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二本色》经典观后感10篇
《男二本色》是一部由陈之月执导,邓炀 / 刘刚 / 苑琼丹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二本色》观后感(一):《男二本色》:二是一种修为与福分
生活中,“二货”常常是用来调侃一个人脑子不够用或做事蠢萌蠢萌的,有着明显的贬义色彩是歧视心理。因此,很少有人乐于接受“二”这个称呼,因为,一旦获封“二”,就等于被定义为傻、笨、楞等标签,往往会被边缘化,肤浅化。尤其是在一些物欲横流,金钱膜拜的群体社交中,当高富帅、白富美成为一种时尚,搅动全社会的时候,“二货”更容易被当做取乐、逗笑、把玩、戏谑、吐槽、嘲讽、愚弄的对象。
《男二本色》中的男主人大楞就是这么一枚“二货”,其实,仅从其小名外号“大楞”就能窥见其属性一般。这是一个即将三十而立,还算威猛帅气的小伙子。但他也堪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代表,行为处事,言谈举止鲁莽、傻愣,有些缺心眼,又有些钻牛角尖,尤其是对认定的事理,说好听点是“咬定青松不放松”的执着与坚持,说中性一点就是倔强的驴脾气犯了,往难听里说就是傻瓜、笨蛋、二货一个。而且,影片呈现的“二货”并非这一枚,他们是一个群体,一组群像,生活在底层,作为草根阶层,痛并快乐地生活、工作者。快乐的时候与众同乐,挫折的时候抱团取暖。他们“二”,却不颓废,不自弃,而是忍耐与坚持,笃行与执念。他们心胸开阔,善于自嘲,这种修为既是天赋也是现实所迫,是一般常人很难拥有与体味到的。
所以,这是一群叫人心疼也懂得暖心的二货,其蠢萌蠢萌的言行举止的基因多源于真诚善良的本质,勇敢无畏的指征,惩恶扬善的属性。所以说,这样的“二货”在现今社会里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一心难求的。面对这样的二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歧视之,羞辱之,嘲弄之,戏谑之。套用近期网上非常流行的那句话“你笑马云长得丑,马云却没有笑你穷!”就是,你嫌二货傻愣愚笨,未必见得你就比他善良与真诚,勇敢与正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男二本色》的思想性与励志性昭昭濯濯清晰可见。特别是在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一些人心中容易被扭曲的当下,《男二本色》的应景推出,堪称与时俱进。
当然,《男二本色》并非是一部简单、生硬、粗暴、枯燥的说教片,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还是相当娱乐的,但其宗旨却非常高大上,励志暖流汩汩来袭,足称寓教于乐的范本之作。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农民工讨薪的故事,这几年,农民工讨薪一直是社会热点焦点,特别是每到年底,类似的新闻事件就层出不穷,一些农民工因此走向极端的案例也不乏见。不过,能像《男二本色》这样将其搬上大银幕,且还原度、完成度都还不错的电影却不多见。农民工讨薪之路之艰难让人难以想象,在这样的窘况绝境之下,如果他们没有一点“二货”的本色与特质,估计早就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了。
令人欣慰的是,《男二本色》并没有一味扩大蔓延农民工讨薪的艰苦与不易,影片在注重于一群二货的讨薪之路时,也对他们的生活日常给予了聚焦,小人物的柴米油盐、酸甜苦辣跃然幕中,影片的真实感,角色存在感立显于心。片中的大小二货们几经磨难与努力,终于得有所得,也算是对其“二、憨、楞、呆”的一种回报与福分。真心希望银幕外的他们也能一如既往这么“二”下去。
毫无疑问,我们当下正以肉眼看的见的速度在进行社会转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见证了都市化的进程。这是一项让世界惊叹的工程,也是无数民众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每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无闻地人们在一点点地夯实高楼的地基,他们从遥远的家乡汇集而来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然后再默默地离去。可以说,除了在建造过程中偶尔的小憩,这群人几乎不可能在自己的建筑中再住一天。
很多时候这群城市建设的执行者们都穿着沾满泥浆的衣服匆忙奔波在各个城市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相对于对城市的贡献而言,他们的收入却相当微薄,在高强度与高危险度的建筑工地上,他们不但流汗有时候可能还会流血,用血汗钱来形容他们的收入其实丝毫没有夸张。然而,即使这样他们的收入有时候还是很难得到保障,关于农民工欠薪问题一直是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在每一次的讨薪诉求的背后都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由陈之月执导,邓炀、刘刚、奚望主演,苑琼丹特别出演的喜剧电影《男二本色》即是对建筑农民工生存现状的一次回顾,通过调侃与搞笑相结合地方式反应出农民工生活的艰辛与苦恼。电影一开始小刘(亓飞)坐在未完工的大楼顶上唱歌时与老李(郝刚)的对白即点出了他们生活的真实面,在无法拿到工资的情况下只好自己想办法努力安抚住自己的内心,通过狂野地唱歌来让自己平静。
《男二本色》真实地再现了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世界,透过小刘、老孙、秋水(田野)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底层民众的艰辛。为了拿到欠薪他们不得不在城市的底角苦苦的支撑,工钱就像一个飘渺的希望,一直期待着却永远无法降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作为包工头也仍然是挣扎的底层小人物,作为包工头的有才就不断奔波在承包与讨薪之间,其中还要承受老婆的絮叨与工人的不满,甚至当工人发生意外时他又不得不东拼西凑帮忙处理后事。在这种情况下良知就是一种痛苦,不得不一次次违背自己的原则与意志。
其实有时候夸张式的搞笑也是一种保护色,它至少使我们不至于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心里先绝望,有才滑稽的外表与装孙子式的圆滑正是生活磨砺出来的。其他如小刘的憨傻与老李的抠门,秋水的退让与石榴(苑琼丹)的泼辣,无不都是他们应对生活的方式。在苦B的世界里每个人都需要选择一种能够混下去的方式,无论是勇敢还是懦弱都是对生活的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愣(邓炀)的愣与二也是应对现实的方式,只是相对上面诸人更加激烈而已。事实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当不断被欠薪的农民工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们的讨薪方式往往相当极端与暴烈,而大愣只不过是这种极端行为的一种艺术化处理。
《男二本色》没有太多花哨的技巧,它以一种接近真实地态度抒写了底层人们的生活世界。或许值得欣慰的是,对于那千千万万无名的城市建设者们,他们并没有被这个世界遗忘,总有一种关注让他们能继续努力。
《男二本色》观后感(三):《男二本色》:加油,“好男二”
文/黄鑫亮
一心一意的暖男,成绩稳定第一的学霸,收入和利润都位居第一的霸道总裁,颜值高居第一的花美男,电影里的男主角都是这一系列的“一哥”们,他们不仅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遭到男屌丝的膜拜,更是要让女粉丝们看电影时恨不得脖子伸长能舔屏。很少有电影设置有点二的男主角,陈之月导演、邓炀、刘刚主演、苑琼丹特别出演的《男二本色》就把一根筋的大愣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既是作为喜剧电影的一次实验,也是试验了蝇营狗苟的社会里一个简单直接的大老爷们是会不断碰壁还是横行无阻。
全国各省二货都有他们的专属称谓,陕西叫“愣娃”,湖南叫“哈宝”、四川叫“愣娃儿”、东北省份更加干脆,一个字,辽宁叫“虎”,吉林叫“彪”,可见二货大江南北都盛产,只是他们会是话语人士的盲区。因为二货们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影片里的大愣就是帮农民工讨债引发了啼笑皆非的过程,大愣和有才不断闹出的笑话,感官会让观众们“哈哈”,他们就像是光怪陆离的哈哈镜里的人物,或许其他人看他们都是扭曲和身体比例不协调的,但实则哈哈镜外的他们都是合理的,大愣虽然有些鲁莽但执着诚信,有才窝囊落魄但为人善良,之所以他们的身形变得搞笑,更多的是进入了这块哈哈镜里,大家都扭曲,他们的正直反而变成了扭曲。
二货的确能是这一人群的总称,他们是落伍的二手货,他们不是光鲜的一手潮货,然而大众追捧潮货往往是短暂的欲望作祟,或者是被所谓国际流行潮流牵着鼻子走,只有二手货才是能看清其使用价值的货物,货犹如此,人何以堪。每次做完好事都会被抓进看守所,但内心的真善美守恒定律一直不变,有人会认为两大美女雨若和秋水都渐渐爱上大愣过于荒诞,其实这比起一个心底善良的“热血男二”接连遇到的离奇遭遇而言,这样的美女爱实诚人反而是顺理成章的,好多姑娘谈了好多对象都不满意,陪他走进婚姻殿堂的都是一个老实人,这不是妥协,而是双方洗尽铅华之后找到的婚姻的坚强依靠。
人呱呱坠地之后没有人是低人一等的,只是随着接受到的所谓教育使有的人高人一等,尤其是我们自古以来浸染的“酱缸文化”之中,你有宫心计,我有《厚黑学》,你有孙子兵法,我有三十六计,一年又一年增厚的脸皮就是人际交往中武装到牙齿的铠甲,猛得一遇到像大愣这样毫无防备的愣娃,他就成了人群里的怪人,但是脸皮越来越厚的人们也会逐渐被他们的脸皮所累,这就是他们生活里的负担和烦恼,悉心经营多年的脸皮舍不得撕,只能脸皮厚的人互相撕,而大愣反而是轻松自在,他就是达到了一些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之后追求的境界,只不过他们是从愣到滑再到愣,而大愣是一直都在愣,从未被超越。
电影的功能究竟有哪些,固然有取悦观众增加票房,但不能忘了的是通过虚拟的电影烛照现实,太多的电影是情人节饭店的浪漫烛光,而却忘了蜡烛原本的作用,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给人照出一片光明,尽管微弱,但至少能让人看到希冀。《男二本色》就是一根值得擎于手里的蜡烛,大愣就是那一束会被风吹得摇曳火苗,我们确实要给这只蜡烛加油,让它能多燃烧一会儿,人群里的“一”们都是聚光灯的聚焦点,而“二”们则要自带蜡烛踽踽前行,其实他们不只照亮自己的路,同时也照亮那些自以为走在光明之路,其实只要聚光灯稍作移动,他们只能摸着黑,或者说聚光灯就来源于一系列的蜡烛,他们无私,可使用他们的人群却自以为理所当然。加油,“好男二”,大愣们,你可以不追随他们,请别诋毁误解他们。
《男二本色》观后感(四):《男二本色》:钱都去哪儿了?关注建筑行业的隐患
一直以来房地产都是让广大吊丝们愤恨的产业,而节节攀升的楼价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而在地产业的基础层面,建筑工人们栉风沐雨地挥洒血汗却往往只能领到微薄的酬金。可以说,这一产业既展现了我们迅速工业化的进程,也展现了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社会问题。由陕西美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陈之月执导,邓炀、刘刚、奚望主演,苑琼丹特别出演的《男二本色》是一出充满温情的小人物喜剧,透过社会底层一群普通农民工的生活诉求,作品在喜剧的外观下反思了这个时代的严肃社会问题。
《男二本色》从普通农民工的生活困境入手,在夸张搞笑地外观下将建筑行业的隐患呈现到观众面前。作为弱势群体,农民工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各种欠薪情况时有发生。影片中有才(刘刚)的建筑队所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80多万的工程款无法收回,他们甚至连回家的路费也无法凑出,只能在都市的角落里苦苦挣扎。小刘(亓飞)在影片一开始坐在未完工的大楼顶层吼唱,显示出他们的生存困境,在无法拿到工钱的情况下,这个留下他们辛勤努力成果的都市反而将他们推向无人关注的角落。
大愣(邓炀)的介入是一个意外,他以自己特有的憨二本色接过来这份讨薪的工作。如果说有才他们展现了农民工的软弱一面,而大愣则代表了他们刚直的一面,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他们可能会采取相当激烈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尽管这些手段可能是盲目的。大愣的讨薪之路拉开了蒙在房地产业上面的光彩面纱,让我们看到这一产业的风险与脆性。
普通农民工无法拿到工钱时只好雇佣小混混来向有才这个包工头讨要,有才在没钱的情况下只能让有才去向建筑老板讨要,然而问题是作为建筑老板的张总(陈新华)本身由于资金链断裂同样缺钱。不同于一般的黑心老板故意有钱不给,张总是真的手里没钱,可越是这样越容易凸显问题所在,因为相对于前者缺乏法制规范下有钱不给的无赖行为,后者可能预示着整个行业的潜在危机,而危机的重要受灾着并不是老板们,而是生活在底层一无所有的建筑工人们。有才他们在无法拿到工钱时只能几个人挤在又脏又乱的建筑工地,这不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摧残,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隐患,因为你很难保证他们会不会终有一天因为无法生活下去而铤而走险。
影片以张总变卖房产还债而解开了资金这个死结,然而对于暴利却又脆弱的建筑行业来说危机却依然存在,因为缺乏稳定的资金链条,只靠这样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应付,我们无法相信这其中没有问题。除了基本从业人员无法保证生活用度之外,关于所建房屋的质量同样要打上一个问号,因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降低建筑质量恐怕也是一个经常性的选项。
资金都去哪儿了?透过《男二本色》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房地产行业的不规范性。如何迅速规范这一产业,使其能保质保量保工钱地完成建设依然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男二本色》观后感(五):二货逆袭三角债生态圈
这是一个喜剧最好的时代,《港囧》《夏洛特烦恼》和《煎饼侠》赢得风光无限,足以说明观众对喜爱的热爱,这也是喜剧最坏的时代,每年生产大量的喜剧片,泥沙俱下,真正能经得起质量检验的能有多少,或许连半数也不到。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电影市场如此繁荣,观众却只能记住塔尖的几部。不过,电影真的不能只看塔尖,很多时候,基石更为重要,在《港囧》们大赚票房的同时,《山河故人》《一个勺子》《心迷宫》《闯入者》这些作品守望了真正的创作精神,在有限的资源里,打造了坚实的性格,很难得的是,在这其中,又出现了一部喜剧,那就是陈之月导演的《男二本色》。
《男二本色》讲述的是一位专门从事要帐的年轻人大愣,帮助当包工头的亲戚要三角债,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从台前到幕后都没有大牌,喜剧效果却非常棒,还有深入现实的讽刺,对平民世界的关怀,无论情感、还是人物的塑造,以及不拘一格的风格手法,都有过人之处,不失是国产喜剧一个小小的惊喜。
影片从大愣在一次砸门要帐失败开始,用坚硬的铁锤喻示了这位不一样的要帐者的信念,而后从看守所被放出来,一位异常滑稽的包工头亲戚把他接回家,开启又一场曲折而又离奇的要帐。这其间,充斥了一系列有趣的情节,一方面是人性本质的柔软,例如包工头和河东狮欲举无力的甜蜜生活,温情的秋水对大愣含情脉脉,两个民工苦中作为的悲凄与欢闹;一方面又有人心不古的现实写照,例如另一种要帐混混欺软怕硬,按摩房里有钱是爷没钱滚蛋的服务,工程公司内部的职场阴谋,老太太被车撞之后无人救治。两种情节冰火交替,在欢闹之作,给人以现实的思考。
而义无反顾的大愣,就像是精神层面的都市英雄,不畏权贵,只图钱财,只为一个正义的信念,凭一双铁拳行走江湖,以恶制恶,暴打保安等有些场景,甚至让人想起了醉打蒋门神大闹快活林的武松,或者拳打震关西的鲁提辖,产生了一种喜剧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暴力快感。
就这样,在欢笑、辛酸与畅快,还有浪漫爱情的多重感受中,《男二本色》实现了一次顽强的逆袭,几位主演都是名不见经传,邓炀、刘刚、奚望、田野、郝刚,有人使劲搞笑,有人刷足颜值,把角色的特点无尽放大,完成度非常高,加上石榴姐苑琼丹的表演,活生活的一幅喜剧众生像,特别是饰演大愣的邓炀,不动声色又让人忍禁难禁的冷派幽默表演,立足了一个不讲道理的正义混蛋形象。
就这样,影片围绕一位与现实格格不入,一根筋又充满生存智慧的二货英雄,展开了一幅极具现实意义的都市三角债生态圈,讲的是老百姓真正的辛酸,也加入了一个建筑工程背后的种种离奇怪现状,从拿不到工钱的民工,无计可施受夹板气的包工头,承包公司内部的尔虞我诈,可谓是一堂活生活的现实生存课题。有趣的事,影片不是以平常的手法来讲述故事,而是大量运用荒诞、黑色、戏谑、自嘲等手法,把这一条生物链演绎得活灵活现,一个个栩栩如生,一幕幕鸡飞狗跳,热闹,有趣,但同时又不背离正能量的闪光,让观众看完之后可以仔细咀嚼,品味无穷。
《男二本色》观后感(六):支招民工年底讨薪
2016年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结束,年关将近不知又有多少农民工为讨薪犯难。这样的社会现象持续多年,已被不少电影将其编成故事搬上大银幕,即将于11月13日上映的电影《男二本色》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个商业社会,眼球经济的银幕乱战中,这部电影依然关注民生,聚焦时下社会热点话题,以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为题材,演绎了一场极具现实色彩的故事。《男二本色》由陈之月执导,邓炀、刘刚、苑琼丹主演,虽然没有巨星加盟,但剧情写实,角色出彩,使影片并不失为一部走心之作。
故事围绕一个比较愣,特别二的人物大愣展开。影片以大愣剪发开始,充满力量的眼神、像铁刷一样立着的寸头,手中还拎着一个大锤,愣的形象油然而生。这是一个像电影《硬汉》中老三一样的人物,同样的正义感爆棚,同样的愣,但《男二本色》中的大愣更加接地气,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对着底商店铺,几锤抡下去,他又一次进了派出所。原来,是为了帮朋友要帐……当然,这只是一个序曲。直到他认识了包工头有才,帮他走上要帐之路,大戏才正式开始。
那他是怎样要帐的呢?从电影里,我们找到的答案兴许也可以为农民工讨薪带来启迪。首先,要包装自己。发型要简单干练,眼神要凶,裤管要一个挽着,一个放着,如果再踏拉着一双旧球鞋便最好。这样的装扮可以给对方心理上造成压力。其次,探听虚实。对方是否有钱,在哪里出现,当调查好这些,自然就到了出手的时刻,这也正是大愣最后歪打正着要回钱的主要原因。之后,就是一个干字!这里倒不是说让人受伤,出人命,而是通过形式上的暴力,来震慑对方,往往会起到不错的效果。最后,如果像大愣一样好运,可以得到对方女儿的青睐,那自然完美,不仅多了一个卧底,还抱得美人归,完美。
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文艺片,它的风格可以分两部分。影片的前半段,很写实,在塑造人物和埋伏笔,无论是在镜头上的运用,还是故事的模式,都带着浓郁的90年代乡土片的色彩,看得出导演非常用心。在演员的选择上,也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几位农民工的表演非常真实,质朴中又透农民式的狡黠。后半段,影片整体风格由写实开始向荒诞和喜剧方面转变,生活在工地的农民工寡妇,欠债人张总的千金,均爱上了大愣。这样的情节编排充满了戏剧成份,但也大愣这个人物更加饱满。
影片以大愣这个人物为主人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又何尝不是对现代人的抨击?好人苟且而生,坏人逍遥法外,只有这种好人中的极端人物,也就是大愣一样“二”的人,居然成为了整个故事中的英雄。这个故事告诉了观众,现代人已经丢失了太多东西,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但恰恰这么复杂化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方式也许会处理得更好。换句话说,大愣的这种正义、执拗是人最原始、最本真的人性,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如果把这种人性称为“愣”,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男二本色》观后感(七):《男二本色》:走肾又走心的爆笑喜剧
今年的电影市场绝对是喜剧的天下,从《捉妖记》到《滚蛋吧!肿瘤君》,从《煎饼侠》到《港囧》,再到《夏洛特烦恼》,中国喜剧片为中国电影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更多可能性,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进入十一月,好莱坞大片轮番登场,国产电影进入冷淡期,唯一能撑得起票房的仍然是喜剧,似乎今年的喜剧电影并不需要档期之说,只是要是走肾又走心的爆笑喜剧,无论什么样的档期都会很受欢迎,11月13日全国上映的《男二本色》就是这样一部即走肾又走心的爆笑喜剧。
《男二本色》这是国内第一部“二货”主题喜剧电影,而且用心良苦地为观众们奉献了一个“纯爷们儿”做派的“陕西愣娃”!影片讲述了一群“二到你心疼”的男人们遭遇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囧事”,在接地气的诙谐幽默中透着生活的辛酸与温情。 一个特立独行、奉行“万事有锤子”原则的执拗二货,做起事来横冲直撞、不管不顾,遇到“黑帮团伙”能以一敌四,就连抢劫绑架都可以让他撞上…...影片中加入了不少精悍简短的喜剧段子和乡土喜感的陕西方言,影片的故事被导演陈之月放置在了陕西,结合了大量本土的陕西方言俚语,令整部电影不但充满了乡土味,而且妙趣横生。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是剧本。而导演的成功之处是把一个精良的剧本成功的转化成了视觉语言。导演的运镜和剪切也下足了工夫。整个影片的节奏行云流水,毫不拖沓,长镜头不多,让观众始终处在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居然可以从开始的一秒直至结尾,在快速的剪切和场景转换中更是挥发出极具创意的快感。影片营造出来的那种粗糙真实的质感不逊与奥利佛·斯通的功力,而且黑色幽默的部分又有昆汀的影子。个人十分欣赏影片中的一些配音,配乐,音效,他们与情节相结合,大大强化了喜剧效果,反复咀嚼后依然味道绝伦。从主流的观点上看,方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效果,再加上一些相当没谱的台词,想不笑都难。
影片影片人物角色的设置相当众多,彼此关系相互交织。他们往往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环环相扣,令情节总是在不可思议地发生变化,令观众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影片,并且伴以不停地大笑。不论是行事鲁莽动手如家常便饭的二货青年大楞,还是对大楞穷追不舍的雨若和秋水,或是说话不经过大脑颠三倒四的石榴姐以及窝囊落魄的有才,一水的小人物,就喜欢他们身上那种草根味儿,既是小市民的,又存着大智慧在里面,我每个都爱,哪个捧在手里都是宝。
在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夸张的人物塑造之下,电影显得一点也不落俗套,完全没有以往国产喜剧电影的那种“拿来主义”与恶搞之风。电影故事的荒诞不经和怪行喜剧的样式直接造就了这部电影夸张的喜剧风格,使之区别于那些国产劣质喜剧影片。重要的是,导演陈之月能从细节与人物等边边角角中去挖掘精华,影片除了喜剧效果相当不错之外,直击农民工讨薪这样的社会话题。走肾的部分由二楞与两位美女的爱情以及石榴姐与有才的无厘头来担当,那么走心的部分便是对社会话题的探讨,在这寒冷的十一月显得暖意十足。
《男二本色》观后感(八):传奇《男二本色》二到尽头,覆水难收
电影《男二本色》有着鲜明的黑色幽默特征,很容易让人想起曾经的黑色经典《疯狂的石头》,本片同样是在一个比较疯狂的模式下,构筑起一个底层建筑工人的社会生态,由综艺节目主持人刘刚扮演的有才,作为一个小小的包工头,对上讨债,对下欠款,也是极其艰难,而男主人公大楞的到来,打破了这几乎成僵局的平静,也改变了这悲惨的现状,而这一切,莫不都是受益于大楞的“二”。
中华民族的语言是如此丰富,又是如此含蓄,一个“二”字,便能传达出多种的内涵,不仅代表了一个数字,更多的是对于一种性格甚至精神的形容,什么二愣子二傻子二百五等等等等,在本片《男二本色》中,这个“二”则成了男主人公大楞身上的标签,二对于大众而言,确实是一种“傻傻”的感觉,就如片中的大楞,热血热肠直来直往,为帮朋友讨债就能大打出手,一次次被拘留看守,也是傻实在的可爱。
不过大楞这一角色的塑造,并非是给观众看一个“勺子”的笑话,影片从本质上还是传达出做人执着、诚信和本质向善的价值取向。所以,大楞的处事方式,是很值得认同和赞同的,在这个近乎“阴盛阳衰”的时代,男性的阳刚之美已经是极度的缺失,像大楞这样的“一根筋”,反倒是这个社会稀缺的意志力量,就如常说“傻人有傻福”一般,“二”到尽头的大楞,却也在一路的奋斗中,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天,这并非是机缘巧合,而是命运使然,上天是最公平的裁判。
《男二本色》中,不仅仅有大楞这样一个“二货”,而且给观众所呈现的,是一个“二”货群体像,这里面的似乎每一个角色,都形象鲜明的有一些犯“二”的特征,比如懦弱虚荣又隐忍的包工头有才、偏帮娘家的有才老婆“石榴姐”、喜欢大楞“这种人”的两位美女对头——工地少妇和报社记者,他们外观都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执拗,但内心确实一如既往的执着,维系着他们人生的希冀,而这些,正是我们有所欠缺的地方。
“二货”其实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部电影中,而男主人公名叫“大楞”,其实也并非是愣到没头脑,在通过影片对他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我们是可以发现,这个做起事来横冲直撞小伙子,其实是一副热心肠,对朋友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两肋插刀,就如开场,根本不让有才提讨债两个字,但后来却挡也挡不住的去帮有才要账,是因为他内心的正义感,从未被磨灭。
当然,“二”也好,“愣”也罢,不过是主创下的迷魂阵,整的而言,《男二本色》还是有深刻的社会批评属性的,电影一方面讴歌了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存艰辛及苦中作乐,另一方面也控诉了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特别是围绕全片的追债主题,所一一“曝光”的老赖们,更是这个时代中,诚信缺失、忠义缺失的集中体现。但同时,影片还是歌颂了纯洁的爱情,二到尽头,爱情来袭,覆水难收,尽享自由,或许才是“二”的真谛所在。
《男二本色》观后感(九):好莱坞大片碾压下的优质炮灰
这个周末,好莱坞重磅大片《007:幽灵党》疯狂凶猛袭来,在众多院线看来,这或许是2015年最重要也最赚钱的影片,因此该片占据了大多数影院的大多数排片,其直接后果是,众多国产电影被残酷地碾压,很多影片的排片被严重压缩,电影《男二本色》正是其中之一,这本来是一部颇有黑马潜质的国产影片,却不幸在这个残酷的档期中沦为炮灰。
电影文化应该是多元共同发展的,院线电影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每一种类型的电影都应该平等地展现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去选择和评判。虽然好莱坞商业大片耗资不菲、巨星云集、制作精良、特效和场面惊人,而且是方方面面的吸金神器,但是,当下剧烈变革中的中国,电影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电影选择也日趋多元,大家更需要多元的国产影片来满足其丰富的精神需要,我们需要007,我们也需要像《男二本色》这样有思想性、有社会价值、有现实意义的国产影片。
《男二本色》贴近生活,地气十足,黑色幽默特征明显,展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建筑工人的社会生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二货”经常被年轻人说起,或是形容别人,或是描述自己。影片名为《男二本色》,但究竟什么是“二”,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影片中,“二货”则成为男主人公大楞身上的特有标签,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二货”其实就是傻瓜的代名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个浮躁纷繁而又复杂的社会里,二货如片中的大楞,其为人的本质其实是真和善,他做人仗义,热血热肠又直来直往,为了帮助朋友讨债就能大打出手,一次次被拘留看守,也是傻实在的可爱。这样的朋友,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能有一个甚至很多个。
归根到底,影片对于大楞为人处事的方式,其实是认同和赞同的。影片是想向观众传递出做人执着、坚持、诚信和人心向善的积极价值观和正能量,这对于当下的中国人具有正面的现实教育意义。在这个利益至上、阴盛阳衰的时代,不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逐渐缺失,男性的阳刚之美已在逐渐缺失,像大楞这样的朋友,虽然人人都极度向往,但是却成为这个社会最为稀缺的人群,世人常说“傻人有傻福”,其实“二”人也有二福。正如片中的大楞,一路坚持不停奋斗奋斗,最终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这并非是运气好,而是因果,命运使然。大楞这样的人,正是一个好的社会所缺少的,大楞所具有的品质,也正是很多人所欠缺的。
正因如此,这样一部有思想性、有社会价值、有现实意义的国产影片,应该被更多的国人看到,而不应在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碾压下被埋没。是的,它没有大资金,它没有大明星,它没有大制作,它没有大场面,但是,它让我们真实地面对这个世界,并有所思考,而这一点,远比娱乐大片更重要。
《男二本色》观后感(十):《男二本色》:天公疼憨人,傻人有傻福
文/温翔
现实生活中不乏表象看起来很“二”的人,但这些人虽然很傻很愣很二百五,但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见地,有自己的担当和正义,所以说以貌取人是一大错误。影片《男二本色》塑造的大愣就是这么很二的一个人,数次身陷囹圄都是他直肠子犯“二”的结果。
能够犯“二”,未必是憨傻。见惯很多心思细腻的人,但这种人往往精明过头,他们自诩自己从来不做傻事,也从来不被坑,也不会轻易被下套。但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种人就很执拗的去坚持自己为人处世原则,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二”,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说未必就是真“傻”。
我们一定不会忘记《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虽然貌似给人一无是处的感觉,但他却活在自己精彩的世界,让聪明人或成功人士看到另一种活法。其实这类人物就犹如王宝强演绎的诸多角色,他们依靠自己一根筋的热忱,却能够意外的获得成功和认可,虽然不是成就显著,但至少他们活得问心无愧。
《男二本色》里的大愣,尽管被塑造得很简单粗暴,但这正张扬出角色“二”的本色,影片的看点就是聚焦在这讨债人和承包商诸多敏感而利益关系紧张的矛盾冲突上,彰显出戏剧的多变性。大愣和有才不打不相识的肝胆相照,同样揭示出建筑行业更多不为人知的欠薪内幕。
导演陈之月以喜剧的风格表现社会讨债人的故事,其实这样的玩法更具批判和讽刺的意义,就像我们在看《疯狂的石头》,总会被影片那些颇具戏剧性的桥段给颠覆传统的审美趣味,让人耳目一新,自然会催生出另一番感悟,原来人算不如天算。《男二本色》就是走这样的冷幽默风格,让人感觉到逼仄的现实,又能强烈感受到主人公身上被“二”隐匿的人性闪光点。
前几年为农民工讨薪的新闻层出不穷,近年虽然少了很多曝光率,但现实中此类现象并没有绝迹。代表现代文明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谁知道在这些光鲜背后隐藏着多少农民工的血汗和辛酸的讨薪经历。没有农民工就没有这些时尚标志,可谁又能真正来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说陈之月的《男二本色》应该是走心之作,让你笑后不得不深思,如果能够多一些大愣这样的角色,讨薪难还是个问题吗?
影片一直在围绕着“天公疼憨人,傻人有傻福”这一宗旨进行故事架构,大愣虽然“二”得令人揪心,但他却能够收获有才的友谊,还有来自不同阶层美女们的厚爱,将“二”字给彻底的改写,最终释怀自己“二”的真正寓意。影片没有被残酷的现实“雾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也是电影的正能量散发,憨人未必就永远得不偿失,历经囧途,他们最终能够和大多数人一样被尊重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