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上高》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的上高》观后感10篇

2022-03-21 09:49: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上高》观后感10篇

  《我的上高》是一部由钱泠泠执导,田小洁 / 耿黎明 / 易勇名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上高》观后感(一):有志男儿皆丈夫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报国安天下,枉称男儿大丈夫。”出自关汉卿的《单刀会》,这段文字读过听过很多次,但每次听到,还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而本片正是节选了这段战役中的一个片段。县长黄清谷,和上高军民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的感人佳话。

  在影片的前半段,一个法家书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得知驻军有强抢民众,强奸民妇的行为时,黄县长毅然找到驻军,迫使驻军对违纪士兵进行处罚,也被罗司令称为“酸儒”。但就是这位“酸儒”,在面对愿意以杀日寇替强奸民妇的手下偿罪的军长求情时,毅然说道,寡妇都可以死守节,我上高男儿在面对日寇时又何尝不敢拿起锄头来跟日寇拼命,我们不需要土匪们的保卫。迫使大军严明了军纪,也为后面的军民一心打好了基础。

  纵观全片,并无一个日寇出现,但在影片后半段,却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气氛,黄县长身先士卒,辞别了家人走上前线,临行前吩咐夫人,不可去城口买菜,不可存三日以上的粮食等事项,唯恐城中百姓误认为其要准备逃走。而当罗司令为黄夫人送去金钱时,却得知黄夫人早以做好了同丈夫一起殉城的准备。有此贤妻,何愁家事,有此民众,军人又有什么理由不浴血沙场,保家卫国。在民众的支持下,上高战役取得了胜利。

  家有贤母, 则子无忤逆, 家有贤妻, 则其夫不奸, 国有清骨, 则百姓无恙, 战有忠卒, 则寸土无失, 书生之操守, 义不受辱, 一吏之职守, 与城共亡!

  《我的上高》观后感(二):这部电影没有流量明星,但8.3的评分还是吓到我了

  在看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时,向雪被一位名叫陈更的女选手圈粉了。

  为嘛呢?

  因为,作为一名工科生,她对中国诗词的掌握和理解,简直到达了一种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尤其是当她解读韩愈的诗作“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她说,韩愈的诗作总能让人感受到当代文人的一种骨气。

  与韩愈相似的,是向雪最近观看的一部电影,同样的,影片没有煽情,没有渲染,但却用一种特别精致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国难当头时,读书人的一种风骨。

  电影名为《我的上高》,豆瓣评分8.2。

  乍看到这个评分时,向雪确实被吓到了。向雪想不出,一个小成本制作的,没有大场面,没有流量明星加持的电影,竟然也能有如此好评。但事实却告诉我们说,有感情的电影,才是好电影,有内容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就像《我的上高》,影片的男主角是初上任上高县县长职务的,只不过,学校失修,百姓利益被掠夺,以及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等诸多的事件,都让黄县长(田小洁 饰)要面临的问题众多。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黄县长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读书人的酸儒气息,就比如,因为即将有场硬仗要打,所以军方上级领导提出了“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的口号。在诸多的官兵心里,这口号无疑就是他们的尚方宝剑、免死金牌。所以,这些当兵的,便将他们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因此,在百姓利益与军人利益出现矛盾时(比如老人家卖菜时被当兵的抢劫,比如良家妇女被当兵的奸污投河自尽),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才会装腔作势的说:“现在要打仗了,处理当兵的自然会引起军队不满,打仗靠军队,宁损害百姓,也不得罪军人。”

  可酸儒书生黄县长却说,上有国法,下有民情,中间有良心,你这个管事的哪条也绕不过去,你自己看着办。

  不仅如此,作为一介读书人,黄县长在面对失修的学校时,更是做出了把县政府办公室让与学生们读书这样震惊旁人的举动。

  毫无疑问,影片《我的上高》就是用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国难当头时读书人的坚持和底线。

  他的坚持和底线不是战火纷飞的豪情,也不是男儿本色的侠义,而是用温文尔雅,用有理有据,用刚正不阿,与时代里的霸主们来一场言语上的较量。可就是这种没有点滴煽情成分的较量,却生生的让观众们动了容。

  可以说,此片虽然名为《我的上高》,但其却用了独特的角度,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存有的气节和传统。

  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它的所有细节和手法,都能让观众们看到一部电影的精致,电影画面更是简朴沧桑但却不失文艺美感。说实话,《我的上高》无论是画面美感,还是演员演技,都很是抓人眼球,虽然此片不以火光四射的大场面来博人眼球,但那层层推进的剧情和一丝不苟的拍摄,还是比以往的战争片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如果你只是冲着战争片的光火炸裂去看的此片,那么向雪劝你可以换个电影吧。可如果你没有真正静下心来看看读书人的不同之处,那么,你就很有可能会因为错过这部难得一遇的佳作而悔恨不已。

  《我的上高》观后感(三):中国文人的风骨

  这部电影没有上过院线,只在CCTV-6播出过,我估计上院线可能票房不保。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标记“看过”的人不到1000人,可以说是相当小众。然而,影响力小不能说明拍得不好,影响力小不能说明立意不高,豆瓣的评分只能说明看过的都说好。 这是一部非典型抗日题材电影,从头到尾你都看不到一个日本兵。讲的是一介书生临危受命,到抗日最前线当县长的故事。不同于我们一般看到的国民政府官员形象,他先人后己,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让给还在危房里读书的孩子们;他为民请命,让驻军从严处理抢百姓粮食和奸污民女的军人;他刚直不阿,对同僚的投机倒把当头棒喝;他身先士卒,带领民众挖战壕、送军资上前线,告诫家人如果城破就投河自尽。就这个一个执拗的书生,从驻军总司令的眼里由“酸儒”最后变成了钦佩。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最终上高会战取得了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少有的胜利。 有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而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读的是孔孟圣贤书,心中有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可开坛布道,武可挥斥方遒。有为了记录“崔杼弑其君”而被杀的史官三兄弟,有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写即位诏书而被诛十族腰斩的方孝儒,有高喊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的谭嗣同……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中国文人的形象才是那么高大,而不光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而已。

  《我的上高》观后感(四):力压《血战钢锯岭》

  看这个片子我居然被感动到了。本来开头沉闷的让我放弃,离战争片太远了,一股浓浓的落魄的酸楚,有一种必败的苍凉,让人不舒服。而后面一层层的拨开这个人物的内核是那么热血,那么励志,似乎世界都在围着他在转,战争的胜利似乎有神助。

  让我不由的想起好莱坞大片《血战钢锯岭》,何等的相似!同样是一个人的执着掀起一场人心的革命,从场面上好莱坞是没得说,而人的执着的精神来源更强调个人的英雄,所有人也只是军队的胜利;而黄县长本人没有那么英雄,外表更多是懦弱的书生,但思想内核则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基本的伦理道德,只是简单但有力道的感召着每一个人。

  美军的一场战役是他们强大的国家在支撑,对每一个战士来讲有困难也有可能牺牲,但民族没有危亡,胜利只是早晚的事情;再看1940年的中国,已经沉浸在落后挨打的屈辱中100多年,国家民族面临何等的煎熬,每个人都是惶惶不可终日,谁都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黄县长的力量更具有穿透力,不说那种上纲上线的话,他只是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做到了几千年前的孟子提倡的德与行,只是几句话就击溃了那个时代的“常理”。不能不说中国文化的深远,力道远大于美国的简单直接的英雄主义。

  另外,很多人都在吐槽地下工作者的桥段,我不得不说两句。首先,这是史实,没有必要故意不说;其次,没有因为有这个史实就有意贬低某军,只是比较客观的说了当年的混乱的现实;再者,从情理上说,黄植根于群众,懂得爱民和发动群众,即使当时不是共产。党,在那个不堪的年代,他的仕途会如何呢?他早晚也会被逼上这条路的。总的来说这个情节是合理的。

  《我的上高》观后感(五):电影唯一的亮点是展现了一位不一样的民国县长

  不知道的,还以为“上高”是座中学,“我的上高”就是部青春片,不想上高却是个县名。好吧,编剧你赢了,起个这么让大多数人莫名其妙的片名,这个C装的我给1分,不给100分怕你骄傲。

  剧情。这节奏太沉闷了,我还以为看的古装人物传记,啊,不对,是金庸梁羽生卧龙生他们的新派武侠小说。对白也太文绉绉了,虽然多是读书人族长军官,但我相信民国的文人学者书生们不会这样说话。

  原来江西有个上饶,还有个上犹。记得最初是在广州一个长途车站的线路图上看到“上犹”,当时以为是错别字,因为中小学关于方志敏的故事让我对“上饶”这个地方名字印象深刻,结果一查,江西还真有“上犹”这个地方。江西是不是很多地方都有个“上”字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上海也有个上字。

  显然是成本原因,尽量避免拍摄战争场面,就连日军的残暴,百姓的遭殃,城池的损毁都省了。整个剧情出彩的就是县长坚持要处决强奸的军人,而原本县长和国军首长如何隔阂相斥到肝胆相照的线铺排得并不兼备说服力。

  电影唯一的亮点是展现了一位不一样的民国县长,文人风骨,民国时还是很不少有风骨气节的文士大家的,像柳亚子、郁达夫等等。

  《我的上高》观后感(六):有意思的影评

  整部电影的制作可谓是极为粗糙,从化妆到服装,从场景到群演无一不是如此,我想,这可能和没人投资也有关系吧,毕竟又不是每个导演都是冯小刚……

  除了以上这些不足之外,我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按照十分制来评的话,我至少会给到七分,毕竟这么穷的一个剧组,在结尾时居然会用航拍来拍烈士林园,这真是感动到我了。

  然而,我的感动也仅限于最后的那一小刹那而已,因为在之前的九十多分钟里,我就算想感动也感动不起来,每次到关键时刻,电影里的粗糙细节总会把我笑的乐不可支。

  比如在1:14:00的时候,男主角准备回去抱一抱自己的妻子,这时候我应该极为感动才对,毕竟这可是民国时代的爱情啊,可比今天的爱情要纯粹多了。然而我并没有,因为我居然看到了男主妻子腿上的丝袜!!那可是县长夫人啊,还是爱民如子饱读诗书的吴县长的夫人啊,居然会在自己的腿上套丝袜,读书人也喜欢这样子玩吗?真是禽兽啊!!!

  还有在1:17:50的时候,注意看正在和主角对话的军官后面,一位士兵居然将自己的枪口对准了自己的长官!啊,苍天啊,你一定要这么做吗?你就不怕走火了吗?别的士兵都趴在战壕上作战,你这么分神不怕被小鬼子爆头啊?我简直无语了……如果上面那个还可以说是老夫老妻小两口玩玩情趣的话,那这个就真的是有毛病了,居然把枪对准自己的长官。。。太可怕了。我这辈子都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我想,那时候要真有这样的士兵,战场上肯定第一个被枪毙吧,居然把枪对准自己的长官!!

  《我的上高》观后感(七):剧情2分,感情5分

  我的上高,这两天刷爆我的朋友圈。由于电影题材选自我的家乡,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关注它直到刚刚cctv6的放映完,也写下了我在豆瓣的第一篇影评!

  全片贯穿县长的贤德,大公无私,本该是值得称颂赞扬的,然而太过有点偏离了电影的主线,使本片成了人物篇,而且从剧情分析来看,貌似黄县长还是个共产党员。

  但是从客观来看,当时的县长应该是当时的政府国民党委派吧,估计也会涮选不会是共产党员的。

  再说说国民党将领罗卓英,正直,虚心,有男儿阳光气息,剧情还是觉得很感人的。

  剧情主要讲了几件事

  首先是黄县长初到,文人一个最关心教育,了解到学校犹豫种种原因还是在破旧没有修缮的学校读书时,把县政府办公让于学生读书,自己在没有修缮的破学校办公。

  再次就是老太婆卖的菜被当兵的抢走,良家妇女被当兵的奸污投河自尽,县长刚正不阿,秉公办理犯事士兵。

  其次就是组织民夫为前线挖战壕,运送弹药,粮食,始终站在抗战第一线。

  说实在的,电影拍的不好,如果不是怀着激动家乡荣誉感,我是不会看的,叙述的事情太多,剧情拖拖拉拉,主题不鲜明。

  电影导演或者说投资方,以上高为噱头拍了一部打感情牌的烂片,期待下一步与我的家乡上高有关的电影。

  文采不佳,个人影评,请君一阅,喜欢点赞,不喜勿喷哈!十一点了,睡了,明天还的早起上班昵!

  《我的上高》观后感(八):中国文人的风骨

  这部电影没有上过院线,只在CCTV-6播出过,我估计上院线可能票房不保。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标记“看过”的人不到1000人,可以说是相当小众。然而,影响力小不能说明拍得不好,影响力小不能说明立意不高,豆瓣的评分只能说明看过的都说好。 这是一部非典型抗日题材电影,从头到尾你都看不到一个日本兵。讲的是一介书生临危受命,到抗日最前线当县长的故事。不同于我们一般看到的国民政府官员形象,他先人后己,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让给还在危房里读书的孩子们;他为民请命,让驻军从严处理抢百姓粮食和奸污民女的军人;他刚直不阿,对同僚的投机倒把当头棒喝;他身先士卒,带领民众挖战壕、送军资上前线,告诫家人如果城破就投河自尽。就这个一个执拗的书生,从驻军总司令的眼里由“酸儒”最后变成了钦佩。军民一心,众志成城,最终上高会战取得了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少有的胜利。 有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而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读的是孔孟圣贤书,心中有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可开坛布道,武可挥斥方遒。有为了记录“崔杼弑其君”而被杀的史官三兄弟,有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写即位诏书而被诛十族腰斩的方孝儒,有高喊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的谭嗣同……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中国文人的形象才是那么高大,而不光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而已。

  《我的上高》观后感(九):酸儒的硬骨头

  [呲牙]

  教育局长连升三级任抗日前线的县长!处国家危难之时,居人人自危上高,“酸儒”县长的处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

  重教育!在抗战举步维艰的时代,甘居陋室,让县府于学生,百姓无不感激!

  [强]

  之于匪过如梳 兵过如篦的乱世!为百姓办事!遇兵士侵犯民女至其投河自尽,还人之清誉名节!不惧军威,争其公道!上有国法,下有民情!有理有节,信奉:仁者无敌!

  [强]

  遇战时投机倒把,以百姓利益为先!充公走私之粮食!虽有司令求情,曰:圣人,诚不可欺我!

  [强]

  虽处站前,县城秩序井然!返乡祭父,薄酒一碗诉衷肠!曰职守;曰操守!职守,当与上高共存亡!操守,文人之气节,若城破,自当投河!不受倭人之辱!

  [强]

  日寇侵犯!留一家妻儿于城中。亲率农夫支援前线!挖战壕,运弹药,送粮草!同仇敌忾:伤了有人抬,死了有人埋,人少送人,粮少送粮。只为将士安心抗日!

  [强]

  言传身教,亲力亲为!黄县长一身傲骨,县长夫人也是全力支持!家有良母,其子不忤;家有贤妻,其夫不奸!剧中有句:黄夫人说,若城破,愿携孩子随县长投河!

  [强]

  若有此,复何求!

  《我的上高》观后感(十):本片固定镜头的运用是一大亮点

  本片前期固定镜头运用得很多,对称,舒服的构图,让我眼前一亮。

  开头寺庙的对称构图,远处的山景,很美。

  黄县长家里祠堂前的镜头,人从两边进入画面,彰显着很严肃的气氛。

  下图是很精妙的一段,固定镜头在人群后方,发现不是县长的船后,利用人群回头的动作替代了镜头的运动,很妙。

  司令部内固定镜头,墙上的“协力驱逐”体现着本片的主旨。

  县长上前线,一家人位于门框中,摄影中典型的框图式取景,很赞。

  整部电影在前期利用大量的固定镜头,赋予整部片子一个安定的基调,既体现了县长处事不惊的行事风格,也从侧面烘托了上高会战的肃杀气氛。导演在小制作的情况下,利用自己镜头的语言和小众的剧情安排,给这部片子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气质。五星好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