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存者》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幸存者》的观后感10篇

2018-05-04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存者》的观后感10篇

  《幸存者》是一部由詹姆斯·麦克特格执导,米拉·乔沃维奇 / 皮尔斯·布鲁斯南 / 迪伦·麦克德莫特主演的一部动作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存者》观后感(一):内容还行,拍的不行

  其实本片内容还行。以捞钱为目的,进去恐怖袭击。在一开始阿富汗士兵被俘,一点点扯到国家安全,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啊。既然有了开始的线索,然后一点点往深处发展,但是总觉得本片缺少了什么东西,没有达到理想的那种感觉。而也还有很多东西没交代,也行是导演故意的安排,但我觉得这是导演的对剧情穿插安排的掌握能力不够

  再来聊聊本片的剧情安排。一开始,在阿富汗战场慢慢引出本片剧情。本片女主,女主是一名安全专员,发现了办护照的可疑人物一名医生,但单位负责人包庇了医生,让他拿到了护照。这时,背后黑手就开始留意生化女了,并且一步步设局,让她走入陷阱。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这个布局其实非常完美,只不过生化女是主角,才让她破了这个死局。

  反观这个完美陷阱。第一,餐厅爆炸案里,女主运气好去了买礼物才没死,杀手立马出现,女主再次运气好跑了,但银行卡落在了现场。第二,生化女遵循守则去了公园,比尔也在,当比尔看到她时,掏抢出来想杀她,我却觉得比尔根本就没想过杀女主,而是让女主杀他,注意女主抓他手的时候,比尔是自己开枪打死自己的,而且很巧妙的让所有人都看到,并且拍下了这一幕,更加巧妙的是,杀手男出现时,女主想当着大家杀他,子弹却没了,这一系列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一切早就是人家安排好了的。第三,女主再车站逃跑,进了比尔公寓,山姆早就噜好管在等她了,这时杀手杀来,这里有个细节,就是杀手在门装了炸弹,一开门时,山姆和女主都被炸飞,但是杀手却没杀山姆,这个很奇怪,我觉得这是为了让所有人以为是女主干的,因为幕后黑手的最终目的是制造恐怖袭击来捞钱,次要目的才是杀女主,其他他们都可以无视。经过这3点,女主已经成为了全名公敌。所以说,这个布局其实是很强大很完美的,只不过遇到了女主的运气bug光环罢了。

  我对此片的看法:这片如果作为悬疑拍摄的话,应该会更好。不得不说,导演对本片拍摄的掌握十分不足,所以这就是本片最大的败笔,剧情一步步发展,却没有很好的链接在一起,看起来有一点点凌乱,加上还有许多根本没交代清楚的东西,也许是不够时间用来交代。本片96分子,如果拍成像神探夏洛克那样的短剧可能会更好,把剧情铺垫的更加工整。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片能看,内容还OK,但导演不行。综合评分6.5分。

  以上是我对本片的一些看法,如有意见欢迎讨论

  《幸存者》观后感(二):《幸存者》:小人物的大英雄主义

  纳兰惊梦/文

  把“生化女神”米拉•乔沃维奇和“007”皮尔斯•布鲁斯南放在同一部电影中显然是个奇妙的组合——两个人都在大银幕上以兼具身手、智慧勇气见长。在《幸存者》中,这两个极富个人魅力演员作为正反主角之间的对决,毫无疑问是这部老派动作片风格电影的最大看点。

  向来诠释动作电影的米拉对于动作场景的应付如鱼得水。在《幸存者》这部不出意料极具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中,她需要承担的任务是在正反两派的共同追杀之下,阻止惊天阴谋发生,并为自己洗脱罪名,这样的剧情套路很眼熟。但是当女主的身份设定成为守护国土安全的签证官,把反派威胁设定成眼下令各国政要挠头的恐怖主义,《幸存者》作为题材立意上的新意便得以凸显。

  更有意味的是,女主角的身份摒弃了CIA、反恐精英这样似乎离现实生活有些遥远的设置,而采用了普通人容易触手可及的职业之上,这种小人物大情怀的反转落差给电影带来了意想不到紧张感与真实感。

  没有能够上天遁地的豪车,没有无所不能武器,除了电影开头的战争场面和恐怖分子制造的几场爆炸外,主角们之间的对决都集中在单兵作战,这样的设定难免会让已经被养刁胃口的观众多少有失望,但“接近真实”或许能够唤起观众的认同。就像电影使用的“911事件画面,如此穿插的伪纪录片形式亦是对于真实感的加分

  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反派则是《幸存者》的第二个大胆之处,毕竟作为第五任的邦德,七年间四部007系列让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几与007划上了等号。虽然他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上,都散发着坏小子特殊魅力,但也并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有勇气将他塑造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反派杀手。纵然他也已经是六字当头的年纪,但在《幸存者》中依然有不少高难度的动作场面,矫健的身手亦不减当年风采。但同样可惜的是,电影也并没有给这个头号杀手更多能够追忆往昔大场面大制作机会,更多的是在逼仄狭小空间追逐捕猎。

  总体而言,《幸存者》还算是一部标准商业悬疑动作片,虽然没有越来越追求剑走偏锋的极致大场面,多的是对于个体价值探索人性的论证。因妻子而要复仇整个美国的医生,被恐怖分子要挟的签证官,为金钱利益而视他人性命如粪土的投机客,这些众生相构成了《幸存者》中各色的脸谱,也正是它异于同类片的优势所在。(微信公众号:nljmshow)

  《幸存者》观后感(三):中庸之作~~运气好到爆的女主

  主要讲述 女主是一个驻英国的美国签证官,发现入境人员可疑被反派接连追杀的故事,其实主要是反派们实在是太笨了而已,女主的运气一直好到爆棚啊!炸弹爆炸时给人家买礼物去了,没炸到,杀手要补刀时又受到煤气罐爆炸的干扰,同僚要杀她却被她反杀,好不容易把女主堵在地铁中,枪打不到,追不上,最后警察还没有女主姐姐的道熟,竟然给追丢了,找不到就不找了,英国警察好任性。从英国返回美国也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最后化解危机,在天台又是靠着吊炸天的运气力拼皮尔斯布鲁斯南扮演的世界级杀手,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名签证官能够在那么危机的情况下逃脱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不由感叹主角光环的厉害,电影好在时间短,要是演第二部是不是也要跟生化危机一样,女主角也要进化出超能力了。个人感觉很一般的中庸之作。皮尔斯布鲁斯南比在演妈妈咪呀的时候更显老态。扮演坏人都是那么有味道喜欢

  《幸存者》观后感(四):可怜的俩主角

  看到评分就不抱希望了,但出于对两位主演的喜爱,还是想看看到底有多烂,结果看了真心无语啊,所有人都摆了一副智商特别高的姿态,然后做特别蠢的事。俩主角都是这种片子的翘楚,应是手到擒来的,结果被片子硬生生的逼成2货。

  男主为了隐秘,杀了一个多嘴的人,还整容无数次,说明他是非常非常小心的人,但却安排复杂无比,又引人注目方式来炸死女主?而且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他干的,还知道他修表...这他么都暴露了,更可悲的是这个牛逼的杀手前面装了那么多的逼,结果该死的一个没死...你直接拿棒子敲死她不好吗?

  有人把女主的档案摆出来,还说她可能是CIA,特别特别厉害,特别特别优秀,结果就是一个弱智啊,导演不让她换衣服,非得披着那么显眼围巾、一头秀发到处晃,到底是想说明什么?所谓的安全法则就是去公园逛一圈?都没告诉特工们换件衣服?别特么那么显眼!!别特么联系所有人都知道的自己唯一的朋友.....别特么带着追踪器!大家都以为她要死的时候,她出门左转就找到了坏老头的家....摄影师朋友还送了她窍门工具...where did you get that?然后跑一个地下室转了那么几十秒,在海军陆战队的眼皮子底下居然给自己做了个新护照?how did you do that? 最后毫无准备单枪匹马谁也没告诉就去杀BOSS了,一心想拯救美国...然后优秀的会说普通话大学生轻松的把杀手干掉了,.我艹。

  杀手是个弱智,女主毫无性格刻画可言。

  还有另外无数不能忍的细节和过分的巧合已经把整部戏都玩烂了,这破剧本是怎么得到投资的?

  《幸存者》观后感(五):强迫症杀手

  #幸存者# 一个签证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可疑人员后,并没有及时告知组织,而是试图调查解决。这种就是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有组织没纪律。如果说你是CIA,你总归有上司、接头人吧,再不济也有几个死党吧?结果你只有画家好基友,和文秘老大妈!都是混好莱坞的,怎么差距这么大?恶搞的是,反派boss也是单枪匹马,无组织、无目的。最大的反差是boss单兵作战能力,杀自己的两个小伙伴,极具爆发力,一刀致命。而在追杀女主时,浪费无数子弹,毫发无伤,每每在一枪解决的时候,都会出戏,等女主出手或逃脱。真真拍出抗战神剧的气质。最最恶搞的是,一个超级炸弹已经就位,你就不能顺手装个定时炸弹?你就不能研究点光束引发爆炸?你就不能找另一个不那么逗比的枪手作为plan B?你就不能找个手不滑的枪手?从英国不远万里来纽约,就这么窝囊撒手人寰,真对不起那张机票更别提一张电影票!

  《幸存者》观后感(六):从《幸存者》看美国主旋律与个人英雄主义

  克拉考尔指出,“ 一个国家的电影比任何其他艺术媒体都更直接地反映出这个民族心态”。从20世纪30年代的《大篷车》、《铁骑》、《壮志千秋》开始,美国电影就开始在美国精神外壳下,制造出无数的英雄英雄,并展开一场场个人英雄主义的神话之旅。比如,由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007》系列影片,塑造了詹姆士·邦德这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同样,在这部经典“詹姆士·邦德”皮尔斯·布鲁斯南联合“生化女战神”米拉·乔沃维奇出演的电影《幸存者》中,也深深打上来美国民文化烙印,毕竟它无时无刻不再营造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情绪,以个人拯救群体。当然,这种情绪只有在美国主旋律电影所独有的,因为他们扮演者正义化身人类苦难救赎者,也是战无不胜的英雄,更是美国民族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体现

  在美国电影狂欢与视觉奇观背后,隐藏着一种名为“美国精神”的文化内涵,它强调个人的创造性主动精神,能以“不自由,毋宁死”的方式捍卫个人利益,也能以冒险精神,毫不畏惧的抵抗强大的势力团伙,并战胜邪恶力量完成英雄之旅,获得国家和社会认可。电影《幸存者》亦是如此,它承袭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体系。在影片中,影片以安全漏洞契机,展开叙述外交官凯特(米拉·乔沃维奇饰)发现可疑的巴兰医生而拒绝了他的签证,如此,一场预谋杀掉凯特的计划便拉开帷幕。换句话而言,个人英雄(凯特)形象的塑造便开始凸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个人英雄主义赞歌。

  美国是一个危机感意识很强的国家,而个人英雄主义则正是扎根于此,发展而来。从“9·11”事件之后,美国国家意识便得到进步一加强,同时“拯救者”的形象便凸显了出来,他们希望一个拯救美国人民于恐怖袭击中的“英雄”。《幸存者》中主人公凯特首先预感危险分子进入美国,进行调差,却无奈接到上司的指责批评,凯特感到很无奈。在一次休班后进入餐厅吃饭时,一颗炸弹将整个餐厅夷为平地,与她同行的几个外交官全部遇难。不过,幸运的是,她因为中途出去买礼物而躲过一劫。由此,一方面政府部门追击凯特,另一方面反派分子追杀,试图新年之夜炸掉纽约时代广场,凯特利用智慧与勇气躲避政府部分的追击与反叛分子的追杀。

  《幸存者》同样涉及“9·11”事件,并在主角人物的身上予以贯穿,凯特也是事件中的受害者之一。在不断地追击中,凯特被安上了叛徒的罪名,相关部分试图捉拿其归案。而面对着巴兰医生的入境,她在同事的帮助下进入大使馆地下室,获取巴兰医生的信息时,深感国家已经陷入恐怖分子的危机之中,于是,决定前往巴黎,最后到时代广场阻止危险分子的恐怖行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钟表匠(皮尔斯·布鲁斯南饰)这个反面人物,利用炸弹,无处无在的追击凯特,可以说,他是一个以谋财害命为目的的一个彻底的社会罪犯。他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在爆炸中,等到纽约证交所重新开放之时,便是他们敛财之刻,因为他们在纽约的街头制造了太多的类似于“9·11”事件的爆炸。

  然而,这一切都是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凯特所要阻止,并完成使命。片中,凯特的人物走向,承袭了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叙事模式,将其置于一种孤立无援状态,工作的国家部门不信任,恐怖分子追杀。即使在这种孤立的状态下,凯特也是不慌不忙,有一种异于常人镇定,因为她的身上兼顾着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随着新年倒计时的欢呼声,随着钟表匠和巴兰医生在楼顶准备开枪,随着凯特疯狂的奔向楼顶,构成了一个危险的空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凯特赶到,与钟表匠厮杀,将其打败,完成救赎。不可否认的是,凯特比其他人更具勇敢,睿智与冒险精神。但凯特又是一个具有大国文化心态的表现,她能够完成平常人所不能之事,并建立新的英雄形象。

  《幸存者》实现了美国人内心的期盼——当危险来临时,英雄就会以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来拯救,并完成美国主流文化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无缝衔接。正如美国学者指出,“只有美国才会把战争演绎成具有启示录特征的、纯洁的美国与敌视基督的‘邪恶帝国’之间进行的一场具有戏剧性的宗教征战”。

  《幸存者》观后感(七):内容还行,拍的一般

  其实本片内容还行。以捞钱为目的,进去恐怖袭击。在一开始阿富汗士兵被俘,一点点扯到国家安全,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啊。既然有了开始的线索,然后一点点往深处发展,但是总觉得本片缺少了什么东西,没有达到理想的那种感觉。而也还有很多东西没交代,也行是导演故意的安排,但我觉得这是导演的对剧情穿插安排的掌握能力不够。

  再来聊聊本片的剧情安排。一开始,在阿富汗战场慢慢引出本片剧情。本片女主,女主是一名安全专员,发现了办护照的可疑人物一名医生,但单位负责人包庇了医生,让他拿到了护照。这时,背后黑手就开始留意生化女了,并且一步步设局,让她走入陷阱。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这个布局其实非常完美,只不过生化女是主角,才让她破了这个死局。

  反观这个完美陷阱。第一,餐厅爆炸案里,女主运气好去了买礼物才没死,杀手立马出现,女主再次运气好跑了,但银行卡落在了现场。第二,生化女遵循守则去了公园,比尔也在,当比尔看到她时,掏抢出来想杀她,我却觉得比尔根本就没想过杀女主,而是让女主杀他,注意女主抓他手的时候,比尔是自己开枪打死自己的,而且很巧妙的让所有人都看到,并且拍下了这一幕,更加巧妙的是,杀手男出现时,女主想当着大家杀他,子弹却没了,这一系列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一切早就是人家安排好了的。第三,女主再车站逃跑,进了比尔公寓,山姆早就噜好管在等她了,这时杀手杀来,这里有个细节,就是杀手在门装了炸弹,一开门时,山姆和女主都被炸飞,但是杀手却没杀山姆,这个很奇怪,我觉得这是为了让所有人以为是女主干的,因为幕后黑手的最终目的是制造恐怖袭击来捞钱,次要目的才是杀女主,其他他们都可以无视。经过这3点,女主已经成为了全名公敌。所以说,这个布局其实是很强大很完美的,只不过遇到了女主的运气bug光环罢了。

  我对此片的看法:这片如果作为悬疑片拍摄的话,应该会更好。不得不说,导演对本片拍摄的掌握十分不足,所以这就是本片最大的败笔,剧情一步步发展,却没有很好的链接在一起,看起来有一点点凌乱,加上还有许多根本没交代清楚的东西,也许是不够时间用来交代。本片96分子,如果拍成像神探夏洛克那样的短剧可能会更好,把剧情铺垫的更加工整。

  最后我想说的是,本片能看,内容还OK,但导演不行。综合评分6.5分。

  以上是我对本片的一些看法,如有意见,欢迎讨论。

  《幸存者》观后感(八):美国官僚主义的赶尽杀绝

  在《幸存者》中,女汉子米拉·乔沃维奇是幸存者,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幸存者,幸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幸而不知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就如乔沃维奇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无限的变数,炸弹的袭击,恐怖的暗杀,歹徒的追踪,同僚的戕害,甚至,甚至还有因机构的官僚主义而延伸出来的懈怠、误解乃至草菅人命。

  《幸存者》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动作悬疑大片,将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相对于影视网站的评分,本片显然被低估了不少,至少在战台烽看来,影片情节紧凑,故事曲折,制作精美,几个大场面也拍得大气养眼,本片由最儒雅的007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生化危机女汉子米拉·乔沃维奇联袂主演,这样一对大叔陪萝莉的终极CP,没有拍爱情题材,也是不小的遗憾,但两位高能的动作强人,今次成为生死之战的冤家对手,也算是有缘的相聚,影迷的福气。

  《幸运者》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偶遇事件坚持正义却被无辜追杀陷害,甚至几乎被全球通缉的无辜女外交官,凭借运气和勇气,向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发起进攻,挫败了敌人的恐怖计划。其实,好莱坞类似“孤胆英雄”的产生,一定透露了创作者和民众对庞大而臃肿的国家机构的失望与嘲讽,偌大的国家都不能挑战危机于水火,而是单凭一个普通的血肉之躯与恶势力争斗,显得这个国家太无奈,究竟是敌人太强大,还是自己太弱小,甚至不知道敌人在哪里?这都是会被持续讨论的问题。

  一向输出帝国英雄主义正能量的好莱坞,今次为影片《幸存者》烙上了深深的官僚主义批判论,值得我们通过影片来自检自鉴。职业杀手布鲁斯南是故事的始作俑者,曾经的007大叔不仅救难有方,而且搞破坏也是行家里手,沉着冷静帅到不能,确实魅力惊人。在他连番制造的爆炸、追杀、狙击等等一系列大案要案的同时,所谓强大的警察特工等机构,竟然素手无策,在遗失战机、错误指挥的一连串水到渠成的错乱与昏庸之时,将矛头指向了逃亡中亟待拯救的乔沃维奇,实在太令人拙计。

  当然,故事的精彩也在于此,本就孤立无援的女外交官,不仅被恐怖分子连番追堵,连自己的上司和国家的警察,都将自己视为一号的危险人物,简直是不给活路,但我们尽心尽责的乔沃维奇毕竟是从《第五元素》和《生化危机》中彪悍走出,尽管今次身形飘摇,战斗力稍逊,但无法改变她内心对正义和生存的渴望,所以个人英雄主义被激发出来,才变成了打不死的小强,笑傲恐怖分子群雄。其实想想,乔沃维奇很似我们曾经的特工英雄,一方面是敌人的“明察秋毫”,一方面是组织的信任危机,即便如此,仍能忍辱负重的完成光辉的任务,所以,乔沃维奇的革命主义光辉,还是很高尚而强大的,真理总能发光,就看你是否坚持到那个时刻。

  在官僚主义的“正确”指挥下,乔沃维奇几次都险些丧命,无论是公园逃亡、地铁追踪,恐怖分子精英总能以一当百,而我们的正义力量总是百难抵一,一个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指挥官,总会提前决定胜负。为什么我们每次都看到自己的队伍在摧枯拉朽般,就被敌人破坏尽矣,确实不知道这是不是在灭我志气,长敌威风,但总的是要引以为戒,毕竟,乔沃维奇,不仅仅是敌人恐怖袭击的幸存者,也是米国政府官僚主义指挥下的瞎打乱斗的幸存者,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最终没有死于自己人的枪下,为美帝留存了一丝的颜面。

  而电影,终究值得一看,布鲁斯南化身修表匠,成世界一号杀手,乔沃维奇由外交女神变身亡命女汉子,不再是既往的天生英雄,故事高潮发生于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伴随着新一年的倒计时钟的启动,数万人的生死存亡系于一线,恐怖分子的大爆炸阴谋得逞在即,还是看得人惊心动魄。不过,在这里战台烽要悄悄get下大家,观影过程,别忘了学习乔沃维奇的逃生技能,在这个并不安定的世界,说不定哪天就会用上,作为幸存者存在,还是作为不幸者离开,就要全靠自己了。

  《幸存者》观后感(九):《幸存者2015》:男神遇到女神

  当男神遇上女神,会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部电影就给我们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爱情的幻想,更没有浪漫的念头,有的只是疯狂的杀戮与追逐,不给你丝毫喘息的世间,逼的你马不停蹄的狂奔,虽然这种模式很难让人接受,但是看惯了情情爱爱的浪漫爱情片,再看看男神女神打打杀杀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一直以正面人物示人的前任007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依旧维持他那西装笔挺的男神形象,虽然已经头发花白,但男性魅力丝毫不减,而且越发越毒辣冷漠的性格,更增添了一丝浓烈的男人气息,虽然演的是个反派角色,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狂热的喜欢他,因为他诠释的那种男人的定义,是男人当中最顶级的。而另一个女神角色米拉.乔沃维奇也打破了她一贯保持的女英雄形象,化身一个落难的小职员,如同猎物般的被人追的落慌而逃,狼狈不堪,虽然结局有所逆转,但还是难以界定出是否又重新回到了女英雄范畴,实话实说小女人的扮相还真不适合她,那种柔弱可怜的外在形象丝毫难以让人感同身受,她还是最适合驾驭女强人的角色,不过电影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她的努力,她尽可能的表现出来她所有能够抹掉的女汉子特点,不过执拗的品格和难以让人拒绝的坚定,还是让人止不住的敬畏三分。

  电影在内容上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纯粹就是一部普通的商业之作,除了两位明星加盟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可言,而且剧情设计的也比较单一,纯粹的就是展现一场猫鼠游戏的追逐过程,其中凸显出来的官僚主义的固执以及弘扬人性的主流价值观,也是一贯电影中的必备元素,可以说是相对的保守而没有新意。作为两人都是动作戏的好手,电影没有安排一场精彩纷呈的打戏在里面,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让人感觉失望的事情,而且尤其以动作戏见长的米拉.乔沃维奇的非凡身手不能表现在电影力,不但浪费她存在的价值,也湮灭了一个好角色的诞生,本来就不怎么适合文戏的她,通篇都在做一个花瓶角色,不但她演的不爽,观众看起来也感觉不爽,如果换上一个外表柔弱的女演员,我想电影还更可能好看一点,只是电影主要是想通过两个明星的影响力来提升电影的品质,显然没有打对如意算盘,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电影的好坏一看便知,不再于演员们的影响力与表演,那只是锦上添花的陪衬,而不是雪中送炭得良方,主题搞反了。不过电影还是为我们带来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不管怎么说,电影的性质已经决定了它所存在的价值,电影中商业元素的凸显,让枪战飙车,布局与解密带给人们了兴奋刺激的感觉,尤其是看两位男神女神的表演,在一种激烈的环境之下演绎一个不一样的对立关系,不但颠覆了人们的期许,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影感受,尤其是皮尔斯.布鲁斯南,一把年纪了仍然还能身手敏捷的演绎出冷酷狠毒的杀手形象,不得不让人赞叹他的老当益壮不肯服输的坚毅性格。不过电影导演詹姆斯.麦克提格还是出色的发挥出了他控制演员的能力,虽然没有为电影树立一个强有力的故事背景,但演员们在他的指挥下将故事演绎的生动而又深刻,尤其是对米拉.乔沃维奇的角色把握,让正义的女职员形象深入人心,那种对工作人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值得学习的。

  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恐怖主义活动日渐猖獗,每个海关人员都背负着保护公民安全审查工作,电影也为我们呈现出了那些默默工作在海关岗位上的职员们,是他们一丝不苟的认真审查才避免了多少暴力流血灾难,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才换回了我们安乐祥和的生活,让我们为他们所担任的岗位工作,默默的点个赞。恐怖主义不死,社会生活就难以安定,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恐怖行动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以发现,审查工作也越来越难做,就是基于这种困难条件下,我们的报关审查官员所发挥的作用更大,更需要有责任感强烈的人们去担任这样的职位,就像电影里的米拉.乔沃维奇一样,让人安心。

  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为我们揭示了恐怖主义行动背后的真正主导,可怕的并不是什么恐怖主义,再困难再恐怖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昂首度过,而最可怕的是人那贪婪罪恶的内心,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人为的制造灾难,不但有违法律有违道德,更被全世界的人们所不齿,他们是这个世界上的罪人,更是这个世界上的恶魔,是人类的不幸,是社会的悲哀。

  《幸存者》观后感(十):上演了一出完美的猫鼠游戏

  10月18号公映的《幸存者》,是部老派的猫鼠游戏系动作电影,没有炫目的特效,但却实实在在的激发你的荷尔蒙。

  在曝光的预告中,可以看到,生化女神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女签证官作为爆炸的唯一幸存者,一开场便被最帅007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顶级杀手追杀,因为正反两方的不同立场,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猫鼠游戏。

  电影中,米拉一路被陷害,启动“米拉快跑”模式,从礼物店跑到家跑到广场跑到地铁跑到大使馆跑到机场最后跑回纽约主持了正义;布鲁斯南则一路狙击,有米拉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枪、炮、弹都是信手拈来无所不用。

  不过电影并没有在各种现代化的打斗和高精尖武器上用力过猛,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米拉如何一次又一次身犯险境又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又一步又一步逼近真相,布鲁斯南如何一次又一次逼近米拉又如何一次又一次棋差一着又如何一次又一次功亏一篑。

  逃亡者在看似被动中渐渐掌握主动,追逐者则在主动中渐渐沦为被动。这种反转正是老派猫鼠游戏的最爱,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只是辅助,核心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内在抗衡,彼此用大脑所进行的布局和解密。

  这样的电影要求高的其实就不是特效了,而是节奏的掌握与角色的碰撞。《幸存者》在节奏的把握上表现不错,米拉从一个险景到下一个险景基本上都踩在观众正好松懈下来的点上,使观者正好处在一种略松驰的紧张之中,场景的切换自然流畅,推动了节奏的转换与递进,也正好掩盖了电影在逻辑和细节上的一些不足。

  角色碰撞出意外的惊喜,米拉抛弃了全能战斗女英雄形象,演绎了一个不会功夫但内在刚毅坚强的女性形象。既延续了她一贯的POWER GIRL形象,又传递出一个女人的柔弱与坚强和内心的强大与成长。这种在内核里符合了米拉的美艳女汉子特质,又与观众期待的功夫女英雄拉开一定的反差,这种微妙的反差使观影的乐趣大大增加。

  同样的乐趣也存在于皮尔斯·布鲁斯南,这位最经典的007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神情与身手间依然有一股子007的帅劲,男性魅力不减反增,岁月在他脸上刻出的纹路让他平添了一份浓烈的男人气息,毒辣冷漠的性格更让他多了一分危险的诱惑力。从正派到反派的落差,不但没有让观众觉得接受困难,反而让观众有一些意外惊喜。

  电影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和其他写恐怖分子意欲破坏美国甚至破坏世界的电影不同,电影侧重于人性的自私与恶劣,想要纽约毁灭的不是极端恐怖主义,而是人类内心的私利与邪恶。这才是我们永远需要自省和警惕的东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