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吉娅》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吉娅》观后感10篇

2018-03-01 20: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吉娅》观后感10篇

  《吉娅》是一部由迈克尔·克里斯托弗执导,安吉丽娜·朱莉 / 伊丽莎白·米切尔 / 费·唐纳薇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爱情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娅》观后感(一):久久走不出的情绪

  因为Angelina Jolie才看的这部电影,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当然,是因为我阅历太少的缘故

  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Gia因为妈妈要走而哭的时候,毒瘾犯了而周围的人却说这样很好的时候,穿着日本和服在街上不顾众人眼光走的时候,手上好多窟窿的时候,最后跟Linda道别而的时候,裹着白床单的最后一幕。

  她是个神话,是个传奇,那么美,虽然是Angie脑残粉,还是觉得Gia本尊更漂亮

  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影子——没有安全感所以极度敏感,情绪化,孩子气,爱身边的人,还有深深孤独

  突然发现我没有真正的朋友,这两天心情落入低谷,却找不到人倾述,其实也不想找人倾述,我不想别人过度的了解我。并不是因为我内心有多险恶,而是觉得,没有人可以真正完全理解自己的心情。幸运的是,我的发泄途径不是吸毒。我也像她一样,发脾气的时候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伤害自己来激发别人的心疼和愤怒

  看完电影更沮丧了,边看边想:我是不是有忧郁症?

  理解男朋友了,我是个极品,跟我在一起是一件很费心的事情,所以他能在我身边已经是上帝的恩典了。不要奢求个人所有观点都完全相同

  看书去了,好好奋斗才是要紧事,努力让自己忙起来,不要因为空虚寂寞冷沾染毒品

  《吉娅》观后感(二):GIA,用人教会我释然

  直到电影最后几分钟时,我还在替Gia怨恨她身边的人,她的虽然爱她却总是从她身边离开母亲

  琳达,明明很喜欢G却选择逃避,在G的老板死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身边没有任何人的她选择了毒品,在那一夜,从不注射的她,还是越过了那道底线,第二天,见到琳达,一切却又变了样,为什么一次一次给了她失望又让她拥有希望。

  G去见琳达最后一面时,琳达畅想在海边两人重新开始生活,我想,那一定是G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憧憬画面。在琳达面前的小心翼翼,不停地重复着她是她最爱的唯一的爱人,这爱,让人心动,让人心疼。

  为什么没有人给她帮助?好吧,我们都是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能再依赖,不能再抱怨

  G和女老板提出她想休息一下的时候,被那个女人推脱了,那个严重只有利益的女人,我不知道每当G躺在她的膝盖上,那温情是不是她刻意营造的,还是,只是因为G是她的摇钱树,所以她细心对待。可是,她的结局呢,在她的丧礼结束后,她从前的模特对她的讥讽“有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她的丈夫的抱怨,一切一切,到底什么是值得的呢?

  每当我无法心疼的无法看下去的时候,琳达的出现,她的出现总是伴随着阳光干净的阳光,是导演刻意营造的吗?那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对G的救赎,可是,现实残酷毒药会迷了人的心智,让人失了自控的能力

  就像G最后说的,我们生来,就是体验这一切,无论经历了什么,这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终将离开,前往地狱

  这部电影,充满了遗憾,GIA本该更好的人,她值得有更好的生活,她值得拥有美好的爱情,一切一切,可是她也告诉我们,抵制不了诱惑,你只看到了眼前的不可抑制的冲动刺激,那爱人,也终将会离你而去。

  G,你的离开,让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这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上帝已经给你安排了最坏的结局,唯有死,才能结束这一切。

  你也告诉我,既然上帝让这一切来临,那也只有,选择接受。选择面对。

  《吉娅》观后感(三):Gia

  有的人的一生漫长,有的人的一生却很短暂

  Gia的一生只有26个年华,一朵娇鲜的花朵还未完全绽开就已凋落。

  Gia,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根本不会注意到她。

  Gia,三个字母,G-I-A,没有姓。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Gia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听到Gia的故事:吉娅·卡兰芝,美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超级模特,频繁登上当时的Vogue America杂志,26岁时死于吸毒注射时感染的艾滋病。

  看到Gia的照片时好像被什么震住了:一张酷似安吉丽娜·朱莉的面庞,嘴角带着一抹狡黠的笑容——孩子似的、顽皮的笑。

  什么样的人能有这样的笑容?是未经世事的人吧!可Gia,确实是什么都经历过了的,却还能留一抹童真在心中。

  当时间逝去,当生命色彩逐渐淡化,Gia最终变成了照片上的那个女孩,不再鲜活,不了解她的人想像不到她曾活过、爱过、悲伤过。

  电影里,Gia的妈妈说:“我不希望人们记住她得艾滋病而死,我希望人们记住的是她的美丽,因为她真的很美!”

  超级模特、女同性恋者、吸毒者、爱滋病患者......我们可以找出这么多词标注她,但我知道,她只是个孩子,渴望爱与被爱。

  《吉娅》观后感(四):生活是艰难的,这里没有天堂

  “……heave on earth

  ack again

  into

  under

  far in between

  through it

  in it

  and above……”

  ————From the journal of

  Gia Marie Carangi

  1960-1986

  想看这部片很久。因为奥斯卡评价不错

  所以,我没有看剧情介绍或者预告片之类的东西

  说实话看完后发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Gia这个名字,让我想象不出它会给我这些……

  Gia从一头带刺、说话坦率开始,到活力四射震惊整个时尚界,

  到对爱情可以赤裸相对,到对离开与孤独的恐惧

  到以毒品为依靠,到痛苦、毁灭。

  有很多词可以在她身上:Gia ,美丽,遗弃,坦率,刀,模特,双性恋,吸毒,爱滋,短暂,死亡……

  可能是因为真实,可能是因为编剧的文本,

  可能是因为导演,可能是因为演员演技

  我不知道如何说:

  一部伤感的同性恋片?一部内容丰富教育片?

  一个模特的一生?或者没有男主角的后现代女性电影?

  死亡,懂得原谅;

  离开,发现唯一;

  回头,开始流泪;

  放手,尝试抓住。

  人坚持犯的错误。因为自以为是

  《吉娅》观后感(五):芳名吉娅

  和妈妈同岁的女人,就像妈妈一样让我迷恋。1960除了历史课本里写的“非洲独立之年”,还让我感受到摇篮曲的气质成熟女人的侧身剪影,和发稍带着暧昧芳香。就像克里斯汀.S.托马斯在《英国病人》里瘦骨嶙峋性感,和杏仁糖的味道掺在北非的汗水里,让人疯狂但不愿亵玩。

  还有一个女人,很难想象她和妈妈同岁,因为她的脸蛋永远定格在80年代“Vouge”杂志的插页上,那时的封面女郎还是化妆古典的娜塔莎.金斯基和伊莎贝拉.罗塞里尼,标志得已经显得木讷。而她,若不是历史把书合起来,今天看起来仍然像下一秒就要冲出纸页一般。

  吉娅.玛丽.卡兰芝。让流行字典创造、记住以及沿用“超模”这个词的灵感源泉。1960,费城,混合着威尔士和拉丁血。双性恋,海洛因,艾滋病,别人的离经叛道对她是游刃有余。天生的味道,不像封面女郎标志得木讷,而是生猛、恣肆、挥霍着青春和生命、把清规戒律抛出地球引力。26岁就死,HIV的力量势不可当头发肌肤、血与肉。

  就像外婆说过的,儿时的邻居女郎,貂皮大衣宠物狗,数都不数就花出去的大叠钞票;很多年后,她成了一身破烂在街角捡烟头的乞丐。大麻毁掉她。但我依然怀着怜惜,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如果我爱她,我会像梦露的前夫那样每天在她坟前放一朵玫瑰,即使那坟头的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莉年轻时演绎了吉娅,她尽力了,她很出色。但她毕竟没带1960的味道——我嗅得出来。她毕竟更多的是突突跳动的性感,而不是突突跳动的心。她毕竟是星途坦荡、片酬第一、携手皮特、儿女成群,而不是那真正不加修饰和节制的生猛、恣肆、挥霍着青春和生命、把清规戒律抛出地球引力。

  80年代的彩色印刷,给吉娅抹上了不自然艳丽。而黑白照片里的她,仍旧跃然纸上,欲说还休。

  地铁的小电视里瞥见克里斯汀.S.托马斯在新作《爱你久久》里,带口音的法语,老去的脸上流泻的泪水,不再扮演暴烈的婚外情,而是亲人间甩不掉的血脉,生活成了把汹涌化作潺潺的漏斗。

  妈妈老了,和16岁素面朝天却美得让人心痛的照片不能比。不再是那个买下两周内所有场次《简爱》的电影票,看到把每句台词倒背如流还如痴如醉高中生,而是把时间浇上菜油、洒上盐,心甘情愿地煎熬在燃烧的炉台。

  然而,吉娅永远停顿在26岁,不用一次一次去演绎别人的生活,也不用让自己的生活平淡渐行渐远。掀掉“臭名昭著”的帽子,我冠你以“芳名”。1960的摇篮曲,成熟女人的侧身剪影,和发稍带着暧昧的芳香。不知道,说不准,哪种生命更幸福

  奥斯卡.王尔德说,世间有两种悲剧: 一种是得不到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

  《吉娅》观后感(六):too wild to live, too beautiful to die...

  I know God has a big plan for me,

  just not in this life...

  he's too wild to live, but too beautiful to die...

  Will you feel sad about the beautiful soul fed on love?

  Will you feel painful when they are in darkness ?

  Jesus died for it,so we don't have to...

  quot;GIA"是HBO九八年推出的自制电视电影,描绘70末80初期美国名摸吉雅卡兰·芝 (Gia Carangi)悲剧性的一生。吉雅原本成长与费城中下阶层平凡女孩,那个充满迷幻文化苍白年代,它因为热情勇敢形象树起,十八岁那年已经频繁出现在"HELLO时尚"、"柯梦·菠丹"等杂志封面,"超级名模"这个称号,可说就是因为吉雅而开始被广为使用。然而来得太快、太巨大的声名总是促使冲撒一个豆蔻年华女孩的自由梦想,摧毁还没有准备好的年轻生命;吉雅很快就开始咳药,不断残害别人和自己,在勇敢追求同性恋爱情的同时,却无法抵当严重的不安全感。26岁那年,吉雅死于爱滋病,讽刺的是,在第一个被套用"超级名模"这个称号外,它同时也是第一个公开死于爱滋病的名女人。"霓裳清挑"似迷乱和令人心碎风格来描绘吉雅的故事,在美首播时影评编辑与导演褒贬不一,但Angelina Jolie却获得压倒性的肯定,它在此剧中成功的译释边缘性格角色.

  影片呈现给我们的是Jolie所塑造的GIA...是根据GIA原型日记及中间人讲述整理出来的.Jolie的演技没的话说,关于GIA本人的评价暂且不做讨论,我想导演要给观众看的,更多的是触及灵魂深处的东西...她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在毒品与爱情边缘挣扎,带着空虚迷茫神情,生活在70末80初物欲横流的纽约...人们看到她在舞台上的狂浪与光鲜,却感受不到她内心巨大的寂寞...当她一个人房间里摔东西叫嚣,独自在飞机阴暗角落里哭着给母亲打电话,却因为母亲顾及新家庭而无法让她回家,这时有谁来拉她一把...她只是个孩子,只是想找到能一直照顾她且相爱的人,可母亲的离异,费城男人的离开等等无法派遣的内心痛楚大概也是她染上毒隐的原因之一.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她唯一爱的女化装师,在戒毒所她的电话,以及最后染上ADIS见LIND最后一面说的:U R THE ONE ,U R THE ONLY ONE...她们之间的情感也叫热催然泪下...

  LIFE IS SO HARD.她时常感到如此,但一位老摄影师告诉她说,I KNOW LIFE IS HARD ...BUT U CAN WORK.IT'LL LET U FELL BATTER...于是在一次戒毒失败后,为了钱,她又带着戒毒成功的谎言出现在大家面前,为了钱,为了毒品,她和男人睡觉,被人强暴,殴打...

  最后,她说,那个金发女孩被人赶出了房子...临终前,母亲在她床前,拉着她的手说,我带你回家...我想,这是她一直以来最想听到的话吧

  《吉娅》观后感(七):孤独的GIA

  早就听说这部片子,直到昨天才把它看了。看完之后让我有种莫明的伤感。

  在Gia看到父母争吵时的憎恨眼神,在母亲离开时的无助……每当她需要有人可以依偎时,那些人都离开了她。她没有安全感,不停的寻找着慰藉,却又不停的失望。她是一个孤独,焦虑,要人照顾的孩子。

  她特殊的性格与气质让她在模特这个行业慢慢成长起来,但是工作并没有弥补心灵的缺口,没有人真正的懂她,她选择了毒品,从此走上自我凋谢的过程。

  我虽然不排斥同性恋,但同性之间的性行为总让我觉得很怪,难以接受,甚至有点恶心。但是,她和Linda的性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显得那么唯美,我第一次觉得原来同性恋是多么的美好。她爱Linda!

  她第一次复吸表面上看来是因为Linda,因为在电话中听到Linda已分手的男友的声音,以为Linda骗她。其实是因为她缺乏安全感,害怕Linda离开她。

  她通过毒品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可是,错误的选择毁了她的事业,毁了她的人。看到她的孤独,我十分的不忍,同时也在想着自己的孤独寂寞。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不断的重复着过客、思念的步骤,这好象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

  怎样才能让心不再寂寞呢?

  《吉娅》观后感(八):Gia的选择

  话说第一次看到电影《霓裳情桃》竟然是在CCTV第一剧场,可惜是从Linda问Gia到底选择她还是她手里的毒品开始的,因此不太清楚前半部的暴露的镜头在放映时是否被剪裁过。也不知道下次再放是何年何月,其实自从在这台里看到《亲密风暴》(Normal 2003),我已觉得我国的电视台越来越包容了。

  第一次只看到了Gia不幸的后半段,看到结尾才知道是真人真实改编,于是当时去进行了一番调查:

  Gia Marie Carangi (1960.1.29 – 1986.11.18)

  70年代末至80年代出美国时尚模特,被一些人认为是第一位超级名模,遗憾的是,吸食毒品让她感染上了AIDS,最后死于AIDS引起的并发症,被认为是最早死于爱滋病的女性名人之一。

  最近因为看《灭世》,迷上了Elizabeth Mitchell,然后找来《迷失》看,在搜罗她之前演的电影时竟然看到了《Gia》,可就是想不起来她演的是谁,我只记得Gia的女朋友是金黄的头发,甜甜的笑容,可就是想不起她的脸,事实再次证明,不是我的脑子里有块橡皮擦,就是我换上了脸盲症...

  看到剧照,才对号入座,于是我找来这这剧的完整版来看。这里不得不赞美下Angelina Jolie,她的确像Gia一样,有一种金发女郎们所缺失的美,戏里Gia眼神中流露出的霸气,竟让我想起了Anita Mui。看她的第一部戏是《神秘拼图》(The Bone Collector 1999),对她真没什么印象,对她走红后的了解也就停留在爱收养小孩,星二代,和她有名老公,好多男人喜欢她这几点上。看过《恶女帮》(Foxfire 1996)后,看到了个完全不一样的AJ,当时的她还谈不上性感,也许这样更让人容易注意到她的演技。一直知道《移魂女郎》(Girl, Interrupted 1999)里AJ的表演出众,可是就是很排斥看这戏,说不上原因,有些电影,你必须心理上准备好了,才会去看它。

  再来说Elizabeth Mitchell,没想到她在戏里的戏份还是挺重的,不论她出现在那部戏,给我的感觉都是很脱离尘世的感觉,哦,对了,除了《持续惊恐》(Running Scared 2006)这部。戏里的Linda,给Gia带来的是与模特圈迷乱生活完全相反的另一种选择,从Linda住的环境就能感受到与模特圈污浊的氛围相比,这里干净多了。Gia在Linda与毒品间的选择,决定了她最终的命运,那段戏看得真让人难过。

  本片穿插着像纪录片似的对Gia身边人的采访,刚开始还以为就像《阮玲玉》那样,后来才发现这里的“纪录片”演员还是演的剧中的人物,而《阮玲玉》则是演员本身,这就是差距呀,哈哈,如果本片也按《阮玲玉》来拍会更好,或者就是像《兄弟连》那样,访问真实的人物会更有说服力。

  斯人已逝,Gia的选择无法改变,现在的人们对AIDS不再像当时那样无知,但是歧视并未消除,妈妈不敢让患病女儿回家的悲剧也许还在某地上演,套用MJ的歌词,共勉之

  quot;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Then Make A Change"

  《吉娅》观后感(九):你所不知道的吉雅卡兰芝 TOO WILD TO LIVE, TOO BEAUTIFUL TO DIE

  感人的故事 朱莉诠释的很饱满动人 记录了超模吉亚卡兰芝的孤独而短暂的一生 其他演员演的也很好 好片 毒品害人啊爱情也很感人 不过事实一定比电影更残酷 70年代的模特圈充斥着毒品与性主要是利益 吉亚真名叫 吉雅卡兰芝 想了解她的人可以去网页搜索 有6段视频

  百度百科叙述的比较全面 是8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超模

  1960年1月29日,卡兰芝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女儿,吉雅卡兰芝。吉雅在费城的郊区长大。她的父亲经营连锁的三明治店,母亲在家照顾小孩。

  虽然从表面看来吉雅的家庭很平常,但事实上吉雅的家庭已经破裂。吉雅的哥哥迈克卡兰芝回忆说,他和吉雅每天晚上都会坐在台阶上,听父母争吵。1971年,吉雅的母亲凯瑟琳离开丈夫和孩子,自己一个人搬出去住,而这一年,吉雅才11岁。

  小吉雅非常依赖自己的母亲,希望父母能够复合。但是一年后,母亲的再婚彻底将吉雅希望拥有一个正常家庭的梦想击碎。从此,小吉雅游离于两个家庭之间,很少得到周围人们的关心。她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13,14岁时,吉雅开始违反宵禁,酗酒,吸大麻。她非常崇拜摇滚变色龙大卫鲍依,认同他的叛逆精神。同大卫鲍依的崇拜者一起时,吉雅找到了她一直追求的生活。她去听大卫的音乐会,去费城地下城的同性恋俱乐部,同比她大的人住在一起,追逐女孩子。

  吉雅因起美貌和无人可比的形象,在十几岁时,就已经得到许多邀请去做模特。她的母亲认为做模特可以帮助吉雅约束自己,于是鼓励她将模特作为自己的职业。

  1977年,吉雅一次去DCA俱乐部(类似于同性恋迪斯科舞厅)跳舞,被当时的发型师莫里斯泰纳鲍姆一眼相中。

  3个月后,他带吉雅去纽约见一家模特公司的老板明妮库克。明妮见到吉雅非常兴奋,都忘了同她签合同。1978年初,吉雅搬到纽约,在莫里斯的帮助下,开始了模特生涯。

  吉雅对待任何事物毫不在乎的态度以及冷酷中带有些许脆弱的外表使得她很快成为世界顶尖模特,一天可收入1万美圆。

  这类事情以前在时尚界从未发生过。

  20世纪70年代,美国流行吸食一种含有可卡因的毒品。这种毒品不仅在夜总会盛行,而且在摄影棚里也被广泛地吸食,目的是使模特保持精力旺盛,以便工作更长时间。

  起初,吉雅吸食可卡因只是为了消遣。

  但是1980年,她的顾问兼代理人莫里斯泰纳鲍姆,因患肺癌去世。为了减轻由此带来的痛苦,吉雅开始吸食海洛因,很快吸毒就成为吉雅生活的全部。

  几个月后吉雅就把挣来的所有钱花在了毒品上。她甚至没有精力工作,有时还会在摄影时睡着了。

  1983年,吉雅在南非拍摄照片时,因吸食毒品被捕。自此,吉雅的模特生涯结束了。

  之后,吉雅回到大西洋城。为了挣钱买毒品,她同男人睡觉,甚至被人强奸过几次 1986年11月18日,吉雅卡兰芝因艾滋病去世,年仅26岁。

  http://baike.baidu.com/view/2829280.htm来自百度百科

  看过朱莉的访谈 她说吉雅太像她本人了 所以未接演前她要求多一些时间考虑

  我们知道朱莉年轻时很疯狂 想想的确连性格都很像 这里就不说了

  电影以迷乱的风格描绘了吉雅令人心碎的一生

  她是坏女孩 LES 当初吸毒只是为了消遣 后来严重到连真爱都无法挽回她了 毒品害人啊

  超级名模的一身星光,换不到被爱和相拥的微薄梦想。勇敢追寻的同性情感,挽不回孤独和幻灭的残酷青春。记住她的美,记住她的痛,记住这个迷途稚子般的女人。

  TOO WILD TO LIVE, TOO BEAUTIFUL TO DIE

  http://tieba.baidu.com/p/1138193969这个贴是吉雅的杂志帖 希望大家看看 还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真实的吉雅

  《吉娅》观后感(十):你是我的唯一

  很早就在豆瓣想看的电影里面添加了这部片子,可是一直没有去找来看,直到一天没有什么电影可看,忽然又看到了自己的想看豆列,于是去下载了,还是没有字幕的版本,安装了字幕不管怎么调试都总是跟说话速度不吻合,就这样看着不合适的字幕跟凭借自己微薄的英语功底看完了,并且久久不能平息,我一直都说我喜欢Angelina Jolie,但是我只是喜欢她女特工的形象而已,从没想过她是否有演技,高中时候看过古墓丽影,大学的时候看了史密斯夫妇,工作之后又看了致命伴侣,从没想过Angie在荧幕上能有这么有血有肉的一面。

  Gia这个传记单从电影结构来说实际上是很普通的,但Angie确实把这个人物演活了,漂亮、野性、性感这些关键词都不足以吸引我,因为模特的职业特点就是这些,可Gia还有孩子气、深情、固执这些关键词。她的深情让她反复去找Linda,可是她从来都不会死缠着不放,她就算在家门口等候着也只是想告诉她“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that I have ever seen".多好啊,其实被同性喜欢会比被异性喜欢更骄傲(这点是因为能被所有人认可的欣喜),而这个喜欢你的女孩子只是想来告诉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人而已。

  毒品毁了她,让她感染了AIDS,这个让所有人闻风丧胆的病,她自己其实也很害怕,所以她做好了与这个世界告别的准备,当然,她爱的人自然是最重要的,看到她说”You were the one who always had my heart"到后面在门口哭着说“You were the one ,you were the only one and you are amazing."我也跟着流泪,到最后连给她的爱人一个吻都不行了,Linda想要吻她抱住她跟她重新开始,她也只能决绝地推开,赶紧关上门离开,哪怕再多一秒都只能让自己崩溃,导演没有拍,但是我知道关上门的Gia一定泪流满面。

  我想上面我说毒品毁了她太片面了,其实是安全感吧,安全感这个多么虚无的感觉,可是人们需要这样的感觉,没有这样的感觉原来真的是可以摧毁一个人的。Gia虽然离开了,但是她的美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I love Gia and I love Angielina Jolie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吉娅》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