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保罗穿越大海》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当保罗穿越大海》的影评10篇

2018-03-20 21: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保罗穿越大海》的影评10篇

  《当保罗穿越大海》是一部由雅各布·普罗伊斯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 / 法国 / 德国 / 西班牙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保罗穿越大海》影评(一):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保罗

  讲非洲(经济)难民偷渡欧洲意图获得永居的事~

  看起来一直期待投资老婆的法学院高材生保罗只是个#正常聪明人#,但#只要有女人我就不会遭罪#还是惊到我了╮(╯▽╰)╭

  不知道雅各布是不是和他有什么不愉快来着……一会儿有导演交流啊好厉害↖(^ω^)↗

  #啊我刚刚蹭到了《至爱梵高》的签名( ´͈ ᗨ `͈ )◞

  《当保罗穿越大海》影评(二):我为这部纪录片打call

  《当保罗穿越大海》

  对现今从非洲逃离的难民问题感到好奇,当看到百老汇推出纪录片影展时,毫不犹豫选择了这部,竟然还是一部让人有点惊喜的纪录片。

  看的过程中,感受颇多,会跟着主人公真实境遇尤其是面对现实的种种困难时产生很多情绪,让人有点不自觉地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纪录片不同于电影,它真实客观地展现了现实生活。如果说旅游可以扩大人认知,那这部纪录片也同样,扩大了我很多认知,关于非洲的、关于难民的、关于西班牙的、关于德国的、关于贫穷、关于生存、关于死亡…而不同于旅游的是,旅游始终是带着自己的认知、视角看世界,而纪录片是转换到从别人的视角来看世界,可以从自己的固有思维里跳脱出来,这很不一样

  整部影片并不沉重,反而让人感觉轻松的,就这种题材来说,很难得。这得益于导演选对了一个好的主人公—保罗,虽然他一无所有历尽艰辛好不容易家乡喀麦隆逃离到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摩洛哥,但观影的时候会被他的乐观自信思想见解感染,算是难民中比较有思想的人了,原来他曾经是一个模范生,被大学录取过,后来因大二被人污蔑而被退学,他曾经也申请到了加拿大大学读法学,可只是因为签证通过不了去不了,本来他的人生路可以更平顺的,如果没有污蔑,如果签证通过了,他或许也可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当一个外交官,可现实是残酷的,他只能认命回到家乡做体力活,而家乡的人们也觉得他很失败,看,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非洲,真希望周围的人能多些宽容理解。而迫使他一定要从家乡走出去,逃离到欧洲的原因之一是当父亲生病时,因为太穷,没有钱买药治病而去世了,说到这,潸然泪下,他说,你无能为力去帮助你爱的人,太难受了,所以即使逃离去欧洲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家人也不是很支持,但他坚定的去了,把欧洲看着是一种新生的希望,一种人生理想,到欧洲了,就有自由了,就能帮助家里了,就能娶妻生子了。

  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辗转来到了摩洛哥,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伺机逃离到西班牙的人,只要越过西班牙的防线就能到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大家都聚集在这里各自选择着不同方式

  在这里拍摄的时候,保罗始终是一张笑脸,此时倒没有压力、没有恐惧或许有一些担心。这里穿插了难民的角度、西班牙边境防卫警察的角度,大家对难民试图强行跨越边境防护栏的看法,难民觉得西班牙警察的遣返太激烈…所以保罗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坐船偷渡。某一天导演找不到保罗,得知他行动了,坐偷渡船打算穿越地中海去对面的欧洲,而不幸的是,船在大海中出现了问题…大海有专门的巡卫队,就是专门等待着救援这些失败的穿越者,而难民其实对他们很恐惧,巡卫队其实希望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善意的,而不至于见到巡卫队就跳海。

  保罗还算幸运,活下来了。导演再见到他已经是两个月后了,再次见到他后的面谈才是让人最印象深刻的,保罗眼里透着恐惧、眼里含着泪珠、却强忍着微笑表情复杂了,如果是电影,他也许可以得到奥斯卡奖)跟导演述说这次的经历:第一次真实地触碰死亡。他眼看着周围的人丧身大海,但自己已经虚弱到一点力气都没有,也无法帮他们,在大海上太渴了,渴得很想喝海水甚至是自己的尿,他以为他这次死定了。还好幸运地被救,活下来了,所以面谈的场面是带着恐惧,含着眼泪嘴角时不时挤出一点微笑,唱着上帝之歌。保罗暂时待在西班牙的红十字庇护所,等待着被遣返。在这期间他希望可以去德国看看朋友红十字会的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无能为力,但尽量帮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后来在德国了解到,如果要申请到德国庇护所,只能满足这些条件人才行:战乱国家、有政治问题的国家或同性恋。等于他没有可能性

  过程跟拍中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想住在没有黑人地方,希望那里的人第一次重新去探索黑人,打破已有的印象”。最后就是在德国焦虑地等待着庇护所的审核结果,影片结束时也并没有一个结果。

  这部纪录片除了扩大了我的认知,给我提供了一个看待现今难民及欧盟对难民问题的角度之外,更有感染力的是,从这样一个特别故事的角度给我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在这个世界,存在着这样一些活在贫穷、恐惧、死亡边缘的人,他们没有吃的,或许要乞讨,他们没有住的,住在森林里,他们随时面对着死亡或梦破碎,主人公保罗却还算坦然乐观的活着,他幽默地说着:我是一个明星难民,最后他还说了一句话:他相信上帝会把合适的人送到他身边。

  看这些纪录片,犹如旅游,犹如看历史,犹如看其他书籍带给我们的影响一样,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不能因为习惯依赖而拘泥于自己周围的小世界,当遇到一些生活难题时,往往会钻牛角尖,不能以一个更平和开放宽容心态来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心中的世界大了,心胸就更宽广了,不会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能坦然面对生活给我们的挑战

  对比觉得,我们的物质丰富了,很多人的生活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不是也叫忘了生活的初心呢?跟保罗相比,我们要如何更加珍惜这一切?

  我想应该是怀着感恩积极的心去面对生活吧。你的孤独也好,职场困惑受挫也好,家庭矛盾也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好,爱情亲情问题困扰也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这样生活会多些阳光开心吧,也就更有力量解决问题了,所以why not?

  所以就从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看看其他人的角度,多做些不一样的事开始吧,比如从看看这部这么好的纪录片开始。

  《当保罗穿越大海》影评(三):保罗跨越了大海,其他人呢?

  在北京798的歌德学院看的。本来以为是讲叙利亚难民的,没想到是传统的非洲非法移民问题。画面一看就充满了纪录片典型的粗粝感。只是缺乏剧情片的情节冲突也使我在午后打了一会儿瞌睡,睡意消逝的时候保罗也已经跨海到了西班牙。每个人都有权追求美好的生活,只是,蛋糕要如何分,始终是个没办法简单解答的问题。影片,或者说导演也只是通过保罗的个案,阐述了一个没有答案片段

  放映后也有导演访谈,精通英法德三语的导演,搭档了一位中国男性德语翻译。本来德译中,过程就有些拖沓。又出现了男翻译讲完后,一位貌似是上级女性工作人员出来纠正的现象。此后还出现几次翻译过程中女上级拍大腿捂嘴说不好的现象。加上我也没想出什么简洁的问题,就和伟龙提前离开,去赶何老师请的涮羊肉了。

  《当保罗穿越大海》影评(四):现在的难民问题不同于以往,本质上是普通百姓迁徙自由权丧失的问题

  本次金爵奖最佳纪录片是《当保罗穿越大海》,虽然在看过的本次参展纪录片中不能算最优秀的一部(个人最欣赏《持摄像机的人》),但仍不失为一部真实和有力量的纪录片。 其实不很喜欢这种观点直白且又政治正确的影片。但影片的真实和导演的真诚增加了影片的力量。 导演说过段时间回头看可能我们现在的难民问题是荒诞的,可事实是如果是在一段时间以前,比如工业革命以前看现在的难民问题才是荒诞和难以想象的吧,普通者迁徙自由的受限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要被作为人性解放的障碍受到鞭挞的。同时精英阶层却在现代以前似乎从未丧失过这一自由。 但现在,各个地域的当权者商量着(或通过战争)划条线就瓜分了地球上的居住地,也同时剥夺了百姓的迁徙自由,而百姓也认可自己这种自由的被剥夺,这也许是工业化革命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吧。 这部影片只能做到真实的展示,并不能提出应对之法,事实是即使各个政治体也都没能找到解决之道。如果从迁徙自由被剥夺的本质来看,在现有世界政治秩序中难民问题是不可能从本质上得以解决的。

  《当保罗穿越大海》影评(五):我为这部纪录片打call

  《当保罗穿越大海》

  对现今从非洲逃离的难民问题感到好奇,当看到百老汇推出纪录片影展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部,竟然还是一部让人有点惊喜的纪录片。

  看的过程中,感受颇多,会跟着主人公的真实境遇尤其是面对现实的种种困难时产生很多情绪,让人有点不自觉地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纪录片不同于电影,它真实客观地展现了现实生活。如果说旅游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那这部纪录片也同样,扩大了我很多认知,关于非洲的、关于难民的、关于西班牙的、关于德国的、关于贫穷、关于生存、关于死亡…而不同于旅游的是,旅游始终是带着自己的认知、视角来看世界,而纪录片是转换到从别人的视角来看世界,可以从自己的固有思维里跳脱出来,这很不一样。

  整部影片并不沉重,反而让人感觉是轻松的,就这种题材来说,很难得。这得益于导演选对了一个好的主人公—保罗,虽然他一无所有、历尽艰辛好不容易从家乡喀麦隆逃离到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摩洛哥,但观影的时候会被他的乐观、自信、思想、见解所感染,算是难民中比较有思想的人了,原来他曾经是一个模范生,被大学录取过,后来因大二被人污蔑而被退学,他曾经也申请到了加拿大大学读法学,可只是因为签证通过不了去不了,本来他的人生路可以更平顺的,如果没有污蔑,如果签证通过了,他或许也可以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当一个外交官,可现实是残酷的,他只能认命回到家乡做体力活,而家乡的人们也觉得他很失败,看,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非洲,真希望周围的人能多些宽容和理解。而迫使他一定要从家乡走出去,逃离到欧洲的原因之一是当父亲生病时,因为太穷,没有钱买药治病而去世了,说到这,潸然泪下,他说,你无能为力去帮助你爱的人,太难受了,所以即使逃离去欧洲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家人也不是很支持,但他坚定的去了,把欧洲看着是一种新生的希望,一种人生理想,到欧洲了,就有自由了,就能帮助家里了,就能娶妻生子了。

  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辗转来到了摩洛哥,这里聚集了一大批伺机逃离到西班牙的人,只要越过西班牙的防线就能到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大家都聚集在这里各自选择着不同方式。

  在这里拍摄的时候,保罗始终是一张笑脸,此时倒没有压力、没有恐惧或许有一些担心。这里穿插了难民的角度、西班牙边境防卫警察的角度,大家对难民试图强行跨越边境防护栏的看法,难民觉得西班牙警察的遣返太激烈…所以保罗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坐船偷渡。某一天导演找不到保罗,得知他行动了,坐偷渡船打算穿越地中海去对面的欧洲,而不幸的是,船在大海中出现了问题…大海有专门的巡卫队,就是专门等待着救援这些失败的穿越者,而难民其实对他们很恐惧,巡卫队其实希望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善意的,而不至于见到巡卫队就跳海。

  保罗还算幸运,活下来了。导演再见到他已经是两个月后了,再次见到他后的面谈才是让人最印象深刻的,保罗眼里透着恐惧、眼里含着泪珠、却强忍着微笑(表情太复杂了,如果是电影,他也许可以得到奥斯卡奖)跟导演述说这次的经历:第一次真实地触碰死亡。他眼看着周围的人丧身大海,但自己已经虚弱到一点力气都没有,也无法帮他们,在大海上太渴了,渴得很想喝海水甚至是自己的尿,他以为他这次死定了。还好幸运地被救,活下来了,所以面谈的场面是带着恐惧,含着眼泪,嘴角时不时挤出一点微笑,唱着上帝之歌。保罗暂时待在西班牙的红十字庇护所,等待着被遣返。在这期间他希望可以去德国看看朋友,红十字会的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无能为力,但尽量帮他实现了这个心愿。后来在德国了解到,如果要申请到德国庇护所,只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人才行:战乱国家、有政治问题的国家或同性恋。等于他没有可能性。

  过程跟拍中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想住在没有黑人的地方,希望那里的人第一次重新去探索黑人,打破已有的印象”。最后就是在德国焦虑地等待着庇护所的审核结果,影片结束时也并没有一个结果。

  这部纪录片除了扩大了我的认知,给我提供了一个看待现今难民及欧盟对难民问题的角度之外,更有感染力的是,从这样一个特别故事的角度给我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在这个世界,存在着这样一些活在贫穷、恐惧、死亡边缘的人,他们没有吃的,或许要乞讨,他们没有住的,住在森林里,他们随时面对着死亡或梦破碎,主人公保罗却还算坦然乐观的活着,他幽默地说着:我是一个明星难民,最后他还说了一句话:他相信上帝会把合适的人送到他身边。

  看这些纪录片,犹如旅游,犹如看历史,犹如看其他书籍带给我们的影响一样,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不能因为习惯、依赖而拘泥于自己周围的小世界,当遇到一些生活难题时,往往会钻牛角尖,不能以一个更平和开放宽容的心态来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心中的世界大了,心胸就更宽广了,不会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能坦然面对生活给我们的挑战。

  对比觉得,我们的物质虽丰富了,很多人的生活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不是也叫忘了生活的初心呢?跟保罗相比,我们要如何更加珍惜这一切?

  我想应该是怀着感恩、积极的心去面对生活吧。你的孤独也好,职场困惑受挫也好,家庭矛盾也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好,爱情亲情问题困扰也好,抱着这样的心态去生活,这样生活会多些阳光和开心吧,也就更有力量去解决问题了,所以why not?

  所以就从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看看其他人的角度,多做些不一样的事开始吧,比如从看看这部这么好的纪录片开始。

  《当保罗穿越大海》影评(六):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

  给两星主要是因为导演的政治立场。片中导演对非洲难民的采访,包括在丛林中,在柏林对Paul的提问,都带有很强的诱导性。可惜难民们和Paul都没有给出导演想要的答案。导演在旁白对观众的提问也具有很强的诱导性。我印象很深的有一个问题,大意是“100年后的人看现在的我们,会不会觉得国界线是非常荒谬的呢?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当时的封建制度呢?”

  导演的政治立场太激进了。站在现在的角度去观察过去,当然觉得过去是很落后了。但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封建制度诞生之初甚至是先进的制度--如果和奴隶制比较。现在还远远没到取消国界线的时候。

  或许导演只是想做一名“高尚者”。如果真的激进,也没见你德从资本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