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O侯爵夫人》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O侯爵夫人》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3-17 21: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O侯爵夫人》经典观后感10篇

  《O侯爵夫人》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埃迪特·克莱韦 / 布鲁诺·甘茨 / 埃达赛裴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O侯爵夫人》观后感(一):《女侯爵》在讲什么

  谈一下我的理解,女侯爵被俄国士兵强奸了,但由于她处于昏迷状态,并不知道。俄国伯爵救了她,也知道这个事实。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如果女侯爵守寡怀孕的话,那是一件足以令她自杀的丑闻。

  伯爵之所以急急来求婚,并要马上结婚,除了爱女侯爵之外,主要大概是出于这种担心。虽然女侯爵对他是有好感的,但他的鲁莽求婚并未得到女侯爵父母与她本人的理解,他们都要他等一等。而等一等的结果,就是女侯爵的丑闻暴露。

  伯爵事后只能承认是他侵犯了女侯爵,这使女侯爵对他的好感完全消失了。女侯爵虽然为此嫁给了他,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在他们的婚约中,就约定了女侯爵不必对他尽妻子义务,他们不生活在一起。

  伯爵是为了女侯爵的心安与清名,作出了极大牺牲,是真正的骑士行为

  侯麦让我们理解了中世纪的社会风尚。

  《O侯爵夫人》观后感(二):天使不在人间

  故事发生在拿破仑时代的意大利,改编自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的同名小说《O女侯爵》,获得第29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俄国军队攻打一个德国贵族城堡,城堡主人女儿寡妇侯爵夫人在逃亡路上被敌人抓到,年轻帅气勇敢的俄国公爵拯救了她。公爵被侯爵夫人的美貌气质所迷倒,情感战胜了理性,迷奸了侯爵夫人。事后,公爵为自己的行为和对侯爵夫人的爱所困扰,前去求婚。此时,侯爵夫人发现自己怀孕了,而且不知道孩子父亲是谁,侯爵夫人因此被逐出家门。侯爵夫人在报纸上发布公告,寻找孩子的父亲并宣称将与其结婚。答案揭晓的那一天,出现的人竟然是俄国公爵,侯爵夫人心中的天使瞬间坠落人间,难以接受现实的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和公爵举行了婚礼,却并没有和公爵住在一起。

  最后,侯爵夫人接受了眼前这个并不完美爱人。两人应该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吧。

  完美,是一个美丽词语,可是美丽的外表下却是伤人的冷酷

  完美,是一个迷人的小精灵,迷倒了好多人的理智人们追随着他,跑进茂密的森林,却找不到出路

  完美,是近在眼前却又永远无法到达的海市蜃楼,有人倔强坚持着它的存在,对于现实,总是难以接受。

  公爵在侯爵夫人中的印象最初时完美宛若天使,当侯爵夫人得知公爵所犯下的罪恶之后,无法接受这个折翅的天使,甚至连同对公爵的爱慕一起否定。

  其实,完美,其实只是一个幻觉的泡泡,睁开眼睛,捅破泡泡,生命依然可以精彩

  哪怕那个善良勇敢正直的俄国公爵也有邪恶的一瞬,这就是人性吧。所以,我们要宽容;所以,我们要隐忍,世界才可以平静

  另一个让我很感慨地方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人的出身不同,生命的价值意义也大不相同。有人生来就是为了刺绣和爱情而生,城堡里的公主被整个世界祝福着;有人仿佛生来就不配谈论爱情,哪怕善良的公主也在肆意的嘲笑他。几百年过去了,所有人都可以谈恋爱,可是,又好像所有人都不会谈恋爱了。结婚和生存变成了比爱情更重要东西。也许,真相就是这样子,爱情只是附属品,奢侈品,而已。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的。可是,我还是,还是好想成为那个lucky girl。

  《O侯爵夫人》观后感(三):侯麦电影的多义结构

  一个词:迷人。侯麦的《0侯爵夫人》,看似传统的故事,不知道从何处来的张力和魅力,使得人物的塑造竟出现一个是双向的(伯爵),一个是线性的(侯爵夫人)。如同一个房间开往相反方向的两扇门,这样一个双向的伯爵形象不仅仅是简单高尚与卑鄙对比复杂一点,这样一个人物的塑造过程类似与昆汀《低俗小说》的叙事结构。再复杂一点。情节对于伯爵的安排使他的行为出现一个多义性的结果。诚然这个故事最好的理解当然是那个使侯爵夫人怀孕的人就是伯爵自己。侯爵夫人对于伯爵完美形象的无法接受使得道德的种种矛盾在她身上不断发生。一个集人性的优点和罪恶的完整真实的人(伯爵)的爱情与道德等世俗观念冲突。这是一个纪德式的道德故事,当然也是侯麦式的道德故事。但是请注意,如果有观众从中读出伯爵并非孩子的父亲而一直是一个以爱的名义愿意承担这一切的人,我们不要去责备观众的浅薄,因为这正是侯麦电影一如既往的种种可能体现高度的莎士比亚化。如果还有人质疑伯爵高尚与卑鄙两张面具在同一个人身上显得突兀,那么请看看卢梭的《忏悔录》吧。以上是我对这个电影在豆瓣中所有评论回答。没看过克莱斯特原著,只谈电影。

  《O侯爵夫人》观后感(四):天鹅之歌

  众所周知的贞洁烈女忽然怀孕了,并且连她自己都不清楚丈夫是谁,这个故事出自哪里?一准有许多人回答:《圣经》。错了,这次的主人公不是圣母玛利亚,而是青年寡妇朱莉塔;时间也不是公元零年,而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时期。侯麦细心的讲述了在这个不古不今的时代发生的一个不古不今的故事,有关爱欲,也有关道德。

  这又是法国南部的风光旖旎,临近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城。美景佳人,一场小小的战争也能带来意外的邂逅。守寡多年的侯爵夫人在被俄国大兵调戏时,一位英俊倜傥的俄国伯爵挥剑相救。英雄救美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最能给男人带来荣誉、给女人带来幻想事情,遑论这里的俊男靓女。尽管有传言说伯爵不久阵亡,但终于有一天,身着白色军装的伯爵登门造访侯爵夫人,希望能娶她为妻。夫人在守寡后原本发誓终身不嫁,但一家人对伯爵那天使般的面庞和心灵备感称心如意,欣然应允,只等伯爵完成任务回来娶她过门。

  故事到这里其实才真正开始:在等待中,侯爵夫人怀孕了。于是她和观众都被抛入同一个情境:怀孕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在女人视道德为生命的时代,这意味着她要想不被众人目光杀死,就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自命为贞洁寡妇却不婚而孕,拿什么来证明你的品行始终检点?

  无路可逃,侯爵夫人非证明不可。在她发现自己怀孕前,她的人格并未展示出太多的道德力量,她每日作画、女红,像是一位尚未出阁的大家闺秀。此时的镜头节奏也舒缓悠然,透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满满充盈着的幸福宁静。但当医生护士先后判决她“喜”得贵子后,侯爵夫人立刻显示出性情强有力的人格力量,而同样舒缓的电影节奏却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痛苦挣扎,镜头语言带给观众设身处地般的感同身受。可以说,整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就是侯爵夫人在一点一滴的事情中细腻幽微的展现她内心性情的美好和德性的强大

  她试图努力说服父母她对怀孕的确毫不知情,但母亲无情的抛下一句话“你别在我家里生孩子”,父亲则拒绝见她,甚至朝天花板开了一枪表示恩义已绝。这般冰冷的人间,不留也罢。她离开家,回到自己的封邑,做好了把孩子生下来的准备问心无愧成了她最后的马其诺防线。细细观赏,会发现侯爵夫人说的最多的词语是“我发誓”,她发誓不再嫁,发誓没做对不起圣人的事,发誓要给孩子一个父亲。其实,发誓是最深刻承诺,在她这里正是对自己内心道德感的承诺。侯爵夫人在片中总是身着一身罗马式长袍,显得温婉柔弱表情沉静安然,但她举手投足间却是掩不住的坚毅,这就是坚定的道德承诺所赋予她的力量,诚如康德那句话:“世间最令我畏惧的永恒之事,乃内心之道德律与头顶星空。”

  如果说侯爵夫人是用对道德的承诺来支配自己的情感,那么伯爵是通过对爱的承诺作出了最为荒唐亦最为合理的事情。

  在银幕上,伯爵为我们表现无可挑剔的贵族风范,他不仅挺身救美,而且仪表堂堂,知书达理。即使在他听说侯爵夫人怀孕的消息后,也坚持要履行他的承诺——迎娶夫人。他甚至跑到夫人的封邑去恳求夫人嫁给他。站在侯爵夫人的位置来窥视伯爵,她内心该是多么的感动啊。这个男人堪称完美无缺,而他就站在自己面前,并坦然说出“我爱你”这句无数女人梦寐以求的话,不计她蒙受的名誉之玷。作为一介寡妇,她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换言之,伯爵就是她心目中的天使,且内心比外表更纯洁,所以,真正打动她的是伯爵的德行。哪怕直到最后一刻,侯爵夫人的弟弟暗示说令她怀孕的可能是伯爵时,她的第一反应是让弟弟“闭嘴”,这足见伯爵的道德形象在她心中多么重要。

  然而事实总是出人意料,将侯爵夫人迷奸并令她怀上莫名之孕的那个人就是伯爵。对观众而言,我们或许早已从前面的影像中获得了这种暗示,但对夫人来说不啻晴天霹雳曾经的天使刹那间变为魔鬼,伯爵的道德是假的——他玷污了她还一直欺骗她——所以他的爱也是假的。尽管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夫人勉强同意与伯爵结婚,但她不必履行妻子的责任,而伯爵必须履行丈夫的责任。他们同在一座城,却不同在一座房屋。但伯爵显然并非无恶不作的伪君子,他挚爱侯爵夫人,否则他大可以一夜良宵后一走了之,也不必登门造访承认错误。问题在于,从头至尾,伯爵为何要这么做?难道只是当时情欲如潮汐,他难以控制么?

  非也。伯爵讲述了一个天鹅的故事,透露出他对侯爵夫人爱的方式。伯爵小时候曾在湖边的污泥里救出一只洁白的天鹅,但天鹅一摆脱险境,就开心的游走了,忘记了救她的人。这天鹅不正是侯爵夫人的象征么?当伯爵将她救出,并预感到她必将如同那只天鹅一样很快就游走,他会选择做什么来证明他的爱,承诺他的爱呢?答案就是:占有她。爱,出于情欲而胜于情欲,伯爵用这样一种方式得到了她,看似与道德相悖,但其实是他用爱给出的承诺。

  这颇令人想起金基德那部《坏小子》:因为爱你,所以毁掉你,你才有可能跟我在一起。但侯麦的主题并非如此,他并不想展现伯爵这种冒险的示爱,而是极富张力的将伯爵的爱之承诺和侯爵夫人的道德承诺胶着在一起,形成一种古典式的戏剧冲突。展现的是那个油画般静穆、时光如静水流深的时代里,人所面临的道德与情感纠葛。两种承诺的碰撞只有在侯爵夫人领会到天鹅故事的意义后才得以化解。无疑,这种趣味是唯有古典爱好者侯麦才能深味的,既非中世纪的宗教故事那么古,也非《坏小子》里浓烈的现代情感那么今,故事的意义端在影片犹如舞台剧的场景中表现的人性。

  当侯爵夫人伟大的道德和伯爵伟大的爱情都展示完毕,这部温柔敦厚的电影戏剧也进入尾声,爱之承诺击破了一切禁忌,最终与道德承诺和谐共处,他们欢悦的相拥。而侯爵夫人最后笑着说:“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你不是天使”,这才揭开她心底深埋的秘密:即使我道德戒律森严,但我爱你,我从一开始就爱你。

  刊于《看电影》某期 天地街六十六号。此为原文

  《O侯爵夫人》观后感(五):《女侯爵》:侯麦的彩绘油布

  文/故城

  侯麦的达维式画笔

  侯麦在他将自己的《六个道德故事》搬上银幕后,改编了两部古典文学作品,《女侯爵》和《柏士浮》。如同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油画的高贵与冷峻,两部影片都有种画布上绘染色彩的真实感,后者更是将画布变为内景,它以温克尔曼“高贵的单纯和伟大的静谧”为标准,摒弃直觉式的感性色彩,用温厚而泽的笔调绘出一幅十八世纪的风情画。《女侯爵》则是侯麦在质感影像方面的另一次尝试,尽管《女侯爵》的外景是选取巴黎周围小镇实景拍摄的,但内景依然沿用了油画般的布景恢复巴黎上层社会的家庭布局,这种精炼、合理的艺术格调让自此以后的侯麦影片中少了繁缛豪华的、充满脂粉气的罗可可气质,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内在力量主导下色彩的恰如其分

  从《女侯爵》中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路易•达维油画的影子,少了达维左派的锋利尖锐,侯麦的影像更为平和稳重。女侯爵的原型就像达维的《雷卡米埃夫人像》中所描绘的那样,她们都身着罗马式长袍,卧榻上熟睡的女侯爵玛奎斯也有着美貌与聪颖,与达维画像色彩与形体和谐相似,侯麦影像中女侯爵的肖像呈现出一种高雅古朴的休憩状态。我们好似回到了十九世纪的巴黎,浸染其中极具气质的精致淡雅。不仅在人物肖像塑造方面,在场景的布置中,《女侯爵》也依然深受达维油画的影响。影片中玛奎斯被逼住进乡村的庄园,我们依稀看到《巴黎卢森堡花园一隅景色,乡间朴素自然环境中溢出了空气明朗清新

  侯麦曾经承认自己是巴赞(Bazin)的忠实信徒,他的画面之中氤氲着一种一脉相承气息,是丝毫不会被剪辑割裂的内在流动感。2001年侯麦的作品《贵妇与公爵》曾经带给我们透视的快感,远景的建筑以及前景攒动的人物构成了惶惶不安的气氛,街头醉鬼、肮脏的流氓带来视觉的压迫感,看似开阔的远景却好似一个封闭的房间,或许,侯麦的场景都是在重复小场景,重复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贵妇与公爵》不同,甚至有些背道而驰的是这部《女侯爵》,它应该算是侯麦影像的见证人和辩护者,阿尔蒙多斯(Nestor Almendros)的摄影让侯麦的巴赞化影像得以完美的表现。光线在房间与花园之间自由地流动,风在蒹葭之间游走,一幕幕画面翻动,在动与静的交错中完成了空间与时间的交融。

  正是影像的质感才让本片的感情流动真挚可信,它推波助澜得将《女侯爵》推向了76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也是众多侯麦电影中最具侯麦气质的影片之一。

  马奎斯的感情世界

  巴黎日常生活的情景及其郊外的小镇,是侯麦电影里的一道永恒的风景。没有大悲与大喜,也没有大起与大落,他的影像中有的是一份看透世情的老练与细致入微。《女侯爵》一如他电影中所共有的简约,令人会心一笑的细微观察和字字珠玑的对话依然还原着本色的生活。

  女侯爵马奎斯(Marquise)已经守寡三年。这样的婚姻在她看来是一种撕裂,那是不能不感觉到的痛。意外结识英俊潇洒的俄罗斯伯爵列特里特让她重新点燃爱情的萤火,原本他们可以如愿进入婚姻的殿堂,但又一次意外让整个侯爵家庭的和谐和与伯爵的订婚成为泡影。一段寻亲和寻爱的征途从残酷开始,又以平淡结束。

  在马奎斯被确定怀孕之前,列特里特的出现打破了她在前夫死后所立的誓言。当她所企盼的一个完美的男子在父母面前求婚时,她内心的模棱两可与犹豫不决并不如外表所表现的那么冷峻和坚决。她不自觉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依偎在母亲旁边暴露了她希望找到另一个人生归宿的意愿,她眼神霎那间流露出的闪烁其辞成为她向心仪爱人示好的佐证。在她看来,拥有天使般面容的伯爵是完美的象征,他年轻、高贵,并且从一群强盗手中挽救了自己的贞节和清白,这些都是俘虏女人的致命诱惑。接受诱惑与坚守誓言之间孰重孰轻的较量很快便演化为一种“权权”交易,父亲答应在伯爵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就把女儿嫁给他。

  其实,接受诱惑还是坚守誓言在女儿看来是分处天平两端的载物,马奎斯一方面迷恋眼前这个完美的男子,一方面对这种完美有种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一方面源于上次婚姻带来的残缺感,种种迹象表明她还没有从上次婚姻恢复过来;另一方面,她也害怕这样的结合会让原本完美的形象中掺入瑕疵。周国平曾经所过,这种建立在“幻想基础上的艺术性婚姻”是脆弱的,不可靠的。我想,所谓的“艺术型婚姻”就是这里的“完美型婚姻”吧。事实上,脆弱的到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马奎斯意外的怀孕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两个人之间突然冒出来一个 “子虚乌有”的人物,这个人物或许是伯爵自己,或许另有其人。马奎斯刊登在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已经暗示了尽管她仍然爱着列特里特,但她仍然选择拒绝完美,拒绝破坏列特里特的完美形象。

  女人在面临突如其来的爱情时,总显得措手不及,所以才来得那么多的追悔莫及。马奎斯选择了放弃,是主动地向现实逃避。在梦想与现实面前,有些人会为了梦作执迷不悟的奴仆,有些人会为一次的碰壁回归现实;很显然,马奎斯属于后者,但她在面对变故后微妙的感情变化很难说是一种感性妥协还是一种理性选择。当列特里特在3号11时出现在侯爵家里的时候,伯爵天使般的面容在马奎斯眼中变得卑劣、低俗,她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对自己做出这样的污辱,在拯救了贞洁后又残忍得将它破坏;因此,马奎斯宁愿去接受母亲的谎言,接受自我欺骗的双重欺骗。

  虽然影片的结尾在女侯爵父母的一再撮合下归于平静,但女人心理微妙的变化再次展现出侯麦电影气质中波澜不惊后的隐隐作痛。戏剧性的变化在闪念之间发生让我对感情之捉摸不定仍心有余悸,当我还在回味那个关于天鹅的故事时,影片嘎然而止。

  就像感情事件本身的不可超脱一样,侯麦的影像语言有种文字的暧昧性,看似琐碎的感情片断却无时无刻不在映射着生活的繁复结构。《女侯爵》作为侯麦“道德故事”系列和“喜剧与谚语”系列之间的影片,它谢绝了从意识形态高度对人物感情世界提出批判性观点,也少有女性视角的温情叙述,而是以冷静达观的调子铺设掩藏在人物表面下的情感路程。在人类情感道路上三岔路口上,走错一部都会堕入迷城和漩涡;在面对纷繁芜杂的感情世界,一切都是不可知也无法预测的。或许……

  ……街头偶遇带来命运,陌生人那里藏有神秘,本性难以确定,明天该会怎样?

  05/03/11 21: 21 发表于3月27广州新娱乐

  《O侯爵夫人》观后感(六):看这片子之前最好不要看上面的简介

  我觉得谜团其实侯麦最后也没有明确揭开。导致电影的主题可以是宽容,也可以是爱和自我牺牲——两个主题同样伟大,虽然从结尾我更倾向于后一个。自始至终,通过很多细节,两个嫌疑人身上的嫌疑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感觉侯麦在对人物心理和动机的处理上,有点像山水画中的留白。

  问:any villain of a fellow,to comply with the fragile laws of this world,you were ready to accept,why then you flee from me as if from the devil?

  答: i would never have thought you were a devil,if when i first saw you,you had not seemed like an angel!

  最后一幕很动人。

  绝对微妙的电影。

  : 看到父亲和女儿和解,把她抱在怀里像亲一个爱人一样亲吻的场面,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搜了一下维基百科,原来小说里这一段就是这么写的:“She leaves the Colonel and the Marquise alone for the apology and when she returns he is kissing her "like a lover!" ("wie ein Verliebter!")。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侯麦的那种认真劲儿。

  《O侯爵夫人》观后感(七):恕我无法忍受这种高雅

  伯爵我觉得简直是个人渣。

  他形容自己对女侯爵的爱,就是“看到一只洁白的天鹅,如此爱它,爱到忍不住要用泥巴玷污它的羽毛”,于是他身体力行,把女侯爵迷奸了。

  这种完全不尊重女性个人意志的爱,爱的再深和跟踪狂有什么区别呢?

  尤其是女侯爵大肚子以后,他还装没事,人家家里闹得天翻地覆,他还按兵不动,最后像救世主一样出现,光芒万丈的给了未婚先孕的女侯爵幸福。

  不过那位女侯爵真的是纯洁可爱。当她怀孕症状很明显的时候,她自己不知道,然后父母很委婉的问她是不是怀孕了,她就说“如果我真的怀孕了,那我肚子里的就是耶稣”,很巧妙的表达了自己的纯洁。就是这么纯洁的人,却差点被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毁了幸福。

  我不知道侯麦这部电影到底要表达什么,是想表达今不如古,古人连迷奸都很高雅么?只是这种高雅的爱看得我后脊背发凉。如果哪天我发现自家女儿莫名其妙怀孕了,我才不管泼妇不泼妇,第一件事肯定是把当事人那个男的找出来,让他去坐牢。

  也可能侯麦这电影就是对以前美好男权社会的一种追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