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铜锣湾》经典观后感集
《血战铜锣湾》是一部由陈家俊 / 张浩博执导,许君聪 / 徐少强 / 卢惠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着一部又一部网大打着致敬经典,致敬XX的旗号胡作非为的时候,心中是万分痛恨的,你要是拍的好,我自然没话说,主要是你拍的不但不好,还毁三观,作为观众兼消费者的我,就惹不住想要骂街了。
当锤子手机说卖的不是手机,而是情怀的时候,黄土地上便瞬间刮起了怀旧的情怀之分。而商人也看到了牟利的空间,于是乎,大批致敬情怀片便大张旗鼓上线了,本就脆弱心灵的八零九零后门只好关门掩面痛哭,心中不禁骂道:这他妈还敢出来浪?同一题材的也敢说致敬,就不怕天打雷劈吗?
吐槽完了之后,我想谈谈这部拥有众多熟悉面孔,熟悉到我甚至有点忘却他们的真实面貌的电影。三个屯里的东北小伙,阴差阳错的去了香港看泰国人妖,结果很不幸的是,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屯里那么单调,除了专业的一流小偷骆达华之外,还有众多上个世纪的黑帮老大卢惠光、李国麟等,故事由此进入了搞笑和令人匪夷所的高潮。三人的对慧姐的完全信任,对拿错箱子之后的坚决归还,无一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而香港老演员们那个时代所体现的精神。
但是,怀念归怀念,我们总不能一天天的永远生活在怀念之中,更何况有些电影的怀念只是怀念水分,丝毫没有令人感受到过往那些美好的愿景呢?
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于适度,而商业利益的精髓在于极端,兴许,两者的求和之路会无比漫长,但我相信香港TVB的老戏骨们会有看到光明重现的那一天!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二):圈
有时候,遇见的人和被遇见的人就是组成一个个的圈,怎么绕怎么走,都是圆形的路,该遇见的还是要遇见,孽缘也罢好缘也行。
从阿慧第一次的出现,流落街头的三个人自以为是地伸张了正义却意外赶走了她的财主而被怨。接着是明明潦倒的大聪,却在另外两个从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弟嘴边飘飘然,不小心拿出了赔偿费,却误让她以为有利可图。
用尽手段,却发现只是流浪汉离土豪还有长征的距离要走。于是这时候又搬动了所谓“坤哥。”而这个人正是之前别三人组误抢箱子的人。这是第一个小圈,香港太小,就这样,让他们又遇上。接着便是一场闹剧般的绑架,更加闹剧般地不打不相识,结为好友。这个圈兜来转去,曲曲折折,不断有人站在上方,然后又不断交换着位置。
第二个圈,是二人组和三人组。巧的不是五儿在洗手间门口说的那一句“好巧啊,我们刚刚有在飞机上见过呢。”而是开始从一架飞机上走出,然后交叉在三人组落魄地在箱子上过夜时,结束在重新夺回箱子上。交叉的时候,偌大的香港,本为冤家的他却走进三人组所在的小巷子,说是触景伤情留了一点钱。在他似真似假的煽情里有一种若隐若现的喜感,不过,至少证明这部电影里,没有骨子里的坏人,做坏事的都是带着“二”的气质之人,如此便不至于见到人性之最险恶了。坏得可爱的。
第三个大圈是三人组旅行的开始和结束。出发去泰国是老大赴美人之约,也是一场风花雪月之行,至少他们这样想着。以一个美女开始,最后他们在错误地点转了一圈之后,回到原地也是一个美女。一样是搭讪,一样的心思,仿佛风花雪月还在继续,只是外出兜了个风,而生活还是继续。只是最后大聪发消息时,对交错的地点错过的相遇说上一句“有缘再见吧。”然后是一种放下和释怀的表情,还一时错以为也会是个深情种子。最后,生活的大彩蛋,是转了一圈,又遇上了一个刚开始要见的人。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三):来自东北的你
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嚎叫得特别雄壮而辽阔。对于大东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不只是猪肉炖粉条的豪爽,也不只是大声吆喝的一句干啥呢,更是一口一句老哥老妹的地气。地气易接,看着东北人大大咧咧不小心内心也会往北方迁移了些。
影片中三个傻啦吧唧的主角儿,典型的东北味道,让人很舒服的傻气搞笑。不刻意加工的,最原始的,也常常出其不意戳中笑点。
初次坐飞机时三个人夸张而又幼稚的表现,将行李用铁链绑着在手上,嚷着说飞机上的饮料有毒,三句两句。“是不是有毒啊。”“妈呀,我会不会死呀。”“大哥,我好害怕呀。”直肠子说出的话,透露出夸张的傻里傻气,即使是特意的搞笑,还是会被不小心傻笑。
有时候也不明白,看到表演笑,多是因为主角在扮傻搞笑时,效果最显著了。第一眼看到这三个搭档时,一种《泰囧》即使感,笑点和宝强当年傻傻的形象一般无二,只是这部电影里,不止一个宝强,至少有2.5个宝强,也许大聪还比宝强多一点憨傻之外的丰富内心。
臭袜子味是男人味,一个打人宛若拍灰,一个打人宛若打蚊子。有东北的粗野,却也有属于南方男不应有的阴柔女性化,一阴一阳的强烈对比,总是产生让人秘而不宣的诙谐感。不仅是他们三人组,连偷箱子的二人组也是,当一个男人开始崇拜另外一个男人,奇妙的组合,诡异的幽默感。
被骗被偷以后,也会随机应变。自投罗网率性的打劫也只是体现出智商的不够用,街头无人问津的儿歌串烧,表演之时面不改色,张口就来,一个北方汉子能屈能伸的形象跃然。无论做什么都很放得开,可以闹可以耍,率性的真性情,是东北汉子身上最原始的魅力吧。
无意中打开了血战铜锣湾这部电影,本来以为只不过是国内一部普普通通致敬古惑仔的电影,但是没想到我竟在其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把我带进了回忆之中
“古惑仔”是一个几乎每个80后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绕不过的词。可能会有人不知道郑伊健是谁,但是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的名字每个男孩子肯定耳熟能详。这部在地下录像室流传开来的港片不知不觉地就红遍了大江南北。还记得那时,我们羡慕于在街头有情有义的大哥,他们有着自己黑暗法则,并永远坚守,我们也傻兮兮的学着这种,一路中二过了我们的少年期。
而血战铜锣湾,这部电影把三个从东北农村里来的小人物和一些香港大哥们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不正是我们当年的幻想,能身处于香港铜锣湾中,和一帮大哥们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们从一开始与大哥相互误会,双方斗智斗勇,最终终于解决掉了误会,双方建立起坚固友谊。这不就是我们在那段中二时期每天都在幻想的情节,
再来看这些演员,卢惠光所扮演的洪兴战神、李国麟扮演《天子寻龙》中的残暴国师、徐少强扮演的《天蚕变》中的云飞扬,我们熟悉于他们的面容,他们曾经所扮演过的角色,可是很可惜我们却很难叫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参演的一部部tvb剧集陪伴着我们走过童年、青春。他们往往都不是那些最耀眼的主角,总是扮演一些反派角色,但是他们却也是那几年来,我们电视剧生涯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他们的脸,让我看过的剧在我脑中回放,也让我那段岁月在脑中回放。
我很感激我能发现这部电影,因为很久我都没有想起我的那些青葱岁月,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熟悉的面孔,在这浮躁现世中,大概很难这样去细细回首过往。也许那段时光里的我们傻兮兮的,做了很多蠢事,说了很多蠢话,可是却是我们最单纯,最无需顾虑的时光。谢谢血战铜锣湾,谢谢兄弟情义,谢谢那些熟面孔,感谢我的人生里有你们。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五):不愿忘却你——老港片
看着这么多帅哥美女们怒喷该片,作为一个老不死的八零后,也应该出来说几句,虽然零零后的世界我不懂,但是老港片的时代,也就是香港TVB火爆大陆那会,我还是和现在的零零后们一样的热血沸腾、青春年少。
熟悉的面孔却没有了当年的韵味,还是一样的画风,还是那群可以为了一部戏熬白头发的演员,兴许是自己的腰逐渐被生活压弯,又或者是生活本就像溪水一般总要汇入大海,看着看着便留下了辛酸的泪水,便止不住思绪飘回当年。
香港TVB,令八零后感慨万千,九零后思念种种,零零后不明所以的三个字,却代表着一代人的奋斗史,一代人的娱乐史。没有互联网,没有LOL,只有难得的黑白电影和黑白电视剧,一堆人挤在小小的房间里,摇着蒲苇扇子,和蚊子一起为屏幕里的角色捏汗。上学路上的龙争虎斗,放学路上的占山为王,无不模仿着香港TVB那群曾经很是熟悉,如今逐渐模糊的演员们。他们是一代人的青春,更是一代人的回忆,但,浪起时分,也就是岁月继续无情之际,终究会被新一代演员取缔,就像不得不承认零零后已经占领了初中一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新生代的演员们将会占领娱乐界。
铜锣湾,多少八零后白衣飘飘,上街带刀的启蒙者,多少九零后霸占夜场,午夜飞车的领导者,又是多少零零后口中的无名者。去年,陈浩南一群人出现在大鹏电影中的时候,瞬间泪奔,因为那便是自己的青春,是流血不哭的年岁。
《血战铜锣湾》里的老港片中的演员不得不沦为配角,而铜锣湾也不得不仅剩下一个牌匾,而这,就是时代更替所难以抵挡的洪流,是必然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小事。无法忍受新生代演员们的稍显稚嫩的演技,其实,我们只是不愿承认自己也和老演员们一样——老了,要被时代逐渐淡忘罢了。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六):三傻大闹铜锣湾
挺愉快的轻喜剧,藏着挺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一场原定的泰国之旅,却在中途下飞机,浑然不知到了香港。于是也就随遇而安,在香港街头发生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无关风月,无伤大雅,只是逗逗趣耍耍宝而已。
箱子作为一个线索,几经转手几易他人,来来去去就串起了故事的脉络。一下飞机就意外丢失的箱子,却碰巧看到别人与之一样的箱子,便开始强取巧夺,却又被套在圈里被原主夺回,最终不打不相识,结识朋友,自己的箱子也终于完璧归赵。就这样,把几个人物成功串在了一起,这一切,不过是万人的香港街头一个无人问津的闹剧,过去了,就随风去了。这样的事很多,发生了又过了,只是不相关的人眼里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已。很多事,发生了,又过去了,因为是小事;很多人,来了又走了,因为太过卑微。
就像偶然降落在香港土地三的这个主人公,他们不过是在这片异土上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几天。箱子被夺,遇上黑帮老大的时候,仿佛经历了一些很惊心动魄的事情;无处可栖的夜晚,无食充饥的昼夜,一定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些很悲惨的事情。可是最后,在零点之前,总是会找到住的地方,不论是旅馆或者是受冻的街头,总是无处可去的夜晚也最终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归属。
最后,兜兜转转一圈以后,在码头重新拿回箱子的时候,真的只是仿佛做了一场梦,然后梦醒了,地球又回到了公转的轨道,一天又开始重复着前一天。所有经历过的事,对于当事人都是过去了,对于人潮涌动的香港街头,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都是小事而已,不会被记住。海水冲上礁石,然后又离去,并没有改变礁石几分而已。
长长的岁月里,很多事情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过了就忘了就走了。因为对于社会而言,一个细胞太小,一件事太小,没有蝴蝶效应去掀起一阵海啸。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七):记忆里的TVB
在这短短一小时里,时光好似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电话还是稀有物,玩泥巴才是小学生该做的事情的年代里,整天期待着黑白电视里的香港风,然后趁着夜色穿着缺胳膊短腿的拖鞋走上街道,行使着匡扶正义、救济天下的历史使命。然后在明月当空,公狗狂吠的万家熄灯的漆黑背景之下,忍受着大屁股的乐趣。口中还念念有词:鸠摩智,今天我要杀了你……
那是的我们,还没有火影忍者的千鸟,更没有海贼王的橡胶,灰太狼的直立奔跑,两只熊的躲猫猫更是千里之外。而电视剧中,除了大陆根正苗红的正能量之外,便是香港TVB的一群大哥了。
记忆里,他们不接受我们所谓的演技评判,因为那时的我们,看电视剧丝毫没有特效和演技的概念,唯有演员们阵容的好坏之分,即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好人都会有好结局,坏人都应该被赶尽杀绝。而最为狗血却迷人的剧情不外乎就是:男主家破人亡,却筋骨奇特,偶遇世外高人,修得一代神功,复仇之路上遇到女主,互生暧昧,进而男主被仇人追杀,受伤修养之后功力大增……最后,男主和心爱的美丽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虽说看多了之后的必然猜得到结局,但始终不亦乐乎,也不知道喷为何物,除了感叹牛逼之外别无他想。
记忆里的黑帮大哥们哥哥仗义十足,出生入死,好似八路军的头头,战斗打响之前总是第一个挥刀上阵,万军之中取敌方将领首级竟一路畅通无阻。我们却丝毫未曾怀疑过导演的智商,唯有为大哥们心惊胆战,好似自己就是那把明晃晃的西瓜刀。
记忆里……
是的,都是记忆了。TVB也好,香港片也罢,这一切都将会留在脑海深处,成为最珍贵的温存。喜欢老牌演员的露面,即使你们成为了配角,但是,有你们的地方,就有美好回忆。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八):辣鸡
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分钟。分钟。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只看了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辣鸡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辣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鸡辣鸡,脏我眼了,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了五分钟。五分钟。,虽然我只看了五分钟。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九):后天的危机
电影《后天》里描述的是地球重回冰期的可怕未来,大地在深不见底的寒冷里失去了所有的生机。危机来临之前,后天和今天还隔着一个明天,还隔着很多光年的距离。然后是一阵猝不及防,说来就来的灾难席卷了所有的风平浪静。
影片中便是如此,第一个被恶犬咬的人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接二连三数个人被咬,新闻开始报道,人们仿佛开始注意,其实不过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若非亲身体验,便绝无感同身受,连恐慌也谨慎皆是如此。所以艾米还在嚷着出去度蜜月,所以胖子还在津津乐道于这病毒是一场“生化危机”。可以被调侃的灾难性的事件,总是人们以为不会切实发生之后才会有勇气去谈笑,于是还以为自己真的无所畏惧。其实,所谓,无知所以无畏而已。
然后顷刻之间,城里的人接二连三地病变,恶犬伤人愈演愈烈,终于成了失去理智形同丧尸还在伤人的奇怪物种。大家终于开始恐慌起来。一发不可收拾的疫情让人学会深刻,肖恩开始郑重其事地托孤,思考生死之后都变得沉重了。不坐以待毙便是突围,却迎来的是一场失败。在大多数的众人和少数人的阵营中,抗争的力量也显得很微不足道,失去了效力。这也正是很多情况下的结果,个人的力量和众人的局势,哪怕是名正言顺地抗争最后也只是无力地挣扎。
影片由宣告疫情开始,最后以研发出的疫苗结束。一阵慌乱过后,世界又要开始恢复正常了。有惊无险的命运有时候是一种幸运,最后无险,有过的惊也让人对生活有了不一样体验。就像一场恐怖的暴风雨过去以后,天又放晴,总是格外蓝。
天又放晴,最后,未完成的蜜月旅行的人又重新开始踏上征程。仿佛,过去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不曾有过。
《血战铜锣湾》观后感(十):角色不是没有缺点就叫完美
观世间万事,千变万化,但数千年来唯一亘古不变就是对美女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部影片血战铜锣湾里,我觉得最出彩的就是其中那个女性角色,慧姐,这个角色简直就这个片子最精华的所在。
慧姐在片中最开始的出现是以一个卖淫女的身份,而且是一个玩着欲擒故纵手段的妓女,但是很可惜被主角自以为的英雄救美搅合了生意。接着,没想到慧姐身份摇身一变,变成一家夜总会的老板,手底下美女许多,专门宰肥牛肥羊。但是万万没想到慧姐竟然和铜锣湾的大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大哥能够把寻找重要追查人员的事务交给慧姐,充分说明了对慧姐的信任。在这个年代一个女人能够得到慧姐这样的地位,仅仅只靠出卖身体是绝对不可能的,可以想象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手段。这部片里的慧姐并不完美,她贪财,不择手段,小聪明不断,却也果断,敢作敢为,识大体,有好有坏才显得这个人物有血有肉的真实感。
在现在的影片里,女性角色往往很容易被矮化,英雄化的都是男性,他们总是英勇又伟大,而那些女性永远只是他们的陪衬,卖点只是长相与身材,她们的智慧与闪光点总是那么少,在这个虽然表面上宣扬男女平等,但实质上还是把女人完全当花瓶的世界。慧姐这个角色并不完美,但是却充满了魅力,她的形象塑造不会一味的听从又是男人又是大哥的命令,而是积极的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努力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混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我是向来喜欢影片里那些带有一些叛逆心理的角色,他们永远不会墨守成规,总是会给人一点“惊喜”,往往一部影片的成败都在于这样的角色,他们让整部作品活色生香,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角色都安排给了男性,这部片里的慧姐让我十分惊喜。
在这个世界,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做不同的事情,实在太不容易,导演在国产电影里敢于塑造这样一个女性角色,是一种可赞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