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杀手》经典观后感10篇
《王牌杀手》是一部由梁泊山 / 池伟炜执导,郑希桐 / 张珮涵 / 陈华斌主演的一部动作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牌杀手》观后感(一):一出生就被书写好的命运真的存在吗?
命运,一直是一个主流话题,究竟是信奉“命由天定”还是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呢,不知道你想选择哪个?近期我看了《王牌杀手》,这部电影告诉我命运的捉弄是存在的,自身性格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都是决定你命运的一部分,那种天定命运的悲剧性令人不禁唏嘘。
金少,身为黑道少主,却在目睹裴恩杀死父亲时,只会懦弱的躲在门后,甚至尿了裤子,这种行为与他身份之间的巨大落差是如何形成的?
父亲作为见惯杀戮的黑帮老大,本能的选择将儿子保护起来,然而却只是保护,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这也是残酷的,没经过任何风雨就直接导致金少成长为一个心智丝毫不成熟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保护金少的手下也都是历经杀戮的人,这对金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金少本就不成熟的三观错上加错。在经历了“保护伞”崩塌以及逃难异国被迫进行“饥饿游戏”之后,本就脆弱的金少,精神完全崩溃,陷入一个癫狂的状态,这时的他本能的就去选择以杀人来结束一切,他选择把一切过错归咎于裴恩身上,他要对裴恩做出同样的折磨,这就是支撑他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
裴恩,身为杀手组织的王牌,终日与血腥死亡作伴。在裴恩的世界观中,丝毫不认为生命是宝贵的,他把杀人当成一种表演,一个展示自己利落身法的舞台而已。
安琪拉的出现给了裴恩爱情,但是一份爱情不足以彻底感化裴恩;罗拉作为裴恩的红颜知己,能做到的也只有陪伴,默默的守护。裴恩彻底出现改变是在眼睁睁看着安琪拉在自己面前血尽而亡后,那种无能为力的痛,刺激他开始反思自己,此时裴恩冷酷的内心出现一丝裂痕,随后小蛮出现在他的身边。小孩子天性阳光,透过那丝裂痕使得裴恩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温度。这三个女人都给了裴恩全部的爱,总体来说,裴恩一直被爱环绕,这就是他在杀手这个行业没有迷失本心的原因,这也是他可以放下一切退出组织的原因。
二者分不出善恶,金少出生在黑道家庭却被父亲培养成懦弱少年,就注定了他自身的悲剧性命运,自身的性格、周围环境产生的巨变以及外界带给他的刺激加深了他命运的悲剧性。
对比之下裴恩是幸运的,身边一直存在爱他的人。看完整部电影,我反而更加同情金少,他那颗掩藏在癫狂外表下,被命运摧残过的心千疮百孔,只能选择为了复仇而活着,这不是命运的捉弄是什么?只能说,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且行且珍惜吧。
《王牌杀手》观后感(二):一个男人三段情
职业杀手,以杀人谋取酬劳为生,外表冷酷无情,杀人不眨眼。荆轲刺秦王众所周知,荆轲为燕国刺杀秦王,虽为杀手但却有爱国爱民之情,而现在的杀手心计深重,大多独立,一般只会接受伍仟万以上的订单,对于他们来说,感情没有金钱重要,利益远大于情字。而在生活之外的影视中,我看到了组织中的绅士杀手,不仅有情,而且忠于感情……
影片《王牌杀手》中,杀手裴恩与绅士酒馆中的女郎安琪拉相爱,但是碍于裴恩杀手的身份,安琪拉因自身怀孕劝说裴恩退出组织无果后,最终选择离开裴恩。之后安琪拉被裴恩的仇人所杀害,裴恩也退出组织……其实裴恩当初没有退出组织,是很自私的,他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选择了杀手身份,他没有珍惜能够和安琪拉在一起的机会。在安琪拉生的时候,裴恩还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珍惜……直到安琪拉的离开……
除了爱情,裴恩最看重的应该就是亲情了。没有安琪拉,裴恩就只剩下自己的女儿——小蛮。剧中的裴恩一改往日杀手的作风,当起了奶爸。陪女儿坐旋转木马,吃冰淇淋,买好看的衣服等等,还会因为女儿的一句疑问:你不会笑吗?对着镜子百般练习自己早已生疏的笑容,裴恩父爱的一面在小蛮出现后展露无遗。最后在小蛮被挟持后,更是牺牲了自己救了小蛮。这样毫不保留的父爱,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它的伟大……但是裴恩即使做了这么多,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没有珍惜小蛮。如果当初裴恩为了小蛮选择和怀孕的安琪拉好好生活,最后又怎会陷小蛮于危险之地!可见,当初的裴恩不会珍惜亲情……
裴恩除了爱情、亲情,还有友情,但是他也没能好好珍惜。罗拉三番两次劝说裴恩退出杀手组织,但是佩恩把朋友的嘱托当做是耳边风,最终陷自己于危险之地。即使裴恩不珍惜罗拉,罗拉也可以为了救裴恩和小蛮付出自己的生命。裴恩和罗拉更是鲜明的对比,罗拉珍惜裴恩,裴恩却没有珍惜这段友情……
看完整部影片,我这个漂泊在外的人更是深有感触,裴恩在安琪拉生时没有选择退出组织,好好生活,直到安琪拉的死才做出选择。
除了这些普遍意义上的杀手,我们又何尝不是心理上的杀手呢。每天工作在外的我们,又有什么时间回家去看看自己的父母,陪陪自己的孩子,也许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关心。但是,我们也应该庆幸自己是普通人,有父母,有家庭,有兄弟姐妹,围绕在身边的充其量也只是今天的工作太多了,忙的焦头烂额,也不会有什么天降灾祸,陪在我们身边的还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欢乐,一起承担痛苦。所以,生活中你我不是杀手,请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段感情,不要等失去才追悔莫及……
《王牌杀手》观后感(三):戏精从娃娃抓起
俗话说:戏精要从娃娃抓起,上上网就知道现在童星们的演技已经修炼到逆天级别——
影视界“别人家的小孩”就是电影《王牌杀手》小蛮的扮演者张珮涵。
小蛮最初就是一个“问题小孩”.
几次眼神的躲闪,
几个无意识自我保护的动作,
和几分超乎年龄的懂事和成熟,张珮涵就把小蛮的悲伤和不安演绎得淋漓尽致。
码头对决戏,变态金少拉着小蛮强行观看裴恩痛苦的样子,小蛮尖锐的大哭可以说是很“情真意切”了;
转头到裴恩受伤坠海的那一段,那是另外一种伤心欲绝的哭,强烈的无助感把人都带进悲伤,莫名心疼。这就叫演技的感染力吧。
看完电影有很多人被这孩子的演技折服,但也有对小蛮持有怀疑态度的:本色出演不等于“表演技巧”。我倒是觉得表演的技巧虽然可贵,但属于后天的修养可以实现的。在这个前提下,本色出演更应该被划为一种表演天赋来认识。
张珮涵能抛弃那种背书式的念台词,而是发自内心的去相信自己的角色,还能说服和调动观众跟着自己开心或者流泪,她有那种力量,有那种超乎自身年龄的理解力,这是一般六七岁孩子所达不到的境界。
日本的芦田爱菜也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天赋型童星,一双带戏的眼睛既演得了萝莉又演得了大姐大。小小年纪已经出演过《明天,妈妈不在》、《白兔糖》、《圆桌》经典剧以及《环太平洋2》。
当然除了“老天爷赏饭吃”,必要的后天努力——所谓“演员的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王牌杀手》里的张珮涵虽然年纪不大但演绎经验也算是相当丰富了。
这一批的童星如果能坚守住幼年的天赋给自己挣得的坚实基础,未来继续学习和进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演员。
五星给那个小女孩
既然别人都在说这片快节奏的剧情,我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片子的镜头与剪辑对剧情的支撑和功劳吧。
电影画面是三维的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三维的空间加入时间这一元素后,形成了场景,而场景和场景按照一定次序进行组合,即“镜头”,说白了镜头的意义便是画面在时间轴上的连接。《王牌杀手》的导演对于镜头的呈现,有一种在时间轴上随便玩玩的游刃有余。
首先,关于一镜定调。
很多人以为电影的魅力便在于镜头的拼接,通过镜头组接的障眼法来使电影来源于现实却能比现实表达更多。确实,拼接如同画框一样,可以把不同元素糅合,只挑选并组合最需要的来表达极致,但是与”画框“相对的,窗户式的表达——长镜头,如果同样能表达出很多信息,才真的是见功底。
电影一开始,导演就用了一个运动长镜头,跟随完成一单杀人任务的顶级杀手裴恩走进了“绅士酒馆”。在这个仅有十七秒的长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五彩的灯光摇曳,走出酒馆的黑衣男子们行色匆匆,头戴礼帽的绅士们点了酒喝还拿到了这个酒馆给的金币。一个镜头就交代了“绅士酒馆”这个召集了全国顶尖杀手拿钱杀人的杀手俱乐部,表面上是怎样的上流社会,体面无比,这个镜头,也用一种无声却准确的表达,奠定了《王牌杀手》整个片子的基调。
其次,关于画外空间。
《王牌杀手》的导演有一种营造画外空间的能力。裴恩去暗杀金大佬时,一个服务员小哥推着酒水车走在走廊上,神出鬼没的裴恩冒出,一把掳走了小哥,画面里只剩下一辆因为主人刚刚松手还有些摇摇晃晃的酒水车,可是声音却是小哥的闷哼声,观众仅凭视觉内的一辆酒水车,完全能想象出小哥被裴恩给打晕或者杀死了。这种画外空间的营造,不仅拓展了画面空间,丰富了画面信息量,还增强屏幕空间真实感、立体感,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增强叙事的戏剧性,观影趣味性体验得到了满足。
第三,关于空间蒙太奇。
导演擅长以空间做轴,比如将佩恩执行不同杀人订单的镜头快速组接在一起,通过镜头的组接实现了时空的再造,短短几秒便交代了佩恩的顶级杀手生活。
利用空间蒙太奇的手法,影片省去了冗长的赘述,通过刺激的视觉与充满快感的节奏,就表达出佩恩在遇到自己的女儿小蛮之前,过得是一种刀口舔血,杀人不眨眼的冷血生活。
最后,导演还有一种隐藏技能,就是擅长用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的“反其道”用法,把观众的情绪玩弄于鼓掌之间。
佩恩执行杀人任务或者肉搏、枪战时,经常使用一种非固定镜头,观众虽然身在画面之外,却跟随着这些运动镜头产生一种我好像跟着佩恩在执行杀手任务的紧张感。
诺兰曾表达:“什么最能触动观众?对我来说,是肉体性,是置身其中。”可能就是出于这种偏好,《敦刻尔克》才会在影片的开端,没有背景没有交代,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将观众拉入了战场。而在《王牌杀手》这个电影里,将观众拉入画面是断断续续的。
在导演需要的时候,比如下面这段佩恩要潜伏进森严的高级黑帮所在的酒店,导演就开始玩心大起,镜头忽然改成了一种“身后人”视角运动着,让观众感到自己尾随着佩恩在执行潜伏任务,佩恩在拐角撞上花衬衣男子时,看的人都忍不住跟着屏住呼吸。
在不断把观众拉入画面的非固定镜头中间,导演反其道而行,越是要让观众感受到主角佩恩情绪剧烈变化的时刻,越要切换成固定镜头,拍成一种情绪患了病疫需要被隔离的状态。
侯孝贤的固定镜头充分发挥着窗户的作用,用一种静止的凝视来呈现生活化。王家卫的固定镜头则是《时尚芭莎》摄影师手中的高档相机,画面如同脂粉修饰下严丝合缝没有死角的明星,被称作最精致的“摆拍”,是造型的艺术。而黑泽明的固定镜头却时常用于人物对峙的构图中,明明是静态,却积蓄一种动态的力量,这种杀戮一线的静态反而给人更加强烈的紧张感。
所以固定镜头丝在不同导演的手中,往往能编成不同的花。
《王牌杀手》的导演就喜欢用固定镜头给人一种情绪的空间,甚至还带着点思考的拷问。
佩恩和金少在打斗的过程中,始终用非固定镜头把观众放在佩恩和金少身边,让人跟着心跳加速血脉喷张。但当佩恩被金少制服、折磨、一层层剖开内心、痛苦无比的时候,导演就会切换到固定镜头,将观众抽离出来,让佩恩一个人在镜头里不安、无奈、绝望、挣扎。
看到这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这是什么”的疑问,明明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却大胆的打破观众深陷其中的连贯感,把感同身受的观众推出来。
不得不说,导演这种非固定镜头和固定镜头反着用的做法,透露着导演本人的一种恶趣味,和角色开玩笑,把观众的情绪玩弄在鼓掌之间的恶趣味。
不过以上种种,倒是像来自导演的装逼,不免有炫技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装逼是成功的,至少从画面来讲,这个片子是很成功的。
《王牌杀手》观后感(五):一出生就被书写好的命运真的存在吗?
命运,一直是一个主流话题,究竟是信奉“命由天定”还是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呢,不知道你想选择哪个?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命运的捉弄是存在的,自身性格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都是决定你命运的一部分,那种天定命运的悲剧性令人不禁唏嘘。
金少,身为黑道少主,却在目睹裴恩杀死父亲时,只会懦弱的躲在门后,甚至尿了裤子,这种行为与他身份之间的巨大落差是如何形成的?
父亲作为见惯杀戮的黑帮老大,本能的选择将儿子保护起来,然而却只是保护,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讲,这也是残酷的,没经过任何风雨就直接导致金少成长为一个心智丝毫不成熟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保护金少的手下也都是历经杀戮的人,这对金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金少本就不成熟的三观错上加错。在经历了“保护伞”崩塌以及逃难异国被迫进行“饥饿游戏”之后,本就脆弱的金少,精神完全崩溃,陷入一个癫狂的状态,这时的他本能的就去选择以杀人来结束一切,他选择把一切过错归咎于裴恩身上,他要对裴恩做出同样的折磨,这就是支撑他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
裴恩,身为杀手组织的王牌,终日与血腥死亡作伴。在裴恩的世界观中,丝毫不认为生命是宝贵的,他把杀人当成一种表演,一个展示自己利落身法的舞台而已。
安琪拉的出现给了裴恩爱情,但是一份爱情不足以彻底感化裴恩;罗拉作为裴恩的红颜知己,能做到的也只有陪伴,默默的守护。裴恩彻底出现改变是在眼睁睁看着安琪拉在自己面前血尽而亡后,那种无能为力的痛,刺激他开始反思自己,此时裴恩冷酷的内心出现一丝裂痕,随后小蛮出现在他的身边。小孩子天性阳光,透过那丝裂痕使得裴恩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温度。这三个女人都给了裴恩全部的爱,总体来说,裴恩一直被爱环绕,这就是他在杀手这个行业没有迷失本心的原因,这也是他可以放下一切退出组织的原因。
二者分不出善恶,金少出生在黑道家庭却被父亲培养成懦弱少年,就注定了他自身的悲剧性命运,自身的性格、周围环境产生的巨变以及外界带给他的刺激加深了他命运的悲剧性。
对比之下裴恩是幸运的,身边一直存在爱他的人。看完整部电影,我反而更加同情金少,他那颗掩藏在癫狂外表下,被命运摧残过的心千疮百孔,只能选择为了复仇而活着,这不是命运的捉弄是什么?只能说,人生已经很艰难了,且行且珍惜吧。