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观后感10篇
《眼》是一部由夏永康执导,梁朝伟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炒作的话题够火也足够值回广告投资。可谓是今年来品牌方的一次成功案例。广告营销方式步步为营也可以称得上教程。
抓住消费者饥渴需求,以一拉会数百倍于品牌的回报,倒是值得赞赏。
不过,广告却是奇烂无比。好好一个演员,被不知所谓的文案台词给整糟糕了。
强烈冒出来一股心灵鸡汤味道而且是味精加多了,被矫情的念出来真是蛮恐怖的。
无时无刻不想让观者从台词想到品牌名,
却又要扯起遮羞布玩文艺建牌坊,
有强烈的想要一下击中观众软肋与内心的欲望,两者于是越拉越长导致彼此的矛盾份外突出,结果还真炖成一锅鸡汤了。
反复剪辑只会让说台词的梁朝伟感觉很不自然,矫情得也很不自然。
满,
太满了,
欠缺留白
欠缺余韵反而不如香奈儿5号请布拉德皮特,
因为本来就是只要有品位的人懂,
我针对的就是懂得我的产品懂得我的品位的人群。
够逼格。
谁说【眼】把香奈儿的比下去了?人家高冷在上头笑着完美浓汤呢。
《眼》观后感(二):《眼》之愉悦
作为一部大片,《眼》足够让很多大电影制作人羡慕嫉妒恨了,主演梁朝伟、剪辑张叔平、导演夏永康、作曲Marco Iannelli,这放在华语电影圈的坐标里,也是豪华配置。把这部片完全当做艺术片解读,相当有趣。
短片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电影的返祖现象,当活动影像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后,人们首先被短片所震惊,马戏团到镍币影院时期,短片的吸引力不亚于现在的大电影。不过随着影院放映的发展,长片逐渐在影像娱乐形式中居于主流,没想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碎片化的审美经验重新被规制进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使得短片借助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录像艺术在当代艺术的谱系里也是重要一环,这类录像作品常常与装置、环境等当代艺术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香港明星出演录像艺术短片(请注意与录像厅的区分)也不是第一次,早年间我曾看过张曼玉主演的《万重浪》(伊萨克·朱利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类作品,杨福东拍过不少,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眼》之愉悦夏永康不是伊萨克,也不是杨福东,他有着自己风格强烈的美学特色。这在《眼》里也明确的传达了出来。相较于其他作者对于环境、空间的重视,夏永康完全把视角集中在了演员的面部特写——确切的说,就是梁朝伟的眼睛。这甚至让我想起了影史上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实际上,过于小景别的人物器官描写是一个意义的黑洞,观众们必须要经由不自觉的蒙太奇心理机制,才能补足作品的意义“格式塔”,从而完成一次有效的作品生产-接受过程。
伟仔的大眼睛弥漫在整个荧屏之上,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有“无身体的器官”(评述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之说,眼睛成为《眼》的主体,是《眼》唯一的表现对象。片子里,梁朝伟的独白和Marco的音乐都在渐次流淌,但镜头始终局限在伟仔的眼睛周围打转——在《眼》中,眼是不折不扣的“无身体的器官”。
伟仔的独白据说出自他自己之手,好在他之前写过《我是路人甲》的影评,这使得我对他的文笔有了些认识。《眼》中的台词朴实无华,就内容来看,伟仔应该是在对一位女子娓娓道来(肯定不止我想到了刘嘉玲),伟仔充分显示了暖男风范,直陈这位女子“衣食无忧也处处需要照顾”,尔后更是明言:“当我看到你的眼睛,我就看到完美。”
我实在无法抑制过度解读的冲动,这种“眼睛就是完美”的陈述,不正是对“无身体的器官”最好的描摹?特吕弗有本电影论集命名为《眼之愉悦》,这个名字直抵电影的本性——正是给观者们的“眼”带来了愉悦快感,电影才是有意义的。
《眼》之愉悦,就在于眼是完美的。
常听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王家卫更早之前则说过,梁朝伟是一个可以用眼睛表演的演员,其实这事的正确逻辑是,梁朝伟先用眼睛催眠了王家卫,然后王家卫再用这句话催眠了我们。
所以,梁朝伟、王家卫,还有作为纯粹观众的我们,看电影时其实都是这个故事里的角色,都在表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这让眼前这部叫做《眼》的电影,虽然片场优先,虽然空间局促,却又具有无限的想像跟表演的空间。
电影《眼》一开篇,观众即刻被一张熟悉的面孔和一双熟悉的眼睛所吸引,清彻、善意、忧郁,还带着那么一点点的调皮,电影从头到尾,就是这张脸和这双眼睛一直就这么正对着你,跟你分享一段你们重逢的感触,而不计所面对的是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小孩,又似可以把一切都包容进来,跟你讲述那次他与她之间的意外重逢,以及因了那次重逢拨弄起的内心涟漪。
看着这部电影,你会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变成了他初恋的那个人,在一个非常意外的场合,在一个非常没有准备的时间,与梁朝伟不期而遇。当然,我也知道,这世界究竟有多少女人期待着与这个男人可以不期而遇,那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但他第一次看到你的眼神仍然让人觉得意外,即非常有杀伤力。
换过来说,也许是不期而遇到的你才让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这样的意外的杀伤力,惹得他突然产生向你一倾衷曲的冲动――从他的讲述中,你了解到,你们曾经那么深情如许,曾经那么纯情如初,他们的那些故事里包含着所有同类故事的美丽,亦隐含着也许哪怕是经过一生,又都无法释怀的悲悯,你们两个曾经初恋而热恋的人,究竟会缘于什么原因,在人生最旺盛、最美丽的年华突然一拍两散?但内心里互相间的那一份热度仍然没有冷却,只待现在这一天的点燃。梁朝伟用教科书式的表情表演,用他缓慢的声音,用一双会讲故事的眼睛一直盯着你,领着你走进那个似乎已遥远模糊的美丽初恋里。
一个尽历世事的成年男人,对曾经的初恋,其实大多没有绝对清晰的记忆,他眼中的那时的你,也都是要经过他成熟的思绪梳理和过滤之后的遗存,一定是他们最需要的那个你。
不过,作为演艺之人,作为长时间活在闪光灯跟娱乐版面里的公众人物,梁朝伟这一番娓娓诉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出现在他生命中的某些女孩,和女人,曾华倩,张曼玉,或者还有别的。至少他如此长时间地面对镜头,又如此表情淡定而深情的表达的那一刻,我们相信他把这番对初恋重逢的感怀表达出来时,肯定和我们一样,已心有所属。
所以,希望每个成年男人都有机会看一看梁朝伟的这部《眼》,因为我们已麻木太久了,我们已遗忘太多了,再不“偶遇”我们自己都老了,连回忆都来不及了,虽然,我们没有如梁朝伟一样会讲故事的眼睛,但,心依然。
《眼》观后感(四):谁能抵挡梁朝伟的眼神?
有人说冬天出生的人都比较高冷,好像有点道理。就如大水瓶的我,见到什么明星都处变不惊,最大不了就是觉得亲切——平时他们在屏幕里,现在走出来了。身边的朋友还是不罢休,他们总会八卦,作为混娱乐新闻界的我到底见到哪个明星最动心。嗯……是梁朝伟。
第一次见梁朝伟,是几年前在澳门某个活动上。他全程面带微笑,对每个人都善意地笑,对老板如此对观众如此对记者也如此。很难辨别他是职业惯性的笑还是发自内心的笑,可能他的嘴巴就是长成那个弧度的,和眼睛配合着,都是弯弯的。不过即使他站在我面前不足一米的距离,我都觉得很遥远。他的眼睛看着你,那么专注,但又像看着远方……
这几天随朋友去看了梁朝伟的新作《眼》。单看制作卡司就觉得有档次,王家卫的御用班底,还有所谓“神秘人”编剧,有说是王家卫的,也有说梁朝伟。这个要等到9月25日公映才知道哦。
梁朝伟的电影一般都不会错过,只看他的一双眼睛已经值回票价。何况这是一部梁朝伟只用眼睛做戏的大片?
梁朝伟的眼部影像贯穿着整部片子,通过每一帧幻化折射给镜头前的你我。这一次无法抵挡的是他眼神传递出来的“舒服”。这种“舒服”,包括了被他凝视时感到的温暖,也包括了被读懂感到的安慰。读懂女人可以说一种艺术。看了这部片子,温暖到要融化,因为凝视你的这个人懂你。
关于梁朝伟的眼睛,留有千千万万的思绪:《悲情城市》里,有一种眼神,青涩当年;《东成西就》里,有一种眼神,耍宝搞笑;《重庆森林》里,有一种眼神,敏感自闭;《东邪西毒》里,有一种眼神,迷离动情;《花样年华》里,有一种眼神,复杂微妙;《无间道》里,有一种眼神,迷惘深邃;《一代宗师》里,有一种眼神,隐忍坚毅。而在这部眼戏大片中,有一种眼神,叫梁朝伟。他的眼神不再因为角色而变化,他的眼神就是他自己,梁朝伟。
整个观影过程,只看梁朝伟眼睛已经让人受不了,他居然还要表白!“能完美的只有自己,可珍惜的只有眼前。”
谁能抗拒这样的梁朝伟?
《眼》观后感(五):《眼》梁朝伟要用电眼大法迷倒世界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他却要拼演技!明明可以当演员吃饭,他却写起了影评!其实,他脸都不用靠,只靠一双眼便可以秒杀“众生”!
他就是梁朝伟,20岁入演艺行至今打拼三十余载,扮演千百角色,获奖载誉无数,影迷粉丝众多,本可以吃老本也能颐养三生三世的天年,却至今依然勤奋如初,前一部《一代宗师》拍了四年多,后一部《摆渡人》正在缓慢推进,而业界盛传他早有当导演之心,并在两片空档期积极准备自己的作品,这部由他主导的影片叫做《眼》,已然完成后期制作,即将与观众见面。
目前已经曝光的《眼》的海报,透露了不少的信息,在海报上除了标明主演梁朝伟,也能看到导演是夏永康,美术指导是张叔平,这都是王家卫御用团队的中坚力量,与作为主演的梁朝伟合作,也算是品质相当,棋逢老友。但令人惊诧的是,在编剧一栏,署名却是:神秘人。实在想不明白,在这三位大咖之间,还能诞生出什么不能曝光的神秘人,如果是王家卫,必定不会如此晦涩的“保密”,刘嘉玲嫂嫂也不大有可能,如果她能与梁朝伟珠联璧合的进行电影创作,必是一件快乐又完美的事情,绝不会当“活雷锋”。因此这个神秘人或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梁朝伟。
当然,猜测只是猜测,真相总有验明的时间。感谢与梁朝伟缘分匪浅,有幸提前看到了这部《眼》,这是一次很特别的观影,据说迄今为止能看到全片的,不会超过20人,这让战台烽很为难,全盘托出太过剧透,会严重影响大家对影的观感,隐而不谈又对不起这部特别的影像,对不住望眼欲穿的诸多影迷和粉丝,只能“悠着点”说出我的观感。
既然是被称作《眼》,确实与影片主题太多的相当,果然是与“眼”有关,不仅有关,还是大大的有关,似乎每一帧画面,都离不开这双可以迷倒全世界的电眼。都说眼睛会说话,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机会看到会说话的眼睛,这一次 ,《眼》给了大家这次机会,阅尽梁朝伟双眼的百般风情,尝遍被电眼击中的万般悸动,真真是心灵的一波高潮接着一波高潮。影片全程是黑白色调,一如眼睛的黑白两色,纯粹而自如,而这看似“冷酷”的单色调,却并没有降低影片所带来的温暖,谁让梁天王是终极暖男,他的一笑,眼角一翘,便有穿透百年冰封的力量,直达每个孤寂人的内心。
其实,疑似梁朝伟自己编剧的《眼》,有很多台词都可以作为心灵鸡汤广为“洒播”,比如:“光阴是个陷阱,比所有的希望都要深”,比如“我们习惯怀抱过去,却忘记拥抱眼前”,比如“就算你衣食无忧,也觉得你处处需要照顾”,比如“能完美的只有自己,可珍惜的只有眼前”……等等,其实,主题都是来自于影片的主角——眼睛,被注视的眼睛,或者眼睛看向外面的世界……当他看着你时,何尝又不是你在看他呢?眼神“觥筹交错”之间,便会完成这一程会心之旅。
记得有记者朋友说,以前采访梁朝伟,他爱微皱眉,专注地望着你,紧绷得像个听讲的学生。现在他却总是自己先笑起来,电眼也眯成一道萌萌的弧线,这些,都可以在《眼》中看到,相信我,等待《眼》的大幕拉开吧。
《眼》观后感(六):庆幸拥有不代表满足现状
文/Etta
现在的广告做的很有意思,商品广告是为了卖产品,但现在广告也被当做商品推销。一部广告,却做了各种前期宣传。狂发预告在地铁、在豆瓣、在微博,只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四大卫视的黄金时段首播,吊足了胃口。
一部广告赚足各种噱头,也跟他的创作团队有关,资方提供的制作团队名单上包括了王家卫御用摄影师夏永康、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
整部短片充满了眼睛特写和长镜头,梁朝伟标志性的上扬的嘴角和总是略带痞气的笑容被隐掉(其实有一个镜头是有嘴角的,个人认为不应该出现,角度已经使镜头有起伏感,既然三分钟都遮住了鼻子以下部位,就应该做到最后。),只用眼睛来说话,最起码可以说这部广告在创意上很用心。当然,梁朝伟像朋友一样的独白也让人印象深刻,节奏、情绪跌宕起伏,圈霸霸已经完全被电倒了!最近也在做无间道经典片段翻拍的作业,只想说一句“梁朝伟,好演技!”
“珍惜眼前、眼值珍惜。”这是我今年看到最好的一句广告词。而且把字幕放在商标LOGO后面,又不突兀,又能凸显,说明导演的用心。相比陈伟霆的“飘柔”和古惑仔的一《一起兄弟》,今年的广告做的越来越好,是形式越来越创新,借住自媒体的传播方式,一个话题的讨论,确实会在信息泛滥的网络中昙花一现,但一个话题的产生,却满足了身为网民的我们看热闹的心理。
当我们不被满足,商家就不会停步不前而会继续做努力和尝试,更新技术和运营方式;当我们满足于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就只是现在。
愿人人怀有庆幸拥有现在又不满足现在的心。
附:丸美广告《眼》梁朝伟词
好久不见了,你最近好吗?我指的你一定很累,你就是这脾气嘛。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女主角和你很像,凡事追求完美。无论多辛苦,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带着一个笑容,生怕别人担心,很像你吧?
所以立刻想到你,我们要不停的选,工作、爱情、家庭,太多问题需要答案,我知道你有时候会偷偷擦眼泪,一转身又会笑起来。
我真的担心你啊,就算你衣食无忧,也觉得你处处需要照顾。都说女人难,很容易被贴标签,会把自己弄丢。时间,会给你一切的答案。但时间本身就是最大的代价,没事的,不要害怕。
对你来说,标签没有什么意义,人来人往,大家都经历了很多事。没有办法强求,能完美的只有自己;可珍惜的只有眼前。
比如 现在,你跟我的记忆里一模一样,只要一笑,就是那个不服输的小女孩。倔强、干净、不信邪,让时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你一直在追求完美,其实完美很简单,当我看到你的眼睛,我就看到丸美。
珍惜眼前,眼值珍惜。
(PS:说道古惑仔是一代人的回忆、小虎队又是另一代人的回忆,我真的很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tfboy重组上春晚时,媒体标头是《tfboy再合体,掀起纯情怀旧风》
《眼》观后感(七):眼之谜题
夏永康执导的短片《眼》,在整部片中,以摄影机镜头持续关注演员梁朝伟的眼睛,而梁朝伟亦使出“眼睛会说话”的必杀绝技:在这种相互关注的深情凝视中,形成了一种文化仪式,一种复古的想象。
雅克.奥蒙在《脸部特写》一文中曾写道:“一张专注拍摄出的脸,即使远距,也总是特写。特写总是展示脸部,一种面相。”在华语电影世界中,梁朝伟是最擅长使用面目“眼技”的卓越艺人,这种“眼技”打破了景别的限制,赋予观众深邃的想象。一如《花样年华》中,远景中他置身于昏黄路灯下,面部光线暗淡,但你分明看出了他眼中的寂寞和哀叹;又如《一代宗师》,和宫二最后的离别对话,以中景的方式过肩对拍,你从那隐隐泛出泪光的微笑凝视中读出了他对宫二的敬与爱,更有一份难舍的遗憾。
遗憾是人世间最令人心动的艺术表达。当年我曾三度在影院里看《一代宗师》,每次及此,挑动心事,都不禁潸然落泪。叶问和宫二的对话,也即是梁朝伟和你自己关于时间和记忆的对话。
难得的是,在传统的好莱坞式的对切镜头中,由格式塔心理学虚伪缝合出来的“时空统一”,往往在美学层面上给人以反现实主义的机械造作之感。演员间的那些深情款款的谈话,你永远不知道历经了多少次拍摄方才达成。但梁朝伟却可以在导演的妙手牵引下,实现一种连绵的、持续的情感魅力,得益于摄影机镜头的强化效果,更在于他自身表演方法的精准控制。
这次短片《眼》的导演夏永康,摄影师出身,因此假使遮蔽掉文艺性弥漫的旁白,你看到的其实是数十幅静观性的特写剧照。这些“剧照”在张叔平的剪辑中,以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的形式,直接近乎同景方式跳切连缀,让人想到卡尔.德莱叶的《圣女贞德的受难》,以及法国新浪潮戈达尔解放的摄影机语言。
对于面部的静观,实际源自电影默片的黄金时代。由于没有对白,影像景别的大小择取,成为了传递情绪的节奏和“声音”。于是,我们看到了阮玲玉微抬下颌、无语问苍天式的悲悯,巴斯特.基顿的饱含热情的冷感,看到了卓别林眼中的善良和狡黠,看到了“瑞典女王”嘉宝的神秘。
当嘉宝在《妮诺契卡》中开口了,笑了,一个时代其实结束了。那个只属于伟大演员的“面孔时代”,在叙事的无穷剧力冲击下,再也难以往复。
因此,从《眼》中,我看到了是一种指向电影原点的回望。这种组接消弭了两级镜头间的戏剧冲突,实际成为了伴随着跳跃音符的诗歌。
这些诗歌中,隐藏着秘密。
澳洲人类学家迈克.陶西格曾说:“我将脸视为表象的譬喻,表象中表象,譬喻中的譬喻,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说脸是秘密本身的元表现,一种显现的原始行为。因为脸本身就一种偶发,位于灵魂假面与灵魂之窗交接的魔幻十字路口,乃善加维护的公共秘密之一,为日常生活所必需。”
对于我个人而言,生活中往往总是不愿直视对象的眼睛——也许,有时只因为自己内心的秘密太多。我害怕,在对方眼睛发射出的光芒中,我无以遁形。
而对于梁朝伟而言,在他的眼睛散发出的敏感和情绪,把日常生活也转变了诗意。而这种诗意在《眼》中,也由于留白的使用,变得谜意丛生。
从视觉形式上看,《眼》对梁朝伟面部的景别选择,除了最后一个中近景镜头之外,几乎都只是截取了双眼——这有些类似于赛尔乔.莱翁内的标签化镜头,而莱翁内的镜头同样孕育着静观的美学——抑或是,一侧眼睛的面部。在大量的时间内,你知道那是梁朝伟,但画面的分割感、局部感,又营造出他复杂、敏感、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在几乎所有时间和影像的流逝中,你琢磨不透他。
而和画面平行生发的对白,据说出自梁朝伟自己之手,更加重了这些神秘感:
“好久不见了,你最近好吗?”
“能完美的只有自己,可珍惜的只有眼前。比如,现在。”
“你跟我的记忆里一模一样,只要一笑,就是那个不服输的小女孩。”
……
梁朝伟到底在跟谁对话?
可能是多年不见、分手很久的EX,也好像是当年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暗恋对象,也有可能是曾经无话不说此刻却天各一方的伙伴。这些留白中,都是故事。
但从梁朝伟那温暖的眼神中看出,那一定是值得珍视的、留有遗憾、潜藏心灵深处的美好往事。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柏佑铭(Yomi Braester)在从“迷影”视角切入《花样年华》时专门提到,影片的最富魅力之处,便在于梁朝伟和张曼玉在一次擦身而过后,镜头在他们出画后对着后巷墙壁的短暂停留。那种停留间的空白感,给与你思索和想象:想象两人貌似平静、但也许此刻已是惊涛骇浪的欲念波澜。
以此关照,《眼》让人亦有同感。
德勒兹在《电影1:运动—影像》中提出:“情感—影像是特写,特写是脸。”因此,在我看来,《眼》很好地实现了特写、脸与情感影像合三为一,它们成为彼此可以交换的对等物。
只要你内心有爱,你要专注于那迷样的双眼,一定可以触碰到那情感性的强度和温度。
《眼》观后感(八):这一刻,年华老去
好像只是眨了眨眼,我们就跌进了一个更快的时代。
几乎没有耐心去读一本书,看一部开场缓静的电影,朋友圈的长文很少看完,点了收藏好像就心安了似的——其实也根本不会去看。工作越来越忙碌,因为“互联网+”就是每个人都要像互联网一样加速玩命,股市忽高忽低,实体经济下行的说法越来越盛,每个人一边奔跑一边惶惶不安,不知道头顶是不是有随时砸落的阴霾。
敢不敢从这样的生活里跳出来,让自己重新安静下来?
那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吧。
就在这样的时候,看了梁朝伟主演的新片《眼》。
真的是梁朝伟“主”演,整部片子几乎全是他的眼部特写。而这部新片,也具有电影级别的制作班底:导演夏永康是王家卫多次合作的剧照摄影师,已经导演过《全城热恋》和《全球热恋》两部大电影;美术指导张叔平,香港电影界响当当的名字;编剧神秘人……据说片子里的台词是梁朝伟亲自改过的,真相不得而知,但台词对这片子确实重要。因为全片黑白影像里,除了间或出现的梁朝伟的面部特写,只有他念出的台词,仿佛是在证明:这真的是梁朝伟。
是那把熟悉的声音,加上温柔的眼波流转,让人安心。可能除了刘嘉玲之类的身边人,不会有人,曾经这么长时间凝视梁朝伟的面部细节。其实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有片段的、局部的私密记忆:突起的骨节,皮肤上的吻痕,阳光下耳廓上的绒毛……是这样细碎的记忆,而不是身份证式的大头照,撑起了你心里的她或他。因着这支短片,梁朝伟突然像一个私密的朋友一样,出现在你的眼前。
我得说,这真是一副上好的安慰剂。
看着这样的画面——听闻做成黑白,就是希望更少干扰,让这画面能直接入心——应该有不少女生觉得是在见旧情人吧?开场的台词也是:“好久不见了,你最近好吗?” 其实整条短片都有旧情人重逢的温暖,这感觉,相信上了年纪的人多少都会经历。
要说电影,我想到的最佳比照,不是著名的“爱在”系列第二集(《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不是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的重逢,而是吕乐导演的《小说》。吕乐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电影摄影师,比如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摄影都是他;但他自己导演的电影,比如《赵先生》,比如《小说》,都是中国电影奇珍异宝般的存在。《小说》的演员包括王朔、阿城、余华……这是片子的纪录片部分,是一群作家在讨论“什么是诗意”;而剧情片部分,是王志文和嫁做人妇的女主角久别重逢,情动得让人要掉下泪来。
看着眼前的这部《眼》,又再想起那份情动。这条短片的极简表现手法,则让人想起蒋志的著名短片《0.7%的盐》,那是个8分多钟的长镜头,阿Sa对着镜头由笑转哭,流泪结束。梁朝伟的这条明显更温暖,尤其是当他眨眨眼,对你说:“没事的,你不要害怕。”
25号就能看到这条短片。这天,也是《港囧》上映的日子,据说这是部跟初恋(你最念念不忘的前度)有关的电影;而这一天,你也可以看看梁朝伟,看他像一枚温暖的前度,照亮我们疲惫的此刻。听他说,没事的,然后在这安慰剂里,继续上路。
好像只是眨了眨眼,我们就跌进了一个更快的时代。
希望伟仔对着我们眨一眨眼,能把我们从那个更快的时代里打捞出来,听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我知道这篇文字开头说的那些状态,可能都只是浮躁的我自己。但这最后一句,希望与你共勉。
这一刻,年华老去,自己还在。
《眼》观后感(九):好久不见 最近好么
看完三分钟的片子 我的内心是有触动的
作为一部广告片来说 它是成功的 因为它打动了我
既然说是广告片 那么就不能简单的用电影评分标准来评判
不过也罢 别人怎么看待它 于我而言又有何意义呢 我自己觉得好 那便是好的了
随便扯两句 说说它哪里触动到了我
也许是年纪的增长 越来越容易被简单直白的语言打动
那些繁复优美的辞藻 就像过眼云烟 看着美 却没有实在的内核
反倒是简单的只言片语 却掷地有声
通篇一共300余字 字字珠玑 针针见血
“好久不见 最近好么
我知道你一定很累
你就是这脾气嘛”
“我们要不停的选
工作 爱情 家庭
太多问题需要答案
我知道你有时候会偷偷擦眼泪
一转身又会笑起来
我真的担心你啊
就算你衣食无忧
也觉得你处处需要照顾”
“但时间本身就是最大的代价
没事的 不要害怕
对你来说
标签没有什么意义
人来人往
大家都经历了很多事
没有办法强求
能完美的 只有自己
可珍惜的只有眼前
比如 现在”
“你跟我的记忆里 一模一样
只要一笑就是那个不服输的小女孩
倔强 干净 不信邪
让时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诺大的城市里面
迷了眼睛的灯红酒绿之间
川流不息的人潮和车流中
谁都来不及多看你一眼
大家都匆匆忙忙 慌慌张张
每个人都在赶时间
赶着上班打卡
赶着下班回家
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快乐
但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苦
于是 想到自己
坚强的背后
是无奈的坚持
是无路可退的倔强
是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苦涩
那些在沉默中被强行忽略的烦恼
想幽魂一样散不去
然后 在这短短的片子里 他用蹩脚的普通话 轻声念叨
就好似有人说
我懂啊
忍不住就流下眼泪
也不是伤感
也不是难过
反倒像是情绪的释然
看完之后 想到了一首歌
其实两者并无关联
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是什么高逼格的歌
有兴趣的不妨听一听
陈嘉桦 <想念自己>
看着镜子里面那陌生的脸
你深吸口气擦干双眼
安慰自己说没变没变
不过是今天的妆浓了一些
趁着青春 还剩几年
努力追上城市的光鲜
天黑以后 天亮之前
设法抹去心底那些疲倦
……
《眼》观后感(十):《眼》台词-王家卫式心灵鸡汤
好久不见
你最近好吗
我知道你一定很累
你就是这脾气嘛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
女主角和你很像
凡事追求完美
无论多辛苦
对身边的每一个人
都会带着一个笑容
生怕别人担心
很像你吧
所以立刻想到你
我们要不停地选
工作 爱情 家庭
太多问题需要答案
我知道你有时候偷偷擦眼泪
一转身又会笑起来
我真的担心你啊
就算你衣食无忧
也觉得你处处需要照顾
都说女人难
很容易被贴标签
会把自己弄丢
时间 会给你一切的答案
但时间本身就是最大的代价
没事的 不要害怕
对你来说 标签没有什么意义
人来人往 大家都经历了很多事
没有办法强求
能完美的只有自己
可珍惜的只有眼前
比如 现在
你跟我的记忆里一模一样
只要一笑 就是那个不服输的小女孩
倔强 干净 不信邪
让时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你一直在追求完美
其实完美很简单
当我看到你的眼睛
我就看到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