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观后感精选10篇
《大四》是一部由远方执导,杨德格 / 叶丰 / 高航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纪录片《大四》从一个男生宿舍四个人的角度开始讲述,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只是2012年到2013年整个大四的记录。对于每一个读过大学的人来说,高三和大四其实是最难忘的两个时间——高三要经历的是离开家之前的成长,就像《睡在上铺的兄弟》的主题曲一样:我考了那么多的试就是为了离开家,从此故乡只剩下了冬和夏;而大四则成了对此后人生的一种抉择,真正的人生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境遇下开始,此后每个人都有了类似的生活,婚嫁生子,为了柴米油盐而过一生。
看了不少纪录片,最受触动的是《汾阳小子贾樟柯》《中国市长》《高三》以及《大四》。我常常说,你是做什么行业的就千万不要看什么行业的纪录片,这种体裁的电影对现实的反映太过于直白,以至于常常把本来已经长久自我蒙蔽的现状重新打破,这种强制性的清醒时非常可怕的。因而,高三的时候不看《高三》,大四的时候不看《大四》。
曾经在知乎上见过这样一个问题:拍过自己的纪录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让人很有感触,你会觉得那不是你自己,可以给自己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大四》也是这样,它给观众的更多的是自我“镜鉴”。
在电影的一开始是站在林德格角度的一段自白,也正是这段自白,带着主人公主观情绪上的对前路的迷茫感被表现出来。有很多人觉得《舌尖上的中国》和《海豚湾》其实都是不错的纪录片,前者在国内外受到无数好评,对吃货中国有着极为特别的展示;后者获得过奥斯卡奖,是人道主义上的政治正确有着极大的主张。
其实一个好的纪录片就是在于记录本身,因为记录才能彰显出纪录片这种体裁的意义所在。《大四》的这种记录让人觉得无聊,豆瓣上一个网友这样写:这部片子就像是黄片一样,拍的再烂都想看。对于我而言,正是因为纪录片的粗粝感,才更有真实的感觉。
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舌尖上的中国》只要写好解说词,把镜头加进来就可以,实际上央视也做到了,每一种美食都是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的,实际上我作为一个北方人,根本吃不惯南方的一些菜,但起码是让人看起来“好吃”,在这样一种纪录片面前,我们看到的只剩下了“传播力”。
实际上,一些真正的好纪录片是没有多大的传播力的,它们有的被束之高阁,有的饱经沧桑只剩残片,有的常常被化用在各种各样的电影中,但就是本身不出名。
第一次看完《大四》的时候在豆瓣上记录了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桥段都是那么真实而凄凉。电影从考研、求职、深造的三个主要叙述角度出发,对浙江大学电气专业的四个男生进行记录,其中以林德格的恋爱、张勇的分手和高航间隔年准备为穿插,用一年的时间去拍摄完成,其中有求职的失败、考研的失败、恋人的分手、登山的选择等等,单无论大四这一年是怎样的,最后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归宿所在。
对于大四这个毕业年来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能想清楚什么东西。结果无论怎样,无非都是在求一个“稳”字。
罗振宇曾经说过: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发现活在社会底层的,往往是那些5A级写字楼里面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饭的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领。无论好与坏,其实最后很多人都走上了这条路。但我总是无法相信罗振宇的这样的话。是的,现在在一线城市里捡垃圾的人都可以月入两三万,但是作为5A写字楼里的青年们却能怀着理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些人的选择要比那些只能靠捡垃圾为生的人更多——他们也可以去捡垃圾,只不过是可惜了这一身的才华和知识。
透过罗振宇的这一席话,我才真正发现这其实不是一种状态,而成了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长期供应着“读书无用论”的营养——大学生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人。这也是《大四》所隐藏的一个主题,即便电影的主体是浙江大学的优秀学生,但隐藏在背后的是那些不如浙江大学的本科生,那些比本科生还要低学历的专科生有怎样去面对如今被资本家不断吸血的社会?
他们从一开始被浩浩荡荡的创业浪潮吸去了仅有的信用,到处借钱搞创业却十做十败,最后成为背债的群体,回到写字楼,重新生活;然而老板的趋利性却要剥夺他们工作的剩余价值;微薄的工资除了还债还要把剩下的钱被地产资本和金融机构最后剪一波羊毛。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是可悲的,然而即便如此,从80后到现在的90后,尽管这两代人身上贴满了标签,但是最终还是看着眼前的苟且,想着远方的诗和田野。
如果说推荐,我反而更希望大二或者大三的人去看这部《大四》,它并不够好。画面演员僵硬,剪辑稚嫩,台词软弱无力。瑕不掩瑜,台词之外,影像之外,这是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的青春,在此时此刻,有太多东西需要静下心来反思,深思。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走向问题的根源,走向问题的消亡,走向和谐。或者说走回和谐,这是当下我们所有人所面对的“大四”。
《大四》观后感(二):很主旋律的电影
我们都上过大学,那是一段即千篇一律,又各有各不同的四年时光。大一懵懂,大二乖张,大三疯狂,大四摧残,一条无法逾越的主线,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电影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视角,用自认为很人文的调调,回顾了四个男生大四的经历,希望唤起多数人的集体记忆。一片从大学带到西藏纳木措的梧桐叶承载着大学时光淡淡的留恋与忧伤。
但让人嫉妒的是,四个男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梦想,而且每个小小的梦想都慢慢的实现了。剧中热情公正的校办人员,热心助人的学长,坚持原则的用人单位,尊重个人意见的家长,这一切是那么的让人温暖和惬意,阳光公平的洒在每个人身上,没有一处有阴影,一部主旋律的电影,一部向中国梦致敬的电影。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四》观后感(三):毕业生的迷茫之路
这部电影没有采用高级的电影特效来做,用平淡无奇的拍摄手法来展现电影的主要内容,看起来剧情还是平淡无奇,但要表达的内容却是整个中国毕业大学生的现状--充满迷茫,也反映了毕业生就业之艰难。而且里面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我,就是应聘的那句话:我当时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我总是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应该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一直再想别人能给我们什么,而没有想我能给他们什么。这也是太多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的错误观念-眼高手低的观念。
里面的每个主人公的路都不一样,有的出国,有的考研,有点找稳定点的工作,有点找有挑战性的工作,还有就是骑着单车去旅游。主要为了传达大学生得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让自己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不要让爸妈左右。喜欢有挑战的就去挑战,喜欢深造就继续深造,毕竟人生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而且也是不能模仿的。
这部电影一边给我们展现了毕业生的迷茫,又一边给我们展现了毕业生的去路,可以给我们当代毕业生有个好指导。
《大四》观后感(四):985其实也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好,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愁
现在大三,恰巧我也是电气专业的,因为自己学校不是985 211,一直对985很向往,现在也很纠结要不要考研,希望通过考上985实现逆袭。但看完后改变了一些对985的看法。其实985也没我们想象的那样,或许我仅仅通过看这个不是很了解,判断也很片面,片中选取的四个人本身也不能代表985。 初看时看他们的相貌衣着感觉也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出身的,之前在网上看到说考上985的学校农村的很少,所以一直以为985的大部分人是城市的家庭肯定很好的,但通过这几个人感觉也没我想象中的那样,或许是我看人有问题还是选取的有问题吧,总之通过片中人物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985那么厉害……还有没想到他们宿舍也那么烂哦,他们毕业也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找到的工作也并不一定很好,也就是其实生活都差不多,一样要吃饭睡觉学习工作,但也挺佩服他们的,去西藏的西藏……
或许以前了解都是通过文字,说985大学怎么怎么样,不能更好的体验,文字没有视频那么更有冲击性吧,但视频也仅仅是个片段,了解也是有局限性的,真正的还是靠自己去体验吧。
最后他们去电力局的去了电力局,考研的也放弃了,但也有去国外深造的,去腾讯的……
总之,看完这个之后还是有点收获的,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厉害牛逼的人只是少数,在哪都得靠自己,不要指望着考了个985就以为工作待遇就好了,毕业了照样还是要工作,要面对现实的压力,或许真的研究生毕业后还不一定有我本科毕业后好,现在我们学校最起码在大四上学期就能签到工作了,你去电网的话也能去,去铁路局工程局也是大公司,有些人想进去还进不去呢,我考研的话不一定考的上,就像视频中的考研也不是没考上吗,还有说考研不要以为就是只有考研两个字,说考研我应该想到考研是要去自习室做题学习的,读研究生要做课题写论文的……
在哪都得靠自己,你牛逼真的在哪都牛逼,你遇见什么样的人,不管将来怎么样,把握好现在吧,还有两年也就要毕业了,好好珍惜吧,不要将来后悔。
《大四》观后感(五):还是能反映浙大大四电气狗的生活的!
电影确实很能反映我们现在大四的情况,作为浙大电气的大四人,表示片中的教室和宿舍肯定是实景,玉泉大都是老房子,条件没有这么好的,老师和宿管确实就是那么好,那么负责。电气历来是浙大工科绩点很高的专业之一,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平时的压力确实很大。
但是作为浙大电气大四狗吐几个槽:
1.学长们不要说电器原理水好么,我们被老师分分钟教做人了好么?
4.就算毕设真的会很水也不能这么直接说出来的好吗?
5.我们的生活貌似真没学长们这么丰富多彩,真没那么多时间出去玩啊。
6.学长们的宿舍夜谈真那么深入吗?真那么深入吗?其实聊天的文明程度其实没有大家吐槽的那么假,我们聊天确实不爱带脏字。但对于话题我们貌似都聊轻松愉快带点那什么色的话题的啊,最多说几句“你个水货考研怎么还不去复习”这种话。
但总的来说,真是把我们那种面对苦逼生活只能淬口唾沫继续把手上的事干下去、感觉很快就要分离不舍得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种种心态什么的都体现出来了,还是力荐吧。
《大四》观后感(六):大学
2015年9月12日 我来到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报名 带着无限憧憬和满腔热情 同月 军训 加入了对我有较大影响的 校团委素质与拓展中心 很开心认识了很多人虽然他们在你以后的道路上只是见面时的点头之交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为了珍惜青春节约时间 熬夜 也试过兼职 通宵也为了当时的小小梦想当上部长努力过 为了使自己更好 看电影 夜跑 梦想是跑一次马拉松
2016年3月 百无聊赖的我 下载了英雄联盟 从此无法自拔 开心过 更多的是愤怒 游戏中的我 充满戾气 也试过卸载 无效
4月公布部门新部长名单 落榜 失落 去了上海走走 只能看看电影 和更加沉迷于游戏 那个学期也不再夜跑了
暑假 在楼下卖瓜 有钱赚 还有时间看很多书 虽然热点 累点 也是那个时候 发现 那些我曾经现在害怕失去的人啊正如我当初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一样慢慢在人海茫茫中消失
9月 开学凭自己的能力 赚了3700多元 目标是大学能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那个学期啊 开始不听课了 疯狂逃课了 为了找寻小时候的感觉 整日整夜的玩侠义道2 结果呢 期末 疯狂作弊 那感觉
17年 寒假 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不善言谈 而这世界 对不善言谈的人并不是那么善意的 3月开学 同样的为了自己更好 减少了些看电影的时间 开始阅读 锻炼 也尝试练好字 唱好歌 今天又开始拾起夜跑 看似向上 其实上课老出神 游戏还是打很多 朋友也不多 也赚不到钱 充实生活的背后只不过是换了一些娱乐方式 人就解决不了 生存和孤独主要的问题
2017年4月6日 明天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我总是想啊 我那么的害怕没有你的未来 但是呢 我不早就习惯了每个与你没有交集的日夜吗
《大四》观后感(七):毕业一年了
最近出来一部纪录片叫《大四》,我不是出于怀念看了这部片,因为大四甚至整个大学四年,对于我来说并不美好,也许是因为性格,也许是因为迷茫,也许是因为差距,很可能是因为自卑。快乐的事情零零碎碎,整理起来也就那几个人的影子在夜空下的排队。 言归正传,片子里那个二逼理想主义青年,谈起骑车去西藏,途中打工挣钱,寻找真爱的理想,当他祝福他的室友和女友修成正果时,眼角泛起泪花,突然想起曾经我祝福的那些爱情,看似没有修成正果而感到惋惜。 那些躁动的岁月渐渐远去,我终于当上了保守派们追求稳定的终极目标----公务员,开始在不太丰厚的薪资和此起彼长的消费欲望中寻找平衡。
当然了理想还是一枝笔,一个小本和一个单反走完世界的每个角落,终于在好望角或在西伯利亚的一个或是暖和或是冰冷的港湾上与世长辞。
啊,上帝,真是感慨万千……
《大四》观后感(八):可爱的工科男。
这是一部关于大四的影片,每个经历过大学的人,都会从中找到某种共鸣。
这还是一部关于四位男生的影片,The Great Four,四位工科男。
毕竟导演非科班出生,所以才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用自己尝试性的手段拍出这样的一部片子。亦真亦虚,笨拙又可爱。
与其说是怀念青春,不如说是一种呈现,正如导演所说,有太多的作品太多的题材去怀念青春了,而他想要表现出工科男生的状态,以及对于现代教育的反思。
这四位男生各有特色,在大四的这条路口,他们也各有选择。
说到选择,导演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面临着选择,只不过有时候没有意识到白了。譬如一个人上了五年班,在某一天的清晨,他醒来,忽然决定不去上班了。这是一个选择,他在这五年的每一天,其实都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事实上,有太多的选择不是由我们心甘情愿的决定,而是身不由己的被推着走。影片中的“卧谈会”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上学,毕业,工作,这些是固定的程序,等着去运行,也就造成了固定的结果。如果不按照流程走呢,或许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导演说他运气好,在选择人物的时候,恰巧选到了这个寝室,恰巧这四个人有四个方向。
一个复习考研,一个申请出国,一个面试工作,一个准备骑行去西藏。
这也就清晰的让我们看到了站在路口处,不同人的不同抉择。只是,这些抉择真的顺应了自己的心吗?不知道。
想必每个人都会被外界影响,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接触到的人与物。
但愿都不要忘记心中理想生活的模样。
《大四》观后感(九):大四,我们毕业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很多时候,刚觉察到开始,就匆匆结束了。
有幸参加《大四》上海首映礼,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人,实在是感慨颇多。
记得四年前,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陌生的城市,来到了心中憧憬的象牙塔,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开始了在外的时光,想一想就像昨天一样。
现在,我们真的真的快要毕业了。
杨德格 、 叶丰、高航 、 张勇 、林群四个不同个性的人物,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浓浓的温情。我试着把他们和现实中的我们对号入座,我在想,自己又是他们中的谁呢?
实习的生活,忙碌、疲惫,夜深人静的时候常会想起在学校里的时光,打球、卧谈、自习...
看到电影中四个人物一个个醒悟,我在想自己醒了吗?
《大四》观后感(十):同是浙江高校,可他们曾经是多么的优秀
一天之中断断续续与第二天凌晨还有六分钟看完来留下点点痕迹,一开豆瓣就看见民谣白羽写了个短篇,我知道一点白羽,也是这部剧的音乐。里面的那位没有眉毛的大哥是我最看好的学长,我虽然渣渣浙江三本,到是见过浙大,也跟浙大同台竞技过~毕竟都是浙江高校吧。确实浙大的确是可望而不可即,我打算下个学期去浙大走一下~为什么我每次比赛都是在浙工商~对了除了我的本部,我好像就去过浙工商,一次大运会一次科技竞赛~我现在大三,过完年后马上下个学期读完也要面临着我的大四了,四级要过么。想想有些可笑~赌博么,我可能考研么读书这么差。不考研怎么留校,虽然留校是一个比较好的打算。但想想可操作性困难很大,大四我该何去何从,住在哪里甚至都是一个问题。工作在哪里实习都是扯淡,考村官或公务员事业单位。我确实也想赶紧工作了,大学就是这样不别想指望我等草包学会什么。还不如伟哥所说的学会消费好了。好了。大学不去经历又觉得少走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