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观后感10篇
《三生》是一部由张震 / 郑雨盛 / 吴镇宇执导,石锦航 / 王欣元 / 崔珍鎬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生》观后感(一):“橘心”善念! 请为他人奉送一枚《橘子》!
吴导演不炫技不卖弄,他用最真诚朴实的电影语言讲述故事、表达思想、抒发情怀!
细品《橘子》令人感悟颇深!
橘子金灿灿的色彩与阴暗卑俗的社会现实构成强烈对比,拍摄地选在深圳也极富寓意!
改革开放为我们打开了“世界之窗”,但人们在兴奋地迎接繁华与荣景之时,却不经意地关上了自己心灵的那扇(善)窗!
“逃犯”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饥饿、困顿、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孩童们的笑脸、老乞丐的终(衷)言,让人顿悟,生与死 原来都是那样鲜活;善与恶 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水果摊妹为饥肠辘辘的“逃犯” 无偿送上的是“橘子”,而捧于手中的 是小姑娘晶莹美丽的“善心”、是人间最纯真动人的“温情”。“橘子” 唤醒了“逃犯”心底善的良知,使其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饥饿”如逃犯的我们,是得到的太少,还是想要的太多?“困顿”如逃犯的我们,是做错的太多,还是承担的太少?“迷茫”如逃犯的我们,是向外看的太多,还是向内看得太少?
“橘子”是“逃犯”人生观质变的媒介!
“善”是本能,不要将其尘封于心底!
“善”其实可以很简单,在为其拂去尘埃,在将其浮于天际之时,我们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橘心”善念!
请为他人奉送一枚《橘子》!
《三生》观后感(二):【三生】影评之 — 橘子
【三生】影评之 — 橘子
导演:吴镇宇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末路杀人犯在潜逃途中的遭遇。短片情节紧凑,表现手法直白,大气。没有过多文艺性的修饰,吴镇宇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让大家看到一个杀人犯是如何经历从“迷”到“渡”的心境变换。
这不是一部刑侦片,我们始终不知道杀人犯究竟为何杀人,这不重要。影片开端犯人仓皇逃窜,绝望的轻生和恐惧的眼神都巧妙的暗示我们这位主人公并非一个丧心病狂的暴徒。冲动或仇恨,恶念一瞬间。这只是一个迷失了自己本性的可怜人,就如他在丛林里的慌不择路一样,孤独无措,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更不知道自己的终点。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痛苦让他几近崩溃,而走出丛林流落到城市街头饥肠辘辘的他饱受驱赶和白眼。饥渴交加的他路过水果摊,情不自禁的把肮脏的手伸向那一筐橘子时,却意外的得到了“给你”这个回复。来不及也没勇气道谢,逃犯迫不及待的把橘子囫囵塞进嘴里,穷途末路的绝处逢生让他内心在这一刻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虽然他依然看不到自己的前路,但这一份橙色的温暖已然开始触动内心本有的善。
如果说橘子是最终让这个可怜的杀人犯从迷失走向救赎的渡船,那么这个摆渡人其实并不是橘子女孩,而是两次救他性命的拾荒老者。猜出他的处境却依然以善相待,逃亡途中萍水相逢的流浪老头拿出自己视若珍宝的鸭脖和二锅头豪情待客,却因为逃犯回馈一个别人施舍的橘子生出提早过年般的幸福感。这份真情直击逃犯心灵,当老乞丐为救自己在怀中死去时,杀人犯无助的眼神和悲愤的眼泪让人不由心生怜悯。我最喜欢影片的一个镜头就是杀人犯离开死去的老头后整夜行走,黑暗在身后淡淡隐去,孤独的逃犯在泛白的晨雾中拖着疲惫却无法停止的脚步走过天桥,身后一个大大的红色招牌赫然写着【迎】这个大字。回想起昨晚老者因为自己的一个橘子而感受到片刻欢愉的幸福,而今看到这个迎字却是分外刺眼,痛彻心扉。喜迎新春已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他不知道迎接自己的会是什么,也不敢想像。佝偻落寞的蓝色背影从硕大的红色迎春招牌前走过,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忍不住湿润眼眶。当他失魂落魄的走在路上,前面赫然出现一片橘色的暖光。原以为是阳光终于冲破雾霾,定睛一看原来不过是川流不息的车灯,带着呼啸从身边擦肩而过。终究这个沐着改革春风迈开大步飞速发展的都市繁荣,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失魂落魄的逃犯鬼使神差的回到了橘子女孩摊前,当他再一次狼吞虎咽女孩递来橘子时,脸上飞溅的汁液已然分不清是泪水还是这个再次温暖他心灵的橘子汁。这一刻他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震动,和泪水一起咽下的橘子还带着昨日与老乞丐把酒言欢的余温。他想起老头在死去前的遗言,我累了,我真的累了……这份触动令他冲进公用电话亭按下110三个数字,他也真的累了,这份东躲西藏的惶恐,真的想在此刻结束。但是在警方询问他具体地址时他却迟疑的放下了电话。
大家都在猜测是什么让他改变了主意。橘子女孩和死去的乞丐不过萍水相逢,也许能带给他内心片刻的温暖,却还不曾触动他的灵魂。当他再一次漫无目的的行走时,崔健嘶哑的怒吼和他抢劫土豪车主后的一夜疯狂让人再次对他的身世产生猜测。极限游戏产生的快感和恐惧,夜总会一掷千金的狂欢和落寞,我们以为是他又一次的迷失。直到影片结束橘子女孩看到他留在自己被通缉的报纸上的话语,才明白这不过是他在结束一切前送给自己的最后狂欢。在他和着泪水咽下本是陌生人救济的橘子时,清晰的听到女孩与家人通话,这时的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我不知当橘子女孩看到报纸悬赏通缉时是出于正义举报逃犯,还是因为奖金,也许两者都有,这必然是个充满挣扎的苦痛过程。但是杀人犯却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这份报纸才会神秘的出现在女孩水果摊。他想用自己仅有的价值来回报这个女孩,虽然她给他的不过是几个橘子,但是当她不顾别人嘲讽坚决的对自己递过来那几个橘子时,只有他自己才明白这对他意味着什么。
他最后一次出现女孩水果摊前,脚步有了一丝犹疑。他内心会不会还有一念幻想,也许女孩并没有举报他?但抬头看到面前女孩慌乱恐惧的神情和躲闪愧疚的眼睛,一切都清晰了。他坚定了脚步向女孩走去,当四面埋伏的警察一拥而上时,他第一次对女孩说出了四个字:新年快乐。那一刻的他没有丝毫抵抗,任由人用最难过的姿势将自己制服,表情从容,不卑不亢,短短四个字掷地有声。警车呼啸而去,一切回归平静。女孩终于发现了逃犯给自己的留言,原来这都是他对自己的一种感恩,为的是这五万块的举报费可以帮到自己陷入困境的家人。
女孩悲痛的坐在地上,圣诞树挂着霓虹灯在头顶闪烁,五颜六色热闹非凡。新年将至,远处依稀传来人们相互祝福的欢笑声,礼花绽放的天空留下绚丽过后的淡淡白烟。看着地上散落的橘子,她的内心恐惧又迷茫。杀人犯用出卖自己的方式得到了救赎,可是此刻女孩的心却开始迷失。如果说这几个橘子是她的无心善举触碰逃犯内心深处,那现在这几个橘子却把自己带入自责和愧疚的深渊。自己的迷失由谁来渡,导演留给观众无尽的唏嘘,看后如大石压心,惆怅之情久久挥之不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杀人犯身上所穿的蓝色运动服。导演从始至终没有交代杀人犯的身份背景,却在很多小细节里可以让人看出端倪。翻遍垃圾桶都找不到食物裹腹,却被一件别人晾晒在外面的蓝色运动服吸引。当时影片的配乐绝对是点睛之笔,杀人犯在优雅女声的低吟浅唱中像着了魔似的走向这件衣服,画面唯美灵动,让人想起趴在水手船边的美人鱼,发出勾人魂魄的吟唱。蓝色运动服对杀人犯来说是什么?或许是家境贫寒的母亲含笑给自己买来的第一件好衣服,是童年操场上和小伙伴玩闹的美好记忆,是父亲日夜劳作的一声叹息。现在这件蓝色运动服就这么在眼前晃动,我仿佛可以感受到它的潮湿,不洁净的气味。这一瞬间杀人犯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生存,忘记了逃亡。他的眼神变得柔和,却渐渐失焦。也许在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了连日奔逃中久违的一丝放松,就像回家一样自在,此时的他已经进入另外一个迷幻世界,而这里才是他最终的渡口,心灵回归平静的终端。蓝色运动衫个人对杀人犯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迷,也许它是杀人犯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是对童年的祭奠,家人的思念,对自己内心的拷问,甚至在抢劫了土豪终于体验了一次挥金如土时也不曾换下这件衣服。几十分钟的短片,导演无需交待太多,却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角度来诠释和理解杀人犯的内心挣扎。
这虽然是吴镇宇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导演作品,却在各个细节体现出自己的匠心独运,整部短片让人看得畅快淋漓,看后却能引发无尽思索。作为一部低成本小制作短片,【橘子】绝对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佳作。但是作为影片【三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橘子】相对于其它两部作品演绎手法过于直白,稍有跳脱。一部再好的作品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个别情节和镜头转换之间不够自然,略显生硬;人物心理特写部分稍显粗放,还可以把细节做得更精致一点。橘子女孩在举报逃犯后最后一次见面时的眼神应该是本剧的灵魂,但过黑的美瞳让眼睛失去灵性,掩盖住了女孩此刻该有的惊恐和不安,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遗憾。此时的女孩应该有着小鹿般透明而灵动的眼神,才能更好的体现她内心的挣扎与对善恶的迷惘。另外当老者在逃犯怀中死去时的台词也稍显平淡,看到那一幕时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美国往事】里多米尼克死时对抱着自己的Noodles说“I slipped”。简单又平淡的几个字,却永远刻在了Noodles和观众心中。也许老乞丐的台词是另有深意,就像前面分析的一样,是为了影射杀人犯此刻的生存状态,所以才有了后来打电话自首一幕。但是这个镜头作为剧中最催人泪下的一个桥段,在演绎方面个人认为可以再收一点。吴导曾经说过要煽情是自己不哭,而是让看的人哭。一部影片成为经典不光是导演和演员自己有感触,引发观众共鸣并令人过目不忘,这让作品具备更深远的意义。最后再提一下影片中的一个小bug,那就是结束时抓走逃犯的并非刑侦警车而是交警用车,这点让人疑惑不解。不过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小瑕疵,不影响观影的愉悦和流畅。严格来说【橘子】是一部小众但很成功的非商业性文艺作品,看后让人心潮涌动,发人深省。谢谢吴镇宇导演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引发观众对人性,伦理,善恶的探讨和深思。
《三生》观后感(三):嗯,果然我是没看懂
三个导演,韩国的那个忘了是谁,另外两个是吴镇宇和张震,吴镇宇拍的那个比较有逻辑,逃犯,流浪街头,受尽折磨,救济他的老伙伴挂了,因为卖水果的善良少女给的一个橘子而轰然悔悟,在水果摊前主动被抓,让少女拿到了那5万悬赏...张震拍的比较没有逻辑,失业男,每天打游戏,大概是专业电竞赚钱,忽略了老婆女儿,某一天和女儿外出,然后,便是悔恨自己没有好好对女儿老婆之类的...扼,其实这剧情我是猜的,应该讲的是这个意思吧,原谅我实在没有看懂,但是我认出了男主角是五月天的石头...韩国那个更加看不懂,大概就是讲一个杀手,要杀死一个老人,却总是下不了手,后来在下手之前,老人老死了,杀手抹去老人最后的眼泪,出去的时候,同伴说,你是特意的吧,让他自然死,双倍价钱,然后杀手驾着车走去看日出...嗯,果然我是没看懂...
《三生》观后感(四):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Movie
香港國際電影節打卡
03/30 <三生>
8點45的電影,7點半就出了門。一路上看著天文臺把雷暴警告提到黃雨、紅雨,最後直接發了黑雨。下車後站在天橋上,除了過海的巴士和零星幾輛的士,街上一個人也沒有。第一次看如此冷清的西隧感覺有些微妙。突然覺得要是有天把我的經歷也寫成故事或許也不會太壞,起碼可以當做多個國家城市治安的良好宣傳。等走到九龍站的時候,純黑的牛仔褲已經變成了豹紋。
之前沒來過圓方看電影,影廳比文娛中心小很多所以屏幕也顯得很大,座椅靠背軟到我一直擔心萬一待會兒一激動直接倒在後排觀眾的腿上怎麼辦,嗯,還好沒有什麼讓人激動的事情發生,只是沒想到在這麼舒服的環境下我竟然這麼不舒服地看完了這場電影。
我承認我對<三生>有著本不該有的預期和假定:比如哥仨都相對話少還有點小深沉所以講故事的風格可能也略沉鬱,比如他們分別演過AB、CD和EF,所以拍出來的人物可能也是這一類型的,比如姜文前兩天正好說了句能編能演對導演來說很是重要。
lt;橘子> by 吳鎮宇
我沒想到吳鎮宇的鏡頭會那麼乖。真的很乖。以至於每次人物特寫出現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的在屏幕上比出一個九宮格,真巧,他們的臉每次都出現在交點上。不過他確實還是有在作出嘗試的。逃犯踉蹌走過熱鬧的街市人群時,鏡頭的角度奇特地定位在了他的耳後,我猜導演是想要讓觀眾跟著他的步伐,但那不自然的角度就像是在被人押解著行走一樣。如果有人說這種效果是考慮到劇情的刻意為之,那絕對是種過度解讀。
當我迫切地需要在逃犯那一雙絕望恐懼而又迷茫無助的雙眼佔刺激我全部的視覺空間時,得到的只是一個站在屏幕右側三分之一處的半身畫面;當那個無助的身影靠在樹下一邊流淚一邊把整個橘子塞到嘴裡迫切地咀嚼甘甜的汁水的時候,我多想鏡頭拉近些再拉近些,我想看看他忙亂剝著桔子皮的粗糙的手指,我想看看他指縫指縫裡無暇清潔掉的污垢,我想看看那橘子的汁水在他指尖溢出在他嘴角流過的痕跡。但我得到的只有屏幕正中央的一個由甚至是俯拍角度的全身鏡頭。你看,當我都意識到應該怎樣才能打動我自己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任何讓我感到哪怕是一絲感動的可能性了。
不過我是在影片結尾,鏡頭對準在女主角眼神空洞的美瞳時,才忍不住罵出那句”你真不是在逗我嗎”。
字幕最後告訴我這是發生在北方一座城市的真實的故事。那如果是為了拍攝方便把它放在深圳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逃犯走過鄧小平改革開放宣傳畫的鏡頭真的讓我淩亂得不知道說什麼,生活在“世界之窗”的人們反而關上了心靈之門?而那個一副市井小民心態買水果的大媽我相信本不存在於原本的事件當中,如果她只是為了襯托對比女主的善良而被設計存在的,那我真的希望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更用心地刻畫下逃犯的人物形象。
我覺得我像是在看一則公益廣告,而不是有人在給我講述一段或許曾經感動過他的故事。尤其兩首突兀的背景音樂已經壓過了故事本身,配樂難道不該是為了烘托氣氛才存在于電影之中的嗎?但影片結尾歌聲響起的時候,為什麼只能感到一種更加掉價的遺憾呢。
其實文字裡之所以透著不滿,只是遺憾他們浪費了一個這麼好的故事罷了…
lt;殺手與老人> by 鄭雨盛
電影節的樂趣在於嘉年華似的熱鬧。與多樣的選擇同時出現的是多重的比較。<殺手與老人>在<橘子>之後出現,就已經賺到了基本的好感,起碼配樂一出來就讓我從剛才的難以置信中鬆了口氣。
那些言語中充滿智慧,思維矯捷用詞巧妙的角色固有其魅力。但更鍾情于那些不怎麼說話的角色,或者是一個角色不說話的時候。“他在想什麼”“他為什麼會這種表情” “他接下來要做什麼”,臺詞的空白簡直是在給人心裡加上了無數的問號。對角色的好奇比對劇情發展的好奇更讓我覺得過癮,情緒已經附著在人物身上,進而思維也會被牽制著。
故事本身用一句話就能講完,但“慢”反而是這部片最大的優點。殺手可能比他人更加熟悉死亡吧,所以他只是跟著老人的生活節奏,所以他推空針頭里的致命藥水。但老人最終還是會死的,不管兒子是否毫無人性,不管殺手是否帶著同情。
沒結尾也好,至少不會過於爛尾。
lt;尺蠖> by 張震
事先沒做過功課,所以在結尾之前並不知道電影的名字。當影片最後,“尺蠖”二字伴著幾支一蜷一蜷移動著的毛蟲一起出現在畫面上時好像給出了一個最佳形容詞。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用顏色描述出了你記憶里的一種氣味,用文字描繪出了一段旋律,用旋律彈奏出了一幅畫面。
家庭的建立為人父母的身份之於自己最大的意義是那份責任感帶來的人生動力。人總需要點兒什麼動力吧,來帶你離開那些頹廢放縱與沉迷。所以人們會慶倖小女孩的微笑將他喚醒,他關掉風扇推開妻子的房門,在床邊靜靜地把孩子抱緊。
但我寧願相信結尾處,風扇再次轉起,生活一切依舊,沉迷於遊戲抽離於生活,尺蠖一般的苟且人生。畢竟人性,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還好,張震沒有給出一個封死我想像空間的標準式Happy Ending。
都是出色的演員,也謝謝讓我了解到你們看世界的視角,這是我能對這三位導演做出的最好的評價。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movie”,其實都是好故事。這是我能對這部電影做出的最好的評價。
《三生》观后感(五):第一个故事——橘子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该来的还是要来的。不知道是不是宿命观点,吴镇宇作为演员倒是颇让人惊艳,角色一旦转换成导演,就未免有点让人味同嚼蜡。很可惜,橘子这个故事,无非是关于救赎的讨论。社会底层的清洁工因不小心将好车刮了道痕,争执间错手杀了富豪女,为了逃避追捕而浪迹天涯。这不是浪漫主义故事,更多的是已经注定的结局,一来归于法网恢恢、二来归于天网恢恢。吴导应该也是佛教徒,片子里不难看出有那么点轮回的意味:一个终结代表另一个开始。杀人犯和流浪汉的相遇,也算同命相连,都在社会的边缘生活,毫无希望可以说。但是流浪汉因为杀人犯的一个橘子而笑逐颜开、杀人犯因为美少女的一个女子而如释重负,以物来贯彻始终,牵强一些,多了个执。吴导大可以大刀阔斧的来一场破罐子破摔的“厮杀”,毕竟在逃杀人犯被抓后等待的必然是罪上加罪,于其说教来劝导倒不如不靠外物来救赎——一场自我救赎,成佛之前就入魔,多好。骗子中间还穿插了吴镇宇自己客串的富豪男,被杀人犯打劫的小片段。杀人犯拿着脏钱,肆意挥霍,背景音乐是崔健的“一无所有”,这倒是很切题和实在,非我所有为我所用的思想在这里倒表现的淋漓尽致。还忘了说全片出现的一个胖大姐,我真心不知道她存在的意义,橘子买贵了她吐槽、买便宜了也吐槽,总之就是一个充满了嗔恚的角色,可能吴导只是为了讽刺而讽刺,如果这样,胖大姐倒是可怜的落了俗套,也难逃累赘的窠臼。毕竟最后,杀人犯算是以自我救赎完成了灵魂的解脱,被抓前的一幕,也是为了煽情而煽情,一旦为了说事而说事,难免变成笑料。杀人犯留下的字条,感谢美少女的善良,完成了自我解脱的高级进化,还附带五万元的举报奖励——权当抵橘子钱和善良的报酬。导演发心为善,入了贪门,想太多又不想说。
《三生》观后感(六):只看了《橘子》
1.虽然我是张辛苑脑残粉,但是还是要说,橘子部分可能用文字的方式会更打动我,拍出来的感觉怎么怪怪的呢,两场给橘子的戏都很一般,第一场的特写过火了,总给人一种有圣母来袭尔等接驾的巨大光圈缭绕感,第二场的对白太干了。还有那个大姐简直不知所谓,仿佛为了跑龙套而跑龙套。
2美瞳真的是会遮戏的,眼神是表现内心戏的重要出口,脸部动作过大来刻意表现真的很虚假。
3老嗲嗲感慨喝酒吃肉吃水果的时候,有一种肖申克的救赎在阳光下的屋顶喝啤酒的感觉
4抢劫和花天酒地的那几段是来搞笑的吗。
5敢作敢当,我就是辛苑脑残粉,后面两段没看。
《三生》观后感(七):第一个故事。当我们的心灵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谁来给我们这只橘子?
刚咬着牙看完了《天注定》的第一个故事,就在这时遇到了《三生》。看完《橘子》就忍不住想说几句。
单从电影的拍摄角度来看,作为新手导演的吴镇宇确实没有很高明,从结构构架、剧情铺设、镜头表现,甚至小细节处的硬伤,都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但是,或许因为前面有贾樟柯的大作垫着的原因,我爱这个故事。比起看完四分之一的《天注定》郁闷了两天,见谁都想吵架的情形,《橘子》给我心灵感触更显得难得。同样彰显着社会的阴暗面,却是截然不同的能量在传递。
“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你的橘子拯救了我。”
关键时刻,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当人走到了绝境,一点温暖和一点冰寒可以造成怎样天差地别的结果? 一个橘子可以救赎一个人,那么一个故事呢?
当一个人的灵魂在绝望中凝望着这个世界,那么,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伸出的这只手,是给了他一个橘子,还是给了他一记耳光?
或许,大家都觉得,那记耳光更真实。
但我想问的是,当我们的心灵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谁来给我们这只橘子?
也许,更可悲的是,我们并不想要这只橘子,我们只想要那一记耳光,因为这样,我们将更觉得自己黑暗得有理,并且让内心的怨恨继续下去。
《三生》观后感(八):观后感《橘子》
由于时间原因我只看了橘子,不知为何从一开始看心情就是沉重的,一个善良的拾荒老人帮助了一个他明明知道有罪的人,是能理解还是什么?导演都留下了悬念。拾荒老人,背后又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是需要靠人脑丰富的想象力去完善。老人的死给了他无比的打击,这是唯一一个关心他的人。卖橘子的女孩一个很微妙的举动给了杀人犯来自内心的触动,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杀了人,但是这个社会带给他的是恐惧、寒冷、阴暗。没有什么东西温暖他,照亮他的心。而虽然看似小小的举动却是对于他来说无比的温暖。他打劫土豪金车主,用钱来挥霍,可以算是赶走内心的孤寂恐惧,一个人玩过山车,旋转木马,却没有开心,看着别人的欢笑自己心里五味陈杂。这就是冷漠的世界么?打劫了那么多钱却没有给自己买一身着装,为什么?因为他不想,亦或是不敢,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愿意多看他两眼,花那么多心思在身上干嘛!对于卖橘子的女孩的举报是无可奈何的,任谁都会那么做,不是为了那奖金!最后那句“新年快乐”着实戳中了我的泪点。冲动是魔鬼,杀人是犯罪。一次失足,千古恨。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被原谅,也不是都不能原谅,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任何事情的责任都是不能逃避的。
很感谢吴老师这部电影,很感人,很触动人,话说您还给我这个马上要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一个警示,人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回事。有些人直面不知心,最喜欢伪装,最喜欢背后放冷箭!
我觉得看一部电影你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心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单纯的要看这部电影,认真的静静的观看。看了再回想!
我只想说:“世态炎凉,冷暖自知。”
电影肯定还是有不足的,情节渲染这方面!人都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能有进步就是很好的了。又不是从妈妈的肚子里一出来就长大了!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加油!
未完待续~~~
《三生》观后感(九):第二个故事——殺手與老人
有些事终究没有答案
从头至尾,我真的没看懂导演要表达的。韩国杀手倒是逼格很高,牛排配红酒,阅读有专门的位置,音乐只听交响乐,工具放的一丝不苟,从头到脚的打扮一丝不苟,连制作毒药的桌子都一尘不染。作为杀手如果是处女座,那么雇主倒是开心的,中间人不免头疼了,杀人也要极尽完美可不太好。杀人不是艺术,再怎么演绎也是一场暴力的表演,归不到美学的范畴。杀手的对象是一个迟暮的老人。不得不说,老人步行的速度慢到令人发指,如果这边电影是一步文艺片,那么导演倒是骨子里也渗透着文艺的汁。
片子一开场你就应经感受到画面和配乐,不过看到结尾你也难以发现贯穿故事整体的意境,要么导演打了个机锋:懂了就懂了、不懂就算了。要么导演就只是拍了条片子,随便看看就罢了。你非要这么多解读,我就觉得见仁见智了。
《三生》观后感(十):身未行心已远。。。
橘子 一星
全篇充满着刻意,从配乐到剪辑再到拍摄手法充满着刻意和违和感,我仿佛在看一部同时模仿着N部的电影胡乱堆砌出来的奇怪东西,整体风格严重不统一,一个简单的故事偏要放入太多元素会导致主线偏离模糊,最终导致最后渲染的情感完全无法达到预期,只留下一种莫名其妙
杀手与老人 一星半
前半部有一贯韩国此类电影的影子,在杀手第一次跟踪老人时的镜头和配乐不错,但后边真的太拖,最终也未能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导致电影完全看不到导演想表达的思想,是利益的左右?还是唏嘘的怜悯?亦或是对自己未来的迷茫悲观?PS:老人你那么大的胸肌你家里人知道么。。。。
尺蠖 一星半
宅男进化史。。。那段把生活当做游戏的侦查很出彩,但仅此而已,好好讲个故事多好,非要在最后搞一堆插叙倒叙的乱剪。。。石头的萎靡状表现得不错
三个故事都是槽点大于优点,感觉都是心很大但把握不住,其实很多时候观众需要的不是玩弄技术,只是简简单单的讲好一个故事。。。很可惜,三位都没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