1)关注生活,对他人充满爱心、对生命充满热爱。我以为,这是不竭想象力的最终来源。2)坚持不懈乐观。当你被顾客老板一次次否决的时候,你需要坚持,而坚持的源泉来自于你对生命的关注,对于生活的热爱。几次看到那些选手走投无路,被批的体无完肤的时候,我在想,要是我的话也许就打包回家,放弃的了。但是看着他们咬牙坚持,每天只睡2个小时,也要走下去,还能乐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的问题,我才明白这才是一个真正设计师该有的素质!再一次打击我原有的观念~ 3)别偷懒!菲利普·史塔克在节目中多次强调 Don't be lazy! We don't need lazy people. 将自己推到极致,玩命地动脑子,才可能有好创意,否则只有被淘汰的份!

  设计师的工作是怎样的?----片子里没有太多的展示,但是分阶段淘汰选手的过程,我想,和真正的设计工作应该是接近的。深入生活去找寻灵感,create something from nothing~ 这个nothing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从生活中摄取源泉,加工提炼;一遍又一遍地不断打磨想法,实用性,可行性,美观度,受众群体... 一个都不能少;甚至到节目最后还有产品的整体包装,名称、广告宣传、理念...;最后才是成品。真是太艰难了。关键之关键,这一切都还是有时间限制的,受到老板、顾客的挑剔。怪不得,有人会说一件成品就是设计师的一个孩子。这其中实在包含了太多的心血。我总算理解为什么设计师那样重视知识产权了。

  这就是我看这个show 所想到的。创意设计真的不容易。Design for life! 为生活设计,为生命设计,设计人生,创意人生,创造人生!

  《创意生活》影评(六):斯塔克的创意实验-记两个感触

  斯塔克创办设计学院,寻找英国真正有才能的新人设计师,获胜者可以获得六个月的实习机会。这对斯塔克来说也算是一场冒险的挑战,实验将创意教学浓缩在几个月的设计竞赛之中,本身就很有难度,而且还有纪录片的拍摄任务。在这场比拼中,12名参赛选手经历激烈竞争,在斯塔克地苛责下激发自身的潜能,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斯塔克三人小组拥有绝对地评价权威,可以选择谁去谁留。或许会对他的独裁存在质疑,但当最终设计亮相时,”简直就是艺术品“,我不禁发出赞叹,随之一切的疑虑消逝了。

  lt;Design for Life>适合对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感兴趣的人,也适合关注斯塔克的设计爱好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