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弗兰克》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弗兰克》经典影评10篇

2018-05-28 20:09: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弗兰克》经典影评10篇

  《弗兰克》是一部由伦尼·阿伯拉罕森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 / 玛吉·吉伦哈尔 / 多姆纳尔·格里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弗兰克》影评(一):转发

  转发

  从大学实习算起,这几年我刚刚接触社会接触职场,很不适应,几乎每年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脑子想的都是辞职,早上一睁开眼就感到郁闷,总要耐心开导自己很久、鼓足十分勇气才能迈出家门一路上行尸走肉般前行,来到单位大楼时双腿已如注了水泥沉重。 有人说: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过,想做什么事就去做。 但是,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办?最怕是,对现状厌恶源于自己内心虚弱,而梦想则成了一个偶尔出格却终究逃不出条框的借口。 追梦的电影有很多,但是“好莱坞”式的结局我却越来越受不了。《弗兰克》这部影片有着追梦电影的氛围,但我却觉得从一开始影片就不会给我们一个典型结局。 Jon,一个小镇青年,每日坐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中的表格数据,内心却对音乐充满热爱。多么典型的追梦电影开篇。可是Jon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写歌时,却发现他确实才华有限。 当然,这类影片通常需要一个契机,让主角摆脱束缚释放自身的能量和才华。影片也在朝这个套路发展。 在海边,Jon遇到了乐队成员梦幻地加入他们。于是,一群追梦人坐上一辆面包启程了。 我以为尽管弗兰克行为怪异,但他将是一个导师一样人物成功激发出Jon身上的创作潜能。 几个人与世隔绝小屋尝试着新音乐创作,互相磨合适应,互相激发彼此的潜力,直到他们获得音乐节的演出机会。这大概是一支独立乐队获得大众认可的快捷途径之一,而写一些人们爱听的歌曲则是流行于世的硬通货。 但是,他们终于碰上了我们也都遇到过的现实问题——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喜欢什么呢?他们把你的严肃滑稽,把你的真诚当反讽,把你的愤怒笑话,把你的痛苦当行为艺术。那个你赖以生存的“头套”,他们喜欢它,是因为他们在考虑未来能不能在消费市场进行推广。 于是我看到,年轻的人们手臂高高举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挥舞;貌美的姑娘们目送秋波,却不知道在为什么发情;唱歌的人们在舞台中央一跃而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嘶吼。 直到Jon站到舞台上唱起他写的烂歌,他作为追梦人也就到此为止了,就像刚刚加入乐队时,他带着简单行李问Don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因为周一还要上班。 如果说Jon的才华有限,那么作为乐队灵魂的弗兰克应该有着追梦成功的希望。但是弗兰克被自己困住了,他向我们展露的才华连Don嘴上说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包装出来的可以被消费的病态,而不是你那天生的无可奈何的病态。 弗兰克最终还是倒在了舞台上。 我以为事情还会有转机。Jon不死心,这回是他帮助弗兰克。 在你为梦想坚持不懈的时候,世界只是冷眼旁观。你看他们发起了“随手拍寻找弗兰克”的Twitter话题,掀起一轮社交媒体的猎奇围观潮,就像追踪外星人一样兴高采烈呼朋唤友。 然而就算找到了弗兰克又怎样?你发现他根本没有像历史上那些传奇人物一样的过去,他就是被自己困住了,甚至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像Don口中说的那样才华横溢。 这就是此类追梦电影我可以看下去的原因,我们总要折腾一番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儿。谁还没有个梦想,可现实是,它们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每个人对待梦想的态度都不一样。我看不下去那些“说走就走”的言语,也许是因为内心软弱,也许是因为过完周末,我们终究还是要滚回去上班。

  《弗兰克》影评(二):有些事努力也没用

  There're quite a few lines really impressed me. When Jon asked Frank why he wore that weird head, normal faces are weird, too, answered him. I knew a friend who actually has an above average face, he extremely hates to see himself so he avoids every mirror in his life. Like Frank said, smooth, smooth, smooth, and then all bumping and holes. He's rather take an intimidating head instead.

  Don talked to Jon, sooner or later, you're gonna get the feeling, why can't I be Frank? Or maybe I can't be Frank. And after they discussed about Frank's background, Jon just concluded, miserable childhood, mental illness. Where do I find this kind of inspiration? Since then he firmly believed something happened to Frank, he must've gone through terrible torment so he could make the great music. Until Frank's parents releavled torment didn't make the music, and the mental illness slowed him down. Poor Jon, he finally accepted he just didn't have that talent, not lack of bizarre experiences. See, this is Jon's part, he's unreconciled to his ordinary day full of sheets or shits, just like you and me. And he tightly grabbed the shot he came across, he did his best even though he's barely accepted in the group. He sacrificed his ego and nest egg, he thought he could bring cherish change to his and Frank's life. The prophecy unfortunately came true, he became that one who tried to take the Elephant Man out of circus.

  ack to Frank's story, seriously, I felt more frustrated either when I knew this whole thing was based on true story. How pathetic. Why did he take his fellow to that Eutopia and procrastinate again and again? And why did he invite Jon even he found nothing special about Jon? Eventually he still stayed with Jon and made himself like the famous song-and-dance duet performer for catering to the audiences as Jon said, and he couldn't resist for one second on the stage. Why did he do these? So the Elephant Man wants to escape too but that's useless. That's the efforts he made.

  Michael Fassbender just showed his face for the last couple of minutes and contributed awesome acting. And Maggie Gyllenhaal, this actress got more and more unusual taste. Bruce Wayne, do you know your puppy love has been with young Magneto ever?

  《弗兰克》影评(三):·

  我再也不想再看第二次。尽管这个电影如此可爱

  一路看下来快精神分裂,笑完下一秒就鼻子酸。但是回头想想,真的像Jon说的那样,“这一点也不好笑”。他们那么认真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事业里,头脑里装着那么多新鲜点子,为了一张专辑要将全身心投入而不惜长时间训练。Jon把制作专辑的过程传上了Youtube,点击率大得吓人关注也越来越多。这当然让他飘飘然。结果他走进一家餐厅听见一个男人对他们的评价时,他才发现大家只是觉得他们很搞笑而已。

  Don在专辑完成后的第二天上吊自杀,是整部电影的转折点。看到这里心立刻就凉了,接下来的一切都没按常理出牌。电影是从Jon的角度叙述的,他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以他的视角把我们带进这个故事,并尝试融入一群看似怪异的音乐天才,最终才把自己从美梦中一巴掌扇醒,同时扇醒我这个无知的观众。受好莱坞各种励志影响,我以为Frank领导的这个独立乐队会在SXSW音乐节上一夜成名,征服一大批乐迷,而Frank也会摘下头套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我错了。他们终究是从森林走出来的,与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不管是他们的音乐和还是性格。尽管他们在我们眼里是那样怪异,但只有他们才能触摸到最有想象力、最能表达灵魂的音乐。Frank惧怕人群和舞台,在演奏了一首迎合大众口味完全不是他们风格的歌曲后晕倒在地上,说这首歌简直是狗屎。

  Don自杀了,Clara入狱了,Frank逃跑了,他们并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变得与原本不同——他们也不需要。

  Frank本来就是个天赋异禀的人,不是因为什么痛苦的经历才患精神病,也不是因为精神病才能创造出那么棒的音乐。他本来就是为数不多的天才,所以他孤独,把自己藏在头套里,逃避外面的世界。一个人在大自然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指出:“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

  Frank最后摘下了头套,在一间破酒馆找到原来的乐队成员,唱起了“I love you all”。厕所发臭,墙壁很脏,但他爱它们。他不理解这个世界,但还是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它——尽管他会害怕、会躲藏。一边流泪一边唱“I love you all”,像个胆怯小男孩,不适应没有头套遮蔽的自己,更不适应这个光裸在他眼前的世界,但还是用一颗滚烫的心去拥抱朋友,拥抱周围的一切。

  Jon是个普通人,注定无法融入这个孤独的小集体,最后也选择离开

  这部电影只是负责揭开一块伤口让你看清,并不负责治愈包扎。庸俗的人还是庸俗,孤独的人继续孤独,有些东西就是永远融合不来。

  而我这个又庸俗又孤独的人看了更是不知所措

  《弗兰克》影评(四):现实与自我的又一次强烈冲突

  冷幽默覆盖着整部电影的表象真实的内在却在看完后让人沉浸在各种心塞里!电影前半部然人觉得这是一部普遍的好莱坞追梦电影,最后可能会给这帮怪咖音乐人一个功臣名就的喜闻乐见结局!但是后半部的才是重点,注定失败的结局才讲出了它的灵魂,

  头套下的Frank是个天才,能够在所有事物中找到对音乐的灵感,能让整个世界看起来都在为他演奏,一切源于他对这个世界的爱,但是他的天赋和注定要和他的大爱一样被禁锢在一个头套中,没人知道这个天才的存在,他们也自得其乐,满足的享受着自己纯净的世界,不能与他们世界的融合的一切事物也全是shit,一切都如此平静的转动着!

  但是当他把Jon这个和他们格格不入的,追求梦想的正常人拉进怪咖乐队的同时,预示着这平静正在慢慢被打破,在这个乐队有试图投海自杀的人,有从精神病院出来喜欢和人偶做爱的人,有暴躁无常的人,和几乎不说话的人,最后是带着头套吃饭睡觉洗澡都不会脱下来的乐队核心,他们代表着一个独立人格世界。在这些怪胎里面Jon只是个每天按时吃饭上班对音乐有憧憬再在平常不过的白领,他代表着这个人人都在迎合的现实世界!

  两种人两个世界的冲突从一开始暴躁的Clara对Jon的不屑和唾弃就已经开始了,不能否认梦想需要现实买单,所以乐队拮据的经费由Jon承担了起来,也是从这里一直在团队里微不足道的Jon开始透露出了自己的坚持,意外的发现在社交网络上frank有着惊人的人气,他开始试图把他们拉入自己向往已久的现实的梦想世界,而frank这个有着天生自闭的天才也对自己从来没有尝试的世界产生了向往,为什么不能让人们一起分享我的爱和我的音乐,这些都是如此美好!但是他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危险,会付出什么代价!clara知道现实世界会摧毁frank,他不属于那里,那是不是能让一个单纯自我的艺术家生存的地方,那里需要迎合,迎合别人的口味,迎合现实的规矩,这些都不能让他自由的灵魂惬意的存在着,他的头套虽然禁锢着他的天赋,但是也保护着他拥有的美好的东西!结果就是很简单,他们失败了,frank湮没在那里!

  再次出现frank已经脱下了头套,那个保护着他半辈子的头套,下面只有一张惊慌失措的脸,再也看不见那个一切都浑然天成的天才frank只是一个受到了惊吓的小孩,最后Jon才终于意识到他让frank挨了一记重拳,他也意识到自己不属于frank的世界,他这样会打破这样一个美好事物的平衡!于是当他把frank送回怪咖小伙伴身边的时候,悄悄的在台下欣赏起初所看到的那平衡又美好的一切,frank再次和他们融合,虽然没有了头套,可能有点不适应,但是依然美好,然后默然离开座位,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片尾依然是来自frank心底的声音“I love you all”

  尽管我们无法融入这个世界的大流,他也无法理解我们,我们还是依然爱着这些美好的事物”

  《弗兰克》影评(五):人人都爱Frank

  #补上了2014年的电影Frank#石绿色和淡青色形成了电影理性阴郁有距离感的色调,却又搭配着明亮的、活跃的、灵巧可爱的配乐,矛盾的搭配正如同影片主人公自身的矛盾。Frank是社会边缘人,甚至一直戴着头套,孤绝如外人望着远方的青山;他是艺术家,才华横溢,甚至成为了旁人的执念;他如此的尴尬,他无法社交,手足无措;他如此可爱,他爱所相处的所有的一切,甚至是地毯上一个绒线头也在他眼中翩翩起舞;他是如此的友好善良,反复描述着头套里的welcome smile、shy smile、patient smile;他拼命取悦着这个世界,在头套画上睫毛和腮红,穿上花哨的裙子;他如此迫切的等待着认可和爱,他就像森林里的小松鼠。当他最后唱着这首歌I love you all,摘掉头套,露出他英俊的脸庞,他没有过巨大的不幸,他也没有过一张不能见人的脸,我心中揣测:或许Frank的孤独并不是爱太少而是对这个世界的爱太多了呢。人人都爱Frank。

  《弗兰克》影评(六):有戚戚焉

  你看,我是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以前的豆瓣账号被扔掉之后还有力气为了评价它重新注册。

  一开始,John崇拜Frank,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想象得那样,这么酷的头套人心中一定藏着不可告人的成长痛苦。直到Frank的妈妈一语中的:“痛苦生产不了音乐,实际上,痛苦还拖了他的后腿。我们是一个温馨的家庭,从来都是。”

  所以,任何把灵感和痛苦强扭在一起的行为都是对艺术不负责任的耍流氓。

  后来,John把他们的排练视频上传到twitter,发现这些视频的点击量超乎想象。Frank给出了演出的建议,但他对待外面世界的态度并不成熟,也从来没有机会成熟。演出失败,让John彻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在饭馆吃饭时。

  点击并不代表喜欢,围观是最廉价的网络附属品。

  全片最让我有触动的时刻就是John和Frank蜗居在小旅馆,John摘掉Frank面具那一段。你知道,我们都容易被看起来很不一样很酷的东西吸引,但是,慢慢接近之后,你会发现,看起来酷酷的人总是很脆弱,总是需要被这个世界格外温柔的对待。

  但生活的琐碎会磨掉你很多不切实际的崇拜,最终你也没那么多的温柔来施舍。就像Frank的笨拙和不洗漱,最后留下的只是John对他无法忍受的爆发。

  当然,爆发完的那一刻你就后悔了,他那么脆弱,你怎么能忍心伤害他?所以啊,他酷的时候,你崇拜他,不能爆发,他不酷的时候,因为他脆弱,你也不能爆发。

  John最后的选择很好,消除完内心的愧疚,然后一走了之。

  《弗兰克》影评(七):Hi Frank

  嗯,其实电影能分成俩。

  Jon 刚出现的时候哼的歌其实挺好的,和后面小森林的氛围挺搭,有一瞬间我都觉得爱尔兰的音乐也冰岛了。

  森林的时光拍得很美。其实想想,你要问那些大艺术家灵感从哪儿来,他们一定会说:无处不在。我特别喜欢Clara坐在草地上拨弄他那根铁棒子的样子,会真的有一种孤独的归属感。还有当另外的租户来到这所房子,Frank把那个女主人拉出去,两个人拉着转圈圈的场景,一点儿都不奇怪。

  电影后半段像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不明白一个不顾一切就加入乐队的人怎么会突然在意起知名度,有没有听众这回事儿了。虽然他很帅,可是看他种种,着实烦躁起来。也许真的像Clara说的那样,他就是空虚。他的心里没有一点东西。他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的工作,所以能说走就走。他不爱音乐,所以能说变就变。对于Jon来说,没有重要的东西,没有珍贵的,他枯竭得可怕。他或许不是没有爱的能力,只是,他完全不知道。

  电影里很多音乐都好爱。最爱的是i want to marry a lighthouse kepper 。Clara 简直太棒了,最后Frank唱的那首歌加了她的演奏之后才活,我真这么觉得。然后就是那个最后带着Frank头套自杀的键盘手的音乐。他们静静喝着酒时流淌出来的那一段,简直太美了。

  《弗兰克》影评(八):过完周末,我们终究还是要滚回去上班

  从大学实习算起,这几年我刚刚接触社会接触职场,很不适应,几乎每年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满脑子想的都是辞职,早上一睁开眼就感到郁闷,总要耐心开导自己很久、鼓足十分勇气才能迈出家门。一路上如行尸走肉般前行,来到单位大楼时双腿已如注了水泥般沉重。 有人说: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过,想做什么事就去做。 但是,我都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办?最怕是,对现状的厌恶源于自己内心的虚弱,而梦想则成了一个偶尔出格却终究逃不出条框的借口。 追梦的电影有很多,但是“好莱坞”式的结局我却越来越受不了。《弗兰克》这部影片有着追梦电影的氛围,但我却觉得从一开始影片就不会给我们一个典型结局。 Jon,一个小镇青年,每日坐在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中的表格和数据,内心却对音乐充满热爱。多么典型的追梦电影开篇。可是Jon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写歌时,却发现他确实才华有限。 当然,这类影片通常需要一个契机,让主角摆脱束缚,释放自身的能量和才华。影片也在朝这个套路发展。 在海边,Jon遇到了乐队成员,梦幻地加入他们。于是,一群追梦人坐上一辆面包车启程了。 我以为尽管弗兰克行为怪异,但他将是一个导师一样的人物,成功激发出Jon身上的创作潜能。 几个人在与世隔绝的小屋内尝试着新音乐创作,互相磨合与适应,互相激发彼此的潜力,直到他们获得音乐节的演出机会。这大概是一支独立乐队获得大众认可的快捷途径之一,而写一些人们爱听的歌曲则是流行于世的硬通货。 但是,他们终于碰上了我们也都遇到过的现实问题——你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喜欢什么呢?他们把你的严肃当滑稽,把你的真诚当反讽,把你的愤怒当笑话,把你的痛苦当行为艺术。那个你赖以生存的“头套”,他们喜欢它,是因为他们在考虑未来能不能在消费市场中进行推广。 于是我看到,年轻的人们手臂高高举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挥舞;貌美的姑娘们目送秋波,却不知道在为什么发情;唱歌的人们在舞台中央一跃而起,却不知道在为什么嘶吼。 直到Jon站到舞台上唱起他写的烂歌,他作为追梦人也就到此为止了,就像刚刚加入乐队时,他带着简单的行李问Don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因为周一还要上班。 如果说Jon的才华有限,那么作为乐队灵魂的弗兰克应该有着追梦成功的希望。但是弗兰克被自己困住了,他向我们展露的才华连Don嘴上说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包装出来的可以被消费的病态,而不是你那天生的无可奈何的病态。 弗兰克最终还是倒在了舞台上。 我以为事情还会有转机。Jon不死心,这回是他帮助弗兰克。 在你为梦想坚持不懈的时候,世界只是冷眼旁观。你看他们发起了“随手拍寻找弗兰克”的Twitter话题,掀起一轮社交媒体的猎奇围观潮,就像追踪外星人一样兴高采烈、呼朋唤友。 然而就算找到了弗兰克又怎样?你发现他根本没有像历史上那些传奇人物一样的过去,他就是被自己困住了,甚至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像Don口中说的那样才华横溢。 这就是此类追梦电影我可以看下去的原因,我们总要折腾一番才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儿。谁还没有个梦想,可现实是,它们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每个人对待梦想的态度都不一样。我看不下去那些“说走就走”的言语,也许是因为内心软弱,也许是因为过完周末,我们终究还是要滚回去上班。

  《弗兰克》影评(九):除了王尼玛,这世上还有另一个可爱的『大头死变态』

  成年人习惯于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

  有的人表现地夫妻恩爱。可最后事实证明夫妻俩早已协议离婚,却向众人做出一副相亲相爱的面容。

  有的人喜欢给自己戴上孝子的面具。远赴国外求学工作,一副光宗耀祖的样子,却在父母去世时忙得无法回乡接亲人骨灰。

  有的人惯于给自己戴上人生赢家的面具。事事敢为人先,生怕落后一步便是千里之外,结婚生娃都要走在人前,可到手的一切是否真正内心所想?看别人简单幸福慨叹千里。

  无非为了让自己融入人群罢了,担心与众不同遭人恨。

  可也不是人人都如此。

  比如Frank。

  《弗兰克》影评(十):I love you all

  以为会励志,或者走暖系文艺,事实却是总被里面无孔不进的压抑感弄到有点心堵。因为有法鲨的硕大头套,所以视觉上的压抑感总能轻易感受到,故事似乎就如同绵里藏针,顺叙过去,只是感受到热衷通俗音乐的男主角无论如何都无法融入这群实验音乐怪咖的神经质和脆弱的艺术氛围中,最终造成两败俱伤的可惜。但是听完最后那首< I love you all >,再浏览前面发生的故事,慢慢感受到,故事的压抑不在于里面的这些音乐怪咖多么地疯癫,而是在于影片放大了他们自身和这个“正常”外界之间的隔膜,还长着骇人的刺,谁也无法改变,即使I love you all! 其实这就是现实,里面每一个人都很清楚地明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