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闯入者》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闯入者》经典影评集

2018-05-19 21:0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闯入者》经典影评集

  《闯入者》是一部由王小帅执导,吕中 / 冯远征 / 秦海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闯入者》影评(一):时代的鬼魂

  五一期间去看了《闯入者》,上座率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欣慰

  这部电影,与时下流行浪漫青春喜剧都无关,讲的是发生在一个老太太身上的历史

  前半段以为是空巢老人焦虑子女的疏离,故事的“闯入者”是老太太。后半段才是故事的高潮:另一位闯入者逐渐浮出水面

  很难想象,一个孩子,看见被家族仇恨了三代的“恶人”,竟然是眼前这个孱弱无力的老太太,是怎样复杂的心情。有时候,复仇并不是一件那么让人畅快的事。手里举起了刀没能砍下去。他是“老赵的鬼魂”,时代的鬼魂。一声闷响,最终也变成了真正的鬼魂。

  一别40年的旧工厂,从影片的最开始就穿插其间。过去并不能真正过去。容颜苍老身体毁灭,悔恨和仇恨在两个家庭延续,纵使时间把他们分隔得再远,最终也没能摆脱狭路相逢的一天。最终孩子选择原谅,但故事的发展并不依其所愿。时间让仇恨酝酿,发酵成熟轮回。没有终结。今天是历史的重演。

  个人悲剧放在历史的浩瀚长卷里是微不足道的,但每一个单拎出来,都让人唏嘘。历史的印烙深深地打在了每一个活在它天空下的人,没有人可以超脱。每一个没有被遗忘的都无法被原谅。它滋滋的疼,和第一天烙下一样疼痛是我们存在证明

  电影里面没有一个多余角色,每个人物恰到好处地好。不夸张,有力度。看完不会同情怨恨任何一个人物,不会羡慕任何一种生活。不管是首都北京,还是贵州三线城市,生活从来没对任何一个人好些。

  《闯入者》影评(二):遗忘与正视,背负与赎罪(全都是剧透)

  终于也去看了这部电影——闯入者,英文名字叫做 Red Amnesia。直译过来是红色的遗忘,跟「闯入」没什么关系。而影片一开头,是一个男生,洗完了澡,带着陌生感觉对周遭环顾一圈,然后坐下来心安理得地喝着啤酒,仿似真的过上了这样的人生。还以为是《空房间》的中文版。闯入,也蛮合理的。但看到后来发现,每一次的闯入,实际上都与 Amnesia ——「遗忘」有关

  老邓闯入大儿子房子理直气壮地去干扰他们的人生,她想要遗忘的是大儿子已有了自己的家庭;闯入二儿子的房子,想要遗忘的是二儿子那种她无法理解的生活方式。每一次的闯入,带着强制性,干扰到他人的生活状态,最后受伤的却是老邓自己。她跟早就过世的老伴念叨着,孤苦地喝着粥。

  再看下去,那影片开头闯入别人家的男生,其实是两个角色。一个是闯入别人家中最终意外杀人的老赵的孙子,另一个是渴望被定罪被审判的老邓的化身

  从老邓听老黄说起老赵去世的消息后,老邓对自己那早就已经刻意忽略的过去开始有了不安,于是第一通没有任何回应电话开始响起,她拒绝承认这与自己的过去有关,然后开始拿儿子挡罪,用儿子赖账来否认自己的过错。可随着老赵的孙子不断闯入别人家庭,她也开始找回自己企图遗忘的过去。

  于是一个谨慎到平时出门前会把所有电器开关拔掉的老邓,把老赵的孙子接到家里来做客,还让他睡在自己家里。她对他无比宽容,甚至还会话个家常,还给他做了自己孙子最喜欢吃的红烧狮子头。可是他趁她睡着,慢慢靠近了她,手还搭在她的胳膊上。这个想要被定罪被审判的人格过于接近,于是她惊醒,她害怕,她不安。直到老赵孙子,把她的照片都撕掉了。而那些照片,都是她回到北京之后的照片。那些她做了不堪的事情之后,以毁掉另一个家庭为代价而搭建的北京的家庭的照片。终于到了无法再逃避不得不面对的时刻了。

  而后就是警察的角色的变化,从最开始否定老邓的怀疑,到感激老邓帮助了他们,要把凶手绳之以法,不就代表老邓也下定决心,要审判那个意外杀人的人吗?

  带着要审判的心,老邓回到了事发地,决定重新面对过去的记忆。却因为带着愧疚心,想要给老赵的孙子通风报信,出乎意料地逆转了。

  她气喘吁吁地跑回老赵的家,以为发自内心的愧疚跪下道歉,就可以了。她发现自己要的不是审判,发现自己其实是伪善。而被警察发现的老赵孙子,也不想要被抓住,拼命逃跑,威胁警察「你们再过来我就跳下去」,也不是真想死,是怕被定罪。可谁知道,终究难逃一死。但这死到底也不是解脱,毕竟没有被定罪。

  这大概也是导演意图,电影始终都是以当年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心态讲述这个故事,并没有(可能也没办法)直接站在道德制高点和对立面上对整个事件进行批判高级很多。毕竟没有定罪,不代表不需要背负愧疚和自责。而背负愧疚和自责,也并不是可以自我安慰已经赎罪的方式。

  所以结尾的老邓,又一次看到了虚幻的老赵孙子。

  要背一辈子的,哪能忘记,哪能这么轻松让你们就甩开。

  《闯入者》影评(三):这个世界会好吗?

  (有剧透——基本透光了,慎入)

  王小帅在《闯入者》宣传过程中一再抛出却又刻意保持神秘感悬疑惊悚元素,成了这部影片上映之前最大的看点。而从影片的第一分钟,一阵电话铃声闯入了独居老人邓美娟的生活开始,这种悬疑感就树立了起来。随后,一桩桩疑案接连发生,一系列疑团笼罩着观众:是谁干的?到底是现实世界中的阴谋,还只是一连串巧合,加上老太太的臆想而已?毕竟,人到老年以后思维和记忆能力大不如前,甚至产生幻觉和妄想都是非正常现象

  不论如何,从此以后,她的世界彻底失去了安全感。每个镜头、每个画面都暗藏杀机,草木皆兵,似乎街上每个角落都隐藏着坏人,窥视着她,跟踪着她,随时准备扑上来置她于不利之地。相信所有有过缺乏安全经历的人,都能从邓美娟一个个细微惊恐眼神中找到深深的共鸣——我们又何尝不曾体会过这样的时刻:神经敏感,惶然无措,自我防御机制上升到最高警戒级别,总是觉得背后有人(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看到这句话也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

  这是影片最为紧张的一段,处理得相当细腻高明缓慢的镜头将这种恐惧感放大到极致,令观众一直紧绷着心,不寒而栗。尤其是在邓老人独处的时间段里,寂静空气如同将要烧沸而未沸的一锅水,随时等待着崩溃和毁灭。

  当然,毁灭之神真要突然现身大开杀戒,那就成恐怖片了。生活本身总是把真相和疮疤慢慢揭开,因而我们更加痛苦。在那个神秘而冷峻的小伙子离开老太太家,留下一墙撕碎的照片之后,萦绕邓美娟三十多年的内疚感的源头终于逐渐浮出了水面。

  《闯入者》是王小帅继《青红》《我11》之后,第三部讲述三线建设背景下,个体和家庭历史的作品,堪称“三线三部曲”。三线建设的历史包含着,但又不止于“文革”。“三线”是个军事上的概念,指的是以西北和西南地区核心的“大后方”。从1964年开始,随着冷战局势升级、美国介入越战、中苏关系交恶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国家开始战略部署在“三线地区”进行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山区正是理想地点。很多三线工程计划仓促、选址偏远(为了战备需要)、设计不合理,导致效益低下,在进入八十年代后,除了少数成功转型(“军转民”,如重庆嘉陵摩托、川东造船厂、绵阳长虹电视机厂等)以外,大多数难逃关停、倒闭的厄运

  邓美娟一家就是那一批响应国家号召的光荣的三线职工家庭。八十年代初,厂子军转民改制,突然有了一个回北京的名额。怀了第二个孩子的邓美娟为了能回到北京,她拼了。为了和同样有资格的老赵一家竞争,她用“文革”批斗时积累下来的大量黑材料,不断往北京写揭发检举信。终于,她赢了。她回到了北京,而老赵得知消息不久之后就得了中风全家永久地留在了贵州的山沟里。

  “妈怎么最近变得神神叨叨的?”“你没有资格说她。”当邓美娟的大儿子张军向他弟弟张兵讲出了这个血淋淋的真相的时候,他们在黑暗沉默了。随后,优美凄凉的《小路》合唱声轻轻响起。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

  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

  跟着我的爱人战场

  这是人性的战场。它不见血,却比血更冷酷,因为失利者还要活着去忍受这一切的黑暗和痛苦。

  邓美娟踏上了赎罪之旅。

  原来,那个神秘的小伙子就是老赵之孙。老赵过世后,他来到了北京,要向邓美娟报仇——或者毋宁说是向北京报仇。如果三十年前命运反转,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住着大房子的就是他。他不断地闯入空巢老人的家里行窃,用开水浇花进行恶意报复,甚至因为正好赶上主人回家一时慌乱杀过人。可当他站在邓美娟家里的时候,他却没能下得去手。与其说是他受到邓美娟的信任和款待因而原谅了她,倒不如说是他在跟踪了邓美娟以后,发现她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金碧辉煌,而是一样地凄凉、阴冷、灰暗、孤独、无处可去,在吃饭时对着老伴生前坐过的位置痴痴地讲啊讲。小伙子面对邓美娟的家,千万种思绪只留下一句话——“这房子真大啊。”

  老赵遗孀的一记耳光曾经让邓美娟动了打110报警举报这个已经被通缉了的小伙子的念头,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可终究,她还是没能完成她的救赎。英明伟大人民警察还是追踪到了小伙子的住所,她想要救赎自己的罪过,抢先冲进老赵家告诉他们警察来了让小伙子赶快跑,可这一次,当她再说“这回真不是我(报的警)”的时候,已经没有人相信她了。

  当木已成舟,一切救赎尽是枉然,内疚的剧痛将永远伴随她一生。原来人性的战场本就没有胜利者,因为胜利者会被内疚吞噬,永无宁日

  可是,是谁把人性推上战场的呢?

  这部影片的配乐亦是亮点之一。前半段的悬疑部分,几乎没有背景音乐,成功地渲染了气氛;后半段手风琴伴奏的《小路》和《山楂树》催人泪下配合上镜头慢慢摇过曾经喧闹如今荒寂的老厂房、宿舍秋千和电线杆上的扩音器,一下子把人拉回到那个年代,仿佛热火朝天的工厂、机器阵阵的轰鸣声就近在眼前。而作为老太太脑海里的声音闪回出现的工厂广播声、电话铃声和秋千上的欢笑声也显得非常自然

  除了这个主线故事以外,电影里还包含着另外一层的“闯入”——即空巢老人邓美娟对她两个儿子各自生活的闯入。空巢老人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这部影片的关注点之一。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邓美娟这个人物性格非常真实,代表了当今社会很大一部分老人的想法——一方面,因为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不想(也无法)介入儿女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因为发现自己不被儿女需要而心有不甘,变着法儿地给儿女“送温暖”,从买菜做饭洗碗到接送孙子孙上下学。对于丧偶的老人,这带来的家庭问题尤为明显。如果你不能理解邓美娟看似矛盾所作所为说明你还没有能够站在她的立场考虑问题。当“养儿防老”已经成为传说,而老人的观念心理需求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转变的时候,这一矛盾似乎就是当代中国家庭不可避免的了。

  这个世界会好吗?《闯入者》直接拷问的是这个问题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关于良心的电影,就是中国电影的良心。

  说几句题外话。在现在这个人们对一切能捞钱的东西——商业娱乐片、青春狗血片、粉丝经济片——趋之若鹜的年代,电影的内容越来越虚,脱离实际,观影的感受越来越像吸食了亢奋剂以后光怪陆离的梦(我没吸过)。能有这样一部塌下心来,认认真真讲故事,在人物细腻的情感上下功夫的电影,不易

  《闯入者》的节奏让人看着非常舒服。它既不像现在大多数电影那样急慌慌追求刺激,也完全没有让人觉得拖沓。电影需要这样的情绪铺垫。当镜头缓缓地移动,人物和环境里的每个细节都能被观众充分地摄入眼中,观众会去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背景里的那个东西代表了什么?刚才那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于是便和电影产生了互动,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在过剩的信息冲击之下,疲于应付。

  一直在想,为什么近年来各种青春怀旧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却一直被质疑“狗血”、“这到底是谁的青春”?并非青春片就拍不出好电影,像《少年时代》,以及台湾新浪潮时代的一大批片子等等,都是优秀的青春题材影片。两厢一比较恍然大悟:我们缺的就是静下心来,去描摹刻画青春时期涌动的各种细腻情感。这些年的青春片,往往节奏太快,每一场戏都想来个“爆点”,怀孕了喝醉了劈腿了被甩了上床了高潮了,可是想一想,正格的谁的青春真是这么高潮不断的呢?是为狗血也。仿佛不狂呼乱叫砸着酒瓶宣泄一番荷尔蒙就不叫青春,殊不知美在于克制,青春的情感实则多数躲藏在一针一线一蔬一饭一颦一笑背后隐隐萌发的苦乐悲喜之间。

  王小帅接受采访时,抱怨《闯入者》院线排片太少,说道:“这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因为其“艺术片”的定位,《闯入者》遭到院线经理的“理性”轻视。他们只会说在商业院线,观众的喜好就决定了排片的轻重比例,却忽视了对于多数茫然走进影院,“赶上哪部看哪部”的中国观众来说,其实是排片的轻重比例决定了他们的所谓“喜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为这部片子叫好。期待有更多的人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做一点事。

  另:一个姓邓的通过政治斗争把一个姓赵的搞下去了……这真的是我想多了吗?

  《闯入者》影评(四):闯入的传承——妈妈和外公的故事。

  刷完闭着眼睛想了很久,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有着《霸王别姬》后面那段红卫兵斗段小楼程蝶依背景,然后红卫兵们的脸都变的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眼熟,一看我天啊居然是吕中正在那拿着红宝书张合着嘴巴骂着段和程。。后来梦醒了之后,就不禁感叹,哎呀睡得真舒服。

  电影《闯入者》我是真的眼巴巴的在影院下映后天天在网上刷资源的等了一年多才看到,当时影院的排期是真的很不人道,要不就是大早上要不就是午夜。得偿所愿,终于安安静静的在家里沐浴更衣焚香烤肉抽烟喝酒的看完了。不得不说,王小帅啊王小帅,拍出来的东西就踏马有嚼头。对,我说的不是烤肉,是电影。

  记得电影上映那会,王小帅还去一席那儿做了个演讲,看完他的演讲后个人觉得还是踏踏实实拍电影更适合他。看了他的《我11》后我说这什么东西,说的什么故事,等自己长大了点回想起电影的情节,握草原来是这个意思,原来这个是这样的暗示,原来。。就是这种感觉,或许又长大了点,就又会握草我那时怎么会这么想,都错了都错了,太幼稚了,它其实应该是这个含义。。

  说了这么多,一直在闲扯无聊玩蛋ER,正儿八经来聊电影《闯入者》。我还特意跟我妈来交换了一下老人在家里控制欲强烈永不满足的故事,我妈说,诶你看这件衣服好看不? 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外婆年后去世的,舅舅安家在广州,外公就只能跟同样控制欲极强的妈妈生活在了一起,我在大学里玩,不能见证他们的每一次碰撞,暑假回家后,就猛烈的发现原来家里每天都有激烈的跟《熊出没》有的一比的嘴仗。外公私下跟我的母亲大人取了不下数十个外号,诸如恶地主婆,母老虎这类的,我没事跟外公一起看看经典金庸武侠剧,期间他经常的跟我吐个槽倒个水。

  诶,我不是要来说电影么,对,影片里的主人公吕中应该跟外公是一个年代的人,外公今年80,年长吕中几岁,算一下文革开始时应该是20多岁不到30的样子,(我数学从来都没考过全班第一不要问了。。)在家里的控制欲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对,好吧就是什么都管。特别爱威胁,你不让我买菜,我就不吃饭,开始我把这简单的的理解为小孩子脾气嘛,老人都会有一点的呢,后来我就知道天天吃素,米饭比稀饭还稀饭的痛苦。妈妈接个电话,外公马上凑上来你跟谁打电话呢?这天热的不是熟不熟这么简单的事情了吧,就是不让开空调啊,开空调太吵怎么能睡得着呢?空气不流通怎么可以睡呢?不炒菜了怎么还把抽油烟机开着呢?打麻将怎么要玩那么大的呢?诸如此类的。。因此家庭矛盾不断升级,但是毕竟是亲人,不会动手,可当我问起外公年轻时跟母上大人是怎么相处时,他说邻居街坊只要一听见他们俩吵架就备好板凳瓜子过来围观,基本上是每一天茶余饭后的必备节目。为此外公还自己买了一本《气功入门》想要震慑住母亲的威力,也防止以后老了被他欺负,现在他就经常一个人看着夕阳,感叹没有认真的去钻研《气功入门》。

  外公他们这一辈人在20多岁的年纪,接受的思想熏陶是那样的紧张和激进,一切都是上纲上线,一切都是纪律严明,所以是时代的悲剧产物,还真不是人和人简单一句两句就说的完的。但多少也会因人而异吧。电影里的坏人我感觉每个人都是,好人也不少,所以整体比较压抑,居委会大妈的小脚侦缉队,给的镜头基本上都是坐式闲聊,要不就睡因为一块砖头引得整个小区的老人都来围观,整的跟宝强离婚一样严重。这些安排可以看得出,小帅导演在时代与时代的呼应更迭对比上是有想法的,电影时间就那么长,不会给你不具备信息的镜头,另外几个仰拍的树木遮盖老房屋的镜头也让我感觉恨很透不过气,可能是我想的多,树本事枝繁叶茂绿意安然给人清凉,出于好的目的却给人压抑的感受,那一代人可能不知道道德绑架这词,但贯彻的很到位。另外老人院交钱大排场龙、狭小的老人住宿间和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思想意识断层、空巢老人现象,同性恋群体、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甚至颇像中国几十年电视发展史里所探讨的永恒话题——婆媳关系这些个点,跟时代的暗自契合很耐人寻味。

  表演上,二秦毕竟年轻,跟吕中和黄素影一比,被撵成了灰。个人觉得秦昊在《推拿》里是让我看到了很有希望的样子,但这部片子感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就是失败,而且这个Gay哪里基了啊,撩头发动作一次就够,那么多干嘛,而且要反手撩才到位。我也留长发,我也撩,可我直啊。

  最后,再说一句总结一下,毕竟,这还是一片正儿八经的影评吧,应该。。

  每一代人的身上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烙上每一个时代的思想标志,他会影响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事物的态度。可怜的是你压根儿看不见这烙印它植根于你的思想,流淌在你血液。

  《闯入者》影评(五):历史幽灵

  先想到什么写什么,之后再往细了补充。

  我觉得王小帅在这部片子里的野心很大,从挖掘历史血污,到种种当下社会议题,很多支线都浮光掠影过去。尽管片子撑不起王小帅过大的妄图面面覆盖的野心,就冲这野心我也愿意给满分。

  最近常常听到历史不能遗忘的话语,问题是如果对历史无知,我们如何记忆。而挖掘历史绝不是轻松的事情,因为细看历史,都是血污,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害者,没有人无辜,揭伤疤要勇气。可是如果不正视,历史便会如同幽灵,垃圾,电火花,噩梦一般闯入。如果不正视,就不知道我们从哪来,怎么走到今天。当年三线建设工人的故乡错位,跟今天群徙的故乡丢失,未尝不是一种照应。当年回京名额的殊死争夺,经历快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催化成天上地下的对比,什么被丢在了身后。历史永远也不可能还原,可是社会要有记忆,才有纵深。

  个体的记忆也是一样的,越是想忘的事,越是如影随形,因为它是你成为你的原因。也唯有正视,唯有勇敢,它才不会在暗处伤害你,尽管结局未必被救赎。

  《闯入者》影评(六):我们为什么要为《闯入者》买单?

  一部严肃电影,况且还是部极度压抑的严肃电影,是注定没有市场的。纠正一下,这一点并非时代问题,而是大众接受心理问题。

  对于“情绪(普遍)外向型”的大众而言,追逐的多是大欢乐、大悲痛、大鸡汤、大励志之类的“刺激型内容”,因而这样一种内敛的内收的内向的天生小众的反思型电影,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有什么市场。

  但我依然(无条件的)认为:这样的电影,只要还有人在拍,并且看上去有努力在拍好,就值得我为它(无条件的)点赞。说是装逼也好,反正这就是我们(或者你们)雷打不动的“道德选择问题”。

  历史需要被记录,并反复提及,用哪怕看上去是拙劣的方式。

  是的,尽管这部电影,看起来问题那么多,比如:

  1、太多的戏剧性、刻意安排的隐寓(老赵的孙子、老邓的儿子,在某种意义上是历史幽灵的表征/物化)以及为多数人津津乐道的悬疑化处理,极大削弱了后半段历史揭露部分的力度

  2、前后过渡也极为生硬直白(用老邓大儿子向二儿子直接讲述尘封往事的方式),这可能跟日益被边缘化的王小帅越来越不自信有关;

  3、可以看出,王小帅此次有在努力克制对情绪的渲染,包括全片几无配乐,除了自始至终用工厂机器的声音,来营造全片紧张压抑不安的氛围,这个处理很好,但其实还可以更克制一些,减法更多一些,比如吕中与秦昊演的痕迹还是太浓。

  最后,对于这样一部电影,80后、90后、00后(老邓老赵们的孙子)可以看什么?

  这绝不仅仅是一部老龄向唤起回忆的电影,而年轻一代观众走进影院,也绝对不想去看一部历史教科书,那么,在这样的题材限定下,创作者唯一能做的是唤起“情感共鸣”: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每一个个体(以及个体的后辈)都是身不由己,是被历史大潮裹胁的无根浮萍。

  “在我死后,不要把我埋在北京,也不要埋在这里(贵州),而是把我洒向天空。”

  归根结底,个体永远没有选择权。

  .我看的是晚上7点20的场次,整个影厅只有6名观众,但都是年轻人,电影结束后灯光早已亮起,但我们并未着急离场,特别是坐我后排的姑娘,在我起身后,依然坐在座位上,沉思。

  《闯入者》影评(七):旧瓶装新酒的《闯入者》,不上不下的王小帅

  若非自诩清高的文艺片导演王小帅公开抗议《闯入者》排片受挤,声称“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尽管那份声明听起来并不让人舒服。随后各路明星声援、影院增加排片,影片口碑节节高升,我应该也不会注意这部电影,即便它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因为光看预告,似乎只是嫁接了悬疑元素的《桃姐》,那么这部死里逃生、号称“最好的王小帅”的《闯入者》是否名副其实?

  《闯入者》:新瓶装旧酒,大胆而出色

  鲜少有人会注意到海报上的英文片名Red Amnesia(红色失忆症),这个英文片名则暴露出了悬疑外衣包裹下的《闯入者》仍然讲的是王小帅最割舍不掉的情结:文革与老三线建设。

  影片的前四分之三,排除掉梦魇和那一通通骚扰电话,基本处于非戏剧化的创作方式,从一个普通的空巢老太的生活开场,光线自然,节奏缓慢。75岁高龄吕中扮演年迈、孀居的老邓,固执敏感且神经质,她和母亲、长媳、同性恋的小儿子之间有着不大不小的摩擦。然而那一通通从不出声的骚扰电话闯入了她的生活,还有老邓在各种场合偶遇的戴着小红帽的年轻人,尖刀、尸体、深夜破窗而入的砖块,难辨现实与梦境的场景,还有老邓口中不断念叨着那位死去的老赵让人隐隐对剧情的走向有了怀疑和揣测。

  骚扰电话、小红帽,让尘封的记忆闯入了她的生活,牵扯出邓老太在文革后那段不堪往事。谁能想到这最普通的老太太身份和人格的复杂性呢,她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老邓是那个火红时代的亲历者,也是各项活动积极分子。40年前,时代变化的当口,为了唯一的从贵州回京的指标,她搜集一切材料写信检举有力竞争者老赵,终于斗垮了对方,成功回京,而对方却一病不起,终老于那贫穷的山沟。那个如影随形前来复仇的红帽少年,正是老赵唯一的孙子。

  老邓亲手造成的悲剧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对于文革的展现,通过环境刻画和气氛渲染,不见鲜血不见残肢却仍然逼得人喘不过气来。当良心不安渴望获得救赎的老邓从北京返回贵州,镜头平推扫过老三线的空旧厂房、空旷的职工宿舍、衰败的街区,当下与过去平行交叠,不禁让众人的记忆被拉回到逝去的年代。可是让人意外的是,老赵这场救赎却以更加深重的“加害”形式呈献给了已被戕害得蜗居在逼仄狭小危房里的老赵一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闯入者》是部大胆而又出色的影片,套着悬疑的故事外壳,层层推进挖掘,剥开平静生活的假象,重新审视当下与过去,引出了另一代人的故事,在轻描淡写中呈现出了那个残酷年代被刻意遗忘与封存的记忆一角。而老戏骨吕中的精湛演技,张弛有度的表演使得这个时代典型形象立体生动起来,也让这个故事更有信服力。

  王小帅与大师的距离:《闯入者》与《隐藏摄像机》的深冷差距

  如果你看过奥地利电影大师迈克尔·哈内克的《隐藏摄像机》,可能你会发觉王小帅的《闯入者》无论是结构还是情节都有意无意地模仿这部影片。

  同样因悬念引发回忆,主人公同样选择性遗忘过去来减轻内心的谴责,同样都是审视当下、隐射与批判过去。但与王小帅不同的是,哈内克只提供最表面最冷峻的影像,时刻保持着疏离与审慎,却又不自觉用镜头和情节推动着观众走向更深刻的思考。电影叙事也是根据一连串的丧失和找回、预测与打破预测建构起来的。

  《隐藏摄像机》被英国《卫报》称为最伟大的作品,获200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费比西奖等20多项专业大奖。乔治一家被偷拍,家门口不断出现的骚扰包裹,打破了一家三口平静的生活。在这部影片里,人人都有怕人知晓的亏心事,尤其是影片后半段的写实与冰冷让人恐惧得心里发毛。乔治仍然对过去偏执不肯忏悔,但在梦中,过去发生的一幕幕却如梦魇纠缠着他,那隐藏的没有被发现的摄像机却一直冷眼注视,不肯散去。影片自始至终也没有揭开最开始的悬念与谜底,因为在丑恶的真相面前,谁是骚扰人已经不再是重要的了。

  《闯入者》与《隐藏摄像机》一样,电影大部分时段都是完全展开的,似乎面上毫无掩藏,但内部情绪却在积蓄暗涌,在最后的反转部分,给予最强烈的一击。

  《隐藏摄像机》中的每个角色虽不平均用力,但比诺什出轨后看向丈夫的眼神,马吉德儿子似有若无的嘴角一笑以及最后对话的消音处理都让人有着千万种不同的读解。

  相较而言,王小帅的冷峻上远远比不上哈内克,而更加遗憾的是,这部《闯入者》绝非王小帅最好的作品,因为它太过直白。故事更多停留在叙事技巧的层面,开篇设置悬念,最后揭开悬念,并无特别。角色设定除了吕中的老邓之外则显得过于扁平,角色发挥有限,无论长媳秦海璐,性取向在老邓眼中视为不正常的幼子秦昊,还是一直充当母亲与妻子、母亲与弟弟矛盾调解员的长子冯远征,即便在影片设定里他对母亲当年的举动与内心挣扎了如指掌。

  不上不下的“王小帅们”:应当感谢市场与观众的联合“谋杀”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作品主题冷峻严肃,演员都是实力派,屡获各大国际电影节提名,质量有保证。但在院线市场上,无一不票房惨淡,捧场者寥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王小帅,“不合时宜”最适合不过。

  一个朋友说,当下中国导演普遍心态不好。的确,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鲜少深究自己作品或营销运作的缺失,而把原因归结到客观因素,怪政策制度对艺术保护不够,这是事实;怪观众品味和阅历有限,市场没有淘汰那些票房得瑟的糟粕,因为仍然有大多数人愿意为糟粕买单,这也是事实。姜文被批评,第一反应怪观众层次不够看不懂;冯小刚连续几部作品票房未达预期,观看好莱坞爆米花视觉大片《速度与激情7》中途退场,炮轰看不到人心;伊能静的导演处女作《我是女王》扑街,你会在各种采访或节目里看到她梨花带雨大倒苦水……

  在这个行业里,想做一个能盈利的文化商人不容易。相比较贾樟柯和娄烨,王小帅可能有些不上不下,你能觉察到他作品中的夹缠,在政治、艺术与商业间游走和妥协,给人欠缺了一口气的感觉。

  因而王小帅导演放下艺术家的面子公开为《闯入者》发声,是觉得自己作品文化积淀厚重,应当有更多的观众关注到影片。他抱怨处在电影最光明却又最黑暗的时代,抱怨1%的开画排片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但却忽视了同期高票房电影《何以笙箫默》、《赤道》与《左耳》背后一整套有机制的营销运作与公关,那些无时无刻不见缝插针的视听轰炸。

  不管怎么说,王小帅这部质量属上乘的《闯入者》有资格公开抱怨,并且得到应援,“死里逃生”,尽管这并非王小帅最好的作品。但更多影片质量不及王小帅却哭天抢地的导演们却应该感谢这时代,因为他们正从中获益,我说的并非商业利益,而是他们正通过不断放大政策、市场和观众的问题,来掩饰自我作品质量的缺失。

  文:何以笙箫默SHERO

  [百视通总编室i评出品]

  声明:文章版权归百视通所有,转载及收看更多精彩评论,请联系百视通微信号:ibestv。

  《闯入者》影评(八):搁浅

  当属于我们的青春年华早已垂垂老去,当我们与这个时代早已无法融入,当我们一步一步的想要闯入子女的生活,在那时我们其实早就已经被搁置在了时间的沙滩上,我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究竟是麻木不仁的安逸,还是枪林弹雨的闯入?这部影片被评论为“2015年上半年最佳影片”。不仅仅是王小帅的技术更主要的是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导演通过人物巧妙的设置与构图方法将空巢老人所处的环境挖掘的淋漓尽致。大量的三角构图用来表现人物之间复杂而又紧张的关系。在老邓接到骚扰电话之后在警察局接受调查时,大儿媳妇却是一脸不耐烦的表情。在大儿媳妇接儿子时,在老邓进入二儿子家时看见二儿子与他的恋人,在强势进入大儿子家做饭时,大儿子,大儿媳,老邓之间的构图,没有一处不是展现了这位强势的母亲与家庭的矛盾重重。空巢老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变成了我们特别平淡的现象,这些老人脾气暴躁,行为怪异常常不被人所理解,也不被自己的家庭所接纳,常常限于两难之地。导演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将老人所面临的处境形象的展现,在人物关系与构图的渲染下引起人们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

  大量的镜头表现了老人内心世界的孤苦与寂寞。影片中有几段是老邓一个人对着空空的位置在讲话,说话的内容倒也十分平常,不过是家长里短,看起来是在与不存在的老伴唠嗑,其实更像是自己内心无比空虚世界的映射。在片中过世的老伴也出现了了几次,他面无表情的看着老邓,更像是坐在荧幕前的我们,无奈却也无可奈何。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与固定镜头,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思考情节,思考历史,思考家庭,思考社会,思考人生。为什么称这部电影为一部好的影片,是因为建立在了第三者的角度去让我们思考,也让我们知道我们要怎样的去体谅空巢老人。

  平行蒙太奇的使用把长时间埋葬的一段不堪的历史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影片一段故事结束之后总会插入几个没什么关系的空镜头,这也就是导演高超的地方,为后面是事情埋下伏笔。到最后你才知道那里是几个空巢老人的家与贵州山区。历史也一点一点的浮现出来,事情关于文革。一场暴乱给两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也就是男孩闯入老邓家的原因。闯入一语双关,不仅仅是老人更是指历史的遗留。这也是导演对于历史对后世的反思。影片的最后是一个悲剧,四十年前犯下的罪行,四十年后却包庇了。这一部分也是导演想告诉我们历史在不经意间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已经灵魂,我们没有办法避免这一段历史,我们只能不断地弥补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就像片中的老邓一样。

  在商业片横行的年代,已经很少有片子能真实的反应我们的生活。电影最迷人的地方是能够让我在接触不到的邻域去触碰真实。告诉我们,我们处于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应该有什么态度去面对社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让我们知道,我们到底是谁。

  :这是一篇作业,虽然老师还没有给我批但是我很希望在豆瓣上有人来给我指正。

  谢谢

  《闯入者》影评(九):首先,她是個母親

  由於劇情逐漸明了,闖入者的前半部和後半部猶如兩部電影,角度從小家小口轉到了社會,格局從家庭摩擦升級到那段對於鄧奶奶,對於整個民族都不堪回首的歷史。在先入為主的扣帽子說『紅衛兵』『激進』之前,不妨多回顧一下前半段鄧奶奶的各種表現。相信每家每戶都有這樣一位奶奶或者外婆,對於後代永遠是放心不下,永遠是謹小慎微,永遠是善良悲憫,卻又頑固守舊,不知變通,敏感脆弱。瘦小的身體裏有著強大的能量,像母雞一樣恨不得自己有更大更厚的翅膀能一直讓孩子依偎在身邊。即使那年害了老趙,也不見得跟『紅衛兵』的立場扯得上多大關係,更多的,我更願意相信的,是她出於母性本能的保護孩子保護家庭。夜半夢回貴州,是多年來深深的愧疚和歉意。比起加害者,等奶奶的身份其實更符合受害者,她何嘗不是跟老趙一家一樣,在歷史的車輪下被無情碾壓無力自保,苦苦掙扎只為求生。她是兒子們平靜生活的闖入者,也是痛苦的被遺留者。

  《闯入者》影评(十):谁是你生命里的闯入者!

  影片开头时以为这是一部讨论空巢老人的现实电影。

  毕竟邓美娟就是一个超级贴近生活的“中国式母亲”,总是不合时宜地絮絮叨叨地出现在子女面边,对子女的婉拒,劝诫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自以为是得认为自己为子女做出辛勤劳作的奉献,其实带着刷存在感的自私心态。

  虽然说法很残忍,相对于邓美娟的子女,其实她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闯入者。她在闯入儿子们的生活时利用惯性思想,认为儿子的就是自己的。

  然而在养老院的时候,邓美娟对她妈(已经是太姥姥的人)说:这张床我是预定了的,你走了,我就要搬进来。

  恐怕不然,中国母亲强大的控制欲是不会这么“通情达理”地让步的。

  这就是为甚么当接下来一个陌生人闯入邓美娟的生活时,她只是象征性地“挣扎”了一下(当镜头在梦境和现实中穿插时,对流浪男把手搭在邓的手臂上时候居然想歪了)便把小孩领到家里去。

  因为她需要身边有人依赖和陪伴,更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想要关心一个人,需要她的关心“有地放矢”。

  去贵州后,她想去找到当初的老赵一家。开门了的旭芳足足有好几秒的停顿,我脑子里瞬间有了无数种旭芳老人可能的反应,毕竟两家曾经都一起竞争一个回京名额,初心都不单纯;毕竟时过境迁四十年,仇恨可能放下了。但是,怨恨不是没有,只是仇人不在面前的时候,想不起来罢了。

  我想起上周和女朋友去看的火锅英雄,女朋友说秦昊演得好帅,被圈粉了。我要推荐给她看看,倒是好奇她对他在这部电影的演绎会不会更崇拜。

  至于结局,意外,又好像在情理之中。生活就是一成不变和转身就来的意外啊!

  对邓美娟的“母亲”人物性格,可是又爱又恨。多少我都能从里面看见许多家庭的相处模式,带着平淡冷漠忍受恶语相向和藏着真心实意。就像我每次会想特别多——在邓美娟踩在椅子上插拔插头时——感觉下一秒就会发生意外似的。但是好多子女见到这种,心里担心,嘴上抱怨甚至骂骂咧咧。所以我始终觉得恰恰是这种“畸形”里包含中国人家庭关系里难以舍弃的情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