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同桌的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同桌的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10 20:4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同桌的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同桌的妳》是一部由郭帆执导,周冬雨 / 林更新 / 隋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桌的妳》观后感(一):同桌的你,后会无期

  这部电影硬伤蛮多的,说实话

  很多地方故意煽情,装文艺。比如慢动作镜头定格,忽然响起的并不搭的背景音乐。让人不得其解的如文科生跑去念计算机。电影一直围绕着男女主人公二人(这不废话==),配角更像是摆设胖子笑点(胖子总是不由自主地躺枪),波霸是露点(与冬雨妹子一马平川形成鲜明生动对比),现男友是槽点。

  整部电影贯穿了八零后的成长史: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千禧年,九一一,非典,无论其中的哪件事都会勾起他们的无限回忆。我觉得腹黑地想一想这也是导演狡猾所在:无论电影拍成何样,剧情有多么狗血,槽点有多么密集,男女猪脚有多么长残,只要是怀旧题材,那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大而化小忽略不计,因为人们看电影的时候都已经伴随着某个熟悉场景回到了过去的某段时光里,电影已不再那么重要,它只是一个引子,一个让人们转身去看看自己的过去的青葱岁月机会,一台时光机,一扇任意门。

  说实话,我也被触动了。我怀念那些穿校服的时光,大家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想着同样的问题面对着同样的人,大家是那么的不同又如此的相同。一切都是美好的,像春天窗外发芽的柳树,像夏天傍晚吹过窗前的晚风,像秋日万里无云天空,像冬日晒进屋里的阳光

  冬雨妹子还是适合演她的老本行学生。真是清纯

  真是平啊

  套套还是要戴的,还是岳父说得好:套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套

  英语还是要好好学的,要不然就只会说“what the fuck ”和“where cold where stay ”

  好音乐真不是随便用的。Queen 和平安估计都老无奈了,对激情一歌让你们给整得喜感十足。斗志全毁了。

  国产片还是有进步的。虽说硬伤依旧在,几度票房红,但能看出导演和众主创的诚意

  同桌的你,你在哪里

  谨以纪念今晚的这部电影

  最后说一句,算是备忘:以后一定让媳妇穿上过去高中的校服出去约会一次。

  或许,大家也可以都穿着校服出席婚礼

  Excellent !

  《同桌的妳》观后感(二):是否该庆幸我的青春不曾拥有同桌的你

  “我的目标是斯坦福。”从女主角说出这句话时,我就知道她是铁定上不了这所大学了。之后小栀坐在了林一的身边,小演员和林更新竟是有几分相似,长得也十分清爽帅气。这边是他们青春的开始

  林一为了小栀努力奋进了很多次,终于他们在厦大见面,小栀答应做他五分钟的女朋友。当时我在想这种愿意当五分钟的男友哪里会有呢?这大概就是电影吧,这么青涩,这么清新

  林一开发网上互动网站,提及了后浪、校外、非死不可等等,好像也是建成了一个,在最后却没有交代,仅仅是看到了十年后的不如意的他。

  小栀在03年去从宿舍楼里将隔离中的林一接出来,那是一次属于初恋的奔跑,一次属于青春的出逃。将一切都可以抛在身后,他们疯狂的向前迈步,转身将门抵住。其中不乏有趣剪辑制作团队用心。大概也就只有这个年纪的我们才敢于向世界说不吧?这时We Are The Champions应景的响起,这时属于青春的成功战役

  林一为了小栀努力出国,然后林一出国庸庸碌碌了十年,有个“不错”的女友工作也十分“顺利”,这便是现实。小栀却被挡在了国内,即使没有忙碌的奔波却终于还是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我要在教堂办一个与众不同的婚礼。”

  “我答应你了。”

  她的确在教堂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然而新郎却不是她所期盼的那个人,身边是一个不爱她的人。We Are The Champions再次响起,又是一次美好的出逃,只是这画面过于美好,现实却冷酷到让人落泪。然而我们仅仅属于现实。

  或许这便是青春吧,这便是初恋的味道吧?只是我并没有痛快淋漓的品尝过这其中的滋味

  我也曾在初中喜欢上过一个男孩子,他是我的后桌,只是我们并没有像《同桌的你》《那些年》一样鼓劲读书,而是傻傻的玩儿了一年,那是我青春里最快乐的一年。也曾后悔没有在一起过,只是现在那份感情早已压在心底,我们各奔东西,早已体会不到影片中那份让我流泪的刻骨铭心

  没有这疼痛的青春是否值得庆幸?还是我丢失了我的青春。

  高三党抽时间和好闺蜜在周末看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虽然剧情有些地方略显唐突,但是整体剪辑到影片效果都还不错,在大陆的青春片里是比较成功的一部影片。

  我多么期望我也有一个可以让我在最后50天里奋发图强的目标呢。这可惜我的青春不痛不痒飞逝了十八年。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又有几个人还有这美好的青春?没有轰轰烈烈,没有两小无猜,没有清新的害羞,我也还没一个真正喜欢的人。

  只好打开播放器,播放着胡夏的《同桌的你》,品味其中滋味,写着作业,大抵上这美好的青春确实仅仅存在于影视作品里吧。推荐这部影片,有欢声笑语,有泪眼朦胧,有青春的味道,有理想的蓝图

  《同桌的妳》观后感(三):无题

  我觉得这部影片把同桌之间的朦胧的感觉表现淋漓尽致,开始的时候,林一第一眼看到周小栀,就让她做他女朋友。那种对同桌亲涩的爱恋每个读书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感同身受,那是很真实的。后来林一为了她而放弃理科而读文科,那种不顾一切,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们还小的时候,都是很幼稚的,以为爱情是天,可以抛弃一切。而林一真的受到了爱情的正能量,那种左手爱情,右手梦想的感觉是很美好的。而周小栀也为了他而去读了厦门大学,我很感动,我觉得小栀对林一的那种爱也是难能可贵的,很震撼。还有那5分钟,21分钟,13分钟,14分钟。是作品的高潮之处,让我不禁眼泪盈框,最美的爱情还是会输给现实,我看到这个题材的时候已经猜到是悲剧。但我希望大家都能把握好这份真挚的感情,不要错过了才知道珍惜

  《同桌的妳》观后感(四):每个男生都应该要感谢那个帮助他成长的女生

  每个男生都应该要感谢那个帮助他成长的女生。

  看完这个电影,心中难免有所触动。并不是身临其境,仿佛经历过林一的所做过的某些事情那样的触动。而是受到了结局的那种大失大落的影响

  虽然知道结局会是悲剧,但还是会对结局抱有一丝的期待。期待着奇迹发生,期待着男周小栀能经历磨难而走到最后。

  当然,导演用这样的方式让来结尾,也给了观众一个猜想。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结局。虽然大家肯定理所当然的认为最后的才是结局,但个人认为这只是导演所用的一些手法而已。两个结局都可能,只不过悲剧结尾的话会更加触动观众内心,对此片也会更加深刻。因此导演选择了这样的顺序,毕竟缺陷美啊!

  回到悲剧的结尾,结果是现实的。正如周小栀所说的,他们还是被现实所打败。

  但她所说的现实是什么?

  并不是,周小栀为了和林一在一起,放弃了北大而选择厦大。

  并不是,周小栀为了和林一在一起,放弃去斯坦福。

  真正的现实是,林一为了周小栀奔向美帝,周小栀被斯坦福拒之门外后,让他一个人去了美帝。

  真正的现实是,周小栀在尝试了几次,还是被斯坦福拒之门外后,让他一个人留在了美帝。

  真正的现实是,周小栀为了林一的前途伤心退出,让林一继续留在美帝。

  后续就是悲催开始,以及结局。

  从头到尾,林一都一直奋力追向周小栀。转科、考大学、拿标兵、过四级、去美帝。

  周小栀也从头到尾都让着林一。放弃去北大、放弃去美帝、不能去美帝后分手

  两者在前面都非常让人感动,他们都如此执着地去爱一个人。但到了最后,这个爱也冲昏了他们的头脑

  周小栀在知道自己不能去美帝后,为了不拖累林一,为了林一能有更好的前途,选择了分手。她考虑过跟林一道明真相,但她又害怕林一不会回天朝。离开林一于是就成了最好且唯一的办法

  林一,在美帝从满怀憧憬,到决然和他分手。后面的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下来的。他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在周小栀说分手后,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像以前那样,不顾一切的回来找周小栀。也许回来了,结局将变得不一样。但

  电影就是那样,在这些地方不能表达的很清楚。因为说得越多,以林一的性格,肯定会知道周小栀有难言的苦衷,那样他肯定会回来,回来找她。

  因此在电影越发到了后面,很多事情越是只能一笔带过,留下满脑疑惑的我们在那瞎想(瞎想)。

  但总的来说,两位主角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对方。从开始的不顾一切在一起,到最后的为了对方而分开。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爱情是自私的。如果最后他们都自私一点,特别是周小栀,能够开口让林一回来,那样,不管林一如何决定,结局应该都是最好的。

  所以,每个男生应该感谢那个让他成长的女生,也一定要紧紧抓住那个女生,不要放手。每个女生如果找到了那个能托付终身的男生,也一定要抓住,不要认为爱他为了他,就可以什么都放手。至少,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不能。

  《同桌的妳》观后感(五):最美初中生张子枫

  (文/小义大道

  虽然距离退休年龄还有差不多30年,但看过《同桌的你》之后仍旧情不自禁的哼起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在这短短的90分钟里,几乎凝结着我们这一代80后太多的苦涩与回忆。似乎电影的每一个章节都有我们似曾相识记忆。不可否认,《同桌的你》这部电影拼凑的痕迹太重,经典桥段似乎都有借鉴《致青春》《合伙人》《那些年》甚至《80后》的嫌疑,但伴随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伴随着经典的老歌和音乐,这部电影,也着实让人体会到了什么叫笑着流泪。

  从南联盟,到世贸组织,从非典,到申奥成功,电影中林一和小栀为代表的80后是对时事和时代变革敏感一代人。我们见证了各种思潮的涌入,见证了改革开放脚步,更加有了新的见解和新思维。然而知道的太多,牵绊太多,最终让我们这代人的爱情彻底败给了现实,当小栀在影片的结尾说出那句“我愿意”的时候,无数人在影院里发出了一声叹息。我们的青春和爱情,也就此埋葬在了这一声叹息里!

  对于这类怀旧青春片中的爱情,都是记忆中那种泛黄而又纯净的。在每一段回忆中,似乎都有一个女学霸。不管是《那些年》中的沈佳宜也好,《致青春》中的郑薇也罢,还有《中国合伙人》里的苏梅、《80后》里面的沈星辰、《怒放2013》中的李爱……他们都兼具美貌品学兼优。然而也许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也许是编剧变态心理,这些美女学霸们最终的爱情都不圆满。活生生证明了好白菜都让猪拱了的定律。而我们最美好的记忆,最终都停留在了初中。

  就好像《同桌的你》中,林一对小栀怦然心动的那一刻,其实就是他们两个初中时作同桌的时候。而此时小栀的扮演者,恰是著名童星张子枫!应该说,从《同桌的你》张子枫带着近视矫正镜一出场的时候已经非常惊艳了,尤其是当她说出那句她的理想是斯坦福时,就已经在林一的心中留下了不同一般的印象。而当小栀摘掉眼镜展现出完美侧脸的时候,林一也被彻底秒杀了。两个人就像互不相容的两块石头,却砸出了爱情的小火星。这一切,和张子枫的灵气演技绝对密不可分的。清纯,不艳丽冷静,不张扬;带着那种初中生特有的矜持自尊,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完美的初恋对象。所以,说《同桌的你》中张子枫扮演的小栀是“最美初中生”也毫不为过。

  早在《唐山大地震》中,张子枫就因为扮演童年方登收获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新人。随后又先后在多部影视剧中扮演重要角色,演技早已超过了她的年龄范围。在徐铮主演的《摩登年代》中更是担任着挑大梁的角色。在电影《宫锁沉香》中扮演童年沉香,在《我要一个家》中扮演童年孟小露,在《你是我的生命》中扮演童年南冰洁,在《幸福绽放》中扮演童年夏霏,在《璀璨人生》中扮演童年余非,这些经历也让她有了“童年专业户”的美名。而之所以大家都选择张子枫来出演女主角的童年时代,就是看中了张子枫那种懵懂青葱的感觉。真实自然,又不做作,这也正是徐帆喜欢张子枫的地方。

  正因如此,张子枫也成了影视大鳄华谊签约的年龄最小的艺人。而她的表演功底,也早已经超越了她的年龄!所以,在《同桌的你》中,张子枫的相貌特别符合同桌、初恋时代的那种淡淡、纯纯的感觉,表现也才会异乎寻常的出彩。完全没有周冬雨扮演成年周小栀的那种半生不熟的违和感!相信随着电影《同桌的你》热映,张子枫在片中扮演的小栀作为“最美初中生”也会声名鹊起,让所有观众都不禁为之刮目相看啊!

  《同桌的妳》观后感(六):你们再没有十年前的勇气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微博上,空间里已经被《同桌的你》刷屏了 。我想,不少人都是因为“同桌”引发了怀旧的情绪吧,我也是。不过在看了电影之后,我觉得完全是枉用了《同桌的你》这个名字。

  整部片子下来讲的无非就是林一与周小栀的爱情,间或夹杂大学里的那段兄弟情、闺蜜情。请问,你们除了小学是同桌,之后的情节与同桌有毛个关系?看了电影片尾,请问,这是内地版的《那些年》吗?

  槽点虽然不少,但一部电影看下来,多少还是会有些感悟。

  小学,林一有勇气为周小栀出头,就算自己被揍得鼻青脸肿;高中,林一有勇气搬着桌子去文科班,就算被班头骂得狗血淋头;十年前,王尔德有勇气在广播台里,向曹阳告白;十年前,周小栀有勇气带着一帮配角们,去救在非典隔离楼的林一……

  十年后呢?

  林一在美国混的并不好,却没有勇气回国发展;周小栀不过是被拒签了两次,却没有了勇气继续申请去美国;周小栀结婚,林一幻想再来一次十年前的逃离,却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即使周小栀穿的是平底鞋……

  结婚前夕,一帮老友聚在酒桌上,调动气氛的是十年前沉默寡言的李潇,十年前的大神王尔德反而变沉默了。这个场景确实戳中了我,这是现实,我承认。

  在生活的长流中,能不被现实改变的有多少人?

  周小栀的一句“我们回不去了”,仿佛在暗示他和林一没有在一起是因为现实在作祟。我承认,生活的现实能让许多爱情变质,只是我不能一再接受都是现实让爱情变得离散。

  总之,你们再也没有十年前的勇气。

  《同桌的妳》观后感(七):《同桌的你》观影点滴

  2014年4月26日,烟台新世纪影城,在这个细雨纷飞的很有情调的日子里。我和舍友杜思雨,陈裕,逃课,一起看了我有生以来在电影院看的第一部小清新电影《同桌的你》。感受很深刻,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从电影院出来之后完全是一种迷蒙的状态,完全的不在状态,被电影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现实结局忧伤到了。

  电影总体来说拍的不错,毕竟只是依靠高晓松的一首歌写的本子。情节也算精致。一波三折的也算有看点。主要讲了一对青春懵懂的同桌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甜蜜初恋和青葱记忆。 93年的盛夏,戴着一副小眼睛很文静秀气的转学生周小栀(周冬雨 饰)结识 了自己的同桌,坐在班里最后一排喜欢捣蛋的林一(林更新 饰),从此他们一同 经历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弥足珍贵的青葱岁月,两个人纯洁的爱情也一同绽放, 林一对周小栀说:“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承诺。

  我觉得这个电影主要是讲了80后的青春,理由呢就是编剧以浮光掠影的方式把过去20年笼统的讲述了一遍,同桌,初恋、打架、小虎队、铁皮玩具、画着李雷和韩梅梅的英语课本、大白兔奶糖、高考、游行、非典、911、开房、堕胎、兄弟、女人、情敌、出国、分手、结婚、怀念青春…… 这些作为90后的我们也都经历过但是印象却不是很深刻。

  尽管是80后的青春,可是某些电影片段中我还能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这一点很好,首先是周小栀做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志向是斯坦福。斯坦福大学。那个班主任明明就不知道斯坦福是什么东东,后来在小栀说是一个大学的情况下抑扬顿挫的说了那么一句“斯坦福大学,是一个好大学,周小栀同学的志向非常远大。”那个很搞笑的班主任就像我们小学时候的班主任,明明不懂却装懂,但是却非常的可爱。两个人初次见面,总是会对对方有一些敌意,尤其是像林一这样有攻击性的捣蛋鬼,但是小女主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一笑倾城,回眸一笑百媚生,小小的林一对人家一见钟情了。后来就做出了一系列大事情来得到美人的垂怜。其中为“美人”打架让人触动很深,我记得曾有一个小弟为我打架,打的挂了彩,我当时心里就非常的震撼。“美人”更不必说了。所以“赏”了一块大白兔奶糖作为回报。这个奶糖出现了两次,在他俩上初中的时候,小栀摔伤了腿,林一背她回家,小栀送了整整一大包大白兔奶糖作为回报。大白兔奶糖是青春的主旋律。

  关于小学的我的同桌我是一个都记不起来了,可能是太小记忆有限吧,只记得让我深深痛恨过的老师,因为我打架,所以他让我在办公室里当着那么多的老师的面让我念了一个半小时的陶行知的一句话“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关于小学萌生的小女生的简单的爱情,我也没有,记得当时我们班里几个女生一起到一个女生家里去玩,她就发出了一个话题,她说,我们一起来说说你们都喜欢谁吧,是男的哦。她们都一一说了,我就是不说,她们就逼我说,我说我一个也没看上。我理解我当时的意思,我无非是觉得他们还不如女生有吸引力。还没有我的一张还珠格格的贴纸有吸引力。后来在六年级的时候我转到另一所小学,在那里,我遇到了第一个我喜欢的小男生。有着大大的眼睛,红润的嘴唇,秀气的脸蛋儿,他比女孩还漂亮,我跟我的同桌柳某某说了,结果这货嚷嚷的周围都知道了,在被拆穿之后我愣是脸不红心不跳,还故意让那个我喜欢的小男生给我买橡皮以引起他的注意。我相信我的厚脸皮就是在那个时候练成的。我的同桌柳某某有一个非常妖娆的名字春江,当时和他的关系很好,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我帮他写每日一交的字帖,他帮我做各种事。

  我还有一个初中同桌是候某某,这是一个很有个人魅力的男孩子,不过后来我们遇到都怎么说话了,这一点让人很遗憾。我们俩是不打不相识。一开始我和他做了一阵同桌,他总是打我,不是真打,或许说是捣乱也不为过,他总是在我做题等正事的时候打扰我。后来终于等到一次调位的机会,老师都给调好了,我傻眼了,怎么没给我调?我腾的就站起来要求老师调位。老师说你俩挺好的啊,不用调,我一急就哭了,当着全班同学哭,哭的那叫一个上气不接下气。老师严厉谴责了侯某某,侯某某也道歉并做了保证,后来我们还是同坐,我的抗议失效了,不过,他自此之后真的收敛了好多。他还做过一件让我特感动的事,就是上着上着课,我就发现我羽绒服的拉链坏了,修了一会儿没修好,我就急了,特别暴躁,结果候就蹲下给我修拉链,没法形容那时候的感觉。怪怪的。还有一个同桌袁某某,他真的是很会碎碎念,我估计男生从那时候起就很娘了吧》《婆婆妈妈的,他有很多书,我那时候借了他一本书,《水浒传》那本破破烂烂的书可是无价之宝,据说还是他爸上学时买的,完全文言文版的,我就死皮赖脸的借,借来了就如饥似渴的看,我记得我是看了最少3个月,然后这货就每天叨叨,啥时候看完,快还给我吧,我爸要了,等等。现在想想,真的好有趣,都说少不读水浒,我就是读了还是很原始的未删减版,我想我那无畏的正义感就是那时候有的吧,同时我的脸皮至此更厚了,炉火纯青。后来我终于有了女同桌,不过我们是三个人一位,我在中间,我左边是姚某某,这是个妹子,右边是生某某,这个是男的,很尴尬的事情就是他俩有悄悄话就会躲在我的背后说,两个脑袋,在我的背后,想想就逗的很。还有午睡的时候,那时候条件差,要趴在课桌上谁,由于我在中间,不管我朝哪头,总是和一个同位脸对脸睡觉。那感觉现在想想好惊悚。

  扯多了,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周小栀为了林一放弃了上北大的机会,我觉得就现在的价值观来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反过来看,如果林一考上了北大,林一绝对不会为了周小栀去厦大。果然,后来林一通过去美国的考试,周小栀没通过,林一并不会因为她去不了而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从这个小细节能折射出很多问题,这个社会的价值观问题,有些是好的,有些是让人很痛苦的,男生在爱情方面是自私的,至少比女生自私,在一段感情里永远是女生付出的多,这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在婚姻里,就现在的婚姻法而言,也是女生付出的多,并且给男生的不负责任的理由。所以不管什么情况,女生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爱护自己。珍惜自己。从这一点上来说,周小栀是幸福的,尽管那个最终和她结婚的并不是她爱的人,甚至是有些让人无法忽视的粗鲁,可是他是爱她的,在乎她的。有些爱情,只能是用来作为美好回忆的一部分的,不能在现实中存活下去。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看到电影的结局我觉得很开心,这才是现实。

  令我疑惑的是编剧竟然让林一利用那个靠六个人就能认识所有你想认识的人的理论创造了全球性的社交网络人人网,我觉得好奇异。只能大赞一句“想象力好丰富”。

  不得不说的,除了这些小清新情节之外,这部电影的插曲配的天衣无缝,可能是由高晓松监制的原因吧。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我想我还是不适合这种小清新的电影,或许还是美国大片,什么的适合我,就像杜思雨所说,“你适合爷们的电影”。偶尔缅怀一下青春蛮不错的,只是有些人,有些事,真的回不去了。

  《同桌的妳》观后感(八):“所谓”的《同桌的你》

  一、“所谓”的怀旧青春电影

  《中国合伙人》讲了“60后青春”,火了;《致青春》讲了“70后青春”,火了;《小时代》借着“90后的青春”,也火了;《同桌的你》,也火了,也标榜了“80后青春”,就像是很多80后小时候总想集齐那个“小浣熊”卡片一样,非得要把这些不同年代的所谓的“青春”整明白了。表面看,好像是一种对于时代、对于青春的积淀、祭奠,实际上,只是因为“怀旧青春”这个东西突然火了之后的一种集体自杀性的“献祭”而已。可以预知,要不了多久,喜新厌旧的中国电影观众,总会腻歪这些东西。何况,有些焦躁的2014年电影季中,还有没上映的,但是依然来势汹汹的《一生一世》、《匆匆那年》、《左耳》等“怀旧青春系”等着让大家检阅。

  “怀旧青春”以前不是没有过,当年李芳芳的《80后》没有火,确实是受到市场不大的影响。细想一下,自从《致青春》开始之后,这些卖钱的“怀旧青春”电影,都有那么一个无与伦比的“梗”:《致青春》有赵薇、《中国合伙人》有“新东方”、《小时代》有“郭敬明”,《同桌的你》有“同桌的你”那首歌。很多人分析这些电影的热卖是无非是因为类型把控准确、受众定位精准、市场扩容等等等,但是他们都无法绕开上述的“梗”的存在。在中国现在的电影状态下,你很难用“类型”、“受众”和“市场容度”来判断一部电影的成功标准,因为从产业到制作,从院线到受众,吃的都不是一个成熟的状态,现在的电影观众看电影,无非还是因为“宣传”的“吓唬”。倘若上述四部电影没有那四个“梗”,即便靠那些明星,估计很难有如此惊人的票房成绩。

  “怀旧”其实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方式,在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和生活状态有些濒临失控和焦躁的当下,电影作为“造梦者”的身份出现,其实正常的来说,应该提供一个正面的,向上的,有引导性的人文形态。美国和欧洲也有“怀旧”的电影,比如《社交网络》,比如《跳出我天地》,比如《当幸福来敲门》,这种所谓的“怀旧”讲述的并不是青春,而是一种人生、情感、事业的回忆,这些影片中带着强烈的创作者个人思考和个人感悟,同时带着强烈的“催人向上”的励志情节。中国是没有“励志”电影的,也许《中国合伙人》勉强算一个案例,这一点非常可悲,这种更能够给人来带一种蓬勃生命力体验的电影类型在中国的集体确实,实际上,说的严重一些,跟我们的文化修养以及大众素质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更觉得,现当代的中国电影届,和抗战时期上海的“孤岛”电影的性质一样,骄奢淫逸,无关事己。“青春”没有错,青春作为一种回忆,作为一种人生的反复咀嚼物,具有极大的价值。可是电影现在却在消耗大家对于青春的集体烙印感。有些过去的事情,别人不说,自己体味,尚还有用,但是倘若有人先入为主的告诉你什么是你的青春,那么“青春”的价值又何在呢?

  况且,《同桌的你》讲的根本就不是“80后的青春”。

  二、“所谓”的“80后青春”

  《同桌的你》中,所涉及的“80后的青春”,无非只有两个,这两个手段与电影本身几乎是没有芥蒂的,有些皮肉分离的效果。

  手段之一,必然是那首在90年代风靡全国的《同桌的你》,监制也是高晓松,当然,大众认可的是那首歌,而不是那个有才气,却一直无法完全有票房吸引力的高晓松。《同桌的你》这首歌,是这个电影成功的必然因素,从当前电影选题看,“怀旧青春”类型电影的成功,依靠的上述的“梗”,而这些“梗”在实际生活中是稀缺产物,《同桌的你》有着非常强大的受众基础。对于24岁以上的80后一代来说,这是从小唱到大的一个“群众”歌曲,对于24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来说,“同桌”和“校园”是他们正在经历和刚刚过去的记忆。所以,《同桌的你》是有得天独厚的宣传和受众优势的,所以这部电影的卖座,我一点都不差异。

  手段之二,溶解在80后一代记忆中的社会事件:南联盟大使馆、神舟二号、911、非典以及没有表现的北京奥运会。可是这个手段用的似乎不如《80后》那么精巧,这些手段在电影中几乎都是一带而过。有人反对我说,南联盟使馆那段,男女主角牵手了,非典那段,大家一起逃离宿舍楼。我很想告诉他,请问,这两段有什么意义呢?表现什么呢?编剧只是这么编了,除了大家看到的“笑点”,对于整部电影的气质、精神以及情节,有什么帮助?貌似你看完了,就是呵呵一笑,然后消失不见了。《致青春》中对于时代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楼管大叔看《新白娘子传奇》,张开勇老式的卡带机看A片等,这些事属于细节的表现,场景的呈现,这些桥段让人会心一笑,然后抓回了观众自己经历过或者见过的或者有印象的记忆。《同桌的你》中,除了一开始教室里那个取暖的炉子,还有大白兔糖果,这些细节加入了之外,包括那些事件纪录片的加入,活生生的就是一种“硬伤”,因为没有完全的切入剧情,没有完全的切入人物。我妄自猜测,高晓松是一个“懂”很多历史,看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的人,这可能是他想做的东西。简单的说,《同桌的你》在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和桥段,想去表现“80后的青春”,实际上,代表性不足,“窃听”那段,是高晓松自己的大学经历,可是在电影中,只是沦为了笑点而已,没有发展,也没有联系。

  三、“所谓”的故事

  《同桌的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很容易总结,可是《同桌的你》讲好了这个故事吗?没有。

  从目前大荧幕呈现的故事看,这个所谓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已经沦为了为了呈现“年代”而存在。从一开始到结束,整部电影,唯一能够成为完整的故事段落,竟然是中后半的“堕胎”,整部电影被大量没有联系,没有逻辑的桥段堆砌而成。情节无章法,故事无逻辑,是《同桌的你》剧本上的最大特征。中学的那段落中,男女主角从相见到约定一起考大学,这中间发生的事情,都是以“桥段”来替代的,人物的情感线呈现了“块”状发展,虽然你看到了导演用蒙太奇手法不断的表现打架的场面,得到的最大效果,就是“笑”,然而经不住剧情上的推敲。

  《同桌的你》中的人物是很淡薄的,男女主角两个人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一种出戏的状态,人物性格和形象,几乎是一致的。林更新还好,在扮演成年的形象设计上还有的说,可是周冬雨确实是让人无法隐忍的一个演员。单纯的从人物的塑造上说,两个人物似乎是“架空”的,这两个人物本身没有“前史”,性格几乎也是落定而成的,电影中除了表现两个人情感上从合到分,对于“人”的本质和剖析来说,几乎是空白。到了大学,也是一样的状态,尤其是介绍室友的时候,郭帆开始玩起了自己在《李献计历险记》中没有玩够的技术,可是这样的介绍对于这几个重要人物本身没有任何的推动。在接下来的剧情中,一胖一瘦一帅哥的性格和人物命运线完全是持平的,结尾婚宴一场戏中也没有表现出人生的落差或者“命”的唏嘘感叹。多年后见面的这些戏,相比《致青春》的处理,你就看得出编剧在塑造人物手段和技术上的巨大差距了。

  《同桌的你》中,往往缺乏逻辑。最简单的一场戏,婚宴醉酒之后,周冬雨吐露自己每天都在看报纸,但是看报纸就知道林更新在美国去了哪个超市,楼底下哪家三明治店买一送一,屋子的墙是红色的。这种设置太过于可笑了。另,分手一场戏,来得很猛,也来得很幼稚。对于一个讲述两个人爱情为主线的电影来说,分手这种事情,就一个电话搞定。没有铺垫,没有推动,没有展开。也许导演和编剧想来的“干脆利落”,可是没头没尾的处理,有些遗憾。另外,关于“选文科”的段落,是否真的是为了周冬雨而那么做的,剧情中也没有交代和表达。林更新在厦门大学里,竟然干了一件“社交网络”的事情,这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在美国,林更新正常的下班,结果回家就能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在跟别人偷情,这个桥段的处理,是否太刻意,我不作评价,论常人思维,不会这样。其实最介意的是结尾。结尾的一幕和之前非典的一幕进行了蒙太奇交叉剪辑,这种剪辑想表达什么个意思,我咀嚼至今,仍然无法理解其中含义。

  对了,那个所谓的“5211314”的设计,是否也太幼稚了。

  《同桌的你》的故事太牵强。但是很多人觉得看的很过瘾,是因为这个电影的编剧用了很多的抢了风头的“笑点”。这些会心一笑,或者开怀大笑,对于现在的电影观众来说,是致命的杀伤武器,有了这些,貌似其他已经不重要了。可是对于电影来说,最低的标准,就是把一个有逻辑的故事讲完整。

  四、所谓的“校园电影”

  《同桌的你》是一部“校园电影”,即便讲的是“怀旧”,但是校园才是故事的重心。

  高晓松先生最早想拍一部“荷尔蒙喷溅整个银幕”的电影,我理解他的“喷溅”其中的含义。美国的青春校园电影中有很多,荷尔蒙喷溅了整个银幕,很多人爱,很多人看。但是在中国电影未分级的前提下,《同桌的你》中的一些情节处理是否合适,这就是个问题了。

  小时候初次见面,小林更新的嘴上带着青春痘看着女孩发呆的表现,尚还无可厚非,那就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PS,小时候周冬雨真心不好看)但是分班之后,盯着女孩胸部看的表情,还有女孩娇羞着像极了某种片子里角色扮演式打情骂俏,就不那么的单纯了。这是为了搏笑点,整个《同桌的你》中,这种拿着性、拿着情色开玩笑的“笑点”确实能够让人开怀大笑。可是没人会觉得有些什么不对吗?

  对了,还有飞机场抱着《西游记》发出奇怪叫声的桥段,想说明什么吗?

  我最为介意的,是在婚宴一段中的处理。周冬雨的老公对于“农民”、“城管”的一种表现,带着极为强烈的“先入为主”的处理。那是一种脸谱化的表现,电影发展到了现在,除了主旋律电影之外,还这么极端塑造人物的手法,真心的是一种可悲。我所理解的,是一心想作为公职的高晓松先生有些想表达或者控诉的事情。这个人物的失败,就在于电影带着观众去谩骂了,电影就没了风度,也没了气质。对于一部想拿着青春和回忆做文章,想引起大众集体共鸣的校园电影来说,这个人物的存在,再加上那些学校里面单一化、简单化、脸谱化的老师形象,有些不那么的有气度。

  《同桌的你》,故事讲得并不是80后年代记忆的故事,这个故事放在任何时期都成立。但是《同桌的你》是一个“80后青春”的电影,这完全是因为那首歌的缘故。

  有了那首歌,不管电影什么样,足够了。

  这也许是当代电影和电影观众状态的一个最好的反应。

  且行且珍惜。

  《同桌的妳》观后感(九):送给每一个有美好过去的你——《同桌的你》

  其实我觉得幸运的是,在你最美好的年华里,始终有一群可爱的人陪伴着你,有一群少年帮着你成长,一个美丽的女孩来教会你爱情。

  原来,爱可以这么神奇。真正好的爱情,是化学中高效的催化剂,能够激发你所有的潜力,为了你和她共同的梦想去努力奋斗。

  甚至不奢求你爱我,只希望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都是风轻云淡的。没有复杂,只有眼中的你。放在现实中,大部分人不会有电影中的生活。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可是,我们还是会花费不小的价钱,只是希望能够给自己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去沉浸在这万劫不复的回忆中。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在漆黑的放映室,一个人,安静地在内心引发一场狂风暴雨。电影随着熟悉的老狼《同桌的你》歌声响起,那我们也就必须回到现实,那种心中的遗憾与回味戛然而止,遁入九霄云外。

  抱歉的是,我的那些年,没有错过任何一场大雨,没有心爱的她。

  我只有一个爱人,那就是高考。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枯燥的白描,我们哪里有那么多浪漫,哪里有那么多的情绪。只能每天读着励志故事,做着练习,一遍一遍幻想大学生活。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也不能保证我到底看懂了多少电影所要表达的含义,我也不知道《同桌的你》这首歌究竟是无奈多一点,还是怀念多一点。我只是想起了我并不是很美好很绚丽的高中时代。我只是想倡导,你所在的现在,就是你最好的黄金时代。你所怀念的昨天,就是你现在虚度的今天。我不要未老先衰,没有老去就顾着怀旧。

  米兰•昆德拉已经为我指路了:“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同桌的妳》观后感(十):《同桌的你》

  难得有那么一部电影,竟然在一天之内有两个朋友约我看,有种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感觉。我自己倒不是特别想看,除了片名,没有什么吸引我的。看完之后略微有点伤感,也就在最后周冬雨巴拉巴拉的时候感动了一下,然后就又正常了。

  这电影也就借“同桌的你”的名头而已,没有讲述太多两人同桌的事情,他对她的一见倾心,然后对她的照顾,成就了她对他的爱恋。

  朋友倒是深深感伤了,说想起了以前的感情,觉得自己亏欠了太多,开着车在大马路上还吧嗒吧嗒地越哭越伤心。说不知道他们以后说起她的时候会说些神马。我说,都过去十年八年了,谁还把那些破事记得那么清楚,最多在记忆里留下一点美好的场景罢了。

  电影的节奏真的很快,就罗列罗列各种代表性的事物,可那似乎跟我的青春都没什么关系。而且我觉得我们那个年代是清纯的,性太遥远了。

  我们的读书年代,能想起来的是宠物小精灵,奥特曼,少年包青天,朴树生如夏花,JJ,JAY,而我喜欢伍佰。那个时候看个接吻的场景还能羞涩不已,大家都得捂住眼睛或者转过身去,表示自己没在看,心理却又各种想看。

  想起我从小到大,更多的是跟男生同桌,可是到最后我把他们都忘记了,只记得那些为数不多的女同桌。也没能和男同桌发展点暧昧的关系,都能做到和平共处。也许也被欺负过,只不过傻傻的把这些事儿忽略了,而有些真的忍受不了的,就用女生哭的本领来对付,哭上一晚上,哭到男生不知道如何是好,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欺负我。

  还记得小学最后一任男同桌对我的评价,也记得初中同桌各种早恋,还有高中同桌聚餐上的维护“安不喝酒的,谁也不准灌她”。还有人生到目前为止最后一次同桌,上海男生,散伙的时候送我的蛋糕,说:XX让我买的,说你照顾了我这么久,谢谢你。

  我也很想知道那些同桌们回忆起我是怎么评价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