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空第一步》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10篇

2018-04-10 20: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10篇

  《太空第一步》是一部由德米特里·基谢廖夫执导,叶甫盖尼·米罗诺夫 / 康斯坦丁·哈宾斯基主演的一部剧情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一):良荐

  版权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ZQC(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9085850/ 画面质感不错冷淡唯美的太空画面加清丽简洁的苏俄风使得整部影片别具一格气质恬静淡雅情节虽然有些平庸但还是比较平稳顺利的撑起了整部戏的展开,并没有显得很无聊。影片继承了苏俄电影一贯的艺术气质,较好突显了电影所要表达品质精神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二):“上升2号”真实经过

  “上升2号执行任务以及最后回收的过程可以说是惊险不断。 本次任务一共有两名宇航员,负责出舱的是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他完成了大约10分钟的舱外活动准备返回上升2号时,因为航天服膨胀没能未能立刻成功进入太空舱。在多次尝试、放掉了太空服的部分气体后才安全返回太空舱。由于舱室没有完全密封,供氧系统向船舱内输送了过量的氧气,这种环境容易发生火灾。 而降落过程中自动导航系统故障,两名宇航员启动手动系统结果偏离原定着陆地点3200公里,降落在了正在下着暴风雪原始森中。本来可以御寒的降落伞也挂在了树上,返回舱空调系统也出现故障不停的释放冷气。他们只能在返回舱外面,在狼群的嚎叫中渡过两个晚上。最后,他们利用滑雪板赶到了9公里外的停机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5%8D%872%E5%8F%B7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三):这种电影也能把人看哭?

  有一种类型的电影在市场上并不受欢迎

  主旋律电影。

  除了一些钢铁直男军事迷,好像没多少人会整日把“家国天下人类发展”挂在嘴边。

  于是连带着,这种类型的电影也没人爱看,就更别提什么“能把人看哭”。

  但没有料到的是,昨天却意外被一部“主旋律电影”圈了粉。

  《天际行者》

  我发誓,在看电影之前,除了知道它是一部俄罗斯电影之外,其它一无所知

  起初从片名看,还以为是科幻电影,战斗民族的科幻电影?一定很有趣吧?怎曾想人家是一部历史剧情片。

  如果事先就知道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我绝不会点开。

  毕竟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电影,除非是学校单位组织,哪有人会真的感兴趣

  感谢这次“意外”,让我对人生的“阴差阳错”之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因为意外,让我又发现一部好电影,一部足以让人感动到落泪的好电影。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

  那时,美苏冷战正酣。

  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上天,苏联人趾高气扬,而落后的美国人则备觉颜面无光。

  1964年为了抢在美国人前面实现三人上天,苏联硬是在单座飞船“上升1号”里塞进三位宇航员,为此宇航员甚至不穿宇航服。

  为了减轻飞船重量,包括逃逸救生装置在内的许多设备一律拆掉。所幸“上升一号”成功了。

  下一步,谁将实现人类在太空的第一走,成为两国又一个太空竞争焦点

  为了实现大国竞争的政治需要,为了成为“世界第一”。

  苏联原计划1967年实行的太空行走计划,硬生生地被逼到提前至1965年实施。

  原因无他,一定要抢在美国前面。

  电影看到这,我就有点乐了,原来无论是人与人,还是公司与公司,甚至于国与国,都逃不脱最基本的人性

  是苏联老大哥也好,是超级大国USA也罢,都有着这孩童般的攀比心理有意思

  这只是电影的一个小插曲,电影真正的故事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才正式拉开了帷幕

  讲述人类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单看这八个汉字,你不会有没有任何感觉

  然而这件事情背后所隐藏的艰难险阻,却几乎是凭人脑所不可想象的。

  《天际行者》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完美地,注意用词,

  完美地向观众展示了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的不易

  在正式起飞的前一个月,苏联先试飞了一艘与正式飞船一模一样的“无人飞船”。

  然而, 这艘飞船的下场是,失去联系,无影无踪

  怎么办?要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起码要耽误6-8个月的时间,可美国那边眼看着就···

  原定计划不变!一个月后起飞!哪怕你上去了把手伸出飞船也算是人类进入太空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一趟几乎就是送死,为了“荣誉”而死。

  两位飞行员也平静地说“我们状态良好,为了这次飞行进行了所有必要训练,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总而言之,应该飞···”

  当火箭升空,突破地球引力冲入太空的那一刻,我落泪了。

  为人类的伟大,人类的不易而落泪。

  于整个地球来说,人类实在渺小了。

  地球,诞生了46亿年以上,而人类,仅仅存在了几百万年,几乎相当于地球1%的寿命

  亿万年的岁月,发生了太多太多,任各个物种生存与毁灭,都只是在地球上蹦跶,它们逃不出地球,冲不过天空

  可如今,这件事情有了改变

  与整个地球的历史进程相比,微不足道的人类生物,他们做到了。

  1965年的那一天,人类进入了太空,

  以后的某一天,人类还会冲出太阳系,冲出银河系······

  那一天我们这代人恐怕是看不到了,但就是想想,也足够兴奋

  生而为人,我很骄傲

  这就是我看到宇航员列昂诺夫走进太空时的所想。

  首次太空行走不易,不易到似乎是冥冥之中有只手在桎梏着人类。

  出舱后不久,列昂诺夫靠着身上与飞船的绳索,离开了飞船7米远。

  真空的太空让他航天服鼓了起来,限制了他的行动弯曲胳膊和腿都很困难

  在绳索的另一端,他边扭边转,在太空中这种意外的转动绝不是一个好兆头。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落入大海中,各种翻腾,却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支撑

  接着身体出汗,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

  最终不知靠着哪里来的毅力,列昂诺夫克服一切回到了飞船,完成了人类这次划时代的壮举。

  可紧接着,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按照规定,进入飞船应该是腿先进入,最后用手关闭舱门,虽然舱门关闭是自动的,但仍有10%几率失败

  好巧不巧,列昂诺夫是头先进入的飞船,近乎昏迷的他哪里还顾得上头和腿,能回来已属不易。

  但舱门就遇到了那10%的失败。

  现在,他必须转个身去关闭舱门,但此时他的氧气瓶已经快见底。

  该舱断面直径只有120厘米,而膨胀的舱外航天服直径达到190厘米。

  列昂诺夫拼命旋转着身体,他的心律达到每分钟190次,体内温度也急剧升高。

  情况紧急,他不得不冒着患减压病的风险,再次调低航天服内的压力

  最后终于转过身来,将气闸舱的舱门关闭上,对气闸舱重新加压,并回到飞船座舱中。

  关闭舱门前后不过210秒,他的体重减少了5.4公斤,每一只靴子里积聚了3升汗水

  万幸,他成功了。

  这下,终于可以返回地球了。

  致命的问题又一次出现。

  休息过程中,飞船内部发生故障,氧气开始大量喷发,如果此时不打开空气阀门,他们最终会氧气中毒而死。

  但当问题发现时,他们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怎么办?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返航时,飞船的定位系统又发生故障!

  怎么办?

  着陆时,落入未知区域,一片原始森林的两米后的积雪之上,外面是暴风雪,极端恶劣条件之下,无线电系统失效,气温也越来越低,飞船的制冷空调也无法关闭······

  怎么办?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已经数不清他们经受了多少次磨难

  且这一切的困难,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为了电影的戏剧性而专门设置。

  而是真真切切地就发生在50多年前的人类的首次太空行走。

  真实的力量,是戏剧的刻意安排永远无法比拟的。

  飞船总设计师说过的一句话,我印象极深:

  我们没有任何资料,也没有任何经验

  冲出地球后所要面对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极大可能性是,飞上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还是有人去做了,且最后还成功了。

  当时的人们是否会想到,这些一眼望去目皆可及的小人们,靠着一点点的思考与进步,有朝一日竟然进了宇宙神奇二字怎可尽述?

  还是不得不再感叹一句呵,

  生而为人,我们 真的很伟大。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四):人类首次太空行走,差点要了他的命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考考大家,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人,知道是谁吗?

  杨利伟?并不是,那已经是2003年了。

  早在1965年,人类就第一次在太空行走的经历就已经诞生。

  他是前苏联一位名叫列昂诺夫的宇航员,他在太空舱外行走了12分钟,被世界瞩目。

  今天推的这部电影,就是这个真实事件完整版。

  《天际行者》 I 2017

  豆瓣:8.1

  君君鉴片

  《天际行者》

  适用人群:太空题材灾难爱好者

  推荐理由: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跨时代意义

  时 长:2小时

  推荐指数:★★★★

  《天际行者》又名《太空第一步》,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人类首次太空漫步的前前后后。

  太空题材,少不得绝佳的美景奇观,浩瀚宇宙,星辰大海,一样不缺。

  其实一部太空电影能否让人看的意犹未尽关键在于两点。

  一是特效能否过关,二是如何拍出新意。

  很显然,这部《天际行者》跟大制作的好莱坞太空科幻片相比,画面呈现感还是稍逊一筹。

  但胜在故事的真实性和独特性——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外太空行走,这是里程碑式的意义。

  接下来君君就为大家梳理下这部2小时的电影究竟讲了些啥——

“基友情

  和《太空救援》一样的人员安排,这部影片中也是派了两位中年大叔前去太空。

  其中一位腿虽受了伤但坚韧不屈始终坚持锻炼,另一位则不离不弃的陪在身边,上演了一场实实在在的“基友情”。

  还有地面工作者为太空飞行做的准备,都在前半部分影片里。

太空囧途

  两位大叔好不容易升空了,危险接踵而至

  先是飞船自带的卫星自爆了。

  再是出舱太空行走后,太空服气压飙升。

  后来返回舱内气压下降,供氧系统增加,氧气含量又飙升。

  最后返程时,飞船偏离轨道,降落到了西伯利亚冰雪天地

  可谓是九死一生的两个人,最后靠顽强意志力熬到了最后,成功获救。

  当然,这两位前苏联宇航员的英雄事迹,也被记录了下来。

  那段12分钟的太空行走记录,1965年3月18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1:35,也成为了人类最伟大的一步!

  除了太空故事以外,电影本身也折射了很多深层的意蕴。

  比如国家与个人利益选择

  一个官员说:“我们必须赶在美国发射太空船前抢飞,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是第一个。”

  另一个人则说:

  “我不在乎美国人是否会先发射,但没有准备的宇宙飞船不能升空,如果你非要我的人加入,必须踩过我的尸体”。

  这段同《太空救援》里的“二选一”非常相似,也是关于选择。

  不同的是,前者是关于生死的选择,后者是关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选择。

  但不变的却是,这两部俄罗斯电影,都非常体现每个生命尊重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令两部影片大放异彩

  (得知宇航员获救后,终于放下心的长官)

  其实对于这种太空题材电,大家应该不会忘记《地心引力》带来的震撼,《火星救援》带来的反思

  《星际穿越》带来的感动,以及《阿波罗13号》带来的惊险刺激

  (《星际穿越》)

  而《天际行者》在大荧幕上呈现出的质感,很难想象是一部来自战斗民族拍的电影。

  (《天际行者》)

  一般,我们对于太空题材的电影都会打上“硬科幻”的字眼,但《天际行者》却是真实事件改编。

  其实一直以来,君君想看的不仅仅是多逼真的特效,而是一部取材于真实科学事件的电影。

  因为有科学基础的太空题材电影,不仅能让观众看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更能令观众认识到人类文明与太空探索的伟大。

  《天际行者》做到了,不管拍的好不好看,但它还原了真实太空事件的这个做法,就值得给它打call。

  想起这点,我就特别为国产电影可惜

  我们也有太空素材——神州5号,7号;也有升天英雄——杨利伟;

  但结果呢,只看到一部航天题材的,至于效果,不忍多说。

  真希望将来某一天,咱们也能有自己的太空作品,类如《天际行者》,甚至超越《星际穿越》。

  毕竟,类似这样的“真实事件”,我们并不缺。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五):更多国家的电影比肩好莱坞,遗憾票房依然不如我们的尬戏

  如今看到很多国家电影市场的进步,至少我的硬盘里除了中国文件夹外美国那个文件夹电影是最少的数量了,《天际行者》让观众看到太空题材不只是美国可以,俄罗斯一样做的如此让他们自己骄傲。

  往往真人真事改变的剧本会容易使观众疲于欣赏,因为结局的众所周知增加了制作的难度,但《天际行者》的故事讲述出了生动的情感,还有画面清晰质感。当被困宇航员濒临死亡,紧接着被找到可以回家的感情是兴奋和真诚的,很高兴到回忆导演对这一历史人物本质的敬畏,也是为数不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虽然结局的是美好的,两位宇航员安全的可以与家人团聚,但影片犀利的画面也展现了当时苏联时期的政治环境。是为了祖国,还为了家庭吗?为了这个他们所经历过的是用生命来做试验品的事业,虚构的电影却展现的是现实的意义。

  拍摄苏联时期的政治背景成为俄罗斯电影的时尚风了,可以用一部电影讲述历史过去,其实这是好的,我们需要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从那些故事借鉴和思考当今我们的生活,比较那些我们伟大的成就与世界观的现实意义。但这样的电影需要值得信任的制作团队,包括导演和演员,因为这这类主题很多的电影是具有启发性的,对一些事物的认知是给观众人生观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俄罗斯电影的整个行业的确具备了积极的基调。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六):别不服,前苏联才是太空领域的始祖!

  文 | 骄阳下的小木马

  非常坦诚的说,之前从未看过俄罗斯拍摄的太空题材的影片,最近竟然接连看了两部,前段时间大荧幕刚刚引进的《太空救援》,以及今天要说的这一部《天际行者》,同样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

  相比《太空救援》运用技术、特效等方面突出历史时期的紧迫感,《天际行者》则用完整的剧情、细节的把控来打动观众。

  《天际行者》所讲述的这段前苏联太空计划,1965年前后苏联委派两名航空员在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提前进入太空(因为美国已经准备发射载人飞船去了),他们就是阿列克赛·列昂诺夫和帕维尔·贝尔耶夫。

  影片严格按照顺时时间线叙述,偶尔穿插列昂诺夫的童年回忆,真正完全展现了这次太空之旅的全部真实过程——一波三折。

  一波临危受命

  提前了两年的载人航天计划,实验所用的无人飞船并没有安全返航的前提下开始的外太空冒险。影片用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来渲染,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了实验室中的技术追踪、时间的紧迫、两位宇航员个人的状态等,明确了几个关键的时间线:1963年、无人测试模块当天、发射前一天。

  这不但起到了快速交代事情的作用,而且对于本次航天计划的危险性、航天员自身的坚定程度都一一作了说明,为之后太空中所遇到的危险以及宇航员采取措施时的决断都做了细节上的铺垫,给了观众足够的心理建设时间。

  第一折

  特制航天服加压束缚了列昂诺夫的行动,这涉及的航天知识有点复杂,简言之就是地面无法模拟太空实际环境所导致的技术硬伤。

  影片中也通过对比把这部分的情绪渲染的恰到好处,从一开始进入外太空时的激动兴奋,从太空俯瞰地球所感受到的壮美,镜头画面如同列昂诺夫本人回忆时说道的“太安静了,以至于我都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地球就像铺开的天鹅绒地毯,多么美的画面啊”!

  整个画面直播展示,世界第一位在外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向镜头招手,无数观众在电视机前、收音机前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如今透过银屏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激动心情。

  再到地面指挥不得不切断直播这一历史性的画面,紧迫程度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了,欢欣喜悦的庆祝才刚刚开始,危险就已经降临。焦灼的地面指挥、茫然的电视机前的家属、以及奋力保持冷静的列昂诺夫本人,危险暂时解除时完全松了一口气的观影状态都可以证明这种紧张感营造的有多成功。

  而危及的快速堆叠更是把影片的节奏带到了第一个高潮部分。

  第二折

  呼应影片前半部分提出的另一个问题,规定宇航员以先进脚后进头的姿势进入飞船,可是航空服的约束以及为了确保手中摄像机的完好(这是后来回忆录中所提及的),列昂诺夫选择了头先进,身后的舱门并没有完成自动关闭,狭小的桶装气闸舱使得列昂诺夫难以转身关门。

  历史对于这件事的回忆,用以轻松的笑谈方式,却彰显出宇航员当时所承受的难以形容的压力,从发现航天服膨胀到关闭舱门实际所用时间不过210秒,宇航员体重减轻5.4公斤,每只靴子里积了3升汗水。

  时间线的提示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更加紧迫:飞行第20小时,2小时后着陆;飞行第22小时,25分钟后自动着陆;着陆后3小时;着陆后6小时;着陆后9小时等等这样的字眼牵动着观众的心,这是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第三折

  氧气压是正常值的2倍,意味着爆炸的可能性,氧气中毒则会导致宇航员的昏迷、幻觉,影片中与现实可能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这次危机的解决,影片中呼应列昂诺夫总是闪回的童年回忆,完成了地面指挥并操作正确。

  影片这样的设定很难不让人联想命运的眷顾,而我更愿意相信这源于坚定的信念,加上成功所需要的那一点幸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严格来说影片还涉及了第四折。

  第四折

  自动定位无法工作,政治利益和宇航员生命的权利产生矛盾,科学技术被窃取无疑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但是权衡之下还是人性的光辉面占了上风。

  最终地面同意宇航员采取人工瞄准降落的方式,而仅仅几度的偏差也可能会导致地球上产生极大范围的搜索,对救援产生无可忽视的阻碍困难,救援的延迟使得宇航员们不得不再冰雪地里度过了几个小时,这对体力不支并且没有入料补充的他们可以说是致命的,甚至已经被报道了“机组死亡”的噩耗。

  这一系列的铺垫在救援飞机成功发现宇航员的踪迹时,爆发出了最大程度的喜悦、感动,不仅仅是对于宇航员来说,那种得到救援、可以再见到家人、成为了航天英雄的心情,还包括了地面控制、参与救援的飞机、提供电台线索等等人无比的骄傲。

  如果问《天际行者》最大的优点在哪里,我想那无疑是它没有单方面渲染任何一个独立个体的英雄事迹,人们总是记得许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人类是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是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等,却总是会遗忘在这些第一人背后,还有无数为之奉献牺牲、努力奋斗的幕后工作者。

  这看似太空中的一小步,不仅仅是宇航员的功绩,更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弥足珍贵的回忆,足以令人动容。

  (原创非首发)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七):新一代的俄式大片令人刮目

  出人意料的好看,1分给摄影和剪辑。

  导演德米特里代表了新一代俄罗斯电影的视角,技巧和审美。

  2个多小时的电影,异常地紧凑,没有俄罗斯电影传统继承自欧洲电影的晦涩与拖沓,剪辑手法之纯熟,流畅,在近年来的电影中少有。

  影片宽视角的摄影,和精心的布光,使得各个场景美轮美奂,不输《敦刻尔克》,

  太空特效制作的精良,甚至有《2001漫游太空》的神韵,

  全片充满的英雄主义精神,重现了《火星救援》般的豪迈,

  而穿插闪回的孩童与星光的梦想,又让人回味起《星际穿越》中的人文精神。

  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由德米特里操刀《三体1》,应该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八):camaraderie就很好了

  或许是时间长度的要求,从地上拍到天上,使得影片的节奏有些赶。看花絮的时候男一男二应该有更多的互动戏,但是为了时间,删掉了很多,地上的戏只保留了You Jump I Jump那一段,那段在真是历史上也是男一和男二之间真正形成友谊和默契的契机。

  鉴于看的是生肉,听不懂俄语,但是看得出来前半部分是男二的奋斗史,以及男一对男二的同志之爱,翻窗子去看他,雨夜中独自去看加练的男二,悄悄的送给他一束花,然后在柱子背后躲起来(。。。)

  在大家相聚的时候,男二对男一说,我不适合这次任务(意思就是自己几乎摔成残废的身体,不符合要求,不想要拖累创造历史的男一)男一说,扯淡,你是我的搭档。然后冲到领导面前,力排众议。。。

  哈宾斯基演的男二号总是一副面瘫脸,但是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们不是没有感情,不是不关心别人,而是他们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在天空遇险的情节,男二看到表盘上氧气在不断下降,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搭档到底发生了什么,隔着那道生死的舱门,他的崩溃,着急,甚至濒临绝望。。。

  看到最后我真心觉得这戏哪里需要什么爱情线,同志之爱就很好了

  :最后他们用灯光引来救援直升机的一幕,为什么让我突然出戏到了泰坦尼克号。。。不过好在最后是男一男二是HE了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九):生活远比剧本更精彩

  一开始以为是科幻片,后来才发现是历史剧情片。

  没有精美精妙的道具,略显粗糙和粗犷的装备倒是增添了一份历史的真实和厚重感——众所周知,苏联从工业和武器,崇尚的都是简单而略显粗暴的设计风格和理念。当第二飞行员在太空中作画时,倒是让我想到了那个经典的笑话——自来水笔在太空中出不了水怎么办?苏联人:“用铅笔!”

  最为传奇的莫过于遇到的几次困难和障碍。同其他影评一样,一开始我也以为是艺术创作和加工的套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难怪说,生活远比剧本更精彩。稍微修饰过的部分就是最后落地后的求救了,大概是考虑到拍摄难度太大了吧233

  政治背景也是影评企图表现的元素之一。最让我感触的莫过于结尾,两位宇航员飞抵莫斯科的时候,他们得到最热烈的迎接不是长官,而是妻女的拥抱。

  唯勇气与爱永恒。

  《太空第一步》观后感(十):比太空救援更惊险的《太空第一步》

  关于苏联时代的太空片,如果《太空救援》还不够过瘾,那么可以再看一看同样是去年拍摄的《太空第一步》(又名《天际行者》),这一部更加惊险。因为人类太空第一步的时代比太空救援的礼炮七号空间站时代早得多,那时候礼炮一号空间站都还没建造出来呢,两者相比硬件条件差距巨大。就是在那种简陋技术条件下,人类到充满未知的宇宙去探险,生死未卜,就更显得更为勇敢和伟大。

  如果以是否足够一波三折来作为一个故事精彩与否的标准,一波多折的《太空第一步》可是远超过了合格线,而且这个险象环生的故事比《太空救援》还要贴近当年的事实。

  首先是飞行员之一Belyayev的负伤。那时的美苏正在争分夺秒进行太空竞赛,以Belyayev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上面已经打算另安排别人了。可是宇航员的兄弟情往往是相当深厚的,Leonov去鼓励康复中的Belyayev,甚至匿名给他的主治医师送花。Belyayev自己当然也不愿意放弃这个上天的光荣梦想,拼全力康复。所以机会果然是要自己争取来的。

Belyayev在这次跳伞训练中伤了腿

  两个好搭档在训练状态达到最佳时,苏联的第一颗实验侦察飞船在降落时自爆,于是所有太空出舱环境的测量数据都丢了。宇航员自己却主动请缨,于是就在毫无数据基础和精确计算结果的情况下直接以真人实验的形式悲壮奔赴太空了。

  当年的技术条件下的简陋的设备,加上没有测试数据,整个任务充满危险。

  “上升2号”成功发射,成功开仓,成功太空行走。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Leonov出舱返回时,太空服不明原因地气压上升,膨胀起来后,无法控制行动。这时宇航员不断地粗喘很有点像《地心引力》。上面几乎要下令将Leonov丢弃在轨道上了。所幸最后经过一番挣扎Leonov只好不符合章程地头前脚后进入气闸舱,结果舱门没关上,需要手动操作。舱内空间狭小加上太空服膨胀导致无法行动,Leonov居然选择给太空服泄气来获取行动自由,这导致他差点窒息。

人类太空第一步

  总算回到舱内,二人要完成绕地球飞行,然后会自动着陆。可是检测系统认为舱内发生漏气,供氧系统自动加压使得氧气含量飙升。两个宇航员在醉氧眩晕状态下还要去小心翼翼手动关掉藏在层层电线后面的补偿检测器开关。

  偏离轨道使得上升2号没能实现自动着陆,虽然最终成功着陆,飞船却掉进了彼尔姆边疆区的原始森林,夜间温度将降至零下三十多度。——即使太空中的冒险结束了,波折却还没结束。搜救不成功,国家甚至开始广播宇航员们壮烈牺牲。冻得像西伯利亚土著民一样满眼毛都挂满冰霜的宇航员内心一定是WTF的,这开的什么国际玩笑。

等待搜救

  其实远在萨哈林岛,有人接到了他们的信号。不过这位“无线电爱好者”的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萨哈林岛南部过去称桦太,日本领土,曾经是敏感边境,重要的是用无线电涉嫌窃取国家机密在苏联更是大忌讳),不许他上报国家。最终,人性光辉战胜了个人忧患,无线电爱好者对上汇报,很快搜救直升机就近出动,终于找回了宇航员。

  一些电影相关的东西:

  太空第一步是1965年发生的事情,那时美苏正处于激烈的太空竞赛中,苏联正在执行“上升计划”,本次使用的是上升2号人造卫星兼太空飞船。人类太空第一步,Leonov出舱太空行走了12分钟。而到了后来礼炮7号的故事时,太空竞赛其实都已经结束了。

  这是1965年的老照片,前排右一是Belyayev,后排左一是Leonov。

  上升2号是这个样子的:

  Leonov就是从EVA airlock的部分爬出舱去的。

  当时开始执政的是勃列日涅夫,电影中也有出现。那时中苏交恶,在太空飞船着陆时会出现相应的梗儿。

  年纪稍长的那位Belyayev在加入宇航事业之前曾经是空军,参与过苏联在满洲的对日军作战。

  电影里多次表现出Leonov在作画。宇航员本人也确实擅长画画,还画过在太空中接近月球时的情景。Leonov也是参与过上升计划的宇航员中唯一还健在的。

电影中Leonov在《真理报》上画宇宙飞船Leonov画过的月球

  这部电影里更充满了苏联情怀和对昔日太空人的致敬,电影中会出现聚集在一起听太空行走的普通民众以及科学家们紧张工作的情景。

听广播

  与《太空救援》一样,影片结束时会出现当年的影像资料。

  如果院线片《太空救援》还没看过瘾,不妨看看这一部。

  -----

  电影里也有让人尬笑的地方,比如早期宇航事业对太空垃圾没经验,Leonov拆下相机镜头盖,请示领导怎么办,领导也没想到这种问题,尴尬回答扔了,于是Leonov接受指令一本正经扔掉了。

  比如勃列日涅夫要连线宇航员,接到最高领导人电话的Leonov的第一句话是,你是谁啊?

  -----

  太空救援: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30723/

公众号:穆尔登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