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育婴室》是一部由皮查农·塔玛杰拉执导,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 / 朱一龙 / 徐洁儿主演的一部恐怖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育婴室》观后感(一):“泰国鬼王”最新力作,考验你的承受力
文/温翔
内地恐怖片产量不小,但颇具实力的不多,由于内地审查制度比较严格,这也许是恐怖片不能大肆横行的原因。目前能够屈指可数的佳作更是少得可怜。恐怖片能够大放异彩,看来主要还得在编剧上给力,其次才是恐怖元素的花样翻新。
而这部号称“泰国鬼王”皮查农·塔玛杰拉导演的中泰合拍片《育婴室》令人眼前一亮,恐怖氛围浓郁,令人有不寒而栗之感,“鬼王”出手的确不同凡响。皮查农·塔玛杰拉在泰国导演的《鬼三惊》系列成为泰国最卖座鬼片,而且泰国笃信佛教,灵异事件也不少,恐怖片中的鬼片大受欢迎,也是情理之中。
作为无神论国家,要想将恐怖题材的电影拍得口碑票房双赢,的确很不容易。恐怖心理的滋生,多半是对未来的无法预知,智商不够用,才产生恐惧害怕心理。当然还有的是由于精神病症引发妄想症,催生各种恐怖臆想。
《育婴室》既要能够过审又要能够吸引观众,这种尺度的把握很困难。影片前半部分无论是声效还是道具场景的设置都为恐怖氛围的营造起到很好的烘托效果,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一切恐惧之源来于人心的叵测,也是极为颠覆观众猜想。
影片在表现“婴灵”巫术上的典故来源给予了详尽的诠释,继而引发后来画家蒙少晖寻求自我真相的一系列恐怖体验故事,逻辑上还是说得过去,影片通过癔症幻想等桥段,营造的恐怖氛围的确也很瘆人。
为了能够获得过审,影片只有通过剧情的设置,各种恐怖元素的借用,呈现出假象的恐怖迷雾,真不愧为“泰国鬼王”,影片有不少恐怖桥段真正的让人辣眼睛,蓝瘦香菇。比如孟婆、带着小女孩的妇女等角色的塑造,令人甚感惊恐。
前久韩国惊悚恐怖片《哭声》也是吸引不少影迷的围观,影片各种恐怖桥段层出不穷,情节反转很是令人惊讶。这部韩国恐怖片中西合璧,能够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编剧和恐怖细节的构造令人信服,当然也不是没有BUG,毕竟恐怖片主要是通过臆想而形成,实际发生的怪异事件也有,但很多都经不起理性的推敲。还有一点韩国电影实行分级制度,只要创作者才情足够牛掰,最终让观众喜欢一切都OK。
主人公蒙少晖九年以前的记忆俨然缺失,只有通过梦境的借助恢复记忆,这一切归功于人为造成,影片切入悬疑这架构,是影片恐怖的起因,当然也能够为影片的逻辑找到信服的理由。
影片情节反转不断,这也是该片的吸睛所在,蒙少晖的母亲究竟为何自杀,还是他杀?影片貌似给出了答案,但还是被否定,因为他们不想让蒙少晖遭受二次伤害,当然影片情节如此反转目的也是有利于过审,同时让观众看起来更是耐人寻味,充满惊悚和恐怖感。
所以说在国内拍摄成功一部恐怖片,应该算是奇迹,不能太过血腥,更不能太过灵异,编剧们绞尽脑汁,发挥各种聪明才智,才能过审被观众接纳。目前不错的国产恐怖片口碑票房双赢的,也只有《京城81号》。与好莱坞的《招魂》和《女巫布莱克》,还是日本的《午夜凶铃》,或者是韩国的《哭声》都难以相提并论。
《育婴室》这片名听起来很怪诞,但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还是很容易get到编导们的意图。影片在中国和泰国取景,同时由内地新晋小生朱一龙和泰国性感演技派女星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联袂演出,既养眼又恐怖连连,很是值得一看,算是内地恐怖片不错之作。
看恐怖电影的人都知道,十五年前看日本电影十年前就看泰国电影了。泰国,这个神奇的国度,在融合了本国浓艳的色彩,玄奥的宗教,“养小鬼”“佛牌”等巫术式行为后,加上他们混血儿谜一样的双眼,让他们的恐怖片看上去总是那么不一般。
早就听说中泰合拍的《育婴室》要上映了,因为之前也翻过原著小说《鬼望坡》,也多少对这个故事有点了解。所以在看本片的时候剧情已经不是主要的了,的就是他们如何渲染那种恐怖氛围。 吃人肉,丧尸,符咒,女人的咒怨,古宅孤魂,随处浮现的鬼影,这些可不是在一般国产恐怖片中能见到的。但是会不会因为是中泰合拍,这个尺度就会变大呢?蒙少晖那个惨痛的童年回忆是否会在片中展现呢?正是带着这个目的,看本片时真是又期待又害怕。
《育婴室》的片名温馨,正片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甚至比原著《鬼望坡》更可怕。封闭的空间,幼小的婴孩,玩具娃娃和天真的笑容都成了本片后半部分最恐怖的元素。躺在摇篮里的洋娃娃,脸上贴着千年符咒;午夜出现在街上的小女鬼,仿佛是《夜访吸血鬼》中那个不老小吸血鬼附体;神秘的老宅,为何鬼影重现。坐在桌前的你是否看到了身后吊死的女鬼?既然是改编自小说,古代部分的恐怖戏份自然必须原版重现,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部分。端上餐桌的“想肉”,餐食婴孩的众位将帅,枉死的婴灵母亲的千年哭声。不要说你没被那个没眼睛的女鬼吓到,不要说你在将军儿子吃“想肉”时没有揪心。所有的当事人都在戏内,只有作为观众的我们才是最矛盾和纠结的那个。
可能因为都处在亚洲泛文化背景中,泰国佛教和中国佛教在人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上相比和中国一样。所以深懂此理的我们虽然跟着故事跨了几百年,故事直接跳到了几百年后将军的后代蒙少晖还是从一出场就带着一股宿怨之气。这种气氛盘绕在他头上挥之不去,在他进入老宅后更是影子一般,简直进入到他的骨髓里。命运让他又重新回到老宅,命运让他不顾警告推开育婴室的门,命运又让他一次一次在鬼魅和命丧中走火入魔。被抓手、被上吊、被游荡在村子里的小鬼孩一遍一遍牵引。究竟是因为那个元军“食肉”的因产生了这个结果,还是另有别的隐情呢?
本片由部队吃人的故事引起,又经过蒙少晖的梦境引入,一步一步让他不断恢复自己孩童时期的记忆,让观众在被谜团包围时也逐渐浮现少晖那段让人惊异的经历。到底是泰国的制作班底,本片在声效方面非常突出。坐在影院里看立体声道时不时就会被声效吓出一身冷汗。摩托车飞驰而过,半夜里婴孩母亲的哭声,不知是什么的奇怪的各种响动,感觉就像是“养小鬼”活了一样,就在人头上嗖嗖嗖跑过去,让人汗毛都竖起来了。可能是因为审查的原因,真相太残酷,所以本片把最让人不忍直视的缘起放在了最后结尾彩蛋中。通过漫画的演绎,我们能看到大海难来临时,真实的情况远比吃人肉更可怕。母亲带着一儿一女两人登船,因为想要先救小女儿再救儿子,这使得小蒙少晖在极度恐惧和嫉妒的心理活动下把自己的妹妹残忍地扔到了海里。有些人可能难以接受,但是《唐山大地震》中的故事不也和它如出一辙吗?只不过,《育婴室》更直面人性,更直接,所以带给人的后怕也更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怕的永远在于人心,如果真的面对生死的考验,又有几个人不能经受住呢?这,才是本片留给观众最大的恐怖。
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被遗忘,遗忘只是一种回避,它会在某些时刻不断地出现,提醒你再次面对,并直到取得某种和解。
这个片子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男主想寻找失去的记忆,因为他总是不时地出现各种幻觉,那些上吊的女人、背后伸出的手,甚至等他反应过来后发现自己都坐在了阳台的栏杆上,一放手就要从高楼掉落!
《育婴室》观后感(四):泰国鬼王在禁区的边缘跳舞
在万圣节到来前夕,泰国鬼王皮查农•塔玛杰拉成为及时雨,执导的《育婴室》以惊悚且悬疑,凄厉且血腥的风格成为近期最让人毛骨悚然的院线电影,满足了观众的多元化选择之外,也印证了咱们的审查制度并非是一成不变,保守固执的,只要有好的想法和手法,就可以突破层层障碍,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尺度空间,电影与审查成为一对互相促进擦出激情的情人,而不是针锋相对的敌人。
在内地上映的惊悚片里面,无论国产还是引进,《育婴室》都算得上是一个尺度的先锋,带着泰国电影自身的固有特点,影片中出现了多个挑战视觉与心理的场面,无论是角色面遭遇的种种血腥,诸多人物和厉鬼的造型,还是场景与气氛的营造,都是当下亚洲鬼界的一流境界,精良的制作和不凡的创意,让影片成为历年万圣以来,内地院线能看到的最突破电影。
影片的故事也多次挑逗尺度的禁忌,从古代淮右之军一夜吃光小镇所有婴孩子的暴行,到民国临塘镇召唤婴灵的巫术,都一次又一次让人感到人性的可怕,而影片更厉害之处是把一个亲情救赎的故事在如此黑暗的叙事中点亮了一束光,男主角蒙少晖从陷入梦魇的画家,在临塘一点一点去沿着惊险的线索,去揭开往昔的真相,在那些无处不在的危险中,他的执着艰持与真相所蕴含的人性之光,给满场的黑暗和恐怖,带来了一点点的温感,这大概也是影片为什么能够以极大的尺度通过审查的重要原因。
有胆量坚持着看完影片的观众,会发现真相非常的虐心,当年蒙母面临两个只能救一个的境地,选择了襁褓中的小女儿,而感到被遗弃的男孩蒙少晖从此内心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从而引发了一场泯灭性的悲剧,相近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演绎成了打回亲情的史诗,而《育婴室》揭开了更多的邪恶,成为一部充斥着狂暴与凄美的惊悚片。
皮查农显然摸到了这个开放区与禁区之间,一个微妙又敏感的G点,以富有美学当量的影像赢得了上映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部电影原本就是中泰合拍,改编自周浩晖的《鬼望坡》,小说已经有了很好的故事基础,而皮查农要做的把造一部既还原小说的同时,也能让观众通过大银幕上看到的电影。
现在看来,皮查农的泰国鬼王之誉名副其实,因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泰国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怪异嶙峋的惊悚元素,出产了很多优秀的惊悚片,例如皮查农的《鬼三惊》、《卡到阴》,就和动作片《冬荫功》爱情片《初恋那件小事》一样在整个亚洲流传一时,而这次在他的原班人马的全力打造下,加之中国题材带来的新鲜感,让他得到充分的发挥,成就了这份送给让恐怖迷们的万圣节大礼,真心感谢,考坤卡!
《育婴室》观后感(五):《性本善与性本恶》谜之再现
10月28日电影《育婴室》观看完毕,略有感触,性本善与性本恶,千年课题,谜之再现!
怀着无比恐惧的心理去看恐怖片,事实是,这部电影的恐怖气息远不及其悬疑和推理,这是名副其实的悬疑推理剧,所以如果害怕的话,大可不必!
《育婴室》的恐怖气息,影片略有渲染,鬼,在人的潜意识中,是一种意识的衍生品,行走在主人公蒙少晖的左右,忽隐忽现,惊悚异常!
但是各种各样的鬼,其实揭露的是人性的本善与本恶。每个人身体里面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人之初,性也本恶。人性的本善与本恶一直做困兽之斗,当恶占上风时,邪恶丛生,这就是开篇的食婴之举,残忍血腥,恶魔统治这个世界,善良被践踏,这些被食的婴儿集结成怨气,千年不化,他们在恶魔世界里面挣扎徘徊,等待善的出现,这就是佛教的因果报应,世代轮回。这时主人公蒙少晖出现了,前世的孽造就今世的恶报,本恶让他做出善尽天良的选择(什么选择,坚决不剧透),但是战败的善念,冥冥之中指引他去寻找事实真相(此处不剧透),各种鬼出现,其实是战败的善念在幻化成各种各样的线索。
电影《育婴室》由青年演员朱一龙挑战主人公“蒙少晖”,朱一龙有着贴合原著的清瘦俊逸,对本善与本恶斗争中各种内心世界的刻画非常到位,看点十足。
这个万圣节,让我们跟着萌村官蒙少晖来一场心灵之旅吧!
《育婴室》观后感(六):《育婴室》:一切鬼事皆人事
文/陈令孤
提起泰国,以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人妖,不过这几年又加上了一个印象符号,那就是恐怖片。
泰恐的崛起以2004年的《鬼影》为里程碑,它轻易击溃同期的美国大片,登上了年度最卖座电影宝座,改变了泰国本土电影长期被好莱坞压制的局面,并在恐怖片影迷心中建立起了极高的口碑。从此之后,泰国更专注于恐怖片的生产,结合本国崇尚佛教、讲求轮回的特点,主打鬼降头剧情和自我救赎主题,与日恐和韩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日恐的特点是变态的猛鬼复仇之战,韩恐是生活化的人心阴暗之战,而泰恐是一种神秘气氛的碾压,捉摸不透的盅术与怪异的造型结合一起,对人形成视听器官和心灵的双重震撼。尽管剧情可能比较简单,但恐怖的效果是最好的。至于国产恐怖片,因为规则上的某种束缚,所有的鬼事最后都成为现实中的人事,导致高潮时泄气,自然难提起人的兴趣。
而这部中泰首次合作的《育婴室》,欲要突破国恐的禁忌,并让影迷们能够在银幕上真正领略泰恐的特色。制片人是曾经用《笔仙惊魂》、《怨灵》引领了国恐潮流的明秋成,他在新加坡工作过,对南亚的电影文化很熟悉,也熟谙泰恐的门道。导演皮查农·塔玛杰拉曾拍摄《卡到阴》、《鬼三惊》等口碑鬼片,是泰国新生代导演中的代表。两人的合作,一方面能突显泰恐的优势,一方面也能接国恐的地气。
《育婴室》的叙事围绕“婴灵”这一神秘的巫术来构建情节,将历史与现代、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彼此得分映照。画家蒙少晖遭遇“鬼降头”,常做噩梦,便想回到老家临塘去寻找梦魇的根由。他要探查的是母亲为何自杀和自己为何失去了9岁前的记忆,而最终的落脚点是妹妹被洪水卷走的悲剧。
影片先是在开头介绍了元朝末年的噬婴传说,为小镇中盛传的婴灵之术奠定了根基,这恰恰 是泰国恐怖片最善于表现的情节,展现起来自然驾轻就熟。同时,影片又将蒙少晖过往经历的悬疑引流到洪水的现实灾害中,让人性的选择成为恐怖诞生的起点,由此便把控在国恐可表现的范围内。
但到了结尾,一个开放性的转折,又将他人的罪恶转向了个人的罪恶,恰如泰国所崇尚的小乘佛教的特点,不求度人,但求度己。
恐怖片的观影心理是,害怕恐怖场景的出现,但又渴望它出现。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要把握好节奏,让恐怖影像出现在观众出其不意却又合乎情理的地方,形成心灵的满足。
多年来的创作积累,让泰恐在视听效果的营造上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比如布景、摄影、音效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人才。《育婴室》的技术团队来自泰国本土,他们把临塘小镇打造成一个孤岛,一个被阴魂封住的黑暗之地。狭窄小巷中的斑驳墙壁,表情神秘的镇民,疾驶而过的飞车,补满蛛网的老宅,通往地下室的蛛网,组成了恐怖诞生的绝佳场景。当“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主人公踏入这片场地,注定会是一场惊魂之旅。
影片高潮处,蒙少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回忆幼年的场景,屋外大雨倾盆,洪水即将淹没古宅。伴随着如鼓点般的音效旋律,女朋友和道士使劲冲撞大门,外界的紧张不断压迫着心灵神经,直到最后一根弦突然断裂,一泄如注。这便是恐怖片带给人的意义,是一种大开大合的享受,当尘埃落定,鬼影散去,归于平淡的生活才能如此美好。
何况,《育婴室》的排片在很多影院是午夜场,我们穿过黑暗,在银幕前和主人公一起进入梦魇。走出影院后,又会在黑暗中体验真实的恐怖感觉,看看周围,看看天空,看看自己的影子,晚上还能睡得着吗?
《育婴室》观后感(七):《育婴室》&朱一龙:给他一双眼,他能给你一个世界
相信《育婴室》中的蒙少晖给大家留下了一些印象。他明明有一个偶像派的底子,颀长的身形,棱角分明的侧颜,像湖水一般幽深的眼眸(笑),然而,至今为止,我没听到有路人观众评价说男主角好帅!(当然粉丝滤镜不算。)他不仅不帅,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敏感而纤细,冲动而易感,眼神里时刻流露出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仿佛一碰就会崩坏。
这样一个人却有一种执着,去自我补完的执着。失去记忆的自己是个不完整的个体,这种缺失感让他没有归宿感,即便有了快结婚的女朋友,他还是要回到那个古旧阴森的临塘镇寻找自己的过去。越来越鲜明的幻觉,越来越恐怖的画面,他害怕吗?当然。但与其说害怕,他更决绝。这就如同一个在烈火上炙烤的人,他宁愿找到一把刀然后割喉,好给自己一个痛快。被精神幻想和内心的恐惧双重折磨,蒙少晖的故乡之旅带着自我毁灭的潜意识。
正因为如此,蒙少晖的眼中只有死亡与痛苦,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眼前出现儿时的自己与母亲相拥的幻觉,他的眼里只有悲伤。看到阴暗的角落里自己幼年的涂鸦,他眼里只有惊恐。看到妹妹的无助和母亲的绝望自杀,他眼里充分了愤怒却又满是无力感。明明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残酷而冰冷的,但是他还是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去等待一个答案。
人最大的本能就是活着,他虽然想用自毁来结束这种濒临崩溃的痛苦,但最终他的脚步依旧是步向希望,实现自我救赎。在我看来,他的潜意识里是知道自己有罪的,所以他才那么执着要去了解真相,然而当真相血淋淋地摆在面前,他经过噩梦的洗礼才发现自己应该活在当下,最终选择了生活,这就是所谓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吧。
没有潇洒的身姿,没有酷炫的技能,就像中文主题曲《我会等》,蒙少晖在一个稍显平淡的故事里诉说着惊恐万状的人生,而所有的恐怖,所有的残忍都寂静如诗,只是在他一个人的脑海里翻涌,让我们心疼。朱一龙这位演员再一次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他可以很呆萌,如生活中的他自己。他可以很鬼畜,如《情定三生》中的迟瑞少爷。他可以很腹黑,如《新萧十一郎》中的连城璧。他可以很小市民,如《家宴》中的冯豆子。他也可以很荒诞,如《王明阳》中的朱厚照。他还可以很孤傲,如《新边城浪子》中的傅红雪。
也许他还没有一个让全民共识的经典角色,但他的魅力却在于他的无限可能性。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他的每一个角色不仅性格迥异,连妆容都千差万别,完全不像同一个人。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才渐渐发现,关键在于他的眼妆。眉毛的不同角度,眼线的不同画法,就能勾勒出完全不同的眉眼。他就像一张白纸,可以让你创造出各种经典形象,却不会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下一次他又是全新的自己。有了这样的外部条件,再加上他眼神的演绎,正所谓形神兼备。他的每一个眼神都是一句话,每一丝情绪都能在他的眼睛里找到痕迹。只要给他一双眼,他就能带你走入完全不同的人物世界。在每一个角色里,他最大的限度地忘却自己是谁,抹去所有属于朱一龙自身的东西,让自己彻底成为剧中人。也因为如此,他是活在“GIF”中的帅哥,静态截图里的他并不那么出彩,但一旦动起来,他就魅力四射,因为加持了角色自身的光环,成就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育婴室》里面的蒙少晖,一个带着情感创伤的画家,瘦得有些脱了形,没有半点高冷的把妹气质,剩下就是一种分裂感,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你却想紧紧把他抱在怀里,抚慰他内心的疼痛。此时,我又想起了傅红雪,他同样有着病态,狭隘,自私的一面,但却让人恨不起来。因为无论是傅红雪还是蒙少晖,他们都是真实人性的体现。在当下这个浮华、偶像、包装的世界里,特别希望能够被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演技所打动,这样才有心的共鸣。
也许蒙少晖心中的确有一个恶魔,但谁又能指责他?我们自己,谁又能保证在那种环境中能做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们与他的区别,只是我们足够好运,我们没有被放置在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中,来吊打我们的良知。蒙少晖究竟还配不配得到幸福?这个问题太深奥我不想回答,但他一定得到了在座观众的原谅。
《育婴室》观后感(八):国产的骄傲,人性的升华(我一辈子玩不过广电局)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在豆瓣第一次写影评,怎么说呢,其实很感慨,开始在网上看到这部片子的预告的时候,我是很心动的,因为预告片上放的是泰语,当时我就觉得毕竟泰国片,和国产肯定不一样,在电影院所能感受到的音效,应该不会让我失望。
于是我上了豆瓣,先看了看影评,真的是好片
《育婴室》观后感(九):盛世图景下的人性拷问。宿命,兽行与爱-浅谈电影《育婴室》
内含剧透,慎点
多年以前,看《鬼望坡》这本小说的时候,几个男人绝境下露出的狰狞爪牙,出于善于却最终造就悲剧的建议,被逼上绝境出于无奈的母亲,天灾,人祸共同造就的一个人,在一个时空下的命运悲剧。而且这种悲剧进一步扩大为贯穿一个群体,一生的悲剧。犯下兽行的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拷问,无心却酿就悲剧的人无法释怀,母亲原本以为最可能能够救下两个孩子的选择最终恰恰使她失去了她的全部,父亲和更多的人则用他们的后半生努力去挽回,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让曾经的悲剧成为尘封的记忆。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他是根据2004年9月1日,恐怖分子占领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了人质事件改编的。经谈判,恐怖分子同意释放一批妇女儿童,但只允许每个母亲带走一名孩子。有一个母亲偏巧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六岁吧,刚刚懂事,小的那个是还只能抱在手中的婴儿。不知是否经过痛苦的选择,反正母亲最后仅带走那个婴儿。事件结束后,大女儿也活着回到了母亲身边,可她对母亲的感觉已完全变化了:女儿在家中院子里荡秋千,她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甚至自己还在喃喃地唱着歌。可她的母亲来到她身边,呼唤她名字的时候,她却没有任何反应,她的“两眼毫无生机,像是笼罩着一层寒冰。”
遇难者让人心痛,幸存的人也未必幸福。当时看到此处,彻骨的寒意久久不能平复。我素来是推崇鲁迅说过的:“我一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每个时代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悲剧,但是人性的悲剧是跨越时代的共同悲剧,是每个人不可避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无法说清是谁一手酿就的悲剧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恒的哲学命题。而在当下这样一个表面繁华,实则因为失去约束很多人似乎丧失了道德底线不择手段的盛世 ,探讨人性,更有意义。
当这样一本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我是万分期待的。原作者在冷静的推理写作上功力有余,在气氛的渲染上就稍显笔力不足。在洪水冲刷的雨夜,一个母亲被好心救下却翻脸无义的一群男人逼着在自己的孩子中选择一个;被暂时放弃而认为是刚出生的那个孩子夺走了这一切的哥哥,在被救之后将自己弟弟丢下了悬崖;尾随来母亲没能阻止这一惨剧的发生,意识到被逼着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她就同时失去了两个孩子,选择带着怨恨也跳下了悬崖;两次被母亲抛弃的背叛,凄怨,孤独与恨意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将他自己永远禁锢在那个寒意彻骨的雨天。这层层递进悲剧,充满了戏剧的张力与冲突,既有泰国优秀的制作团队,又有我素来欣赏的刻苦兼具灵气的男主演朱一龙,相信会是一部诚意之作。当然,我对总局的宽容程度并不抱有期待,如果按照原著的结局,基本不可能过审。
看下来以后的感受。
一是导演加了一段宿命轮回的故事。将军为了自己的孩子杀害了村里的婴儿,从此世代受到诅咒。中国人无论信佛与不信,对于宿命始终都有敬畏。因果报应的宿命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一分恐怖,仿佛看来是曾经的诅咒应验,追根溯源是千百年来人性的自私不变。其实相信宿命反而能使个人的行为受到约束,现世的种种道德滑坡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宿命,无所畏惧的悲哀。
二是对原著剧情的改编是有点小失望的。原著是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悬疑,电影只取了最后。这里不得不说,开场的将近一个小时都在讲男主人公遇鬼的故事,依然沿用了较为老套的国产鬼片模式,仅仅是依靠强大的音效塑造了一点鬼片的气氛不由得有点失望,而且感觉节奏把握的不够好,伏笔埋的太长。接下来的半小时,男主角神一样的质问让村民们不情不愿,半推半就说出了那个早就编好的谎言,莫名其妙感觉像上帝一样出现的和尚和当年做错事现在却跟没事人一样一副我都是为你好的村民这三观我也是醉的不要不要的。原来是全剧大反派的女主成为了就是因为爱你所以给你下了点药的虐狗大法,导致整片在不明真相的观众眼中可能又沦为了药物作用的俗套烂片。当然我知道这其中总局肯定要背一个不小的锅,遇到洪水母子分离那里被剪的痕迹不要太明显,真正的结局只能隐藏在字幕旁边的小插画里也是够无奈的╮(╯_╰)╭。那些说什么开放大结局可能还有续集的人可以歇了,麻烦好好看下插画这段以及等泰国版出了还是看看那一版吧,相信你会得到一个细思恐极的答案的。
三是不得不夸奖一下泰国的制作团队和主演。虽然被剪的支离破碎,依然可以看出导演,摄影,剪辑,音效的超高水准。尤其是在蒙少晖雨戏被淹水下的那一段,镜头切的恰到好处,配合男主有感染力的演技,燃的惊心动魄很有感觉。很多空镜和镜头下的屏山古镇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靠着画面就能撑下90分钟。
最后的最后,客观的给这部影片打分的话应该在不到7吧(综合各种无法排除的坑爹因素),泰国版的估计能到7.5。节奏快一点故事更丰满一定会更好。曾经我也很喜欢的李碧华的《饺子》改编的同名恐怖片豆瓣也只有6.5。嗯,个人觉得真正的恐怖不是鬼,而是人吧。人为了各种目的不择手段的罪恶真正挖掘出来,桩桩件件都足够让听者夜半梦回都不寒而栗。
《育婴室》观后感(十):《育婴室》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中、泰排片量相差这么大?
《育婴室》是一部中、泰合拍的恐怖片,泰国恐怖片在整个亚洲来说,也算是独树一帜,日本恐怖片早已没落,韩国恐怖片则在怨灵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泰国恐怖片依然拍得风生水起。这部《育婴室》充分借鉴了泰式恐怖电影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叙事特点,同时也加入了我国民间黑巫术为底子,将一个充满母爱的故事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从故事层面来说,一个久居城市的且即将办画展的青年突然间为梦境里的人所困扰,且为故事提供了内核所在。从精神层面来说,人的创伤大部分源自于童年,而解开心中的谜底,成为了人物的动机所在,从编剧学来说这片已算成功了一半。此外黑巫术绝对是这片的亮点,同时这部电影也很巧妙的避开了广电的审查,为后来者提供了创作的思路,民间传说中的黑巫术,是泰式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香港电影中曾将民间黑巫术在电影故事中的运用,发挥到极致,像《降头》,还有《僵尸》,都是黑巫术的极致体现。从故事层面来说这是一个关乎母爱的故事,在讴歌母爱的同时也对人性的自私提出了质疑,悲剧总是在人性的美好和卑劣之中产生,片中的悲剧元素实际上担负了让人在观影后反思的重任,所以严格来说,恐怖电影必然与悲剧挂钩,一味的吓人不是一部完美的恐怖片,只有让人反思,对人性鞭策才算是成功了一半。此外,占据了电影绝大部黑巫术的运用在大陆还是比较少的,这绝对是本片的亮点所在,激发了人的猎奇心态,就冲这点,这片绝对值得观看。
难得中国恐怖片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可以走得这么远,不管是从剧情容量和走向还是从人物内心欲望和驱动又或者是对人性善恶的思考,这部电影都走在了中国同时期其他恐怖点片的前面,这部电影在泰国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上座率还不错,本以为泰国人对中式恐怖片不太感冒,想不到中国恐怖片也可以拍得这么好,泰国那边逐步增加了放映场次,而在中国,我想则没那么好运了,就我观影的场次来看,上座率还不错,但排片量太少,我觉得应该给中国电影希望,给恐怖片机会,况且这还是一部看起来还有模有样的电影,有吓人的情节,有人性反思,有母爱,有对母子之间心灵感应的描写,有对乡村古宅的极致描绘,但是在中国,排片量决定这一部电影的成败,不管前期付出多少努力,一旦没院线打入冷宫,排片量跟不上去,也就说这部电影将很难取得票房上的成功。这是中国大环境造成的,没有人愿意给这些低成本的恐怖片机会,同时他们也认为中国内地恐怖片受制于审查,难以拍出像样的作品,但是我想说,一部好的电影需要众人努力,更需要各大院线的支持,韩国电影的振兴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对电影的扶持以及国人本土电影偏好,而我们的电影却没有取得这样的待遇,这简直匪夷所思。电影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他需要包括院线等多方元素的介入将其抬高,才能获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这才是电影市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