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攀登梅鲁峰》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攀登梅鲁峰》影评10篇

2018-04-22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攀登梅鲁峰》影评10篇

  《攀登梅鲁峰》是一部由金国威 / 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执导,金国威 / 康拉德·安克 / 雷纳·奥斯托克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纪录片 / 运动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攀登梅鲁峰》影评(一):行走在生死边缘

  当初刚刚关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时候完全没有留意到这部片子;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各大热门影片上了。直到开始刷票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这一部,甚至不知道Meru是在哪里。第一次进电影院纪录片,第一次看户外主题,果然带给我巨大震撼惊喜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断追随自己内心渴望,总有一些人不断挑战自己极限,总有一些人生活的恣意却又尊重生命本能。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在我此生无法企及的高度,他们扬手迎接朝阳;我看着他们,内心充满了感动,总有一些人,要代替这世上大多数的人去看看不一样风景体验一样的人生

  你或许会认为这些人活得任性,不拿生命当回事,可是他们却告诉你,他们是行走在生死边缘,从不越界。这需要极强的控制力,永不犯错,因为任何一次细微过错代价都是生命,没有重来的机会了解自己的极限,虽然距登顶只有100码,可是该放弃的时候勇敢放弃,这不是怯懦也并不可惜,因为有后退才会有下一次的更进一步

  Meru的鲨鱼鳍,令人望而绝望,在他们脚下却被征服了。当这群人坐在尖尖的鳍背上相视而笑的时候,人类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大

  感谢他们带我们领略的这一路的经历感悟。在不同的世界里生活,我依然安于世事琐碎与空泛,可是想到这个世上有这么一群人在不断的挑战自然,挑战自我,心中就充满了莫名的勇气

  《攀登梅鲁峰》影评(二):短评MERU

  #14.攀登梅鲁峰##冷门高分纪录片#9.2分6k评价

  这个纪录片能当励志片看。它是震撼人心的。

  最近老是在看一些极限运动,知道了爬珠峰的不容易,在有夏尔巴人帮忙带行李帮忙承担风险情况下仍然有着极高的死亡率。然而在梅鲁峰面前,珠峰简直变成了入门级别。珠峰已经商业形成产业链,山上有常驻的医疗小队,每年都有数目可观的人登顶。而梅鲁峰却无人问津,众多登山界的大师登顶失败同时其中有人长眠于此。即使已经是传奇的他们也是在08年距离顶峰100米时下撤,而后第二次才成功。这是Conrad二十年的梦想,登顶后一句Mugs I got it for ya简直让人动容,心心念念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自己和老师共同的梦想,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雪山上的风景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那些困难艰辛和最后登顶的喜悦也是。但通过这个纪录片我想能稍稍领会。

  希望有生之年能上到珠峰一次。

  《攀登梅鲁峰》影评(三):Have your passion found you yet?

  今天早些时候, 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刚刚读完Jon Krakauer所著《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阅读体验酣畅淋漓,阅读中时常都有魂牵梦绕身临其境感觉作为接受《户外》杂志派遣的,带着写稿的“预谋”而来的户外记者,Jon Krakauer并未预谋,却成了1996年珠峰那场著名山难的参与者,见证者,甚至是现在看起来效应最大的传播者。他的个人记录向我们重现了那个春夏之交的五月,4只登山队伍中有12人罹难的惨痛经历。可是,读完之后疑问重重。事情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攀登?事中亲眼看到亲密伙伴离去,却爱莫能助,是什么感受?事后无数次午夜梦回,又要如何面对内心的苦痛作者也在书中寻找答案

  他说:”我有很多不去攀登的好理由,但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欲望战胜理智结果。任何真正考虑这样做的人,几乎都不够理智“,

  他说:“哈里斯失踪了, 而且据推测已经死亡。想到这样一同电话,以及在导致他死亡的事件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我跪倒在地上,一口接一口地呕吐起来,任凭冰冷的寒风吹打我的后背”,

  也有人劝说过他在远离这次探险活动之前,找到某些重要视角之前,不要急于出书,可是他说在勇气被吞噬殆尽之后,写这本书也许能将珠峰从它的生活中清除出去。所以他也困惑,他也迷茫,他也想接着写书给自己一个了结的机会。

  可是,他成功了吗?

  “家庭生活中最平凡快乐......都是令人着迷的快乐瞬间。而珠峰投下的长期阴影却与这些瞬间交织着,仿佛从未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忘一丝一毫。......而康子躺在南坳垂死之际,我却在距她只有320米之遥的帐篷里,无视她的苦苦挣扎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安危。留在我心灵上的这个污点,并非经过几个月的悲伤内疚的自责就可以被冲洗干净的。”

  既然如此深度纪录书写,还要接受随着书本出版而伴随而来的责骂,误解,以及更多的负面的,完全不能让自己好受一点的回应,那到底是为了什么攀登?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实在是有惑要解,意犹未尽,就那么“鬼使神差地点开了Ipad上的Bilibili,开始看起了期待已久的《攀登梅鲁峰》。

  从半年前在玻利维亚开始接触攀岩并顺藤摸瓜知道有这个片子时就一直想看想看很想看,但苦于地处世界另一头边远山区,院线当然不会上映,只好压抑住心中的念想。甚至记得去年九月底回国要从迈阿密转机并且中转时间够长,且正好是Meru全美大规模上映的时候,我有正而八经找到迈阿密的电影院线的网站认真思考有没有正好有足够的时间,合适的上映时间能够排个满满的行程,解解心中的馋。最后,迫于机场酒店往返那家放映的电影院打车费用太贵,时间也比较紧张原因,以及并未料到的严重牙髓炎的折麽,Meru feast in Miami并没有成行。

  说来也是要感谢圣丹斯的好评,让国内观众们对这“第一部主流登山纪录片”产生兴趣,也就有了Bilibili上面善良的Up主,也才有我今天终于了了的观影心愿

  在极高峰极多的喜马拉雅山脉要按高度论资排辈,梅鲁峰完全入不了登山者的法眼。可是由于其如鲨鱼鳍一般绝妙的外形,她的地位也如“鱼翅”一般珍贵;更由于对专业攀登技巧的极高要求,更是尚未有人类站在过“鱼翅”之上。就这样,她的身上聚集了严肃的,追求卓越的攀登者们的渴望。她是经验丰富的登山者Conrad Anker仰望了二十年的梦想,《攀登梅鲁峰》记录的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和同样优秀的Jimmy Chin以及Renan Ozturk组队多次尝试,最终成功登顶的故事

  quot;The game in climbing is..."

  ”The game in climbing is cut that line as fine as you can. But you don't wan to take stupid risk. If you die taking a stupid risk, not only are you dead, but you've embarrassed yourself and you've disgraced yourself. You're not supposed to take risk lightly. You're supposed to show that you're so good and so controlled, you can take it right to that line and go further."

  片中三主角之一, 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和美国国家地理资深签约摄影师的Jimmy Chin会向自己病危的母亲做出承诺,不会让自己死在母亲的前面。所以他会在接连受到滑雪伙伴遭到几乎致命重伤和自己遭遇罕见雪崩却奇迹幸存的事件之后开始在“户外版图”中消失,进行严肃思考,要不要退出?要不要和高山告别?

  三位主角在2008年的那次距离登顶”一步之遥“的撤退之后做出的再不回来梅鲁峰的决定时,一定是包涵有上述引文中类似的思考。他们技术娴熟,思考缜密,理智分析,不轻易冲动埋单的精英攀登者,他们似乎也说服了自己。于是在之后的其它队伍尝试攀登这座依然无人问鼎的”鱼翅峰“时,并尝试向他们询问路线信息时,他们毫无保留,给予全部支持特别是斯洛文尼亚的登山好手希尔沃.卡罗找上Conrad资讯并准备尝试的时候。Conrad说,“我们不对这座山峰拥有所有权”。

  那么地令人尊敬,那么地思维冷静。可是,如果只是这样,世界上的高山传说就不是由他们主演了。也许Jon Krakareur说得对,“攀登珠峰本来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进一步说,所有这个类别下的极高山的攀登尝试都是非理性的行为?

  所以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也就理所当然了。当Conrad接到消息说斯洛伐克好手并未成功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毫不犹豫, “We are going back!”

  幸存者的内疚

  Jon Krakauer在书中直面写出了那一年的夏天,由于自己的不作为,在很大程度可能导致了亲密队友哈里斯丧生珠峰的现实。可作为留下来的幸存者的内疚和忧伤,却一直伴随着他,挥之不去。Conrad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还不止一次经历这样的悲伤。 先是在自己生命中扮演着精神导师和攀登伙伴的Mugs在Denali遇难,而后又见证灵魂伙伴一般的攀登伙伴Alex Lowe在喜马拉雅山脉一个看似风拼浪静的早晨瞬间被雪崩吞没。也许真的像Jon说的那样,时光流逝并不能使那些瞬间淡忘。Jimmy在片中说:“They say the best Alpinists are the ones with the worst memory”。他们见证亲密伙伴的离去,甚至是瞬间消失,什么才能再次将他们支撑?当Conrad登顶梅鲁峰之后,双手在地香甜呼唤着自己精神导师的名字“Yeah Mugs! Got it for ya!”的时候,小小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也许继续攀登,才是他们这样拥抱高山的人,缓解“幸存者的内疚”的最佳解药。

  “因为山在那里”

  Meru片头,Jimmy在对Conrad作为自己多年的攀登伙伴和精神导师一般的存在的大神级攀登任务进行开场介绍时就提到说虽然Conrad攀登技巧高超,攀登作品漂亮惊人,可令人惊叹的走入公众视野缘由却是由于他在攀登珠峰时发现了75年前最后一次踏上珠峰征程却从此神秘消失的英国登山家Goerge Mallory的遗体, 就是那位面对记者无尽的追问,不得不说出“Because it is there!”以打发走记者的Mallory。话出口的当下,可没想到会成为众多登山者的珍藏金句,至理名言

  是啊,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会有那么多情跌宕起伏,让观众和读者有如身临其境,惊叹人类生理极限和精神勇气竟至如此的登山故事。所以才会在那么多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和一次次详尽的“事后诸葛亮”分析报告和经验总结后,还是会有那么一小戳人愿意付出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却依然孜孜不倦

  所以为什么攀岩?

  《攀登梅鲁峰》宣传记的时候,Jimmy Chin在自己的Instagram账号上分享了一段Jon Krakauer的话,是宣传,也是共勉。

  “I think if you're lucky in life, you have something that [you're] passionate about and good at, maybe. You gotta figure out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are, and what here to do. And that's a lot harder than it sounds. You don't get to pick what your passion is, it finds you. To not be true to yourself...is the worst of that bad choices." --- Jon Krakauer

  o, have your passion found you yet?

  20160224

  《攀登梅鲁峰》影评(四):《攀登梅鲁峰》——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激发我好奇心来看这部纪录片的是它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独特性自不必讲,影片讲的是Jimmy Chin, Conrad Anker和Renan Ozturk组成的三人登山小队,完成人类对喜马拉雅山脉梅鲁峰的首次登顶的艰辛故事。至于真实性,虽然真实是纪录片的核心和必需品,但《攀登梅鲁峰》里面关于登山的影像资料都是根据实际登山过程中拍摄的剪辑而来,Jimmy Chin除了是杰出的登山运动员之外,本身也是顶级的户外运动摄影师,而这部影片的摄影就是队员Jimmy和Renan。

  对于优秀的登山者来说,梅鲁峰6000多米的海拔并不算太高,但却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几座山峰之一,不仅因为陡峭的坡度,它像是一个攀登难点大礼包,高海拔行动、冰面攀登、垂直攀登、混合攀登……影片一开始就给大家来了一次震慑,几乎成90度坡度的冰雪峭壁,风雪大作的天气,三位登山者躺在如吊床一样固定在石壁上的帐篷里,等待暴风雪的离去。这是2008年9月,三人小组第一次一起向梅鲁发起挑战。他们选择了最难的一条线路,shark's fin,如鲨鱼背鳍一样锋利细长的路线。却没想到刚出发就被暴风雪困在悬挂帐篷里4天,行程还有90%,食物却已经消耗了一大半。“新人”Renan以为行程不会再继续了,没想到“过来人”Jimmy和Conrad不以为意,继续前行。之后的几天,他们早上只能吃几勺麦片,白天分享几片香肠,加一点烤奶酪,食物配给已到达极限。第17天,在离峰顶只有约150米的地方,他们找不到合适的立足点,四肢冻得僵硬,并且严重缺乏燃料和食物,他们决定转身下山。放弃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尤其是在已经看到终点的时候。爬山是这样,人生也是如此啊。很多明明应该止损的时候,我们却因为贪心,不肯放弃,最终酿成大祸。作为一个理性人,在明知道危险的情况下冒险,不是英勇,而是愚蠢。

  之后的三年又有不少人向梅鲁峰顶发起冲击,Conrad他们也给其中一些登山者提供了不少建议,可惜仍然没有人能够征服梅鲁峰。2011年,他们觉得是时候再次出发了,也许梅鲁就在等着他们。然而在预定出发半年前,并不太擅长滑雪的Renan在一次和Jimmy在杰克森洞拍摄商业项目的滑雪中,头部遭受重创,90%这样情况的人将无法再次行走,再偏离1毫米就成植物人了。病床上的Renan提到9月再登梅鲁峰的约定,甚至比以前意愿更要强烈。Conrad和Jimmy觉得这是不可能任务,但却不忍心伤害他。Renan的病情稳定下来之后,Jimmy回到杰克森洞完成他的这次工作,却在滑雪中遭遇了非常严重的雪崩,按常理来说几乎无生还可能的Jimmy却似乎被奇怪的暗流从雪里推起来,他没事。就像Jimmy的姐姐Grace说的,Jimmy被赋予了第二次机会,他应该用它来做些什么呢?Jimmy无法想象没有登山和滑雪的生活,Renan想要完成自己梦想,积极开始了毫无人性的复健,Conrad则是想要达成朋友Mugs的遗愿。他们再次出发。如此危险的行程,带着遭受过重伤不久甚至可能会拖累整个团队的Renan,Jimmy和Conrad需要承担大部分负重,真是一个疯狂的决定。

  他们做到了。2011年9月,Jimmy, Conrad和Renan的三人小队第二次攀登梅鲁峰,依旧遇上很多艰难险阻,但他们做到了。

  除了坚韧不拔、像片尾曲唱的追寻永不熄灭光芒的精神外,影片最打动我的就是登山小队的团队精神。climbing the mountain不是我们平时的hiking in the mountain,是需要很多专业技巧、装备与优秀的体能等诸多条件。至于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基本上不可能单独行动,这样的情况下,队友就显得尤其重要,开路、指挥、摄影,队友之间的合作与鼓励非常重要。Jimmy在影片中说,自己基本上不和不熟悉的人一起爬山,除非像这次的Renan一样,是一起攀登十来次七年多非常信任的Conrad推荐的队友,因为在危险的极限运动中,需要百分之百信任的队友才能交出自己的脊背。在他们的三人小队里,Conrad经验丰富,Renan擅长攀岩,Jimmy理性全面,还要负责摄影,互相帮助,缺一不可。在他们登顶的最后阶段,能第一个上到山顶无疑是极大的荣耀。一直在前方开路的Conrad把带队的位置让给了Jimmy,Jimmy第一个登上了梅鲁峰顶。随后上去的Conrad趴在山顶,说:“Mugs,我为你做到了。”。和上一辈搭档20多年的共同梦想,由新的团队一起完成,像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般登山队友要么是“导师带徒”、要么是“亲故同行”,爬山是一种传承,新人往往都需要一个导师,跟着导师攀登、学习。除了导师之外,往往也有自己同辈的“战友”,一起去征服众多山峰。2008年Conrad已经是著名资深登山家了,虽然他著名更多的是因为他是1999年在珠穆朗玛峰找到英国登山家埃德蒙·马洛里遗体的小组成员。征服梅鲁是Conrad发起的,因为这是他的导师Mugs Stump未完成的梦想。Mugs在80年代尝试过两次登顶梅鲁峰都失败了,还没来得及进行第三次冲击就于1992年在德纳里峰为登山者做向导时过世了。Conrad除了导师Mugs以外,还有一个和自己同辈的好搭档Alex,他们一起征服过很多山岭。影片中有一个小细节让我难以忘怀。在1999年的一次西藏希夏邦马峰的攀登中,他们遭遇了雪崩,Alex不幸遇难,而Conrad得以生还。Conrad形容那段时间自己的状态,用了一个词:the survivor's guilty. 眼睁睁看着挚友离去却无能为力,即使并没有任何责任和错误,自己作为幸存者,内心的负罪感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吧。

  前段时间我因为对自由跳伞很感兴趣,就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发现自由跳伞也是有较大危险性的极限运动,但各方面要求没有登山这么高。极限运动带来的刺激和景观享受无与伦比,但风险也与之成正比。Jimmy在影片里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的母亲同意他以极限运动作为职业的条件就是不能死在自己前面,所以每次在活动中快到临界点时,Jimmy就会想,继续下去的话自己是不是就会违反这个承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他就会果断选择放弃。直到母亲过世,再遇到这种临界点,他才想到,也许现在可以做了。作为一个成年人,玩什么活动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每个人都不是孤岛,责任心也是成年人应当具备的品德。

  看起来离普通人很远的极限运动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一开始Renan就在自问自答,为什么要爬山呢,他的答案是最简单的两个字:风景。人生短短数十载,总想四处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吧,而这些极限登山玩家,不过是想站高一点,看一看其他人没见过的、无法从网上查询到的神秘风景罢了。

  Chasing the light that never fails.

  《攀登梅鲁峰》影评(五):他们永远在笑

  他们永远在笑,永远在说俏皮话,也永远那么乐观。这是我对三位登山者的最强烈印象。她们都是世界最顶尖的登山者,这也意味着他们吃得了最大程度的苦,也有最优秀的智慧来判断决策登山中千变万化的情况。攀登珠穆朗玛峰对他们已经没有挑战,梅鲁峰情况更复杂,无人登顶过,因此荣誉和激励更高。可是在第一次尝试还剩最后一百米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放弃,我没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绝对尽力了,也绝对不该继续冒险。

  在那之后鲁南经历了头盖骨骨折的惨剧,却在刚康复就对自己进行着非人类的锻炼计划,并很快恢复了体力。他们三人组又聚到了一起,开始第二次尝试。这一次顺利得多。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是,一位登山者说,他只选择和自己极度信任极度了解的同伴登山,这也说明了如此艰难的工程需要多么坚韧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果不让他们登山,他们会死,这就是他们坚持这条充满凶险的道路的理由。

  《攀登梅鲁峰》影评(六):最好的登山者是一群有着最坏回忆的人

  这绝对是我这两三年看过的最好的登山户外电影。它比绝命海拔温暖,比喜马拉雅天梯真实。

  1.Jimmy和Anker遭遇过雪崩,可他们奇迹般的生还,Renan滑雪时摔在了岩石上,曾一度告别登山,他们三人第一次攀登梅鲁峰,只差100米就能登顶,可还是放弃了。他们在其他地方各自都死过一次,登山带给他们无与伦比的最坏回忆,可是他们依然回到了雪山的怀抱。这次,他们成功了,他们是第一批完成梅鲁中央峰鲨鱼脊线路的登山者,因为2011年这次攀登,他们三人都得到了当年的金冰镐奖。

  2.这片子在我电脑了存了有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前几天才完整的看了一遍。这是一部关于登山的纪录片。第一次登梅鲁,还有100米,Anker仰望着100米之上的峰顶,沮丧下撤,我觉得这是全片最动容的一处。距离梦想如此之近,可又不得不放弃,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Anker已经跨入最伟大的登山家之列。另外提一句,原来是他,99年在珠峰北坡,发现了马洛里的遗体!尽管不是什么登峰成就,可我都觉得他是大神。

  Jimmy Chin ,很多人觉得他是混血,或是印第安人,藏族人,其实都不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可是他也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乐观勇敢崇尚自由。父母一个是哈尔滨人一个是温州人,早年移民美国,他是这个地球上最出色的登山家和户外摄影师之一。整个片子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他扛着摄像机在海拔六千米的群山之巅拍下来的。他答应过母亲,不会死在她前面。或许就是这样的承诺,让他对登山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Renan擅长技术攀岩,高海拔攀登经历不多。因为滑雪时严重的摔伤,他一度可能放弃攀登。可是,世上总有那么几件事感召着你克服种种困难,重拾自己所钟爱的事情。

  3.这片子又不仅仅是关于登山,它关乎友谊,亲情,爱情,传承,信念还有抉择。

  Anker的两个好友都死于山难,一个是他的老师一个是他的搭档,他还发现过马洛里的遗体,他自己也在雪崩中死里逃生,他更清楚,如何抑制身处险境时登顶的欲望,所以第一次攀登他决定下撤。第二次登梅鲁,他又把首个冲顶的荣誉交给了Jimmy,理由仅仅是按照事先安排轮到他领头。可我知道,那不仅仅因为事先的安排,那既是传承,也是信任。

  Jimmy就更不用多说了,仅凭他华人身份和最顶尖登山摄影师的头衔,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何况,他还乐观理性,拥有美丽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

  4.再回到登山,阿尔卑斯式登山相比喜马拉雅式登山永远更具魅力,同时也更加危险。何况用阿式登山法去攀爬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所以群山之巅上的狂野之梦永远都不乏拥趸,即使千难万险。

  电影里,克拉考尔还友情出演了一把。这个经历了96珠峰山难,写出<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得过普利策奖的登山家兼记者,同样我是心向往之的大神。

  5.最后,无兄弟不登山,虽然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方与平原道德无关,可是登山还是永远应该和自己最信任的人一起,在 <攀登梅鲁峰>里我分明看到了这一点。

  《攀登梅鲁峰》影评(七):转身 开门

  1.

  又是一部户外登山纪录片,不自觉要把前两部攀登珠峰的片子拿出来比较,如果说前两部是玩命烧钱的活动,攀登梅鲁峰就一定是拼命挣钱的运动。抱歉,我又俗气了。世界上有许多美景是机器、工具所不能企及的,靠什么,靠他们,一步一跬,凭着对极限运动的狂热冒着随时丧命的风险,登上无人能及的高度,带给世人不一样的风景和感动。他们是顶尖的职业登山者和极限运动家。

  2.

  在梅鲁峰攀登了17个漫长的日夜,离冲顶只有100来米,反复权衡之后毅然决定下撤。可惜吗,绝对的。可有时候下撤比上升更难,这需要极强的控制力和责任感。在他们光鲜的登山履历中,曾目睹至铁的搭档丧命眼前,那种无力感让人分崩离析。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命如草芥。转身,等于为生命开门。山在那里,可以登一次两次一百次,可生命如此吝啬,容不得半点失误和越界。

  3.

  再次前往梅鲁峰的前六个月,队员雷南发生意外,一根椎动脉断裂,导致一半的脑供血受阻,百分之九十的患者将无法再次行走。加之雪山攀岩受各种恶劣环境影响,脑栓塞随时有中风的高危风险。然而他克服了重重障碍,与领队康拉德和极限运动摄影师吉米成功登顶,简直不可思议。

  世上有那么一群人,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在水平线的垂直地带测试身体和灵魂的状态。他们为梦想拼命,却也谨记游戏规则。开辟道路的初衷,在于走得更远,适时转身,才有续集的可能。

  《攀登梅鲁峰》影评(八):一些感触

  珠峰大本营归来,再看这部片,感触特别多。首先说说景象,美丽的云海,险峻的雪山,梦幻的星空,直到见过真实的,才更能感受到片中的壮美。然后是攀登,还剩100米的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难。感受过5200米海拔的缺氧,整个过程的艰险,真的难以想象,要负重要有战术要抗寒要战胜心理要面临雪崩…再然后是冒险本身,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不只是为自己而活,当所作所为可能以生命为代价时,当然还要考虑到给予生命的父母以及需要负责的子女。所以,每一个探险家背后,一定少不了家人的无私的支持。然后是队友,走过生死悠关的这一段路,有相同的步调真的不能更重要。最后是感动,当登顶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一如当初,来到大本营,面向珠峰,感觉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一切。而片中三人,登上的是无人登顶的梅鲁峰,是三年前失败后重新战胜的梅鲁峰,是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成功。

  《攀登梅鲁峰》影评(九):理性的控制

  转有“瑞士机器”之称的登山家Ueli Strek 为Training for the New Alpinism写的一篇小文,向这部电影和片中三人致敬。

  我是个控制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需要很强的结构性。在登山中,我要有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相信正是这种态度让我活到现在。幸运的是,我很胆小,否则我的野心早就把我给毁了。

  我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

  我不是那种一会儿练练攀岩一会又练练跑步的人,我经常需要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我高效训练的基础。

  登一座8000米级山峰,或是无保护攀爬一条5.13难度的线路,或是自由攀登酋长岩(El Cap,位于美国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最高垂直落差超过3000英尺),这些都是有区别的。

  你不可能在每次攀登训练中都表现出最好的状态,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所以如果要去自由攀登酋长岩上的一条线路,我就不会去跑马拉松,而会把时间花在攀岩上,因为跑步会花掉我原本用来攀岩训练的时间和精力。

  同样,像跑步之类的心肺训练也适用于另一些特定的目标。在喜马拉雅式攀登和速登爱格北峰时我需要不同类型的耐力,这些细节决定了重要差异,训练也开始变得有趣。

  我已经总结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且准确的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达到训练水平。

  训练需要周期性的变化,人的身体不可能全年都保持在高水平,这是许多攀登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他们希望一直保持最佳状态,所以倍感压力。试图每时每刻保持巅峰状态会造成瓶颈,可能导致训练成绩无法提升,除非你打破这个停滞期。

  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周期性地突破停滞期,从而达到巅峰期。你需要做的是将你的巅峰期安排在适当的时间,这就需要计划,我经常按照计划训练。

  对我来说,攀登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一直想创下爱格北峰的速攀记录,通过优化针对这条路线的训练,我已经做到了。下一步是尝试未知路线,在大乔拉斯峰北壁和马特洪峰,我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些阅历让我挖掘出了自身新的潜能,让我知道自己可以在不明路线的情况下,两个半小时内完攀1000米(3281英尺)的岩壁,也为我的喜马拉雅山脉之行打开了新的维度。

  在希夏邦马上,我遇到了一天半的好天气。南壁高度2000米(6561英尺),攀爬这样一座岩壁,一天半的窗口期正是我需要的。我攀爬的这条路线非常具有挑战性,布满了峭壁和岩石通道,十个半小时后,我站在了顶峰。

  两天内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是非常精确的,这意味着总体来说,在这类路线上我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这种安全性源自我的体能。我能够精确计算和预测,所以我从不冒险,也没有传奇。

  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必须安全回来——不管能否登顶。你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在意你,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每个人必须自己决定他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风险是不可预见的,而且往往因人而异。

  你必须知道,无限打破自己的记录是不可能的:更高,更快,更好。最终你会到达一个顶峰,然后下滑。我相信重要的是:不管你处于什么水平,都不要失去享受户外和挑战自我的激情。

  原文链接:http://patagoniabooks.uberflip.com/i/214974-new-alpinism-chs-1-through-7/31?

  《攀登梅鲁峰》影评(十):最好的登山者是一群有着最坏回忆的人

  看着老Conrad带着年轻的Jimmy和Renan躲在悬挂的帐篷里,耳边是呼啸暴风雪,且毫无停歇的征兆。我不禁想起了今年十一在武功山露营的夜晚——相比这一老两少的攀登,我在武功山的经历自然是小巫见大巫,甚至于连小巫都不如——狂风暴雨在周遭肆掠,帐篷勉力抓住地面随时有被吹走的可能,不绝于耳的大雨试图挤入冰冷的帐篷,盖着已经开始被雨水浸泡显得沉重的睡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紧紧的攫住我的心脏,如果狂风把帐篷刮破或者刮走,将如何度过漫漫长夜里无尽的大雨;如果雨水完全渗入睡袋,寒气逼近全身,又将如何熬到天亮下山的时光。没有人可以回答,没有人知道下一刻是怎么样的,唯一知道的就是大自然在帐篷外呼啸和嘶吼,脆弱的人类不过是随时可能被吹灭的火苗罢了。

  想来这种无力感一定也萦绕在Jimmy脑海,尤其是他侥幸从雪崩里逃生获得第二次生命时。再勇敢的登山者也无法保证其能在大自然面前全身而退,登山者每一次的成功登顶都不过是大自然的恩惠罢了,它能够赐予你也能够无情的拿走。可是即使如此,对登山的热爱,对屹立在群山之巅的执着,Jimmy还是选择开始第二次攀登。

  最好的登山者是一群有着最坏回忆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在失败,即使做了各种看似万全的准备,迎接他们的也可能是失败甚至死亡;但是也许有着最坏回忆的人才可能成为最好的登山者,因为只有心中有着执念,有着不甘,有着向往,才能成就一名优秀的登山者,只要没有彻底倒下,那就会继续攀登。

  影片最后经历千难万险临近峰顶的时候,Renan却开始出现中风的倾向,这一刻我却突然想起了秦舞阳,本应该是完全不同时空完全不同人生的两个人却在这一刻给了我相同的感受,Renan在第二次进行攀登前,拼尽全力锻炼身体,完全是用折磨的手段在短时间里重生——在经受了如此沉重的伤势后,即使如此Conrad和Jimmy开始时也是不太认同Renan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毕竟梅鲁峰的危险程度连正常的登山者都很难攀登,更何况Renan刚刚大病初愈。不过最后Conrad等通过对Renan的测试,还是接受了Renan。

  同样,秦舞阳虽然少年成名,但是在荆轲眼里还不过是一个小孩罢了,根本无法和自己本来邀约的盖聂相提并论,毕竟刺杀相比登山更是一个专业活。最后碍于燕丹的不断催促,荆轲还是接受了让秦舞阳加入队伍。不过荆轲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肯定不会完全因为燕丹的个人意愿就完全草率同意,想来在期间秦舞阳一定不断尝试让荆轲认可自己,终于在一定程度上让荆轲觉得秦舞阳还是有价值的。

  不过正如Renan在最后时刻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出现状况一样,秦舞阳也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只不过时间给了Renan恢复的机会,他向团队证明了自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最终整个团队攀登上梅鲁峰;而可怜的秦舞阳却没有等到证明自己的机会,让荆轲不得不遗恨秦廷。同样是年轻人,同样是在关键时刻出现了故障,一个走上了颠覆,一个则堕入了深渊。

  微妙的时刻,天堂和地狱就在咫尺。

  我们可以抱有执念去追逐颠覆,但同样我们也要接受上天可能在最后关头翻云覆雨,成败错位的结局。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追逐,我们奋斗,我们不屈,但是也许我们只会拥有坏的回忆,而没来得及成为一个优秀的登山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