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破坏者》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破坏者》经典影评集

2018-03-05 20:3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破坏者》经典影评集

  《破坏者》是一部由大卫·阿耶执导,阿诺·施瓦辛格 / 萨姆·沃辛顿 / 乔·曼根尼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犯罪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坏者》影评(一):本片豆瓣最受欢迎的两个影评充分说明了如今豆瓣的人员构成

  分别为自以为毒舌真性情其实也只是为了图个消遣的绿茶与自以为博览群片挥斥方遒不过写出一大篇辞藻堆砌实则肤浅空洞的所谓影评老手。

  当然,别人想要满足自己的各种虚荣,我无从指责。而我所想做的,只是在一个离导演十分遥远地方,写一点他大概一辈子也不会看到,自以为能相对理解用心文字

  第一次看David Ayer的片子是警戒结束,是一部让我看完感叹许久的电影。感叹的是难得有如此让人感觉真实真诚的电影,再现了那些普通警察中的英雄。没有假正经,没有假神勇,絮叨而温情事无巨细把一部电影生生的拍成了纪录片,甚至连结局戛然而止的那样真实残酷。他对警员生活点滴,包括枪战场面的动作,摄影设计,都无处不体现着他的考察用心。一部让人感动而叹息的电影,让我记着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

  这一次的Sabotage,坦白说最初看预告也是一样觉得毫不起眼平淡无奇,因为他的画面总是真实的近乎乏味故事设定也跳不开警匪那些冲突。可因为看到了他的名字,即便是满眼的中评,甚至连字幕翻译无人问津,我也还是执着的想要一观究竟

  从开头开始,我便看到与多数人口中相违的内容队员个性个个鲜明,一帮高矮不一五大三粗的肌肉流氓,甚至连喊个战术用语的嗓音都个个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还有一个十足亮眼的evil bitch,这样的特种匪帮由一个老迈却绝对足以服众的阿诺领衔,实在是再印象深刻不过。而剧情的关子也一开始就卖了不少,上来就是家人被挟持的视频,放完了直接就按下不表跳到数月后,而这群看上去就坏坏的缉毒警又一上来就明目张胆的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接着又惨遭设计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故事的起始已然足够让人心好奇

  (还没看且不想被剧透的人跳过下一段就好)

  一开始,导演的引导是,大家(包括观众)都认为,追杀队员的是外人,是仇家,对手战斗力无论是从言语描述还是从实战体现都叫人深感压力。缉毒小队举步维艰,树敌无数却只能背水一战。这其间队友之间的情谊,对老大信任,凝聚力如何荒废又如何恢复,都十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而就在大家士气十足一致对外的一场突袭战之后,扑空的结果却又一次让怀疑死灰复燃,大家都怀疑有内鬼,却又谁都不像有嫌疑。信任与生命威胁下,整个小队彻底分崩离析,而就在谁都猜不出下一步怎么走的时候真相来的有些突然而令人失望,原来看起来最不靠谱最像坏人的evil bitch还就真是个bitch,睡了另一个队员还把包括老公在内的手足全部赶尽杀绝。看到这里,虽然我和誓要血债血偿的阿诺一样带着失望,但心里总还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果不其然,在一番激烈追车枪战后,在山穷水尽的evil bitch面前,阿诺吐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你为什么要杀他们?”

  “因为他们偷了我的钱,他们都该死,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偷的,干脆就都杀了算了”

  “不,钱是我偷的”

  原来阿诺才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但,又好像不是,因为虽然他一枪崩了evil bitch,但并不是出于灭口,而是因为她还想反抗。而且看女警不断质问的时候一直担心他会不会转头就是一枪,但最后也没有对她下毒手。最后的最后,转眼消失在现场而出现在遥远异乡的阿诺,才终于揭晓了他私吞这笔赃款的目的。此时才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口口声声教别人放下的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要报当初惨遭毒贩杀害的妻儿的仇。他是一个破坏者,彻头彻尾的破坏者,所以他没法保护别人,无论是家人,还是队友。他最后的归属,只能是杀戮,他把私吞的赃款摆满了警署的整个桌子,这堆用他所有部下性命换来的钱,终于换到了他想要的凶手情报。小酒馆的最后一战,充斥着无尽的悲凉。刚看完我还在想,他完全可以用无声的方式干掉那个杀手,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去。但后来我想明白了,他是个破坏者,毁掉了最后的目标后,他的人生必然无处可走。倒不如就把命留在这里,痛快的杀一把。

  从悬疑的角度来说,整个局的设计是绝对合格的,对真相的抽丝剥茧,人物关系之间的推拉,每个人形象都在故事的推进与细节中逐渐丰满。环太平洋里那个老爹,随便动手打人,老大不小还住在房车,晚上起来撒个尿都懒得直接尿在洗手池,这些充分渲染了他的邋遢与散漫,也直接造就了他的悲剧。而evil bitch的癫狂与不受控制,则体现在她随时发作的毒瘾和性欲,缉毒部队里的瘾君子,在老公眼皮底下依旧无休止的发骚,最后她的作为虽然让人略有失望,倒也合情合理。而她的老公在雄性魅力十足的造型和外号下,藏着的却是个懦弱的心。所以人在哪里过分张扬,哪里恰恰就是他的痛处。他跟另外一个猛男一样,都是最先因为怕死而去找女警坦白求助的人。而她老婆放肆,也跟他的这份懦弱脱不开干系。都当场抓到她带着套套出门了,竟然还没种制止,结局也只能是有因有果。女警是一个来自局外的引线人,但同样,自以为是性格让她只能被一再利用。而整个故事的核心,也是整个电影名字的来由,阿诺,尽管演技依旧捉急,还是用迟暮而笨重的身影,完成了这个传奇人物唏嘘归属的最后一笔

  整个电影的节奏和摄影,都是一如既往恰到好处。但凡是看过警戒结束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电影不可能有好莱坞一贯的火爆,枪战从来不是重点,但战术动作的精准还原,与各种刁钻的监控记录式拍摄角度,又绝对不会让每一场枪战乏善可陈。推进剧情的除了故事,还有每个人物口中那些特别生活化的台词,有时是不着调的脏话连篇,有时是不经意间的真情流露。真实与真诚,这都是从警戒结束中继承下来的。

  但当然,不足也确实明显。要我说整个电影最失败的地方,恰恰在于他个人风格左右为难。从立意上就可以看出,这回他想做一部,有别于警戒结束,更偏向电影的电影。但当一贯纪实的风格,遭遇那些明显好莱坞电影式的情节,不上不下的杂糅就让整体的观感十分尴尬。尤其在最后一场,即便相比其他的电影的同类桥段已然有所克制,但那股个人英雄主义的劲还是浓烈不行。还不如像当初警戒结束那样“烂尾”,或者哪怕拍到阿诺准备下手就停,留一点余味而不是继续消费他最后那点情怀。如果能把这个尾也收好,整个片子的素质,就绝对上去好几个档次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依旧真诚而实在。就像阿诺的上一部背水一战,就算题材过时,没能投其所好,本身的素质也依旧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花这么长时间写了这么多许久未能倾泻的感想,就是想说,每一个人用心付出作品,一定都希望被别人用心欣赏。也许不是大多数,但就于我而言,能有人看完我的东西也能留下这么些发自内心的感想,我一定会觉得很值得。

  别拼了,阿诺,差不多就歇了吧。再加油,david ayer,希望有天我能在这里买票看你的大作。

  《破坏者》影评(二):可惜

  摘自imdb

  According to director David Ayer, Sabotage was heavily cut by the studio in favor of delivering more of an action based film rather than a mystery thriller. The original cut of Sabotage was rumored to be close to 3 hours.

  The film had originally a completely different ending. In that ending Caroline and Breacher apprehend Lizzy, who confesses. Breacher shoots Lizzy before she can reveal more and Caroline becomes aware that Breacher is behind the killings. Breacher slips away undetected. Caroline and his partner Jackson then head to the lake to retrieve the money. Breacher shows up, stabs Jackson and begins fighting Caroline in the water. David Ayer filmed two alternate versions of this ending. In the first one Caroline escapes and Breacher is confronted by two police cars when he tries to leave with the money. Breacher kill the cops and prepares to flee in one of the cars. Then Caroline appears and kill him shooting his gun. In the second version Breacher kills Caroline before she shoots and leaves with the money. Both versions were rejected by the producers, who forced Ayer to create a new ending which showed Arnold Schwarzenegger's character as an antihero instead as a villain.

  《破坏者》影评(三):五一不看《破坏者》,你真心没救了

  小假期不旅游,跟新朋友好友看个电影也是不错的!看神马呢?千万不要相信广告,虽然几十块钱不算个啥,但是被烂片白白浪费几个小时,还是很不值得的!

  看窗外下雨,我突然想到了人生的老去,想到了那个七阿哥如今都风华不再,去拍了个青春片追忆自己的似水流年;唏嘘人生的无常,保罗再也不去继续陪伴大家疯狂了!好歹还有一个叫施瓦辛格的人,他再一次用影像告诉我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近70岁,做完州长都还不消停,施瓦辛格携《破坏者》再次回归大银幕,这一次的英雄形象显得更加接地气更有邻家大叔气质

  重回大荧幕的施瓦辛格魅力是有增无减,少了机械硬汉的冷酷,多了有血有肉领袖风范,楼主特别要说的就是在他中弹之后坐回座位抽气雪茄烟的画面,那绝对是逼格满满,没sei了!

  不去剧透太多,喜欢就去让光影陪你度过一段时光好好享受!当然如果你的事业还在彷徨期!莫不如去看看那个励志的施瓦辛格,没准他的故事,也可以给你开启新人生的勇气

  ~~~~~~~~~~~~~~~~~~~~~~~~~~~~~~~~~~~~~~~~~~~~~~~~~~~~~~(我不是雷锋)

  出生在奥地利的施瓦辛格在去美国发展后就拥有了奥地利和美国的双重国籍,而如今我们在荧幕上看到支撑施瓦辛格硬汉地位不倒的性感健美身材就是他早期从事健美事业的原因。施瓦辛格16岁就参加健美比赛,19岁就开始得奖无数。看来施瓦辛格霸占世界的魅力从少年时期就已经大大凸显了。

  施瓦辛格的从影辉煌自不必楼主多说,关键的是他不但在电影和健美这样的事业上成绩瞩目,而且他还有着同样令人侧目的政治生涯,那就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看来施瓦辛格的魅力是一直从影坛延续到了政坛。楼主弱弱的想,难不成投票的都是女选民~~

  从施瓦辛格七年的从政生涯来看,很多人认为是失败的,虽然上任初期曾大张旗鼓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活动,但是最终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也许施瓦辛格是一个出色的电影演员但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不过,在施瓦辛格众多传奇履历中最吸引人眼球莫过于他的种种情色生活了! 2011年施瓦辛格曾被爆出和女管家私通,并生下了一个名叫约瑟夫的私生子,这一丑闻直接导致他结婚长达25年的妻子玛丽娅彻底崩溃,愤然搬出家门,并向法庭申请和丈夫离婚。但是据知情人士说,事实上施瓦辛格远不止与女管家一人偷情,他在婚后25年中的情妇数目多达13个!而在他自己的自传中也“招认”在与妻子玛丽娅交往时期曾与史泰龙前妻布丽吉特尼尔森有过外遇。这令前妻哭晕在厕所的种种行径也令好多影迷大跌眼镜,而2013年65岁的施瓦辛格又被爆出和一名神秘女子的不雅艳照,看来施瓦辛格的风流韵事是要和自己的年龄一起有增无减了~~~

  《破坏者》影评(四):莫名其妙的故事情节

  直到州长干死女队友前,我还兴致勃勃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情节,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觉得这部电影挺精彩的…… 然而,当州长告诉我们钱是他独吞了的时候,我被雷到了——这完全就是莫名其妙嘛。

  州长孩子妻子被残忍杀害,他一直在寻找凶手但未能成功。一群孩子般的死忠队友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帮助他从痛苦中走出来。州长为了贿赂警察得到杀妻凶手信息,私吞了和队友一起抢下的钱,导致内讧。女队友怀疑其它队友私吞了钱,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残杀。最后州长干死女队友,拿钱贿赂得到信息干死凶手。编剧脑残么?

  当时完全可以多偷几倍的钱,反正其它的都烧光了。即使和队友商量优先用钱给他复仇,电影描绘的那种赴汤蹈火的队友也会同意的;何况还可以选择提前和队友商量好、多偷点多分点?!至于搞得队友一个个惨死么。ps:贿赂个墨西哥警察要一千万美金?

  女队友那么残杀其它队友至于么…最后打大boss的戏也太烂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简单过头。还以为是什么牛逼的人呢,至少有一个小军队吧,结果就几个混混而已。

  难怪评分低。不是大家没看懂,是剧情的确这么烂。

  《破坏者》影评(五):个人备忘

  大卫·艾亚拍枪战场面很有一手啊!手持摄影的风格相当酷。他的《警戒结束》我很喜欢,这部《破坏者》也带给了我惊喜。你的名字我记下了!

  用breaching shotgun破门。

  我在想为什么他们的头盔上没有摄像头拍摄行动画面传输出去供那些官员们观看。

  将炸药放在钱堆旁,走远后射爆,火焰伴随着美钞喷涌,激起“美钞火焰雨”,每一张飘荡在空中的美钞都是一团跃动的小火焰,美!

  室内训练。第一次效果不理想,阿诺激励了队员一番后,开始了第二次训练(这一次阿诺坐在了两个代表恐怖分子的靶子之间),效果理想。

  趁汤姆醉酒不醒将他所居住的房车开到了铁轨上,然后将车门反锁。房车被撞,汤姆的肢体脏器散落各处。

  将“脖子”开膛破肚后钉在了天花板上,肠子流出垂在半空。

  说不定“沃顿队长”家中那些与大人物的合照都是真的,不过是在他是“施瓦辛格”时拍的。

  林中小屋旁,杀手(危地马拉特种部队)VS退出的DEA警察(曾是海豹特种兵),这段我觉得是本片中最棒的部分。现在(阿诺和FBI女)和过去(杀手和退出的DEA警察)穿插进行。

  镜头1:第一人称,准星,射击。

  镜头2:在给自动步枪上弹时右臂被射中,马上用左手掏出手枪继续射击。

  镜头3:堪称绝妙,视角是在手枪枪口冲着持枪者拍的,给观影者的感觉就是持枪者拿枪抵着你冲你开枪。

  我操!阿诺虎躯一震,FBI女就送上香吻,然后共度春霄。这个吻有点突兀。

  秃头破门而入,发现敌人挟持了一名女子持枪指着自己,马上把枪放下举起双手:“喂,别冲动,朋友。”说话间突然又把枪掏出瞬间将敌人爆头。太棒了!

  -为什么用铁丝网包住来沉尸。 -尸体膨胀后,铁丝被会勒的割进肉里,释放出腐烂气体,尸体就不会飘上来了。

  两辆车像骑士决战那样,相对而行-冲锋射击-180度回转-再次冲锋射击。伏在驾驶室上的阿诺VS窝在后备箱中的女婊。

  阿诺的孤身复仇之战。全灭敌人后中枪的阿诺回到了之前的座位饮酒点燃雪茄,装逼水平实在是高!

  《破坏者》影评(六):《破坏者》:廉颇未曾老,雄风犹当年

  :因为是施姥爷死忠粉,故必须8分!

  电影圈有这么一群为事业而超龄“服役”的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84岁拍成《美国狙击手》,伍迪艾伦80岁还保持每年一部片,哈里森福特73岁还拍动作戏,连姆尼森56岁开始接拍动作片、63岁还在拍,史泰龙69岁自导自演枪战片,成龙60岁+拒绝替身亲自上阵拍打戏...本文主角阿诺德施瓦辛格67岁推出全新警匪大片《破坏者》......面对这般超龄明星,我想说的是:“廉颇未曾老,雄风犹当年!“

  《破坏者》算是为施瓦辛格度身定制的应景之作。所谓度身定制,即主要戏路还是施瓦辛格一贯善演的警匪路线,枪火对阵,硝烟难散,颇有些当年《真实的谎言》《蒸发密令》的味道。应景之作完全可以解释为导演、片方对施瓦辛格现状的准确认识,毕竟是年近70的老人了,再要百分百复刻《终结者》《真实的谎言》中的巅峰时刻已然不可能,而且,施瓦辛格本人又拒绝用替身,更不喜欢借PS扮嫩。所以,在设置戏份时有意将其的文戏做了拉伸与延展,这样的设置非但不会让人觉得因动作戏份大大减少而有所失望,反而会摆脱对施瓦辛格以往角色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固有认识。

  其实,类似的转变在之前的越狱大作《金蝉脱壳》、警匪之作《背水一战》中已有所体现。在这两部影片中,施瓦辛格被塑造成智商、情商与肌肉、肌体一样发达的男一号。而且,他的智慧往往会深埋于其招牌式的微笑微表情中。也许是有了这两部大作的铺垫,《破坏者》中施瓦辛格的转变才没有违和感,毫无突兀感。

  施瓦辛格在《破坏者》中扮演一个父亲样的警察团伙头目,身手依然矫健,肌肉仍旧发达,嗅觉依旧敏感,表现仍然轻活,完全看不出是年近70的古稀老人。作为首领、团伙,施瓦辛格备受尊重,这既源于他多年积累的老道经验,也源于他对下属、同道父亲般的挚爱,影片也因此在张扬着硬汉动作枪火风格的同时,又点缀着淡淡的温馨温情。

  《破坏者》中不仅有不一样的施瓦辛格,还有不一样的缉毒警察。他们是英雄,但更像反英雄,他们是毒枭的毁灭者,更是一切敌人对手的破坏者。从外表看他们处处非主流,言语行为也粗陋不堪,xu酒、吸du、du博,样样精通......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他们办案时的雷厉风行,果敢勇猛。只做自己认为对的,只做对自己有益的,即使是面对顶头上司,联邦探员,只要不对,他们都会强力反驳,极力维护自身利益。对这些配角的刻画,虽然用墨寥寥,却个个鲜明活脱。只言片语中,深透着他们与“老爹”施瓦辛格的微妙情感,这般设置,对看惯了普通类型警匪片的我无疑是有很大破坏力、杀伤力与吸引力的。他们是一群颇为另类的警察,而这种另类与导演之前的同题材影片也有着不少相似之处,足见导演个人风格之浓郁。

  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而对像施瓦辛格这样的顶级巨星们来说则是活到老演到老,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他们仍旧战斗在片场一线,竭力为观众带来视听饕餮。所以,面对如此敬业的他们,我们是否能少一些苛责与挑剔,多一些敬慕与仰视,如此,你才会发现,其实,廉颇未曾老,雄风犹当年。

  《破坏者》影评(七):破坏者:简约而不简单的流氓英雄主义

  有阿诺·施瓦辛格,而且是动作片,《破坏者》就属于男人必看的片子。何况还有大卫·阿耶的编剧加导演,故事也坏不到那里去。有了这两道保险,《破坏者》就必入观影之列。

  施瓦辛格自州长任上退休之后,再度杀入影视圈,除了《背水一战》略显老派之外,《金蝉脱壳》与《敢死队》系列都属于水准之作,绝没辜负他的一身依然坚硬的骨头。《破坏者》可以说是将《敢死队》与《金蝉脱壳》混搭起来,既有前者的热血打斗,又有后者的机智烧脑,而且还没有了史泰龙来夺光芒。

  先扯开一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说“资本逐利性”:“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老马的批判,以及他的那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现在都过时了,需要被扔进垃圾堆。按他的说法,目前以网游为创业的人,大概都在犯绞首一样的罪。信息时代的创业,很多都是以小博大,小小的投入动辄赢得千万级资本的青睐,这种资本的逐利性,老马的解释都无法说圆过去。要不然,小米、滴滴、陌陌这些项目都是罪大恶极的产物了。

  但有一点,像贩毒这样的生意,继续套老马的理论的话,还可以说得过去。为了300%的利润,毒贩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一旦被捉,就会万劫不复,于是就提着脑袋搏命运作。而政府作为市场及社会秩序的守护者,面对这样的亡命之徒,自然需要更为强大的力量才好去对决。施瓦辛格饰演的正是这样一支战力非凡的缉毒精英的头头,这支精英部队就称成为了“破坏者”。

  毒枭们都是亡命之徒,“破坏者”们一次次地去消灭,他们自然不甘于坐以待毙。反击的办法就是报复,目标选择破坏者的家属,以期形成对破坏者们心灵的打击。不幸的是,“施瓦辛格”的妻子就被毒枭们捉了去,百般虐待,并残忍加害,还将现场视频发给了“施瓦辛格”。为国效力者的家属自然是国家保护的对象,但如果犯罪发生在主权范围之外,国家也鞭长莫及。“施瓦辛格”的妻子就是被带到了美国之外的墨西哥被虐杀的,心中充满了愤恨的“施瓦辛格”,在国家的无能为力之下,只能选择自我解决。而要去墨西哥,又是需要钱的。于是,他开始打毒枭们的钱的主意。

  不过,打毒枭钱主意的人,可不只是他一个。整个“破坏者”团队,又有谁不对这些意外之财感兴趣。所谓不要白不要,只要做得漂亮,自然可以刮得到油水。于是,在一次活动中,在一场漂亮的围歼之后,面对着如山的钞票,“破坏者”们迅速搞了一批钱打算留着私分,这批钱的数额达到了一千万美金。不过,等他们转身去拿那批钱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一分不落地拿走了。

  这还没完,警方迅速知道了他们的违规行为,于是停了他们的职。而祸无双至的是,他们的团队还引追杀,开始一个一个丢命。连环案留下的阴影及后果,引起了更大更多的流血与杀戮。

  《破坏者》的电影主题是反英雄主义的。“破坏者”们是国家的精英,他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作为个人,他们却各自怀着一门心思,或吸毒,或滥情,或友妻,从道德的角度看上去都算不上什么好东西。当有了执法的权力,他们是为国效力的英雄,当执法权拿去,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还因为拥有更大的破坏力而成为破坏社会的一部分。这就将英雄的身份彻底进行解构。就像我大天朝的城管们,一方面打着服务城市的旗号在做些好事,另一方又何尝不是借着权力在做自我寻租的事呢?凡人都有两面性,大抵如此。

  而事情真相的揭开,则更为可怕。因为钱是被“施瓦辛格”拿去的。而追杀他们的也不是什么毒枭集团,而是源自内部,其中的两位因为对其他人的不信任,愤而产生杀机,将屠刀伸向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们,而且手段残忍。精英的内斗,让人心生悲凉。破坏者们,破坏到了最后,却是自我毁灭,祸起萧墙之间。而引发这一切的“施瓦辛格”之所以拿钱,则是想要亲身杀向杀害他妻子的人。他最终还是很爷们地去践行了这一愿望。但结果已经让人兴奋不起来。

  所以,整个片子看下来,会觉得非常的憋屈,非常的压抑,英雄的身份是如此地不堪,英雄之间的战争,是如此地泯灭人性,似乎将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断送了,让人悲凉的无法呼吸。而“施瓦辛格”为了一己的私仇,将自己的兄弟们全部葬送,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爱情为了家庭。 他维护了自己的内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实现了复仇的心愿,但也失去了更纯真的友谊,还有生死与共的兄弟。这种胜利与悲凉同在,让人无限感慨。

  看《破坏者》,不是像《敢死队》那样简单喊下爽就可以结束了,它留给人的震撼太过于强烈,以至于很多人都无法适应。大量口水的吐来,使得这部片子的打分并不高。

  不过,以施瓦辛格的演技来评判的话,其实也是打分低的一大主因。作为当仁不让的男一号,故事里的主角应该是一位有心计有勇气的人,施瓦辛格直不楞登的表情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变化来,看不出有太多心计在里面。如果换成连姆·尼森,可能整个故事的情绪讲述会更流畅一些吧。而且,施瓦辛格的肌肉也的确有些老了,有疲态与力不从心之 处。

  整个说来,这片可以去看看,但不要抱着简单的娱乐心情,要想更好地进入情节,你得稍微有些沉郁才好。情节看似简约,但绝不简单。你可要看好了。

  《破坏者》影评(八):《破坏者》:Family需要大家长

  文/满囤儿

  最近为了增进成员间的亲密,各种团队都开始强调“Family”的概念。商业的、体育的、艺术的,但凡团队都希望能够像家庭一样无间。甚至在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上,去年的导师张惠妹都打出了这个概念来招揽学员。不过一个好的Family不仅需要成员间的友好,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大家长。从《白鹿原》这样的以中国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中,我们更是能直观体会到家族中的大家长的重要性。我们熟悉的阿诺-施瓦辛格在新片《破坏者》中便饰演了一个大家长。

  本片导演大卫-阿耶虽然算不上电影大师,但却是好莱坞数得出的动作片和战争片的巨匠。他的战争片新作《狂怒》在北美和咱们内地都收获了很好的评价。《破坏者》是他的动作片新作,并且招来了老一代的阿诺、新一代的萨姆-沃辛顿出演,可谓势头凶猛。不过不同于那些只顾着营造大场面的动作片导演,大卫-阿耶是编剧出身。他编剧作品中第一著名的是帮助丹泽尔-华盛顿夺下奥斯卡影帝的《训练日》,第二著名的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第一部。原来,如今在全球强取豪夺的“素鸡”,生父在这儿啊!

  正是因为有着编剧功底,所以大卫-阿耶在《破坏者》中塑造的角色和角色关系便很有深度。本片的故事简单来说,走的是“猎人变猎物”的传统套路。可是遭遇转变的主人公并非局限于一人,而是一个团队。由阿诺所领导的这支精英缉毒队就是那种拥有“Family”特质的团队,不仅合作无间而且还有机会调皮。阿诺就是个大家长,手下有各种性格、各种特长、各种缺点的孩子们。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每个孩子又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样牢固的人物关系,阿诺的悲痛、愤怒就都有了根基。我们看阿诺威风八面的时候也就不仅仅是当初那种刺激,而是带有情感诉求。

  虽然大卫-阿耶本身就是个编剧,但是他还是拉来了一个名叫斯奇普-伍兹的帮手。这个家伙比大卫-阿耶更加商业,而且做过很多改编工作,估计是个智囊型段子手吧。他有个作品特别得我心,那就是2010年的《天龙特攻队》。虽然该片票房和口碑都一般,但是它展示了动作片的一种新思路----团队配合作战的精巧性。团队动作片,很容易拍成《敢死队》那样的群殴,毫无技术含量的堆砌明星脸和武器秀。斯奇普-伍兹则让团队动作片有了一种战略战术的精巧。本片他同样发挥了一下,让阿诺带的这个Family不仅个人作战能力强,而且团队合作也是相当有想法有创意的。

  期待阿诺重回巅峰已经不可能了。前年的《背水一战》,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英雄的迟暮。不过虽然身手上没以前好看了,但是阿诺的气场却明显越来越扎实了。《背水一战》中他成为了美国的最后一道防线,《破坏者》中他化身整个Family的顶梁柱。新生代的萨姆-沃辛顿再怎么耍狠,也还是横不过阿诺哈。

  《破坏者》影评(九):实在不给力

  这部电影没太多可以说的,直入主题吧。看过预告之后,觉得电影不怎么的,没吸引人的地方,但斯瓦辛格主演的话,怎么也得要看一看的嘛。实际上也是这样,悬念还可以,但整体的节奏很慢很慢,枪战也颇为无聊,只有不大好笑的笑话和各种黄段子充斥着整部电影。另外电影是严重的儿童不宜,血腥场面比《犯罪现场》还要不加掩饰。最后一场枪战也是比较无语...

  总体评分:2.7/5.0

  娱乐指数:1.5/5.0(评分修正,原1.7)

  票房表现:成本3500万,北美首周527万,相当的差。连海外票房也只有700万,最终全球票房1750万。不是说人们不给州长面子,而是拍得实在不好……

  斯瓦辛格早餐就是芹菜沙拉+罐头么,能天天吃罐头真是幸福啊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里,美国人吃吐司,吃一下,然后把剩下的保鲜膜一包就放回去了。喝牛奶,直接拿起来就喝了。

  最后飙车战,连警察都没个...就两派人在路上突突突...

  斯瓦辛格在电影里把自己的政坛照片贴出来了

  《破坏者》影评(十):不一样的猛男子

  作为叱咤影坛超过三十年的动作明星,卸任州长后的阿诺,是最有资格怀旧的银幕硬汉。他亦步亦趋复制一部《终结者》或《独闯龙潭》,照样会有大批观众买单。但具有政治家头脑的他追求更高,懂得吃老本不如创新局。比起上一部自嘲年迈的《背水一战》,《破坏者》是一次更加贴近时代的尝试,而且极为成功地结合了老派动作片的魅力和新的灵感。

  要扣住时代脉搏,阿诺迫切需要的,就是扫除八九十年代不会受伤的卡通肌肉男印象。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动作场面的风格,光着膀子大枪扫千军已被埋葬在胶片房里,电子游戏的时代,影迷的整体审美也由打不完的子弹+不会中枪的主角,悄然转变成娴熟的武器使用,精准的爆破攻坚,专业的站位、掩护和配合等等军事层面的素养展示。此外,《破坏者》还继承了B级杀戮片展览内脏的特色,肠子垂地的命案现场,血肉模糊的车祸遗骸,浸泡在冰箱血液里的尸体,还有录像和手机里一闪而过的粗糙画面,有更多令人胃液翻涌的猛料。放在平常警匪片里比较生猛的手枪爆头,步枪穿肠,胸膛开花,在这里反而是小儿科了。以伪纪录片扬名的大卫•阿耶镜头下,一切枪弹伤害都高度写实,丝毫没有漫画式的美化。

  《破坏者》的主要人物不是粗线条的枪客打手,大有《无间道风云》里卧底必须比流氓更混账才能保护身份的设定。那一帮突击队员像机车党、帮派混混、毒贩子和拉皮条的,唯独不像警察,粗话连篇,麻醉在酒精和脱衣舞女中,横行无忌,殴打保安,调戏女警员,连独处时的私生活也与粗俗的帮派分子无异。这种职业习惯带入生活作风,难免叫人产生一定嫌恶感。所以当他们被挨个击杀,还死得残忍无比时,我除了倒吸冷气的惊悚,还生出几分世界被净化的舒畅。

  阿诺之变,也出于客观原因。他出演此片时已是67岁高龄,你看更喜欢独来独往的史泰龙,也领着一群过气明星组队了,有什么理由让体力退化的阿诺继续过关斩将。前三分之二的故事中,阿诺似乎处于科林•菲尔斯在《王牌特工》那样提携后辈的次主角地位,但当所有的情节拼图就位,真相呼之欲出时,他重新牢牢成为整个故事的轴心。这是当代的审美需要,也是阿诺老骥伏枥的银幕新定位。录像厅年代盛行的一人军队太简单粗暴,已经不再通吃,如今的观众被各种类型的商业片惯坏,除了生猛的视听效果,还需要情节稍微有点嚼头和回味。不至于一竿子捅到底,又不能太烧脑绕弯。《破坏者》看似尘埃落定后爆出的第二结局,正好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点。

  最后,阿诺没有忘记给他的忠实粉丝们回报。在最后十分钟,他找回了昔日的荣光。就像福赛斯小说里那些孤独而冷酷的复仇者一样,他一直隐忍着等待一个契机,当那个窗口开启,他便孤注一掷,不惜代价,全力以赴。那一刻,仿佛又看到那个赤裸上身杀入敌营的突击队员,那个手持加特林扫烂警车的未来机器人,那个策马奔过半个洛杉矶的王牌特工。硬汉来不及变老,便会轰轰烈烈的死去,只是他已不再有让子弹拐弯的超能力,只能静静的坐下来,抚摸着淌血的伤口,慢慢喝下一杯龙舌兰,让大仇得报的恣意快慰撒满整个银幕。(文/方聿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