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26 21: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是一部由伊桑·霍克 / 德里克·雅各比 / 特雷弗·纳恩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 / 英国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一):短评写不下

  三年前看了这部揭秘后,又有重读莎士比亚的冲动,并将BBC1978年拍的莎士比亚精选系列买全了,对许多背景及以前根本没有留意的细节和妙处有了了解

  有空大家看看吧:

  介绍的剧目:<第十二夜><皆大欢喜>《麦克白》<理查二世><暴风雨>《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当然还有《哈姆雷特》

  看看演员:伊桑·霍克 / 德里克·雅各比 / 崔佛·纳恩 / 杰瑞米·艾恩斯 / 大卫·田纳特 / 乔莉·理查德森 / 本·卫肖 / 汤姆·希德勒斯顿 / 裘德·洛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海伦·米伦 / 西蒙·拉塞尔·比尔

  心动吧,赶紧找来看看

  .S. 已经有第二季了,可一直没有找到资源期待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二):《麦克白》:一部你甚至不能直呼其名的戏剧

  当我们谈论《麦克白》的时候,我们甚至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说“那部苏格兰戏剧”;当我们讨论这位悲剧英雄的时候,我们只能称呼他是那位“苏格兰君王”,因为即使仅仅是说出那个词,都是在召唤女巫,都有可能遭致不幸。在莎剧演出史上,《麦克白》有太多的演出事故,使得人们对这部戏有着非同一般敬畏心理。而今Ethan Hawke则试图要揭开这部戏的神秘面纱,还原莎士比亚笔下真实的《麦克吧》。

  看点1:内心黑暗

  对于早期现代的英国人来说,“女巫”和“鬼魂”一样,并不仅仅是为了插科打诨、增添异域情调存在。相反,人们真诚相信这些超自然事物存在于他们每日的生活中国王相信她们的存在,他甚至相信女巫会推翻他君权神授的统治。麦克白也相信她们的存在,相信她们许诺给他的一切诺言相信自己会成为王——而他,只是顺势而为?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些女巫更像是莎士比亚的笔下的一个媒介,她们连接起了现实世界和那个怪异、黑暗的超自然世界;从戏剧的角度来说,也正是她们连接起了舞台和观众。我们变得和麦克白一样,被黑暗所笼罩、所包围。令人不解的是,这黑暗与邪恶到底是女巫们通过法术种入我们体内,还是早已潜藏在我们心中,她们只是让我们看见它?个人非常喜欢Greenblatt的一番话:“就像我们看到的恐怖电影一样,你回家,关上门,锁门,再锁门,锁上第三道门,奔进卧室,锁门。然后你发现,你最害怕、最恐惧东西,它已经在那里了。”黑暗已经在那里了,它其实就存在于我们内心,我们脑海

  看点2:麦克白夫人形象夫妻关系

  麦克白夫人满手鲜血的形象,也许是莎士比亚笔下的最为经典的形象质之一,有无数多的拉斐尔前派画家以此为题进行创作,而麦克白夫人的形象,也历来是学者、演员、导演感兴趣的话题。Judith Anderson所饰演的麦克白夫人是嗜血的,人们甚至称呼她为吸血鬼Judith。Ellen Terry则是许多拉斐尔前派画家的灵感来源。而观众们显然更喜欢以为强势独断且极具操控性的麦克白夫人,比如Charlotte Cushman,一个十九世纪著名的美国女演员。她的麦克白夫人让扮演麦克白的人、甚至她的观众都有些害怕,但同时观众也对她印象深刻。而Sarah Bernhardt显然是另一种风格的麦克白夫人。她探索了本剧中麦克白夫人的性意味,她塑造的麦克白夫人性感艳丽,这甚至使得某些观众产生厌恶:这个女人是邪恶的,她不应该那么迷人

  邪恶而迷人的女性形象,其实某种程度上正符合了厌女症的矛盾想象强大富有女性魅力的女人是危险的,她们会让男人因为她们犯下错误,她们是一切罪恶根源——比如美国人心目中的希拉里·克林顿。然而,事实真的是这么简单吗?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麦克白夫人在操控麦克白,然而问题关键在于,倘若麦克白不去实施他所许诺给他妻子的,他就永远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在她的面前抬起头来。因为她是性感而艳丽、富于女性魅力的,如果他不去“弑君篡位”,他就没有办法确认他的男子气概(masculinity),他作为男性自己

  换言之,这对夫妻的 “弑君同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两人对自己性征的认同。而这个同盟一旦瓦解,这种认同感也会荡然无存。无论是强势独断的麦克白夫人,还是性感艳丽的麦克白夫人,都光彩不再。而麦克白也似乎“封印解除”,变成了一头真正的野兽宴会一场后,两人没有再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这对夫妻的“同盟”宣告瓦解。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三):《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莎士比亚笔下的女主角

  本集由著名莎剧演员Vanessa Redgrave的女儿Joely Richardson主讲,以《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为主,讲述了莎士比亚早期的职业生涯和他的喜剧创作。以往观众和学者总是给予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历史剧更多的关注研究,然而莎士比亚的喜剧是绝不应当被轻视的,因为它代表生活,代表着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代表着生、老、病、死。

  看点1:莎士比亚的早期戏剧生涯

  在《理查二世》那集中,Oxfordian表达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即认为莎剧是由牛津伯爵写的。而在本集中,Stratfordian也坚持并委婉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正是这位来自埃文河畔斯特拉福的莎士比亚写下了所有这些莎士比亚的戏剧。因为莎剧中有太多的痕迹表明这是由一位精通戏剧业务剧场表演的人写出的,它是“圈内人的戏剧”(insider’s play)。相反,一个毫无表演经验贵族,纵然有再高的文学造诣,也无法写出这样的戏剧。

  至于为什么莎士比亚要去伦敦,可能只是因为要讨生活。斯特拉福是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小镇,仅仅依靠帮助父亲制作手套,恐怕难以维持生活。因此他出发去了伦敦,因为在那里他有更多的机会,然后他当上了演员,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同时也开始了写作。《错误的喜剧》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然而即使是在这部早期作品中,他的戏剧灵敏度已经达到一种炉火纯青境界,其结构之精妙令人惊叹。在《错误的喜剧》中,他塑造了一堆双胞胎兄弟,然而就像嫌弃一对还不够似的(其实有点类似于曹雪芹的“繁中愈繁”手法),他又给这对双胞胎兄弟加了一对双胞胎仆人。莎士比亚对于双胞胎的关注程度在伊丽莎白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无疑和他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子女有关。到了《第十二夜》,这种关注程度无疑加深了,因为这次他直接设定了一对双胞胎兄妹,维奥拉和赛巴斯辛。维奥拉坚信自己失去了一个哥哥(奥利维亚则是真的失去了一哥哥),而莎士比亚不久前正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双胞胎兄妹中的哥哥。任何作家都无法不借鉴自己的经历来写作,这一点,即使是莎士比亚,也不能免除。

  看点2:易装的喜剧

  在伊丽莎白时期,“易装”是常见的喜剧手段,这主要有两方面考量。首先,从现实层面上,由于女性角色都是由男性演员扮演,因此让“她们”再“变回男性”,某种程度上要容易得多。比较典型的是John Lyly的《嘉拉迪亚》,剧中的两位女主角几乎从头到尾以男性身份出现。其次,从剧情角度,“易装”也更容易产生更多的笑料和误会,易于丰富剧情。然而,没有一个同时期的剧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把易装手段玩到了极致,这点在《皆大欢喜》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由一个男性演员扮演的女性Rosalind易装成了青年男子Ganymede,而这位Ganymede又在Rosalind的恋人Orlando面前假扮Rosalind。而在《第十二夜》之中,这种易装带来的效果则更是惊人:Orsino公爵爱上了Olivia,他让他的仆从Cessario去为他追求Olivia,而Cessario其实是女子Viola假扮的,而且她深深爱上了公爵。就好像嫌事情不够糟糕似的,Olivia对Cessario的女儿真身Viola一无所知,她深深地爱上了Cessario。莎士比亚为什么那么执着描写易装?

  我从来不认为莎士比亚是个女性主义者(《驯悍记》告诉我们他不是),但是显然,莎士比亚认为女性和男性是一样的人。这一点在他的时期是相当罕见的,因为当时的社会认为男性和女性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生物。对莎士比亚来说,易装不是禁锢,而是解放,易装让演员找到自我。作为一个男人,Viola说出了她在女性的状态下无法启齿的一些感受爱意。作为一个男人,Rosalind让我们看到了她是一个多么出色谋略家和政治家。换句话说,莎士比亚以他能力所及找到了一个能让女性发声的方式伪装成一个男人后,女性通常做得不错,甚至做得比男性更好。

  看点3:不合时宜的声音

  在莎士比亚的喜剧里,似乎总有那么一两个不合时宜的角色,说着一些不合时宜的声音。在《皆大欢喜》中,我们遇到了Jaques这么一位讽刺家,他讽刺婚姻,讽刺爱情,讽刺舞会,讽刺一切。可是我们似乎对他的讽刺无能为力,因为他说的每一句都是事实。在“人生阶段”的独白中,我们所感受到的无外乎戏梦人生,生老病死。莎士比亚的戏剧灵敏度不仅仅在于他能纯熟地运用喜剧手段,或者是铺架纯熟的戏剧结构,而是在于他对于舞台与人生的准确深刻认知。在“人生七阶段”的独白中,Jaques所表达的,我们所感受到的,说到底,离《哈姆雷特》,或许并不那么遥远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四):莎士比亚在纽约

  因为据说明年又要上9年又9年的一部《爱在午夜降临前》,有必要提早确认下,男女主在外观上还能不能看,就分别找了他俩最近的片子。所以这部莎士比亚其实是为了伊森霍克看的。大惊喜

  先说伊森。没有残好吗?没错,他走在纽约街头,就是一个标准疲惫路人甲。于是,我就更加喜欢他了。。

  这片一共6集,我就看了其中3集。完全公正地说,伊森这集是最好看的。

  作为只在小时候看过一套莎士比亚各大悲剧喜剧的小人书的无知青年,不得不承认BBC还是很厉害的,能把一个这么老旧的题材拍得相当好看,让无知青年也兴趣盎然。最后以911遗址纪念活动结尾很聪明,也很感人

  try not to grieve with the same intensity that you loved, for then it would be unbeared.

  let us not measure our sorrow by their worth, for then it will be have no end.

  不要以等同于你爱的程度去悲痛,那样的话会无法承受

  我们的悲伤不可用他们的意义来衡量。因为那将永无止境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五):理查二世和那些暴君们

  这一集由英国著名演员Sir Derek Jacobi主讲,看点主要是有以下几个。

  看点1:莎士比亚阴谋

  所谓的莎士比亚阴谋论(Shakespeare Conspiracy)在英语文学界中指的是,这位来自斯特拉福埃文河畔的演员威廉·莎士比亚,并没有写下任何我们所熟知的“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另一个人写的。至于这个人是谁,学者们似乎还没有办法统一答案。本集的主讲人Derek Jacobi和大多数赞同此论说的学者一样,认为“莎士比亚”的真正作者是第17代牛津伯爵。他们认为,莎士比亚作为一个只有本地语法学校教育程度的中产阶级后代,如何能够对政治、对宫廷对贵族有如此深刻而准确的认知呢?这是不可能的,这些作品理应出自熟知宫廷的贵族之手,而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位在贵族内颇具诗名的牛津伯爵了。至于他为什么不能在戏剧上冠上自己真正的名字而是让威廉·莎士比亚去荣享后世无尽的诗名呢?答案也非常简单,因为贵族可以写诗但不能写戏剧,写戏剧是下贱的;也因为《理查二世》如果是贵族写的,无误他将会被以谋逆罪而被斩首。如果你对这个学说有更多的兴趣,也可以看2011年的电影《匿名者》(Anonymous)。

  “莎士比亚阴谋论”能作为一种学说堂而皇之地登陆BBC,这不得不说是英语世界莎士比亚研究的一大进步,对不同的、颇具挑战(甚至可以说是挑衅)意味的学说有了更多的宽容。当然,这不代表你就一定要同意Derek Jacobi的说法,牛津大学古典系教授Jonathan Bate显然就不同意。他认为,莎剧中充满了一个演员看世界的视角和方式,一个非戏剧从业人员是写不出来的。至于为什么他会对宫廷和贵族生活如此熟悉呢?演员是要去宫廷表演的。与此同时,尽管莎士比亚只受过语法学校的教育,但当时的语法学校是需要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这点在《温莎的风流娘们》和《爱的徒劳》中都有体现),他的所学其实让他早已具备了深厚的文字和文学功底。

  或者,究竟“谁是莎士比亚”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莎士比亚是什么?”

  看点2:《理查二世》在当时及现世非凡的现代性和警世意义

  在历史撰写者的眼中看来,理查二世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暴君,深信君权神授,深信自己是永恒的、不可战胜的,却最终被拉下神坛,被推翻,被唾弃。

  《理查二世》首演于伊丽莎白一世的统治时期,这当中隐喻不言而喻。伊丽莎白曾自称“自己就是理查二世”,而密谋反对她的“柏林波洛克”,则是她曾经一度非常信任、喜爱的埃塞克斯伯爵。由于谋反者在谋反前一天曾经观看了在环球剧场演出的无删节版《理查二世》,环球剧场本身也差点被牵连进这场政治密谋当中。当然,埃塞克斯被斩首处决,莎士比亚毫发无损。

  即使是在今天,《理查二世》对于那些暴君或者独裁者来说,或者更广阔意义上的,那些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将永恒不朽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警示。从前苏联的解体,到撒切尔政坛的瓦解,到卡扎菲政权的陨落,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理查二世》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皇冠你的荣耀你的地位才是“你自己”的话,一旦被剥夺,“你”也将会“融化,消解,变成一滴露水。”(would melt| Thaw, and resolve itself into a dew!)

  看点3:从中世纪到早期现代的转折节点

  理查二世在他最后的那段戏剧独白中,终于明白了他是一个凡人,他是一个会消逝的肉体,而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被天神所保佑的无可匹敌的“神之代言者”。在中世纪,无论是君王还是最下贱的游民,每个人都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子民,自己生来所处的位置、是上帝安排的位置,不能否认也无可撼动。也正因如此,直到亲手将皇冠交出去,在那之前理查二世都不相信他会被推翻。然而就如同莎士比亚令人拍案叫绝的“井喻”,中世纪的理查二世黯然退场,被清算,被掏空,早期现代社会(或者称为文艺复兴)随着亨利四世的加冕一齐登场。人们尽管依旧敬奉着神,却同时开始积极思考其自身和其所处的位置、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我”和“社会角色”的挣扎中,也许是第一次,人的主体性悄然抬头,像他们的祖先约伯一样,质问上帝。

  继续题外话:说某人(我头像上那货)的Richard II是被宠坏的小孩,其实我还蛮同意的,因为他演的第一个广受好评的角色就是彼得潘嘛……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六):《暴风雨》:莎士比亚的伤感谢幕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和其他莎士比亚剧作最主要的一点不同是,它没有非常明显的故事来源,我们不知道它的Source是出自《十日谈》还是出自《坎特伯雷故事集》,只知道它来自当时一场真实的事件,一队冒险船队在百慕大三角洲消失了一年后又平安归来的离奇事件。莎士比亚用一个当下的真实事件,是为了表现些什么呢?爱情?复仇?宽恕?还是,像本集的主讲Trevor Nunn所相信的那样,为了表现的,是剧作家自己?

  看点1:普洛斯布罗,莎士比亚的另一个自我

  普洛斯布罗是《暴风雨》中最主要的人物,他出场时50岁了,而莎士比亚在当时,也正是知天命之年。非常有可能他亲自饰演了普洛斯普罗,就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暴风雨》不仅仅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的谢幕演出。

  当然,说普洛斯普罗就是莎士比亚的依据并不仅限于此。普洛斯普罗是一个魔法师,能够使唤精灵、呼风唤雨,他是这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至高无上的君王,编织着他的复仇与宽恕的故事。而莎士比亚呢?他不也是一个魔法师么?施展着他的想象力,他用他的文字,他的台词他的演员他的剧场,把剧场变成普洛斯普罗的荒岛,编织着他笔下的情节。

  甚至普洛斯普罗试探斐迪南的情节也有影射他自己的生活,当时他的小女儿正在和一个不怎么可靠的男人交往,那个男人曾经让别的姑娘为他怀孕了。即使是在今日,女儿的婚事也仍然是父亲心头的一块大事,更何况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结婚生子是女性一生要做的唯一一件事。莎士比亚作为父亲的心情其实并不难体会,他必须要知道女儿的情人是否可靠,就像普洛斯普罗需要知道斐迪南是否可靠。

  当然,让读者/观众深深地感受到普洛斯普罗就是莎士比亚的,也许并不是这些可以“对得上”的细节,而是普洛斯普罗的戏剧独白和收场诗中传达出的一种悲悯的乞求,一种谢幕的苍凉。就像普洛斯普罗丢弃了他的魔杖(笔的隐喻),莎士比亚在他最后的一部戏里,乞求他的观众还他予自由,让他可以离开他的演员、他的剧场。因为,无论是作为魔法师还是作为剧作家,他们都不是上帝,他们没有绝对的掌控权。对这位50岁的剧作家而言,是时候“回归人间”了。

  看点2: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戏”

  《暴风雨》也许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室内戏剧。和露天的环球剧场不同,烛光是这个小小的黑衣修士剧院里唯一的光线来源。与此同时,相比露天的环球剧场,黑衣修士剧院的密闭空间有着更好的声学效果——能更好地表现暴风雨中的各类声效。甚至观众也是不同的,在当年你至少需要交纳六便士才能进入黑衣修士剧院,而这已经是环球剧场的最高价了。这些钱显然不是白付的:肆虐却突然无影无踪的暴风雨,变成鸟人的爱丽儿,华丽而虚幻的盛宴,以及盛大的婚礼庆典——这些都是魔法,普洛斯普罗的,也是莎士比亚的。甚至为了讨好这些明显是社会上层的观众,莎士比亚也有意地让他的演员穿上更好的戏服,比如普洛斯普罗的法师服,比如尼泊尔一行人海难后反而更鲜亮的朝服。除此以外,《暴风雨》也同时探索了黑衣修士剧院无尽的声效可能,可以说,整部戏就像卡列班所说,‘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Soundsand sweet airs that give delight and hurt not’。

  看点3:从复仇到宽恕

  复仇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人看来,是一件毫无疑问的正义的事。莎士比亚在之前的《哈姆雷特》中已经质疑了这种观点,哈姆雷特已经开始质疑其复仇这件事本身的道德合理性。到了普洛斯普罗这里,莎士比亚可以说终于脱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道德思辨,走向了更为现代的道德概念:宽恕。之所以说是“现代”而非“崇高”,是因为这宽恕仍然是苦涩的,被伤害的仍然是被伤害的。他之所以愿意去宽恕,不过是发现了‘we are such stuff that dreams are made on’,不过是明白了,禁锢尼泊尔一行人的岛屿,也禁锢着他自己。而现代,也是因为他放弃了“血债血偿”这种原始而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所推崇的做法;他的选择是一种更为现代的选择:他要安东尼奥求偿还原本就属于他的公国,要求他的“物权”。这种现代性的诉求,在随后不到40年的时间里就随着内战,一并爆发了。

  说好的黑小本:凃那么白活该被黑 凃那么多发胶活该被黑 你裸了一整部片子比人A篇裸的都多你家那位造么 你整部片子都是CGI亮瞎我钛合金狗眼了你造么2333333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七):需要铭记的还有莎翁的经典台词

  关于莎士比亚的生平、文学作品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自不必提,因为很多人都如数家珍。之前有人说,莎翁他老人家不虐别人,也就只虐虐英专的学生,每次想起这句话都是深有同感,因为只要开始读古英语就会感觉自己的英语又要从头学起了……

  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中不少是历史剧,这就会涉及到一个很敏感的政治话题。在本片里,我的诸多疑问得到了解答,原来莎翁是根据Raphael Holinshed的Chronicle of English(英国编年史)来改写的。还有就是关于莎士比亚是否确有其人?许多现代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主要原因是他刻画得许多关于宫廷和贵族的作品细致入微又形象生动,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而莎士比亚本人却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不可能对上层社会有如此全面的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极有可能是第十七代牛津伯爵—— 爱德华·德维尔(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有朋友说,你知道Bill Shakespeare是谁吗?我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他说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Willamn Shakespeare,我才恍然大悟,原来Bill是Willamn的昵称,这在英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突然发现,我自认为对莎翁不说了如指掌吧,但对其作品也算是有所涉猎,而很多时候却对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问题知之甚少。

  这部《解密莎士比亚》(Shakespeare Uncovered)第一季一共6集,每一集都是关于其一部或两部作品的剖析,包括戏剧内容、时代背景、心路历程等等。如果对莎士比亚作品不甚了解的小伙伴们可以事先查一查每部戏剧的主要情节,这样配合着观看本片收获会更大喔~本片强大的cast自不必说,光是为了伊桑·霍克、“大提提”、“铁叔”、“本喵”……就已经目不暇接了,还有众多老一辈的莎剧演员更是让观众啧啧称叹!英国有演绎莎翁剧的传统,甚至许多年轻演员将诠释莎翁的戏剧当作无上的荣耀,后来慢慢发现许多台词功底好的英国演员都是或曾经是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SC)的演员,而在看这部《揭秘莎士比亚》时,最吸引我的是其每部作品的台词,想把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合并到一起。

  第一集:第十二夜&皆大欢喜(Twelfth Night & As You Like It)

  第一集第一句话就是《第十二夜》里面的台词,“What a country.friends,is this?”朋友们,这儿是什么国土。由薇奥拉在《第十二夜》的开头所说,她发现自己被海水冲到一个异国的海滩,而引出这部有点怪异的黑色喜剧。在本片中,我们看到有几位嘉宾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评价,有人认为莎士比亚之所以是一位了不起的剧作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对女性人物的关怀。他创作了这些极富魅力的、调皮可爱的、有趣的又滑稽的女性人物,戏剧史上没有像她们一样的人。而且他懂得女性的心理,或者说他创造了女性的心理,很少有喜剧中的女性人物能够媲美莎士比亚。

  Most radient ,exquuisite and unmatchable beauty……That question's out of my part.最辉煌的、卓越的、无双的美人……我不能说别的话。

  etter a witty fool than a foolish wit. 与其做愚蠢的智者,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Fate ,show the force:ourselves we do not owe;What is decreed must, and be it so.命运,显示您的力量吧,我们身不由己。命运如何,就该如何。

  在《皆大欢喜》里,有许多之前耳熟能详又极富哲理的话语:

  Love is merely a madness.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

  Love all,trust a few,do wrong to none.爱所有人,信任少许人,勿伤任何人。

  Your brain is as dry as the reminder biscuit after voyage.你的脑子和航海结束后的饼干渣一样干。

  当然还是这段非常著名的《世界是一个舞台》也出自《皆大欢喜》。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 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And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ly to school. And then the lover, Sighing like furnace, with a woeful ballad Made to his mistress' eyebrow. Then a soldier, Full of strange oaths and bearded like the pard, Jealous in honour, sudden and quick in quarrel, Seeking the bubble reputation Even in the cannon's mouth. And then the justice, 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good capon lined, With eyes severe and beard of formal cut, Full of wise saws and modern instances; And so he plays his part. The sixth age shifts Into the lean and slipper'd pantaloon, With spectacles on nose and pouch on side, His youthful hose, well saved, a world too wide For his shrunk shank; and his big manly voice, Turning again toward childish treble, pipes And whistles in his sound. Last scene of all, That ends this strange eventful history, Is second childishness and mere oblivion, Sans teeth, sans eyes, sans taste, sans everything.

  第二集:麦克白(Macbeth)

  之前看过一段话这样形容“Macbeth”,“There's a play so powerful that an old superstition says its name should never even be uttered in a theater, a play that begins with witchcraft and ends with a bloody severed head, a play filled with riddles,prophesies,nightmare visions,and lots of brutal murder,a play by Willamn Shakespeare sometimes reffered to as "Scottish Play ” or the "Tragedy of Macbeth."

  “Macbeth”这个词甚至在剧院里名字都不应该被提及。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首演是在1606年的伦敦环球剧院,这也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短的一部悲剧,或许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走得更远吧。

  Andoftentimes,towinustoourharm,Theinstrumentsofdarknesstellustruths,Winuswithhonesttrifles,tobetray's.Indeepestconsequence.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我们便会堕入他的圈套。

  There'snoart/Tofindthemind'sconstructionintheface:HewasagentlemanonwhomIbuilt/Anabsolutetrust.世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他是我所曾经绝对信任的一个人。

  第三集:理查二世(RichardⅡ)

  之前看了《空王冠》系列对“本喵”扮演的理查二世印象深刻,所以在这一集也剪辑了许多其中的片段,还有“本喵”的对话喔~这集出现了著名的《威尔顿双联画》(Wilton Diptych), 左半边描绘的是理查二世和站在其后面的三位圣人,右边是天堂的场景,11位可爱的天使簇拥着怀抱圣婴的圣母,其主题是:“君权神授”,理查二世伸出手表示接受,他所接受的就是天使所给予的“英格兰的统治权”。

  圣婴耶稣的手势是“给予”,右前方的两个天使的手势同样也是“给予”。给予何物哪?英格兰的统治权。而理查二世的手势则是“接受”。中世纪风格的威尔顿双联画并不写实,因为人体只是一种符号,画作无空间透视感和明暗虚实。

  Virture is bold, and goodness never fearful.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从不胆怯。

  第四集:暴风雨(The Tempest)

  We 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人生如梦。

  What's past is prologue.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Let us not bear our remembrances with a heaviness that's gone.让我们不要把过去的不幸重压在我们的记忆上。

  Lest too light winning make the prize light.赢得太容易反而使到手的东西不值什么了。

  第五集:亨利四世&亨利五世(HeneryⅣ & HeneryⅤ )

  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为王者无安宁。

  第六集:哈姆雷特(Hamlet)

  看到这集才知道原来逝世于80年代初的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安德烈·柴科斯基,把自己死后的头骨捐赠给了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作为《哈姆雷特》演出的道具。1960年,安德烈·柴科斯基在伦敦居住并且专注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研究,创作了许多关于莎士比亚戏剧的作品,比如戏剧音乐《哈姆雷特》、歌剧《威尼斯商人》和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配戏的艺术歌曲等等。

  关于《哈姆雷特》的剧情,我们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但正如剧中所说,“It's perhaps the most enduring image the play throws up,the danger is that familiarity will rob the scene of its impact.”

  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Tediousness the limbs and outward flourishes.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Give every man thy ear,but few thy voice;Take each man's censure,but reserve thy judgement.凡是许多听,但少言;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的判断。

  Let me be crul,not unnatural; I will speak daggers to her,but use none. 我可残酷,但不可无良心;我可用语言的利剑来刺戳她,但绝不用真刃。

  When sorrows come, they come not single spies,but in battalions.当悲伤来临的时候,不是单个来的,而是成群结队的。

  More matter with less art.多一些事实,少一些矫饰废话。

  Doubt thou the stars are fire.Doubt that the sun doth move.Doubt the truth be a liar.But never doubt I love.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是无限宇宙之王。

  There is a method in one's madness.虽是疯话,但也有些道理。

  urpose is but the slave to memory,of violent birth, but poor validity.决心不过是记忆的奴隶,它会根据你的记忆随意更改。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八):关于BBC《揭秘莎士比亚》的摘要

  hakespeare Uncovered -BBC documentary

  Disc 1 Twelfth Night and As You Like it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西巴斯辛(Sebastian)和薇奥拉(Viola)是相貌相同的孪生兄妹。在一次航海事故中,两人在伊利里亚岸边失散。薇奥拉以为哥哥身遭不幸,便女扮男装,化名西萨里奥,投到当地奥西诺公爵(Duke Orsino)的门下当侍童。奥西诺公爵派薇奥拉替他向年轻貌美而富有的伯爵小姐奥丽维娅(Olivia)求婚。可是,这时薇奥拉已经暗暗地爱上了主人奥西诺。而奥丽维娅却对代主求婚的薇奥拉一见钟情。事情变得微妙复杂了。

  与此同时,一个密谋正在奥丽维娅家中进行。她的叔父托比等人由于受到傲慢的大管家马伏里奥(Malvolio)的斥责,便对他进行报复。他们模仿奥丽维娅的笔迹写了一封情书给马伏里奥,信中鼓励马大胆求爱,并要他经常穿着令人厌恶的黄色长袜。马伏里奥鬼迷心窍,上了他们的当,丑态百出;而奥丽维娅则以为管家在发疯。为赢得奥丽维娅的芳心,奥西诺再次派薇奥拉到奥丽维娅的家中游说。奥丽维娅愈加爱慕薇奥拉了。而奥丽维娅的叔父却执意要将她嫁给蠢笨的富户安德鲁,于是便与奥丽维娅的女仆玛莉娅一起极力鼓动安德鲁和薇奥拉决斗。

  原来薇奥拉的哥哥西巴斯辛遇难时被海盗船长安东尼奥所救,俩人结成莫逆之交。来到伊利里亚后,由于安东尼奥船长惧怕伊利里亚当局的追捕,不能陪西巴斯辛逛城,便把钱袋交给他使用。

  安东尼奥船长意外地碰到正在和安德鲁决斗的薇奥拉,他错把她当成她的哥哥西巴斯辛,遂上前拔刀相助。然而,路过此地的警察认出了他并把他逮捕。安东尼奥看到薇奥拉对自己被捕既无动于衷,也不肯还他钱袋,大为吃惊,遂指责她忘恩负义。安德鲁等人还想找薇奥拉决斗,但是他们遇到了西巴斯辛,错把他当成薇奥拉,便拔剑相向,幸被及时赶来的奥丽维娅所制止。奥丽维娅也错把西巴斯辛当成薇奥拉,并把他请到家里表示爱情,俩人遂私下结百年之好。

  马伏里奥被宣布患有精神错乱而关进了暗室,并被装扮成牧师的小丑百般戏弄。后来马伏里奥得机写信向奥丽维娅小姐申辩,才使得真相大白。

  最后,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兄妹重逢,西巴斯辛和奥丽维娅相爱,奥西诺公爵被薇奥拉的品貌所感动,宣布娶她为妻,安东尼奥船长亦获自由。除马伏里奥外,众人皆大欢喜。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已故的罗兰爵士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阿立夫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嘱好好的照顾小儿子欧兰得,于是欧兰得准备拿着属于自己的遗产离开哥哥,阿立夫为了不让欧兰得得到遗产,安排他和大公爵的武士卡而斯比武。大公爵被自己的弟弟取代了爵位,他的女儿罗斯兰却因为和新公爵弗得利克的女儿西利亚要好而留了下来。罗斯兰和西利亚去观看了比武,胜利的欧兰得爱上了罗斯兰,罗斯兰也对他抱有好感。弗得利克放逐了罗斯兰,西利亚决定和她一起走,她们带着小丑试金石去亚敦森林投奔被放逐的大公爵。

  在森林里,罗斯兰和欧兰得相遇并且相爱了。阿立夫被弗得利克拿去了所有的田产,也来到了森林,大公爵收留了他,他和自己的弟弟冰释前嫌并且和西利亚相爱。最后阿立夫拿回了自己的田产,欧兰得继承了大公爵的爵位和财产,故事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1.The quality of mercy is not strained,it droppeth as the gentle rain from heaven upon the place beneath.慈悲不是处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by Portia's speech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来自《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的演说)

  2.Freud says classic first stage of mourning is you want to incorporate the lost person into yourself.弗洛伊德说哀悼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你想要与失去的那个人合为一体。

  3.One of Shakespeare's great themes,the idea of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wrong person or the idea of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person who's fallen in love with somebody else.莎士比亚的伟大主题之一就是爱上错误的人或者爱上已经另有所爱的人。

  4.The woman can only declare her love ,if she's pretending to be someone else.只有在假装成其他人的时候,女人才能够表达她的爱意。

  5.One of the important things about Shakespeare is he's not trying to say anything.He's not trying to tell you how to think.What he is saying to you is — think.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不会试图讲出任何东西,他不会告诉你怎样去思考,而是告诉你去思考。

  6.All the world's a stage (from As You Like It) 关于人生七阶段的部分

  All the world's a stage, 全世界是个舞台,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男男女女只是演员而已;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他们都有其退场和登场;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人生在世扮演着多种角色,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 the infant, 他的表演有七个时期。起初是婴儿,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在妈妈怀里又哭又吐;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然后是哭哭啼啼的学童,背了书包,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朝阳般的脸膛,一步一挪慢如蜗牛,Unwillingly to school. And then, the lover; 勉勉强强去上学。然后是恋人;Sighing like furnace, with a woeful ballad 唉声叹气如同炉灶冒烟,编了一曲悲歌Made to his mistress’ eyebrow. Then a soldier; 形容情人的娥眉。然后,当了士兵;Full of strange oaths, and bearded like the pard, 奇怪的誓言不绝于口,胡须如同豹子的触须,Jealous in honour, sudden, and quick in quarrel, 珍惜荣誉,动辄争吵,Seeking the bubble reputation追求虚名Even in the cannon’s mouth. And then the justice, 那怕对着炮口。然后,做了法官;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good capon lined, 大腹便便填满了阉鸡,With eyes severe, and beard of formal cut, 目光严厉,胡须修剪齐整,Full of wise saws and modern instances; 满嘴智慧的格言和陈腐的俗套;And so he plays his part. The sixth age shifts他就是如此扮演自己的角色。第六个时期Into the lean and slipper’ d pantaloon!变成穿拖鞋的又瘦又傻的老头!With spectacles on nose, and pouch on side; 鼻上托眼镜,腰边挂钱包;His youthful hose well saved, a world too wide年轻时保存好的长袜,套在干瘪小腿上,For his shrunk shank, and his big manly voice, 宽大又晃荡;男子汉的大嗓门Turning again toward childish treble, pipes 又变成尖声的童音,And whistles in his sound. Last scene of all, 声调如风笛和口哨。最后一场,That ends this strange eventful history, 结束了这出奇怪多事的史剧,Is second childishness and mere oblivion, 是二度童年,遗忘得一片茫然;Sans teeth, sans eyes, sans taste, sane everything. 没有牙齿,没有视力,没有口味,没有一切。

  Disc 2 Macbeth presented by Ethan Hawke

  《麦克白》(<Macbeth>)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死,麦克白无一丝难过。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削首的下场。

  麦克白一出场即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屠杀人民,使全国血流成河,置社会于混乱,陷人民于水火,可谓与理查三世是同样的暴君。这样的暴君,其痛苦与覆亡乃罪有应得。

  1.History is always written by the victors.历史总是由胜利者写的。

  2.Nail your courage to the sticking-point and we will not fail.只要你集中你的全副勇气,我们绝不会失败。

  3.You lack the season of all natures ,sleep.一切有生之伦都少不了睡眠的调剂,可你还没好好睡过。

  4.Tomorrow 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The way to dusty death . Out ,out , brief candle;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明天,明天,再一个明天, 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行, 直到最后一秒种的时间; 我们所有的昨天, 不过是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坟土中去的路.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 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伶人. 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它是一个愚人所讲述的故事, 充满了喧哗与骚动, 找不到一点意义.

  5.try not to grieve with the same intensity that you loved, for then it would be unbeared. 不要以等同于你爱的程度去悲痛,那样的话会无法承受。

  6..let us not measure our sorrow by their worth, for then it will be have no en.我们的悲伤不可用他们的意义来衡量。因为那将永无止境

  7.Somebody said once, current events stay exactly the same. There's always wars and there's always people desperate.If you really want to change any of all that, then you need to change it in your heart, and that's where poetry comes.有人曾说,实事总是不变,总有战争,总有绝望的人们,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些就需要从你的内心去改变,那里是诗意的起源。

  DISC3 RICHARDⅡ prensented by DEREK JACOBI

  《理查二世》(<RICHARDⅡ >)

  本剧描写了理查二世被波林勃洛克(夺位后成为亨利四世)政治上击败、军事上围困、最后被囚被杀的过程。主要刻画了波林勃洛克的伪善和权术,理查二世的暴政与失败后的凄凉。

  今天看来,理查二世的性格是前后矛盾的,这矛盾并不存在,暴虐是过失,弑君却是叛逆,所以观众同情还是理查身上。但莎士比利亚在这表面的是非背后却有自己的观点,他先揭露了理查的种种暴政,证明他已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因此他的失国与被杀其实咎由自取,这就是奚落了理查一再宣扬的君权神授的理论,明确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观点。

  论者一般认为此剧是莎氏一气呵成之作,结构完整,风格统一,带有强烈的抒情和悲剧格调,其中对理查的性格廖画尤有光彩,写出一个软弱、伤感、带有诗人气质的氏庸之君的复杂心理,与他对比的则是Bolingbroke的老谋深算,步步为营。

  1.出自"理查二世"("Richard II"),第3幕,第2场

  For God's sake, let us sit upon the ground

  And tell sad stories of the death of kings:

  How some have been deposed; some slain in war;

  ome haunted by the ghosts they have deposed;

  ome poison'd by their wives; some sleeping kill'd;

  All murder'd: for within the hollow crown

  That rounds the mortal temples of a king

  Keeps Death his court and there the antic sits,

  coffing his state and grinning at his pomp,

  Allowing him a breath, a little scene,

  To monarchize, be fear'd and kill with looks,

  Infusing him with self and vain conceit,

  As if this flesh which walls about our life

  Were brass impregnable, and humour'd thus

  Comes at the last and with a little pin

  ores through his castle wall, and farewell king!

  为了上帝的缘故,让我们坐在地上,讲些关于国王们的死亡的悲惨的故事;有些是被人废黜的,有些是在战场上阵亡的,有些是被他们所废黜的鬼魂们缠绕着的,有些是被他们的妻子所毒毙的,有些是在睡梦中被杀的,全都不得善终;因为在那围绕着一个凡世的国王头上的这顶空洞的王冠之内,正是死神驻节的宫廷,这妖魔高坐在里边,揶揄他的尊严,姗笑他的荣华,给他一段短短的呼吸的时间,让他在舞台上露一露脸,使他君临万民,受尽众人的敬畏,一眨眼就可以致人于死命,把妄自尊大的思想灌注他的心头,仿佛这包藏着我们生命的血肉的皮囊,是一堵不可摧毁的铜墙铁壁一样;当他这样志得意满的时候,却不知道他的末日已经临近眼前,一枚小小的针就可以刺破他的壁垒,于是再会吧,国王!

  Disc4 The Tempest

  《暴风雨》(<Tempest>)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完整的杰作。剧情大意是普洛斯彼罗(Prospero)是意大利北部米兰城邦的公爵,他的弟弟安东尼奥野心勃勃,利用那不勒斯国王阿隆佐的帮助,篡夺了公爵的宝座。普洛斯彼罗和他那三岁的小公主历尽艰险漂流到个岛上,他用魔法把岛上的精灵和妖怪治得服服贴贴。几年后,普洛斯彼洛用魔术唤起一阵风暴,使其弟弟和那不勒国王的船碰碎在这个岛的礁石上,船上的人安然无恙,登岸后依然勾心斗角。普洛斯彼洛用魔法降服了他的弟弟和阿隆佐,使他们答应恢复他的爵位。最后大家一起回到意大利。本剧还歌颂了纯真的爱情、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1.Even in a new land, if you create an ideal society,the worser human instincts will always emerge尽管身处一片新的土地,只要你创造一个理想社会,人性的更坏一面就总会显示出来。

  2.Everything in this life is like a series of visions. It's like a serious of scenes on stage,but in the end, all we're doing is writing on the sand and the next tide comes in, and our beautiful message is washed away.生命中的一切都像是一连串的幻影,就如同舞台上的一幕幕戏到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像是在沙滩上写字,下一轮潮水涌来,我们优美的印记就都被冲刷殆尽。

  3.Our revels now are ended. These our actors,As I foretold you , were all spirits, andAre melted into air, into thin air ,And like the baseless fabric of this vision,The cloud capped towers, the gorgeous palaces,The solemn temples, the great globe itself,Yea, all which it inherit, shall dissolve,And like this insubstantial pageant faded,Leave not a rack behind . We are such stuffAs dreams are made on, and our little lifeIs rounded with a sleep.我们的狂欢已经结束。我们的这些演员,我曾经告诉过你,原是一群精灵,他们都已经化为轻烟消散了。如同这虚无缥缈的幻境,入云的阁楼,瑰伟的宫殿,庄严的庙堂,甚至地球自身,以及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将同样消散,如同这一场幻境,连一点烟云的影子都不会留下。构成我们的材料也就是构成梦幻的材料,我们短暂的一生,前后都环绕在沉睡之中。(出自第四幕 第一场)

  4.WIth so many very great artists, the point comes, it seems where they see their own work, their own utterane as having resolved nothing and they empty their hands. The sense of the all-powerful magial figure manipulating stories suddenly saying I can't do this any longer, i have to became human. 那么多伟大的艺术家似乎都会走到这一步,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话语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于是他们选择了放手。这些无所不能挥书成墨的神奇人们会突然说我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必须成为凡人。

  Disc5 Henry Ⅳ and Henry V

  《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Henry IV>and<Henry V>)

  《亨利四世》是莎土比亚最著名的英国历史剧之一。本剧描写精力衰竭的亨利四世面对叛乱,忧愁后继无人。浪荡不羁的哈利王子翻然改过,在战场决斗中战胜强敌霍茨波,一举显示了一个未来英明君主的端倪。特别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福斯秦夫这一角色,以他的幽默、欢乐、厚脸皮和夸大话博得英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本剧有许多下层社会生活的场面,其中提到的事物,在注释中有充分的解释,对于读者很有帮助。

  《亨利五世》亨利在还是共治国王时就在德意志诸侯怂恿下反对他的父皇亨利四世。他的第一次反叛以失败告终,但他终于在1105年推翻了父亲并一度将后者监禁。虽然教皇是亨利五世篡位的最主要支持者之一,亨利五世在主教叙任权之争上并未比亨利四世有任何软化。当教皇帕斯卡尔二世拒绝为他加冕时,他进军罗马(1110年),监禁了教皇和大部分枢机。教皇暂时屈服,但不久收回其对亨利五世作出的全部让步。1116年,亨利五世第二次侵入意大利,将帕斯卡尔二世赶出罗马(1117年)。当帕斯卡尔二世去世后,他扶植了一名敌对教皇格列高利八世。1122年,亨利五世终于与新教皇加里斯都二世达成妥协,在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中基本解决了主教叙任权之争,并将格里高利八世废黜。亨利五世1114年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之女马蒂尔达皇后达结婚。他们没能生下任何孩子,法兰克尼亚王朝遂终。

  1.What is in that word, honour? What is that word honour? Which is that it's just a word, it's just air, it means nothing,it allows people to believe in despicable ways and also to risk their own lives. for no other reason than their own pride.什么是荣誉?荣誉两个字又是什么?荣誉只是个字眼,只是个空气,它是没有意义的。它让人们做出可鄙的行为并且拿着生命去冒险。为的只是他们的骄傲。

  2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 once more.好朋友们再接再厉向缺口冲去吧。

  Disc6. Hamlet present by David Tennant

  《哈姆雷特》(<Hamlet>)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迪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迪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迪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迪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迪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1.出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it'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to sleep;

  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it'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e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e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e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加高尚?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2.The rest is silence.此外仅余沉默而已。

  ------------------------------------------------------------------------------------

  花了6天时间认认真真看完了这6集,做了一点小笔记,愿与大家分享。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了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之伟大。不管什么时候读埃文河畔这位诗人的作品都会尝读常新。不想写关于他作品的任何评论,真的怕自己的浅薄,把莎翁的作品亵渎了。

  所有的大家之所以长存不朽都因有他的价值他的意义。不管在哪个时代经典永远都是经典。

  再一次向莎翁致敬。

  同步更新于点点【Time flew backwards】

  http://sandy-cc.diandian.com/post/2014-02-10/40060973028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九):短评不够写的情况出现了

  不算是深刻严密的纪录片,但看看诸位老熟人还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集

  麦克白中的两性关系以及舞蹈表演的尝试都很有意思。我真的挺想看伊桑霍克演麦克白的。麦克白一直是让我感觉独特的剧。等买了隐形眼镜,就去刷sleep no more

  第三集

  德里克爵爷认为莎士比亚只是一名演员,而剧作家莎士比亚其实可能另有其人。算是一种观点吧

  我心中的理查2前四佳确定了,伊恩爷爷、德里克爵爷、本卫肖、大卫田纳特。当年的伊恩真是帅!!!德里克的理查二世孩童气比较重,观感圆融稳健;本卫肖这版,呃,其实之前我看的时候真的是被震住了,那时候我还不太认得他,但是难以自制的前前后后把他退位那一段表演看了五六遍,驱动力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然而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本卫肖先生的表演是不是有点过,因为理查二世在退位时出现的娇媚天真无辜孩子气傲气,似乎沉湎悲痛却又种自我展示的旁观者的清醒与戏谑,我觉得,这也太满了吧,感觉都不像个人了。但看了纪录片后,哦,如果您们正统观点对理查二的解读就是这样的话,把本卫肖除了戏谑的部分少了一丢丢黑色幽默感外,那几乎是满分标准答案了。但说实在的,我还是觉得本卫肖气质太特殊了,还是德里克爵爷版更像个人,感觉上更稳。当然,本卫肖版是很适合吸一吸他缥缈的魔幻气质的。客观总体来看,本卫肖的那一版故事线不够完整,导演有些镜头手抽再加之过于舞台化风格的处理其实是有些缺憾的,尤其是演员这么难得的时候。大卫田纳特,很棒的舞台剧版,很优秀很大卫田纳特,突出了狂傲。然后,环球剧场的现场版编排真是看不下去,那个演理查二的小哥还有点眼熟,哦,这不是在舞台剧 被诅咒的孩子中演中年哈利的小哥吗,他好像还凭这个角色获得还是提名了奥利弗奖还是托尼奖来着。Jamie Parker,我其实对您还是有好感的,可是,您这理查二,真的是负分吧。客观而言,戏剧学校普通学生的水平,但鉴于那么多优秀的版本在前,您这绝对是负分了。不能说演的不走心,只能说味道一点都不对。

  第四集

  终于见到Trevor Nunn,好感动,传说中当代最优秀的莎翁剧导演。

  我其实原来真的不是很待见暴风雨这部剧,主要原因还是海伦米伦和本卫肖的那版倒了我的胃口,那版的演员没什么毛病,其实性别反转也不是不能接受,可是那版的导演是不是应该去吃吃土??莎翁编剧、我个人对演员的滤镜如此之深重都改变不了我对那版的一言难尽的态度。

  可是单看剧本,尤其是看着Trevor Nunn跟观众讲着暴风雨其实可以看作是莎翁的告别自白的时候,我心软的被触动的一塌糊涂。

  而且,看纪录片的时候,发现Trevor Nunn和拉叔居然合作过舞台剧版的暴风雨,我内心一下子就欢腾起来了,拉叔真的真的很适合魔法师那个角色。

  纪录片最后,看着当年还年轻的本卫肖说Ariel 最终获得了自由,可以不再拘泥于人形,可以化作风、化作雨,配着他多动的爪子活泼的神态软软卷卷的头毛和绿色的眼眸,我突然有种难以名状的感觉。

  第六集

  终于到了哈姆雷特,这出剧,噫,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

  其实内容已经没啥新的了。看着裘德洛和田纳特两人坐在一起侃两句感觉还是不错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本卫肖说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演员可以躲在后面的面具,是演员很难掩饰自身而要毫无保留的展示自己的角色。那…就…我猛然想起我基友,一个无辜的被我卖了安利的家伙,看了本卫肖那个高糊哈姆雷特片段后,在某个下午跟我打电话的时候,反复重复的是:乖张…乖张…乖张。然后拼命吐槽,再然后像似乎想起什么一样跟我解释:“我平时不怎么看舞台剧的不太习惯啦,本卫肖同学还是优秀的啦,我被吓到啦啦啦,5分钟左右的片段看起来肯定是断层的啦。”哦,其实我基友讲的都挺正确的。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绝对是我见过的最乖张放肆的一版了,所以,按照本卫肖的说法,哦,难道这就是您老人家不加掩饰的展示自我的真面目??好在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的人设是青春期少年,所以他演成一个小猴子也无所谓。他这版的王子真是既不英俊也不潇洒,我也不能说他老人家的演技当年刚毕业的时候就多成熟。要说夸张吧过火吧,他也只是情绪比较激烈。因为舞台剧给人以浮夸感往往不是由于情绪激烈,而是由于肢体表达和情绪力度之间的断层,让观众觉得虚假不可信。本卫肖的哈姆雷特我可以吐槽一万句,但有一点是他特有的成功,我从来没有看一版哈姆雷特的时候是真的充分相信舞台上的这个小王子是真的很忧伤很痛苦很纠结,但本卫肖做到了,哪怕他是用情绪来渲染来轰炸出的。好吧,也许这也和他当年那种少年感的特质有关,他的特质激发了观众的某些点…不过,还是…好吵好跳好闹腾的哈姆雷特啊,养这么个青春期中二彷徨的儿子真是不容易…我比较仔细看过的哈姆雷特,小时候就看过的劳伦斯奥利弗版,很正统很英俊的哈姆雷特,他那版的母子对峙是最有恋母情结的,那个版本的哈姆雷特很成熟很忧郁很王子很稳,这个版本已经被夸烂了,太优秀。然后,最近看的Andrew Scott版的,呃,口碑很好的一版,但我不是很喜欢AS同学某些小动作,比如to be那段的揉胸…感觉很表演化很抽离。而且AS才是真正的神经质哈姆雷特吧,之前基友说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神经质,但我觉得本卫肖的小王子只是情绪过于激烈,但本质上情绪是非常合理的完整的充实的,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个少年不顾一切的质问。AS表演的手法是现代化的,偏疏离的神经质的,这应该是改编的要求,并不是说演员自身没办法换个方式演,但我真的没有什么大的代入感。再之前,本尼版,那版的舞台真是前所未有的华丽,华丽到我都担心对演员不利,因为有时候从一个太有构建感的舞台中凸显角色实在有点欺负演员,但本尼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我对这版的导演是真的想吐槽的,只是服务了观众的大体观感吧。这点要着重表扬Trevor Nunn,当年本卫肖的哈姆雷特的场子那么破布景那么旧,我开始都是怀疑导演的,但是看到to be 那一段的独白时的道具我就服了,尽管只是一把小刀一瓶矿泉水,但绝对给演员的表演加了太多分了好嘛。还有母子对峙那一段只有一张床,却也就够了。Trevor Nunn的设计就属于粗看很穷苦实则挺聪明的那种。当然,本尼版的导演其实在布景方面是走心的了,好歹给了根狗绳,一张桌子,旁边还有个电话…我突然想起大卫田纳特当年念这段的时候只能无助的靠在柱子上满眼怨念哈哈哈哈哈。此外还有Rory Kinnear的抽烟独白to be or not to be,这段显得罗胖这个中年秃顶男人突然有点酷炫。裘德洛和拉尔夫费因斯传说中的很厉害的版本都没有看过是一种遗憾。只能说,演过哈姆雷特的大神真的太多太多了,各花入各眼吧。毕竟能得到哈姆雷特这种IP的男演员本身都是非常优秀的。也正是哈姆雷特这出剧让我知道了看舞台剧尊重差异尊重不同版本的理解尊重不同演员的特质的重要性。看剧的时候当然可以带着自己内心的范本来吐槽别人的范本,但也可以尝试接受每一个版本不同的闪光点。

  最后,我要吐槽一下,纪录片里环球剧场里的排练里面的演员演的其实挺一般的。我原来一直觉得英国舞台剧圈藏龙卧虎,很多大神不为人知,现在看来,其实可能大神真的有限,大部分舞台剧演员都是合格的匠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家还真是不多。其实我要求真的不高,只要不要有那么明显的表演痕迹和念台词痕迹就行了。因为,以上两点是区区在下在大学里排练小品时的水平啊,像我这样的,能显示出我在表演以及我在念台词就已经是成功了…但,你们大多是专业演员啊,我的成功指标和你们的是不一样的啊。可一些环球剧院里排练的演员真的是用力的演用力的念。看这个纪录片也让我知道对于一位演员融入角色占据角色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演员还是与角色隔开了。还有台词,我之前一直觉得对于你们英国人念本国语言再加上感情色彩,台词应该没什么难念的吧,可事实上,有些演员台词功力生硬到连我这个口语差得要死的人都能听出来不对劲…不能说念得不好只能说听得不自然…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的表演就是要求他们这么规规矩矩字正腔圆的念…于我,只能转而默默佩服一下能把莎翁台词念成普通口语一般顺畅的某几位。在认识到这些后,我真的想向所有当年被年少无知的我嫌弃过的艺术家们表达不甚由衷的歉意,您们真的相当优秀了。

  《揭秘莎士比亚 第一季》观后感(十):【未完结】【文本】第一集 Joely Richardson looks at William Shakespeare's early career and his roles for wome

  根据片中翻译整理

  ================================================================

  Joely Richardson “朋友们,这儿是什么国土?”这简单的一句话出自我最喜爱的莎士比亚戏剧之一。(这句话)由薇奥拉在《第十二夜》的开篇所说,她发现自己被海水冲上了一个异国的海滩。对我而言,这个地方诉说着我们全部的希望和梦想,重头开始的机会,全新世界的愿景。

  如同莎士比亚的所有喜剧,在《第十二夜》中,我们目睹了新生、新的欢笑以及最后新的爱情。这部戏的核心,也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推动着剧情发展的,就是他笔下那些卓越非凡的喜剧女主角。在这部怪异的黑色喜剧《第十二夜》中,女主人公是女扮男装的薇奥拉。

  Andrew Dickson - Author 'The Rough Guide to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之所以是一位了不起的剧作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对女性人物的关怀。他创作了这些迷人、顽皮、有趣、滑稽的女性角色,她们是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

  ro. Marjorie Garber - Harvard University 莎士比亚的一个绝妙之处就是,他了解女人的心理,或者说,他创造了女人的心理。

  Richardson 很少有戏剧中的女性角色,能够媲美莎士比亚最甜蜜和最浪漫喜剧《皆大欢喜》中的女主角罗瑟琳。

  rof. Jonathan Bate - Worcestor College Oxford 莎士比亚的女性角色,其纯熟、热情、戏剧化,和言辞的广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毫无疑问,莎士比亚热爱强大的女性。

  Richardson 在本片里,我将要探寻莎士比亚的喜剧如何依然能够娱乐、吸引和打动我们,就像它们在四百年前那样。

  ate 长期以来,人们对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历史剧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他的喜剧作品,但这是个巨大的错误。关于怎样成为一个人、怎样在社会中生存、怎样处理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这些问题,莎士比亚正是通过喜剧,用深刻的方式予以了解答。

  Richardson 自我有记忆开始,莎士比亚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家几代人都深爱着莎士比亚的戏剧诗,也扮演了他笔下许多著名角色。

  这里是老维克剧院,这是伦敦最古老的剧院之一,建于1818年。

  只要置身剧院,我就总是激动万分,无论它是空荡荡的,挤满了人的,还是正在演出。我上一次在这里观看的莎剧是《第十二夜》。

  1937年,就是在这里,我的祖父迈克尔·雷德格瑞夫出演了《哈姆雷特》,劳伦斯·奥利弗扮演哈姆雷特,我的祖父扮演雷欧提斯。谢幕的时候,劳伦斯·奥利弗停下来对观众们说道:“今晚,一位伟大的女演员降生了,雷欧提斯有了一个女儿。”就是那一晚,我的母亲瓦妮莎出生了,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被宣布。

  我母亲瓦妮莎·雷德格瑞夫,这一年24岁,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1961年,她在《皆大欢喜》中扮演罗瑟琳。

  Richardson 妈妈,你第一次接触莎士比亚的经历是怎样的?阅读还是演出?

  Vanessa Redgrave 阅读。我在书柜里寻找,因为我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识字,七岁左右的时候,我找到了一本叫做《威尼斯商人》的书,似乎很有意思。于是我翻开它,从头读到尾,我被这个商人的故事深深迷住了,还有鲍西娅和夏洛克。我特别喜欢鲍西娅那段伟大的演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有双重的福佑。”因为按照我的想象,这就是生活中应该发生的事。我有个保姆,偶尔会惩罚我,让我觉得生活中缺少慈悲。

  Richardson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从事演艺并不奇怪。但对莎士比亚来说,他的背景里并没有什么预示着他会从事戏剧。

  出生在斯特拉特福小镇,他最初是经营父亲的手套生意。年仅18岁的时候,他就与一位年长于他的女人,安·海瑟薇结了婚。这是奉子成婚,她已有三个月的身孕。

  Germaine Greer - Author 'Shakespeare's Wife' 当然,有趣的是,她26岁,正是适婚的年龄。而他却完全不合适,他才18岁,可他是莎士比亚,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位卓越非凡的人。我想,他是被一个同样非凡的女性所吸引这样的想法会让他更有面子些。

  Richardson 无论这位女人是否不平凡,对一位将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剧作家来说,这都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开端。她们的女儿苏珊娜出生两年后,莎士比亚有了一对双胞胎,在斯特拉特福教堂受洗,时值1585年2月2日,两个孩子分别叫哈姆内特和朱迪思。在这之后不久,莎士比亚就几乎从小镇的档案记录中消失了。这些确实的年份,时常会引起人们对作者身份的质疑,但对此的任何考据,都无非是对他作品的颂扬。

  rof. Stanley Wells - Shakespeare Birthplace Trust 这是段巨大的空白,我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他显然积累了大量的戏剧经验。基于这一点,有人认为这些作品是出自一个毫无剧院经历的贵族之手,这个说法是相当荒诞的。这些作品出自一个完全精通专业戏剧的人。

  Greer 他无法在斯特拉特福谋生,这只是个有着两千人的小镇,这样的小镇无法为诗人提供生机。所以,我猜她对他说:“好了,我不能忍受你这样下去了。留在这里没有未来,去伦敦吧!”

  Richardson 于是他这样做了。我们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他在16世纪末的伦敦当了一名演员,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Greer 莎士比亚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诗情。我想,你可不能指望他是个好家伙。

  Richardson 当然,随着新事业的开始,莎士比亚便展露了他与生俱来的本领。

  rof. Laurie Maguire - Oxford University 《错误的喜剧》是他最早的作品之一,他提笔写作之时,就已是一个具有着炉火纯青的戏剧造诣和极高戏剧价值的人。像《错误的喜剧》这样的早期作品,其结构是惊人的。这是一出滑稽剧,人物的出场下场都安排得精准无误,而整个剧情却都是关于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机出现。理论上说,一个学徒的作品能够达到如此水平,是相当令人震惊的。

  Richardson 尽管莎士比亚的家人和他新生的双胞胎不在他眼前,但他们肯定没有离开他的心间。因为这部喜剧设定的核心,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ate 这个时期的其他戏剧中,也时有双胞胎出现,这是继承于古典传统。但是没有哪个作者像莎士比亚这样对双胞胎感兴趣,某种程度上说,这无疑是他自己有对双胞胎的缘故。

  莎士比亚在早期喜剧《错误的喜剧》中以此作为基础,但是,按照莎士比亚的特有风格,设定一对双胞胎还不够,他设定了两对。所以我们看到,安提福勒斯兄弟各自有个仆人叫德洛米奥,他们也是孪生兄弟。这种喜剧、滑稽、身份倒错的效果立刻就加倍了。

  Richardson 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很快得到了认同。他再次回归双胞胎的主题,是在六、七年后的《第十二夜》中。似乎,家庭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愈发加重了。戏中的双胞胎,和他自己的一样,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薇奥拉和西巴斯辛,但戏中孪生兄妹的出场是带着不幸的。1596年,莎士比亚双胞胎中的儿子哈姆内特年仅11岁就夭折了。

  ate 对于他们的父子关系我们所知甚少,但有个儿子毕竟不是件小事。儿子是永生的赐予,是传宗接代、延续姓氏的人。对莎士比亚来说,失去独子是个巨大的变故。

  莎士比亚的戏剧都不是明显带有自传性的,但所有作家都会借鉴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第十二夜》这部苦乐参半的喜剧,把兄长的下落不明作为剧情的核心绝非巧合。在他的独子——双胞胎之一的哈姆内特去世仅几年后,莎士比亚写下这部作品,一定不是巧合。妹妹薇奥拉确信她的哥哥失踪了,这部戏的氛围就是围绕着这种失落感。

  Maguire 在这部戏里,喜剧和悲剧成分的重叠是不言而喻的,喜剧场面往往被死亡所萦绕,就如同是悲剧的收尾。

  Richardson 独自身处异国,她的哥哥和看护人都可能溺水身亡了。为了保护自己,薇奥拉决定伪装成一个男人,向当地的公爵——伊利里亚的总督奥西诺谋求一份差职。

  Maguire 《第十二夜》一开始,薇奥拉就装扮成了一个男孩,而且还是她的哥哥。你不需要阅读弗洛伊德就知道这是怎么来的,弗洛伊德说,哀悼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你想要与失去的那个人合为一体。她的方式就是易装。

  Richardson 化名西萨里奥的薇奥拉,成功在公爵那里谋到了差职。

  ate 某些喜剧中,一个基本的主题就是当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个危险的环境,伪装往往是必要的,伪装变为了一种解放,通过伪装你可能发现自我。

  Richardson 但是,不论自我发现了什么,喜剧成分大多都源于伪装之人所遭遇的麻烦。女扮男装的薇奥拉不久就爱上了公爵,但她不能表现出来,就算是公爵问起谁是西萨里奥的所爱之人。

  公爵丝毫不知道眼前这个男孩是个女的,并且,让事情更为复杂的是,他已经爱上了另一个女人。

  Dickson 莎士比亚的伟大主题之一就是爱上错误的人,或者爱上已经另有所爱的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第一,它极易暴露;第二,它会让你置身各种奇怪的境况。把它们糅杂起来,再一一化解,便是令这些戏剧吸引人的地方。

  A 尽管乔装成了西萨里奥,薇奥拉所戴的面具让她有一点点丢失了自我意识。

  Richardson 在伦敦重建的莎士比亚环球剧场里,演员们正在排演乔装成西萨里奥的薇奥拉与奥西诺谈论爱情的一场戏。有个问题是,假扮成男人是否解放了她,让她能够说出,在奥西诺知道她是女人的情况下无法启齿的感受。

  她有了这样一个外在的面具,所以或许她不需要再情感和理智上克制自己的真实感受。

  A 这里是否是一个男人在自命不凡地吹嘘他所遭受的痛苦等等之类的事?

  Richardson 我来到了他们的排演中。

  Anthony Howell - Orsino actor 这是个非常直接的回答。“是个什么样子的女人呢?”“相貌跟您差不多。”就像在说:“噢,好吧。”

  Richardson 关于这个主题,装扮成异性,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呢?我们这样讨论和观看者,让我忽然觉得,他所传达的就是:年龄、性别等等都不重要,那都是用来作伪装的。因为我们爱上彼此,是从一个本质到另一个本质。

  A 无论这场戏里发生什么,无论这个人是男是女,就如你所说,都是不相关的,她戳破了他的浮夸。

  Richardson 接下来就发展到了另一层,这不只是利用伪装去欺骗,这也是自我欺骗。因为他最终还是爱上了身边的这个人,而不是他以为自己爱的那个人。这就是故事绝妙的地方,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包括他们自己。

  到这里,奥西诺对他仆人的感受仍一无所知,他让西萨里奥替他去追求他爱的那个女人,奥丽维娅。

  Richardson 让女性角色装扮成年轻男子,是一贯的喜剧手法,但这也是具有实用性的。

  Dickson 在莎士比亚的时代,女性不能从事职业化表演,一直到莎士比亚逝世五六十年后,才出现了职业女演员,所以女性角色一直都由男人扮演。

  ate 你让男孩演女孩的角色,如果你让男孩演女孩的角色,然后再变回男孩的打扮,对男演员来说就要容易得多。也让你可以在性别、易装、男伴女角上面制造一系列笑点。

  Richardson 如今,在伦敦南部的达利奇学院,仍然延续着男伴女角的传统。这所学校由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人所建立,为17世纪早期的舞台培养了许多演员。

  今天他们正在排演的一场戏,是奥西诺让假扮成西萨里奥的薇奥拉去拜访奥丽维娅,施展魅力使她爱上奥西诺。

  ate 莎士比亚和观众从始至终都知道西萨里奥其实是薇奥拉,这个男孩其实是女孩。但莎士比亚和观众同时也知道扮演薇奥拉的演员是个男孩,这个女孩其实是男孩,所以需要大量模仿异性的嗓音去说话。那种俊美阴柔的少年身上有种迷人的东西,会让男人女人都不禁爱上。

  Richardson 装扮成西萨里奥的薇奥拉,受公爵之命不得不前来拜访奥丽维娅。这场戏对于后续剧情的展开至关重要。

  或许,如今我们最接近性别装扮传统的,就是将整个易装手法加入到传统舞剧中。当然,即使到了21世纪,男人依然会扮演女性角色,但这主要是为制造荒诞不经的喜剧效果所采用的手法。

  在这部《白马王子》中,主角总是由女孩来扮演。和莎士比亚的观众一样,这种模糊性别的手法很是吸引人。

  Hannah Wilding - Prince Charming, Nottingham Playhouse 2011 人们对于女扮男角的反应非常不同于女孩演女孩的角色,因为扮男孩的时候你可以做到更多,你可以更厚脸皮,可以更加的趾高气扬。我觉得这让人更自由,你能够发挥得更多。随着演出进行,也令我有点紧张,前排有越来越多的爸爸出现,或者是没有孩子的男人、有一定年纪的男人、没有带孩子的那些人,或者是三个男人带着一个孩子,你都不知道这是怎么搞的。

  Richardson 当然,即使是到了21世纪,男人依然会扮演女性角色,但这主要是为了制造荒诞不经的喜剧效果所采用的手法。

  Greer 即使到现在,会扮女人的男演员都有着前途无量的机遇。为什么人们觉得他们好笑?连女人也觉得他们好笑。我倒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他们要是去扮黑人的话,会一分钱都挣不到,可他们演女人就没问题。

  Richardson 莎士比亚时代的观众们,似乎都挺能欣赏笑话,但同时,也会很严肃地对待易装的爱情故事。

  薇奥拉是非常矛盾的,她自己爱着公爵,现在却要劝说奥丽维娅接受公爵的追求。

  Garber 薇奥拉的处境非常有意思,因为她在某些方面很受约束。她受困于她的伪装,她爱上了奥西诺,却又不能表达她的爱意,因为她扮成了一个男人,办成了西萨里奥。

  奥丽维娅也同样受困,而莎士比亚把它表达得如此动人,他让两个女人如此相似。她们各自都有个哥哥,奥丽维娅的哥哥死了,她正悼念他,深陷于怀念之中。扮作西萨里奥的薇奥拉的意外到来,却释放了奥丽维娅。她揭开面纱,露出她的脸,某种意义上说,这也重新唤醒了奥丽维娅。现在她是脆弱的,现在她也愿意学着去爱。

  Richardson 有如此多的方式可以来证明爱情和爱的阻碍,而非直截了当的叙述。

  主角们像是一直在互相挑衅,关于“你有多爱我呢”“我会向你证明我爱着你”。

  Vanessa 并且,只有在假装成其他人的时候,女人才能够表达她的爱意。薇奥拉创造了一个另外的人,才得以表达她的爱。她去找奥丽维娅时,薇奥拉这个年轻男子说:“我要在您的门前用柳枝筑成一所小屋……”。这是莎士比亚最美的独白之一了。

  Richardson 这段著名的表白,是当奥丽维娅问西萨里奥,假如他像他的主人奥西诺那样爱她,他要准备怎么做。

  当然,薇奥拉想奥丽维娅所表达的,正是她自己对奥西诺的爱,而她的真诚却带来了喜剧化的效果。就这样,奥丽维娅爱上了这个传话的人,而不是所传的话。

  Richardson 就好像所有这些错误的身份和错置的爱情还不够复杂,莎士比亚在这部戏里还安排了他最有名和受欢迎的支线情节之一。

  ate 莎士比亚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他在每一部戏里,都要穿插设计多种多样的元素。有一些表面看上去是次要的,用来制造喜剧效果的情节,几乎抢了整部戏的风头。

  Richardson 在《第十二夜》中,支线的主角叫马伏里奥。马伏里奥是奥丽维娅府中傲慢自大的管家,家中的其他人打算挫挫他的锐气。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马伏里奥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Dickson 奥丽维娅的管家马伏里奥被哄骗说,奥丽维娅爱上了他。家中的其他仆人写了一封信,他捡到后以为是奥丽维娅写给他的情书。他接下来的经历难忘又丢脸,他按照信上所要求的那样,穿上了一套奇怪的服饰。奥丽维娅当然完全疑惑了。

  ate 马伏里奥的故事应该是次要情节,当做背景和笑料,但所有早期的表演都显示,马伏里奥让观众印象深刻。

  Richardson 马伏里奥的广受欢迎使得《第十二夜》成为最早被拍摄成默片的作品之一。1910年,著名演员Charles Kent饰演了马伏里奥一角。

  ate 马伏里奥几乎成了这部戏的明星,事实上,当查理一世国王买回莎士比亚剧作集时,在目录表中,他划掉了其中一些剧目,他划掉《第十二夜》并将其称之为“马伏里奥”。

  Richardson 事实上,在我看来,这玩笑有点开过头了,马伏里奥都快疯了。但在戏剧结尾,一切都得到了解决,薇奥拉的哥哥,西巴斯辛出现了,奥丽维娅把他当做了西萨里奥,要立即和他结婚;薇奥拉是女儿身的秘密揭晓,奥西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爱上了她,而这对孪生兄妹薇奥拉和西巴斯辛感人地团聚了。

  icholas Hytner - Artistic Director, National Theatre 《第十二夜》的结尾毫无疑问是令人感动和震撼的,令人震撼的是兄妹的重逢,令人震撼的是他们找到了彼此,知道对方没有死。

  Richardson 联想到莎士比亚不久前痛失独子,你会不禁去想,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作出的这个决定。

  ate 在这部虚构的作品中,在这出戏、这个故事里,你会获得奇迹般的治愈,失落的能够被寻回,你会有一种重生的感觉。当然,这就是在《第十二夜》的结尾所发生的,哥哥和妹妹又重新在一起,你不必是弗洛伊德学派的精神分析家,也能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愿望的达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