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伯德小姐》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伯德小姐》经典影评10篇

2018-04-13 20:57: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伯德小姐》经典影评10篇

  《伯德小姐》是一部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西尔莎·罗南 / 卢卡斯·赫奇斯 / 杰克·麦克道曼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伯德小姐》影评(一):伯德小姐

  “I want you to be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you can be.” “what if this is the best version?” 大家最喜欢的都是这句话呢,,,Lady Bird,伯德小姐,中文译名少了自由飞翔的青春情绪,,,亲情爱友情,青春三部曲呢,想要逃离的压抑亲情渴望想象爱情,还有无比忠实存在的友情,到最后亲情的矛盾都会化解不变的爱,爱情似乎有点荒唐了,友情有点远了

  ~~~

  《伯德小姐》影评(二):LADY BIRD

  伯德小姐其实是LADY BIRD,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与自己和解”。回过头想一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不接受自己的矛盾状态呢?我想,很多人是从青春期开始吧,从我们的中学时代开始。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想法也是。

  于是,给自己取一个新的奇怪名字,告诉朋友郑重的写在一些地方;交新的看起来很酷的朋友一起做叛逆的事,跟旧的朋友疏离;跟父母家人的矛盾和不理解;对“大都市”的艳羡......这些情绪来得莫名其妙,但是又理所当然。身体和意识都还没有适应好这些变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远方。排斥现在的一切,憧憬未来的一切,恨不能马上斩断与过去的一切联系。好像一旦到了远方,我就不再是我,而是一个全新的我。大学就成了这种情绪最理所当然的出口。

  人类的有些情感是有共通之处的。虽然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大洋彼岸,我的高中生涯也远比伯德小姐辛苦,我跟我的母亲之间也比较融洽,但是依然不妨碍我在观影时回想起我在过去的一些年完全无法跟自己和解的时候的样子

  不能跟自己达成和解,也许这才是青春最重要标志

  可是,谁又能在青春期跟自己达成和解呢?这是一个变化多么迅速剧烈阶段啊。好在,主角经常是幸运的。故事的主角在去到新城市后,第一次向别人做自我介绍时就把LADY BIRD换回了自己的本名,她的自我和解之路开始的很快。我们不是电影主角,我们也许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开始学会接受自己。

  但是,没关系,不管时间多长,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伯德小姐》影评(三):“我多么希望我是独特耀眼的令同学羡慕的”

  电影《伯德小姐》是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处女作长片,基调轻松明快又带点感动,叙事流畅音乐气氛恰到好处人物成长自然,是一部适合在某个悠闲的午后拿出来观看的青春片。

  伯德小姐(Lady bird)又译作仙女鸟,是片中女主给自己取的中二名字,因为她不愿意用父母赋予她的普通名字:克里斯汀。叛逆的高中少女,往往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她说着出格的话,做着“无法无天”的事,和母亲交恶,只是想向自己所在的这个小世界宣战,而这种捍卫自己的姿态,又不知夹杂着多少虚荣无知成分。她是出生在美国小镇普通家庭平凡女孩,这一年马上高中毕业,她急于出走大城市上大学,以此摆脱自己不起眼的家庭和出生地,这是她的青春烦恼

  美国青春片里的青春,自然不同于我们,不只是因为美国青春片总有大尺度元素、甚至吸毒犯罪这类情节,而是内核的不同。《青春派》里的我们还在同高考的对抗与妥协中挣扎,沉浸在班级母校这些带有集体色彩情怀中;《同桌的你》轻飘飘描写早恋;《那些年》《致青春》同样在爱情和事业中讲现实力量、成长的妥协,而那些所谓的主角“自我”似乎都是不堪一击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算稍稍触到了“自我”和“梦想”这类主题,又流于表面刻板印象,完成度远远不够。好像这些青春片所展示的我们,从不曾思考发现过“我是谁”,而现实也的确是。大多数中学生教育体制、家庭压力随波逐流,在社会主流价值观话语中,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得曾经韩寒,只是退学、写作、赛车,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多么不可一世叛逆任性大胆妄为的传奇标杆。

  电影中《伯德小姐》在申请纽约的大学这一目标中,经历了两次恋爱来回换了两次朋友,最终来到了纽约,从虚荣任性中成长,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家庭和故乡。她是那么的真实、自然,从她一言不合就跳车的那幕开始,观众很容易就被这个生动的人物紧紧抓住,想要去看一看她的内心世界。如果说我们还在与现实的洪流对抗,伯德小姐的烦恼本质,就只是探索自我。虽然她生在美国的穷人家庭,父亲突然失业,但和《起跑线》里的印度挤400人公交车、时常饿肚子的贫民相比,她家还不是有房有车吃喝不愁,她只是没有住在豪华漂亮的大宅子里,不能穿昂贵名牌衣服,不能在纽约这种她向往的大都市里生活,所以她为了不在光鲜亮丽的同学面前掉价总爱撒点小慌。

  这种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为主的青春片,重要的是在一个基本清晰的叙事框架下,通过自然生动的台词和生活细节展现人物间微妙关系,而不是把大众眼里的叛逆少女这类刻板印象再演绎一遍。我印象最深的两场戏,都是母女间的对手戏,一场是在试衣间内外的对话,一场是母亲得知伯德小姐瞒着她申请纽约的大学和贷款时,在家里沉默地做着家务,而女儿慌张不知所措,彻底卸掉了自我的铠甲,祈求母亲跟她说句话。

  伯德小姐的内心活动,归为一句话就是:“我多么希望我是独特的耀眼的令同学羡慕的”,是一种带着自卑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幻想中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美好未来,这样的她本身就是生动的美好的,哪怕总是有点惹人厌的。直到结局她一个人走在纽约的街头,回首看故乡和家庭中的自我,认识到原来我是这样的。

  大概这就是成长本来的样子,不是在某年某月突然缅怀自己当年暗恋过多少男生,更不是看过的那些言情小说霸道总裁偶像剧,然后吐槽“我当初怎么会喜欢看郭敬明的小说”这种黑历史。我想起在初中毕业很多年后,我才听说我的两个初中同学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决定离家出走去西藏,就真的来到了火车站可惜火车站被老师家长及时抓获,现在看只觉得她们两个的举动多么可爱,不管她们当初是想逃离家庭也好、摆脱学校也好,但一定是内心藏有某种蠢蠢欲动的声音,告诉她们生活不止如此,自己也不止如此。

  《伯德小姐》影评(四):青春期里的抗争

  剧本原名《母亲与女儿》,母女关系是核心,但作为青春喜剧片,亲情、友情和爱情三者兼顾。

  克里斯丁和母亲间个性相似,母女日常对话直接,会因为一条裙子、一本杂志、一条浴巾争吵对峙。母亲是为经济有限的家庭悉心打理,操劳愁苦,只希望女儿申请家庭支付得起大学。得知克里斯丁自作主张的大学申请后,两人在厨房里,母亲以沉默对峙克里斯汀的失控,是母女间关系的冰点,深夜母亲灯下写信,不断下笔、停笔、揉成纸团扔掉、重新写,反复如此,欲言又止无声之爱。机场送别戏里母亲倔强不想当面告别,后折回登记处两人已不再相见,后克里斯汀拆开父亲偷偷塞进行李箱的信,母女之间亲情戏达到高潮,信中琐碎之言便是母爱

  友情部分稍显俗套,克里斯汀因为试图接近心仪男生“抛弃”吉娜加入小团队,后在校园舞会当晚意识到兴趣相投趣味相近才是挚友,回去找吉娜两人痛哭大笑舞会相伴。

  和丹尼之间是浪漫爱情戏,以丹尼GAY身份安排收场,和凯尔青春里的性萌动,以公子少爷对情感无所谓真实态度结束青春里的感情

  在人物塑造上,通过上学提前下车、假用家庭信息是青春期的小女生虚荣心表现教师车上搞怪、扔掉成绩单是捣乱是小机灵表现,戏剧表演自制服装、申请大学、打零工、主动接近男生等情节是克里斯汀自信独立意识和勇敢试错表现,青春形象鲜活,而国产青春电影形象或故作成熟或故作幼稚

  【电影是光影艺术努力在剪辑、镜头、音乐等上也分析出个所以然来 此片获金球奖最佳音乐】

  贴

  【主题解析】

  版权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Pegs(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92488/

  作为一部成长型(coming of age)青春片,Lady Bird的剧情熟悉而琐碎。全片围绕高中生女主想要离开加州小城去纽约上学的主线展开,中间穿插了成长路上亲情友情爱情的起起落落。社团男友失恋、初尝禁果、报考大学、还有最老套的和最好的朋友决裂又和好,都是看过太多遍的情节。但Lady Bird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是因为它抓住了青春的精髓,即抗争与出走。

  Lady Bird的重心不在于阶级,而在于成长的必经历程。正因如此,影片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使我一个生活轨道迥异的人感到影片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成长意味着接受自我。此处的自我,不单指严格意义上的自我个体,还包含了众多与生俱来因素姓名,家庭,家乡,甚至如片中女主的中学教育,都是无法选择的。许多coming of age影片都讲述了接受自身特征或自我的某个方面的故事。Moonlight的男主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和出身,包括肤色毒品文化、和吸毒的母亲。Carol中Therese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以及遵从内心选择带来的责任。An Education的女主角则是接受了实现梦想所必须付出的努力。本片的女主在成长过程中,既要正视自己演不了女主角、数学不好、考不上耶鲁一类的事实,又要学会接受自己来自小城,上天主教高中,家境相对贫寒这样的事实。某种程度来讲,接受前者比后者要容易得多,因为人总是更容易原谅自身的不足。而因不满后者所产生的抗争,能让人把视线从自身的缺陷上转移,在与家庭出身不断的斗争中获得充实感与满足感。

  《伯德小姐》影评(五):小镇青年成年之旅

  春节假期中看了电影「lady bird」。讲述美国小镇青年的成年之旅 (coming-of-age). Coming-of-age 作为一种类型片(或者类型文学),题材孩子成人的成长过程,一般覆盖十五六岁到二十出头年龄段典型例子如「阳光灿烂日子」。

  片中主角是美国小镇 Sacramento 的高三学生。Sacramento 是个鸟类正常拉屎下蛋的平凡三线城市,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也没什么特别缺点。我看影片介绍的时候还想,在 Sacramento 能有什么惊人事迹

  果然,整个片子到结束也没什么意外的事情,但是我意外的被打动: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来自于一个低中产家庭;在一个普通的城市的普通中学。经历的每个人都会熟悉的焦虑、幻想、虚荣、失望,以及最终的和解。

  一个人类有史以来就在讲述的故事。推荐

  《伯德小姐》影评(六):我也有一个倔强的妈,我还没有和她说声谢谢

  我们一直在等父母说爱我们,父母一直在等我们说谢谢。

  我想起异国失恋死命要飞回来见ex,倔强也不说挽回,哭了一整夜第二天一大早的回学校飞机伤心的我跟我妈说能不能抱一下你,然后我和我妈有了我长大以来第一个僵硬拥抱。我想起因为不懂事要得太多把我妈妈好几次气哭,她说生我的时候没人照顾晚上饿到找护士饼干吃,半夜疼身边也没有一个人。我却在家里叫嚣着为什么别人都可以那样别人的妈妈多好多好。

  我们家并不富有,工薪阶层,然后妈妈乳腺癌化疗重病几次住院,那年我正好在国外

  我现在没法想象一年十来万学费生活费,外加医疗费家里是怎么省下来过的,从来没有多说什么问起来也说不用担心,你自己吃好就行

  就在昨天,帮我妈看手机,突然发现她把我发朋友圈的自拍悄悄存下来设成自己手机的屏保(因为我极少发自拍,还设三天可见)我和妈妈尴尬相视一笑,我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不懂事的时候提到家里我觉得自己缺爱会止不住流泪,现在想到妈妈我会哭成泪人,后悔的事情已经那么多了,不想以后悔恨自己一辈子

  记得和他们说声"谢谢,我爱你们"

  《伯德小姐》影评(七):致我们心里的Lady Bird

  “每一个18岁的我们,内心都住着一个Lady Bird”

  整部电影覆盖着暖橙色滤镜,让每一次夕阳都显得格外温暖动人,就好像我们每天可以看到的一样。和家人相处、争吵、彼此相爱,生活中诸多无奈毫无顾忌的爱上不适合自己的人还有品味那些稍纵即逝因而弥足珍贵的小快乐,多么平淡无奇,但很动人,因为这就是生活啊。也许毫无征兆,也许早有征兆,乖张叛逆却又感性善良的Lady Bird突然间消失了,说来可能俗套,但这确实就是人们所说的成长。成长后的自己会发现,年少时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其实藏着自己内心深处最深的眷恋,还有爱。

  很多人说奥斯卡获奖电影有着“奥斯卡获奖电影”式的套路和风格,永远如此,难出新意。也许吧,但我想说,这样“奥斯卡获奖电影”式的路子我很受用,尽管平淡,但确实能从中窥探到生活的真相,尽管这世界不完美,尽管生活诸多无奈,但依旧热爱,充满欣喜。

  《伯德小姐》影评(八):我们不一样

  晚饭时间看完了这部电影。

  伯德小姐,像是青春期的我们,但和我们又不一样,大多数人的叛逆期和伯德小姐一样有自己的想法,以自我为中心,桀骜不驯。但又不太一样,她虽张扬但又理智,她虽叛逆但又温柔。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像是把我们的青春日记拍出来了,我看不然,我总觉得更像是母亲的“叛逆”,因为家庭的负担,老公失业,儿子没有正经工作,自己在精神病院打两份工等等,都压的这位母亲喘不过来气,所以她会有些焦躁,一些小事也会引得她和女儿争吵,这让我想起来在我初中的时候,我妈妈更年期的时候,每天下班一进家门她就开始挑我的刺,然后开始骂我,我也会跟我妈吵,但我没有伯德小姐那样理解她,我郁闷,她生气我也生气…想到这个,我就对妈妈感到抱歉。而伯德小姐虽与妈妈争吵,但是她也说“她很温柔”“她的心胸很广阔”,她理解她,在这点上,伯德小姐更像是“妈妈”,有很多话都是伯德小姐主动与妈妈沟通“你喜欢我吗”“不是爱,是喜欢我吗”…我喜欢伯德小姐,她漂亮,她张扬,她个性,她也温柔,希望我也能成为一位“伯德小姐”。

  《伯德小姐》影评(九):平静的幸福感 this is us

  这部电影和call me by your name有异曲同工之处,看完能带给人平静的幸福感。其实这就是生活,谈过几段爱而不得的恋爱,碰到过几个渣男,有爱你却不懂得沟通的家人,有自己的小幸运和小烦恼。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 this is us.

  lady bird好像自己。染了的头发,退出戏剧,其实就是为了标榜自己特立独行,其实也没有脱离幼稚的本质。现在我天天顶着一缕黄毛,不懂当年哪里来的勇气染的蓝色。但是依然会很欣慰还叛逆了一把。

  鸟小姐确实有点丧,可是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么?哪里有那么多“万事如意”?但是因为真实,所以很幸福。

  《伯德小姐》影评(十):1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 但凝结成回忆的 最后也只是那么一些瞬间 跟gay的恋爱 不完美的第一次 跟家人朋友的争吵 所有的回忆 最后凝集起来 或许只有第一次在萨克拉门托开车的感觉 跟朋友毕业舞会之后在江边吹的风 人生中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太重要了 充满仪式感的事件也太重要了 看到妈妈不愿送克里斯汀去机场 我的内心是:快去吧 你们所有的争吵最后都像风一样消散 但这件事情的缺席会是你们两个的缺憾 可能我因为仪式感太强烈了 很容易执念 可很容易忘怀

  对妈妈来说 她要克里斯丁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克里斯丁反问 那如果现在是最好的我 你喜欢我么 可能我们每个人 都没有不遗余力 都有克里斯汀的困惑 所以有了孩子之后 都希望她能不遗余力做最好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