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斗牛》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斗牛》经典影评集

2018-03-04 21:2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斗牛》经典影评集

  《斗牛》是一部由管虎执导,黄渤 / 闫妮 / 高虎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斗牛》影评(一):《斗牛》

  今天刚看,在语文课上。 以为是部喜剧,就像《举起手来》,但不是。 牛二的每一次责骂放在屏幕上来看都很好笑,“我去你娘了个腿”,“我弄死你”。但是每一次不如意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是也这样说?“我艹”,“去你妈的”,我们都一样是俗人,没办法痛苦面前平静的说“一蓑烟雨平生”这样文雅的话,都用粗鄙的话语发泄心中的痛苦和害怕,多说几次也许就没那么害怕吧。

  全村人都死了,老祖爷,三叔,还有要一起过日子姑娘九儿,都死了,只剩他一个了,哦,还有那只荷兰奶牛。

  他想要男耕女织,有个一男半女的日子。但这是不可能的了,明明应该是巨大恐惧应该到处逃命,但是却是平淡的在孤无一人的村庄里,山上生存着。我不太明白这样要表达什么意义,但却心口难受,很想哭,尤其是看的那幕牛二要杀了那个日本兵报仇,但却因为他能为牛治病而放过他的时候。

  那个日本兵是个刚刚毕业大学生,没有杀过人,心尤存良知想念照片上的母亲弟弟,想回日本去,但是和千千万万个,个个国籍的士兵民众一样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成为了战争的炮灰。

  我相信每个国家的民众都不想发动战争,但是每个国家政府都想通过最原始的掠夺来满足自己欲望,这个自私的欲望就要由民众们来填补了。

  第一次写影评,思绪混乱,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啥子, 但是却从这部电影里想到了许多,历史并不只是战争的胜利伟人诞生。战争也不只有炮火和废墟

  不管历史怎样,生活怎样,“别害怕,什么都能过去”。

  《斗牛》影评(二):斗牛的黑色幽默

  牛二一笑,我就想起《活着》。

  斗牛首先牛在编剧的匠心。

  牛二和谁在斗?九儿?日本兵?契约?流民?土匪?

  都有又都没有,牛二斗的只是一个像《活着》老头一样的宿命

  片子大胆的是对八路的刻画,难有先例,从匆匆撤退、到要求村民动员保牛、到行军那么意味深长,可以和《鬼子来了》中的国民拼一拼了。

  有人分析牛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可以往深了说,但是其实没那么费劲,我更愿意直接理解成cow的语感宣泄,但是对于牛二来说牛不牛的其实没什么大意义,它更像《活着》里老头门前的破瓦罐。

  如果你也觉得很黑很幽默的话,那么你可以原谅影片稚嫩的剪辑,不是太高明的双线铺成,小日本兵表现得那点可怜人性,流民符号化的漠然、夸张的九儿,前半段刻意刻画的农民天然纯朴憨厚的秉性、重要性被夸大的契约。

  笑和泪是斗牛想告诉我们的。

  《斗牛》影评(三):这地方,人不像人,狗不像狗。

  看完了这部戏,心里面一肚子悲凉。首先肯定下黄渤的演技无所不能感觉。这个中国底层的农民在他手里演绎的活灵活现质朴而又不失美感真心感觉黄渤,中国最好的男演员

  一个农民,一头牛,生活仅此而已,却在这样的世道下显得那么悲惨,这地方,人不像人,狗不像狗。战争的年代,你又能怪谁的。当牛二不忍心杀死那个日本学生兵时,心中一阵隐痛。他妈的战争到底该怪谁,为什么老百姓忍饥挨饿生离死别

  《斗牛》里的这头牛,性格温顺得一塌糊涂,这一点让我想起小时候常用牛来比喻农民伯伯任劳任怨劳动,从来不吭一声。这只牛也是如此。牛不知是非,所以,当被日本人发现的时候,它的乳汁救了不少日本伤兵的命。或许,对牛而言,战争之下,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包括那些日本伤兵,而电影所要表现的也正是如此。当奶牛出现在日本伤兵的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载歌载舞,专门有人喂它,将它贡到了神的地位。而牛,并不逃避,也不反抗。这部包含了无数主题的电影里,还包含着反战的主题。当日本伤兵在牛二的铡刀下想要好好保护牛的时候,我感动了。战争之下,几乎所有的个体都是受害者。管虎通过一头牛,平实地表达出来了。

  《斗牛》影评(四):少壮派的成长

  《斗牛》是相当的惊喜导演管虎已经混迹影视圈多年,写剧本、拍电视剧、拍电影,有一帮支持他的朋友、演员,且电影评论不算佳片,也实属上乘,作品多以关注人物的生活为主,本人私以为间有cult风格

  《斗牛》的故事十分的有意思,构思也十分新颖,但也还是双线的叙事结构。牛二被迫养了一头八路军的外国牛,却也因祸得福讨个了脾气倔强思想开放老婆——九儿。导演没有交代他为什么离开村子,但回来时却已被扫荡一空,无人生还,但是唯有的是那头外国牛,于是接下来就成了牛二和外国牛的相依为命苦肉记。整部影片是笑中包含辛酸,外国牛从一开始的抗拒再到归来再到牵着眼睛瞎了的牛二走在山路上,牛二更是从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了九儿的化身,两人经历的痛苦遭遇常人所能及也,却也是那个大时代小人物的缩影。原来只是名学生、国家下令就必须参军;在家里养过奶牛,心地善良的日本战士,也终是与人同归于尽。逃难的另一村村民,再喝了牛奶后,起歹心想要吃牛肉,最终被日本人埋得地雷炸死。这种种的悲哀,道不尽,说不明。

  黄渤这几年风生水起,从《疯狂石头》到《疯狂的赛车》再到《斗牛》,始终扮演着小人物的角色。他的长相也着实有点无厘头的风味。此番牛二,更有一番滋味。从全村人被灭的崩溃到与牛的斗智斗勇到与它不离不弃…窃以为他还有上升的空间

  闫妮出场没几分钟,却也是出彩,本是寡妇的她想要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没事儿爬爬大树,给牛二告个状,想要银镯子就直说。是个性情中人。

  几个小细节

  一开始牛二识字水平的就连“人”和“八”也分不清,也为他后来抓住日本士兵,却误会了他写的字做铺垫。

  牛二与牛注定是相依为命的,他想扔了看牛的收据,风还是把它带到他的手中,也为后来想要返还八路牛打下伏笔。

  牛二送给寡妇的银镯子最后也还是套在了牛的鼻子上,笑果很好。

  牛二最后让八路军同志为他写个了墓碑:牛二之墓,最后也还是风吹走又被他重新排列,变成了二牛之墓,也象征了牛二他一如牛一般的韧性和性格。

  但也还是有些小问题,导演用有点差别的色调来分出两条线,却也有时让人糊涂,牛二带牛从土匪中出来,回山上种地那场应该发生在之后,却突然插了进来,突兀,不明所以,后来才回过劲儿

  用纪录片闪回牛的身家背景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就这样,也还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也仅限于值得看而已。希望管虎等一批少壮派不断排出更好的片子。

  《斗牛》影评(五):我们离经典不再遥远

  我们离经典不再遥远

  ——有关《斗牛》

  一直以为在《鬼子来了》之后的二十年之内不会再有一部抗日题材的片子可以有与它相比肩的资格,但是在看完《斗牛》之后着实感慨了一番。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原来有很多的情境就和美国的二战、越战一样可以反反复复地拍、反反复复地挖掘,因为在这些历史情境中,人们总是处在某种极端的境况之下,而这样的情况就是产生一个个好故事的丰富矿藏,因为人物在这样的处境中的行为,总能让我们窥见那些可以称之为“人性”的打动我们的东西。借用刘小枫的话说,具有这些东西的故事就是具有伦理内涵的故事。这使得《斗牛》在先天上就拥有了成为一部有些品格的作品的可能。

  《鬼子来了》是个喜剧,让观众能够从头笑到尾,然而最后那人头落地的一刀使得所有人在那一刻都哑然失笑。记得老师在上电影史课的时候讲到卓别林,说为什么卓别林是喜剧中的大师,因为卓别林总是让我们有那种“含泪的微笑”,这便是高层次的喜剧。《斗牛》被贴上了“战争•喜剧”的标签,但是我想我们在看到那个逃荒的外村郎中踩着地雷后在寒冷夜空中大声哭号“你骗我!”然后看到牛二那万分痛苦的表情之后大概谁也笑不出了,导演牛就牛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电影的调子和观众的情绪

  一切都是因为那头外国来的奶牛。影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整个村子的人都被杀害了,使我们在看那些愚笨的村民和一无是处的牛二(黄渤 饰)之间的嬉笑怒骂时隐约带着一层阴影,然后是牛二为了从日军那里夺回奶牛时笨手笨脚的各种表现,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灾难:日军的残暴、荒民的饥饿、郎中的死亡、日本学生兵的不幸……一步一步紧逼着牛二这个只想守着一纸契约的普通人命运,直到土匪们把土黄牛高高挂起强迫它和奶牛交配时我震惊了,那种带有某种“底线性质的东西终于露出地表。正是这些一浪高过一浪场面悄悄地带着观众触摸到这场战争带给人最深刻体验,这就是战争对人的摧残。剧中的牛二用一句很好的台词概括了这种感受:“这村再也呆不下去了,人不像人,狗不像狗。”

  黄渤的表演在《斗牛》里绝对令人可喜地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他那喜剧化的表演再也不同于《疯狂的赛车》里相对肤浅的搞笑。当他在最后那场枪战的场面里护着牛撕心裂肺地哭喊时,相信观众的心也会随之颤动。同期上映的《风声》与《斗牛》在这里产生了有趣对比。同样是抗日题材的故事,《风声》重在谍战,重在观众们在看那些大牌明星们受虐时所受到的感官刺激。但是《风声》中的人物塑造实在是一个严重的败笔,比起《风声》里周迅们高高在上苍白无力的英雄主义,牛二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小人物在战乱中的卑微挣扎以及他最简单执着和求生欲在那样一声哭喊中显示出了真正动人力量。《斗牛》的编剧、导演管虎早在2000年就在《上车,走吧》与初出茅庐的黄渤有过合作,这一次他跟黄渤一样有了长足的进步。《斗牛》绝对是一个大投资的影片,但是《斗牛》里大胆的双重时空的结构、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无处不在精彩细节和写实风格的方言表演让我们感到这部片子的主创人员没有头上悬着审查、脖子边横着票房的畏首畏尾,有的是那股飞扬着创造力激情和自由以及对观众的尊重真诚

  当然,有了《鬼子来了》的先河,《斗牛》算不上一部尽善尽美的影片。姜文把影片与观众的关系比喻为调情的关系,很贴切,《斗牛》有着很好的节奏感,就是在收尾时缺了一把火候,让观众没有在最后达到那么一种畅快淋漓的一泻千里高潮体验,然而《斗牛》在这大片横行的时代里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已经实属难得。可惜我是一个手上只够买一张电影票的年轻人错误选择了《风声》,如果我是一个买得起两张电影票的中年人,一定要去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欣赏这部影片。

  近来的中国电影不是门槛太高就是太弱智,像《斗牛》这样可以与广大观众作真正交流的电影虽然称不上杰作,但可以乐观地说,它让我们看到我们与当下的经典国产电影的相遇指日可待了。

  《斗牛》影评(六):黄渤:真诚的力量

  我觉得真诚这个词儿,不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件作品而言,都算是个很高的评价。就电影来说,能让我想起这个词儿的,比如冯小宁导演的战争三部曲之《紫日》,比如日本纪录片《南极物语》,比如黄渤的《斗牛》。

  年轻时候教人跳舞、全国各地走穴唱歌,黄渤经历过世态炎凉,后来进电影学院学配音,到如今出落成新生代男演员代表。前段时间他导了一部微电影,不到30分钟的《特殊服务》,给了生活中不快乐的人们一个善意的劝慰。发布会上女演员说他为人随和,其实这根本不必说——你看他采访时松松垮垮、完全外人儿的架势就知道了,说的倒也是大实话:“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阶段社会阶段、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心理阶段等等,其实都处在一个挺拧巴的时代。玩儿命追着要,要了一堆东西其实都是致癌物,其实可以挺简单的。其实真没多大事儿,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事儿。”

  他说健忘、难得糊涂是挺好的事儿,人生苦短,工作太多,做不完只好不做。然而这种随性放达的态度,并不能掩盖他在表演上的努力和真诚,拍《斗牛》的时候,为了跟牛配戏,黄渤天天喂牛吃草喝水,终于培养深厚感情。没有这个积累,剧中那段牛二受伤后四处找牛,最后在村后高山上相逢的内心戏,效果断然不能那样好。拍一部《斗牛》,黄渤受伤一百多次,数次骨折,这深深地震撼了导演管虎。作为黄渤演绎之路上最初的伯乐,管虎惊讶地发现,黄渤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小男孩,而是一个能承受有担当的大男人了。今年春节,《第十放映室》盘点新生代男演员,给了黄渤很高的评价:

  “当初,说起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的时候,黄渤笑称,爱情呼叫转移是他们演的,我是那个“2”,说起电影《斗牛》的时候,黄渤又说,我在里面的角色叫牛二,除了牛以外还有很多二的精神。可见,“二”是黄渤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也是他性格中的标签。那么这种“二”究竟是什么呢,或许,它等同于不合时宜却讨人喜欢的笨拙,它可以换算为插科打诨、浑然天成的嬉笑怒骂,它意味着先天不良、后天补足的勤勉与执着,它代表着无数小人物对理想的坚定与追寻。”

  其实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一个演员出演,也不过是参加一份工作、完成自己份内的职责。在这其中,虽然存在表演天分和经验上的客观因素,可是当最终的作品呈现出来,他用心发力的程度,观众还是一眼便知。无论如何,黄渤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技艺的修为上,往往没有捷径,真诚和努力,就是最好的法门。

  2012-04-08

  《斗牛》影评(七):牛二和牛

  对管虎并不算熟悉,要不是查完百度,发现好多熟悉的电影名字都和他相关。这部电影我觉得是一部不比《老炮儿》逊色的电影。

  导演很牛,整部影片节奏把握的有张有弛,没有多余累赘的复述,一切都刚刚好,说他是最会讲故事の导演名副其实。

  黄渤很牛,整部影片基本黄渤离开镜头没有超过5秒钟,整部影片都是他和一头奶牛的对手戏。这部片子表现了当时日本人屠村的凶残暴行,也有中国难民中卸磨杀驴の阴暗面,其中见到日本人愤怒的国军幸存者与恐惧日本兵幸存者互相拿枪射击的情节,让人看后五味杂陈。这是一部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我们看过太多主旋律的影视作品,能拍出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难得可贵。

  《斗牛》影评(八):你是莫言《生死疲劳》里的西门牛吗?

  斗牛,其实是斗人,斗日本鬼子,斗土匪,斗逃亡的江湖郎中……一个无法想象、不可思议的年代,一种无法理解、令人愤怒的人性,丑陋的、善良的人格对比,唯有动物才是最可靠的伙伴。

  单看这个名字,并不吸引我,一切和动物有关的电影题材,都不是很能立刻点燃我的兴趣。只是最近第50届金马奖举行,看了一段黄渤颁奖的视频,了解了往事,才知道他不仅当过金马奖司仪,还拿过第46界金马影帝,就是凭借《斗牛》这部电影。是因为这样,我才有动力找这部电影看。

  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的某个山区里,男女主角都是脏得跟要饭似的,闫妮的戏份不多,虽起到关键作用,但对于她和男主角之间爱情的描述,不够明白,他们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记忆里,因为影片采取的是倒叙、插叙这样的方式,对于这一点我不太喜欢,时间顺序颠倒不是问题,但过渡或者说转折不够清晰很容易让人混乱,不知道此刻的时间点,所以当他撕心裂肺地呼唤着“九儿”时,我根本不知道他和九儿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我感受不到这是一种什么心情——没有俩人情感上的进一步描绘。

  剧中的奶牛很有人性,让我想起莫言《生死疲劳》里的西门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无论什么枪弹雨林的场面,他都能倔强地陪伴在主人身边,让人自愧。

  《斗牛》影评(九):别害怕,什么都能过去呀

  本片从一开始就给观众奠定了一个绝望的基调。牛二一个人在村子里,镜头围着他转了一圈,他对周遭原本熟悉的环境看了一圈,物是人非,村里人都死光了,最心爱的九二死了,他觉得永远是精神领袖的族长死了,全村,一个活口都没有。当他从死人堆里仓惶逃出时,八路牛撞破墙,在他面前呼吸,眨眼,他之前最讨厌的畜生,如今成了他惟一的伙伴。从这里开始,似乎生活多了一点生气,还有一点希望。

  如果换作别人,不知道要如何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惧和绝望,于我,可能就放弃了。

  日本人接着又来了,他们还要彻彻底底的扫荡。牛二本来已经逃走,可是,听见八路牛在日本人手里啼叫,他觉得那时他的九二在求救。他骂骂咧咧把牛从头到尾问候了一遍,最后还是选择回去。牛二是粗俗的,他大字不识几个,心里尽是些小盘算,村里让他照顾奶牛,他借机讨来九二当媳妇,把八路牛的精梁偷偷为给自己的土黄牛,可是,这些却不能掩盖他本性的善良。他给流民挤牛奶,挤得奶牛奶子只能挤出血,而这些人,却忘恩负义,想在这时候杀牛吃肉。面对这样的背叛,他也没想致他们于死地,看着这些人被炸死,他泪流不止,这是他发自内心的不忍。他绝对不是一个文明的人,跟绅士更是扯不上半点关系,可是,他内心的坚韧和善良,对诺言的信守,却让他的灵魂熠熠生辉。

  这部电影里面,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全片的最后一句话:“别害怕,什么都能过去呀。”牛二拿着那份契约去还八路牛的时候,我也只是眼泛泪花,可听完这一句,眼泪喷涌而出。从全片一开始,全村只剩牛二一个人的时候,就给他罩上了无助和绝望的外罩,这是他本能地想离开这里活下去。日本人来扫荡,他放不下九二,再次回来,被日本人抓住要处死,在被捆起来时,白布已经擦干净了脖子,我很认真的想,如果是我,应该就不会挣扎了吧。因为挣扎也没用,他们人多,有枪,又残忍,早死早解脱。可是牛二却挣脱了胶带,他要拼,要活。这时候,选择求生比乖乖等死,或许需要更多的勇气。然后他等来了救援,活下来了。后来遇到流民背信弃义,又经历国民军和日本伤兵的折腾,土匪还不知天高地厚的要把八路牛和土黄牛配种,这些事情,每一次他都命悬一线,而每一次又都化险为夷。最感人的一次是,在土匪和军队打起来时,他在两军交火里倒下,而九儿为了他,缓缓走近这场枪林弹雨,身重数枪,依然坚定的靠近他,蹲在他身边,依偎他。枪战结束,牛二醒了,九儿却站不起来了。你以为故事应该结束再此处,可是没有,牛二用鞭子抽打九儿,狠狠地抽打他,他心里清楚,这时候若是站不起来,就只能永远倒下。所以他不停抽,使劲地抽,不能放弃,站起来,一切都会过去的,不能放弃。当九儿缓缓起身,先伸直后腿,再撑起前腿的时候,牛二哭了,他知道,九儿活过来了,他知道,这一关,又挺过去了。这是全片牛二和九儿面对的最大的生死考验,终于,他们成功的挺了过来。

  所以,全片的最后,是一个点题,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大的,小的,能够解决的,解决不了的,我们可能会想逃避,可能会担心,可能会忧虑难眠,但是,管虎告诉我们,不要害怕,什么都能过去的。请勇敢,请坚强,过了这个坎,或许你就会遇到转机。就像牛二挣脱日本人的胶带时,我们都以为他还是会死,而且会死得更惨,可是,八路军却来了,救下他一命,看,这就是转机。本性善良,勇敢坚强,这是我在斗牛里面看到外表邋遢,其貌不扬的牛二最闪闪发光的地方。

  《斗牛》影评(十):富有深意和现实讽刺意味的电影!笑中带泪!大家好好深思下吧!

  五星电影推荐:看了2遍才看完《斗牛》(台湾金马奖和最佳男主角),必须承认它并不是部一开始就能抓住眼球的喜剧电影,完全是冲着黄渤去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这国内粗糙快捷商业化的电影垃圾场里,这样一部笑中带着凄凉的电影,是近年来难得富有深意的电影:黄渤一如既往的给予了小人物以丰富灵魂,朴实、无赖及悲情于一身的主角牛二。导演是将他们那一代人的信仰和使命赋予在这个抗日动乱时期背景下的小人物身上,而贯彻整部电影的荷兰共产国际的八路牛,便是他甘受的信仰和使命的象征。牛二整个人生似乎从来被动的做出选择,而侍养八路牛也是被动的,是以娶同村的寡妇为交换条件。他不情愿的按了手掌印,从此这最低级最物质的利益诱惑便让他轻易的顺从了命运的安排。八路走了,留下了牛,同时也留给了牛二一份信仰和使命。“八路牛的奶子,只有八路能摸,其他谁都不能摸。”这是我记忆最深的台词。村民跟疯了一样,把牛藏得比人都好,结果小寡妇死了、全村都死了,除了牛二,都死了.....真是天大的讽刺。而后发生一系列动荡和劫难将他卷入,使他挣脱不得。他一次又一次的想带着他的牛,带着他的使命逃到山上去,逃脱这个混乱的世界,然后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将他拉回现实中去。在动荡中他努力的活着,带着他用信仰和使命换回来的—与已死去小寡妇的回忆拼命的活着。终于活了下来,等了六七年终于等到了新政—八路变解放军,牛二拿出当年养牛的契约,想将那份沉重的使命—八路牛交出去,对方却说,我不认识与订契约的人,牛你拿走吧……电影看的这里,非常的压抑。全村人的死、牛二的拼死护牛、八路军的承诺、解放军的敷衍了事。全村人的信仰,牛二的使命到了最后,居然没有任何意义!!导演将极具辛辣和讽刺却又现实的意义揉合在电影结尾片段中,所谓电影主旨昭然若揭。最后,牛二用现实生活换来的崇高信仰—没有兑现的承诺—那头八路牛,独活在山上,说了非常有深意的话:不要害怕,什么都会过去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