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丝笼》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金丝笼》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5-13 20: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丝笼》观后感精选10篇

  《金丝笼》是一部由鲁本·阿尔维斯执导,丽塔·布兰科 / 乔昆姆·德·阿尔梅达 / 罗兰·吉罗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丝笼》观后感(一):离不开的故乡,散不掉的家人

  或许如果不是独自一人在这小城的电影院里,就只会给四星。可电影不就是一种缘分吗,倘若不是在最后一分钟决定还是来看这电影,大概就从此错过了。

  生活这件事情具体到每日的细节时,大概就和东方西方、亚洲欧洲没有太大关系了。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老百姓们的琐碎日子总是相似的。于是,便有了相似的唯唯诺诺,相似的趾高气扬,相似的精打细算,相似的悲欢离合少年懵懂爱恋里的自卑不安单纯直接,青年炽烈爱情里的任性自我和妥协成长父母执手偕老的相濡以沫。导演讲故事能力节奏把握都好的不得了,明明只有一个半小时,每一种感情都被表达淋漓尽致直指人心

  如此节奏明快、轻松愉悦的电影第一次让人掉眼泪是在Maria听唱片L'étranger的时候,所谓情感共鸣大概就是这样吧。不是伤心难过,不是思念难耐,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打动。似乎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悲喜凝结成了一股热气,涌上鼻尖。中国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法国人说trop bon, trop con。不是只有勤劳好说话的外国人才会这样被“欺负”,只是故事发生外国人身上时尤其容易让人玻璃心。就如Maria所说,他们勤劳的工作,他们从不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总是和善客气,也许只是因为他们喜欢

  吃亏这件事情,不管哪国人,总有那么些“聪明人”在让那么些“傻人”吃亏,外国人又因为语言弱势似乎更容易显得傻乎乎。只是吃亏这事情很难说清楚到底应该用一时的得失还是一辈子的祸福来衡量,更何况阿Q的中国人民还有“吃亏是福”这么一哲学说法可惜傻人总有些聪明人的朋友,旁边指手画脚,时不时,傻人也忍不住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太傻,生活的太亏。可是就如Maria一家呀,即便有人在利用他们的傻,在让他们吃亏,可是因为他们的善良,他们毫无保留的待人接物,于是,有这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有那样爱他们的朋友。老天爷从来不公平,只是能量守恒,在哪里丢掉了一些,在另外的地方便会找回来。所以,小小的发泄过后,Maria和丈夫还是一如既往,吃亏,亦或者说积福。

  很难忘记Maria对José说他们不能看着外孙成长的那段话。José安慰说没有关系,巴黎到葡萄牙不过是两个小时飞机,很方便的。Maria却说,那是不一样的,两小时的飞行距离已经让我没有办法在他生病时给他端着呕吐用的小盆了。那最珍贵的,是一茶一饭的光辉,是一杯水的距离。在异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人,忘不掉故乡,可真正可以回去时又不能肯定那里真的是家,是真正有归属感的地方。异国是他乡,却是习惯了的地方,有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商贩,熟悉的朋友,甚至熟悉的不友善。近乡情怯,好在,幸运的Paula遇到了愿意和她移居葡萄牙的丈夫。不再彷徨女儿在那里,女婿在那里,未来的小外孙也在那里,故乡,因为有了熟悉的家人,不再是那个记忆力熟悉的陌生人,而是真正的家。

  《金丝笼》观后感(二):金色牢籠 (HKFFF 2013)

  這幾年看歐洲電影看多了,發覺歐洲電影其中一個熱門題材,是移民和偷渡客在異地的際遇。例如栗妹最愛的【難為愛情定分界】(Turquaze),借一個愛情故事道出土耳其移民在比利時所受到的歧視;【這些年,我們一起追逐金錢】(Terraferma),講的則是偷渡客在意大利所面對的困境。那麼,法國又有沒有探討移民問題的電影呢?答案是有的,其中一齣就是今屆法國電影節選映的【金色牢籠】(La cage dorée/The Glided Cage)。

  【金色牢籠】講述一對移居法國三十年的葡萄牙籍夫婦 Maria (Rita Blanco 飾) 和 José (Joaquim de Almeida 飾),某天接到律師樓通知,著他們回葡萄牙定居,以領取一筆龐大的遺產。可是這對夫婦身邊的同事和親友,卻不想讓二人離開法國,於是大家想盡千方百計去挽留二人......

  九十分鐘的電影裡,說的大多是日常生活的瑣碎事,好像買菜煮飯,與同事閒聊,戀愛問題等等。聽起來似乎有點無聊,但故事拍得如行雲流水,看起來舒服無比。好喜歡飾演 Maria 和 José 的兩位演員,他們默契十足,臉上的風霜並不顯老,只令栗覺得他們雍容、親切。戲中兩夫妻工人階級,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勤懇度日,因此獲得身邊所有人的尊重。其實無論身處故鄉還是異鄉,只要有人需要自己的地方,就是安身立命之處。

  【金色牢籠】是導演 Ruben Alves 第一部長篇作品。在映後的問答環節,導演說劇本的靈感源自父母的故事,而片名則是來自一齣關於移民的紀錄片,當中一位由葡萄牙移居法國多年的女受訪者的話。導演說,他聽了那句話之後,就想要拍這個女人的故事。

  《金丝笼》观后感(三):离不开的故乡,散不掉的家人

  或许如果不是独自一人在这小城的电影院里,就只会给四星。可电影不就是一种缘分吗,倘若不是在最后一分钟决定还是来看这电影,大概就从此错过了。

  生活这件事情,具体到每日的细节时,大概就和东方西方、亚洲欧洲没有太大关系了。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老百姓们的琐碎日子总是相似的。于是,便有了相似的唯唯诺诺,相似的趾高气扬,相似的精打细算,相似的悲欢离合。少年懵懂爱恋里的自卑不安和单纯直接,青年炽烈爱情里的任性自我和妥协成长,父母执手偕老的相濡以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节奏的把握都好的不得了,明明只有一个半小时,每一种感情都被表达的淋漓尽致直指人心。

  如此节奏明快、轻松愉悦的电影第一次让人掉眼泪是在Maria听唱片L'étranger的时候,所谓情感的共鸣大概就是这样吧。不是伤心难过,不是思念难耐,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打动。似乎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悲喜凝结成了一股热气,涌上鼻尖。中国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法国人说trop bon, trop con。不是只有勤劳好说话的外国人才会这样被“欺负”,只是故事发生在外国人身上时尤其容易让人玻璃心。就如Maria所说,他们勤劳的工作,他们从不拒绝他人的要求,他们总是和善客气,也许只是因为他们喜欢。

  吃亏这件事情,不管哪国人,总有那么些“聪明人”在让那么些“傻人”吃亏,外国人又因为语言的弱势似乎更容易显得傻乎乎。只是吃亏这事情很难说得清楚到底应该用一时的得失还是一辈子的祸福来衡量,更何况阿Q的中国人民还有“吃亏是福”这么一哲学的说法。可惜傻人总有些聪明人的朋友,旁边指手画脚,时不时,傻人也忍不住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太傻,生活的太亏。可是就如Maria一家呀,即便有人在利用他们的傻,在让他们吃亏,可是因为他们的善良,他们毫无保留的待人接物,于是,有这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有那样爱他们的朋友。老天爷从来不公平,只是能量守恒,在哪里丢掉了一些,在另外的地方便会找回来。所以,小小的发泄过后,Maria和丈夫还是一如既往,吃亏,亦或者说积福。

  很难忘记Maria对José说他们不能看着外孙成长的那段话。José安慰说没有关系,巴黎到葡萄牙不过是两个小时飞机,很方便的。Maria却说,那是不一样的,两小时的飞行距离已经让我没有办法在他生病时给他端着呕吐用的小盆了。那最珍贵的,是一茶一饭的光辉,是一杯水的距离。在异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人,忘不掉故乡,可真正可以回去时又不能肯定那里真的是家,是真正有归属感的地方。异国是他乡,却是习惯了的地方,有熟悉的工作,熟悉的商贩,熟悉的朋友,甚至熟悉的不友善。近乡情怯,好在,幸运的Paula遇到了愿意和她移居葡萄牙的丈夫。不再彷徨,女儿在那里,女婿在那里,未来的小外孙也在那里,故乡,因为有了熟悉的家人,不再是那个记忆力熟悉的陌生人,而是真正的家。

  《金丝笼》观后感(四):骨子里的自卑

  归属感是这部电影的主旨,这是一对老好人夫妻,这种老好人也多数来自自卑,因为他们来自不怎么发达异乡,他们骨子里觉得自己要做得超出完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事实上就因为这样才多少被别人以当想当然对待。异乡人会有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都出自骨子里的自卑。这个故事的开端来自一份意想不到财产,于是这对夫妻发现其实他们很早就知道却回避的别人的想当然。这样的立意我不喜欢,整个的电影的前提就是因为他们有钱了,所以才会去触及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钱了所以才能回家,因为他们有钱了他们才可以反击,这个主旨出现的前提还是自卑。所以电影中出现其他思乡啊啥的就突然变得有点市侩和假惺惺了。不过总的来说是部可爱温馨的欧洲家庭片,法语葡语和西语的各种穿插和其代表的文化冲突,我相信对欧洲本国人民和懂这些语言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笑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