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不是王毛》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不是王毛》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06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不是王毛》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我不是王毛》是一部由赵小溪执导,王大治 / 郭金杰 / 葛晓凤主演的一部喜剧 / 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一):我世界纵没理想,对你却有着妄想

  2014年,在浙江青年电影节上,《我不是王毛》拿下了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虽然这个电影节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当时的评委成员是周迅曹保平马楚成,而且他们还坚持宁缺毋滥把最佳男女主角空缺了出来,所以这个奖还是有点质量的。

  之后男主角王大治拿到一个俄罗斯影帝,具体的说是邦达尔丘克国际军事爱国主义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看起来这电影是走铁血强国的画风….尽管如此,这部电影依然很没有卖相,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看点,唯一值得说道的就是本片的导演赵小溪的父亲赵葆华,是手掌阉割大权的审片委员,据说当年害的《无人区》不能过审的就是他!或许因为这层关系,有的观众甚至将片名看成《我不是五毛》……好了,严肃的说,可能只有一小撮杨臣刚老师粉丝愿意去电影院追忆昔日偶像的银幕风采吧。

  整部电影几乎是黑白的,除了最后的红袄姑娘和青青草场,说像《鬼子来了》的,在风格上还是有些类似,至于说是致敬《辛德勒名单》,就有些牵强了,毕竟不是每一种模仿都叫致敬。不过,黑白色调的确是非聪明的一种处理,它是观众观看以前的战争片留下的一种记忆色彩,比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之类的老革命电影,也反映出剧中人物精神生活贫瘠,不过基于本片导演赵小溪之前的作品只是几部标准国产鬼片,还是不要过度解读了,权当他是为了规避过于强烈视觉效果而带来的观影不适感吧,特别在男主角颜值还是有一些抱歉情况下。

  来说说王毛吧,对,他不叫王毛,连王毛死去的哥哥也还有名有姓叫做王大毛呢,他连姓氏也无,叫狗剩,贱名好养活。眯着一双无精打采的小眼睛,顶着一头乱糟糟的油腻头发,刚回来就躲在墙上偷看村子最漂亮的姑娘杏儿,实在是一个又穷又挫还道德败坏的屌丝一枚。他眼睛里没有任何神采,耷拉着脑袋,杨三有心戏弄他,让他把自己在少林寺学的功夫在叔伯乡亲面前比划比划,他是不情愿的,但在干大(养父)的训斥下还是顺从了,打的很滑稽,而且软绵绵没有一点习武之人的劲道,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他什么也没学到,众人继续喝酒聊天,把他一个人留在背后,他不停的解释:不是我不学,师父就让我挑水……但没人在听,大家根本不在乎他学了什么,也不在乎他在外面这十年过的好不好穷苦人家对于命运的作践是习以为常了的,受了天大委屈,顶多不过一声叹息,从来没有为什么。

  天真的以为盖了三间瓦房就能娶上杏儿,所以顶替真正的王毛上了战场开始了他三次投军,为爱卖身的滑稽生活。第一次是给孙传芳卖命打日本,因为私吞了在战场上捡到了几块钱,被班长脱光了衣服裤子,蹲在战壕里,赤裸裸的肉身让他看起来像是个被审判着的畜生,没有人的尊严。他不是抗日神剧里奋起反抗英雄,他没有姓名,连王毛都不如,私密身体也暴露在外面给别人审视,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nobody,对比同期上映的另一部电影《箭士柳白猿》,也是打打杀杀,不同的是徐皓峰的人无论是挨打或是受死,都很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有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而王毛受的打骂都是随意踢来踢去,连他的死换成4块银元还要被讹出去一块作为封口费,冰冷刺骨的黑色幽默

  而他这个一无所有的人,恐怕真的把杏儿当做自己唯一的英雄梦想了,在战场上躲着枪林弹雨时候,在一次次重生又赴死的关头,他或许还是想着杏儿手里那永远也转不停的纸风车。无论是做了国民军,皇协军还是新四军,他还是没有更大的觉悟时代的前进于他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想挣钱盖房取杏儿,这个念头从来没有变过,所以在加入新四军后依然习惯性的在战场上逃跑,依然想不通为什么要上交自己缴获的金牙。

  纯粹的人做事不留后路容易成功,所以导演还是圆了他的洞房花烛夜,虽然结尾有些潦草,但整部电影是完整的,没有硬伤。有几个镜头还很有趣味,比如在浮尘碎影里慢吞吞打出来的那套少林拳,比如从皇协军里逃出后在坟地里为自己松绑,不知是不是暗示最后的结局(死路才是解脱),比如王毛做梦梦到和杨三接吻,虽有恶意卖腐的嫌疑,放在剧情中倒也流畅自然

  在影片后半部分,杏儿一家和杨三被杀,导演尊重历史尊重观众,没有恶搞丑化日本人,冷冷的挥刀而下,无能弱小民众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才是现实如此。王毛在大仇得报后,强撑着最后的力气比划了一下在少林寺偷学到的招式,悲壮的有些好笑,或许离家刚上少林寺的时候,他也曾梦想过变成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杏儿,可是就算这样,导演给影片最后加上的色彩实在是画蛇添足,把我们都拉回现实,开始庆幸美丽圣洁的杏儿不必和他日夜长相对了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二):我不是王毛:不要因为偏见错过了好电影

  摆一个事实:《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已经拍了三年了,早在14年就已经获奖了,而且审查也很顺利的通过了,然而为何迟迟不上映?

  冠冕堂皇的说,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首先,这部片子不够商业,拍出来就不见得一定会上院线;其次,在等待时机,毕竟市场大了,文艺片小众片生存的可能性增加;还有就是大家很容易想到的问题演员身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导致上映暂缓。

  身边就有朋友表示,有某某,这电影她是不会看的,原因甚至不是因为其负面新闻,仅仅是因为演员长得丑!(我表示惊呆了!)客观的说,王大治作为演员来说,演的还是很不错的,在俄罗斯拿到影帝也算是实至名归。其实我早在去年的11月12日就通过看片会看到了这部电影,最近我也并没来得及重新去看它,凭着记忆来随便说说吧。

  这部电影拍得很有趣,但也很壮烈,算是黑色幽默的典范。全篇主要是黑白镜头,只有结尾一点儿是彩色的。用黑白记录现实,用色彩表现美好幻想,这倒也不是第一次见,《阳光灿烂日子》其实用过这一招,而且用的很好,《我不是王毛》用得也不差。故事发生动荡年代,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王毛在无奈中第一次当了兵,这倒让我想到了《活着》中的福贵,大抵是一样的情况,但是里面的讽刺和起伏还是略带敏感意味,不过多剧透。王毛当兵不止一次,以至于到最后身份都变得不明确,和普遍的主旋律影视不同,王毛后来的几次当兵虽然都出于自愿,但是目的却不是保家卫国民族大义什么的,而是为了通过当兵间接得到自己的爱情。全片人物不多,但立场各异,最后一段略悲壮的剧情倒是把整个剧情都推向高潮,王毛的心理状态再次反转。

  写了这么多,自觉语无伦次,其实就是不想透露太多,这样的电影难得能搬上大银幕,有条件的还是应该去看看。

  我一向秉持着演员个人生活与其作品分开评价原则,所以我可以很明确的说,这是部好电影,有笑有泪有热血温情,如果仅仅因为主演不是你所喜欢的而对影片产生偏见那是不明智的。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三):为何而战

  《王毛》这部片子有暴走大事性质的恶搞,有拿八一厂老梗来集中表现的野心,但这部电影最大的突破显然不在这里,这应该是第一部拿士兵逃亡作为主题的抗战电影。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39522/

  说到这里,我得推荐这么一本书,有这本书的内容打底,才能清楚《王毛》的得失

  如果想省点事,可以直接翻到第二章《农民参军:动机顾虑意愿》和第五章《新战士:审查、整训与输送》还有第六章《士兵:逃亡与归队》。

  结合这三章来看,就能发现《王毛》在前半的内容丰满和后半的流于说教是怎么回事了。要是狗剩和指导员的几段戏少点说教,靠伙食、官兵平等和最后允许解决个人问题来切入,让狗剩最后看到全家死完才明白自己的责任,可能要比现在这样念经一样要好很多。指导员的念叨让最后本来有机会升华的部分有点降等了。

  当然,现在这样也还是了不起的,所以值得花一张票钱去支持一下。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四):《我不是王毛》:浮生若梦,寸心何求

  此片实际上2014年就已经完成制作,延迟两年后才上映,颇为不易。270万的投资,在当今大片制作挥金如土风气之下,显得微不足道,但完成的战争场面也是有板有眼气氛真实激烈,不可谓不精到。此片拍摄仅用了26天完成,主要是出于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考虑,但并不代表质量就会打折。话说我极为偏爱的王家卫经典之作《重庆森林》也不过才拍摄了20多天。

  导演用自己的独特笔墨勾勒了一个自己想象中艰难时事下的众生浮世绘。选取一个历史的截面,展现了战争背景下,底层老百姓无助与受到的创伤。战争阴影下,风雨飘摇的艰难时世,故园千疮百孔百姓命如蝼蚁,平安无以保障,自保都是奢求

  影片用了黑白镜头来表现这个故事,到结尾了才出现了一些彩色镜头。用黑白色调来渲染,借鉴了姜文的《鬼子来了》与陆川的《南京南京》,有一种历史现场的草莽气息与复古味道,更具年代感,朴素中不乏阴郁,而且,也避免了不少血腥场面对于观众的视觉刺激

  片中实际上在倾诉的是战争魔爪之下小人物命如蝼蚁,一叶浮萍悲剧命运,狗剩顶替王毛入伍,各种身不由己,分别当过国军、伪军、新四军,枪林弹雨中装过死,命运折磨下各种虐。有点像韩国版 《登陆之日》张东健饰演的韩国运动员金俊植从日军阵营,到苏军阵营,又到德军阵营。战争与和平宏大主题总是要落脚在一个个平凡小人物身上,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痛苦与无助,无不见证着历史的冰冷。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现,更显其旨。

  小人物的生活,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幸福,为了执着念想,倾尽全力。狗剩代替王毛,反复卖身,屡入行伍,只为娶到杏儿。悲剧性的人物,王大治的表演真心不错,确实入木三分,他凭借此片得了个俄罗斯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也是实至名归。有个情节我不太喜欢,就是狗剩明知道戴上那个眼镜不舒服,还非要戴着它,话说狗剩可不是真傻,他还会制造陷阱来引诱杨三掉茅坑的。刚才影迷大联盟美女盟主吾心安处说了一个见解我觉得很经典,那就是,狗剩觉得眼镜值钱,留着卖钱娶媳妇盖瓦房。厉害!真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啊!郭金杰饰演的杨三其实也是个悲剧人物,展现出各种坏,到了片尾良心稍稍有所发现,就被日本鬼子开膛破肚了。郭金杰的表演略显用力过猛,表情过于夸张,脸谱化。不过他也凭借此片在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得了一个最佳男配角奖,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了。那个唐僧附体的指导员真是个有趣的人物,说话的风格令人印象较深。

  片尾南柯一梦,实际上也是一个开放式结局。不管怎样理解,都会令观众深深体会到战争恶魔对于人性的极度摧残,对于真善美的无情践踏,更加令人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普世价值反对战争,珍视和平。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五):关于《我不是王毛》的一些个人想法

  某人终于战胜懒癌去看了我不是王毛。

  第一次看黑白色调的电影,感觉着实不错。故事结构简单清晰,以战争中小人物的视角入手,去写这段历史。狗剩三次入伍,从gmd到伪军到gcd,经历了只为赚钱娶媳妇到坚决不做汉奸再到最后终于找到组织过程比较神奇的是侯七和毛小二居然也一直跟他经历了三支不同的部队,他们大概是为了印证狗剩的心理变化存在

  电影前半部分笑点足,看到结局之前某人曾幻想大团圆结局,但是看着整个村子的人被屠杀尽没,狗剩独闯鬼子营区时,我就知道我的想法错的离谱,这样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可能是皆大欢喜呢?整部电影只有结尾在放狗剩回忆第一次看到女主角的时候是彩色的,回忆总是温情而暖心的,可是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一想到这些,心脏一下就被人戳痛了,说不难过是假的,可这样的结局才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残酷的,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真实。这样的故事内容不得不又想起团长

  其实本是冲王大治和罗老爷子去看,觉得士兵帮能有人在一起合作拍戏不易,就这一点足以让我去电影院看这部片子。

  然,看过简介也一心以为这是团长的缩略版。其实团长写的是战争年代下炮灰群像,我不是王毛则单拎出来狗剩,着重写这个孤儿在战争年代的人生经历。不过两者都以小人物的经历为切入点,教会我战争的残酷。我不想高喊感谢前辈们热血奉献换来现今安稳幸福的人生,只是想说谨记历史,莫失莫忘。

  看着电影里的狗剩和干大,不禁想到不辣和许老爹,而且深深觉得当初9爷和康导选角时的眼光毒辣。王大治的演技比我所想的还要好,一个人足够撑起一部九十多分钟的电影,而且他确实很符合这个人物的特质。虽然我命比纸薄,但是没有人可以阻拦我好好活下去迎娶媳妇安稳过日子的信念。

  干大从第一次求狗剩替亲儿子王毛从军到领抚恤金时的假慈悲,到狗剩第一次逃跑回来后对老婆说旧账一笔勾销并打算为女儿谋一门好的婚事,再到护子心切想要拿钱买命,再到最后看着儿子被打死拎起镰刀想要反抗却死于日本人的枪口下。不同的节点给出不同的适度反应,必须称赞罗老爷子的演技实在是棒。

  几个配角不错。女主角足够干净纯美只可惜最终难逃厄运。王毛的傻气恰到好处(PS。这个演员在好多抗日剧里演过类似角色,角色的辨识度有些低)。干妈的善良醇厚多次替狗剩抱屈。以及杨三的一脸奸相,虽然他属于灰色乃至黑色人物,多次与狗剩斗智斗勇,并且从影片中间就已经成为汉奸,但他最终也为了护女主角而死在日本人手中。还有那个日本军官着实很帅,看完片尾才知道他确实是日本人。原谅我在如此正经的情况下依然花痴。忘了说,还有那个指导员慢悠悠的性子还有满口说教的山东腔,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的辅导员,倍感亲切。

  其实我想说,作为一部小制作电影,可以拍成这样,在我心里已然算是上乘之作。而且这样的题材可以被完整的放映出来,也算是一种进步吧。希望更多这样可以反应现实的电影可以被搬上大屏幕,作为一个国产电影的脑残粉,期待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电影出现,为了支持这些优秀电影的创作者,我愿意进电影院去看。

  。今天一早等电影开场的时候遇到一男生借手机充电器,因为他手机突然没电没办法取票,最后把我手机借给他登录账号查验证码,结果他取完票便道谢还说要请吃饭,我拿回手机才知道他是跟我看同一场电影,后来入场前他再次道谢,最后看完电影出场了又特地跑来道谢。虽说他干的事着实有点蠢萌,但是他不停地道谢却让我觉得他是个有趣的陌生人,搞得我今天心情也大好。也许那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对的吧,哈哈哈哈。

  。某人是士兵团长迷,所以第五星是私心给罗老爷子和王大治的,见谅。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六):《我不是王毛》:河南方言崔生“新影帝”

  今日上映的电影《我不是王毛》以河南方言为主要特色,讲述了一个少林寺学武归来的屌丝孤儿狗剩(王大治 饰),为了迎娶养父养母之女杏儿(葛晓凤 饰),多次卖身参军赚取军饷的故事,幽默风趣的河南话在曲折离奇的剧情之中倍显优势,也使男主角王大治一举成名摘得“影帝”桂冠。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七):题目还是符合剧情的

  艺术楼的北国剧场我还是第一次去。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脏乎乎的旧座椅、标示牌都已丢失的女洗手间、稀稀落落的观众。现在的孩子们都是这样,没有明星的片子,几乎很少人关注。

  这一部片子,看前几乎没做什么功课。灯光暗下来,大屏幕上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一出,时光倒流的感觉袭上心头,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儿时看过的露天大屏幕。

  黑白片有许久未看了,奇怪的是没有丝毫不适应,也不会有单调乏味的感觉。男主角狗剩要长相没长相,要气质没气质,傻乎乎的笑容,破破烂烂的衣衫,让我看也的确配不上不沾人间气息的女主角,虽然女主角每次出场时,不是在做饭或其他活计,可仍然纯净得不带烟火气儿。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当然要付出不菲的代价。狗剩一次次把自己卖上战场,死里逃生,反反复复。女人的心总是软的,一个男人心甘情愿为自己去死时,她没有道理不被感动。眼看着大团圆结局快出现了,万恶的日本鬼子终于出现了,有点不理解现在反派的角色为什么都选这么帅的,鬼子顷刻之间就杀了女一号一家,作为观众,感觉自己目击着这一幕人间惨剧,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毫无办法。而男配角徒手挡刀的反转,完全抵消了之前他的无赖与无耻,竟让人有点肃然起敬。

  狗剩的复仇在意料之中,从他只身闯入鬼子驻地那一刻,壮烈+惨烈的画面便让我不敢再抬头,记得看到的最后一个黑白镜头是狗剩血肉模糊的脸。再抬头时,画面已经转为黄色调,淡淡的夕阳下,狗剩笑得很灿烂。黑白转为彩色这一刻,还真是有些不适应,以至于影片是如何结束的都没注意到。

  然后,灯光就突然地大亮起来,主持人就出来了。这孩子个子不高,貌似精明的脸,“这是一部很沉重的影片,我本人看得也很开心。”我晕!到底是沉重还是开心啊?之后又来了一句,“接下来请‘我不是三毛’的主创人员上场。”错误百出,还一脸的满不在乎。我真想冲上去,给他一巴掌。

  今天的见面会,导演、编剧和男配角们都表现一般,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可能是男一号和女一号都没到场的缘故吧,总觉得压不住场。

  不过,一部抗战剧拍成这样,我觉得还算是合格。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八):良心推荐,绝必值得一看

  要不是看了众多荧屏的推荐,打死我也不会来看这部电影,抗日题材,名不见经传的制作团队,外加外界眼中绯闻大过实力的男主角,正如网友评论所言:怎么看,都是一副仆街相;然而现实的耳光啪啪响个没完,也正如网友所言:这是一部像极了《鬼子来了》又可以某个角度与之相提并论的国产优质电影。

  当片头想起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背景音乐,声音连同那经典画面简直撑起了童年学校所有组织集体看电影的回忆,很难想象在这种根正苗红的身世之下有一个我们出乎预料的剧情:

  一个在逃荒中生下来的狗剩,出生就没了娘,有幸得到干爹干娘的领养,无奈遇上了一个现实又十分势利的干爹,于是没多大便被送去少林学功夫。

  学艺十年,和尚下山,乡亲们以为有艺傍身,而实际上狗剩只是在那里挑了十年的水,被笑话之余,情急之下挥掌发泄,却显出惊人掌力。

  此时国内混战,各地征兵,干爹家的独子须应征入伍,干爹干娘深知参军如同赴死,百般不愿,于是干爹利诱色惑狗剩代弟从军,狗剩自小虽丑陋骇人,却贪图干爹独女俊秀冒昧,于是在攒够20个银元便可娶妻的条件下答应。

  战场上,刀剑无情,子弹无眼,狗剩发现自己神射的外挂技能后,连同部队被日军全歼,狗剩乔庄诈死、九死一生躲过一劫,回到家中发现干爹已领到一笔抚恤金。

  狗剩发现了致富之道,于是,充军、领赏、逃跑、装死、骗钱成了他的发财门路,眼见快要梦想成真,赢取白富美,却被从小的玩伴兼情敌带他跑到新四军当兵入伍,情敌一举多得:狗剩一拿不到新四军的参军奖赏,二不能当逃兵骗钱,三不能干涉自己好事。

  加入新四军的狗剩渐渐发现当下的这支部队和以往不同,唐僧附体的指导员更是如同他肚里的蛔虫,不仅唠叨没完,还对他心事了如指掌。最后,狗剩面对指导员袒露心扉,指导员鼓励他回家解决心事并完成侦查任务。

  回到家的狗剩撞上情敌带着狗腿子上门抢亲,情急之下,狗剩抢来手榴弹欲同情敌同归于尽,碰巧拉了个哑弹,吓跑了狗腿之外,只带给狗蛋二人满脸灰。

  干爹干妈同意了狗剩娶了自家闺女,奋不顾身、舍身救人的壮举也催熟了一段感情……

  狗剩抽空完成了指导员的任务

  第二天,鬼子和当了汉奸的情敌带兵上门要求交出狗剩

  真正的王毛仗着头楞脑呆挨了一枪,应声倒地,之后拾起镰刀意欲报仇的干爹被鬼子直接爆头,接连痛失两个亲人的干妈随后成了第三个枪下鬼,在鬼子头目即将杀害自己心上人的时候,情敌出手相救、以命相搏,结果以卵击石、命丧黄泉

  狗剩只身赴险,直捣黄龙,连灭数人,却被躲在暗处的鬼子头背后一刀,几番打斗,生死关头,狗剩抓住机会使出十年蓄势、奋力一击,一掌毙命鬼子头,此时,战友杀入,消灭小鬼……

  影片最后,终于出现了色彩,或许暗示,在烽烟四起、国破家亡的年代,只有死去的人的梦才是彩色的,狗剩是死是活,心上人结局如何,都没有明确交代,也是一种美

  虽是主旋律,却没有刻意的说教。小人物的小梦想更加容易打动同样身为小人物的观众们,战火中,狗剩完成思想的蜕变,意识到指导员“没有国家的安定,哪有小家的幸福”这句话的意义。

  王大治无愧影帝的头衔,狗剩的角色在导演的镜头下活灵活现,幽默又悲壮,胆小又勇敢,无能又惊艳。其实,王大治长的一副影帝的脸,如同葛优、黄渤等等,想想理解也容易,在满是俊男美女的荧屏上不仅混有一席之地还是核心主力,实力肯定秒杀若干偶像。

  以往在豆瓣中被抗日神剧毒害、被国产无脑剧侵蚀,该剧绝对让人对国产二字重拾信心,尽管很多人很烂、太渣,也确实有人拍的出好剧,那国产电影就有希望。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九):终于又有一个把道理说的稍微清楚一点的人了

  专门注册了账号,来评这样一部已经被大家说是可能会成为遗珠的电影。

  从来没在豆瓣评论过,希望各位观点不同也轻拍。

  当抗日神剧成为一个问题之后,我也开始加入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了?这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抗日神剧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只不过之前导演或编剧下手比较轻罢了,雷的不是那么狠,没有让人外焦里嫩。在抗日片中,像是《亮剑》一类的,属于自带正气的,理想主义气息浓厚的一类。像是《八路军》这种的,属于天生根正苗红的,带有纪录片气息的一类。以上两种是在我看来比较像样的片子,一个是让人积极向上的,一个是教人了解历史概况的(或者说是视角问题,高高在上吧)。但是,这么多年过去,越来越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直到我看到了姜文的《鬼子来了》,我才发现,这是让我的手终于伸进了靴子里面,而这一部,同样也是靴子里面的。

  我们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简单几句: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但是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随着了解的事情多了,才知道,前半句是真,后半句全是扯淡。经过满清几百年的统治,人已经变成了奴隶(之前朝代我不知道,但据说不是的),真的正如威廉·魏特林所说:奴隶是没有祖国的。所以那时候,人们唯一的需要就是活下去,于是我们就为这个低到不能再低的需要付出了惨重的2000万条人命的代价。

  我一直相信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日本人是坏,但是站在大的角度,就成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何况已经不是有缝,而是已经溃烂。我想,现在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高中初中的历史课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了,除了一条一条要背诵的大事件。没有人觉得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说有的肯定是骗人的,但是这部电影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是有的。为什么要一波一波的去造反?为什么要去打日本人?从指导员那接地气的口音说出的不接地气的教导,狗剩怎么能听得进去?

  顺着这个想法,就让我想到了现在的历史教育问题,本来抗战时期的GCD是挺好的,但从来没有好好的讲出来,讲的让人心服口服,并且深入人心,至少我是没有听到过的。

  有人说,指导员的台词就是一个讽刺,我想,是的,确实是一个讽刺,但是简单的说是一个讽刺似乎太过概括了也太过草率了。因为并没有说清楚讽刺了什么?为什么要讽刺?为什么讽刺了还是八一厂出的?为什么讽刺了还能过审?

  我虽然不知道导演和审片人的想法,但是在我看来,对于审片人这确实没有什么敏感的地方,最多最多是一个度的问题。因为讽刺的正是今天不接地气的宣传部,讽刺的是这么多年下来明明国家建设在不断进步却被人不断抹黑。因为不光是我们觉得宣传部的方法不行,高层早就觉得宣传部的方法不行了,也是现在为什么有了共青团的微信号,为什么党媒进入新媒体,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远远还不能达到本朝太祖要的效果——全面发动人民群众——当然这也是他最后没有做成而且错误的方法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似乎远不如人意,不知道是由于我们听不到还是怎么的,似乎连高层,连党史研究人员都不能把这些看似简单而实际对现在的人来说更复杂的问题说清楚(有距离感),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呢?这部电影似乎拉近了距离,让我们明明白白的看到了情况,那就是,面对这样一群国民,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搞乱人的脑子不是那么容易的,正如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有太大的错误,只需要问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明白了:难道我们不该抗日吗?

  答案显而易见是该抗日。但为什么?保家卫国?当然是。但是,为什么要保家卫国?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奇怪,但是确确实实是那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民国了,但人们头脑中弥漫的依然是奴隶一样的思想。怎么样才能把这群人的思想转变过来,然后组织起来呢?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问题。说实话,我非常赞同没有日本人侵华就没有GCD的天下,同时我也非常赞同日本人事实上从反面加速了中国人的觉醒。如果没有这样一次巨大的刺激,似乎本朝太祖的星星之火没有那么容易燎原。当然,最后中国也会变成和今天的印度一样,GCD也依然是匪,和在曼尼普尔邦的那一群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是为什么一波接一波的要革命?最终接力棒传到了GCD的手上?这是要说清楚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再来人取代GCD,而是最后一举得了天下,如果换成你,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在敌后积蓄力量?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让那些只想好好过日子的所谓小民们去明白大道理?就算不明白道理,但是如何让他们去做正确的事?

  狗剩也许最后都不会明白指导员讲的大道理,但是狗剩做了指导员希望他做的事。狗剩回去了,娶了媳妇,查看了敌情,带来了新四军。虽然最后不知道狗剩死了没有,但是他一定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要做的事情和新四军要做的是一样的,如果狗剩活着,他一定也学会了说要保家卫国,驱逐日寇,尽管他可能并不明白二者之间的复杂作用链条,但是他明白的是日本人杀了他全家。

  总之,看到这样的电影我是高兴的,如果还停留在不能深入剖析心里的层面,那革命真的还要继续,因为还不彻底。否则我们就还停留在器物层面,和洋务运动之类依然是同流。我党已经在现实上革命成功这么多年了,但是在群众的心中,革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是太祖说的,万里长征刚刚开始了第一步,后面的路还长着呐!

  《我不是王毛》观后感(十):请好好看完这部电影再给评价吧

  第一次写长评,肯定烂!

  本片是黑白电影,男主是王大治,很多人还没有看就说是五毛。

  作为一个抗战电影,还是八一制片厂拍的,虽然也是主旋律,但情节中发现新四军还有伪军的俘虏,政治委员不像亮剑中那样正直伟岸。电影拍的真是挺有趣的。影片穿插了很多有趣的笑点,前一个小时的节奏把握的很好,后半小时主旋律也情有可原。

  《我不是王毛》以一个大时代小人物的家庭的悲欢离合,在战争年代背景下,男主三次从军,1分钟一个笑点,所长的配角非常出彩,笑点承担了一半。

  本片的剧本扎实,王大治的演技虽然不是非常出彩,也完成了自己该做的。各个配角也都演的很好影片最后日军的残酷,锁长的后悔,让抗战电影角色变得不再脸谱化。

  希望大家可以看了电影在发表自己的评价,拍电影也不容易,也能看出本片拍的很用心,虽然缺点也不少,我给4星,给1星鼓励。

  :恭喜王大治凭电影《我不是王毛》获颁俄罗斯邦达尔丘克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