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贝利叶一家》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贝利叶一家》经典观后感集

2018-05-01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贝利叶一家》经典观后感集

  《贝利叶一家》是一部由艾里克·拉缇戈执导,露安·艾梅哈 / 嘉莲·维雅 / 弗朗索瓦·达密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音乐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一):这场盛大的成人

  我亲爱爸妈,我将要远离

  我爱你们如昔,但我要远离

  今晚起,你们不再拥有孩子

  我不是想离家出逃,我只是渴望飞翔

  请你们理解,我将展翅高飞

  我从不吸烟,也不喝酒

  只要展翅高飞

  展翅高飞……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我在宿舍,伴着空调冷气与一杯热牛奶,看完了这部如冬阳般和煦暖人的法国家庭电影——《贝利叶一家》。

  《贝利叶一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女孩成长平凡故事,却在平凡之中感人至深。女孩宝拉•贝利叶出生在一个聋哑家庭,爸爸妈妈弟弟都是聋哑人。宝拉是贝利叶一家中唯一能说会道之人,不仅如此,宝拉还有宛若天籁的歌喉,惊才艳艳。学校的合唱课上,宝拉的歌唱天赋老师发掘,老师鼓励宝拉在歌唱的道路上走下去。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宝拉收获自信,收获了爱情,收获了许多,她在逐渐成长,逐渐变得丰满。来自家庭的依赖与对于自由的渴望也是全片的最大的冲突所在,也许有过犹豫,也许有过挣扎,但是在最后的歌唱考试中,宝拉也终于唱出了自己心声,挣脱了枷锁,也选择了飞向远方的自由。在这场盛大的成人礼中,宝拉选择了自由,贝利叶夫妻选择了放手。如同所有的成长一样,女孩宝拉的成长伴随着伤痛和不舍,但这正是成长的魅力所在不是吗?因为爱与被爱,贝利叶一家在这场盛大的成人礼之中,也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电影《贝利叶一家》用平缓的手法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仿若一个有磁性的男声在我们耳畔诉说着。故事正如片中那和煦的阳光温暖动人,戳中我们的心。

  影片的开头,伴随着小牛的出生,故事拉开了帷幕

  清晨,桌子丰富诱人早餐,早安问好,相互拥吻,一个法国普通家庭的普通早晨展现在我们眼前,尽管能听到的只有宝拉一个人话语声,但从爸爸妈妈和弟弟的丰富手语以及面部表情,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家庭的嘈杂与温暖,仿佛可以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温馨甜蜜

  集市中,贝利叶一家经营着乳酪店,顾客问:“妈妈有什么问题吗?”

  宝拉说:“我们有分工,她微笑,我说话,他收钱。”

  顾客说:“真有趣耶。”

  宝拉说:“一家人嘛。”

  平实而温馨的对话,也是对贝利叶一家日常生活写照,宝拉,妈妈,爸爸,弟弟,一家人脸上流露的笑容是这样的温暖,隔着屏幕仿佛也能够嗅到空气中的甜蜜。一家人,真的是个温暖异常名词啊!

  接着,宝拉在合唱课上崭露头角,她的歌唱天赋被老师发掘。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暗恋男生一起排练合唱,甚至打算报考巴黎的音乐学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孩蜕变,当宝拉开始歌唱,她变得自信,变得饱满,她的目光专注情深,她的歌喉宛若天籁,她,仿佛不再是那个出生在听障家庭的普通女孩儿全身上下,她散发着夺目的璀璨光芒

  说不清道不明冥冥之中,宝拉似乎可以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依赖与束缚,她也选择将歌唱作为自己的秘密,向爸妈隐瞒。而因为一次的争吵,这个冲突不可避免的被激化。

  爸爸参与了市长竞选,适逢记者来家中采访需要宝拉充当翻译。此时宝拉正要赶往音乐老师家中练习歌唱,然而爸妈下了命令无奈之下,宝拉只好留下。但此时的宝拉心中满不情愿,惦记着与音乐老师的约定,于是翻译起来也漫不经心,最后甚至在采访结束前直接离开

  暴雨中,宝拉骑着自行车,飞奔向音乐老师的家。宝拉急切的蹬着单车,站立起来,迎着暴风,无惧暴雨,这样的姿态,宛若一只急切着的,渴望飞翔的小鸟不管不顾,只欲挣脱开身上的枷锁,为自由,为远方。

  无奈因为不守时,音乐老师紧闭的家门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宝拉心头,她感到心灰意冷,来自家庭的束缚与枷锁于此刻最大化,宝拉感到无法呼吸,她对于自由的渴望也于此刻到达巅峰,她彻底的爆发。

  这牢笼如此的诡异

  紧锁住我的胸襟

  让我无法呼吸

  让我无法歌唱

  回到家中,宝拉终于将唱歌的事情向爸妈和盘托出,不意外地,引发了妈妈的震怒。妈妈的内心其实是脆弱的,她对女儿宝拉有着很强的依赖。妈妈从心底里渴望一家人能永远在一起,不分离,因此,她甚至从心底里希望女儿宝拉也是一个聋哑人,这样,她便不会远走高飞,她会一直留守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尽管女儿宝拉已经来了月经,从生理上成为一个女人,但是在妈妈的心中,宝拉却还未长大,宝拉还是自己可爱的孩子。

  宝拉十分伤心,心灰意冷,她不能理解妈妈甚至希望自己是一个聋子的想法。伤心欲绝之下,她放弃了去巴黎考试的梦想,甚至连合唱团也无心前往。

  但是在宝拉暗恋的男生和好朋友玛蒂的鼓励下,宝拉决定即使不参加巴黎音乐学院的考试,也要完成最后的文艺汇演,就算给自己想歌唱的心的一个交代

  文艺汇演,女孩儿宝拉与男孩舞台深情合唱,而此时电影变成了无声的默片,切换到了宝拉爸妈的视角。宝拉的爸爸悄悄地看向四周,有人沉醉其中,有人感动落泪,有人鼓掌称好。望向舞台,是自己的小女儿宝拉,她这样的美丽,这样的出色,这样的闪闪发光,仿若天生属于这个舞台,然而自己却无法聆听女儿的歌声

  爸爸一向自信乐观坚定相信听障并没有让自己低人一等,于是他可以自信的参与市长竞选,自信的面对所有的质疑,他坚信自己与其他人都一样,大家都是平等的。

  然而,这是第一次,宝拉爸爸对自己的听力障碍感到无奈。这几分钟的无声片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宝拉爸爸心中的焦灼,感受到了他的渴望,对于听到女儿声音的渴望。周围观众的反应,让爸爸清晰地感受到女儿宝拉的歌声有多么的出色,然而多么可惜,身为父亲的自己却偏偏无法领略女儿的歌声。爸爸于此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女儿真正的在成长,她或许真的是属于舞台的,她或许真的应该在巴黎展翅高飞,她或许真的被家庭束缚无法追寻自由,或许,是时候放手了,他和妻子,总得适应没有女儿的生活。

  回到家中,爸爸与女儿坐在家门外,爸爸问宝拉,那首歌是什么?

  宝拉说,那是一个关于男女相爱的故事。

  爸爸提出让宝拉唱给自己听。

  宝拉放声歌唱,爸爸将手放于女儿的喉咙,静静地感受着女儿的声音。

  这一幕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也是全片我最喜欢的片段。

  在此时此刻,爸爸终于听到了,他终于听到了女儿宝拉的歌声,如此美妙,宛若天籁,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好

  最后一个音符结束,爸爸默默地说,谢谢

  起身,离开。望向爸爸的背影,我们知道,此时他已经决定,让女儿自由,让女儿去巴黎,让女儿远走高飞,让女儿飞向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有不舍,尽管有伤悲。

  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我也如同宝拉一样,离家飞翔,爸爸是否也如宝拉的父亲一样,割下心中的不舍,偷偷抹掉眼角的泪,选择放手让女儿飞翔?这是属于每一个成长的伤痛与不舍。

  正如宝拉最后在巴黎的考试上对爸妈所唱一样:

  您们猜得到我正走在未来的路上

  我会落下泪来

  为了承诺和向前走的渴望

  请相信我人生 但看我如何完成

  满腹疑惑的我坐在疾驶的火车

  每分每秒

  这正是每一个成长要经历的。

  无论如何,我们的背后,总有为我们欢呼鼓舞的爸妈,正如宝拉的父母

  影片的结尾,宝拉跑向远方,那里有她的自由,有属于她的光和热,阳光照在她年轻面庞上,她笑着,如此美丽。

  在这场盛大的成人礼,正如少女宝拉,我们都做出了最后的选择,迈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或许有伤痛,或许有不舍,但我们都在未来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感谢成长,让我们变得如此美好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二):飞翔

  电影里有两个片段让我超感动。

  一个是看男女主唱歌,突然失声的片段。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女主的父母太自私了,虽然是聋哑人,但聋哑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但是当电影突然失去声音的时候,只看到男女主的嘴唇在动,却听不到一点声音的时候,简直震撼到想哭,原来听不到声音的世界这么痛苦,没有音乐,无法交流,真的真的太痛苦了,所以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压根没资格指责他们,只有残疾人才理解残疾人,痛苦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压根就没法感同深受。反省一下自己既然无法感动深受,就不要凭着主观臆断批判一个人的做法吧。希望以后也能牢记这点。

  第二个片段是女主在比赛时一边唱歌一边比手语的场景,真的是全剧的泪点和高潮。女主终于在梦想和家庭之间找到了一个权衡点,找到了既能追求梦想,又不放弃对家人的爱的做法。边歌唱边比手语就是她找到这个权衡点的开始。双方的让步和成全都是出于家人的爱。亲情真的好感人啊,怎么用都用不烂的题材,这才是超越时代经典

  希望我们都能带着家人的爱去追逐梦想。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三):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你做梦都到达不了的明天

  转自《麦可思研究》2/1/2017

  《贝利叶一家》是一部令人辛酸又充满了爱与温情的影片,它和另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很多相似之处:法国影片,与教育和成长相关,以音乐为特色,充满温情的小笑料,但是笑中有泪。 这是一部小成本影片,没有大明星和大场面,却横扫包括法国凯撒奖、卢米埃等电影奖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等12项大奖提名。同时它也得到了超出预期市场回报。该片在法国本土以733万观影人次、超过好莱坞大片《王牌特工》3.6倍票房成绩雄居法国2015年首季票房的总冠军,被称为“现象级电影”。 悲情家庭的喜剧故事 贝利叶一家如果出现在其他影片里,绝对是“悲惨世界”的典型代表——居住在农村的一家四口,父母和儿子都是天生的聋哑人,只有一个上中学的女儿宝拉听说能力正常,因此要负责家里一切对外口头联络事宜:她经常要在上学路上一边奔走一边打电话为家里自产的农产品价格;父母为了私密的问题去看医生,她也不得不满面窘态地全程陪同“翻译”;在农产品集市上,她不在的时候全家都没法做生意。但是这个不幸的家庭并没有凄惨度日,而是互相关爱,无比团结,虽然执拗的父母碰上青春期的儿女,时常有点小矛盾和小尴尬,但是生活中仍然充满了欢乐和笑料。他们从未有过自卑,更未曾想要博得同情。他们觉得不会听说只是一个“特点”而非“缺陷”。 一个偶然的事件打乱了贝利叶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宝拉被英俊的男同学加百列吸引,报名加入他所在的学校合唱团,在成员筛选时,她未唱一词,只因说话时漂亮的发音就被独具慧眼的声乐老师托马森一眼相中。在首次课上,宝拉在托马森的开嗓训练下,惊讶发现自己居然能唱出动听的女高音,这个发现吓坏了她,甚至在课堂上当众夺门而出。出生在听说障碍的家庭,能说话就已经是天赐之福,她何曾敢想自己居然能唱出那么美妙的声音呢!惜才的托马森毫不介意宝拉的种种反常表现,不但让她和加百列一起成为合唱团的领唱,还鼓励她参加比赛,并且去巴黎学习声乐。在宝拉质疑自己是否有天赋时,托马森斩钉截铁地说:“别的方面可能不行,但音乐的事情我是专家。” 这对宝拉而言是一个巨大诱惑,对她的家人来说却成了“灭顶之灾”。长期以来他们都依赖着宝拉,一旦她离开,家里的正常生活、生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母亲坚决反对宝拉离开,父亲既希望女儿追求梦想,又要顾及家中的实际困难进退两难。多次争执后,宝拉想退却,去找老师托马森。 宝拉:“我不想参加巴黎的比赛,那不适合我。” 托马森:“没关系。所有伟大的歌者都会经历挫折。莎拉·布莱曼成名前也曾被芭蕾舞学院淘汰过。” 宝拉:“我并不是多么厉害的歌者。” 托马森:“这倒是,你只是个小孩子而已。” 宝拉:“或许吧。反正我要放弃了。” 托马森:“你这样做,不只是放弃,你是挖了一个坟墓,还自己跳了下去。我很了解,因为我也曾挖过相同的坟墓。 托马森与《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不同,他面对的不是一群问题学生,而是普通的少男少女,所以他的故事比较平淡人物形象也没有马修那么伟大和感人。不过,从上面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有过遗憾,虽然怀才不遇,“屈居”一所乡村中学,但是仍然乐于发掘出色的学生,并鼓励他们追求梦想。这样的老师会成为改变一个孩子一生关键人。 喜剧电影的悲情时刻 《贝利叶一家》虽被定位成喜剧片,但它最后半个小时却成为催泪弹。 父母来观看宝拉的演出——是的,只能“看”。当他们看到女儿站在台上,挺直了原本一直微驼的双肩,眼神投入,双唇张合,他们只能从周围人们惊艳的眼神中,去感知原来女儿有着被上帝亲吻过的好嗓音。这时电影突然切到静音模式,所有观影者和宝拉的父母一样失去了聆听的权利。这时,观影者先会错愕,以为影片播放出了问题,然后才醒悟到这是电影的刻意安排,让人体会到宝拉父母隐藏的痛苦,最后流下眼泪。 从来不能理解女儿的音乐梦的父母,在现场感受过后,开始改变想法。比赛结束后,父亲用手触碰女儿的喉咙,感觉她唱歌时声带的振动,这一幕也感动了很多人。影片最后的高潮是宝拉赶到巴黎的面试考场,托马森老师也赶去亲自为她弹琴伴奏,她的父母和弟弟也到现场为她加油鼓劲。这时,宝拉演唱的参赛歌曲是一首老歌《展翅高飞》(Je Vole),不得不说这首歌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天衣无缝,把整个影片的情绪推到了最饱满的高度。 女儿在赛场上,一边唱歌,一边用手语向台下的父母述说着歌词中的含义,那一幕,很少会有人不被打动。她最终唱着歌,离开了故乡,无论能否成功,都不会再有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儿的出走,让这个“残缺”的家庭,完成了一次延伸,女儿替父母完成了他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让情绪完成了一次完满的闭合。她在远处,仍然陪伴着这个家庭。而无论是对父母还是教师来说,对孩子的所有爱和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去飞,去追逐梦想,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说,“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花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贝利叶一家》中时常体现法国文化的特点。比如宝拉所在的乡村中学的教育显示出法国重视人文的传统,光是外语教学就有两门(西班牙语和英语),选修课更是涉及更多的艺术和人文领域。若是没有学校里开设的合唱课程,整个故事就无从谈起。其中的教师形象也并非完全“伟光正”。虽然托马森是一位好老师,但是其私生活颇有点“法式浪漫”——趁着带学生比赛的间隙还不忘记与美貌的女外教暗通款曲。宝拉的母亲虽是个农妇,但是永远穿着典雅,摇曳生姿,仪态万方,犹如贵妇。市长想把当地的农场和森林改为工业区来发展经济,遭到居民的强烈抵制——这也是传统法国人面对“现代社会”时的常见心态。宝拉的父亲甚至想要把市长拉下马取而代之,从片尾花絮看,他居然如愿了。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四):如何正确地爱家人

  温情,真挚。爸妈和孩子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不会因为是孩子而无底线恩宠,该生气时还是会生气。爸爸是个有原则的人,在选举中霸气回答不会因为是聋子而无法胜任市长职务,也不会对选民无底线答应任何条件,而且强烈批判有些人是井底之蛙。真爷们。老师劝宝拉不要放弃的方式也很有说服力,他不问具体的家事,但是会说不要轻易给自己挖坟墓,一语中的,反而让人心动。

  宝拉在台上唱完歌后,台下的观众齐聚鼓掌,甚至泪盈满眶。听去法国留学的同学也说,法国对艺术很尊重,氛围很好。向往。

  :心里有太多东西的时候,看看别人的生活,一部电影足够,反而让人放松自在,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五):《我会爱你》

  大爱这首歌,必须mark下歌词:

  让萨德笔下所有的浪子都面色苍白/

  让酒吧里的所有妓女都面红耳赤/

  让人们因为所有的回响而呐喊/

  让杰里科的城墙为之颤动/

  我会爱你;

  让地狱在你眼中燃烧/

  让上帝的所有怒雷起誓/

  让胸膛挺立,让所有圣人站立/

  让我们的双手祷告 哀求/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好像无人曾爱过你/

  我会爱你 甚至远超你最华美的梦境/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就像无人曾勇于爱你/

  我会爱你 因为我如此热爱这被爱的感觉/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六):一个无声的世界——

  有些人匆匆忙忙,听到飞机的呼啸,火车的鸣笛,不经意钥匙的叮当碰撞,敲击的锣鼓动人的歌喉。有些人不急不躁悄无声息,但他们在秋日听风声,夏日听蝉鸣,听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厅格外清晰,甚至在寂静的夜晚伴呼吸入眠。

  但是是否有那样一种人,他们的人生伴随一场哑剧上演,最终悄然落幕?

  宝拉的家庭如同所有家庭一样平淡而温馨,却与普通格格不入。如同听不到同伴呼唤的虎鲸,孤身在海洋游荡,不被感知与理解,寻找着自己的频率,活在另一个世界。在这样一个无声的世界中,宝拉是唯一一个能与外界沟通的人。她是家庭的耳和嘴,作为唯一的正常人,联系着一家的正常生活,承担着无比重要的责任。

  她有梦想,有青春期女孩特有的懵懂与热情,她热爱家庭,但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这无疑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宝拉开始喜欢音乐与歌唱,渴望得到认可与学习的机会,她的勇敢与自信使自己闪耀,却让父母感到无助与恐慌。他们无法感知宝拉的音乐,同样理解不了她对梦想的热情。宝拉一度陷入纠结苦恼,所幸父母无法听到女儿的歌声,却给予了她最终的支持与认可。

  最后的参赛歌曲,表达的是她十分的心声,虽然歌声无法传达耳畔,但她手指翻飞,如同一只轻舞的蝴蝶,飞翔着落到每个人的心中,于是在那一刻,他们听到了世上最为美妙的声音,通过手语传递着,她说她要飞翔,要离家远行,越过高山,跨过荆棘,拍打翅膀向天空飞去。

  因为我如此爱你,我担忧迷惘,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宁可放弃梦想,但正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支持你,正因为我爱你,我舍不得你。也是因为爱,我们都迈出了脚步,向另一个世界走两步,向梦想靠近。

  最为动人的爱,不是禁锢,而是放飞。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七):爱在奔流 爱在歌唱

  提示!!!考虑了一下还是想剧透!!!那么快过年的时候看看这么暖心的片子吧

  故事很简单,贝利叶一家除了宝拉都是听障,宝拉一直作为家人的翻译也承担了很多农场事务。

  宝拉被音乐老师发现很有音乐天赋,她开始有了通过考试去巴黎学习音乐的梦想。

  家人很难接受,觉得宝拉抛弃了她们,妈妈甚至说出当得知宝拉听力正常她嚎啕大哭怨恨宝拉为什么不是听障,今天宝拉居然还会唱歌。

  可是当宝拉的家人们看到她在合唱团演出时的表现,即使听不到音乐,爸爸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叫醒她,用手语说出,去巴黎。

  Je vole很感人,宝拉最终带着家人的爱和祝福去了巴黎,追逐自己的梦想。

  就像歌词里唱的,我爱你们如昔,但我即将远离,请你们了解,我要展翅高飞。

  我相信宝拉妈妈在生下宝拉以后知道她听得见的时候一定是开心哭的。我们都害怕被自己最爱的人抛弃,尤其是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有缺陷没有自信的时候。

  宝拉虽然抱怨家人没有给她自由和空间,让她失去自己的生活,但她还是愿意为了家人放弃梦想。

  影片的最后,有了家人的支持,宝拉带着微笑勇敢地开启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影片里的音乐很好听,Je vole; La Maladie D'amour;Je Vais T'Aimer 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打动人的当然还是影片表现出来的爱,尤其对于刚刚20岁的我们。

  每一个在外求学的人应该都能感同身受,家人背后的支持对于我们有多重要。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从小到大我占据了父母生活的大部分,高三的时候甚至觉得是全部。

  可是当我长大了,他们却让我展翅高飞,去追寻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家里的什么都不要担心。全力支持我做我想做的事情,就像贝利叶一家最后那样。

  片尾用几张照片告诉了我们结局。贝利叶爸爸如愿当上了市长,宝拉和盖贝尔这两个兴趣相投又有才华的人走到了一起~

  就像片尾曲一直循环的两句翻译成中文:爱在奔流,爱在歌唱。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八):哭笑并存

  看了这部电影,被影片表达的爱、温暖的主题深深吸引,被贝利叶一家浓浓的亲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贝利叶一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聋哑家庭,只有小女儿宝拉是健康人。

  以前好难难以理解用手语交流的人为什么总是看上去很激动,后来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把寻常人用五官表达的感情倾注在了手里。这部电影以亲情为纽带,场景虽然寡淡,但蕴含着情感,聋哑的残缺并没有使他们幽怨沮丧,相反他们苦中做乐,笑对生活的日常,使我感动。虽然中间偏后宝拉父母的价值观有点接受不来,几度放弃。但电影其他部分其实是很赞的。

  当聋哑家庭出生的孩子,汇报演出的时候,父母虽然都听不到,和周围欢腾的人比起来有点格格不入,虽然不理解但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当女儿用手语唱歌的时候,正是我要哭的时候,这时他们一家人才真的心连在一起了。

  很温暖很浪漫的一家人。笑对人生的各种不幸遭遇,很不错的音乐励志剧。有笑有泪,女儿的歌声很美。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九):比歌曲更暖的,是亲情

  前半段有浓浓的法国轻喜剧的味道,贝利叶一家虽然肉体并不完整,但全家四口相依为命过着单纯快乐的乡村生活。

  随着女儿唱歌兴趣和天赋的激发,父母即将面对和女儿分离,母亲的挽留和父亲的洒脱以不同方式让女儿放不下。看到这里,我多少有些不理解,觉得父母有点自私,不愿女儿扔下他们去外面闯荡。然而当电影拍到学校举办的合唱团演出,女儿的二重唱那一段,音乐渐渐消失了,我这才体会到作为父母听不见女儿美丽的歌声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最后女儿还是如愿参加了歌唱比赛,并以一曲最能表达心意的“我要飞翔”配合手语献给父母。我想父母看到这一幕,也为女儿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而满足了。

  电影最后的细节,弟弟为姐姐拿箱子,爸爸提醒女儿系上安全带。都是生活点滴真情的体现,面对这样的好电影,很难不看红了眼眶。

  我们常常渴望自己有像女主那样天赋异禀的才能,却往往忽视了已经拥有的平淡的幸福。有家人的疼爱和支持,才是最幸运的事。

  《贝利叶一家》观后感(十):教会我们爱与被爱同样很幸福的电影

  整部电影的色调都非常的温馨,女主一家除了她自己所有人都是聋哑人,但是围绕着整个家庭的并不是悲观抱怨,而是积极向上,乐观生活。

  身为家中唯一完全健全的人,女主从小便十分独立,她也一直在帮助父母维系着这个家庭的日常运作,是家人永远的翻译官。当她的父母知道她可能会因为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而需要离开他们时才会那么崩溃。其实可以看出他们并非是因为女主离去后生活会变得不方便,所以不愿同意让她离开,他们只是舍不得,不知道该不该放开手让女人去飞翔。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以及父母之间的纠结特别触动我。

  起初, 女主向父母妥协了,她不想让他们伤心,因而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梦想。她的父母一开始知道女儿不会离开时也是开心的,直到他们一家看了那次女主的歌唱表演。虽然听不见女儿在唱些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其他观众的表情时,他们显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此处的拍摄手法我一直印象深刻,这一长段的无声,让我体会到女主父亲的痛苦纠结,其实一直以来他心里是明白的,鸟儿到了一定的年纪需要学会自己飞翔,他们的女儿也一样,不可能永远待在他们身边。

  这为后来女主爸爸深夜突然醒悟,带着一家人,开着那辆小轿车去面试场地做了铺垫。或许,没有见识到在舞台上发光的女儿,他们最终也没有那样的决心送她去面试。

  成长永远伴随着选择,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或许都不可能完美,但那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成长啊,向来都是不可避免的。

  结尾时女主有一段奔跑的长镜头,可以看到她嘴角噙满的笑意,是朝成长迈出的坚实步伐,是向着她的梦想前进的。

  想推荐女主在面试时唱的那首

  亲爱的父母,我要走了

  我很爱你们,但是我还是要走了

  今天晚上你们将没有孩子

  我不是逃避,而是飞翔

  请明白我是去飞翔

  没有烟,没有酒

  只是飞翔,飞翔。。。。

  非常温暖的家庭喜剧,关于追梦,关于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