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镖门》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镖门》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06 21: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镖门》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镖门》是一部由韩晓军执导,霍建华 / 贾青 / 李健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镖门》观后感(一):从此再无亮色

  这部剧评分很高,但似乎知道的人不多。看过之后不得不说绝对良心剧。演员用心编剧给力,算是近正剧中的佼佼者。刘安顺这个看似有点固执有点轴的大镖头绝对是我霍演技证明代表作,没有特意突出颜值人物塑造张驰有度,正且稳。一生坎坷,却在规矩变革坚持自己原则女主死的时候刘安顺的哭戏让人跟着揪心,“在我的记忆里,瑶婷死的那一天,雪下得出奇的大,大到似乎要把这个世间凡是裸露的地方都埋起来一样,眼前的一切都是白的,地上,树上,山上都是白的,后来我问振武,那么大的雪,镖局怕是要扫上一整天,可是振武却跟我说,那天没下过雪。” 旁白过后一滴清泪,从此世界再无亮色!

  《镖门》观后感(二):抡刀上阵须放胆

  《镖门》真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好的吧,让人手痒痒,心痒痒,想着要说点啥。

  看《镖门》是因为迷霍建华,当然,看完更迷了。但是,这不是重点

  《镖门》讲了一个守规矩的大镖头身处乱世,在“乱”和“变”的大局里怎样坚守规矩的故事。清末民国初的北京,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开启乱世模式,从袁世凯被暗杀,到出任民国总统,再军变,再称帝,再被废,紧接着黎元洪上台,1年后张勋复辟,12天后复辟失败,段祺瑞上台,那真叫“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

  在这样的乱世,朝不保夕人人自危,该如何安身立命?是变,还是守?

  作为大镖头,刘安顺无疑是极具胆色的。不论是和土匪赌闷车,还是挑战京城八大镖局,九宫格比武,再难,再危险,他也不过是淡淡一句,“我接着”。但,他并不是好勇斗狠之人,他行事的准则是镖门的规矩。规矩对于刘安顺,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他拼死都要守护底线。为了他心中的规矩,他对人狠,对自己更狠。一次,他师傅设计,让他押假镖引山猫劫镖。真镖早派别人成功送走了。事后,他师傅反复当着众人的面说他没错,但他非认死理,”镖丢了就是丢了“,硬是辞去大镖头一职,罚自己挂黑袋,上北京,从头开始

  刚硬的个性,伤人伤己。“刘安顺,他是个连我的面子都可以不给的人“,他师傅的叹息,欣慰里夹着无奈

  如果他真的只是个认死理的一介武夫,这片子肯定是看不下去的。作为大镖头,刘安顺也自有他的世故圆滑周到。兼之他待人真诚谦和豁达,要不是生逢乱世,他应该能够如他父亲所愿平安顺利过一生吧。但是,俗话说,人抵不过命,在这样的乱世里,人被时代潮流裹挟着,随波逐流苟且偷生也是人之常情,最多不过叹一句“身不由己,情非得已”,但刘安顺却选择了守规矩,选择了挺直腰杆做人为此,他一次次把自己逼上绝路。

  规矩是什么?时局变了,真的还有必要守规矩吗?为了守规矩,押上身家性命,值吗?

  在现在的语境里,所谓“规矩”, 应该就是一群人的一种共识,以及基于共识达成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吧。若没了规矩,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又怎样在天地间安身立命?对此,刘安顺是有极清醒思考的。在闫先生劝他加入革命党时,他说了这么一番话,“在江湖上拼命,是因为我懂镖门的规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里清楚。就是因为这个规矩,我才有了胆识,如果我加入你们,做我完全不懂的事情,我何来胆识?”

  有规矩才有胆识!也许,正因为刘安顺的较真,认死理,没有那么些功利算计,利弊权衡。他才能活得简单纯粹吧,以至于连生死也能从容面对。男人,弯什么也能弯了脊梁。这是我喜欢刘安顺的原因顶天立地,豁达悲悯。

  刘安顺和他师傅戴海臣的一段对白有意思

  戴:“少东家常跟我说,时代变了,行业也要变。人也要随着时代而变。这个理儿,听起来对,可是仔细琢磨着,又总觉得哪不对。这要是都变了,人这根在哪啊?”

  刘:“师父。我也是这么想的。行业可以变,但做人的根不能变。行业的规矩可以变,但规矩的魂不能变。”

  戴:“人家越是要变,咱们就越要认个死理。你看清朝没了,生出个民国来。这民国没几年,袁世凯又要当皇上了。我看袁世凯这个皇上他也当不了多久。他们变他们的,咱们就守咱们的。守来守去,还不知道守成个什么样。”

  他的一生,其实是一个悲剧。他最终一一失去了他想要守护的一切:镖局,爱人家人。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有打心底欣赏他的师傅戴海臣,他有无论怎样都理解支持他的母亲。刘安顺犯倔,辞了大镖头一职,但母亲却说:“这大镖头做不做不要紧关键是咱担得起事儿,做得起人”。他生命中出现过的三个女人都敬他爱他。还有他的镖局团队:佟爷,额爷,祁爷等等。

  所谓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为他对于做人规矩的坚守,如暗夜里的星火,点亮了他人心里的那盏灯,本来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众人因为他而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让人对这个世道人间生出了希望。

  这,真的是民国武林本来的样子吗?是中国人本来的样子吗?!或许,这样的武林,这样的中国确实存在过,哪怕只是刹那。又或许,这样的武林是编剧徐浩峰心目中的民国武林吧?在《一代宗师》里,他提到武道的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想,镖门这个故事,应当也是殊途同归吧。(徐浩峰也是电影《一代宗师》的编剧)

  所有的相遇,其实是久别重逢

  当社会遭逢巨变,当一种共识消失,却没有达成一种新的共识来取代的话,世道人心就乱了。这是大不幸啊。近代100年以来,这乱竟然没有停止过。我们一直都在不停歇地“破”,破四旧,破秩序,破信仰,破文化,该破的,不该破的都破了,但破很容易,建立却难。于是,规矩没了,秩序没了,底线也没了,我们谁也不信,什么也不信。我们只相信“活着”,以及“利益”。

  生而为人,苟活于世,总得信点“什么”,守点“什么”,否则与禽兽有何区别?人总想活得好些,活得长些,但人抵不过命,有些事情早已注定。只是,起码,活着,总还可以活得姿态漂亮些。我越来越相信,很多时候,过程结果重要

  因此,《镖门》里的规矩,在当下仍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镖门》观后感(三):《浮生泥沙俱下,不如刀背藏身》

  《浮生泥沙俱下,不如刀背藏身》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

  引自徐皓峰著《刀背藏身》

  初见《镖门》片花,是在周劲翔的办公室。那天,我还没有如此清晰深刻意识到:这部精心制作电视剧,会是影响到当代影视文化的一部作品

  周劲翔,网名周小六六,微信里叫六爷,我尊称他六哥。他是《镖门》的制片人,也是出品人。

  六哥的公司,起名容丞和悦。成立公司的起因,就是为了《镖门》。

  清末民初江湖电视剧《镖门》,由徐皓峰编剧,邹静之是制作总监

  熟悉近年中国电影的人,应该对徐皓峰和邹静之的名字并不陌生。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部电视剧里,属于特例。

  六哥与徐皓峰相识于微时。二人有同门之谊,气场相合,因此惺惺相惜

  彼时的徐皓峰,业已满腹文采,却依然寂寂无名,名不见经传

  《镖门》的监制邹静之曾这样评论徐皓峰:“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天才,或者不活在当下的那种人。他很儒雅,又像个孩子单纯的赤子那种感觉,他对自己迷恋的东西特别迷恋,身上老派人的韵味儿十足。我老觉得他和古人有直接的联系,他身上有这种通道。”

  周劲翔是个文人,也写剧本。十四年前,他靠《春光灿烂猪八戒》、《吕布与貂蝉》、《城南旧事》出道,成为职业编剧。其时有作品,又有恩师邹静之提携。如果他一直做一个编剧,也是四平八稳,可以想见的顺畅。但是五年之前,六哥决心创业。他做了制片人,成立了公司。

  六哥说,”创立容丞和悦的初衷,是见过了太多创作者的剧本在行业里得不到保障。在中国的影视行业里,创作者即使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作,往往被势利、不高明的资方所折磨损害。”

  他喝着茅台,以一口湖南普通话发自肺腑地提出:“我就看不得天才受委屈。”

  五年前,六哥说服了徐皓峰,来做这样一个天才几乎不屑的事情:写电视剧。

  不知道六哥当时用了什么方法,总之徐皓峰是答应了。

  用多年积累才华,徐皓峰创作了一部晚清民国江湖儿女的电视剧,以镖师与土匪的爱恨情仇主线讲述了飘摇乱世里、难逃命运的浮生世相。

  五年前,正是我认识六哥的时间

  我们的结识,缘起我去采访一位书商。六哥正好带着徐皓峰的某部书稿去见他。后来,这位书商可能拒绝了徐皓峰的稿子,他们没谈成。

  我和六哥却因此相识。

  六哥眉目端庄,留了几年光头,闭口不言时,有种平和的僧像。算起来,他年纪也不小了。然而一开口,眼睛眨巴眨巴,又象动画片里的一休,说到兴起时手舞足蹈,不大象是混了十几年影视圈的“周总”。

  这些年,我只知道六哥不咸不淡地开着公司,制作了几部小成本影片

  msn还存在的年代,六哥曾经在msn问我:“你要不要写电视剧?”年少轻狂的我一口谢绝了。

  如今一想,可能就错过了跟《镖门》剧组机缘

  五年的打磨,周劲翔累积了他在影视行业的人脉,也动用了他的凝聚力,组成了现在制作出整个电视剧的班底。

  我看《镖门》第一集的时候,不禁假设,如果那时候有机会跟随大师写作会是如何?

  然则,最大的可能是,我无法写出这样扎实的剧本。徐师于我,简直不能望其项背。

  我对专业人士大都恭敬,但是心底很少服人。在观看《镖门》后,我不由服了攒起整个创作班底的六哥。

  刀背藏身,大器晚成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这是徐皓峰写在《刀背藏身》的序言。

  多年以后,徐皓峰藏身的武侠小说演变成了电影和电视剧。

  五年之间,徐皓峰靠诸多武学著作参与编剧的《一代宗师》与导演作品《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踪迹》等建立了名气

  在《国术馆》的序言里,徐皓峰曾描写过他的一个无有身份朋友

  “他写的是比小说更难存活的东西——诗,而他十年来又禁止自己写诗,稍动一点遣词造句念头,就一阵哆嗦。他的家里没有书,糊墙的报纸上有一个粉笔写的'让'字,问何意,他说是'让他们十年'的缩写,'他们'指的是所有人。 ”

  这一段,读之忍俊不禁

  六哥周劲翔前几天提起来,说:“我也让了他们十年。”

  自尊心强、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甘立于浊世。然而隐居或举世皆浊我独清,都不符合时宜。正如安兰德写的一句著名鸡汤:“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在《刀背藏身》的后记中,徐皓峰提出问题:以何种品相生活下去?

  在他的小说中,武术代表一种尊严。作为武人,就要有尊严。“不媚上不欺下,有信义有道义,守着自己的底线,不觐越,瞬间赴死也不眨眼。”

  他的刀背是在创作里恪守道义,他藏身虚拟的叙事,保护这份道义;这份信念,也反过来保护他的尊严。

  《镖门》幕后的编剧、制作人、导演、音乐人、武术指导配角,都是我所以为,藏身刀背的武者。

  好在,这些磨练机锋的人找到了刀背。于刀背藏身,只等一个时机鹤立鸡群

  《一代宗师》因其晦涩,对于普通观众所起的感召力有限世人对于严肃的事,总是会犯头疼

  《镖门》的剧本,周劲翔出于使其“好看”的标准,找了另一位联合编剧曹逸鸣创作,添加了许多电视剧应该达到的戏剧效果

  与《一代宗师》比较,《镖门》囿于电视剧的题材,添加了一些不怎么严谨的、调笑的元素。这是遗憾,也是使其传播更广泛的方法。

  在起承转合、一些基本笑料的配备上,《镖门》确实做到了通俗化,符合普罗大众兴趣。在雅俗共赏程度上,它作了妥协,也更利于普通人欣赏和传播。

  不能说它是完美的作品,可是和正在速朽的中国电视剧产业相比,它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镖门》展示了中国电视剧的可能,大家不是不能去做到更好,而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只愿意赚得快钱,无限低估中国观影者的品味,以致于流失了大量的有品味的观众,将其推向了美剧韩剧、日剧。

  《镖门》的出现,证实了中国的影视从业者,完全可以保留才气和锐气。只要他们坚持下来,顶住压力坚持,杀出这条血路,如同刘安顺凭实力与巧劲闯出了新的镖路,我们就能看到中国影视行业新的可能性。

  我私心地认为,未来数十年,以容丞和悦为代表的影视公司和类似《镖门》这样纯粹专业的剧组,会继续用作品和专业赢得话语权,并最终改变行业浮夸的现状。

  情怀一词,总是滥用,我就不用了。

  《镖门》缘起,至杀青,可说讲的就是从一而终的义字。

  剧本是徐皓峰出于信任交给周劲翔。周劲翔出于信任,交给班底里的导演、美术、武指、音乐等等演职人员。

  我不知道周劲翔和徐皓峰之间,托付剧本的细节。可能也没有说太多话,也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一个动词的演绎。

  可以想见,剧本交到演职人员手里,许多人就已然被这个剧本打动。

  有一个事实是,主演霍建华看完剧本以后,在合同尚未签订的情况下,就率先剃发,而后见了制片人六哥,以表示合作的诚意和决心。

  在剃发的一霎那,霍建华与刘安顺,已经在精神上达成了统一。他接受托付的方式就是男人式的,用行为,而不是言语。

  在剧组发布会当晚,我也见到霍建华。他是个受人热捧的明星,然而态度谦逊,彬彬有礼,对工作人员一视同仁。当天晚上,他和剧组的人更像患难之交的兄弟。我见过许多明星,与他相比,能够脱下偶像包袱、回归成为演员的人,寥寥无几。

  饰演镖头戴海臣的老爷子王庆祥,日常里多数沉默寡言。当天他也难得的开怀,喝茅台,吃饺子,说了许多平常没说过的走心话。

  王庆祥笑谈山猫的扮演者党浩予:“党浩予的戏路怪、戏路野,让我在现场不知道怎么接。”

  当天我初见王庆祥老爷子,却没头没脑问了一句:“那您会恨他吗?”

  老爷子愣了两三秒,随即豁达而诚恳地回答我:“怎么会呢,我就想办法要接呀。对手的演技一变,也会带来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我就喜欢这样能带给我启发的人。”随后,老爷子竟然向党浩予请教“如何能够转为即兴狂野的演法”。他说:“我感到应该打开自己的这一面,打开了,就更好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长辈、著名戏骨,老爷子的宽容与豁达,令我敬佩有加。我不禁高声说:“王老师,太喜欢您了,您如此资深,却完全没有经验的杂质呀。”

  韩晓军导演说,演戏之外,老爷子不善言辞。导演和老爷子相识多年,然而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如此开怀畅谈艺术与人生。剧组关系之融洽,可见一斑。

  导演韩晓军,我所知,是山猫的演员党浩予推荐给六哥。韩晓军是典型陕西男人,相由心生,控制力藏于笑呵呵的宽额方颚间。

  聚会时,韩晓军笑言剧组的纯粹。拍戏两个半月的相处,剧组爷们居多,大家都是男子汉式的交际,严于律己、大口吃沙、任劳任怨。

  这些男人,平时都是沉默寡言的。只有喝醉了,谈起种种艰苦,亦是笑谈。

  剧组也是一个武林,人人须要拿出多年所学的武艺,相辅相成、同舟共济。

  只有在剧组真正待过,参与过劳动创作的人才会明白,为了完成这样一个诚意贯穿的作品,需要多少齐心协力的热情与苦熬。来之不易,不速成,因此不速朽。

  这个剧组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明星、导演、制片,都难得的不浮躁、真性情。

  不能说,一个如此性味相投、坚守品质的剧组是否十年难遇。我只看出来,他们那一天都喝高了。他们从各自藏身的刀背里走出来,给了彼此男人之间的敬意与拥抱。

  在一片喧嚣里,我听见霍建华对王庆祥老爷子说:“这种相聚非常难得。”

  《镖门》:重要的是品相

  说实话,在《镖门》之前,我几乎是不屑于看中国电视剧。

  这与表面道貌岸然、实则虚假虚荣的中国式环境有关。中国的整个影视行业,正是代表了中国这一怪现状。

  自从2009年电影票房单片超过十亿后,中国影视业几乎取代房地产成为了投资者的新一轮宠儿。表面看来,所有的热钱新钱都在往文化影视行业涌入。但奇异的是,在有了越来越多资本介入的这十年,中国出产的好影片廖廖无几。曾经代表了中国最高水平的第五代导演,似乎集体失控,又纷纷交出蹩脚的影片。在当代的华语导演里,尚未沦为媚俗者,近乎稀有。

  新生代导演里,涌现了大量拍摄配乐PPT与配图WORD见长的作家导演、演员导演。怪异而成功的是:他们赢得了票房,赢得了这个一将功成万骨歌舞的太平盛世。

  电视剧,不用说了,几乎成为了剽窃者与粗制滥造的天下。

  我们的时代,迷失在了消费主义跟不纯粹的资本主义揉杂的荒唐现实里。人们关心去哪儿找更多的钱,用以迎合最新的科技、买更豪华的车更大的房子,购入这一季最新款的包,在脸上注射最新的肉毒杆菌。

  可是中国人忘记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人们需要建立的形象,都是媒体、厂商、名人权威,出于消费主义的需要,而灌输到他们脑子里的。

  《刀背藏身》的后记里,徐皓峰这样写道:

  “滚滚而来的商业,如此低端,辜负了纯真善良的师辈们的厚望。

  资方和制片方往往具备'比你更懂电影'的姿态,是现今影视圈的常态。

  人人谋私利的时代,是没有学问的。而一个没有学问的时代,不可能有文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商业,只会贪污,算什么商业?

  叙事艺术的本质是研讨一个'以何种品相活下去'的问题,重要的是品相。在一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地域,叙事艺术是不存在的。

  十年来,古装大片的答案都是'赖活者称霸世界',存活的都是小人。十年,我们没能想出一条活路。”

  徐皓峰还说:

  “人没有依托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开始通过武林摸索中国文化,给自己心灵找一个出路。”

  “我对民国范儿的定义是:在道光、咸丰年间中国恢复了一口元气,这口元气有能力包容西方文化,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是有风范的。可惜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似乎断了这种元气。”

  “武林跟江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江湖是骗子的世界,坑蒙拐骗,不讲规矩,江湖险恶。武林是有身份的人之林,能够立言立行的人。自宋朝后,清、明政府支持的主要策略是文武分流,各自打压。林以前都是给知识分子的,比如诗林、琴林、书林。民国的武林之所以称为林,给练武人这么高的词汇,是因为清朝结束,一直受压抑的武将系统跟文人系统开始感觉到强烈的文武合流的需要。”

  “我笔下的武林跟以前的武侠文化不同,我有一个真实的历史和真实存在的人群作为依托,我管自己的小说和电影创作称为'武行',避开了侠,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文人已经丧失了自己的风度,找不到自己处世分寸和舍身取义的方向,寄托于虚无缥渺的侠是不现实的,所以我研究的是一个时代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历史的需要会加强,尤其进入中年之后,会变得空前的鲜明。西方人要完成自我,往往最终依靠宗教,如果未能完成这个归宿,会很焦虑。但是中国人(完成自我)的归宿往往是史学,我终于厘清了我自己对历史的脉,理清楚了历史的线索,我就知道为什么会有此刻的我。”

  “中国人的归宿是很具体的,虽然说得意而忘形,但是中国人的情感归宿一定是要形神俱妙的,这段历史中所有的人情世故都要弄得很清楚,在这种探讨中爱恨情仇可能很次要,时代的大悲剧可能也不是很重要,很多时候都是在探讨老的人情世故,老的规矩,这里面是有中国人的样子。所以中国人的乌托邦不是在未来,不是在想象中,而是在一个历史的瞬间,这是中国人的历史观。”

  以上,是《镖门》创作的学术背景,如果理解了这些理念,就不难理解徐皓峰笔下一以贯之的人物性格。在他的笔下,中国人还原到了历史里最清白纯正的形象。

  《镖门》写出了逝去的人情世故、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规矩,以及乱世里的种种破碎。

  每个人物丰满、张弛有度,各自有其可爱、可笑、风趣、义气、吊诡、辜负。一招一式,一姿一态,都有出处,都有来头,都有名目。

  它既是一幅晚清民国武林宗卷,亦呈现了我们中国人本来该有的样子。

  在逝去的武林里,人情、信用、义气、风骨,都确确实实存在。

  作者:刘谧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镖门》观后感(四):远去的镖门--剧中出现的部分传统事物追忆

  辫子和辫穗儿

  在众多辫子剧中,如果想要出众且特立独行,首先从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辫子做起!开个玩笑:)

  《镖门》中,辫子的粗细及长度考虑到了历史事实。

  清前中期的辫子规制是金钱鼠尾,也就是是把四周头发全部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直径1寸或3厘米)一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编结成又细又长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中后期逐步向更粗的蛇尾和牛尾更迭。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

  所以,展示晚清风貌的剧中,辫子才可以粗长一些,不同的人物应该有所不同,老少发型有细微的区别,这是根据常识决定的。《镖门》中男演员的发型比较好的照应了这点。武林中人的辫子如果过粗过长,比武对阵的时候颇为不便,也容易带来把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演员辫子的辫穗儿和发饰。

  按之前的传统,老人沉稳,可加黑辫穗儿,年轻人可以用颜色鲜艳点的辫穗儿,服丧的人根据丧礼颜色用蓝或白辫穗儿。

  总镖头戴海臣的辫子加了黑色辫穗儿,体现了角色中正沉稳的性格。而刘安顺的辫穗儿则是红色的,交织在黑色的发丝中,红色所代表的英气和精气神自不必说。

  插播一句,国人历来在车马出行中非常喜欢用红色。出门上路,马头要带红绒球,马鞭上系红色的小绒球,似一团火,非常喜庆。

  此外,辫子上的发饰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刘安顺的束辫子的发饰是一个红铜兽面,金属质地的发饰手感沉,质地凉,练武之人常用,暗合此君刚直勇敢的性情;师弟李希平束发的发饰则是金属与玉结合而做,暗示师弟性格圆滑,颇有心机;杜镖师的发饰则是玉多铜少,皮帽子上还带着一个大帽正,颇有京城富裕户的遗风。

  六块玉和帽正

  便帽在北京有多种叫法。如"小帽"、"帽头"、"瓜皮帽"、"六块玉"等等。无论老少也无论尊卑都可以戴。因这种帽子是由6块同质料子拼制而成,据说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统一"之含义而盛行于京城了。清入关后,同样取"六合统一"这一吉利之词,同时这种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们喜爱,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宽上尖状,缝成后,形如半球。帽的底边分有檐与无檐两种。有檐的即在底边上镶上1寸宽的小檐;无檐的只用缎子包个窄边而已。小帽在天热时,多选用黑纱为面;天凉时,则选用黑缎子为面。帽顶是用缎子编成一个"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盘结",颜色有红有黑。

  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钉上一块"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后。帽正又叫帽嘴,俗称“一块玉”,吴语“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帽正多为正圆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其质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则用料器或金属片。

  仔细看剧,戴老爷子的帽子上不带帽正,正是因为他身为镖局总镖头,威震四海却盘踞于太谷,帽正戴金或玉都会显得浮夸,故仅戴帽不加帽正;佟哈贼头贼脑,四处打探,帽正作为明显的特质,容易让人辨识出来,所以低调为宜;杜镖师非朝廷官员,却是京城镖局的协会领袖,所以带着六块玉的小帽和碧玺帽正,正暗示其生活富裕,腹黑且骄纵。

  手把件

  少东家手中的手把件是比较符合身份的一种随身小玩物。

  镜头一晃,这个圆溜溜的手把件,色泽亮黄,冠有顶珠,如果按照史实个人认为材质可能是寿山石或玛瑙,按照实际可能是黄玉。

  手把件也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形制不规则,男性尤为喜欢,穿绳后便于携带和避免失手。雕工多圆润流畅,方便把玩,避免过于精细雕琢带来的损伤。同时,老辈儿常说,拿着手把件在手中玩,心中有定数,容易静心。少东家在谈生意和看比武的时候玩手把件,正是常情。

  喊镖号

  剧中,镖师大喊:“合吾”,其实也暗含描写镖局中的一句话: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这个合吾,有人认为是“黑五”的谐音;1936年孔祥熙曾派卫聚贤到山西调查票号,卫聚贤写了《山西票号史》,其中记载到:“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失。”

  但小时候我也看过另一种记载,认为“合吾”指的是“赫武扬威”的音变,镖师以武为生,结交江湖朋友,每过山头地界,要喊此号拜过朋友和扬威称名。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典故,镖不喊沧州。

  旧时镖行规矩,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其原因是沧州民风彪悍,练武之风极其盛行。《武术汇宗》曾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在沧州喊镖号,等于是对此地的武林豪杰不敬,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一定有人会冲出来比武,并且让喊号的镖师败的心服口服。

  有趣的名字们

  按照北方称呼,可能对刘安顺叫“顺哥”的不多,叫“顺子哥”的更多。山西,河北两省习俗,爱在小名或者名字后面加“子”以示亲热,年轻人可以称呼“顺子哥”,长辈则叫“顺子”。

  插播,如果“山猫”这名字在山西河北内蒙部分地区的叫法,很有可能就被叫做了“山狸子”,基本上小时候只听长辈们看到花猫都叫做“花狸子”。(只是展开说说,绝对不是觉得剧中的名字不对哦)

  “安顺”二字,有两重含义,平安顺遂和安分受礼。曾国藩曾在《求阙斋记》中写道:“国藩 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餘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顺。”即是前者之意,而“安顺之民”即是指后一层含义。“安顺”正好与主角的性格吻合,也带有了父母的祝愿含义。

  另外,山西河北两省的民俗,喜欢给孩子的小名用物件或者家畜来起,觉得名字物贱,比较好养活。清后期著名武术家,广盛镖局创始人戴二闾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他的父亲,戴老爷子戴隆邦是心意拳名宿,山西祁县人,给儿子们起乳名就是大驴二驴,后来的学名才是戴大闾和戴二闾。如果编剧愿意,完全可以给几个山西长大的孩子加个乳名(额,这只是发散思维,不是吹毛求疵,现在也挺好的)。

  再来讲讲戴师傅的名字,必须提一下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属于内家拳,也是形意拳的鼻祖。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只传戴姓,不传外家”,拳理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故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相传为岳飞处习得,“枪挑一条线”,习练此拳走直线往复。俗语云:“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这其中的奥妙和讲究,和剧中九宫格片段的对话是相当吻合的。

  所以戴海臣老师傅姓“戴”的缘由和设计,可能也暗合于此。

  此外,个人猜测,“海、臣”二字,源于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此联题字本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也正照应了戴师傅刚直忠诚的品格,因为顾念老帅及袍泽,故而对山猫网开一面,同时对徒儿暗中照应,非常看重节义。题外插播一句,洪承畴肯定是没做到这两点,汗。

  而大小姐戴戎的名字中,“戎”字的基本含义是兵戈,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於田猎。以习五戎。这个设计可能是隐含了戴大小姐的性格刚烈赤诚,十分率直,这也为之后的悲剧买下了伏笔。如果是“蓉”或“融”,则与此相反。

  匾额

  第九集中,戴总镖头嘱咐李希平给京城杜镖头送枪的片段中,身后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惟德远馨,这四个大字应该取自于《尚书》,原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界,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用到镖局,便蕴含着这样的道理:经商以诚信为基础,待世以德行施道义。做人以谦和为根基,行事以低调为本行,正好与太谷镖局的行事方针相吻合。

  而且老匾额此剧的背景是非常吻合的,有一些陈旧的痕迹,可以由此联想到,镖局经营也有了一定的历史和积淀,匾额已经悬挂了很长的时间。有些奇奇怪怪字体难看的匾额在某些电视剧中出现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到了换台的时候了:)精心制作才能有好的作品。

  继续说说帽子

  剧中,刘安顺走镖的时候穿着皮坎肩,带着黑色的皮帽子。这身装束可以比较好的抵御风寒,因为清朝男子特殊的发型,避免寒冷天气对头部的损伤非常重要。保护好前胸后背和头上,才能够避免风寒入侵,减少生病的可能性。镖师出门在外,本身就非常辛苦,风餐露宿。作为大镖头,戴顶皮帽子御风再平常不过。鉴于皮毛有点卷曲和上翘,目测可能是羊皮做的。反穿皮坎肩毛朝外,可能是突出了风餐露宿的辛苦。

  在师弟李希平跟着师哥刘安顺走镖的时候,帽盔非常简朴,而代替师哥升任大镖头之后,就换上了皮毛的帽子和皮围脖,随着位置的跃升,衣冠也随之变化,很符合情况。

  路瓢把子的皮帽是很典型的北方中老年富商的类型,一般由獭皮做成,非常保暖。补充一句,皮帽子的皮子选择也是很讲究的,不能很厚重,否则戴着压头;同时需要很保暖,可以减少热量从头顶的散失,保护耳朵。

  继续慢慢填。

  * 部分资料内容取自于百度百科。

  《镖门》观后感(五):这是一篇还没写完的影评

  虽说奔波了一天,现在躺在酒店里累得要死,但是还想简单说下对本剧的一些观后感。

  看的是38集,时不时就会觉得情节过的有些快、有些别扭和突兀,但也不能就说这不是一部好剧。

  首先对于师弟李希平的彻底黑化接受不了啊,不过是剧都要有反面人物,师弟的人物也是很重的啊!黑化的原因主要有二:一、师父偏心&师姐偏心,二、我才是最爱师姐的,师姐不能和你结婚。前多少年是一起长大的师兄弟啊,后面说黑化就黑化了,唉。

  再说贾克木吧。贾一出场,我以为男主刘安顺会像徐天遇到铁林一样(源自电视剧《红色》),遇到一个可以交命的兄弟呢。好嘛,坏人从始至终啊,彻彻底底的官场投机分子,还专克男主,想法整男主。后来终于game over 了。

  也说说山猫。在前面的剧情,我挺烦山猫的,演员不帅,脸还涂得煞白,角色设定也有点疯癫至狂。到后来才慢慢才发现是个有情,讲理的人,没想到还真是个痴情人,开始以为山猫对女主也只是耍疯来着。

  《镖门》观后感(六):起名无能综合症。。。

  曾经我从来不看清末和抗战的剧集,因为惧怕那些痛彻心扉的流离失所和悲欢离合,因为你,我纠结了好久入了《战长沙》和《镖门》的坑。曾经我从来不会被剧情所左右,顶多郁闷一阵吐槽一阵,因为你,我陪着你因为开辟自己镖局的事业而开心,因为爱情的不顺而纠结而痛恨师弟,因为失去亲人而痛哭。我是那么心疼希望你能够阖家欢乐,可是陆宗山没了,师傅没了,娘没了,最后……姚婷也没了,而你又变成了孤孤单单一个人。曾经我从来不会特别关注电视剧中的配角,在这里每个人物都塑造的如此成功,喜欢陆宗山喜欢师傅喜欢额爷喜欢佟爷喜欢袜夜……喜欢……山猫……好吧我已经磨刀霍霍想把他给灭了!你在这么优秀的剧组里塑造的顺哥,我好骄傲,而你的一颦一笑也将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泯灭。(p个s我是大龄脑残粉~华哥~爱你呦~~~嘤嘤嘤嘤~~)

  后续:看别人写的剧情要么一大篇的科普让人获益匪浅,要么洋洋洒洒一大篇的评论让人首肯心折,而我。。。只怪小时候语文没学好。。。

  《镖门》观后感(七):镖门的江湖 镖师的规矩

  在我看来,《镖门》讲了两件事: 一是“走镖的得靠土匪吃饭,土匪没了,镖门也就没了。” 二是“行业有行业的规矩,时代也有时代的规矩。当你的规矩讲不过时代的规矩,自然而然就会被时代给规矩掉。” 守了一辈子规矩的刘安顺,偏偏在这两件事上破了规矩:“一件是和女土匪谈恋爱,另一件则是为了女土匪砍掉了警察厅长的脑袋。” 说到底,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于是到头来跟他谈恋爱的女匪死掉,镖局最后也关了门。 在大部分人都守规矩的时代,规矩是用来规矩那些“不守规矩”之人的;而在大部分人都不守规矩的时代,被规矩的则变成了那些“守规矩”的人。 但无论在哪个时代,只有规矩的刘安顺似乎都属于那类“不合时宜”的人。 在没剪辫子前,人们明面上讲规矩,但私底下处处是人情。剪了辫子后,规矩就成了一种形同虚设的事物,先是被西方那套理论冲击,接着又被军阀混战土匪的逻辑取代。 所以玩弄规矩的贾克木们,头上的官帽越来越大;无视规矩的军爷们,手里的枪子越来越多。 能接受这一点,就能明白徐皓峰笔下所有逝去的江湖最后都是看客们茶余饭后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虽然悲壮,但也只剩下悲壮。 “苟利XX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的XX不仅可以换成任何词语,还带着新世界无穷的启示。 芸芸众生,不同身份和不同阶层都有自己该活的道,人们完成了某种悲壮,还要投身于下一场苍凉。 万事想来都在我,可那世事浮沉不由人呐。如果大侠们还骑得动马,请齐齐对着西风吼一句吧: “合吾!”

  《镖门》观后感(八):《镖门》:天地人与现代劫

  《镖门》:天地人与现代劫

  文/ 掌花案

  好剧不可多得,尤其在这浮躁的时代。2015年初一口气看完《镖门》,好比站桩入静,精神为之一振。这部剧有着远超同类产品的清嘉气象,可以说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作品。自晚清以来,我们的文化传统历经无数劫,幸而血脉未断,种子未绝。在历史上的镖门湮灭近百年后的今天,还能有这样一部《镖门》,实在令人欣慰。

  “祖师爷在上,后世弟子刘安顺,遵行镖门规矩。未有懈怠损害……”

  《镖门》里处处都是规矩。剧中人常讲:“有了规矩,就有体面”,“守住了规矩,就守住了做人的根本”。规矩是传统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柱椽梁,也是个人赋予生命以意义的凭据。尘世无尽,更迭不息,一个“我”生下来走这一遭,意义和价值往往需要纳入到一条绵延的谱系中方能显现。旧时入了某行,便近有师承,远有祖师。一代代前辈生平事迹层累而成的厚重引文,为后世来者的志向提供参照,为他的言行提供支撑。当他真正成就了这一生,便也融汇到那份引文之中。他在世的另一个重要责任是传续,不让这引文在自己身后划上句点,确保它长长远远绵延不断。对过去的敬重,对未来的责任,构成了一个人尽心正命的根本,也即是规矩的魂。

  镖有镖的规矩。行走江湖,往来官府,拜师收徒,什么买卖不接,什么店不住……横平竖直清清楚楚,胸中揣着这样的格局,偌大世界便不是迷宫,而是泾渭分明,可以来去自如,步步踏实。剧中金水邀刘安顺加入革命党,推翻满清政府,激情澎湃地鼓动说: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啊!金水不知道,安顺这样的人轻易成不了革命者,他最初抱定的姿势就是一个守势,“我是一个镖师,在江湖上拼命,是因为我懂镖门的规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里面很清楚。我才有了胆识。如果我加入你们,做我完全不懂的事情,我何来胆识呢?”这回答中肯至极。在那尚未分崩离析的社会里,各行的规矩如同骨骼,挺立着一个群体做人的尊严。匪也有匪的规矩。一旦与镖局结下交情,从此车来车往畅通无阻;“赌闷车”输了便要将所劫货物悉数归还;奸淫妇女要开山堂、依山规惩处;金皮彩挂平团调柳生意行儿的人都不为难……京城噶杂子有噶杂子的规矩,厚脸皮“呲门槛”,赌命耍无赖,可绝对不偷不抢,这是他们的气节;连飞贼也有飞贼的规矩,偷财劫色但不伤人命。三百六十行枝叶交相映,互相制约又互利共生,鱼有鱼路,鸟有鸟道。便是沦落,亦不失一份最后的持守。

  规矩既刚且柔,刚处不惜舍命,柔处浸透生活。剧集后段,安顺已在京城扬名立万,师父过来小住,他的恭敬谦顺一如既往,晚上给师父打水洗脚,之后师徒二人灯下盘腿对坐,商量着下一趟镖把安顺的徒弟也带上,“咱们祖孙三代一起走”。师父戴海臣以其炉火纯青的武学修为和风骨铮铮的为人,带出了安顺这样的好徒弟;如今徒弟也有了徒弟,师父一生守护的镖门道义,在岁月的潮汐洗练中渐渐也成了安顺自己的一份担当。所谓传统,就是这样传下去的。

  《镖门》的剧情主线是安顺与瑶婷的“镖匪恋”,这是不合规矩的。镖与匪本是两条道上的人,安顺动情之初,身边人都劝他:“镖匪可以结交,但不能通婚。一旦过了这个界,双方都无法在江湖上立足。镖门会当你是叛徒,欺师灭祖罪莫大焉;匪道会当她是内鬼,势必杀之而后快……”然而这些都没能阻止他们相爱。不是规矩管不住人的感情,而是“静”的规矩之所以不落僵死迂腐,正在于总有“动”的情义与之互补。古中国的哲学,“太极为体,动静为用”。体用圆融,体用不二。

  安顺与瑶婷结缘于“利用”,安顺丢了镖被挂了黑袋,要恢复名誉必须开出一条新镖路,新镖路要经过瞎子岭,瞎子岭大当家的女儿路瑶婷来京城,他要保她安然无恙,结下这个交情。他的广顺镖局刚刚开张,正遭京城同行排挤。得不到同行承认,他的镖局就不算是镖局,京城警察可以随意进来抓土匪,犯了事的瑶婷就保不住了。“我说过要保你,就一定会保住你。”安顺雪夜请灯笼的一场戏拍得极富画意。他依镖门规矩画下九宫格,与同行比武来赢得认可。漫天飞雪中八盏红灯笼,映着顶天立地的一个人,招招式式透着武学之正。挑战京城八大镖头,如此奋力争取,岂只为了那条镖路,而彼时他对瑶婷尚未用情;是因为世间有大信,君子重然诺。

  因为安顺这种做人的情义,瑶婷才会爱上他;佟哈、额尔赫、秀儿、以及杜载山等才会聚拢来,广顺镖局才从一个门庭冷落的大车店变成了人气兴旺生意盈门的大镖局。《镖门》里情意深重、令人赞叹的不止刘安顺,这部剧塑造了一个群像,有老一辈的戴海臣、夏启遵、路宗山、张端和,有新一辈的刘安顺、额尔赫、金水、谢东家。老一辈人的“捻军”背景是段隐晦的传奇,虽旧事尘封,过来人缄默,但只言片语惊鸿一瞥,已觉深不见底。他们年青时曾在反清起义中叱咤风云,兵败后各谋生路:有的当了土匪,有的开了镖局,有的深藏市井。多年后再相逢,仍是肝胆相照的弟兄。当年战死沙场的捻军老帅在剧中从未出现,却格外引人遐想。这帮弟兄个个武功卓绝、人品出众,能把他们团结在身边,随他造反;他死后多年,他们的忠心敬意丝毫未减。这样的人,该有多厉害?然而路宗山说:“老帅文武都无过人之处。唯独一个信字,让弟兄们服。”相比于前辈们反叛思想的单纯,后辈们生逢清末民初千载未有之大变局,所认定的信念各不相同:额尔赫心里永远住着入关时威猛的先祖铁帽子王,安顺要在乱世守住传统的魂,金水誓死革命,谢东家相信实业救国……道不同,血脉却通,都还流淌着古中国侠士的慷慨义气,故能磊落交心,惺惺相惜。

  一种大气象统摄着正与邪,正如走镖时长啸般的号子“合吾——”民国云游客《江湖丛谈》中记述:“镖车一入梁子,伙计们就喊号。扯开了嗓子,振起丹田气来喊合吾。这合吾二字是自己升点,凡是天下的江湖人,都称老合……”镖门是正,匪道是邪,然而正与邪的对立并非不共戴天的决绝。剧中放眼看去,没有一个江湖人是恶到出格的。袜爷虽刁,死前的举动真让人佩服;佟哈善骗,受了感动即能改过自新;希平变坏,也并没有泯灭人性。所有这些江湖人,无论正邪,都带着一种气象,一种本色;连最大的“反派”山猫也不例外。他邪得似乎有些过火,性子喜怒无常,做事不择手段。《镖门》编剧内心护法情深,特别设定他母亲是洋人,又从小失去双亲,在山里喝野猫的奶长大,如此给他的邪埋下一点非传统的因。不过,山猫再怎么离经叛道,仍在那格局里,他到底还是老帅的骨血。他讲:“做坏人你得向我学习,你得堂堂正正的!”他对瑶婷说:“我愿意,陪你去死”。和叔活着,山猫对他从来没好气;和叔死了,他痛哭流涕,在坟前唱儿歌:“太阳升得老高了,屁股都被晒黑了,可你还是不起床,你说害臊不害臊?”他其实只是个孩子,看不上江湖规矩的条条框框,想玩儿出一些新花样。山猫和安顺,虽是站在线的两端,仍处于同一空间里。倘若看穿他那些虚张声势,背后是直见性命的真性情。对于深谙此中秘密的人来说,他的歇斯底里是一种孤寂,他的阴晴不定是一种嬉戏,他的恶言恶语是一种因不会表达而懊恼的亲密。

  山猫特别爱听《红娘》唱段:“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我步步行来你步步爬。放大胆,忍气吞声休害怕,你随着小红娘就能见着她。可算得是一段风流佳话,听号令且莫要惊动了她……”民国来了,天下皆惊。时事变化飞快,踏实走镖、安稳度日的年月不会再有了。全国各地都在修铁路,师父担心地问:这要是运货都用火车,谁还找镖局啊?安顺答:有铁路是好事,用火车运照样需要有人护镖。师父释然道:“别人都怕遇见土匪,咱们这行儿吧,没了土匪就没了生计了。”这话算是言明了镖与匪、正与邪、以至整个社会生态的相克相生。民国不是改朝换代,而是一个没有前例的现代社会加速奔突而来。正与邪在传统格局中的相互嬉戏再难继续,棋盘翻了。

  在棋盘翻掉以前,安顺相信镖门铁打的规矩,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天理,并且相信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对错荣辱成毁,横竖都有条道。挂了黑袋就去开镖路换白袋,比武输了就用心参悟练功,同行不给灯笼就画九宫格请,跟土匪争执不下就“赌闷车”……即便在生死大节上,也不是不可解。瞎子岭的弟兄马胡子犯了山规,本该处死,山猫出头为他受“挂甲”之刑,大当家的便饶他性命,拔香头放下山。瑶婷与金水因中了旁人圈套而结下怨债,金水愧疚,愿意死在她枪下,瑶婷心知事情不怪金水,暗中在自己枪上做了手脚。一枪之后,朋友未死,债已了断。希平残害同门,按规矩该杀,安顺与他第一次交锋,擒住后开了两枪,一枪废了他腿,一枪废了自己的手。立规矩定要赏罚分明;可须知分明绝非冷酷,仍有情义的余裕。起初安顺不懂这一点,致使镖头马奎自尽,撇下妻儿,这孤儿寡母从此恨上了刘安顺。然而剧集后段,师父却叫安顺收马奎的儿子为徒,为的正是解开他们之间的结。“一旦成了师徒,就要以性命相交。”这又是传承的主题复沓,当年安顺的父亲就是跟戴海臣走镖而丧命,戴海臣收他的儿子为徒,化干戈为玉帛。恩仇重如山,人若能正其心、诚其意,就都担得起。无论镖门的事、匪道的事、镖匪之间的事,只要在这江湖里,再错综惊险也让人觉得冥冥中自有路数。棋局上有气,便有解劫的可能,不至让人绝望。

  大清没了,民国新立,民国没几年,袁世凯又称帝,张勋复辟,直奉战争爆发……世道崩乱动荡,百姓最苦。各地军阀混战,兵匪横行,镖走不下去了。“人常说匪患猖獗,但在乱世,兵比匪更难对付。”《镖门》里真正毁灭性的势力是武装了火枪大炮的兵与警。热兵器和用它们射击的人,粗暴地要诋毁掉千年武学的尊严,带来的绝望彻骨锥心。武功从来不止是拳脚的能为,那些黎明即起寒暑不息的铢累寸积既是练功,也是树人;而所有的比武较量或生死对决都有一种基本的公平。新兵器则是冷不防。路宗山死于炮下,张端和死于枪下,戴海臣死于枪下。捻军豪杰个个武功盖世,都被轻易取了性命。只有夏启遵例外,他的功夫不是最好的,但与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与时俱进地融入了时代,因此免于被写死。剧集的后三分之一是关于死别,一种悲剧寓言式的叙事倾向决定了一系列人物的必然死亡。如同剧中清朝覆灭后王府格格讲起她阿玛去世,神色镇定:“属于他们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就算再多活几年,也没什么意思。”属于戴海臣他们的年代也过去了,最后一战,他以刀背施展的刀法惊天地泣鬼神,“刀刀不见血,挡者如落叶”,却不敌一发冷枪。不得不说《镖门》后面几集的叙事手艺跟前面稳扎稳打时相比有落差。一些情况下,剧情的收尾可以是高潮;而另一些情况下,收尾只是为了了结;《镖门》的收尾更像是后者。

  镖行与清代商业息息相关,晋商生意遍及天下,押解物资现银都用镖局。南货、北货、俄国货,福建茶叶、苏杭绸缎、广东杂货、东北药材,还有票号成千上万两黄金白银,翻山越岭在路上走几十天甚至半年,途中充满不确定因素,自然要请人保护。现代化改变着人们的地理经验,改变着物资的流通方式;演变至今,我们有了空运和电子商务。或许很难想象,刘安顺他们那代人站在门口,眼看着自己以为会在其中安身立命一辈子的镖门最终崩塌,是怎样一种痛苦。瓦解的不仅是个别行业,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点翠串珠的构成性织理,遗珠遍地,流散于传统的夕烟。于是所有活着的人,都只是一个人,走他自己的路;就像剧集的最后一幕。这时我们忽然明白,原来从古至今的人们都在走镖,以心为箱,以步当车,押着自己的尊严、志气、信义和灵魂,在这艰难的人世砥砺前行,开出一条镖路。很多时候必须坚执,必须忍耐,拼尽全力才能守住这趟镖,活出一种气象。

  图文版 http://t.cn/RZkbDHp

  《镖门》观后感(九):刘安顺和他的废柴联盟

  《镖门》有好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就说这人物设定,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刚出场的刘安顺,新上任的大镖局的大镖头,又是总镖头的乘龙快婿,事业爱情双得意啊!可是,因为作风太硬朗,逼死了老镖师,反过来被家属逼得焦头烂额;于是在“一拳败万拳来”的魔咒下,这个幸福的男人,人生戏路急转直下。比武落败,走镖被劫,同门不服,死去的家属更是火上浇油,不依不饶。于是硬气的刘安顺,自愿挂黑带,从云端直跌地面,被众人踩在脚底,自我放逐,成了北漂。在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分号里,做镖头。离开恩师,离开爱人,背井离乡。

  这还不算完。初来乍到,各种被辱,镖门开业,无人道贺,唯一一个来的,还是别有用心的笑面虎。为了把黑袋换白袋,重开新镖路。接下了招待土匪的活,偏偏接的还是个烫手山芋。官方逼迫,同行挤兑。可怜刘安顺。怎一个惨字了得。

  倒霉的人,大概也会互相吸引吧!咱们再瞅瞅刘镖头身边聚拢来的人气。满嘴跑火车的骗子佟哈 、家族落魄百年的二货王爷、辞职逃命的女土匪、颤颤巍巍的账房先生、“鲁派”的橱子、和普普通通的寡母。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倒霉,各种走投无路和零存在感。反正看这个组合,就是一废柴联盟。

  初时,前三位并不是满心感激,想与刘安顺同甘共苦。他们为了生存,来到刘安顺身边,只求片瓦遮头,而刘安顺,也是不掩饰的嫌弃,但是善良的他即使无可奈,也还是在自己都捉襟见肘的时候,接纳了他们。或许潜意识里正是刘安顺身上的这种正气和暖意,吸引了他们。

  跟 着刘安顺的 佟哈还是念念不忘他的骗子本行,逮着机会就来事。一不留神就被逮着现行。是刘安顺花钱保了他。

  不情不愿当镖师的二货王爷,听见袁世凯当总统,光天化日,提枪就去行刺,一路高呼,惹得围观者众,刺没行成,自己被抓,还浪费刘安顺一条人命的人情。

  本觉得赵秀这改行了的土匪还算靠谱,结果,感情诉求不得回应,一跺脚就离开镖局自立门户,当老板娘去了。

  可怜的刘安顺啊!

  但是,废柴也有废柴的好。虽然各种闹心, 但是他们却都对刘安顺非常的忠心。在安顺身边,慢慢的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佟哈从头到尾行骗,其实唯一骗到手的就只有刘安顺,在刘安顺身边,就没有再骗过他。安顺有麻烦,他出谋划策,竭力维护,从无懈怠。 在镖路上遇到和土匪火拼,他吓得如筛糠,却也没有逃跑。唯一一次逃跑,也是因为贾克木要抓他,胆怯了。虽然安顺让他勇敢面对,但是佟哈不是刘安顺这样的大侠。他胆怯逃跑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但是后来面对贾克木的在葬礼上的挑衅,他那么胆小的人居然能挥拳相向,可谓勇敢!在镖门被烧,镖门关张时,他一贪财如命的人,能把自己的所得拿出来。这个人物发展变化。合情合理,让观众也和安顺一样,从开始的鄙夷,到无可奈何,到最后完全信任和感动。

  二货王爷,是个讲究人。在剧中,这个王爷负责了好多的冷笑话。是一个可以让你爽快大笑的角色。他忠于自己的信仰——恢复爵位。其实对他而言,爵位事小,为国尽忠,报效朝廷,事大。只是空有热血与力气,没有脑子,被佟哈利用,还自得其乐。 他虽然二,但是面对危险,从来都挺身而出。刘安顺要入虎穴,他跟着,刘安顺冲锋在前,他就在后面保家人平安。头脑不发热的时候,他绝对是安顺值得信赖的伙伴。

  辞职逃命的 女土匪,一心只想安定的生活。但是女土匪的人生经历可不是盖的。虽然笔墨不多,但是一个精明的老板娘,在镖局里帮忙内务,可想而知,肯定是手到擒来的。她还是制约二货王爷的杀手锏。有她,是这个废柴联盟的平衡。她虽然出身草莽,却贤惠而善良,想来当初也是身不由己,虽然离开镖局自立门户,可是镖局一旦有需要,她立马施以援手,出钱出力,从不含糊。

  再说稍微靠谱的后三位吧!颤颤巍巍的账房先生祁爷,从一开始就一直跟刘安顺灌输以下观点:咱们这镖局其实就是个过路的驿站。镖门里的人来了喝水吃饭跟打间住店一样。这里没有走镖的责任,也没有生意。所以也只有他和厨子陈爷两个老东西,在这儿负责养老。这里不是镖局,这是大车店。对于倒霉的刘安顺而言,满满的都是负能量啊!心哇凉哇凉的吧!但是后来,你再看祁爷,做事干练的状态,偶尔故意的糊涂,倒更显得精明幽默。明里暗里,他都是牵制佟哈的一个角儿。

  ”我是鲁派“。一句话,把人笑翻的陈爷,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儿···吃饭···“。但是这个手艺还不错,穷时能做白菜宴,丰时能焖肘子的大厨,长期忍着腰痛,打理大家的一日三餐。最后腰痛发作不能劳动了。却为了不成为镖局 的废人,而撒谎告老还乡。还把安顺给他的养老金都留下。多仁义啊!

  家有二老是个宝啊!

  最后说安顺的娘亲。有人说这是传统的母亲形象。其实,我觉得,这是最美好的母亲形象。一个寡妇,没有靠山,没有家产,但是她给了安顺安宁,幸福的支持。安顺荣,她不骄;安顺败,她不恼;安顺有难,她不慌;安顺有惑,她劝导,安顺的任何决定,她都给予完全的信任。多少次,在安顺与对手僵持时,是她以一个平实老妇人的模样,一句话,一碗面,轻轻化解。仿佛在她的眼中,那些不是对手,而是朋友,是街坊邻居。不奉迎,只是关心,给予一点点温暖。 有母如此,难怪,安顺仁厚善良。

  所以了,虽然倒霉的安顺,碰到一群和他一样倒霉的人。组成了一个废柴联盟。但是这个联盟并不是真的”废“

  他们彼此依偎,互相取暖,互相扶持,最后成就了刘安顺做成京城最大,也是最后屹立的镖局。这样看来,《镖门》挺励志的呢!

  《镖门》观后感(十):镖门里那贯穿始终的规矩

  一部好的电视剧,不仅能让观者感受到来自视听觉上的美好观感,还能让细细品味它的观众领略来自心灵的深刻启迪,从而让人自内而外由衷的叹服。镖门就是这样的电视剧,它不仅有过目不忘的美画面,更有贯穿始终的做人的道理。

  守规矩,悟规矩,定规矩

  刚当上山西太谷镖局大镖头的刘安顺,刚硬不容破坏规矩的性子,间接导致了马镖头的自裁。面对同门的指责,马大嫂的质问,硬气的刘安顺始终不为所动。掷地有声的“镖门有镖门的规矩,我不能改”,堵不住愤愤不平的百口一词,那时候他的守规矩还敌不过约定俗成的顾人情。

  手执续起的断刀,虽自信“万事想来都在我,我的命,不在这把刀上 ”,意外的刀断还是败给了王爷,“生死我赢了,比武我输了”,在祖师爷面前不说假话,不为自己找借口,坦坦荡荡地认下了败果。

  一拳败万拳来的古话还是不假的,刚收拾起纷杂的心情,一上路又意外丢了镖。他跪在师父跟前,“丢了假镖也是丢镖”。接二连三的失利,服众已成奢望,纷至沓来的指责与嘲讽,硬气如刘安顺,接下了挂黑袋的惩罚,从此独上京城,从头再来。一圈头磕下去,心内也松了一口气,规矩大于荣辱,守住了规矩才能做得起人。

  自底层从头开始想想也艰难,鱼龙混杂,藏龙卧虎的京城,若没有强硬的心志,又怎能立足。同行真真假假的设绊挑衅,官府耀武扬威的咄咄逼人,流氓痞子插科打诨的讹诈添乱,每一项都不是好对付的主。

  送上门的生意未必是好心相助,也可能是烫手的山芋。女匪在镖局引来的除了官府还有同行暗含心机的刁难。九宫格的比武是为了应下挑战也为了解眼前危机,当刘安顺打了漂亮的一仗,赢得了八大镖局的灯笼,二重的关卡还在前面设阻。面对不怀好意的劝酒,刘安顺敞开话头,你们设这个局是摆明了要我出丑,要把我赶出京城。从容不迫举起一壶酒,灯笼算是请定了,就算爬也要爬回广顺镖局。要在京城分一杯羹,必是会受到同行的联合相欺的,刘安顺一次次以独到的胆识与不卑不亢的做派,赢得了一众镖师的刮目相看。

  京城是个官府与王公贵族盘根错节的地界。面对官府锲而不舍的刁难,刘安顺从未畏惧退缩,保住了女匪,守住了镖局,一言一行丝毫不落下风。面对王府里的贝勒、格格,行的是主客之礼,互相尊重从不屈膝逢迎。无意中间接救了袁世凯,也不求财不求官,不邀功不求赏,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然而刚硬的性子固然是好的,也要学会刚柔并济。师父用一把缺了刀鄂让刘安顺悟出了败中求胜的道理。做人做事好比杆子,能弯能直,弯也是为了直。此后执拗的劲少了,多了一分处世的圆滑,却从未曾失了做人的根本。

  凭着一己之力,在京城闯下了一片天地,逆境中未失了心志反而愈见成就,却不骄不躁。眼前有着重回山西执掌大镖头的机会,也委婉推却了。“人不能有所倚仗,一旦有了依靠的心,就什么也干不成了。”刘安顺一路走来,不倚仗,不忘初心,说的话句句在理。

  时逢乱世,周遭的一切都在变,清廷在没落,民国的变革纷至沓来,时代变迁,人心也随之浮沉转变,唯有刘安顺坚守的规矩没有变。规矩贯穿了始终,有了规矩,才有了做人的胆识。 “行业可以变,但做人的根不能变。行业的规矩可以变,但规矩的魂不能变。”

  时局动荡,镖业艰难,再难以维系也不能断了镖师的安家费,不能因为要顺应时局而乱了规矩。或许旁人觉得他轴,但却不得不承认,坚守原则才能问心无愧做人。

  规矩在头顶,在脚下,在心里,在耳边,守了规矩的理,悟了规矩的魂,定了规矩的心。在那浮沉的乱世,在当下浮躁的社会,能始终不忘规矩,把规矩传承下来,实属不易,也愈见珍贵。

  如果没有那一纸婚约你还会不会喜欢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刘安顺和戴戎,本是两小无猜美好青涩的情谊,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变故,刘安顺没有走出太谷来到京城,或许他们也能岁月静好相守一生,虽不轰轰烈烈,也是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而或许一早他们之间就潜藏着危机,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弟李希平,那藏于心底不敢宣之于口的情愫,打打闹闹玩笑逗趣之余眼底的那一丝不甘与怅然。如果没有那么多变故,待到他们顺理成章喜结良缘,他或能黯然神伤默默祝福,选择成全。只是世事没有如果。

  婚约是一早就定了的,早到他们还未能辨明什么是真正的喜欢。一纸婚约在刘安顺眼里就是一个必须守的规矩,这当中有责任,当然也有朝夕相处萌生的真挚感情。而当两个人的感情,因为重重误会与巧合,开始蒙上了一层阴影,敏感的丝线纠葛缠绕越来越复杂不清,才开始去细究,如果没有那一纸婚约你还会不会喜欢我。是因为规矩才有了情愫,还是情谊与规矩本就相互并存。

  而戴戎的怀疑与不安,也让旁观的李希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辗转往复在心内萌生了些许希望。那曾经小心翼翼藏起的心事,壮着酒胆说出一发不可收拾。两个人的平静最终演变成了三个人的痛苦。

  当刘安顺声声质问,这是觊觎,是不守规矩。李希平仍在振振有词,要不是因为规矩,他也有权利喜欢戴戎。做人要守住规矩,感情同样也要守住规矩,压抑情感可怜,但是破了规矩最终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局面,而这代价又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承受。悲痛出走的刘安顺好久了才走出阴影。李希平虽和戴戎成了亲,但奈何戴戎的心思根本不在他身上,患得患失,郁郁寡欢,几年了也难得见她一笑。而破了规矩的李希平更是一步错,步步错,私运烟土,贪位不让,残害同门,最后更是勾结官兵,酿成了一出又一出的悲剧。

  如果没有那些规矩,如果没有那一纸婚约,刘安顺还会不会喜欢戴戎。这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正因为没有如果,人生本就无法预料,所以他们最终也只能是情深缘浅各分东西。若能重来,戴戎是否能给刘安顺剖明心迹的机会,刘安顺是否能对戴戎更多点关怀呵护?他们也不至于因误会分开,因失足而无法挽回。

  心不设防遇见了规矩之外的爱情

  镖匪不同道,是不可逾越的规矩。初到京城的刘安顺,却为了开辟新镖路而不得不接下招待女匪的生意。跳脱飞扬的瞎子岭二当家路瑶婷,遇到了看似古板无趣坚守规矩的刘安顺,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本是不同道上毫无交集,却被命运的纠葛牵扯到了一起。也许有些相遇是命中注定的,想要躲开,抗拒,从来也由不得自个的心。

  相遇伊始,一个不断的闯祸引来诸多纷扰,一个不断的力保解救每次危机。看似水火不容,视对方为异类或麻烦,却不设防你来我往中一切已在悄悄转变。当刘安顺拽住路瑶婷的手,镇定自若地说出我保定她了,在路瑶婷心里可有升起了涟漪。当两人在饭桌前斗嘴,刘安顺的霸道笃定,路瑶婷的强词夺理,棋逢对手的火花碰撞可有让观者会心一笑。而当半夜喊抓飞贼的喧闹,惊坐而起的刘安顺,对路瑶婷或许早已多了一分关心。当路瑶婷被山猫所劫,情急下那声声呼喊刘安顺,是否不知觉间早已萌生了依赖的心,而三番五次和人定了十天又十天的权宜之约,保护她是否渐渐成了刘安顺的习惯。

  一开始反复强调只是为了镖路,直到母亲善意的提醒才意识到些许的微妙。夜里独坐庭院,所思所想又是什么才会凝眉不展。狠下心来提前送走她,镖匪不同道,多一分的交往都是心有不安。眼前的路瑶婷反复追问还想不想见到她,送了一程还想着能多送几步,刘安顺却唯有沉默不语,或许说想逾越了规矩,说不想违背了内心,千言万语也只能归于静默。

  而如若不想见,却为何在发现了暗地里帮他解围的路瑶婷,不自觉地露出一抹惊喜的浅笑。又为何抱着受伤的路瑶婷,掩饰不住心底的焦急与担忧,即便耽搁了押镖也要留下来照顾她。瞎子岭山下的情景很美,慢镜头下两人眼里眉梢的神情带着脉脉的温馨,原本直来直往的两人,那一刻却多了一分的尴尬。路瑶婷那句“刘安顺,你就等着倒霉吧。”还是印在了刘安顺的脑海深处。

  那一夜一起喝的酒,火光下她大胆的凝望,惹得他尴尬的回避。借着酒劲倾吐的苦闷,摇摇晃晃痛骂的话语,她伤心他的伤心,愤慨他的愤慨。忽然燃起的烟花,铺天盖地突如其来的浪漫,她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小心翼翼环绕在他腰上的手,还是被他轻轻的拿开。靠近一步就是深渊,和着还放不下的伤怀,一切暂时看来还是不可能。他是坚守规矩的刘安顺,过不了心里的坎,又怎能转身留她在身旁。

  只是当思念在心底郁积沉淀,情谊也不受控制在心底愈演愈烈。那一听到路姑娘的踪迹,就夺门而出的刘安顺,早已无法掩饰真实的内心。师父镖匪不能同道不能通婚的训诫言犹在耳,路瑶婷的又一次舍命相救又怎能阻挡不断靠近的两个人。恩是恩,情是情,当情早已跟着恩铭刻于心时,又怎能阻挡不畏险阻也要在一起的两个人。“有难我来当”,“别怕,有我在”,简练而果断的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诚挚的誓言,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你不怕,我又有何惧。

  奈何一切还是躲不过命运多舛,也许命里注定镖师与土匪的情路艰难。像是应证了古人的训言,灾难来得那么措手不及。为了女儿有个好归宿而下山与官兵合作的路宗山,孤傲霸气也抵挡不了小人的阴险算计,还来不及看这女儿女婿喜结良缘就撒手人寰。也许这就是命吧,是她硬要和他走到一块,任性地以为一切只不过是长辈们的危言耸听,现实却以最惨烈的代价让幸福相伴成了泡影。她多想赖在他身边,可是这辈子不行了。

  决绝离开立志手刃仇人的路瑶婷,留下夜色中孑然独立的刘安顺。那时的他,还不懂她的痛。镖匪不同道,是他们偏偏不信邪,换来的是血的现实,情归何路,又有多少笃定能一一预料?

  路瑶婷是刘安顺规矩之外遇到的爱情,唯一打破的规矩,注定坎坎坷坷,美满难续。规矩控制不了爱情,想要靠近的心不受阻碍。只是现实呢,许是曾经拥有也是美好的吧。后来的他们还有相聚有甜蜜,也有灾难在前面恭候,犹如命运的反面,在身后意味深长的阴险观望。刘安顺与路瑶婷的故事,还待后续。

  固守时代的末代骑士额尔赫

  额尔赫的出场是戏剧化的,憨气十足的高大莽汉,自称是达木苏王的后代,却跟着个到处坑蒙拐骗的佟哈。蛮不讲理的一定要跟戴海臣决个高下,却在赢了刘安顺之后,出乎意料地摆在了戴戎的刀下。

  对赵秀一见倾心,乐呵呵的带着她奔了京城,所谓的王府却只是个破败了上百年的祠堂。额尔赫始终以大清的王爷自称,穿厚重的盔甲,拿厚重的长枪,叫喊着一定要为祖上挣回曾经的爵位荣誉。他不为钱财,不为权力,只为了心里看得至高无上的王府爵位,和那天天念叨的达木苏王。

  身逢乱世,清朝灭了民国成立,几乎所有人都在顺应时局做着改变,唯独额尔赫始终坚守自我的傲气,盔甲长枪叫嚷着要杀了新政的头领,恢复祖上的基业,纵使不被理解,出师未捷,依然昂首挺胸,泰然自若。看似荒唐,实则坚守得令人敬佩。他留着周遭早已舍弃的长辫,梦里梦外忘不了达木苏王的指引,也格外珍视着那副象征着荣誉的铠甲。

  直到世道面目全非,他也开始反复思量,检省自己无脸见祖宗。佟哈和赵秀联手骗他铠甲被烧了,岿然倒地抽搐的样子,似乎预示着心中的信仰岿然崩塌。时代变了,他却不愿意醒来,直至赵秀的爱情唤醒了他,此后循规蹈矩再无事端。只是那依然留着的辫子,是否他其实还未真正的放下。直到民国立了没多久又要称帝,他才顿悟从前的世道已不复存在。长辫落地,额尔赫是真正的醒了,时代消亡,挣扎又有什么用呢。

  那对旧时代的执著守护,在额尔赫心里,又何尝不是对属于他的规矩的坚守。他是剧中最后一个接受时代变迁事实的人物,旧时代的荣誉在他心里存了那么久,那不合实际的横冲直撞,豪情万丈但奈何敌不过时代的洪流,虽看着傻气,但依旧难掩那让人敬仰的英雄气概。

  写在目前看到的进度29集,此后更有许多的惨烈与变故,结局还待收官,暂时就感触这么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