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巡》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夜巡》观后感10篇

2018-02-28 21: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巡》观后感10篇

  《夜巡》是一部由彼得·格林纳威执导,马丁·弗瑞曼 / 艾米莉·霍尔姆斯 / Michael Teigen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历史 / 悬疑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巡》观后感(一):不是艺术选择烘托苦难者而是人民偏爱戏剧

  1.看这片的两个理由:①MF ②因为曾经见过一幅复仇者版本的《夜巡》封面从而对名画《夜巡》有了莫名好感,我也是不能好了。

  2.看完后才发现导演是彼得·格林纳威,不愧是他最好懂的一部啊……

  3.看前大约知道下伦勃朗生平吧,不然真的理解困难

  4.为了致敬“伦勃朗光”和他画作里饱满将溢的戏剧性,全片基本都是45度斜向明暗打光和仿舞台剧的布景,就是这个feel!就是这么屌哦~

  5.格林威尔那近乎自虐的科班出身背景,也就难怪那神叨叨的台词了,MF的台词功底和表演力都不错。全片有明确的前后呼应来暗示伦勃朗注定大起大落一生,也有“红衣君”作为线索人不断说些近乎跳脱时代背景的台词来引导观众,老实说完全看不懂只能说你就不适合看这个逼格档次的片。

  6.你和艺术家讲什么节操呢对吧,他们的滥情就是他们创作源泉

  7.最喜欢的几幕剧:

  A.前后呼应的两场羞辱,暗中冲出的人群马匹嘈杂,散落四处的台词和被践踏的伦勃朗,一场是梦魇一场是现实人生得意时只知道诡辩色彩的份量,当落入低谷,面对抛弃,才会真正呼号出“黑暗真谛”。

  .Saskia死去的那一幕,画家独自低头临摹死去的妻子,质问为什么你能在我的画中呼吸却在现实中死去,下一幕直接切到瑟缩在送给妻子的毯子里发抖,实在我见犹怜【喂】之后紧接着下葬,三幕连得不错。

  C.和Geertje 的几场肉戏不错,堕落,性张力,艺术家特有的轻狂与错乱,以及现实崩坏后的无力愤怒,MF伦勃朗那软软的小肚腩和做爱都不忘脱的蕾丝边袜子让我……2333333333333,有一幕Geertje一边诉说自己的身世一边上伦勃朗,看得我真是……导演还专门给伦勃朗单独颤动翘起的左脚打了亮光,也算用心良苦了。

  D.火枪队里两人去找那个被毁容的姑娘,那里的戏剧冲突处理得很刺人,虽然是个过渡情节,但让我印象深刻

  8.最不喜欢的设定:

  关于画作的审判都不拍了,何苦要把女仆那段拍上。拍就拍了,那段关于“一只眼睛正常一只眼睛弱视”的台词总觉得是在黑伦勃朗特殊的明暗处理,导演你怎么想的(。

  9.潮爷你那个白飘飘衬衫下面是不是从来都不穿裤子

  10.《夜巡》在火枪队面前展示出来的那一幕戏剧处化理非常赞,而且是未裁剪的大版面画,算是还原历史,但是就我搜的资料来看,有传《夜巡》本来是白天的场景,被烟熏后才成为暗色调,但是考虑到为了贴合主题(伦勃朗叩问了两次‘哪里有光,我只看到黑暗,我瞎了’),所以没有采用这一说法,直接让画作以暗色调问世也可以理解,所以烟熏这个到底有没有真实根据?

  总之对导演粉或者演员粉,推下这片。

  ================================

  附:伦勃朗艺术年表

  1568-1648年 荷兰(即尼德兰联邦,荷兰只是联邦七省之一,不过多数以荷兰

  称之)与西班牙进行 “八十年战争”,尼德兰联邦共和国独立

  160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在荷兰各城市成立贸易分公司,公司拥有的船队驶往亚洲国家购买香料、瓷器、昂贵的衣料和其他货物。

  1606年7月15日 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在莱登诞生,是哈曼•赫利之子 凡•莱茵(Harmen Gerritszoon van Rijn)与奈尔根•威廉斯之女 凡•舒德布鲁克(NeelgerWillemsdochter van Suydbroeck)的第九个孩子

  1609-1621年 因“十二年休战”,荷西八十年战争中的和平时期

  1613-1620年 伦勃朗在莱登拉丁学校就读

  1620年 伦勃朗在莱登大学注册,可是没有选课。

  1620-1623年 伦勃朗师从莱登画家雅•斯瓦宁堡(Jacob van Swanenburgh)习画。

  1621年 西印度公司成立,在北美、南美与东非各城市进行贸易。

  1624年 伦勃朗在莱登拥有了目己的工作室,与画家朋友约翰•里文斯(Jan Lievens)交往密切

  1625年 伦勃朗前往阿姆斯特丹跟随画家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见习六个月 1626年,伦勃朗完成了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回到莱登,成了一位职业画家——他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开始接受定件,招收学徒。这一年,他创作了《多比与抱羊羔的安娜》。

  1628年 伦勃朗收到了第一批学生。总督弗瑞德利克•汉德瑞克(Frederik Hendrik)的秘书、收藏家康斯坦丁•霍伊根斯(Constantijn Huygens)拜访伦勃朗和里文斯的工作室,对他们的作品大为惊叹。

  1631年 伦勃朗与阿姆斯特丹的画商汉德瑞克•凡•伍伦柏格(Hendrik van Uylenburgh)接触。他在阿姆斯特丹停留的时间愈来愈多愈长。

  1632年 伦勃朗创作他的第一幅团体肖像画《杜普医生的解剖课》。

  1632-1646年 伦勃朗为总督瑞德利克•汉德瑞克画了一系列基督受难》的油画

  1634年6月22日 伦勃朗与汉德瑞克•凡•伍伦柏格的侄女莎士基亚•凡•伍伦柏格 (Saskia van Uylenburgh)结婚

  1635年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在阿姆斯特丹“新靶街”(Nieuwe Doelenstraar)赁屋而居。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伦巴托斯(Rombartus)出生,十二个月后夭折。

  1635年-1636年,创作《画家和他的妻子莎士基亚》油画,伦勃朗把自己打扮成古代的贵族

  1636年,他创作了《下葬》一作,这件作品集中体现了伦勃朗悲剧性的现实体认,以及坎坷的朝圣心路,

  1637年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迁居到阿姆斯特丹的阿姆斯透河内区的舒克尔巴克来宅邸

  (Suyckerbackerij,此幢房屋名称荷兰文意译为“糖面包坊”)

  1638年 女儿柯奈莉亚(Cornelija)出世,活不到一个月即死亡。

  1639 年 伦勃朗花1 3 0 0 0荷盾买下了位於阿姆斯特丹“圣•安东尼布瑞大街”(StAntoniesbreestraat)的一幢房子。伦勃朗获得画≤夜巡》的委托书。

  1640年 第二个女儿诞生,仍命名柯奈莉亚(Cornelija) ,只活了几个星期

  1641年9月 儿子泰塔斯(Titus)出世。

  1642年 伦勃朗完成《夜巡》,莎士基亚因病于6月14日 去世,埋葬于“老教堂”(Oude Kerk) ,年仅29岁。吉尔蒂•迪克斯(Geertje Dircx,住进伦勃朗家里照顾提托斯。伦勃朗很快与她有了关系,后因吵架分开。

  164年7 亨德丽吉•斯多芬(Hendrickje Stoffels)住进伦勃朗家担任女仆,变成了伦勃朗的新爱人

  1648年 与西班牙恢复和平关系。水坝广场(Dam)上兴建新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厅。

  1650年 伦勃朗得到批准把吉尔蒂送到高达市(Gouda)的一个妇女收容所。

  1652-1654 年 第一次“英荷战争”(Engels Nederlandse Oorlog)。

  1653年 瘟疫在阿姆斯特丹曼延。伦勃朗陷入无法支付房子贷款困境

  1654年 伦勃朗与亨德丽吉巧生下了一个女儿,被叫做克莱利亚(Cornelia) 。

  1655年 水坝广场上新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厅落成。

  1656年 伦勃朗无法支付银行贷款,荷兰最高法院定判他破产。“倒闭部”(Desolate

  oedelskamer)派了一位职员整理出了一份他的财产清单。

  1657年和1658年,伦勃朗的家产被两次拍卖,他所精心收藏的荷兰、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蚀刻画被全部拿出来拍卖,这些花费了三万多盾的艺术品是拍卖得原价的七分之一,而房子卖出了一万一千盾。

  1660年 伦勃朗、亨德丽吉、泰塔斯与卡奈莉亚住到阿姆斯特丹“玫瑰道”街

  (Rozenqracht)的一幢租房里。亨德丽吉与泰塔斯合开了一家画廊。

  1661年 伦勃朗为新阿姆斯特丹市政厅创作了一幅大画《克劳狄西维里斯的反叛》(De

  amenzwerinq van Julius Civilis) ,城里有权势者反对这幅画悬挂在市政厅里,于是

  束之高阁

  1662年,伦勃朗获得一个订件,那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来自纺织商会的群体肖像画《布商公会稽查官》。

  1663年 瘟疫再度侵袭阿姆斯特丹市。亨德丽吉去世,埋葬于“西教堂”(Wester Kerk)。

  1665年 伦勃朗制作他最后的一幅蚀版画<扬•安东尼德斯•凡•德•林登医生〉(de arts JanAntonides van der Linden)的画像。

  1665-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

  1666年 伦勃朗创作《犹太新娘》(Het joodse bruidje)。

  1668年2月28日 泰塔斯与玛格达列娜•凡•罗(Magdalena van Loo)结婚,两个月后泰塔斯去世,埋葬于“西教堂”。在1668年到1669年间,创作出感人肺腑的《浪子回头》。

  1669年 玛格达列娜•凡•罗生下一个女儿提提娅(Titia)。伦勃朗画了最后一张自画像。

  1669年10月4日 伦勃朗逝世,被埋葬在“西教堂”,享年六十三岁。

  《夜巡》观后感(二):變化與運動的夜巡

  格林納威真的很適合拍倫勃朗,最讓我滿意的是整部電影的布景、光線都太倫勃朗了!(現在回想起來,他許多電影都是冷熱基調的撞擊,鏡頭下呈現巴羅克時期繪畫風格,《夜巡》更是達到極致)

  倫勃朗畫給我的感覺最明顯的是周圍環境較暗,而人物表情鮮明,這種光線處理方式格林納威完全用在了電影上,不失稱為變化和運動的夜巡啊。

  我說過我不討厭改編劇,不是考據派(類似趙氏孤兒之類的改編就非常讓我不安,爲了現代普世的價值把趙氏孤兒故事表達的原意顛覆了),格林納威也在此片上對夜巡的背景有所改編,比如畫中的小女孩,大家都在猜測這名在陽剛之氣的畫中出現的像精靈般,不合時宜的小女孩是誰。電影里就是瑪萊卡了。

  年輕的倫勃朗26歲到了阿姆斯特丹,以《蒂爾普教授的解剖課》聞名當地,他為人畫肖像是當時價格相當昂貴的。

  看來大多油畫要出眾得是畫家不得意時,《夜巡》之后倫勃朗的訂單就驟減。不過電影里畫面所有人對倫勃朗恨之入骨是誇張的,至少班X柯克(記性不好啊,就是畫中舉手那人)是十分滿意的,而且還請蘭登模擬了一副小畫(要知道原畫可是龐然大物,所以不幸招到閹割),配角不滿意是自然面孔模糊

  值得一提是,此片首次讓我把眼光關注到倫勃朗的女僕身上(我們都知道倫勃朗妻子去世后,他與女僕在一起)。影片開頭,倫勃朗槍走火,擦到眼睛,她舔了他眼睛。影片最後,她又在舔他流血的眼睛。

  每次在他以為快眼不見的時候,韓瑞琪雅通過舔他眼睛又使他平靜和重見光明

  這樣的鏡頭語言讓我覺得非常天才,背後要表達的意義我們不用剖析,就像詩歌,解讀就是褻瀆。

  私人五顆星,不受歡迎我也理解,格林納威的個人風格太濃烈,不喜歡的人會認為形式大於內容。

  “不過,倫勃朗……一個聰明敏銳的人,儘管搖身變為中產階級,仍和鄉下人一樣囤錢,和暴發戶一樣盤符權貴,仍因高攀不起名媛和僕人上床—— 他知道真相並非如此。”

  《夜巡》观后感(三):我总觉得英国人民想搞死荷兰人民

  我比较无知,然后看到主演打出了Martin Freeman的名字我就风中凌乱了。再然后开场时我看到Martin Freeman的裸体我就更凌乱了我擦。我就想这真的是Martin Freeman么,搞的我后面半个小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Martin Freeman就开始对着镜头一个一个地介绍他的女人,从他老婆到荡妇,最后呢他就和女仆搞上了。我真不知道这不是讲《夜巡》么我勒个去哪需要那么多光着身子的女人啊。然后就是一群诡异的操着各种英文口音的荷兰男人扮演者套着各种奇怪的领子在那里骂人。我各种憋着看完之后,看到大家说这个算是格林纳威好懂的一部片子了,但是仍有很多人中途离场blablabla。我想说这能不离场么,感觉就像是夜巡里面那些被画了像的人一样啊,明明付了钱看到作品就各种蛋疼啊。就想揪着作者打啊。但是伦勃朗仍然是伟大的画家不是么,电影的戏剧味道很浓厚,背景音乐也值得一提了。光线的运用能看得出在还原伦勃朗的作品。不过在看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片子之后我想说英国人民请放过无辜的荷兰人民好么,你们的气场实在太强烈了,还有伦勃朗真是个精虫上脑的人吗,还是导演上脑了呢。

  .S.我给了四星推荐,你们都去看,不能坑害我一个人

  《夜巡》观后感(四):All world is a stage

  我原先只是一个在豆瓣上潜水的人。

  这是第一次想上来写点东西,只为了你,夜巡。忍了三天没有忍住。

  记得刚回学校的时候看了《Anna Karenina》。我之所以给五星是因为她的舞台背景和长镜头转换。

  在我看来,这两样很考验舞台设计和灯光布置。虽然演技不出彩,但是还是有唯美流畅而不乏节奏紧凑的感觉。

  把电影放在一个小剧院里,既有了社会舆论与真实场景的双关用意,也避免了大场景下容易造成的混乱迷失。

  反正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不是吗?

  然后我看到了夜巡。

  简单的几个场景,一张大床,几个画架,一片屋顶,参差长廊,一个宴会,还有瓶瓶罐罐整齐地排列在空旷的地板上。

  镜头只在舞台范围内伸缩转角,和围绕。

  仿佛在说: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哪里也没有去。

  Caravaggio的光线忽明忽暗,从他为巨制选角,到给各位士兵服装搭配,到所有的颜色和画面构图都在重述着巴洛克的华丽厚重,继承着Rembrandt遗志。

  就连他给Saskia买到土耳其地毯时,那草地背后帘挂的衣单透出的逆光,也带着Rembrandt特有的温柔和一意孤行。

  这样的摄制些许有像传统昆曲越剧剧目的录制,从一而终一个镜头基本固定在单调而不变的正前方,难怪评论里会有其他人觉得困乏。

  从前我也会觉得枯燥和过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看到《五女拜寿》用歌舞剧的方式拍成电影,或是看到《牡丹亭》设景在园林之中时会有一份激动。

  但是夜巡还是多了一些变化的。让我感觉就像一个躲在他们身边的鬼魅。

  他们的故事在他们之间上演,与我无关,而我这个看客不过是在暗处默默地旁观着。

  而当Rembrandt告诉你他和Saskia,和Hendrickje,和每一位姑娘的故事的时候,

  他们就这么肩并着肩,面对着你,缓缓地诉说着,不时的嬉笑逗闹。你会不会会意一笑,然后忽然觉得其实你也一直在那里,不曾离开过。

  也许是因为年初在荷兰亲眼见过原作的关系,无论故事是否成真,我依旧感受到了Rembrandt的构图的不羁和对色彩的敏锐。

  Goya说过,万幸的虽然他耳朵聋了,但是还没有失去眼睛,因为那是上天对画家最残酷的惩罚。

  如果Rembrandt真的是因为这样的故事而掉进那Painted darkness,我会真的感到很抱歉。

  《夜巡》观后感(五):用整部电影来形容伦勃朗光

  1. 跟一个瞎子形容红色。红色摸起来很厚重,而且是热的,冷了就会变硬。黄色是什么?黄比红单薄,比较透明,会流动。红色是静止的,黄始终在流动,黄可以是液体,新娘的啤酒。

  习惯用油彩表达自己的人,用语言去表达颜色,好有趣。

  2. 刚开始觉得在看舞台剧,后来突然明白了,银幕边缘就是画框,导演似乎想把电影拍成流动的伦勃朗的画。每一帧都那么伦勃朗,每个人脸上都闪耀着著名的伦勃朗光。导演你略NB啊!

  3. 原来群像画是根据画中人物全身半身累计数量来收费的。

  4. 印象中伦勃朗很少画室外风景画。所以片子里一家人在外面看土耳其地毯的场景有种突然失去参照的感觉。不过光影还是好美。那些挂在周围的,在逆光中的大块布单,是我见过的拍得最美的逆光物品之一。

  5. 小自由演伦勃朗还行,有才华,淳朴正直,带有一点无害的财迷暴发户气息。

  《夜巡》观后感(六):Nightwatching 夜巡林布蘭 觀影note

  0

  去了真善美看電影

  來的人稀稀疏疏約莫十一、二個

  和認識十年

  八年未見的朋友一起看電影

  奇怪的是

  兩個害羞的人

  竟然一點都不尷尬

  1

  畫面一開始

  我就被格林納威嚇到了

  一個畫家被羞辱的場面直逼而來

  破敗的裸體及流血的眼睛

  (有一匹馬直接衝進畫面,踏過床,再衝出去)

  2

  流血之後

  畫家的呼喊十分重要

  他是在對「我」呼喊

  因為是在電影院看的,記不全阿

  誠徵本段台詞

  3

  原來是一場夢靨

  4

  同樣的話及畫面

  也出現在片末

  好像通關密語

  把電影打開關上

  (這次是真的)

  5

  格林納威無疑是一位極注重形式

  做作的導演

  但我喜歡她的做作

  6

  畫家懷疑自己失明時

  對顏色的詮釋頗有趣

  除了一堆好玩的碎碎念

  導演直接把那個顏色放進畫面中

  好像在劇場

  有一個手動燈光設計

  完全無視「現實」

  個人覺得很好笑

  7

  框架

  我看到電影裡

  有一個又一個畫框

  電影螢幕也是一個框

  8

  畫家的三段戀情

  用近似舞台上演員對觀眾告白的方式演出

  他和他的情人並排,面對觀眾

  畫家為主要敘述者說出他們的故事

  情人輔以部分台詞及動作

  9

  畫作像是劇作

  紅衣男子是個有趣的敘事者

  他為觀眾明白揭露畫家意圖

  雖然大家都知道了

  但他又添進去一些東西

  10

  畫作裡的那一個眼睛

  是畫家的

  他把自己擺進去自己的畫裡面

  這是一部關於「看」的電影

  片名Nightwatching

  ight-watch-ing

  畫家看他的模特兒

  看事情的真相

  看人內心的黑暗

  看自己的良心

  也看那些看畫看電影的人

  他站在真相那一邊

  我們呢?

  11

  那座孤零零的床(在郊外的那個桌子也是)

  無疑是最顯眼的道具

  畫家的愛與慾

  旁人的介入與視若無睹

  在在產生不協調的空間趣味

  12

  頂樓也是重要場景

  天使、鴿子、鐘聲

  處女、非處女

  上升、下降

  生與死

  13

  畫家攜帶產後身體不好的妻子

  到外頭(野餐?)

  後頭的一群乳牛在畫面進出很有趣

  這個場景很美,有牧歌的田園風味

  14

  畫家妻子死亡時

  畫家因為過度悲憤而往下跳

  嚇了眾人一跳,也嚇了觀眾一跳

  結果只是跳下一個池子

  有水的池子

  (好奇怪阿)

  15

  演員表演特出

  特別是畫家及畫家妻子

  但總覺得自殺的少女不夠年輕

  16

  導演擺演員像畫家擺演員

  導演調控光線像畫家調控光線

  17

  細節太多

  看一次絕對不夠

  尤其是

  認外國人的臉孔有障礙

  漏了更多東西

  《夜巡》观后感(七):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写于2015年12月22日】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图斯鸠皮德 TuStupid】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yNjEwNQ==&mid=400777708&idx=1&sn=f492d4cc5d080c149bb78c9a82432134#rd】

  “为了制造斑斓的颜色,伦勃朗施展了他当时独步天下的技法:透明厚涂,先用灰白色以厚涂法画出画面整体的素描效果,再用透明油彩一层又一层地敷上,于是最后得到丰富的色彩变化。于是这幅画色彩层次分明,鲜活动人。中心人物周遭那十余位好汉,或抬臂,或回头,或争闹,或闲聊,全景协调,氛围跃然,仿佛自卫队正待出发。当然,后世学者还会分析说:班宁科克先生代表着加尔文新教,而范鲁伊滕博奇先生代表着天主教,他们的平衡意味着荷兰的宗教时代,而其中掺杂的市民则象征着阿姆斯特丹各阶层,整幅画就是代表自卫队在尽着义务,与市民们混融一片,并保护他们……当然,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无论如何,伦勃朗成功了:一如他曾经描绘了杜尔普先生和科学一样,他描绘出了阿姆斯特丹自卫队,以及他们身后的“市民义务”。在这幅画里,他们英武、紧张、跃动、丰富、饱满、鲜活,是一支活生生预备保卫城市的团队,从此书之竹帛,存于历史之中。他想让色彩表达思想,想让光线表达情感。他成功了——但不是在1642年。”

  --------------------张佳玮《伦勃朗1642》

  《伦勃朗1642》这本书是我在北京学画画儿的时候买来看的,因为我看书不愿意有中断什么的,当时画室已经熄灯了(请同学们后台提醒我一下那是几点,我已经不太记得了)。然后我就搬了个寝室里自带的橘色的铁皮圆底小四角凳,靠在门楣上接着走廊的光把这本书读完了。

  张公子从1642年这个转折拦腰写起,像平行蒙太奇一样各自延伸,各自呼应。同时花费了不少笔墨去描写荷兰这个国家的诞生与这个国家的黄金时代,贸易的发达,建筑的独特美学,还有伦勃朗是怎样的成长,怎样的在天赋和才华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师,怎样过着奢靡的日子,又是怎么败落,怎么故去的。

  如前边儿所说,《夜巡》这幅画,伦勃朗使用的技法叫做透明厚涂,并且作为举世皆知的光影大师,他让这幅画的色彩关系不可思议地协调和完美。人物的站位及构图安排也相当的精彩,“层次分明,鲜活动人”。

  而在创作完成后,伦勃朗自豪地在自卫队的人面前把幕布一扯,正等着人家夸他呢,人家那帮自卫队的山炮们可一点儿也不想夸他。

  他们看到这幅画后,先是疑惑,再是大笑,他们把这个笑话告诉妻儿,再从妻儿散了开去,最后成为全城的笑料。这个笑话的中心思想是:

  “哈哈哈哈哈,你相信么,我们一人一百荷兰盾,结果这人在画里给我们一人露个手,一人露个脚,还有人在后面黑不拉叽啥都看不见,这孙子还想管我们要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帮小市民。

  大傻逼。

  在全是小商人的阿姆斯特丹,过着庸庸碌碌腌腌囋囋稀稀碎碎的日子的人们一直在奇怪,伦勃朗这么个人,不就会画点儿破画吗,为啥他能过得这么有钱?这样的疑惑和不甘终于在这次傻逼们给的半星差评里爆发了,买不起他的画的穷逼开始酸他,买的起他的画的俗逼也开始躲他。伦勃朗渐渐的订单急速减少,日子开始促襟见肘。

  然后1642年的夏天那会儿,他的老婆还死了。

  你瞅瞅,傻逼们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主要是,伦勃朗的老婆,也就是萨斯基亚,在死之前把遗产留给了他们当时只有一岁的的儿子提图斯。但是有个附加条款,如果伦勃朗你这个老色胚不再续弦儿,你就能用这笔钱。而且给了伦勃朗不让人查账的权利。

  她怕儿子受后妈欺负,怕伦勃朗糊里糊涂不善理财的性子,怕世人非议,怕伦勃朗孤零零穷兮兮地活在这个世上。

  她安排好了一切,两个星期之后去世了。

  29岁。

  此间繁复不再赘述,因为女人,因为种种,总之最后,伦勃朗并没有拿到这笔钱。

  期间他又幸运地接到了《克劳迪亚斯·西维利斯的密谋》这个活儿,也失败了。

  最后影片里的伦勃朗,被一帮人推搡着翻滚在地,这帮人骑着马欺凌他,羞辱他。最后他赤身裸体痛苦地捂着眼睛,在黑夜中奔跑。

  他一边捂着眼睛一边大喊,我看见了光!各种各样的光!

  我在夜巡!

  而历史中的伦勃朗,在穷困交加里死去了。

  在1669年那几幅最后的自画像里,他胖乎乎的,像个乡绅。脸上的皱纹尽显苍老松弛,画像的笔触却依然苍劲有力,细节依旧熠熠发光。

  “他和黑暗讲和了,和命运相互拥抱了。他们彼此宽恕,不再敌对了。苦难依然存在,他也不去抵抗了。”

  “当他无所谓赢家还是输家时,他便赢了。”

  1699年10月4日,那天是星期五。伦勃朗·哈尔门森·范莱因过世了。

  10月8日,他下葬在西教堂。据说那是个雨天,他就这样在水滴的冲刷里,和雨天的阿姆斯特朗一同下沉,和亨德里克琪聚在了一起。

  在影片中, 后来伦勃朗自己也对亨德克里琪(时间有限,没有提到这位姑娘,她是伦勃朗继亡妻之后的一位爱人。大家可以去看看张佳玮的《伦勃朗1642》。)提到,自己有一只眼睛是弱视。

  但不是因为这次枪伤。

  来感受一下电影里伦勃朗同志的情话满点技能。

  quot;I will let you into a secret that you will tell no one.I have a lazy eye.This is my good one,and this,is my lazy eye.If you tell anyone I'll destoryed for who would employ a painter with a lazy eye?I entrust you with my most destroctive secret.But now I finally realize what it is all about,my eye was never lazy.This eye,was just waiting,waiting nearly 30 years,to see you.And now how pationtly waited for so long,I find out this is the better of my two eyes.This is the eye waiting to view,a miracle.And the miracle,IS YOU."

  “我要告诉你一个我从未告诉过任何人的秘密,我有一只眼睛是弱视。这只,是我正常的眼睛,这只,是弱视。如果你告诉任何人,我就完蛋了。谁会雇佣一个弱视的画家?我全然地把能将我毁于一旦的秘密交付与你了。但是现在,我终于知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了。我的眼睛从未真的弱视过。这只眼睛,只是在等待。等待了将近三十年,为的是......见到你。在经历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我终于明白,它才是我双眼中更棒的一只。这是一只等待着看见奇迹的眼睛,而这个奇迹,就是你。”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深情,感觉自己要醉死在温柔乡了,对不对。

  然而这段念白的下一句是:

  “And now,this eye must see all of you。”

  就把人家姑娘的衣服给脱了。

  大爷的。

  “因为经历过最璀璨的光明,才能体会最幽深的黑暗。他与光明做了一辈子游戏,最后终于这样,在日益熹微的光芒中,与黑暗融成了一体。”

  大千世界是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都是戏子。

  他们各有入场,也有退场。

  而伦勃朗,伴随着他的退场,留下了那一整个时代的写照。

  给光明,给色彩,给他的天才和不甘。

  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敬光明,敬色彩,敬天才的夜巡,和天才的不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夜巡》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