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狐步舞》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狐步舞》的观后感10篇

2018-04-04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狐步舞》的观后感10篇

  《狐步舞》是一部由塞缪尔·毛茨执导,Yonatan Shirayi / 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 Sarah Adler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狐步舞》观后感(一):《狐步舞》威尼斯电影节导演专访

  时隔八年,凭借《黎巴嫩》摘得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桂冠的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带着他的新片《狐步舞》再次杀入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狐步舞是起源于美国黑人的一种四步舞蹈同时也暗示了故事角色命运:无论他们怎么舞动,最后还是会回到原地。狐步舞同时也是部队的暗语,电影里对以色列当局胡乱征用年轻军人进行了强烈批判外国媒体对观众是否能够解读电影里的政治隐喻抱有怀疑,《好莱坞报道者》将这部电影称为无处可避的超现实命运之舞。

  为什么两部电影之间相隔八年之久,这八年你都在做什么?

  我在这八年之间,主要是在为下部电影筹集资金。但是我也有做其他的事情,我有在写书,上节目,养育孩子,同时带着我的《黎巴嫩》环游世界,到处展映。

  据说这个故事是根据你的一个真实经历改编的?

  是的我的女儿上学总是迟到,每次要迟到就跟我要钱打车,我觉得这样既浪费钱,又对子女教育无益,于是我就让她自己公交车上学。当天在她走后,新闻里播出这路公交车出现恐怖袭击,我当时害怕极了,给她打电话也接不通,直到一个小时以后,她自己回来了,她跟我说她没有赶上那一班车。

  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经验,你想在电影里表达什么?

  我想表达的是,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掌控,但又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甚至出现问题也无法解决,就像结局里载着米歇尔儿子的车开下了山崖这个情节。我想表达的另一个是,养育子女的过程并不会让你持续的开心,但一旦你失去这个孩子,你会心碎。

  你相信命运吗?

  我不相信,我女儿遭遇里没有任何我可以吸取的教训

  电影的三部曲的结构非常有趣,为什么运用这样的结构?

  这是典型的希腊悲剧三段式的结构,英雄自掘坟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想要帮助他的人对抗。我试图让看我电影的观众体验一次情感之旅,让观众去体验这种情感变化:第一层父亲篇是体验震惊,非常戏剧化;第二层儿子篇,是体验像船一样失衡,漂往未知地方感觉;第三层母亲篇柔肠百转,是纯粹的丧子之痛。情感之旅才是我电影的主菜。

  电影里无差别击杀平民这个情节,是延续《黎巴嫩》吗?

  是的,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年轻士兵并不是蓄意为之,而是一时慌乱措手不及才杀死了那些平民。你看在戏里,士兵和车上的女孩眉来眼去,有一刹甚至会觉得两人共入了爱河,紧接着意外就发生了。与《狐步舞》不同的是,在《黎巴嫩》里,子弹并没有打出去。

  为什么电影里和《黎巴嫩》里的坦克一样,几乎看不到公寓以外的世界?

  我想持续探索人性中批判和同情部分,在密闭的空间里,你可以审视自己的灵魂。如果你想要窥伺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你不能把他的世界设定得无限大,这样无益于你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电影的声音特别反差非常明显,常常是这一幕是无声的,下一幕就是非常响的音乐背景音,这是你刻意打造的吗?

  是的,这种创意是为了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刺激,为观众提供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声音是一个具有操纵观众情感的工具,我在为电影配乐的时候,尽量做到不要让音乐太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不仅声音是这么设计的,图像也是如此。我的电影更具实验性,比如米歇尔家的戏就是这样,每一幕,都是环境台词和空间的结合

  你曾经说过每一代人都在承担父辈错误,这样的错误还在延续吗?

  历史是在不断重复的,其实这里很多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每一代人都经历过类似情形,但是错误还在延续。

  于是你在这部电影里每一章节都设置了一个致命错误来呼应是吗?

  是的,第一段是军队噩耗通知的错误,第二段是士兵开枪错杀平民的错误,第三段是叫儿子回家的错误。

  《黎巴嫩》和《狐步舞》都提到了很多相同东西,包括驻黎巴嫩士兵的精神状态,一代人一代人之间传承的错误,几年过去了,这些有发生什么变化?

  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年轻的士兵在戏里什么改变都没有做到,他们只是孩子。

  对于不了解以色列历史的观众,你是如何平衡电影里的本地元素和共通元素的?

  我平衡的方法是尽量少的描绘细节,把本地的元素上升到一定高度,用很抽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我所选择的本地元素,就好像《黎巴嫩》里的坦克一样,这里的坦克可以是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坦克。

  你的电影在以色列上映的情况怎样?比如《黎巴嫩》,在以色列能上映吗?

  当然能上映了,毕竟拿了金狮奖。年轻一代人的反响更加积极,这是个好现象,他们才是国家未来

  你有看黎巴嫩裔导演的新片《羞辱》吗?这部电影可能会是你的主要竞争对手

  我是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才到达威尼斯的,但是我很想去见见他,和他喝酒畅谈,聊一聊当局。

  原载于凤凰网:http://ent.ifeng.com/a/20170905/42972822_0.shtml

  《狐步舞》观后感(二):未完待续

  这是一部没法儿笼统评价的电影,就说说印象深刻的几个小细节吧。

  1,影片的空间很封闭,很单调。头尾两段基本都发生在家中,镜头偶尔扫向窗外,看到的也只是割裂的风景,几座单调的高楼而已。客厅的圆形窗户给人一种潜艇或者太空舱的感觉,莫名有种窒息感。中间一段倒是发生在开阔的边境,可是镜头所及之处,除了孤零零的哨卡、营房和车子,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漠,非常压抑

  2,影片多处运用了俯拍。印象最深的是开头部分,得知儿子阵亡之后,父亲颇为失神地在房间里走动。镜头从天花板投射下来,地板几何图形,在步伐节奏下不规律地晃动,让人觉得非常眩晕,生理性地不适。也许是为了模拟父亲父亲那种“悲伤到呕吐”的心情。之后还有一段,父亲坐在马桶上捂着嘴,想吐又吐不出。十分冷静异常真实。

  3,“父亲”这个角色的演员演技超神。从得知儿子死讯的不知所措、不敢置信、焦躁不安——到渐渐接受死讯的悲痛、崩溃、绝望——到得知死讯为假的彻底爆发、暴怒、后怕——再到儿子真的死了之后的空洞麻木——演员的情绪过度极其自然,内心戏非常足,给再大的特写也不崩坏。并且这个大叔长得真的好帅,帅中带着无助胡子拉渣但是眼神天真,非常有魅力了。

  4,

  《狐步舞》观后感(三):结构精巧、摄影精心的狐步舞

  实在太爱此片,分三点陈述它的好

  1. 结构精巧

  “悼亡电影”最令人害怕的,是平铺直叙编排主人翁一直垄罩于低气压中,任凭演员演技再细腻,观众在两小时内迟早会麻木。此时“设置悬念”就是好用的招数,本片用了两次悬念,第一是“被告知儿子死了->怎么死的?->死的不是你儿子”的悬念,第二是“第三幕开始气氛异常->儿子死了->怎么被老爸害死?”的悬念,前年《海边的曼彻斯特》同样也是利用“设置悬念”的高级悼亡电影。这两处加上很飞的第二幕都极具魅力的引领观众继续看下去,加上“第一幕-家庭、第二幕-战场、第三幕-家庭”本身就是个踏回原地的狐步舞!结构精巧、错落有致

  2. 摄影精心

  全片出现两次“垂直俯视旋转镜头”,首先是老爸在军人告知噩耗完离去后,独自坐在椅子后出现,再来是儿子误以为被手榴弹攻击,枪杀全车无辜四人后伴随着烟硝与震惊。呼应着中段出现的故事“老爸被色情书刊迷惑,情不自禁“看着自己”做傻事,像殭尸般把家传经典卖掉换取色情书刊。”这组镜头太令我讶异,如此精准的传达当重大事件降临,不希望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抽离、晕眩。Bravo!搭配主观客观镜头的交叉使用加强“看着自己”的抽离感,倾斜的货柜和画象征人心失落。摄影诗意,却有精心的骨干撑起。

  3.对“宿命论”的有力论述

  在看此片前,笔者对于“宿命论”是毫不相信的。假设没有铺陈,或者最后一幕“战车为了闪避骆驼,打滑冲到悬崖下”是顺叙的接在第二、三幕间,笔者肯定会噗嗤笑出声(是的,又是此片结构上的胜利。)但导演用第一幕的离谱误会、第二幕战争的荒谬虚无、第三幕父母的追悔自责,母亲以前就想堕胎,不想让生小孩快乐如此理所当然,失去孩子又更加痛苦;父亲想要小孩,觉得是上天对于害死同侪所赐予的原谅,却又残忍的收回这种天启,并且是自己酿成的果,如此细节如此层层铺垫完全说服了我对于结尾的宿命论。

  此片灵感来自以色列导演Samuel Maoz的生命体验:女儿坐公车上学,电视新闻却传来此公车被袭击,电话也打不通,最终女儿出现在家门口,原来没赶上那辆车!虽然根据访谈,导演本人也不相信命运,从女儿的遭遇觉得没有可汲取的教训,但我很感谢导演,说服我另一种看世界的宿命角度相见恨晚莫过于此。

  《狐步舞》观后感(四):透过独特的三幕剧反思战争的荒谬本质

  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看到最赏心悦目的一部电影。这种形式内容兼顾,视听风格与表达主题俱佳的作品在九十年代比较盛行,近年来愈发少见。我没看过这位以色列导演的处女作《黎巴嫩》,但是这部蛰伏多年创作而成的作品令我眼前一亮,导演透过独特的三幕剧反思战争的荒谬本质令我深感震撼。 第一幕在密闭家庭里的叙事令人啼笑皆非,开场有一种独裁政府高压统治下的意味,战场上牺牲的儿子对父母而言首先是悲痛的,而报丧人却用强制手段控制父母的悲伤情绪,还跳过见儿子遗体的程序直接安排葬礼,如此荒诞不经的情节设计在报丧人通知儿子没死时达到顶峰。这种黑色幽默方式抛出了悬念,无疑令观众对接下去的情节有所期待。 如果说这一幕是用轻松调侃的口吻来讽刺政府罔顾战士性命,那么第二幕描写四位年轻战士在边关守卫的叙事则显得无比尖锐,延续下来的荒诞感也逐渐增强。士兵们颓废绝望百无聊赖的情绪与此起彼伏的超现实画面(狐步舞、骆驼、倾斜的房子碰撞出强烈的荒诞幽默感,简约的对白设计与细节捕捉则不断渲染出末日般的压抑感,而突如其来的射杀场景更用反差极大的视听风格打破这种压抑感,令观众深陷于更为绝望晦暗的氛围里。 如果说这一幕算是直面揭露战争的荒诞与残酷本质,那么第三幕的设计又让人始料未及。场景又回归到第一幕的家里,本以为儿子安然无恙的观众却对母亲控制不住的悲伤情绪深感错愕。儿子究竟死没死这个巨大的悬念终于在父母的对话中泄露出来,但是这压轴一幕并非以此为主题。这幕主要是描绘父母痛失至爱的情绪宣泄以及面对命运的无奈坦然。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儿子生前的一本手绘漫画带出的讽刺幽默效果动画场景的出现令人惊叹,生动地将父亲与儿子的命运勾连在一起,顿时也令父亲的形象更为立体传神。这段突然让我回想起多年前一部以色列动画《与巴什尔跳华尔兹》,记忆呈现与梦幻化的处理,以及同样残酷的战争背景,不仅让我感叹以色列电影人对人性及战争的思考。 乍看上去,三幕剧独自为政,人物情绪与空间处理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下来却发现有一种荒诞的幽默感贯穿始终,除了第三幕较为弱化之外。结构上更是契合了片名“狐步舞”的设计,回型结构增添了故事的宿命感,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致命创伤阐述得较为深刻。风格上来看,导演喜用俯视镜头,第一、二幕均有出现,无论是父亲听到报丧人消息后的心理刻画,还是士兵们在边防地区行动的画面,人物头顶上盘旋的摄影机犹如上帝之眼俯瞰众生,独特的视觉观感不仅跟故事的宿命感紧密相连,而且令观众对人物及故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狐步舞》观后感(五):乘着性幻想飞入古希腊悲剧

  2009年以长片处女作《黎巴嫩》斩获过金狮奖的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终于拍出自己的第二部电影《狐步舞》。它套用上经典的古希腊悲剧框架,通过父子隔空感应的三段体故事,创造出一个情感充沛、命运揪心因果报应故事。

  电影以戏剧舞台感极强的家庭室内戏揭开帷幕妻子Dafna应铃开门,外面却站着这辈子最不想见到的严肃军人,“您是Johathan的母亲吗?”毋庸置疑,这只可能是带来轰天噩耗的亡情信使。母亲当场晕厥过去,客厅景深处的父亲Michael,则以让观众有着切肤代入感的微妙表情变化登场,完美表演出一个听闻噩耗的硬汉父亲所该做出的身体反应——内心情绪崩溃,表面又得坚毅强撑。

  于送信人和收信人,这都是一个非常尴尬难堪局面。导演以非常干练的拍摄手法,在这个大居室舞台上,呈现出战士阵亡后,来自军方的一切程序化慰问,以及既要抚慰烈士家人感受又得严格执行军规的简单粗暴丧葬流程。尤其在以色列,这样一个有着全民皆兵政策和繁复宗教仪式双重特性的国度,通过军方来人单方面的向父亲Michael告知流程,导演也非常高效的让观众大概知晓了犹太律法是怎样与军事系统相裹挟的。

  观影情绪被进一步引向一种尴尬境地,这家人尤其是得负责善后的父亲Michael,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情绪最低谷,去抬那具覆盖着犹太六角星国旗的棺材啊?这家人还不为我们所知的关系,会不会在随后的电影时间中走向崩溃,如另一部以色列佳片《七天丧期》所呈现的封闭压抑环境如何让一家老小反目成仇的互揭伤疤。配角们,认真帮忙度过难关的Michael弟弟、仅作为表述“这家人还没绝后”而过场存在的女儿,以及作为某种古怪神秘意象的奶奶,纷纷登场,也像是要把故事引向分崩离析的毁灭道路。

  不过,塞缪尔.毛茨显然有着比讲精彩故事更大的哲学野心。有一场客厅戏,叔叔扭过身来,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军方发来的哀悼仪式流程,旁边是一碗橘子。在导演看来,这个画面就是同时包含了特产和战争处境的以色列国家象征——橘子与阵亡者。当然,在电影故事中,另一时空中的兵营狐步舞替代了橘子,成为总得回到原点的命运之舞。

  边防哨所的第二段故事是超现实的,简陋的兵营正在倾斜塌陷,从营房走到公路哨所得踏过深深的泥沼,公路旁有一个装载探照灯的集装箱,随时可以将过路车里的司机和乘客打上高光,成为危机四伏查验戏份中的主角。机关枪可以保障突发情况时候的压制性火力,却也可能失控酿成悲剧。

  城市公寓与边防哨所两个时空的不可控事件,以及纽带父子关系的一本没画完的性幻想漫画,将儿子与父亲前后脚着,塑造成希腊戏剧中得为错误付出代价的悲剧英雄,而且是在一个循环反复的闭环中永远摆脱不了自己命运的英雄。故事编织之精巧与命运寓言之含糊,在这部电影里,竟能形成某种并行不悖的默契,像越跳越能熟谙的狐步舞。

  塞缪尔.毛茨深知自己被命运眷顾过。他的长女读高中时,曾经非常赖床,赶不上公交时就只好花老爸的钱,以不菲的费用打出租去学校。塞缪尔不想再纵容女儿,勒令她必须早起,和其他同学一样,搭乘5路车去上学。一个早晨,女儿离开家门半小时后,他在电视上看到恐怖分子在5路公交上自爆的新闻,焦急地拨打女儿手机,可是蜂窝移动网却因突增的数据量而崩溃。又过了半小时,女儿出现在门口,她又迟到了,没赶上那班被炸的5路公交。

  导演和女儿从没做过什么天大的错事,因此大可不必迷信着担忧某个迟早到来的报应。可电影中的小兵Michael,在犯下大错前又何尝不是快乐的大男孩呢?他想象着父亲色情幻想漫画中巨大胸部贴着黑条的宇宙女神,紧紧抱着一把冲锋枪,在明快的拉丁音乐中,左一步、后一步、右一步、前一步,跳着狐步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