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蚂蚁金服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蚂蚁金服的读后感10篇

2018-04-08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蚂蚁金服的读后感10篇

  《蚂蚁金服》是一本由由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2017-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蚂蚁金服》读后感(一):蚂蚁金服的一小步,移动支付的一大步

  看了目录,就知道这是本编年体的书,出于对支付宝的兴趣,还是拿来读了。看完的感觉是震惊,并不是书写得好,而是蚂蚁金服太牛了!

  01 产品

  看着支付宝的发展史,就像回顾自己的买买买过程。在快捷支付出来之前,每次付款都会跳转到网银,于是至今我还背得出来自己的储蓄卡号和第一张信用卡卡号。看到支付宝一家一家的银行谈快捷支付,想到都觉得是个漫长辛苦的过程。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习惯网上支付时银行的全覆盖,买基金发现只有寥寥几家银行,反而有点不适应。

  由于省心和习惯,也就是所谓的用户黏度,现在但凡有支付宝的,都是首选。相处久了,自然感情红包大战和换福加好友时候,很为支付宝担心,怕被微信PK下去了。

  02 技术

  书里有这么一段:“支付宝还利用各种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判断。比如,支付宝可以通过辨别用户敲击键盘手势来判断是否为本人操作。每个人在敲击键盘时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间隔,波峰波谷的间隔各不相同。在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俞吴杰等人发现,即使敲击同样的密码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节奏,而这种差距是非常大的。这个细节对用户而言是无法感知的,但是对于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用户本人伏 有非常大的价值。”

  看到这里,马上划线发给朋友,表示自己深深的震惊。虽然不是做技术的,但由于工作原因,多多少少有接触,但跟这个比起来完败。技术刀耕火种就不说了,思路的局限才是难以企及的。

  麦家小说改编的电影《听风者》中,梁朝伟饰演的拥有出色听力的特工,在敌方电台监听失控后,通过还原敌方发报员按键习惯 的方式,再次发现了敌方新的通联渠道。支付宝的生物识别,就是把人的天赋异禀变成了技术的轻而易举

  03 影响

  “在班加罗尔,谁不用Paytm啊!”支付宝在印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同样的还有泰国和韩国。

  中国网络技术落后发达国家至少10年,但移动支付产业规模全球第一,应用模式全球领先,在技术上也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这种关乎民族自豪感的全球影响力和地位,大部分(不绝对)是靠蚂蚁金服做到的。蚂蚁金服的一小步,移动支付的一大步。

  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青史留名。

  《蚂蚁金服》读后感(二):心有所想 必将趋之

  科技金融独角兽的源起、发展及展望,从最初的构建信任体系到今天蚂蚁金服场景生态化持续不断的创新,不管哪一个节点都无不在向我们诠释着心有所想,必将趋之,从无到有的过程异常艰难,但有了才让你觉得一切值得。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展和稳定是一个初创公司求生的根本,支付宝亦如此,对业务规模和场景拓展的追求,却忽略了对用户价值的坚持,看似忙忙碌碌的工作,看似丰硕的收获,但是走得太快会适得其反,在任何的创业过程中,最后都会归于用户的使用体验本身,马云爸爸观念的前瞻性,扭正了公司的发展理念,他的及时挽救了支付宝,其实投资场上,很多创业公司看似萌芽了但是倒退了,也是这个道理

  善于利用人才传说中阿里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今日了解才真真切切感知到,支付宝从支付到金融,快捷支付、余额宝、芝麻信用农村金融、全球化...都是引入各个行业顶尖的人才,人容易陷入自己美好的幻境中,对于一家企业也是如此,固步自封容易走向死亡,阿里的高管们善于务色各行各业的人才,各行人才的加入是阿里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点。没有人会懂得所有,当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善于利用合适资源确实是事情最稳妥的处理方式!

  组织文化的培养!一家公司吸引你的是什么?稳定有序的发展前景诱人的薪资待遇,亦或是其他的。在翻看此书时,阿里对人才看似放任却适当引导的培养方式确实值得参考。一个机构运行效率取决于它有效地组织人们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的效率,以及将人们组织起来实现超越自我精神-彼得 德鲁克,目标地一致性让大家慌乱中有共同的目的,2013年支付宝“ALL IN 无线”,“996”上班模式,“乌合之众干干干”让人振奋人心,在不断地磨合中锻造了活性的组织,阿里的hr与业务结合的模式值得深思。

  这本书有助于初步了解蚂蚁金服的发展历史深入了解仍需要其他的挖掘。

  《蚂蚁金服》读后感(三):取得成绩,过程中彼此的冲撞才有了妥协的方向,形成新文化

  这家公司一直比较神秘

  这本书传达出一条面向解决用户支付需求、解决金融机构提升业务能力需求、解决社会金融效率创新需求、并完成了面向国际市场的能力输出这一主线。

  读下来不管发展过程中的真实细节如何,有三点让我感受传统互联网业务的不同 1)面向和服务 而非替代金融机构的定位,2)面向监管部门核心关切建立信任步步为赢的节奏,3)大量和密集的与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关键背景人员的引入。

  正是这些不同,带来了日常工作中的种种细节变革,既不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套路,也不是传统互联网的套路。正是在解决了问题和完成了业绩前提下,过程中彼此的冲撞才有了妥协的方向,为以后类似的文化冲突有参考,继而形成新的规范

  时势造英雄把握时代脉络下的各方共识,通过技术产品运营手段,实现了效率的提升。顺带也提到了期间的组织方式、企业文化、会议风格等等,相比前面几点,这些就见仁见智有更多特殊性了。

  能够解决问题,推动社会效率提升的企业是伟大的。

  《蚂蚁金服》读后感(四):一本了解阿里金融探索金融创新历程故事

  这确实算是一本反映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好书!前前后后花了几个月时间,因为做蓝薪卡金融业务决定买来读,到今天终于算是读完了(20180131)。

  支付宝成立背景:随着2013年淘宝的建立,中国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是一个瓶颈,国外ebay的基于信用的模式显然不通,支付宝担保交易想法由此而生。

  马云的决心:马上启动支付宝研发,如果要坐牢,我去!

  给力的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是全国优秀的省级分行,杭州西湖支行又是浙江的NO1,银行的流程比较落后,尽然还是线下凭单据操作模式,但淘宝的虚拟账户模式降低了银行出口的量,并且这个虚拟账户为今日10亿+的用户规模的巨无霸奠定了基础。

  快捷支付登场

  最初的支付是网关模式,用户从十几个银行选择自己的银行,跳入下一步银行的页面,其各家银行流程不同,复杂度不同(什么IE,什么Ukey),成功率非常低,体验巨差,掉单率高,据统计每增加一个页面就流失5%的用户。

  支付宝卡通,后来支付宝和建设银行合作推出“建设银行龙卡”,支付宝,建行和用户两两协议,这样用户办的新卡就可以直接在支付宝消费了。但因为限制只有建设银行办新卡的要求,该业务几年下来只发展了两三千万用户。

  改进方案:信用卡卡通,储蓄卡总是有余额不足导致交易失败,但信用卡却没有改情况,于是支付宝又和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中银淘宝卡”信用卡。

  终极方案:MOTOpay(即后来的快捷支付),各家银行都有一些协议性的代扣业务(比如水电煤费用代扣等),但是需要用户去线下签约;另外类似携程这种只线上校验信用卡号码+cvv的方式支持航旅服务代扣。所以这两种方式结合看起来是最优解:用户线上签署代扣协议,但同时要验证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和预留手机号4要素。问题时这样的验证接口银行都没有,于是复杂的谈判开始了。。。

  快键支付的意义,中国的银行间代扣隔离很高(害怕存款流失,系统设计不足),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算是第一次真正连接了各家银行的小额借记业务系统(借记、贷记???)。

  私有化争议,阿里担心:国家监管要求阿里百分之百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全力以赴

  余额宝,为了解决沉淀资金的问题,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 余额宝,可谓瞬间爆发力量,从货币基金直接消费这个事没有先例,阿里经过和监管反复沟通,终于取得成功!但该产品的爆发给银行的存款带了无比的压力,使得银行联合打压,最终马云领会到了拜访银行高层重要性

  阿里ALL IN 无线,起得早,但进展缓慢,被微信打得差点缓不过来,红包,社交都是。

  有灵魂的组织文件建立:企业文化的养成要行为落地,一方面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行为,是相辅相成的!

  CTU,只能风控大脑,实时判断每一笔有问题的交易,并采取行动

  网商银行,伟大的使命

  芝麻信用,通过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模型算法,对各个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并从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呈现个人信用状况

  芝麻信用和最高法数据共享后,在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上有奇效。

  《蚂蚁金服》读后感(五):前chap10章还行

  +确定流水介绍了蚂蚁金服的诞生到目前,当然后面写得可能有点少,一方面可能人家商业机密,另一方面可能是写作枯竭了。 + 罗马真的不是一天建成的,中间也经历过几次组织变革,已经马老板亲自扛雷,才有了今天的蚂蚁金服,当然它们也是如履薄冰,因为没办法预测程咬金在哪里,还有当你意识到了一个赛道后,除非有良好的组织和执行力,否则很难追回来。 + 作为一个用户和读者,有印象的倒不是他们内部技术变革(虽然作为码农也是能理解的架构),更多是想到了他们的三个点。这三个点全都是故事,但私有化不好说怎么样。 + 出淘 + 私有化 + 无线 + 读到chap11时感觉书可读性不行了,第一可能是我看累了;第二可能是作者写累了。感觉这个往后,一点都不出彩了,完全就是臆断或新闻稿的形式了。

  书的摘要

  《蚂蚁金服》读后感(六):微创新的颠覆

  短短几年,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翻天覆地变化,两大互联网企业腾讯和阿里独占鳌头对比《蚂蚁金服》和《腾讯传》,良好创新和完善制度以及优秀的战略是它们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两者的发展都经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过程。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在每个环节如果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城堡坍塌的系统中,它们又是如何屹立不倒? 突破往往来自于微创新。有时创新可能仅仅是流程的改进和微小改变。支付宝首先解决了信任问题,打开了互联网交易的大门。货币是在商品交易中逐渐形成的,在一般等价物的基础上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而支付宝的突然降临,必将使这个缺乏信任的互联网一时难以适从。已经适应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让许多人选择了观望。往往顺应时代需要正确眼光,大势往往不可阻挡,当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一种竞争效应会打开阻挡的堤坝,如果你坐以待毙,只有被滔滔洪水所淹没。正如360感受到杀毒软件免费的趋势,提出了杀软免费后,其他软件公司只能歩其后尘随之免费,而第一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优势,会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 微创新有雪球效应。创新一小步可能是观念的一次颠覆,后来的“你敢付,我敢赔”,“芝麻信用”以及和银行的合作,都是针对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升级。有时候这种来自于观念层面的小的元创新就可以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一些列的问题随之而来,逼着你不断升级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你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有锻炼了一批人才,收获了大量经验,同时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了适合自身的文化;同时,这些无形的东西又反过来促进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 微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和运用。企业的文化是需要载体表现形式的,它不是一个空洞理论思想上的认同往往是从行动上的追随开始,经过僵化、优化、固化的过程,正如传统的儒家思想离不开繁琐礼仪一样。花名这种形式上的创新是一种淡化等级灵动多变精神的具体体现。正如企业的核心价值必然是不变的像一个目标,而文化形式上的创新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二者相互影响,形成了不忘初心,灵活应对的文化观。 创新是互联网企业成长的核心,在这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互联网世界里,正是创新的力量成就了腾讯和阿里。阿里的创新在于寻找痛点,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腾讯的创新在于寻找卖点,网罗一切可以赚钱东西;阿里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腾讯善于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本发挥后发优势。互联网低垂的果实已经很少,发现需要耐心和信任;而创新就像一个梯子,可以帮你拿到更高的苹果。

  《蚂蚁金服》读后感(七):读《蚂蚁金服》

  没在阿里打过工,好奇,翻起来很快

  马云看来,战略的本质不是“计划的改变”,而是组织的改变。战略的改变必须落实三个问题:一是谁来干;二是组织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三是怎么去设计考核目标

  将用户的价值放在第一位,成了蚂蚁金服不变的准则

  吸取了这次教训,现在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每个月都会做几次演练,通过不断演练来锻炼自身的技术能力。

  马云给公司员工提了三个KPI的要求:

  一是创新能力

  二是协同能力

  三是“今天和明天”的能力,一要看员工为公司的明天做了什么事情;二是即使员工为明天做了事情,今天也不能一塌糊涂,要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不能局限于今天所要做的事情,还要为明天未雨绸缪

  组织的内涵分为三层:最外层是组织结构,中间层是组织能力,最里层是组织文化,HR最重要的任务是锻炼出一个有灵魂的组织

  “聪明,乐观,皮实,自省”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缪伟透露了“招工”秘诀。“主要看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可以分四个方面:一方面要聪明。IQ(智商)要高,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EQ(情商)也不能低,要能够走进别人的内心,也能够敞开心扉让别人走进你的内心。“第二要乐观,有理性地充满希望;第三要皮实,不要玻璃心,事情过了就过了,不能变成心里的一个结;第四要能自省,即使跟我没关系的事,也能三省吾身,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判断组织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三个标准入手,资源、流程、和价值标准

  《蚂蚁金服》读后感(八):3星。支付宝准官修历史。

  系统梳理支付宝、蚂蚁金福的历史。以支付宝内部的业务视角为主,偶尔讲一点技术相关的话题。

  貌似基本没有新的资料与信息的披露。我的评价是3星。想了解支付宝历史的话,这本书目前应该是比较好的读物。

  以下是书中一些信息的摘抄,#号后面是kindle电子书中的页码:

  1:淘宝网的这些年轻人无意间的探索,触碰到了金融的本质。金融的基础是交易,交易的本质就是信任机制,担保交易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信任机制。#365

  2:随着卖家数量的增加,淘宝网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卖家想要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必须给消费者更多的好处,而当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接受担保交易付款。#467

  3:为了进一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2005年2月2日,支付宝承诺,如果用户在使用支付宝的过程中因受到诈骗而产生损失,支付宝将全额赔付,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你敢付,我敢赔”。#471

  4:很快,淘宝网上70%以上的商品选择了担保交易的方式,因此淘宝网下定决心,将担保交易变成标配,规定在淘宝网上做生意必须使用担保交易的方式。担保交易从此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484

  5:当时淘宝的支付成功率只有60%左右,很多淘宝花钱营销来的客户,都在支付环节流失,如果支付宝能提高支付成功率,淘宝就会省下很多营销费用。#914

  6:2010年下半年,支付宝团队注意到,在航旅业务中,有一种叫作MOTOpay[4]的支付方式,用户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进行支付时,只需要填写自己的姓名、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及CV2码(安全校验码),平台在获知这些信息以后,就可以进行代扣。#1271

  7:比如,在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谈判的过程中,袁雷鸣就拍着胸脯保证,快捷支付的业务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内就能超过这家银行当时最大的客户携程。#1307

  8:一些银行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要求支付宝要保证快捷支付的资损率不高于十万分之一,这种线上收单的资损率,比银行卡线下盗刷可容忍的资损率还要低。#1320

  9:更进一步地说,支付宝决定在与银行的协议中砍掉一个风险,将原来“卡通”业务的三方协议变成两方协议,支付宝同银行签订协议,客户同支付宝签订协议,前台的验证工作由支付宝负责,后台由银行负责结算,只要支付宝的验证通过,银行就放款,由此产生的风险由支付宝来承担。后来,银行慢慢认可了这种说法。#1324

  10:2010年底,支付宝最先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合作,这三家银行在自己发行的信用卡中,给支付宝添加了类似MOTOpay的功能,这就是后来被人所熟知的“快捷支付”。#1336

  11:作为一种跨系统平台、跨终端、跨浏览器的支付方式,快捷支付在无形中打破了中国金融体系中很多看不见的“墙”。#1359

  12:在银行的传统思维里,从他行转进钱来可以,但不能跨行从本行扣钱,一些银行为此设置了额度的限制。所以,“超级网银”在资金归集和跨行扣款上一直没有做起来。#1362

  13:从这个角度看,快捷支付相当于在中国二百多家银行之间,用商业的力量,做了一个事实上的小额借记业务系统,虽然不同银行的额度不同,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支付宝实现从银行账户扣款。#1368

  14:短短几年,支付宝的交易笔数从千万级到亿级,数据处理从PB[1]级到EB[2]级的规模,可用性达到了99.99%。“异地多活”架构的支付平台、OceanBase数据库和金融云平台,一起成功地应对了“双十一”的支付“洪流”。#1572

  15:由余额宝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让银行再一次审视自己和第三方支付的关系:原本看不上眼、干脏活累活的“小兄弟”正在快速成长,并有可能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和自己形成正面竞争关系。#2271

  16:目前,支付宝的资损率极低,每发生一百万笔支付,平均不到一笔会被盗,这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零资损1000天”培养出来的素养和底气。#2935

  17:最后,团队决定进行采购,在了解国际知名的收单风险管理服务商半年之后,这个虚拟的项目小组为支付宝选择了CyberSource这个合作伙伴。从此,支付宝进入了外卡收单免密支付的时代。#2983

  18:与此同时,支付宝还利用各种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判断。比如,支付宝可以通过辨别用户敲击键盘的手势来判断是否为本人操作。#3047

  19:正是有了用户可信习惯体系的支撑,在经过了较长的准备期后,2012年,支付宝的用户保障体系项目正式开始运行。至此,支付宝在账户盗用上终于实现了“你敢付,我敢赔”。#3057

  20:现在,支付宝的账户安全险是用0.88~2.88元保障100万元,这在保险界是比较“疯狂”的定价,但其保障范围很广,支付宝账户的余额、余额宝、理财资产和包括授信的资产全在这个保障范围之内。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传统的银行市场,类似的保险基本上是1元保2000元的水平。#3145

  21:截至2015年12月17日,芝麻信用通过其信用平台,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购买机票、租车、贷款等超过13万人次,五千三百多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此还清债务,其中一千五百多名失信被执行人属于长达三四年一直逃避执行的“老赖”。#3460

  22:在梳理公司的业务时,公司的高管发现,现在蚂蚁金服各项业务的类型要么是面向消费者的(比如,余额宝、蚂蚁借呗、蚂蚁花呗),要么是面向企业的(比如,蚂蚁小贷、企业征信),唯独缺少向企业端赋能、让企业服务消费者的产品。#3833

  《蚂蚁金服》读后感(九):了解互金的开端,从侧面看阿里文化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所在行业的特殊性,相对不开放,对其创业历程的信息比较少。但这本书描述了蚂蚁金服在中国网上支付领域的发展及其如何到达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布局,是一份比较难得的材料。有人评书说此书专业性不强,有敷衍潦草、浅尝辄止之嫌。不过,既然是轻量级的书那就看得快一些,又有何妨呢?而且,金融企业的相关数据、协议等其敏感性本身较强一些,第一手的原始材料确实很难拿到。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早期银行、资本、民企和监管部门的关系还是能从中看出一些。

  其次,阿里独特的企业文化也能从中感受得到:对价值观的重视,“闭关修炼”式的研发等等。这种草根、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看似精英、高端的金融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其实我们天天在用的手机支付码就是这种冲突和融合的产物。不过,蚂蚁金服和阿里终究是两个商业体,其文化与“正统”的阿里文化有何区别,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蚂蚁金服》读后感(十):满纸金坷垃,蚂蚁金服PR不管管?

  “世界商业不发达,必须靠阿里巴巴,中国支付太缺乏,必须要有马云爸爸~

  不能打架,不能打架,阿里大法都有啥?谁说对了就给他。”

  有了马云爸爸,不流失不蒸发,一袋能当两袋撒!”

  有了蚂蚁金服,吸收地下两米氮磷钾!小麦亩产一千八!”

  阿里巴巴 中国 杭州(Alibaba China Hangzhou)

  金坷垃 美国 圣地亚哥(American SHENGDIYAGE 阿妹你看,上帝压狗)”

  如果这本《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非要模仿古典文学来一个定场诗,我觉得B站鬼畜的永恒题材《金坷垃》定是不二之选。别看这是本高科技独角兽传记,自说自话的水平还不如山寨肥料广告来得一击即中。

  不同的是,这本书把这种自说自话包装得更文艺、财经、一带一路和中国梦。作者肯定非常有紧迫感,不抓紧时间赶完这本书,就赶不上中国飞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了,糙点简点似乎也必须原谅,毕竟谁都想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