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难以忘怀》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难以忘怀》的影评10篇

2018-04-11 20: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难以忘怀》的影评10篇

  《难以忘怀》是一部由丹尼斯·蒂诺威执导,罗莎里奥·道森 / 凯瑟琳·海格尔 / 吉欧夫·斯图兹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难以忘怀》影评(一):干了这碗爱情鸡汤

  《难忘岁月》讲述的是特莎·康诺弗(凯瑟琳·海格尔)一直在勉强重复婚姻尽头的相处,直到她的前夫大卫(吉欧夫·斯图兹)和朱莉娅·班克斯(罗莎里奥·道森)甜蜜订婚。找到了梦想中的男人,并且即将成为特莎和大卫的女儿继母,朱莉娅相信自己最终可以把之前的痛苦抛之脑后。但是特莎的嫉妒心却带来病态的转折——特莎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将朱莉娅的美梦变成无尽的噩梦

  这是部关于两位女性故事。关于女人每天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处理棘手的男女关系。并不神秘,但是有惊悚的部分,观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这些人物忍耐着,看到他们忍耐的底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可怕。很多女性会从她们身上找到自己导演想通过影片警示女性:若在丧失身份感时,失去控制会发生什么?当你的身份认同全都维系在与一个男人的关系上或那个男人是否想要你,当这变成你生命重点,就不妙了。因为这都是不能长久的!

  前段时间被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刷屏,无论是热搜还是朋友圈,弥漫着男神贺涵的鸡汤。 但这部电视剧为什么可以如此火爆?因为它呈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种种无奈困惑? 大家还是醒醒吧,本质上来说,我们对剧中角色的认同,实际上是对理想化自我的认同。 真实如唐晶一样的“白骨精”根本没空理会你,35岁以上再入基层职场公司一般不会用,贺涵般的男神也不会随叫随到前来救驾,老公陈俊生也许早就有了年轻貌美的小三小四小五排着队了,那点财产不够分的。 当电视将现实的困境展现出来,然后慢慢讲你对爱情、友情和婚姻的信任期待一一剥离,简直有毒!

  反而,这部《难忘岁月》更让你现实面对婚姻。

  《难以忘怀》影评(二):我扔的垃圾,别人不许捡

  影片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女主保护家庭大战变态前妻。实际上片子有之前很多片子的影子,远的有1992年《晃动摇篮的手》,影片里面瑞贝卡•德•莫妮精湛的演技为今后同类型的角色设定了一个模板,后面类似影片同类型角色的言行举止都可看作是对她的一种临摹;除了《晃动摇篮的手》,近一些的有2009年的《纠缠》和《孤儿》;还有2013年的《迷恋》。从整个的剧情模式讲,《纠缠》和本片气质最为接近,《纠缠》讲的是艾丽·拉特扮演的实习生迷恋雇主老板,欲破坏其家庭,碧昂丝扮演的妻子岂容外敌入侵,使出浑身解数大战第三者。本片有着大致相同的设定,最大的区别是凯瑟琳•海格尔扮演的是前妻,不甘心前夫另娶新欢,处心积虑地为难由罗莎里奥•道森扮演的女主,也就是男主的新任妻子,最后两人演变你死我活肢体争斗。同样的变态白人女子加害无辜黑人妻子,不知道这样的设置是不是又是为了政治正确(这个词也是“胃部不适”的频用词之一),照顾一下黑人的感受,也可能是我想多了,这不过是巧合罢了。此类影片介于恐怖和惊悚类型片之间,视觉感官上其实更接近于恐怖片,所以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恐怖片的经典桥段,例如其中一条铁律,坏人第一次看似被彻底击倒后肯定会满血复活(可参考我总结在《恐吓运动》下的评论-恐怖桥段“嘉年华”)。

  凯瑟琳•海格尔扮演的前妻泰莎,单从形象上看,她应该是美貌优雅知性结合体。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结婚对象,但形象往往是具有欺骗性的。在塑造泰莎的形象时,我们看到在有她出场的场所,如果有人工部光的话,基本上打的是硬光,使泰莎的脸部轮廓鲜明,而且外加略带仰拍的镜头,营造一种阴冷的气氛。而当罗莎里奥•道森扮演的茱莉亚出场,多为柔和的光源,并且色彩多采用暖色调温馨祥和。由影片中茱莉亚和她的好友调查发现,泰莎是有着精神疾病的人,在16岁的时候她就放火烧了自家的房子,她的父亲差点葬身火海。泰莎实际上和前夫是斯坦福的同窗,是别人艳羡的神仙眷侣,但前夫为了创业离开光鲜的华尔街工作,而搬到小镇,她当时就是十分不情愿地和他来到小镇生活,她的前夫接受不了她的神经质和变态控制欲,离开了她,如果说没有茱莉亚的出现或者说前夫没有打算再婚的话,他们的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泰莎虽然觉得前夫的离开心有不甘,但至少他和她又一个共同的女儿,这也是他们的感情纽带,而且她也一直希望前夫生活在她的周围,还是在她的控制范围之内,而且她从内心并不是十分爱她的前夫,他就如她的一件东西,她不想要了,但也绝对不会给别人,自己不喜欢宁可扔掉,也不希望别人得到它。这也应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心态:“只要你过的比我坏,是我人生最大的心愿”。

  从影片中泰莎的母亲对她的态度要求,我们就能出她性格形成的一些端倪,而且她也把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应用到自己女儿的身上。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从父母继承来的思维和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会成为我们之后教育自己儿女源泉,所以父母对于孩子影响非常之大。就如我们在街上看到有的孩子随手把喝空的水瓶随手扔到地上,你只要留意孩子身边的父母,几乎就一目了然,一个人的内在在TA的外在已体现无疑,如果不信的话,你们大家今后不妨仔细观察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古人讲“相由心生”,实际上不无道理。当然我这里不是要探讨什么上纲上线的“素质”论,因为我也对什么都上升到国人素质问题非常地反感,就如在香港我也看到港人过街闯红灯也是稀松平常外国人在国内闯红灯和排队加塞也如家常便饭,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是处在人类社会大的框架下,有钱有权的人吃饱喝足,闲得只能品头论足,处在马斯洛最低需求层次的人或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也只能沦为被谈论的对象。所以国内发生的一点小事,就成了这样一类人群(在国外居住一段时间呼吸点“甜”的空气,喝了点咖啡,拿过几次刀和叉,学了几句外语,交了几个“点头之交”的所谓外国朋友)口诛笔伐的对象,先是鄙夷,然后再置身事外优越批判,还是那句最经典的话最贴切:“站着说话不腰疼”。实际上,发生在别人身上再大的事都是小事,发生自己身上再小的事都是大事,所以等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原来一直信守的理论也就随手丢弃了,而接下去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就只是自己一直鄙视或者唾弃的。

  每次想聊聊对于影片的感受时,我是想到哪写到哪,如果回过头整体看的话,有的已经离题很远了,但我也懒得再组织修改,因为那样一来就不是感受了,而是粉饰了。说到这里,突然不想写了,就到这吧。

  《难以忘怀》影评(三):有神作潜力,却硬生生成了狗血

  看过的都知道,真正的女主应该是Tessa,哪怕戴着一个大魔王的头衔。除了结尾,全剧智商在线完美诠释一个因爱生恨,因嫉成魔的疯女人的形象,再次证明疯子天才仅有一线之隔。可惜结局硬给导演和编剧整残了。一步步设局都走过来了,结局各种露破绽给 David,然后因为Julia一顿嘴遁就自我了结了,跟前期的冷静心大判若两人。看到这里,我心理千万匹神兽在哀嚎。明明再苦心经营下,玩死Julia不在话下,重新回到想要的生活也不是不可能的。就为了一个邪不胜正的结局,这个角色最后也废了。

  至于Julia,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之处。Tessa最后对她的评价虽然偏激,但不为过,一个可悲懦弱的女人。越害怕失去什么往往越容易失去,患得患失,最终,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如何去守护想要的东西。剧中设定智商被压制得太厉害完全无法体现和Tessa作对手戏的交锋。这个角色槽点太多了,跳出戏外来讲,有些可以三言两语就解释的事硬给拖成有口难言,你能活着该感谢主角光环和编剧。

  最后是David,可有可无的角色,就是一个祸乱根源的设定。所以说,一个好的前任就要像死了一样。都快二婚了,彼此还经常出现彼此的生活中,哪怕因为一个女儿。也许这是中西理念不同吧,反正我觉得这种相处模式不出事的概率太低了。

  看开头,我以为是继《消失的爱人》之后又一部腹黑神作,可惜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