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宾虚》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宾虚》观后感10篇

2018-05-07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宾虚》观后感10篇

  《宾虚》是一部由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执导,杰克·休斯顿 / 纳赞宁·波妮阿蒂 / 摩根·弗里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宾虚》观后感(一):这部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居然被翻拍成了一部基情片!

  昨天,小杀姐姐去看了《宾虚》。

  lt;图片1>

  这部电影真可谓是烂片云集的2016中的一股清流。

  lt;图片2>

  当然,并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在国产电影前赴后继扑街的大环境下,看到作为电影工业强国的美帝,也老虎打盹儿的把经典毁得碎了一地,着实的让我心里平衡了不少。

  lt;图片3>

  59年版的《宾虚》讲得是重回故里的古罗马护民官米撒拉,为了维持对当地犹太族裔的统治,希望自己童年好友宾虚帮忙。

  但宾虚不愿出卖自己的同胞,和米撒拉决裂。随后,米撒拉找了一个借口治宾虚一家谋反罪,宾虚成了在战舰上划桨的奴隶,他的家人则被关进了牢房。

  宾虚在一次海战中,救了落难的将军,立下战功,被其收为义子,洗脱了罪名。重获自由的他,回乡通过竞技场上的战车比赛,向米撒拉复仇。

  最终,米撒拉在比赛中败亡,宾虚见到了被关在牢里,患上了麻风病的家人。正当宾虚不知所措时,耶稣基督被罗马人钉在了十字架上,他的血液雨水冲刷,流进河里,最终治愈了宾虚的家人,使其得以团聚。

  lt;图片4>

  影片实际有明、暗两条线索,通过片头明星启示、圣婴降诞的情节

  lt;图片5>

  和当中赐予口渴难耐的宾虚水之人的背影

  lt;图片6>

  在高岗上给饱受罗马人欺凌的犹太人传教的隐约身姿

  lt;图片7>

  以及最终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的形象

  lt;图片8>

  将作为新文化崛起的耶稣基督,终将取代残暴的罗马文化的暗线,埋藏进宾虚向米撒拉复仇的明线之中。使整个情节充满了厚重沧桑的史诗感。

  与之相比,新版的《宾虚》则本着一切删繁就简原则,最终呈现出了一派“天下大爱唯有基”的图景。

  lt;图片9>

  首先,它将宗教线索整个拿掉,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复仇故事,却搞不清楚复仇的动机

  也许是导演觉得如今的观众,很难再被扁平式人物性格说服,于是就塑造出了“情有可原”的米撒拉,和有一定“咎由自取因素的宾虚家族

  电影开篇,59版中从米撒拉返乡说起,通过他与宾虚关系转变娓娓道来讲述恩怨开门见山式的叙事,在新版里变成了交代少年时期作为宾虚家仆人的罗马人米撒拉,由于文化上与信仰上的不同,受到的“另眼相看”。

  lt;图片10>

  而59版中,导致宾虚家族被降罪的重要转折事件,是宾虚的妹妹提尔莎,在屋顶观看罗马总督巡游时,不小心瓦片碰掉,砸伤了总督。米撒拉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杀一儆百,以贵族宾虚的下场震慑反罗马的犹太狂热分子,从而坐稳了罗马护民官的位子

  lt;图片11>

  在新版中则变成了宾虚收留了受伤的狂热分子,致使罗马总督在巡游时,受到了这名狂热分子的攻击。总督要对宾虚家族处刑,米撒拉迫于压力无奈选择了执刑。

  相比之下,新版米撒拉的角色立场十分尴尬——既不像为在罗马帝国谋得高位的护民官,也不像宾虚情深意切的“光屁股兄弟”。观众对其是既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这使宾虚的复仇亦得不到观众的认同感。

  难以带入情绪,角色的转变就毫无根据——何故迫于压力而行刑的米撒拉,转眼就忘了曾经的兄弟情谊,要在竞技场上要置宾虚于死地?又何故战败受伤的米撒拉,只是冲着宾虚大吼几嗓子,二人就能够将之前的一切恩怨一笔勾销抱头痛哭

  除了基情,我实在找不到其它合理解释

  其次,它复仇的部分力量亦太过薄弱

  59版中的宾虚,经历了苦厄的划桨奴隶生活,以复仇的坚定信念支撑着自己活了下来;

  lt;图片12>

  又在海战中冒死救了落水罗马将军一命,成为其义子,洗清罪名,可以享尽荣华,却仍毅然决然地返乡寻仇;

  回乡途中,他偶遇喜欢押注竞技场的阿拉伯商人。在其建议下,才选择了参加赛车的方式对米撒拉复仇。

  而新版电影中却对此全都不表,让宾虚直接在海战中逃生。再为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非洲商人所救,展现自己驾驭马车天赋,便直接展开了复仇大戏。

  且不说,电影费尽心力建构起来的以“复仇”为核心矛盾,就这样轻易的得以解决,削弱了“复仇”梗原本强大冲击力。我只有一个问题——

  59版中的阿拉伯商人帮助宾虚,一方面是因为有利可图——他喜欢下注竞技场,他有最好的马匹,只要有一流的驾车人,他便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有着共同的信仰徽记,并都受到罗马人的欺压。因此合情合理

  但新版中,让一个非洲商人在毫无任何筹码与共同利益情况下,愿意为宾虚倾尽财力的下注,与罗马人作对的情节是什么鬼?

  如果不是因为摩根·弗里曼演过上帝,那就只能说,是基情,是这个非洲商人和宾虚之间的基情,伟大的基情!

  最后,则是它实施复仇时的细节刻画太过草率。

  59版中,米撒拉所驾的马车是战轮车——

  这一方面突出了罗马帝国的强盛,与米撒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也给了米撒拉的战车可以撞毁其它参赛者的战车合理的原因

  同时,凸显了宾虚在竞技场实施复仇时的艰险

  但新版中,驾着普通轮子马车的米撒拉,居然也能轻易的将对手的马车摧毁,而自身毫发无损,直给人一种不明觉厉之感。

  且更为厉害的是,这架“擦着既伤,碰着既死”的马车,与宾虚的座驾亲密接触了数次,然而宾虚却能安然无恙

  别跟我说这是主角光环使然,从新版影片的种种迹象,我无法不相信米撒拉没有刻意对宾虚放水,他们爱得太深了!

  曾经关乎于宗教、历史的经典电影,就这样的变成了一部基情片。

  《宾虚》原是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全名《宾虚:基督的故事》。其数次被翻拍成电影,且每次翻拍对电影史都具有重大意义

  1907年,《宾虚》第一次被搬上大银幕。

  在电影艺术的起步阶段,这部只有15分钟的电影,除了首次向人们展示了赛车的刺激戏码,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

  小说作者卢·华莱士在电影上映前两年去世,继承了小说所有权的他的家人,起诉了凯伦公司未经授权便将《宾虚》改编成电影,并最终胜诉。自此,在影视界开了版权意识的先河。

  若不是这部片子,现在卖IP的主们,都得喝西北风去。

  1925年,《宾虚》被再次搬上大银幕。

  这一版电影塑造了和小说原著形象最为贴近的宾虚,同时亦是这部大受欢迎的默片,将米高梅公司送入了影视行业的顶尖之列。

  遗憾的是,第一届奥斯卡的出现,比这部电影迟了4年。否则,它必然会成为第一个对小金人大包大揽的传奇

  1959年的《宾虚》,终将这一遗憾弥补。

  它成为了影史上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影片,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配角等11个奖项的小金人。

  即便至今,也只有《泰坦尼克》和《指环王3:王者归来》两部片子的获奖名目能与之比肩。

  而这回的改编版本,虽然有3D技术逼真地呈现了海战和赛车的段落,有托比·凯贝尔和摩根·弗里曼加盟的强大卡司,但若论其影响,恐怕就只有向天下昭告,我们的影视作品进入了无基不欢的时代了。

  《宾虚》观后感(二):对,我就是来骂人的

  在评估本片本身优劣之前,小爷今个儿要用最恶毒肮脏字眼,对恬不知耻,恬不知耻,恬不知耻无极限的广电总局及文化部进行声嘶力竭的控诉与咒骂,满身能量天天圣母婊的朋友可以切出去了——

  众所周知,2016版《宾虚》翻拍自拍摄于59年的同名奥斯卡获奖影片,不可否认,《宾虚》是一部有说教性质的半宗教题材影片。未曾露过正脸的耶稣惊鸿过眼,屡次展现神迹,开悟犹大·宾虚,并用自己的牺牲驱逐了主人公母亲与妹妹的麻风病,几乎是我琐碎的童年记忆中对天主教唯一的印象。在2016版中,耶稣露了正脸(就跟海伦在新版《特洛伊》中露了正脸一样,有许多人认为不好,这是乐山乐水的事,不是重点),我在残留的镜头即宾虚灵光闪动的记忆中看到了他的出现(因为我事先看过演员表且有原作基础,知道此人是耶稣),为什么说“残留”?因为所有关于耶稣的镜头,所有镜头,全部被广电咔嚓掉了,是全部,一个都不剩!!!

  你去电影院里看到的新版《宾虚》,就像被广电阉狗割掉了麻吊的小太监一样,在大荧幕上穿堂过室。看这样的删减版本,你当然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为啥子宾虚脑子开洞就顿悟了,原谅恩将仇报的兄弟;为啥子一转眼老娘妹子的麻风就好了,一家人满脸傻笑地抱在一起哭瞎了;为啥子犹大生死攸关时候,不想生他养他的老娘,不想啪得超爽的老婆,却老是闪过一个陌生人给他递水的场景……

  整个片子看起来像歇斯底里的病人一样,说话有一搭没一搭,图有浮华的CG外皮,却是个不举的软蛋。如果你要追难本片,请不要先指责导演,也不要先怪罪编剧,是广电,是英明神武伟大崇高的广电,把它阉割了,阉割了,阉割了一百遍,一百遍、一百遍!!!

  我深知知道广电无耻,但诚然不知广电可无耻至此!!!多年来我隐忍不发,每次看到一部烂片还是优先去考量受众与圈子本身的问题,总是想想审核制度还是在进步的,然而,这部《宾虚》的投映和剪辑方式,广电撕下了中国电影审核体制的最后一层遮羞布,恬不知耻地跳起了裸体舞。好吧,或许她本来也没有过什么遮羞布,中国数千年来“外儒内法”的“优良传统”在她身上没有半点传承,她从头到尾就是个十足的荡妇!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足以形容这种行为的无耻,你无法想象,我在看完本片落下大幕时那惊愕表情。怎么曾经三个多小时的影片一翻拍就只剩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说好的耶稣面也没见到就完了,怎么无端端就大团圆、傻白甜、阖家幸福奔向前了?是剪了?但是为什么呢?这片子一不黄,二不暴,三不反动把事闹,是个倡导社会和谐宽容互助的好青年啊,这也删?后来一想,特么宗教也是我党恨如鸟怕成狗的题材哦,那是了,我服我服——

  《宾虚》观后感(三):第一次影评

  这部片子是今天跟着自己的住家一起去看的 因为晚到了半个小时 所以入戏的有点晚 在判断出主角是谁之后 大概就猜出了影片的走向 毕竟是看恐怖出身的 所以自然就觉得剧情有些乏味 看的期间不断强迫自己看动作 看特效....然后它就开始讲剧情.......不得不提的是里面耶稣感觉是一个很突兀的存在,导演没有用那不多的戏份把他代入到这个戏里面来 于是结尾耶稣的死在电影中几乎就成了一个多余片段. 特效主要体现在了海战 和 赛马 两个片段中 这两段也确实能让人提起精神 但是大部分的剧情让人昏昏欲睡, 为了不让住家尴尬 我只能强迫自己清醒地看完了除前面三十分钟外剩下的所有片段. 一颗星是给特效 另一颗星给支撑我看下去的女主颜值.....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让人失望 并没有拍出想要的效果.

  《宾虚》观后感(四):度尽劫波兄弟在,拥抱一笑泯恩仇。

  犹太民族一直都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但他们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命运羁绊的民族。犹太人信仰基督,和平爱好者,恨不是让人成长的方式,爱才是。他们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流浪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同名长篇小说。1907年/1925年/1959年的几次改编让这本19世纪的畅销的小说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ip。1959年的《宾虚》更是斩获得了第3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新版《宾虚》在剧情方面并没有进行创新尝试,在我眼里我仍认为这是一部古典主义的剧情片。兄弟反目导致家庭破碎然后走向了复仇之路。没有过多的关注政治关注战争,犹太战争在电影中是环境背景,电影更多的还是在剖析犹大是如何走向复仇之路的。

  米撒拉是养子,开始就交代了他离开犹大家的原因。财富,家庭以及母亲的区别对待让米撒拉的心境有了变化。母亲推动了事件发展,米撒拉认为自己是罗马人,与宾虚家的信仰不同。事件起因交代的非常干脆,然后电影的节奏开始放缓。犹大生长富足的环境下,信仰爱与和平,很博爱,很圣母。所以在犹大为自己的圣母付出代价,信仰崩塌后的救赎就较为精彩

  这种反转发生在犹大成为海船奴隶时,他终于醒悟自己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地里。他内心的困境是在正义和邪恶之间挣扎。当他向死而生,他才明白:世界是残酷的地方,照顾好自己和所爱之人就足够了。电影中有个细节做的非常好,犹大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努力生活后回来复仇。见到米撒拉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没有多大变化吧?兄弟。”米撒拉从罗马回到宾虚家时说的第一句话正是这句。这种身份上的互换让人有了一种凄凉感。

  犹大回到耶路撒冷,找到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依然还是有着圣母光芒照四方的希望犹大能原谅米撒拉。不过犹大毅然决然的要结束这个事件,犹大的态度和之前的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人物的内心有了对比就变的丰富了起来。

  没想到后面还能看到梳着脏辫的摩根·弗里曼。他的角色是一名非洲商人。开始时我认为他是一个能把自己置身事外的高人。但其实他代表着的是人性的欲望与贪婪,推动他帮助犹大的原因是财富。

  (摩根·弗里曼的脏辫是一种黑人文化。)

  全片我最喜欢的是最后那段赛车戏。从镜头和场面调度上都能让热血喷张,营造出的紧张氛围让人捏了一把冷汗。赛程过半,二人在马上并驾齐驱,犹大的马是白色,象征着正义。米撒拉的马是黑色象征着邪恶。其中一个画面构图把二人对称,马的颜色正映射了二人的内心性格,即善与恶。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邪不胜正。而且就算我们能预见犹大定会赢了比赛,我们还是想知道他如何赢得比赛,比赛中的某些镜头其实很难调动,像犹大在马下的镜头。马是不可控的,无论是拍摄角度还是演员表演都极难掌握。结尾变为了合家欢让人意想不到,证明犹大内心还是善良。

  做守护者的代价太大了,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保护好自己和爱的人就足够。

  《宾虚》观后感(五):史诗级的电影走了好莱坞商业片的路

  这部电影原版的经典程度在奥斯卡可谓名列前茅,翻拍经典也电影中常见的做法,既然是翻拍的作品,就会有比较,也就有好坏之分,但后来者是很难超越的。

  首先2016版的《宾虚》把时间从59年的近4个小时的时间版本浓缩到了近2个小时,实属不易,但这样的做法就会流失了原版中的很多的情节和细节,故此埋下不能超越原版的一个前提。

  宾虚的人物刻画还是可圈可点,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宾虚在认识耶稣之前就显示出基督徒的特质,宽容博爱。一点是从对收养的梅萨拉情感,亲如手足,从不把他当做外人,二是对待收容反叛者,后来这点也成为宾虚及家族遭受苦难的诱因。

  梅萨拉的情感转变不自然,反派形象不够突出,就是感觉不是特别坏,并且他是宾虚与他大战赛马等反击的理由不够足,他的形象树立可以说是败笔。梅塞拉在军队中被提升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前线只有他在喊着进攻,就被提升了有点扯,笔者认为因该设置一处在战斗中,战况面临不利的情况下,梅塞拉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奇制胜才好,只是大声喊一喊就被加官进爵不现实。在与宾虚家人被捕要处罚他们一家人时,梅塞拉不够狠和绝情,显得有点温和,因为这点是日后宾虚回来找他算账的主要诱因。最后俩人和好时有些唐突,据说咱们看的是阉割版,宗教题材在咱们天朝有些行不通,原因你懂。

  耶稣的这个背景从开始到最后的衬托,凸显出了这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宾虚一路的宽容博爱和最后与梅塞拉俩人又在一起骑马的镜头表现他们从归于好,这就凸显出天主教所倡导的爱,对仇人的爱,包容一切大爱。

  因为时间的缩短损失很多,情节的取舍保留和特效的运用可以看出走了典型好莱坞商业片的路,一部史诗没有被再现。可以一看,但没有59版那样长,也没了那样的史诗般的经典。

  《宾虚》观后感(六):《宾虚》:仇恨与握手之间展现的神迹

  《宾虚》的原著,来自于美国作家卢·华莱士的同名小说。作为他的第二部作品,《宾虚》让这位曾经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将军的作家声名鹊起。事实上《宾虚》可能是美国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同时也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书籍之一。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宾虚》的伟大,和其与生俱来的宗教血脉是不可分隔的。

  关于《宾虚》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历史也由来已久,它曾经在1907年、1925年、1959年三次被改编成电影,并在2010年被改编成电视剧。其中1959年版本的电影《宾虚》,堪称上古时代的鸿篇巨制,在1960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中,横扫十一项大奖,在电影史上只有《泰坦尼克号》和《指环王3:王者归来》可以与之相比了。《宾虚》只是依靠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电影技术,就展现了不可思议的波澜壮阔的布景和宏达雄伟的战争场面,让人即使在今天看到依然忍不住拍手称赞,其难得之处,自是不必多说。片中对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文化融合过程的表现,称得上浑然天成,也是这部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时隔50多年,米高梅公司作为发行方,再次将《宾虚》故事搬上大银幕,由《刺客联盟》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导演,剧本由《为奴十二年》的编剧约翰·雷德利在基思·克拉克初稿剧本基础上创作,齐聚了杰克·休斯顿、托比·凯贝尔、老戏骨摩根·弗里曼等实力演员加盟,借助如今已经相当成熟的电影特效技术,准备再塑经典。很可惜的是,《宾虚》在北美市场上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却只收获了2600万的北美票房,最终甚至间接导致制片方派拉蒙的副主席引咎辞职,让人唏嘘。

  这么说,新版的《宾虚》真的就是一部让人失望的作品吗?为什么本片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会如此不尽如人意?

  正如我开头说的:“《宾虚》的伟大,和其与生俱来的宗教血脉是不可分隔的”。在基督教文化覆盖了半个世界的海外,《宾虚》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基督教的代名词。然而,这部新版的《宾虚》,虽然呈现出了更加火爆的场面,更加高水准的制作,但是却偏偏弱化了很多宗教的背景,对于这样的《宾虚》,海外观众自然是难以心甘情愿买单的。

  不过,对于对基督教文化不太热衷的我朝人民来说,反而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这部电影。

  首先从故事上来说,剔除了宗教的背景,影片被精剪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复仇的故事。主角宾虚和米撒拉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宾虚是犹太王子,米撒拉却是被宾虚家收养的罗马孤儿。多年后,参军归来的米撒拉成为了罗马军官,带着罗马的铁骑踏入了耶路撒冷。一次意外的事件,将宾虚拖入了一场灾难中,而此时逃不开关系的米撒拉却没有伸出援手,最终宾虚被卖作奴隶,家人惨遭毒手。五年后,在九死一生的奴役生活中归来的宾虚对米撒拉展开了愤怒的复仇,最终在马车大赛中击败米撒拉,夺走了罗马人视之比生命还重要的荣耀。

  剧本上来说,整体还是比较工整的,中规中矩。该有的铺垫和起伏都有,当米撒拉对宾虚的妹妹进行追求而遭到宾虚的妈妈的阻挠的时候,当米撒拉奋力救回受伤的宾虚却反遭冷眼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米撒拉迟早有一天会站到宾虚的对立面。孤儿出身的米撒拉自尊心强得惊人,也为他和罗马帝国一样走向极端做了伏笔。从小养尊处优的宾虚则性格温和许多,无论是对罗马人还是反抗分子,都带着宽容的态度,天真地以为和平是可以绕开刀剑来达成的。这样鲜明对立的性格,也早早地为两位主人公的命运指明了方向。越是善良的人,他的愤怒就越发可怕。所以当我们看到亲眼目睹家破人亡、从五年奴隶生涯中逃亡归来、历经了生死磨难的宾虚的时候,我们明白他的生命只剩下愤怒和复仇了。

  对于两位主演对角色的诠释,我个人认为米撒拉的扮演者托比·凯贝尔比宾虚的扮演者杰克·休斯顿表演得更加成功。第一次看到托比·凯贝尔的作品还是在英剧《黑镜》中,剧中他饰演的男子发现自己的妻子出轨后,疯癫偏执地逼迫妻子尽述出轨的真相和细节,最后几近崩溃,其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与他在《宾虚》中诠释的逐渐走向极端的米撒拉在表演上其实有相通之处。比起59版《宾虚》中的米撒拉一副恶人的嘴脸,新版《宾虚》中的米撒拉在最后赛车的一幕中爆发出来的类似“兽性”的东西,显得更加有力量。相比之下,宾虚的扮演者杰克·休斯顿的表演就差一些,对前期温和善良的宾虚的拿捏还是很不错的,但归来复仇的宾虚身上,我们没能看到我们期待的那种愤怒和仇恨。

  当然,相比旧版《宾虚》,新版《宾虚》最大的优点,也是理所当然的一点,就是更加出色的视觉效果了。海战的一段,大场面气势磅礴,小人物险象环生,比起去年被韩国称为“神片”的《鸣梁海战》,简直就是爸爸级别的。最为重要的赛车的一段,虽然在剪辑和调度上,比起经典一版的《宾虚》,少了那么一点惊心动魄,但是却拍出了现代电影特有的暴力美感,堪称古罗马时期的“速度与激情”了。

  当然,很多观众吐槽的点,我相信会聚焦在复仇成功的宾虚和在比赛中败北伤残的米撒拉,最后竟然忽然就冰释前嫌了这一结局的设置上。的确,之前的宾虚对米撒拉恨之入骨,即使复仇成功后,也并没有理由去向米撒拉示好,而刚刚惨遭羞辱并且身受重伤的米撒拉,应该更加恨宾虚才是,这样忽然的和解,无疑是显得太突兀了。

  可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个结局的时候,就会发现宗教的基因在这部电影中,从来没有被完全抹去。复仇并不能带给人心灵的平静,宽恕才能。这样看起来“难以置信”的和解,恰恰是一种“神迹”!

  “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新约·歌罗西书》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影武者联盟)

  《宾虚》观后感(七):费根.弗里曼

  电影《宾虚》到后面显得有点冗长,但是也影响不了我对摩根.弗里曼的喜欢。他戏份不多,但出场不久听他一番话,才有点醍醐灌顶之意。

  直接的杀戮与搏斗,有时的确快意恩仇,但是也加深了仇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冤冤相报的尽头?

  如果你恨你的敌人,那就在他最在意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上,打败他。削弱敌人士气,也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精神上力量的强大往往能带来希望的滋长。它也许会是一条以复仇为动机,以宽容为终点的道路。

  虽然电影的结局过于仓促,其乐融融的大团圆,让人内心没有一点过度。毕竟现实中很多伤害,是需要时间去化解的,才显得合理,这其中最难的是说服自己。这样一致的“we are family”的共识,除了信仰和善意,又有什么能成全这种结果呢?

  人性的善恶是如此的复杂。看似一味仁慈的人,值得深表怀疑。看似在铜臭味里悠哉的老人,却按耐住冲上去拔刀、了却杀子之仇的快意,用夺取荣耀的比赛,战胜敌人不知悔改的锐气。这个过程不只是放长线钓大鱼,还是冥冥之中走出一条前行的路。

  也许我们对激进者过于极端的行为义愤填膺,但是宾虚曾经的善意不仅中止了一场杀戮,也中止了仇恨的加深,同时又是他与家人非人磨难的开始。

  经历这些过后,宾虚最后的选择,却是激进者口里重复千遍的自由。他曾想将自己与家人隔绝于残忍之外,视和平的价值高于自由,在一场人生的生离死别的虚惊之后,他选择前行于茫茫沙漠,向往漫游四处的自由。

  《宾虚》观后感(八):《宾虚》

  《宾虚》 (《Ben - Hur》)  

  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

  一部经典影片的翻拍,没有看过59年的版本,这部俄罗斯导演的《宾虚》,是一部精致又震憾的电影,可是豆瓣评分只有5.9分,就象前几天看完《圆梦巨人》时的感受一样,很好的电影为什么没有得到一致的好评呢,真的很奇怪呢~

  我来说一说我觉得此部《宾虚》的好,这部片子的好,是很直观的。

  影片既然是翻拍,情节上肯定不会弱,影片全长124分钟,国内删减版是114分钟,评价不高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看的是删减版呢?!不得而知呢,但是看着影片的剧情,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难懂的,人物个性分明,事件原委很清晰,转折和递进顺理成章,理因不会让人有太多的误解。

  本来对于罗马帝国的电影,不是太感兴趣,从《角斗士》后,太多此类的电影了,多了,就烂了。可是这一部,自有其特色,这位俄罗斯导演镜头的运用真的很独到。

  开场不久,很多热烈欢腾的场面,无论何时,你总能捕捉到主角的定位,那个镜头的美,似乎都是不经意中的回眸发现,纷乱中的定格,却是那唯美的画面,人物的脸庞的特写,再晃动的情景,你总能发现导演所要表达的那个美~

  在记述一些事件时,比如宾虚在黑暗中发现了犹太人并出手相助那场,就用稍稍晃动的镜头,手持镜头的感觉,让你体会现场的紧张,似乎把你也带入了真实的事件中。而引出这件事件镜头却是从宾虚发现一串影子开始的,紧接着,就是转换到了宾虚的影子,从而引出了那些落难的犹太人。导演镜头交接非常清楚,考虑了镜头衔接的连贯和优美,看得到导演的用心呢。

  整部片中划船和最后的赛马应该是最重要的两个桥段,这两节,真是拍得太好了呢!镜头以及光感的配合,太棒了!

  划船那场,是宾虚被抓后轮为苦力,做了罗马人海上战船的划船手,在船舱的底部,虽然阴暗局促,但是导演给到的画面,每位划船手的表情,以及整个环境中的紧张氛围,没有因为狭小而混沌,反而更显张力,是导演的厉害之处。

  赛马那场,是重头戏,赛场飘扬的沙尘,似乎成了表现的道具,时而模糊中隐现竞手们的表情,在各种激烈的碰撞中,忽隐忽现,忽现又忽隐,镜头推进,又似风沙全无,关键节点每一位竞者的情绪,跟着不断变化切换的镜头,让你的心也一起被牵着进了赛场。。。《角斗士》是罗马竞技电影的开端,当时大气又残忍的现场,着实让人唏嘘赞叹,如今《宾虚》经过十几年观众的审美疲劳,仍能做出这等效果,我觉得实属不易了,真的很棒了!

  豆瓣的评分,确实越来越失准了。作为观众,可以把电影作为消遣,闲时随意看看,可是,如果是要在公众平台评价一部电影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导演的作品,每一份劳动过后的果实,都是不易的。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评判标准,但如果能从中发现一些闪光的点,请不要吝啬地说出来,找优点比找缺点,是要有趣得多呢~

  《宾虚》观后感(九):翻拍是个永恒的话题,就看你接受不接受

  这年头 ...

  片里没有男男,没有乱伦,甚至连cp都没有

  片子怎么会受人关注?

  不管你拍多好,往往最终的结果就是遭受评议,票房仆街。

  12年看过嫩五方翻拍的《大都会》,也不知大卫柯南伯格脑袋是被门夹了还是怎么着,竟然想着法子把原本《大都会》中阶级之间的不能沟通转化成了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冷漠。想必嫩五方那几年接的片子也是想扭转自己在《暮光之城》里面吃青春饭的形象,尽管片子有可取之处,但最终看完感觉还是仆街。毕竟德国版的《大都会》和手冢治虫的《大都会》两个范例在前面,你还能期待反响能好到哪儿去。

  看看人家米拉乔沃维奇拍的《三个火枪手》,干脆就颠覆了原版,生生拍成了生化危机系列的三个火枪手版,不看服饰,不看背景,就是一个生化危机的故事。看乔沃维奇旋转跳跃不停歇的穿越到路易十四时期也是一副奇景。

  实际情况是,这年头的电影你不与时俱进,拍得再华丽也难有人搭理你。看《豪勇七蛟龙》的翻拍,不但加入了主旋律的美国精神,黑人做主角,连cp都用上了。你能说人家不努力?(附赠影评 知乎专栏)

  说实话,这年头拿着情怀翻拍出一个饱受争议、既不能取悦情怀观众也不能网罗新观众的片子,还不如漫威世界一样找个时空穿越的机会颠覆世界观,趁机换新演员着手新故事。而翻拍,看起来往往是制片公司的一厢情愿。

  其实《宾虚》的题材还是相当永恒的,兄弟之情、亡国之恨、背井离乡苦难、重获自由、获得救赎。这套路很多编剧都玩得信手拈来,君不见《权利的游戏》中大熊重回龙母身边的套路,《角斗士》里面的戏码,多数都是走宾虚这一路。上面哪一样单拎出来都可以做一个电影的了框架,但是偏偏放在一起拍又要在电影里面兼顾这些元素,就困难了。

  希腊式的悲剧结构+史诗式的叙述方式+团圆的救赎结尾在现在看来并不讨好,要把信念和宗教这事儿说得别人信了得往真实了来,毕竟史诗只属于英雄,平常人且看且过,哪管得了你永恒这么多。就算你拉出“影片质量保证者”—摩根弗里曼,都没用。

  这一版的《宾虚》也并没有那么不好看,至少最后竞技场赛马拍得血脉贲张、山呼海啸,甚至有点抢了救赎的主题。看看这些套戏剧构架的电影往往都有接受度的弊病,比如小李子那年拍得《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他曾经的美貌下确实惊为天人。还有14年的《辛白林》,一大票老戏骨和小鲜肉,以及不断翻拍的《王子复仇记》。

  翻拍说到底还是一个情怀落地,大家接不接受的问题罢了。

  完

  《宾虚》观后感(十):不再只是一昧圣父推崇教义

  看电影心得有人形容男主BenHur像基督山恩仇记。故事明线跟復仇有关,但是这过部电影的隐藏版男主是耶稣。故事架构在凯撒大帝统治的帝国,男主是虚构的人物,耶路撒冷的贵族。中间省略大段曲折,总之男主冤案被降为奴隶打免钱工,最终在復仇路上真正领略到善的真意。那份善意来自耶稣自由意志的奉献。男主是虚构的,但是故事想表达的和圣经类似,不同的是导演叙事角度有区别。导演本身是无神论者,为了电影特别到耶路撒冷搜集资料,起初是抱着找到反驳的证明,却在搜集的过程相信耶稣真实存在过。所以叙事上耶稣是隐线,用凯撒统治和受苦人民反衬耶稣善意的精神。在历史背景的烘托,耶稣是真实的人物,他不是神话也没有法术,他有的是在苦难寻找善美的强劲心志,当他说只有爱才能不在做奴隶,因为凯撒在民众心裡散播仇和暴力,那些竞技场代表暴力教育。当耶稣说他选择受苦是自由意志,他的殉道像是展演与以暴制暴相反的方式会是怎样的不同,这两种都是BenHer经历的。这部电影没有强调神性也没有浓墨的圣父感,不讲经一样的样板传达耶稣精神是本片最大亮点。而且扮演耶稣的演员也表现自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宾虚》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