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广播时间》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广播时间》经典影评10篇

2018-03-04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广播时间》经典影评10篇

  《广播时间》是一部由三谷幸喜执导,西村雅彦 / 铃木京香 / 唐泽寿明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播时间》影评(一):共通感和日本国民

  看完电影,编剧梦又痒痒地死灰复燃。用一个梦,将一群人带到一起。个性各异的演员工作人员们,拍摄过程中的种种乌龙,困难和克服困难,突破原道和回复原道,汇聚到那作品。一开始是一个人脑中的一个梦,后来成了一群人的梦,笑和汗和泪,带着神奇力量,最终抵达远方的观众,成为脑中的真实。不禁开始想象,这一部电影本身,也是这么制作出来的吧?

  临场感好强,看着他们手忙脚乱的,跟着一起紧张兴奋。其中的窘迫委屈嫉妒、大松一口气疲惫愉快,也那么真实。不禁有这样的感慨:人总是陷入太深,不能意识自己状态周边的状态,凭着一些破碎判断情感,一些执念犹豫,像土拨鼠钻地一样现实里钻呀钻,自己回头想想,现实压根和自己想象的是两回事,但钻地时的真诚勇敢也好退缩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都那么真诚,那么令人怀念,那么令人骄傲

  我想起卢安克带着他的学生一起做过一部影片,他们自己写剧本,自己演自己拍自己制作。卢安克说,他想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创造的东西,是可以真正给一个人带来骄傲、自尊和归属感的。那是完全属于你的东西。即使这些贫穷村里的学生日后多半会成为南方城市打工仔,他希望这一点经验,能够帮助他们日后,在完全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存在方式。看着《爆肚风云》,我就想起了卢安克和他的学生们的电影,他们在做的是同一件事。《爆肚风云》结束时,所有人的笑和叹息中,都有那么点共通的东西,这点东西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另外一些感想与上面说的没什么关系,是有关日本的“国民性”的感想。自然,“国民性”这个认识框架已经被批判得很多,对此我也同意,但在批判的基础上,在不下决定性论断的基础上,还是可以用一用的吧。闲话少说,故事当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尽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有各种各种不同态度和判断,比如编剧和助理小姐陶醉于真诚有点简单化的纯爱故事;女主角憧憬西方电影里独立的白领女性,不惜破坏故事也要过把瘾导演根本不在乎故事本身只想完成工作……很多人在工作上也带入了私心私欲,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不论怎样也要完成工作。这种心情,姑且称作“责任感”好了——是影片最终得以完成的根本原因。我觉得这点很tricky,也很真实,维持我们完成工作的,不是什么热爱理想啊,因为热爱和理想是太私人的东西,基于很多个人认识个人感受个人经历,这些东西无法共享,信念愿景理想热爱是没办法共享的。然而,一项复杂的工作,比如拍一部电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结合在一起力往一处使,这时候,需要的是同样一份对于工作的commitment,一份责任感。这一点在日本人身上体现得挺明显的,至少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这份责任感强烈到好像没有这份责任感,就失去了做人资格似的。这份“责任感”,跟我下面想说的也有关系——

  第二点感受是,日本人互相掩护互相协作——这是说得好听的——说得不好听的,互相包庇互相埋粪的习性真是强大到逆天。一旦团队中一个人做出一定的决定和行为,团队中的其他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follow——他们绝对不会去判断这个行为的正确性和你个人的合法性,他们第一反应绝对是为你打掩护,让工作进行下去。在影片中,那个被请来救场的编剧和乱说台词男主角,明显是做了错误的行为,但没人站出来说no,大家永远在想怎么补漏洞——男主角一时嫉妒脑子搭错线说自己是飞行员,好嘛,大家就开始改剧本找音效,让故事顺下去。于是故事越来越荒唐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一个朋友最近参加了一个大手银行的实习,实习了两天,气得要死。银行将实习生们分成六七人的小组,让他们做项目,他们小组只有我朋友一个中国人,其他全是日本人,几乎全是名牌大学学院的在校生。只有其中一个人是个不怎么好的大学的学生,却比所有人都要“自信”和独断,任务一下来,他就开始发命令,做解答,还不让其他人说话。可问题是,他的判断大半是错的。朋友私底下跟身边人说:“这个问题不是要这么这么做才对吗?”对方是的,然而却继续不发一言听从那个人指挥。于是,他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不好,大家还是无言地接受那个人的指挥。不仅是我朋友,包括我的很多其他外国人朋友,都觉得日本人对于“发表自己意见”“发表自己主张”的厌恶,和一旦出现一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必定好好遵从的习惯实在相得益彰

  不过,关于这点,我也有可能借题发挥了。因为在电影中,他们是在演戏啊!有种观点是,戏剧魅力,在于always say yes,never say no.永远接受他人和环境给你的刺激,做出反应,是戏剧得以产生的方式。并且,三谷幸喜的故事,好笑不就好笑在这种合逻辑的荒谬吗?这么想想,觉得上面这段话都不必说了。

  说到头最终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真好看啊!想来,我从来不是日剧日影的爱好者,开始在日本生活以后才开始接触日剧日影,其实也只是抱着了解文化学习日语的目的,別に不看也无所谓。不过,自从发现了雅人叔、三谷幸喜和小林聪美,觉得找到一条想要继续追下去的路,作为观众或其他。这样想想,真是幸福啊!

  2013/11/6 于Tully's

  《广播时间》影评(二):麦当劳先生和玛丽简小姐的救赎

  音效师确实是个烧脑的职业

  制片人说,工藤,我总是感到很压抑,为什么我总是这样,向每一个人鞠躬,为每一个人操心?

  电影业的缩影,道尽各行电影从业者的心声:热爱、激情无奈冷漠残酷…这也许是理想和现实落差最大的行业了,却也是能让你离梦想奇迹最近的地方,各种冷暖,难以自拔。三谷幸喜从编剧转导演的处女作,《奇迹餐厅原班人马,同为关于电影的电影,比《魔幻时刻》要更为一气呵成

  有谁能瞧出来那是渡边谦啊 我还觉得要是他最后不出现还会自然许多。

  三谷的高潮段落总是悲喜交加精彩。被电影搞的人向广播业同仁致以兔死狐悲的慰问。

  责任!理想!工作的意义关键还是个喜剧!!!

  非常棒的小格局室内喜剧,背后是第一次当导演的三谷幸喜对自己编剧生涯满满的吐槽。从改主角名字开始,整个广播剧就像滚雪球一样失控了。一开场环顾室内人物镜头其实就已经为故事埋下伏笔了,一味迁就的制片人和不够强势的编剧,电影人都不容易啊。

  看过这部戏,你或许更能体会到什么叫惊喜不断,峰回路转。三谷导演的脚本和叙事总能在轻松愉悦氛围中,表达出对现实的讽刺,又幻变出人生美好。音效师老爷爷太抢眼了,从他的身上也能深刻的感受到现代科技人类创造力无形的扼杀。

  《广播时间》影评(三):记一下台词

  牛岛先生说的那段话很无奈,但对于广大编剧和电视广播制作业的人员来说,却很真实:

  “你还是搞不清楚!你以为我们每次听到自己的名字都会很高兴吗?不只是你,有时候我也不想让念出自己的名字。因为,那意味着责任,不管这节目多烂,也是我制作的,不能逃避责任!这不是自我满足与否的问题...妥协再妥协...我们必须放弃自我,才能使节目完成!但是,听我说,我们也一直抱一个信念,那就是,总有一天,我们要制作出能使我们自己问心无愧的作品,将毫无妥协的作品奉献给听众!但是这次,还不到时候,事已至此,不管你说什么,也会使用你的名字,因为这是你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段话讲的很无奈,导演借机吐一下苦水啊

  新闻主播真是太可爱了!一本正经样子,看上去很古板,可在最后,却也激情了一把!

  “娃疯了~”

  哈哈哈哈

  《广播时间》影评(四):影视制作流程攻略

  很偶然看到这片子,最初mark的原因大概因为是喜剧,看过之后还蛮有趣的。

  本片题材比较冷门,另外如果看得电影比较少,或者对电影制作流程不了解,就很难看出本片的妙处。

  本片编剧非常突出,简直就是在玩剧情。几个方面,一个是剧情和电影内“广播剧”的剧情搭配的天衣无缝,比如主创们的一些“意外”以剧内剧的角度来看反倒是很好的铺垫等等。

  又一部人物推动的简单场景电影,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十二怒汉》一样,基本靠人物冲突和人物性格推动剧情。

  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本片对电影制作,流程里的人物关系,各色人物的角色阐述和表现非常到位。比如制片人事无巨细,导演对整部片子的掌控,编剧对剧情走向的掌控,演员表演对角色的诠释等等。也许编剧最初的剧本确实不出色,但电影(广播剧)本来就不光是剧本的事儿

  创作同情的关系在剧中也有表现。虽然没有完整展现剧情,但我相信这广播剧会红。解说明显是个刻板挑剔的人,到最后也激动地脱衣服撸袖子,音效大爷万能不听广播,最后感兴趣“上来看看”。创作者要是没感,片子不可能好,这是一定的。

  制片说的广播剧优势也是蛮有趣的话题,其实日本最典型的”制作费低,有想象空间“倒不是广播剧,而是动画。EVA电影里实拍场景画面那叫2,光和构图神马的二流都勉强,一切回动画画面感马上就来了,我都服了。

  扯得有点远还是回到本片,最后还是说说还是偏爱看好莱坞电影的原因。日本电影还是偏压抑。以制作电影来说,卡梅隆想的是什么?追求卓越,《泰坦尼克号》之后技术不到就不拍,筹备n年拍出《阿凡达》。日本人想的却是”不管多烂都要做出来“。可能有人会说环境不一样,不要不腰疼之类。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儒家文化老得有一个“权威”存在,大家就没办法平等合作在一个目标下把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限。好莱坞的制作体制也有相对强势的导演或演员之类,但都是基于商业或者功能性的。

  以本片来说,最“权威”的“大腕”,是个女性,应该是编剧刻意的安排,女性相对比柔和,跋扈一点也可以认为是撒娇,如果是个男人,可能就很难妥协了。这个设置暗合电影制作的规律。一部好电影是各部门各色人等协作的结果,有些人比如导演可以强势,但每个部门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相对来说欧美文化更容易出一些好片子,尤其是技术要求高的。

  《广播时间》影评(五):深夜的角落里上演着一出喜剧

  每个人都是整体的一个小小部分,然而牵一发则动全身,于是许多有个性的配音演员化合出面目全非的戏剧。

  一只蝴蝶煽动翅膀会引起千里之外的一场海啸,广播界的蝴蝶效应就是一个人改了身份整体情节都发生逆转。在广播剧播放完毕之前从来不会全剧终,因为一直在改动,持续在调整

  一些人的态度是“不管是好是坏,这是我的工作,我有责任完成它”;然而另一些人的态度则是“尊重作者的意见,不能改变结局”。演绎者是最为举足轻重成分,创作者反而成为了最无关紧要的部分。

  一次次反转和一次次妥协是比真实人生更有趣的演绎,一次次就位和一次次念白是比真实生活更全情投入的角色诠释。

  跳出广播剧,生活中谁不是如此呢?有时为了全局委曲求全,有时为了责任坚守原则,在死亡的大幕拉上之前,谁也没权利宣布全剧终。

  《广播时间》影评(六):从一而终,《爆肚风云》

  “铜锣湾只有一个浩南,飞虎路只有一个日天,广播室只有一个唐泽。”

  首先感谢一位友人向我推荐了这部《爆肚风云》,推荐的时候说成了“爆肚时间”,对我找电影来说,根本没影响

  《爆肚风云》又名《广播时间》,是鬼才导演、名编剧、喜剧天王三谷幸喜的导演处女作。三谷幸喜在1997年编剧并首次出任导演执导了《爆肚风云》,这部以广播剧为题材的室内喜剧一经推出便大获好评,不仅包揽了当年的各种奖项,甚至将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收入囊中。

  某电台举办广播剧剧本大赛,结果只有普通家庭主妇所写的一部作品提交并入选。广播剧定于午夜时间开播,但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大牌女主任性的要更改饰演角色的名字身份,男主演因为气不过也要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渐渐的整个剧本已改的面目全非。随着直播时间将至,不仅剧本仍然在修改阶段,制片统筹牛岛先生也不得不周旋在演员、编剧、导演等剧组人员之间,广播剧就这样进入了最后的直播阶段……

  由于参与演出演员众多与故事人物背景尚需交待等原因,影片前二十分钟稍显杂乱。一旦进入“改剧本”阶段,整个影片立即炸裂开来,制片统筹牛岛先生施展浑身解数,并不能满足每一位演员的无理要求。直播导演以身作则,却无法平衡观众的期许与制作方的施压。平民作家将小小幻想寄托于作品之中,对于剧组的要求只得一再忍让。时运不济的前配音演员功力颇深,如今终可大展身手。女作家的丈夫亲临现场,却将作品与生活混为一谈……

  一个作品的诞生要经过各种努力,同样也要经受各方博弈,是一味的妥协追求利益,还是自内而外创作出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到底哪种作品才是观众所想,什么样的作品最能感动观众,这是关于创作本身的永恒命题。

  本部影片中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一个作品诞生的背后所包含的欢乐与无奈,也能了解到每一位剧组人员的坚守与热忱。虽然只是制作一期广播剧,同样需要有人站出来做出关键抉择。

  好在铜锣湾只有一个浩南,飞虎路只有一个日天,广播室只有一个唐泽。

  作为一部较早的异国电影,对于大多数演员当下观众都不太了解,值得一提的是,《爆肚风云》在三谷幸喜的指导下,同样由当时的全明星阵容参演。就连客串人员都是顶顶有名的大咖,比如一闪即过的七代目市川染五郎。

  至于那位唯一没在广播室中参与演出的夜车司机,如果你看过阿汤哥的《最后的武士》,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以及新版《哥斯拉》,你一定认不出他是谁。

  《广播时间》影评(七):我了个吐槽

  @

  不知道为什么,想打字的时候又想不出什么话来推荐了。只能以人格担保这个获得过1998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的喜剧电影绝对值得置顶。

  在三谷幸喜的音像世界,把人群分为好坏善恶似乎是种讽刺,有意思的人和没意思的人,似乎才是人与人之间本质的不同。越融入于工业化社会的刻板规范的人,就越没意思而可笑;越接近于过往时代的人们,则越显出可爱与率真。

  ——豆瓣网友 enemy

  想了想,写不出东西主要原因是喜剧不文艺、不深刻、不难懂、不煽情、不科学、不团结、不。。。。。。

  如果不是导演安排“正义使者”工藤君搞出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恐怕这片就要归入到腹黑系。导演尽情地吐槽了演艺圈里每个职业。和上司有一腿的小秘书、任性狭隘的过气明星、嫉妒成性的配角演员、到处巴结,翻脸不认人的节目制作人、从来不关心节目好坏的电台负责人、爱出风头的剧作者,软弱的剧本原作者、刻薄的导演。如果这电影的剧本到了周防正行手上,恐怕要拍成娱乐圈悲惨事件录,但是在三谷幸喜手里却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喜剧。当然这和演员的实力也有关系(话说大多数角色都长着一副喜剧脸。这部戏没有主角(猥琐的牛岛君能作为主角?)我觉得不同的人都能在这个电影里找到喜欢的角色,(个人认为牛岛君最有喜感了。群戏还能出彩实在是难得。

  遗憾(腹黑?):牛岛君奔向小纯的时候,那么夸张的慢镜头居然没有戏剧性的情景出现(比如说牛岛君摔倒在小纯的小裤裤下面(Orz ———拖出去)

  美弥子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外遇”工藤君?工藤君,你就从了家庭主妇美弥子吧!(结尾工藤君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这明显是惺惺作态,用谎言掩饰自己的感情。

  大田黑是不是对牛岛君有企图这一点没有讲清楚(大田黑在计划结束后还抱着牛岛君呢!!

  《广播时间》影评(八):绝对经典的一部喜剧

  看这部片子的时间隔得有点久

  突然搜到 忍不住又想起当时的感觉了

  就零零碎碎的写点吧

  非常值得一看,编剧太有才了

  三谷幸喜的片子果然不会让人失望。

  一部简简单单的故事,让人看得回味无穷

  整体来讲,从导演到演员 都是这部片子的成功要素

  后半段故事极为精彩,前期的铺垫 全部恰到好处

  话说 看得时候还一度以为那个卡车司机就是“唐纳德·麦当劳“呢

  另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片尾曲很神啊。。

  《广播时间》影评(九):总是被各种打扰的我们

  今天是我步入社会从事工作的第八天。已经体会了各种艰辛,你做事时总是有各种人来打扰,你的想法需要其它人的同意,你已经不再属于你。这份工作好像只有你是最无足轻重的。就像这个家庭主妇作者,可以替换她的人一大把。但是上面有小领导,小领导上面有大领导,即使大领导恐怕也不能随心所欲,他也有一堆人要伺候。没人是自由的,大家都在被一种奇怪,但是又打不破的关系束缚着。不由得感叹,学生真好。那时候的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而现在的十分之九的时间,是在察言观色,是在盯着领导有没有什么吩咐,当领导不在,剩余的时间就开始迷茫,好像自己要做的事也是做不成的。难怪没人喜欢在办公室,在办公室的一刻就不是自由的。即使没你的事,你也闲不下来。想读文章也会被人打断。领导推门进来就要面带微笑,听候吩咐。即使最后出来的结果,好像跟你也没什么关系,没有成就感。若想专心看书,真的要很有定力,且不在意职位升迁。

  难道这就是工作的意义?消磨着你,说提高多少也不见得,却打乱着你的规划。“你的职责”“这是你该干的”被这样的洗脑,何时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片中的导演呐喊,“我也希望有朝一日做出满意的作品”。这一个难道不是机会吗?

  任老师说完成即完美。未来,我又要完成些什么呢?

  《广播时间》影评(十):作者之死

  这个片子的日文片名叫做《广播剧的时间》,但是英文版翻译做《Welcome back,Mr McDonald》,我觉得真是神来之笔。

  剧情发生在一个电台,午夜的广播剧直播节目马上要开始了。声优们、导演、编剧、经纪人、剧本作者齐聚一堂,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心事:作者是个普通家庭主妇,第一次投稿给电台便中了大奖,紧张不已。女主角信子人气不再,却依然保持大牌的脾气,对于因为搭了同经纪公司的新人的便车才拿到这部广播剧的角色一事心怀芥蒂。制片人牛岛先生周旋于各方之间做和事老,却又不讨好。导演工藤自视甚高,根本看不起这种无甚内涵的剧作……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分逼近午夜直播,各种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矛盾都爆发出来。

  信子首先发难,觉得女主角的名字和之前抛弃她的男友的相好一样,几经劝说,她非坚持要用Mary Jane的洋名。男主角浜村受不了信子的指手画脚,也发起了脾气要求把名字改成英文。在首席编剧巴奇先生的妙笔之下,这个发生在热海的卜青哥弹珠店的家庭主妇的爱情故事就变成了以纽约为背景的女律师玛丽简。如此一改不可收拾,因为剧作动一处而牵全身,虽说改到了纽约,但是音效师说背景中的机关枪只应该发生在罪恶之都芝加哥,于是所有人又同意变成芝加哥。当终于开始之后又发现芝加哥没有海,而那真是女主角遇上心爱的渔夫的地方……这一连串的连锁效应彻底让整个剧组的人员疲于奔命。而声优之间的矛盾也终于以浜村先生对着麦克风大吼一句”我的名字是唐纳德·麦当劳!“而彻底激化……

  电影的前30分钟非常琐碎,众多迅速登场又隐匿的演员让人目不暇接,也不知道导演究竟要干嘛。但是当现场直播开始,却显示出这部电影非常连贯又富有张力的剧情。剧本作家铃木小姐以一个外行人的眼目睹了这些所谓专业人士是如何阉割和糟践她的心血的。虽然制片人对她说”舞台剧的魅力是电视剧无法比拟的。我就是想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可是赞助厂商一个电话,他马上凶巴巴地吧那番话全部吞了下去。到最后,艺术家的自主权在无限的推诿、借口和私心之间被彻底抹杀。铃木小姐绝望之际说到:”你们想要怎么改都可以,但是请不要署上我的名字。“这番最后的请求都被驳回。一个作者彻底被窒息而死。

  故事到此也许会让这部电影称为讽刺演艺圈的最佳代言人,但是却会降低它作为大众喜剧的接受度。导演在此做出了妥协,让又帅又富有责任心的工藤导演演出了一番”艺术家的绝地反攻“,唤醒了所有人心底潜藏的良心,最终力挽狂澜,保全了艺术家的名誉。整个后半部的电影笑料不断,除了不断在演员的离谱要求之下将原著改的面目全非的喷饭场景之外。导演也揶揄了对于科技越来越依赖而让广播人丧失了生活的创造力。那个保安大爷的角色真是非常巧妙。最令人感动的恐怕是铃木京香所饰演的剧作家铃木小姐,虽然并非专业出身,但是她执着地要求原汁原味地还原她笔下的人物的那种坚持,看后让人感动不已。

  在所看过的日本剧场式喜剧里,这部戏绝对是上佳之作。更不要忘记那全明星的卡司(西村雅彦、铃木京香、唐泽寿明)

  http://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9/03/13/1825/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